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6002U - 一种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6002U
CN220286002U CN202321705885.6U CN202321705885U CN220286002U CN 220286002 U CN220286002 U CN 220286002U CN 202321705885 U CN202321705885 U CN 202321705885U CN 220286002 U CN220286002 U CN 220286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ase
fan
groove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58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振华
黎阳胜
舒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iwei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iwe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iwei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iwe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58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6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6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6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包括一风道、设置于该风道内的一风轮、及设置于风道一侧且与该风轮连接的一电机,在所述电机与风道间设置有数个支撑脚,该支撑脚的一端与电机端面匹配连接,支撑脚的另一端与风道表面匹配连接。该风机的电机能稳固的固定在风道上,不易偏移,使得电机控制风道稳定运行,电机不会因为偏移而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机,为了将电机固定在风道上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通常在电机与风道间设置支撑脚,通过在电机侧面设置安装耳,支撑脚一端与安装耳连接,支撑脚一端与风道连接,安装耳整体受力面积较小,抗形变的强度也相对较小,受到冲击力时,容易发生形变,导致电机偏移,使得电机容易损坏,在电机侧面上设置安装耳,还会使电机整体体积增大,使得电机使用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缺少一种能够实现电机稳固固定在风道上的风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该风机的电机能稳固的固定在风道上,不易偏移,使得电机控制风道稳定运行,电机不会因为偏移而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包括一风道、设置于该风道内的一风轮、及设置于风道一侧且与该风轮连接的一电机,在所述电机与风道间设置有数个支撑脚,该支撑脚的一端与电机端面匹配连接,支撑脚的另一端与风道表面匹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脚包括一支撑脚本体,该支撑脚本体的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一第一连接部,支撑脚本体的另一端向相对的另一侧弯折形成一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安装孔,其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且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侧凸块,在每个侧凸块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凸块的侧面具有弧形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机且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支撑脚一一对应的数个安装定位结构,该安装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第三安装孔、及位于该第三安装孔外周的数个限位凸起,所述数个限位凸起围合形成与第一连接部匹配的安装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基座、及盖合于该基座上的一端盖,所述基座与端盖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基座且远离端盖的端面连接,其中,在该端盖与基座间设置有一扣合连接结构,该扣合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基座侧壁端部的数个竖直定位块、及形成于端盖上且与该竖直定位块一一对应设置的数个定位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端盖上形成有下沉的数个端面凹槽,该端面凹槽与定位卡口一一对应并与定位卡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竖直定位块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侧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一定子组件与一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与端盖转动连接的一转轴、固定连接于该转轴外周的一转子磁芯、及固定连接于该转子磁芯外周的一永磁体,其中,在所述永磁体上形成供转子磁芯嵌入的一第一贯通孔,在该第一贯通孔的下端侧壁上形成有一下环形凸台,所述转子磁芯卡接于该环形凸台上;在所述贯通孔的上端侧壁上形成有一上环形凸台,所述转子磁芯匹配设置于该上环形凸台与下环形凸台间;在所述转子磁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间隔分布的数个纵向凹槽,在该纵向凹槽与永磁体间填充有一胶黏剂层;在所述转轴且与转子磁芯连接的表面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若干卡条;同时,在所述转子磁芯上形成有供转轴穿过的一第二贯通孔,在该第二贯通孔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卡条一一对应的若干条形卡槽,所述卡条卡入该条形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端盖上且位于端盖的中部位置形成有下沉的一上环形连接槽,所述端面凹槽延伸至该上环形连接槽并与上环形连接槽连接;在所述端盖上且位于环形连接槽内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上柱形凸块,在所述端盖内且位于该上柱形凸块上形成有供转轴一端插入的一转动凹槽,所述转轴通过一上轴承与该转动凹槽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的端面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下柱形凸块,在所述基座且位于该下柱形凸块上形成有一转动通槽,所述转轴由转动通槽伸出基座,所述转轴通过一下轴承与转动通槽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的端面上且位于下柱形凸块的外周形成有向内凹的一下环形连接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通过在电机与风道间设置支撑脚,实现电机与风道的固定连接,由于支撑脚直接与电机的端面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支撑脚对电机的端面进行支撑,数个支撑脚与电机整体组成锥形台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震动或受外力冲击时,整个支撑结构不容易发生变形,使电机稳固的固定在风道上,电机不易偏移,使得电机控制风道稳定运行,电机不会因为偏移而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脚整体呈Z形结构,Z形结构的支撑脚,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其抗形变力更好,能保证电机稳固的安装在负载上;支撑脚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呈三角形分布,采用螺栓固定后,支撑脚的支撑稳定性更好,进一步提高支撑脚的支撑固定效果;
通过在电机端面上设置安装定位结构,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将第一连接部固定在电机的端面上,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外壳,其基座与端盖的固定由扣合连接结构来实现不需要分别在基座与端盖上设置安装耳,整个电机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装配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子组件,可以实现转子磁芯与永磁体的快速定位安装,转子磁芯与永磁体间的结合强度大,不易发生分离。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的第一种形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的第二种形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的第三种形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支撑脚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定位结构与支撑脚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的竖直定位块未弯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的竖直定位块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位置B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0中位置C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位置D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端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的装配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位置E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图19中位置F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包括一风道100、设置于该风道100内的一风轮(说明书附图未示出)、及设置于风道100一侧且与该风轮连接的一电机200,在所述电机200与风道100间设置有数个所述支撑脚3,该支撑脚3的第一连接部32与电机200端面匹配连接,支撑脚3的第二连接部33与风道100表面匹配连接。
本实施例风机,如图6所示,通过在电机200与风道100间设置支撑脚3,实现电机200与风道100的固定连接,由于支撑脚3直接与电机200的端面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支撑脚3对电机200的端面进行支撑,数个支撑脚3与电机200整体组成锥形台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震动或受外力冲击时,整个支撑结构不容易发生变形,使电机200稳固的固定在风道100上,电机200不易偏移,使得电机200控制风道100稳定运行,电机200不会因为偏移而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具体的,支撑脚3包括一支撑脚本体31,该支撑脚本体31的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一第一连接部32,支撑脚本体31的另一端向相对的另一侧弯折形成一第二连接部33,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安装孔321,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3且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侧凸块331,在每个侧凸块331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332。
本实施例的支撑脚3,支撑脚本体31两端分别向相对的两侧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32与第二连接部33,使得支撑脚3整体呈Z形结构,Z形结构的支撑脚3,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其抗形变力更好,能保证电机200稳固的安装在负载上;如图3至图5所示,Z形结构的支撑脚3(3a,3b,3c)还可以根据电机200与负载间安装空间的大小来调整支撑脚本体31与第一连接部32间角度α1的大小、及支撑脚本体31与第二连接部33间角度α2的大小,例如,如图2所示,支撑脚3a的α1大小和/或α2大小可以大于90度;或者支撑脚3b的α1大小和/或α2大小可以等于90度;或者支撑脚3c的α1大小和/或α2大小可以小于90度;当然,α1的大小与α2的大小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可见,本实施例的支撑脚3的结构可以根据使用情况灵活调整,使用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通过在第二连接部33且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侧凸块331,在每个侧凸块331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332,这样,第一安装孔321、第二安装孔331呈三角形4分布,采用螺栓固定后,支撑脚3的支撑稳定性更好,进一步提高支撑脚3的支撑固定效果。
具体的,所述侧凸块331的侧面具有弧形面结构。更具体的,所述侧凸块331的侧面具有与第二安装孔332同心的弧形面结构。这样,侧凸块331的侧面上的每个位置到第二安装孔中心的距离是一样的,在进行螺栓紧固时,侧凸块331每个位置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从而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侧凸块331裂开。
本实施例的风机,在进行安装时,先将所有支撑脚3的第一连接部32分别固定在电机200的端面上,再将所有支撑脚3的第二连接部33分别固定在风道100上,安装简单且方便。
在将支撑脚3的第一连接部32固定在电机200上时,为了避免支撑脚3发生偏移,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所示,在所述电机200且与第一连接部32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支撑脚3一一对应的数个安装定位结构,该安装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一安装孔321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第三安装孔12、及位于该第三安装孔12外周的数个限位凸起13,所述数个限位凸起13围合形成与第一连接部32匹配的安装空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示限位凸起13包括两个,且相对设置于第三安装孔12的两侧。这样,在安装时,将第一连接部32卡入由两个限位凸起13围合成形成的装配空间内,第一连接部32被限位在两个限位凸起13间,如图9所示,在进行螺栓固定时,第一限位部32不会发生偏移,这样,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将第一连接部32固定在电机200的端面上,安装更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3也可以为3个或更多个,由限位凸起13对第一连接部32的三个侧面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13具有锥形台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3还可以是半球形结构。限位凸起13的具体结构和数量均不受限制,只要能起到对第一连接部32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连接部32在安装时发生偏移的作用的凸起结构均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200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基座1、及盖合于该基座1上的一端盖2,所述基座1与端盖2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基座1且远离端盖2的端面连接,其中,在该端盖2与基座1间设置有一扣合连接结构,该扣合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基座1侧壁端部的数个竖直定位块11、及形成于端盖2上且与该竖直定位块11一一对应设置的数个定位卡口21。
在进行安装时,先将端盖2的定位卡口21卡在基座1上的竖直定位块11上,如图10与图12所示,然后将竖直定位块11弯折,使竖直定位块11扣压在端盖2的端面上,即可实现端盖2与基座1的固定连接,如图11与图13所示,这样,基座1与端盖2的固定由扣合连接结构来实现,电机200与风道100的固定由支撑脚3来实现,使得电机200外壳本身的装配、及电机200与风道100间的装配是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分别在基座1与端盖2上设置安装耳,整个电机200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装配更方便;而且,本实施例的电机外壳,由于端盖2与基座1间采用扣合连接结构的固定方式来代替螺栓固定,外壳整体结合强度大,不会出现因震动而出现螺栓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可靠性更好。
具体的,如图14所示,在所述端盖2上形成有下沉的数个端面凹槽22,该端面凹槽22与定位卡口21一一对应并与定位卡口21连接。这样,在对竖直定位块11进行弯折,使竖直定位块11扣压在端盖2的端面上时,弯折后的竖直定位块11被压在端面凹槽22内,不会凸出于端盖2的表面,避免弯折后的竖直定位块11因凸出于端盖2表面而容易发生刮碰,导致扣合连接结构分离的情况,提高扣合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同时,减少电机的的厚度,整个电机结构更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与图16所示,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竖直定位块1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侧凹槽14。使得竖直定位块11更容易弯折,同时降低竖直定位块11弯折后的应力,进一步提高扣合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如图18至图20所示,所述电机200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一定子组件与一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与端盖2转动连接的一转轴5、固定连接于该转轴5外周的一转子磁芯6、及固定连接于该转子磁芯6外周的一永磁体7,其中,在所述永磁体7上形成供转子磁芯6嵌入的一第一贯通孔71,在该第一贯通孔71的下端侧壁上形成有一下环形凸台711,所述转子磁芯6卡接于该环形凸台711上。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通过在永磁体7上的第一贯通孔71内设置下环形凸台711,在进行装配时,转子磁芯6嵌入第一贯通孔71后被卡在下环形凸台711上,再在转子磁芯6与永磁体7间填充胶黏剂,使胶黏剂固化形成粘接层,完成转子磁芯6与永磁体7的装配,由此,实现转子磁芯6与永磁体7的快速定位安装,转子磁芯6与永磁体7间的结合强度大,不易发生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贯通孔71的上端侧壁上形成有一上环形凸台712,所述转子磁芯6匹配设置于该上环形凸台712与下环形凸台711间。这样,第一贯通孔71入口端的内径大小比转子磁芯6的直径大小大,更容易将转子磁芯6放入第一贯通孔71内。
具体的,如图21所示,在所述转子磁芯6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间隔分布的数个纵向凹槽61,在该纵向凹槽61与永磁体7间填充有一胶黏剂层。纵向凹槽61与永磁体7间的间隙相对较大,这样,利于胶黏剂充分填充在纵向凹槽61内,形成厚度较大的粘接层,提高粘接层的可靠性和粘接强度,进而提高转子磁芯6与永磁体7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9与图22所示,在所述转轴5且与转子磁芯6连接的表面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若干卡条51;同时,在所述转子磁芯6上形成有供转轴5穿过的一第二贯通孔62,在该第二贯通孔62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卡条51一一对应的若干条形卡槽(附图未标注),所述卡条51卡入该条形卡槽内。由此,实现转轴5与转子磁芯6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一定子磁芯8、及绕设于该定子磁芯8上的数个绕组9,在该定子磁芯8上形成有用于容纳转子组件200的一容纳通槽(说明书附图未标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所述端盖2上且位于端盖2的中部位置形成有下沉的一上环形连接槽23,所述端面凹槽22延伸至该上环形连接槽23并与上环形连接槽23连接。这样上环形连接槽23与端面凹槽22形成轮辐状结构,利于提高端盖2的受力强度,不易发生变形。
为了实现电机外壳与电机其他部件的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与图17所示,在所述端盖2上且位于环形连接槽23内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上柱形凸块24,在所述端盖2内且位于该上柱形凸块24上形成有供电机的转轴一端插入的一转动凹槽25,所述转轴通过一上轴承与该转动凹槽25转动连接。同时,如图7所示,在所述基座1的端面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下柱形凸块15,在所述基座1且位于该下柱形凸块15上形成有一转动通槽(说明书附图未标注),电机的转轴5由转动通槽伸出基座1,所述转轴5通过一下轴承与转动通槽转动连接。
具体的,如图17所示,在所述基座1的端面上且位于下柱形凸块15的外周形成有向内凹的一下环形连接槽17。通过在基座1端面上设置下环形连接槽17,能有效的避免因转轴转动而引起的基座1大幅震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机,包括一风道、设置于该风道内的一风轮、及设置于风道一侧且与该风轮连接的一电机,在所述电机与风道间设置有数个支撑脚,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脚的一端与电机端面匹配连接,支撑脚的另一端与风道表面匹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包括一支撑脚本体,该支撑脚本体的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一第一连接部,支撑脚本体的另一端向相对的另一侧弯折形成一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安装孔,其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且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侧凸块,在每个侧凸块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凸块的侧面具有弧形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且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支撑脚一一对应的数个安装定位结构,该安装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第三安装孔、及位于该第三安装孔外周的数个限位凸起,所述数个限位凸起围合形成与第一连接部匹配的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基座、及盖合于该基座上的一端盖,所述基座与端盖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基座且远离端盖的端面连接,其中,在该端盖与基座间设置有一扣合连接结构,该扣合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基座侧壁端部的数个竖直定位块、及形成于端盖上且与该竖直定位块一一对应设置的数个定位卡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上形成有下沉的数个端面凹槽,该端面凹槽与定位卡口一一对应并与定位卡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竖直定位块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侧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一定子组件与一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与端盖转动连接的一转轴、固定连接于该转轴外周的一转子磁芯、及固定连接于该转子磁芯外周的一永磁体,其中,在所述永磁体上形成供转子磁芯嵌入的一第一贯通孔,在该第一贯通孔的下端侧壁上形成有一下环形凸台,所述转子磁芯卡接于该环形凸台上;在所述贯通孔的上端侧壁上形成有一上环形凸台,所述转子磁芯匹配设置于该上环形凸台与下环形凸台间;在所述转子磁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间隔分布的数个纵向凹槽,在该纵向凹槽与永磁体间填充有一胶黏剂层;在所述转轴且与转子磁芯连接的表面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若干卡条;同时,在所述转子磁芯上形成有供转轴穿过的一第二贯通孔,在该第二贯通孔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卡条一一对应的若干条形卡槽,所述卡条卡入该条形卡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上且位于端盖的中部位置形成有下沉的一上环形连接槽,所述端面凹槽延伸至该上环形连接槽并与上环形连接槽连接;在所述端盖上且位于环形连接槽内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上柱形凸块,在所述端盖内且位于该上柱形凸块上形成有供转轴一端插入的一转动凹槽,所述转轴通过一上轴承与该转动凹槽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的端面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一下柱形凸块,在所述基座且位于该下柱形凸块上形成有一转动通槽,所述转轴由转动通槽伸出基座,所述转轴通过一下轴承与转动通槽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的端面上且位于下柱形凸块的外周形成有向内凹的一下环形连接槽。
CN202321705885.6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风机 Active CN220286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5885.6U CN22028600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5885.6U CN22028600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6002U true CN220286002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5885.6U Active CN22028600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6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17719C (en) Outer rotor type brushless dc motor
US6286199B1 (en) Method for assembly of motor with external rotor
EP1923982A2 (en) Axial air gap type electric motor
GB2172444A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10985623B2 (en) Electric motor and rotor thereof
CN212627368U (zh) 马达
CN220286002U (zh) 一种风机
CN111566901B (zh) 电机
CN210053260U (zh) 马达
JP2013165620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送風機
CN213367531U (zh) 永磁盘式取力发电机
CN216356136U (zh) 一种高速永磁发电机
CN210290198U (zh) 叶片与外转子一体化风机
JP2003189522A (ja) 小型扁平モータ、小型扁平ファンモータ並びに同モータを備える空気強制供給型空気電池、小型扁平振動モータ並びに同モータを備える携帯用情報機器
JPS63249451A (ja) フアン駆動用電動機
CN220325371U (zh) 空心杯电机
CN213817383U (zh) 永磁式步进电机
CN216981661U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定子与端盖的装配结构
CN219918580U (zh) 一种改进型电机构造
CN219740146U (zh) 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20732443U (zh) 一种散热风机
CN220172954U (zh) 便于绕线的马达
CN214366832U (zh) 一种新型三相无感直流无刷散热风扇及其安装结构
CN214590859U (zh) 电机端盖及电机
CN210074905U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