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5649U - 一种冲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5649U
CN220285649U CN202321754629.6U CN202321754629U CN220285649U CN 220285649 U CN220285649 U CN 220285649U CN 202321754629 U CN202321754629 U CN 202321754629U CN 220285649 U CN220285649 U CN 220285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or
air
sleeve
key
d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46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日平
朱自佳
杨湘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Heijing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Heijing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Heijing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Heijing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46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5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5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5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冲击器,包括:套设在钻头的安装部的外侧的卡钎套,所述卡钎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键槽;设置在所述钻头的安装部的外表面,与所述键槽配合使用的键;设置在所述键槽内的尼龙条,所述尼龙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键槽和所述键的侧壁接触。本申请提供的冲击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卡钎套内的键槽内设置尼龙条,能够减小键的磨损,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冲击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钻井开孔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矿场的投入,气动潜孔冲击器凭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可有效清除井底岩屑、不受钻孔深度限制、可减少钻具磨损等优点,在岩石破碎机械技术领域受到了巨大的重视。
气动潜孔冲击器利用高压空气作为动力源,驱动冲击器内的活塞高速度、高频率地做往复运动,使活塞获得足够的能量冲击旋转的钻头而进行更高效的钻孔作业。冲击力以应力波的形式作用于钻头,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能有效地破碎岩石,快速成孔,达到凿岩钻孔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气动潜孔冲击器包括接头、外缸、活塞、卡钎套以及钻头,其中,接头与外缸的后端相连,卡钎套安装在外缸的前端,用于连接钻头,在工作时,活塞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在外缸内往复运动,对钻头进行冲击。卡钎套与钻头之间通过键连接配合转动力矩,但是键槽的槽壁与传动键之间容易发生摩擦而造成破损和断裂,从而影响钻头传动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减小冲击器在传动的过程中出现键的磨损,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冲击器,通过在卡钎套内的键槽内设置尼龙条,能够减小键的磨损,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冲击器,包括:
套设在钻头的安装部的外侧的卡钎套,所述卡钎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键槽;
设置在所述钻头的安装部的外表面,与所述键槽配合使用的键;
设置在所述键槽内的尼龙条,所述尼龙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键槽和所述键的侧壁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卡钎套的内壁上的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卡钎套远离所述键槽的一端,所述挡块与所述尼龙条的端面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卡钎套远离所述键槽的一端的内壁上的安装槽;
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耐磨环,所述耐磨环的内壁与所述钻头安装部的外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耐磨环具体为尼龙材料制成,且所述耐磨环为开口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尼龙条的前端与所述耐磨环的端面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挡圈,所述尼龙条的前端与所述挡圈的端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挡圈具体为开口式挡圈,且所述挡圈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键配合使用的避让槽。
优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卡钎套远离所述钻头的一端相连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卡钎套的一端与接头相连;
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与所述接头的高压气道连通的配气杆;
滑动套装在配气杆的外侧的活塞,所述活塞的外侧套设有内套管,所述接头所述活塞所述内套管以及所述配气杆之间形成第一气室,所述钻头所述活塞所述外套管以及所述配气杆之间形成第二气室;
设置在所述接头上的排气通道,所述活塞沿所述配气杆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交替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之间设有气流间隙,所述气流间隙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所述内套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与所述气流间隙连通的第一气孔以及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室可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气流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气室可通过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气流间隙连通。
优选地,所述配气杆与所述接头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所述外套管内套装有内套管,所述接头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内套管的内孔中,且所述接头的前端与所述内套管之间通过连接销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器,由于设置有卡钎套以及钻头,其中,卡钎套套设在钻头的安装部的外侧,卡钎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键槽,钻头的安装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键,键与键槽配合使用,卡钎套与钻头的安装部之间通过键槽与键进行连接,用以传动冲击器的转动扭矩,为了防止键和键槽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相互摩擦产生的磨损以及热量,还设置有尼龙条,尼龙条设置在键槽内,且尼龙条的两侧分别与键槽和键的侧壁接触,现有技术中的冲击器未设置尼龙条,钻头在工作时,键槽的侧壁与键的侧壁直接接触,导致键的磨损,影响了钻头的使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器中设置有尼龙条,将现有技术中键槽直接与键的摩擦转化为键槽与尼龙条之间、键与尼龙条之间的摩擦,对于键和键槽的摩擦磨损更小。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通过在卡钎套内的键槽41内设置尼龙条,能够减小键的磨损,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与卡钎套的连接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与卡钎套的连接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与卡钎套的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耐磨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与卡钎套的连接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挡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击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击器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头处的一种分解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头与配气杆之间的一种分解结构图。
附图标记:41、键槽;31、键;42、尼龙条;43、挡块;44、安装槽;45、耐磨环;46、挡圈;47、避让槽;48、开口;
1、外套管;2、接头;3、钻头;4、卡钎套;5、配气杆;6、活塞;7、内套管;8、第一气室;9、第二气室;10、衬套;11、卡环;12、销轴;13、连接销;21、排气通道;22、气流间隙;23、第一气孔;24、第二气孔;25、阀片;26、接头罩;27、排气口;28、第一密封件;29、高压气道;31、吹渣气道;51、中心气道;52、第三气孔;53、第四气孔;54、第二密封件;61、第一气道;62、第二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器,包括:套设在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侧的卡钎套4,卡钎套4的内壁上设置有键槽41;设置在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表面,与键槽41配合使用的键31;设置在键槽41内的尼龙条42,尼龙条42的两侧分别与键槽41和键31的侧壁接触。
现有技术中的冲击器的键槽与键之间直接进行接触,钻头在工作的过程中,键的侧壁与键槽的侧壁之间直接接触磨损,由于键槽和键均为刚性材料,使得键的磨损较大,且键槽与键之间产生了大量的热量,进一步缩短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器,由于设置有卡钎套4以及钻头3,其中,卡钎套4套设在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侧,卡钎套4的内壁上设置有键槽41,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键31,键31与键槽41配合使用,卡钎套4与钻头3的安装部之间通过键槽41与键31进行连接,用以传动冲击器的转动扭矩,为了防止键31和键槽41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相互摩擦产生的磨损以及热量,还设置有尼龙条42,尼龙条42设置在键槽41内,且尼龙条42的两侧分别与键槽41和键31的侧壁接触,现有技术中的冲击器未设置尼龙条42,钻头3在工作时,键槽41的侧壁与键31的侧壁直接接触,导致键31的磨损,影响了钻头3的使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器中设置有尼龙条42,将现有技术中键槽41直接与键31的摩擦转化为键槽41与尼龙条42之间、键31与尼龙条42之间的摩擦,对于键31和键槽41的摩擦磨损更小、另外,由于尼龙条42的隔热性能较好,减少钻头3与卡钎套4之间的热量交换,进一步延迟了钻头3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通过在卡钎套4内的键槽41内设置尼龙条42,能够减小键31的磨损,延长钻头3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键槽41至少设置有两组,且键槽41绕卡钎套4的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键31绕钻头3的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且键31与键槽41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结构中,为了便于钻头3的安装,键31与键槽41之间具体为间隙配合,卡钎套4在转动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钻头3绕轴线方向转动,未设置尼龙条42时,键31的一侧与键槽41内壁的一侧接触,键31的另一侧与键槽4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使用过程中,键31只会存在一侧的磨损,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尼龙条42设置在键槽41的一侧,即可解决键31的磨损的问题。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还包括挡块43,其中,挡块43设置在卡钎套4的内壁上,挡块43设置在卡钎套4远离键槽41的一端,挡块43与尼龙条42的端面抵接,通过挡块43对尼龙条42的端面进行限位。具体地,卡钎套4远离钻头3的一端与外套管1固定连接,在外套管1内设置固定设置有卡环11,卡环11与卡钎套4的后端面以及尼龙条42的一端抵接,在卡钎套4内设置挡块43,挡块43与尼龙条42远离卡环11的一端接触,防止尼龙条42从键槽41内掉落。
作为其中第二种实施方式,为了防止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壁与卡钎套4的内壁之间的摩擦产生磨损以及热量,影响钻头3以及卡钎套4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还包括有安装槽44和耐磨环45,其中,安装槽44设置在卡钎套4远离键槽41的一端的内壁上,耐磨环45设置在安装槽44内,且耐磨环45与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壁之间接触,通过在钻头3的安装部和卡钎套4之间设置耐磨环45,避免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壁与卡钎套4的内壁之间直接摩擦磨损。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耐磨环45具体由尼龙材料制成,尼龙材料耐磨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更进一步地,为了更便于耐磨环45的安装,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耐磨环45具体为开口式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实施例中的尼龙条42的前端与耐磨环45的端面接触,防止尼龙条42从键槽41内掉落。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端,指的是卡钎套4远离外套管1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端,指的是卡钎套4靠近外套管1的一端。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还包括挡圈46,其中,挡圈46设置在安装槽44内,尼龙条42的前端与挡圈46的端面接触,通过挡圈46对尼龙条42进行限位,防止尼龙条42从键槽41内掉落。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挡圈46具体为开口式挡圈,且在挡圈46的内壁上设置由于键31配合使用的避让槽47。将挡圈46设置为开口式挡圈,便于挡圈安装在卡钎套4的安装槽44内,在挡圈46上设置避让槽47,便于钻头3的安装。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挡圈的径向设置有开口48,便于进行安装。
请如图7至图11所示,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还包括外套管1,其中,外套管1与卡钎套4远离钻头3的一端相连,外套管1远离卡钎套4的一端与接头2相连;固定设置在外套管1内,与接头2的高压气道连通的配气杆5;滑动套装在配气杆5的外侧的活塞6,活塞6的外侧套设有内套管7,接头2、活塞6、内套管7以及配气杆5之间形成第一气室,钻头3、活塞、外套管1以及配气杆5之间形成第二气室;设置在接头2上的排气通道21,活塞沿配气杆5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得排气通道21与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交替连通。当排气通道21与第一气室8连通时,第一气室8内的废气能够通过排气通道21排出,辅助吹渣,当排气通道21与第二气室9连通时,通过排气通道21能够排出第二气室9内的废气,由于排气通道21设置在接头2上,接头2远离钻头3的一端与钻杆连接,能够给残渣的吹出提供后续动力,避免残渣堆积在接头2与钻杆的连接处,造成残渣的堵塞。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能够防止残渣堵塞,排渣效果好,钻孔效率更高。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外套管1的内壁与内套管7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气流间隙22,气流间隙22与排气通道21连通,沿内套管7的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气孔23和第二气孔24,第一气孔23设置在内套管7靠近接头2的一端,第二气孔24设置在内套管7靠近钻头3的一端,第一气室8可通过第一气孔23与气流间隙22连通,第二气室9可通过第二气孔24与气流间隙22连通。第一气室8和第二气室9之间存在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活塞6沿配气杆5的轴线方向移动,由于内套管7上设置有第一气孔23和第二气孔24,当活塞6移动至内套管7上的第一气孔23与第一气室8连通时,第一气室8内的废气能够通过第一气孔23和气流间隙22从排气通道21排出,通过第一气室8内的废气进行吹渣;当活塞6移动至内套管7上的第二气孔24与第二气室9连通时,第二气室9内的废气能够通过第二气孔24和气流间隙22从排气通道21排出,此时,是通过第二气室9排出的废气进行吹渣。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通道21进行辅助吹渣的气体具体为活塞6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无须设置另外的气源,其结构更加简单,更节省能源。
在上述结构中,排气通道21的出气口可以设置在接头2的后端面上,或,排气通道21的出气口也可以设置在接头2的侧面,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排气通道21的出气口设置在接头2的后端面,排气通道21排出的废气沿钻杆的长度方向排出,废气吹渣的动力最大化,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废气的能量。
在上述结构中,为了防止冲击器外部的杂质通过排气通道21进入到冲击器内部,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还包括阀片25,其中,阀片25活动套装在接头2的外侧,阀片25能够完全覆盖排气通道21的出气口,阀片25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气通道21,冲击器在使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阀片25与排气通道21的出气口抵接,将排气通道21关闭,当排气通道21内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以及阀片25的重力之和时,以使得阀片25沿接头2的轴线方向移动,使高压气体从阀片25和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中排出。更进一步地,接头2远离外套管1的一端与钻杆相连,通过钻杆的端面限位约束阀片25的轴向位移。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防止残渣在排出的过程中堆积在阀片25和钻杆之间,影响排气通道排气的效果,作为其中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还包括接头罩26,其中,设置在阀片25的后端,接头罩26套设在接头2的外侧,在钻杆的作用下,接头罩26的前端面与接头2抵接,在接头罩26内设置有气室,阀片25设置在气室内,通过接头罩26限位约束阀片25的轴线位移,在接头罩26上设置有排气口27,排气口27用于连通气室和冲击器外部,将阀片25设置在接头罩26的气室内,约束阀片25移动的位移,接头罩26设置在钻杆和阀片25之间,防止残渣影响阀片25的打开和关闭。当排气通道21内的气压大于外部的气压时,排气通道21将阀片25冲开,通过排气口27排出,当排气通道21内的气压小于外部的气压时,阀片25关闭。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排气口27倾斜设置,避免接头罩26外部的残渣通过排气口27进入到气室内。
在上述结构中,为了防止冲击器内的高压气体漏气,影响排渣效果,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头罩26与接头2之间,接头2与外套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8。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中的配气杆5内设置有高压气道29连通的中心气道51,沿中心气道5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气孔52和第四气孔53,其中,第三气孔52设置在配气杆5靠近接头2的一端,且第三气孔52的进气口与中心气道51连通,第四气孔53设置在配气杆5靠近钻头3的一端,第四气孔53的进气孔与中心气道51连通,在活塞6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室8连通的第一气道61以及与第二气室9连通的第二气道62,第一气室8和第二气室9之间存在气压差,能够推动活塞6沿配气杆5的轴线方向移动,用以切换中心气道51与第一气室8或第二气室9连通,使得活塞6能够往复移动,作用在钻头3上,对钻头3施加预定冲击力,使钻头3产生向下的冲击力。
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侧设置有衬套10,衬套10与外套管1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卡环11设置在衬套10以及卡钎套4之间,通过卡环11和卡钎套4以使得钻头3安装在外套管1的前端。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套管7与接头2之间具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接头2与外套管1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但是,这种方式内套管7与接头2的壁厚不同,加工工艺存在不同。
作为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套管7与接头2之间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地,请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击器的配气杆5与接头2之间通过销轴12固定连接;外套管1内套装有内套管7,接头2的前端延伸至内套管7的内孔中,且接头2的前端与内套管7之间通过连接销13固定连接。一方面,接头2和内套管7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其制造加工的难度低,加工效率高,另一方面,接头2和配气杆5之间通过销轴12连接,接头2与内套管7之间通过连接销13连接,降低了其安装难度,接头2与外套管1的后端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内套管7在外套管1内产生轴向方向的窜动。
更进一步地,通过将接头2与内套管7、接头2与配气杆5两两固定连接,其装配难度更低,且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磨损的情况时,其拆卸更加方便。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头2与外套管1之间通过螺纹进行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头2的前端的直径小于销轴12的长度,接头2的前端的直径小于接头2与外套管1连接处的直径,将接头2的前端套接在内套管7内,且内套管7套装在外套管1内,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外套管1的孔径过大以及外套管1壁厚减小,保证外套管1的使用强度。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销轴12沿径向贯穿接头2和配气杆5,沿接头2的径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沿配气杆5的径向贯穿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销轴12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使得接头2和配气杆5固定。
更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确保接头2和配气杆5的使用寿命,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接头2的径向截面直径的最大处,第二连接孔设置在配气杆5的径向截面直径的最大处。
更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销13至少设置有三组,且连接销13环绕内套管7的周向间隔设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冲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设在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侧的卡钎套(4),所述卡钎套(4)的内壁上设置有键槽(41);
设置在所述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表面,与所述键槽(41)配合使用的键(31);
设置在所述键槽(41)内的尼龙条(42),所述尼龙条(42)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键槽(41)和所述键(31)的侧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卡钎套(4)的内壁上的挡块(43),所述挡块(43)设置在所述卡钎套(4)远离所述键槽(41)的一端,所述挡块(43)与所述尼龙条(42)的端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卡钎套(4)远离所述键槽(41)的一端的内壁上的安装槽(44);
设置在所述安装槽(44)内的耐磨环(45),所述耐磨环(45)的内壁与所述钻头(3)的安装部的外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磨环(45)具体为尼龙材料制成,且所述耐磨环(45)为开口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尼龙条(42)的前端与所述耐磨环(45)的端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安装槽(44)内的挡圈(46),所述尼龙条(42)的前端与所述挡圈(46)的端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圈(46)具体为开口式挡圈,且所述挡圈(46)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键(31)配合使用的避让槽(4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与所述卡钎套(4)远离所述钻头(3)的一端相连的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远离所述卡钎套(4)的一端与接头(2)相连;
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内,与所述接头(2)的高压气道(29)连通的配气杆(5);
滑动套装在配气杆(5)的外侧的活塞(6),所述活塞(6)的外侧套设有内套管(7),所述接头(2)、所述活塞(6)、所述内套管(7)以及所述配气杆(5)之间形成第一气室(8),所述钻头(3)、所述活塞(6)、所述外套管(1)以及所述配气杆(5)之间形成第二气室(9);
设置在所述接头(2)上的排气通道(21),所述活塞(6)沿所述配气杆(5)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排气通道(21)与所述第一气室(8)和所述第二气室(9)交替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管(1)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7)的外壁之间设有气流间隙(22),所述气流间隙(22)与所述排气通道(21)连通;
所述内套管(7)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与所述气流间隙(22)连通的第一气孔(23)以及第二气孔(24),所述第一气室(8)可通过所述第一气孔(23)与所述气流间隙(22)连通,所述第二气室(9)可通过所述第二气孔(24)与所述气流间隙(2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气杆(5)与所述接头(2)之间通过销轴(12)固定连接;
所述外套管(1)内套装有内套管(7),所述接头(2)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内套管(7)的内孔中,且所述接头(2)的前端与所述内套管(7)之间通过连接销(13)固定连接。
CN202321754629.6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冲击器 Active CN220285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4629.6U CN220285649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冲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4629.6U CN220285649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冲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5649U true CN220285649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7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4629.6U Active CN220285649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冲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5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66746A (en) Rotary bore hole air hammer drive mechanism
CN102900371A (zh) 一种冲击旋切复合破岩工具
CN220285649U (zh) 一种冲击器
CN113631793B (zh) 用于冲击钻凿的岩钻头
WO2020057318A1 (zh) 钢筋切断机的液压结构
CN213807546U (zh) 一种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CN214248418U (zh) 一种逆止阀
CN212052958U (zh) 一种液压破碎锤钎杆用衬套及破碎锤
KR100372049B1 (ko) 크레인을 이용한 천공기
CN220302052U (zh) 一种冲击器
CN220319464U (zh) 一种反循环牙轮冲击器
CN211777170U (zh) 一种气动冲击螺旋钻头
CN211874482U (zh) 重型高速冲击破碎锤
CN109898996B (zh) 具有自激扭振功能的pdc钻头
CN117145379B (zh) 一种反循环冲击器
CN110578471B (zh) 一种非开挖扩孔冲击器
CN213330879U (zh) 一种低风压潜孔冲击器
CN213330880U (zh) 一种冲击器
CN213775230U (zh) 低风压潜孔冲击器
CN216643774U (zh) 钎尾润滑机构及凿岩机
CN213807547U (zh) 潜孔冲击器
CN111852325B (zh) 一种潜孔冲击器
CN115596347B (zh) 一种潜孔冲击器
CN201152142Y (zh) 潜孔冲击器
CN220247990U (zh) 一种环切式气动冲击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