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6611U -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6611U
CN220286611U CN202321283771.7U CN202321283771U CN220286611U CN 220286611 U CN220286611 U CN 220286611U CN 202321283771 U CN202321283771 U CN 202321283771U CN 220286611 U CN220286611 U CN 220286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rry
pipe
preventing
sleeve
jacking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37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荔苇
李志杰
冯金宇
许明君
蔡佳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2837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6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6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6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为鞍形压块,用于罩设在顶管管道上方以改变注浆孔流出泥浆流动方向;所述鞍形压块正对顶管外壁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包括截面为半圆的曲面部分和与所述曲面部分两侧分别相切的直面部分,所述曲面部分半径长大于顶管管道外壁半径。鞍形形压块内表面为弧面,改变顶管管道上的注浆孔流出的泥浆流动方向,使润滑泥浆有序向下流动,形成泥浆套,充分起到润滑作用,减小顶进阻力,避免了泥浆穿越覆盖层形成小岛或土埂,有利于保持航道通畅,保持水面清澈,减少水域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它是把管道通过辅助的设备采用不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施工的工艺,有效降低施工时对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等的影响,以及尽可能降低施工对所带来的居民生活和交通干扰,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项目建设中。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方法为其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方法设计有一个顶进坑和一个接收坑,在顶进坑和接收坑之间,随着顶管机的掘进顶管管道向前顶进,而在多个首尾相接的顶管管道的第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注浆孔用于向顶管管道外侧注入润滑泥浆,以使泥浆在管道外围形成泥浆套,以减少顶管管道向前顶进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增长顶管距离的方法。
然而在实际顶管顶进过程中,顶管上方的覆盖层的情况变化会对泥浆套的形成产生影响,当顶管通过的上方为水域时,其覆盖层一般为松散的砂质层,顶管管道经过松散砂质土层(即覆盖层),膨润土压力过大泥浆会穿过覆土,从而在水域中形成土埂或小岛。由于注浆压力损失,会造成顶进阻力增大的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下降,施工成本增高以及施工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且润滑泥浆形成的小岛或土埂会阻塞航道、使水面浑浊、污染水域。
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中顶管穿过水域时容易产生泥浆泄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为鞍形,用于罩设在顶管管道上方以改变注浆孔流出泥浆流动方向;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包括截面为半圆的曲面部分和与所述曲面部分两侧分别相切的直面部分,所述曲面部分半径大于顶管管道外壁半径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曲面部分半径与顶管管道外壁半径的差值为20mm。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外表面形状与内表面相同,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任意位置壁厚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壁厚为100mm-150mm。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长度L1为6000mm-8000mm。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上设有吊耳,所述吊耳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侧壁的顶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吊耳为两个,一个所述吊耳与一个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顶端之间的距离值为D1,另一个所述吊耳与另一个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顶端之间的距离值为D2,D1=D2。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吊耳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侧壁两侧顶端分别设有向压块侧壁外侧凸出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两个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为圆形,且孔间净间距为200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当顶管管道上方为松散的砂质层时,通过在顶管管道上方加装鞍形压块,鞍形形压块内表面为弧面,使得顶管管道上方和腰部位置的注浆孔流出的泥浆流动方向改变,使润滑泥浆有序向下流动,形成泥浆套,充分起到润滑作用,减小顶进阻力,避免了泥浆穿越覆盖层形成小岛或土埂,有利于保持航道通畅,保持水面清澈,减少水域污染,并且提高顶管的施工质量,便于节约成本和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覆盖到顶管管道上方时发挥防止泥浆泄漏作用的截面示意图。
在图中,100、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10、曲面部分;120、直面部分;130、吊耳;140、连接台;1401、连接孔;200、顶管管道;210、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实施例,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为鞍形,用于罩设在顶管管道200上方以改变注浆孔210流出泥浆流动方向;鞍形压块正对顶管外壁的内表面为弧面,弧面包括截面为半圆的曲面部分110和与曲面部分110两侧分别相切的直面部分120,曲面部分110半径长大于顶管管道200外壁半径。
顶管施工的管道若需要穿过水域,面临着水域中顶管管道200上方的覆盖层为松散的砂质层。砂质层松散,管道顶进施工过程中,注浆孔210流出的润滑泥浆很容易冲击穿透覆盖层,在水面上生成小岛或土埂。润滑泥浆穿透覆盖层后会导致注浆压力损失,增大顶进阻力,降低施工速度,增加施工成本,且水面上生成的小岛或土埂会阻碍航道,使水面浑浊,污染水域。
一般顶管管道200的上方水域是承包的鱼塘或保护动物的生存栖息地,若采用直接开挖的施工方式,不仅增加了征地面积,不利于节约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保护水域,会增加施工的负担,影响进度,不利于后期的恢复工作。所以全线采用顶管管道技术施工,能够减少征地的支出,保护生态环境。本实施例通过观察顶管施工通过水域的是否生成土埂或小岛,针对性地判断泥浆泄漏位置,将泄漏位置的顶管管道200上方覆盖层挖开后增加装设本申请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然后回填覆盖层泥沙,增设鞍形压块后顶管部分截面如图2所示,顶管上方注浆孔210流出泥浆的方向从原来的向上流动改为沿压块内表面向下,顶管管道200腰部注浆孔210流出泥浆方向从向顶管管道200两侧变为向下,即从顶管管道200上方和腰部位置的注浆孔210流出的泥浆在鞍形压块的作用下,润滑泥浆有序向下流动,使得顶管管道200外层正常形成润滑泥浆套,解决了泥浆泄漏、顶管管道200注浆压力下降的问题,以使后续顶管施工正常进行,保证润滑泥浆充分起到润滑作用,减小顶进阻力,提高顶管管道200的施工质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同时鞍形压块承担泥浆产生的主要冲击,避免泥浆穿越覆盖层形成小岛或土埂阻塞航道,保护水域以防水面浑浊。且本方法根据实际泥浆泄漏情况,分阶段施工,针对性设置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征地面积,降低施工成本。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内表面与顶管管道200外表面任意对应位置之间的间隙距离相同,从顶端注浆孔210中流出的泥浆接触到鞍形压块内表面后,均匀分散成两部分沿管道外侧和压块内表面向下流动,从腰部注浆孔210流出的泥浆撞击鞍形压块内表面向下流动,从而使得顶管管道200上的注浆孔210流出的润滑泥浆不能直接对覆盖层产生冲击。并且均匀对称的间隙结构,使得管道左右两侧润滑泥浆流向厚度保持一致,使得管道左右两侧顶进阻力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管道准确顶进。
本实施例中,曲面部分110半径与顶管管道200外壁半径的差值为20mm。泥浆套的厚度取决于注浆压力,一般的顶进施工泥浆套厚度为20mm,本申请曲面部分110半径限制使润滑泥浆形成理想的稳定泥浆套,不仅防止了泥浆的泄漏,同时有利于顶管顶进的顺利进行。在其他实施例中,曲面部分110半径与顶管管道200外壁半径的差值与其顶管注浆压力形成的泥浆套厚度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的外表面形状与内表面相同,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任意位置壁厚厚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增加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下方壁厚,以使其平放时更为稳定。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壁厚可以为100mm-150mm中的任意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长度L1为6000mm-8000mm中的任意数,即可以根据实际的顶管施工设计需求,选择合适壁厚和长度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
如图1所示,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上设有吊耳130,吊耳130焊接固定于压块侧壁的顶部。焊接固定方法简单,固定牢固。本实施例中,吊耳130为两个,一个吊耳130与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左侧顶端之间的距离值为D1,另一个吊耳130与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右侧顶端之间的距离值为D2,D1=D2,即两个吊耳130在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吊装转移时,吊机吊绳挂接到吊耳130上,便于吊装设备的吊装,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加快施工时间。两个吊耳130对称设置,使得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和吊装设备的吊绳之间容易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以尽可能降低移动过程中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晃动,便于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精准放置到指定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侧壁两侧顶端分别设有向鞍形压块侧壁外侧凸出的连接台140,连接台140上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1401,且孔间净间距为200mm,用于邻近的首尾连接的两个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的连接。当顶管管道200泥浆连续泄漏长度大于一个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的长度时,需要两个以及更多个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连用,为了防止泥浆从两个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之间流出,需要将相邻两个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首尾连接,连接台140可以使用螺栓将两个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紧密连接在一起。有时为了增加两个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100之间的密封性,会在两个相接的两个连接台140之间设置一层橡胶垫。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为鞍形,用于罩设在顶管管道上方以改变注浆孔流出泥浆流动方向;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内表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包括截面为半圆的曲面部分和与所述曲面部分两侧分别相切的直面部分,所述曲面部分半径大于顶管管道外壁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部分半径与顶管管道外壁半径的差值为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外表面形状与内表面相同,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任意位置壁厚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壁厚为100mm-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长度L1为6000mm-8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上设有吊耳,所述吊耳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侧壁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为两个,一个所述吊耳与一个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顶端之间的距离值为D1,另一个所述吊耳与另一个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顶端之间的距离值为D2,D1=D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侧壁两侧顶端分别设有向压块侧壁外侧凸出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两个所述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圆形,且孔间净间距为200mm。
CN202321283771.7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Active CN220286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3771.7U CN22028661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3771.7U CN22028661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6611U true CN220286611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3771.7U Active CN22028661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6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8343A (zh) 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351312A (zh) 一种管道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06449B (zh) 一种新箱涵与现有道路箱涵的连接方法
CN111395391A (zh) 一种多孔矩形顶管与明暗挖交接管廊接头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44509A (zh)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接头及其连接结构
CN108361065B (zh) 一种隧道仰拱填充排水结构
CN220286611U (zh) 一种防止顶管施工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漏的压块
CN207553135U (zh) 一种综合管廊
CN212927943U (zh) 一种明挖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反坡排水系统
CN212479325U (zh) 暗挖隧道施工缝引流排水系统
CN207260295U (zh) 一种用于水下大透水地质排水检查井浇筑的钢沉箱模板
JP2006274655A (ja) 盛土堤体のドレーン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0206062A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下穿暗河浅埋暗的施工方法
CN212336250U (zh) 顶管接驳导排结构
CN215210984U (zh) 一种骑跨污水管的部分逆作法地下连续墙
CN104790430B (zh)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204690730U (zh) 地下连续墙骨架
CN204691255U (zh) 地下连续墙
CN104912057B (zh)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210530919U (zh) 一种隧道防堵塞防排水结构
CN105672251A (zh) 一种骑跨现有污水管的地下连续墙槽段施工方法
CN210194819U (zh) 新老污水管道深井点连接结构
CN111894103A (zh) 顶管接驳导排结构及顶管接驳方法
CN116592179A (zh) 一种顶管施工中改变泥浆润滑套中泥浆泄露的方法
CN104790380A (zh) 地下连续墙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