CN220288591U -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8591U
CN220288591U CN202322152922.1U CN202322152922U CN220288591U CN 220288591 U CN220288591 U CN 220288591U CN 202322152922 U CN202322152922 U CN 202322152922U CN 220288591 U CN220288591 U CN 220288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ing
jig
bearing
hole
detec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29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卫东
王正川
方东亮
纪春华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e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e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e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e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29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8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8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8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涉及轴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包括:基架,基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置有治具盘,治具盘上设置有治具和第二通孔;治具的上方设置有上压机构和上顶机构,治具的下方设置有下顶机构;上顶机构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误差小且测量效率高,能实现轴承轴向游隙全自动检测测量。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轴承的轴向游隙是成品轴承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它直接影响轴承的运转性能,如噪声、振动及使用寿命等。目前的轴承轴向游隙的检测大多采用手工方式在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仪或检测夹具上进行,检测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只能对大批量生产的轴承进行抽样检验,无法对所有的轴承进行全检。
并且,现有的常规的检测方法是;先用垫圈将轴承外圈垫高,再用压板及其固定装置压紧双半外圈;表针打在内圈端面,用手上下扳动内圈,表针的度数范围即为轴向游隙值。该方法受检验员手上力量大小及工作经验影响较大,不同的人员检测出来的加过偏差较大,使得测量结果准确率降低。
鉴于此,我们现提出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用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误差小且测量效率高,能实现轴承轴向游隙全自动检测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包括基架,基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置有治具盘,治具盘上设置有治具和第二通孔;治具的上方设置有上压机构和上顶机构,治具的下方设置有下顶机构;上顶机构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压机构包括上支架,上支架上设置有竖直滑槽,竖直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滑动架的下端设置有外圈压头;上支架上设置有上压气缸,上压气缸与滑动架连接;上顶机构设置在滑动架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顶机构包括上顶气缸,上顶气缸的底部设置有上顶头,上顶头的侧面设置水平杆,位移传感器与水平杆连接;下顶机构包括下顶气缸,下顶气缸的顶部设置有下顶头,下顶气缸与基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外圈压头呈圆筒形,上顶头设置在外圈压头的内侧;外圈压头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水平杆穿过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顶头的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杆,水平杆上设置有竖直杆;滑动架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竖直杆的上端穿过第三通孔与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顶气缸和下顶气缸上均设置有电气比例阀,下顶气缸的压力设定为上顶气缸的两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位移传感器为GT2传感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现有的轴承轴向游隙的检测大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测量误差大。本申请提供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包括基架,基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置有治具盘,治具盘上设置有治具和第二通孔;治具的上方设置有上压机构和上顶机构,治具的下方设置有下顶机构;上顶机构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架上设置治具和上压机构、上顶机构、下顶机构,使得治具可配合上压机构,对待测轴承的外圈进行压紧固定,再通过上顶机构和下顶机构,对待测轴承的内圈进行顶压,从而可使内圈进行上下位移,通过设置在上顶机构的位移传感器,可以在上顶机构移动时测量其位移距离,从而测得轴承的轴向游隙;本装置通过上顶机构和下顶机构对轴承内圈进行顶压位移,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避免了不同工人出力大小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加了测量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圈压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1、基架;2、治具盘;3、治具;4、位移传感器;5、上支架;6、竖直滑槽;7、滑动架;8、外圈压头;9、上压气缸;10、上顶气缸;11、水平杆;12、第二通孔;13、竖直杆;14、第三通孔;15、上顶头;16、下顶气缸;17、下顶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包括基架1,基架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置有治具盘2,治具盘2上设置有治具3和第二通孔12;治具3的上方设置有上压机构和上顶机构,治具3的下方设置有下顶机构;上顶机构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4。
现有的轴承轴向游隙的检测大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测量误差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架1上设置治具3和上压机构、上顶机构、下顶机构,使得治具3可配合上压机构,对待测轴承的外圈进行压紧固定,再通过上顶机构和下顶机构,对待测轴承的内圈进行顶压,从而可使内圈进行上下位移,通过设置在上顶机构的位移传感器4,可以在上顶机构移动时测量其位移距离,从而测得轴承的轴向游隙;本装置通过上顶机构和下顶机构对轴承内圈进行顶压位移,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避免了不同工人出力大小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加了测量效率和准确率。
上料机械手将待检侧轴承放入治具3中,上压机构下降,将轴承外圈固定;上顶机构下压顶住轴承内圈,延时2S后读取1个位移传感器4反馈的数值,然后下顶机构上升顶住轴承内圈,再读取一个位移传感器4反馈的数值;两次数值通过运算,其差值就是轴承的轴向游隙值。可以理解的是,下顶机构的压力大于上顶机构的压力,使得在启动下顶机构时可顶住上顶机构上升;可以设置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读取位移传感器4和对传感器反馈数值进行运算;治具3的形状与轴承适配呈环形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压机构包括上支架5,上支架5上设置有竖直滑槽6,竖直滑槽6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7,滑动架7的下端设置有外圈压头8;上支架5上设置有上压气缸9,上压气缸9与滑动架7连接;上顶机构设置在滑动架7上。竖直滑槽6上滑动连接的滑动架7,在上压气缸9的作用下下降,使得外圈压头8配合治具3对轴承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顶机构包括上顶气缸10,上顶气缸10的底部设置有上顶头15,上顶头15的侧面设置水平杆11,位移传感器4与水平杆11连接;下顶机构包括下顶气缸16,下顶气缸16的顶部设置有下顶头17,下顶气缸16与基架1固定连接。位移传感器4通过水平杆11与上顶头15连接,可以有效测量上顶头15的位移距离;下顶头17在下顶气缸16的作用下,穿过第一通孔对待测轴承的内圈施加压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外圈压头8呈圆筒形,上顶头15设置在外圈压头8的内侧;外圈压头8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水平杆11穿过的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的设置便于水平杆11穿过,从而使位移传感器4与设置在外圈压头8内侧的上顶头15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顶头15的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杆11,水平杆11上设置有竖直杆13;滑动架7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4;竖直杆13的上端穿过第三通孔14与其滑动连接。上顶头15的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杆11,配合两侧水平杆11上设置有穿过第三通孔14的竖直杆13,使得水平杆11上下移动时竖直杆13可通过第三通孔14进行限位,有效增加其移动时的稳定性,增加设备的测量精确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上顶气缸10和下顶气缸16上均设置有电气比例阀,下顶气缸16的压力设定为上顶气缸10的两倍。电气比例阀可以很好的控制气缸的输出压力,下顶气缸16的压力设定为上顶气缸10的两倍使得轴承内圈在上移或下移时受到的力相同,避免压力不同造成的测量误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位移传感器4为GT2传感器。GT2传感器可进行高精度测量,精度高,使用寿命长;GT2传感器代替传统数显表,自动化设备重复精度更高,排除了人为影响,比人工检测更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包括基架1,基架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置有治具盘2,治具盘2上设置有治具3和第二通孔12;治具3的上方设置有上压机构和上顶机构,治具3的下方设置有下顶机构;上顶机构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架1上设置治具3和上压机构、上顶机构、下顶机构,使得治具3可配合上压机构,对待测轴承的外圈进行压紧固定,再通过上顶机构和下顶机构,对待测轴承的内圈进行顶压,从而可使内圈进行上下位移,通过设置在上顶机构的位移传感器4,可以在上顶机构移动时测量其位移距离,从而测得轴承的轴向游隙;本装置通过上顶机构和下顶机构对轴承内圈进行顶压位移,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避免了不同工人出力大小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加了测量效率和准确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治具盘,所述治具盘上设置有治具和第二通孔;所述治具的上方设置有上压机构和上顶机构,所述治具的下方设置有下顶机构;所述上顶机构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机构包括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下端设置有外圈压头;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上压气缸,所述上压气缸与所述滑动架连接;所述上顶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动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机构包括上顶气缸,所述上顶气缸的底部设置有上顶头,所述上顶头的侧面设置水平杆,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水平杆连接;所述下顶机构包括下顶气缸,所述下顶气缸的顶部设置有下顶头,所述下顶气缸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压头呈圆筒形,所述上顶头设置在所述外圈压头的内侧;所述外圈压头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所述水平杆穿过的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头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上设置有竖直杆;所述滑动架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竖直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其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气缸和所述下顶气缸上均设置有电气比例阀,所述下顶气缸的压力设定为所述上顶气缸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为GT2传感器。
CN202322152922.1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Active CN220288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2922.1U CN2202885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2922.1U CN2202885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8591U true CN220288591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4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2922.1U Active CN2202885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8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0320B (zh) 一种轴承径向轴向游隙测量装置
CN203405137U (zh) 一种测量连杆大小头落差的检具
CN111458119A (zh) 一种弹簧支吊架内弹簧刚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07798567U (zh) 一种密封填料压缩回弹性能试验装置
CN107607299B (zh) 弹簧压力试验机芯轴定位加载装置
CN208704709U (zh) 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
CN220288591U (zh)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自动检测机构
CN108458639B (zh) 一种航空器附件轴向间隙测量装置及轴向间隙测量方法
CN204988132U (zh) 一种陀螺转子轴向间隙测量装置
CN106644329B (zh) 一种高精度动态测量的120mn桥梁支座测试机
GB1501083A (en) Testing of soils and like materials
CN203100654U (zh) 一种中心孔检具
CN203534767U (zh) 压力传感器标定装置
CN104634508A (zh) 压力传感器标定装置
CN108092475B (zh) 一种电机壳体定位衬套的装配检测装置
CN207751464U (zh) 一种用于滚珠丝杠副的检测装置
CN209655953U (zh) 一种测量球头螺杆与螺杆套轴向间隙的检测装置
CN210981105U (zh) 一种岩石样品基础参数测量装置
CN209166771U (zh) 一种弹簧测试装置
CN201476773U (zh) 一种精密级回转支承液压检测装置
CN208653437U (zh) 一种便于测量法兰凸缘高度的高度规
CN219869364U (zh) 一种适用于电驱桥传动轴轴向调整垫圈选型的工装
CN206862804U (zh) 一种电子式金属洛氏硬度计
CN110455451A (zh) 一种换挡手柄拉脱力无损检测方法
CN216791144U (zh) 一种双测头高度检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