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07547U - 潜孔冲击器 - Google Patents

潜孔冲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7547U
CN213807547U CN202021524016.XU CN202021524016U CN213807547U CN 213807547 U CN213807547 U CN 213807547U CN 202021524016 U CN202021524016 U CN 202021524016U CN 213807547 U CN213807547 U CN 213807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ody
cylinder
side wall
shaft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40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永高
李雪龙
夏剑辉
吴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ishan Drill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aishan Drill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aishan Drill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aishan Drill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40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7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7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7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孔冲击器,包括外套管,外套管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接头、进气逆止换向机构、与外套管的内壁配合安装的气缸和导向套,以及与外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接头以及设于第二接头内并与第二接头滑动连接的钻头,气缸内设有与气缸滑动连接的活塞;外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相连的第一环形大凹槽和第二环形大凹槽,第一环形大凹槽位于第二环形大凹槽的上方,第一环形大凹槽的半径大于第二环形大凹槽的半径,气缸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二环形大凹槽的下侧面上,气缸的上端面与阀座相抵;通过本技术方案潜孔冲击器中的气缸的下端面与外套管完成轴向固定,进而使得整个气缸都处于紧固状态,使得气缸不再振动,进而减少了气缸断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潜孔冲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隧道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孔冲击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矿场的投入,气动潜孔冲击器凭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可有效清除井底岩屑、不受钻孔深度限制、可减少钻具磨损等优点,在岩石破碎机械技术领域受到了巨大的重视。随着气动潜孔冲击器钻进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从初始的爆破孔施工,逐步发展到水文水井钻凿,地质岩芯勘探,水库坝基帷幕灌浆,工程地质勘查,非开挖管线铺设,建筑基础及岩土工程等几乎所有钻孔施工领域。
气动潜孔冲击器利用高压空气作为动力源,驱动冲击器内的活塞高速度、高频率地做往复运动,使活塞获得足够的能量冲击钻头而进行钻孔作业。冲击力以应力波的形式作用于钻头,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能有效地破碎岩石,快速成孔,达到凿岩钻孔的目的。
现有的潜孔冲击器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与外套管固定连接并位于外套管的上下两端,第一接头下端面与阀座抵靠,气缸的上端面与阀座抵靠并且气缸的上半部与与外套管之间完成轴向固定,这就导致了气缸的下半部是处于悬空的状态,这就导致在冲击器的工作过程中,气缸下半部基本处于振动状态,而气缸作为一个薄壁件,在该种状态下易断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潜孔冲击器,该潜孔冲击器中的气缸的下端面与外套管完成轴向固定,进而使得整个气缸都处于紧固状态,使得气缸不再振动,进而减少了气缸断裂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潜孔冲击器,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密封连接的进气逆止换向机构、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配合安装的气缸和导向套,以及与所述外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接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接头内并与第二接头滑动连接的钻头,所述气缸内设有与所述气缸滑动连接的活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相连的第一环形大凹槽和第二环形大凹槽,第一环形大凹槽位于第二环形大凹槽的上方,第一环形大凹槽的半径大于第二环形大凹槽的半径,气缸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二环形大凹槽的下侧面上,气缸的上端面与阀座相抵。
作为优选,气缸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环体和第三环体,第一环体位于第三环体的上方,第一环体的上端面与阀座相抵,第三环体的下端面与第二环形大凹槽的下侧面相抵。
作为优选,第三环体与第二环形大凹槽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上还设有第五环形大凹槽,所述第五环形大凹槽与导向套的部分侧壁过盈配合进而限制导向套的向上移动,所述导向套的下端面与第二接头的上端面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逆止换向机构包括阀座、塞体、第一弹簧件和刚性球体,所述阀座固定安装在外套管内,所述塞体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阀座上,所述第一弹簧件位于阀座和塞体之间,所述刚性球体可在塞体上滚动并在第一弹簧件的作用下,抵靠在第一接头的第一中心通孔上以封堵第一中心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为阶梯轴,从上到下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第一轴体的下端面与气缸的上端面相抵,第一轴体的上端面与第一接头的下端面相抵,第三轴体与气缸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为阶梯轴,从上到下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五轴体、第六轴体、第七轴体和第八轴体,第七轴体、第五轴体、第六轴体和第八轴体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五轴体与气缸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八轴体与导向套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七轴体与外套管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第一轴体、第三轴体、第二轴体和第四轴体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轴体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轴向的第一通气孔,气缸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位于第一轴体和第三轴体之间,所述第三通气孔位于第五轴体和第七轴体之间,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引导气体往下移动的斜孔。
作为优选,第二轴体的直径大于第一轴体、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的直径,所述第二轴体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四缺口,所述若干第四缺口位于第二轴体上端面与第二轴体侧壁的连接处,所述高压气体通过若干第四缺口进入气道。
作为优选,外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环形大凹槽,气缸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四环形大凹槽,当第七轴体的侧壁与外套管内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的上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并且第五轴体位于第四环形大凹槽下方时,第五轴体、第六轴体、第七轴体、气缸的内侧壁和外套管的内侧壁配合形成活塞的第一冲程气室,当第五轴体的侧壁与气缸内位于第四环形大凹槽的上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时,阀座上第三轴体的下端面、气缸的内侧壁和活塞的第五轴体配合形成活塞的第二冲程气室,当第七轴体的侧壁与外套管内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的下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时,第七轴体、第八轴体、导向套和外套管的内侧壁配合形成活塞的回程气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潜孔冲击器中的气缸的下端面与外套管完成轴向固定,进而使得整个气缸都处于紧固状态,使得气缸不再振动,进而减少了气缸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潜孔冲击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外套管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套管;2、第一接头;4、气缸;5、第二接头;6、活塞;31、阀座;32、塞体;33、第一弹簧件;34、刚性球体;321、曲面部;322、平面部;21、第一中心通孔;311、第二中心通孔;323、螺旋槽;11、第一环形大凹槽;12、第二环形大凹槽;312、第一轴体;313、第二轴体;314、第三轴体;315、第四轴体;61、第五轴体;62、第六轴体;63、第七轴体;64、第八轴体;13、第三环形大凹槽;41、第四环形大凹槽;65、第一缺口;66、第二缺口;67、第三缺口;81、第一环形小凹槽;82、第二环形小凹槽;83、第三环形小凹槽;84、第四环形小凹槽;14、第五环形大凹槽;7、导向套;317、第四缺口;316、第一通气孔;42、第二通气孔;43、第三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环形大凹槽的侧面是指与外套管的内侧壁垂直的平面,环形大凹槽的底面是指与外套管的内侧壁平行的曲面。
实施例一:
一种潜孔冲击器,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所述外套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接头2、与所述第一接头2密封连接的进气逆止换向机构、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壁配合安装的气缸4、与所述外套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接头5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接头5内并与第二接头5滑动连接的钻头,所述气缸4内设有与所述气缸4滑动连接的活塞6;
气缸4上端配合有阀座31并形成第二冲程气室,气缸4下端配合有导向套7并形成回程气室,气缸4与外套管1之间形成往回程气室输气的气道;所述第一接头2上设有用于通高压气体的第一中心通孔21,所述高压气体自上而下使得气缸4内的活塞6上下往复运动来不断冲击钻头,进而完成潜孔冲击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逆止换向机构包括阀座31、塞体32、第一弹簧件33和刚性球体34,所述阀座31固定安装在外套管1内,所述塞体32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阀座31上,所述第一弹簧件33位于阀座31和塞体32之间,所述刚性球体34可在塞体32上滚动并在第一弹簧件33的作用下,抵靠在第一接头2的第一中心通孔21上以封堵第一中心通孔21。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弹簧件33的作用使得刚性球体34抵在第一中心通孔21上,进而达到密封的效果,避免了采用密封胶密封所具有的易脱胶以及易变形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并具有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另外刚性球体34相较于密封胶也更有利于高压气体的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塞体32的上端面包括一下凹的曲面部321和位于曲面部321底端的平面部322,所述刚性球体34在平面部322上来回滚动,所述曲面部321下凹的深度小于刚性球体34的半径;如此设置,使得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逆止换向机构为浮动式和自定心式的密封阀,即在密封过程中,刚性球体34通过不断的滚动来调整到最佳的密封位置,曲面部321的作用是防止刚性球体34滚出平面部322的范围,曲面部321下凹的深度小于刚性球体34的半径是为了避免塞体32与第一接头2接触;影响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心通孔21包括相连的第四孔和第五孔,所述第四孔位于第五孔的上方,所述第五孔为圆锥孔,第五孔从下至上其直径逐渐减小至与第四孔相同,其中,第五孔的最大直径大于刚性球体34的直径,第五孔的最小直径小于刚性球体34的直径。
进一步优选,所述刚性球体34为金属材质,包括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碳素钢、铜合金、不锈钢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座31上设有一第二中心通孔311,所述第二中心通孔311从上到下包括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塞体32在第一孔内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塞体32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件33的顶端抵在第一安装孔底端并且第一弹簧件33的底端抵在第二孔和第三孔之间的台阶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塞体32的侧壁面上设有螺旋槽323。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对塞体32的侧壁面以及第一孔的内侧壁面进行润滑,进而防止塞体32因摩擦过大造成断裂,提高塞体3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设有相连的第一环形大凹槽11和第二环形大凹槽12,第一环形大凹槽11位于第二环形大凹槽12的上方,第一环形大凹槽11的半径大于第二环形大凹槽12的半径,气缸4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二环形大凹槽12的下侧面上,气缸4的上端面与阀座31相抵;如此设置,减少了气缸4的长度,减少气缸4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优选,气缸4从上到下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第一环体与外套管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第三环体与第二环形大凹槽12过盈配合;如此设置是为了气缸4可以稳定的安装在外套管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座31为阶梯轴,从上到下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一轴体312、第二轴体313、第三轴体314和第四轴体315,第一轴体312、第三轴体314、第二轴体313和第四轴体315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轴体312的下端面与气缸4的上端面相抵,第一轴体312的上端面与第一接头2的下端面相抵,第三轴体314与气缸4过盈配合;如此设置是为了阀座31可以稳固的安装在外套管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6为阶梯轴,从上到下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五轴体61、第六轴体62、第七轴体63和第八轴体64,第七轴体63、第五轴体61、第六轴体62和第八轴体64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五轴体61与气缸4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八轴体64与导向套7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七轴体63与外套管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环形大凹槽13,气缸4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四环形大凹槽41,当第七轴体63的侧壁与外套管1内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13的上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并且第五轴体61位于第四环形大凹槽41下方时,第五轴体61、第六轴体62、第七轴体63、气缸4的内侧壁和外套管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活塞6的第一冲程气室,当第五轴体61的侧壁与气缸4内位于第四环形大凹槽41的上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时,阀座31上第三轴体314的下端面、气缸4的内侧壁和活塞6的第五轴体61配合形成活塞6的第二冲程气室,当第七轴体63的侧壁与外套管1内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13的下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时,第七轴体63、第八轴体64、导向套7和外套管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活塞6的回程气室。
进一步优选,第七轴体63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缺口65和第二缺口66,所述第一缺口65位于第七轴体63侧壁与第七轴体63上端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缺口66位于第七轴体63侧壁与第七轴体63下端面的连接处,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冲程气室和回程气室的切换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同时又确保了该缓冲时间不至于过长,即第一冲程气室和回程气室切换时,活塞6的行程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确保活塞6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进一步优选,第五轴体61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三缺口67,所述第三缺口67位于第五轴体61上端面和第五轴体61侧壁的连接处,如此设置主要是方便气体进入第二冲程气室内,进而确保活塞6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6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与气缸4、导向套7、阀座31和外套管1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迷宫式密封;进一步优选,所述活塞6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与气缸4、导向套7、阀座31和外套管1均形成迷宫式密封。
作为优选,还设有若干平行的第一环形小凹槽81,所述若干平行的第一环形小凹槽81位于第四轴体315或第五中心通孔的侧壁上,在活塞6的上下滑动过程中,所述第四轴体315与第五中心通孔配合形成迷宫式密封。
作为优选,还设有若干平行的第二环形小凹槽82,所述若干平行的第二环形小凹槽82位于第五轴体61的侧壁或气缸4的内侧壁上,在活塞6的上下滑动过程中,所述第五轴体61与气缸4的内侧壁配合形成迷宫式密封;进一步优选,当若干平行的第二环形小凹槽82位于气缸4的内侧壁上时,所述若干平行的第二环形小凹槽82位于第四环形大凹槽41的上方。
作为优选,还设有若干平行的第三环形小凹槽83,所述若干平行的第三环形小凹槽83位于第七轴体63的侧壁或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在活塞6的上下滑动过程中,所述第七轴体63与外套管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迷宫式密封;进一步优选,当若干平行的第三环形小凹槽83位于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时,所述若干平行的第三环形小凹槽83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13和第二环形大凹槽12之间。
作为优选,还设有若干平行的第四环形小凹槽84,所述若干平行的第四环形小凹槽84位于第八轴体64的侧壁或导向套7的内侧壁上,在活塞6的上下滑动过程中,所述第八轴体64与导向套7的内侧壁配合形成迷宫式密封。
如此设置,增设的第一环形小凹槽81、第二环形小凹槽82、第三环形小凹槽83和第四环形小凹槽84一方面起到了迷宫式密封的作用,进而使得活塞6可得到更大的能量冲击钻头,进而提高钻孔效率,另一方面是用来防止冲击器在钻孔过程中有异物进入冲击器内部时,第一环形小凹槽81、第二环形小凹槽82、第三环形小凹槽83和第四环形小凹槽84起到临时的储藏异物的功能,以防止在活塞6的滑动过程中,异物对气缸4、外套管1和导向套7等薄壁件造成损坏,同时,第一环形小凹槽81、第二环形小凹槽82、第三环形小凹槽83和第四环形小凹槽84的增设还减小了活塞6在滑动过程中的接触面积,使得滑动更容易进行以及减少了滑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体312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气孔316,气缸4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轴向的第二通气孔42和第三通气孔43,所述第二通气孔42位于第一轴体312和第三轴体314之间,所述第三通气孔43位于第五轴体61和第七轴体63之间,所述第二通气孔42为引导气体往下移动的斜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还设有第五环形大凹槽14,所述第五环形大凹槽14与导向套7的部分侧壁过盈配合进而限制导向套7的向上移动,所述导向套7的下端面与第二接头5的上端面相抵。
高压气体具体的流动路径如下:
当高压气体从第一中心通孔21进入冲击器内部时,先依次经过第一通气孔316和第二通气孔42后进入气缸4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然后通过第三通气孔43后,进入活塞6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一般来说,活塞6上的第七轴体63此时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13处,即高压气体会进入到回程气室内,进而推动活塞6向上运动,当活塞6运动到至第八轴体64脱离导向套7时,回程气室内的高压气体便从导向套7的内孔以及钻头的内孔后到达钻头底部进而排出,即实现了吹渣的功能又使得回程气室内的气压迅速降低;
而与此同时,活塞6的第七轴体63运动至第三环形大凹槽13的上方,关闭了回程气室的进气通道,即形成了第一冲程气室,但活塞6此时还可依靠惯性继续做一定的回程运动,并一直受到进气压力形成的第一冲程力的阻挡,直至停止;其中,第一冲程力是高压气体进入到第一冲程气室内冲击较大直径的第七轴体63而产生的,但高压气体进入到第一冲程气室内后便会沿第五轴体61与第四环形大凹槽4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第二冲程气室内,即第一冲程力是不大的,所以使得活塞6返程时能够依靠惯性来克服第一冲程力而运动一段距离;
活塞6继续做返程运动至第七轴体63与若干平行的第二环形小凹槽82形成迷宫式密封以及若干平行的第四环形小凹槽84与活塞6的内侧壁形成迷宫式密封后,第一冲程气室内的第一冲程力和第二冲程气室内的第二冲程力便会极具增大,进而活塞6开始冲程运动打击钻头而做功,完成破岩工作。
值得说明的是,钻头的结构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2023506U、CN202431197U、CN202431199U、CN202431200U、CN202954743U、CN203081307U、CN203441372U、CN203531754U、CN204060518U、CN205778544U中所涉及的钻头部分,一般来说,钻头包括用于钻孔的工作部和用于与潜孔冲击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花键槽,所述连接部通过花键槽与潜孔冲击器周向固定并滑动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高压气体进入冲击器内部后,其进气通道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气体经第一中心通孔21进入潜孔冲击器内部后,直接进入气缸4’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
具体地,第二轴体313’的直径大于第一轴体312’、第三轴体314’和第四轴体315’的直径,所述第二轴体313’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四缺口317,所述若干第四缺口317位于第二轴体313’上端面与第二轴体313’侧壁的连接处,所述高压气体通过若干第四缺口317进入气道。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四缺口317的底面为光滑的曲面或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气缸4’的下半部的安装于实施例一相同,气缸4’上半部的安装于实施例一不同,气缸4’上半部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气缸4’的上端面与第二轴体313’的下端面相抵,气缸4’的内侧壁与阀座31’的第三轴体314’过盈配合。
如此设置,改变了高压气体的进气方式,使得高压气体在潜孔冲击器内部移动更为流畅;其次,减少了气缸4’的长度,进而减少了整个潜孔冲击器的长度,节约了成本;最后,在原有的进气方式中,高压气体是通过气缸4’上部的斜孔从气缸4’内部进入到气缸4’与外套管1之间的缝隙,而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进气方式,可以省略掉气缸4’上部的斜孔,节约加工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潜孔冲击器,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与所述外套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接头(2)、与所述第一接头(2)密封连接的进气逆止换向机构、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壁配合安装的气缸(4)和导向套(7),以及与所述外套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接头(5)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接头(5)内并与第二接头(5)滑动连接的钻头,所述气缸(4)内设有与所述气缸(4)滑动连接的活塞(6);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设有相连的第一环形大凹槽(11)和第二环形大凹槽(12),第一环形大凹槽(11)位于第二环形大凹槽(12)的上方,第一环形大凹槽(11)的半径大于第二环形大凹槽(12)的半径,气缸(4)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二环形大凹槽(12)的下侧面上,气缸(4)的上端面与阀座(31)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气缸(4)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环体和第三环体,第一环体位于第三环体的上方,第一环体的上端面与阀座(31)相抵,第三环体的下端面与第二环形大凹槽(12)的下侧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第三环体与第二环形大凹槽(12)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还设有第五环形大凹槽(14),所述第五环形大凹槽(14)与导向套(7)的部分侧壁过盈配合进而限制导向套(7)的向上移动,所述导向套(7)的下端面与第二接头(5)的上端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逆止换向机构包括阀座(31)、塞体(32)、第一弹簧件(33)和刚性球体(34),所述阀座(31)固定安装在外套管(1)内,所述塞体(32)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阀座(31)上,所述第一弹簧件(33)位于阀座(31)和塞体(32)之间,所述刚性球体(34)可在塞体(32)上滚动并在第一弹簧件(33)的作用下,抵靠在第一接头(2)的第一中心通孔(21)上以封堵第一中心通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31)为阶梯轴,从上到下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一轴体(312)、第二轴体(313)、第三轴体(314)和第四轴体(315),第一轴体(312)的下端面与气缸(4)的上端面相抵,第一轴体(312)的上端面与第一接头(2)的下端面相抵,第三轴体(314)与气缸(4)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为阶梯轴,从上到下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五轴体(61)、第六轴体(62)、第七轴体(63)和第八轴体(64),第七轴体(63)、第五轴体(61)、第六轴体(62)和第八轴体(64)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五轴体(61)与气缸(4)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八轴体(64)与导向套(7)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七轴体(63)与外套管(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轴体(312)、第三轴体(314)、第二轴体(313)和第四轴体(315)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轴体(312)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轴向的第一通气孔(316),气缸(4)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通气孔(42)和第三通气孔(43),所述第二通气孔(42)位于第一轴体(312)和第三轴体(314)之间,所述第三通气孔(43)位于第五轴体(61)和第七轴体(63)之间,所述第二通气孔(42)为引导气体往下移动的斜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轴体(313’)的直径大于第一轴体(312’)、第三轴体(314’)和第四轴体(315’)的直径,所述第二轴体(313’)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第四缺口(317),所述若干第四缺口(317’)位于第二轴体(313’)上端面与第二轴体(313’)侧壁的连接处,高压气体通过若干第四缺口(317’)进入气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其特征在于,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环形大凹槽(13),气缸(4)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四环形大凹槽(41),当第七轴体(63)的侧壁与外套管(1)内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13)的上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并且第五轴体(61)位于第四环形大凹槽(41)下方时,第五轴体(61)、第六轴体(62)、第七轴体(63)、气缸(4)的内侧壁和外套管(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活塞(6)的第一冲程气室,当第五轴体(61)的侧壁与气缸(4)内位于第四环形大凹槽(41)的上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时,阀座(31)上第三轴体(314)的下端面、气缸(4)的内侧壁和活塞(6)的第五轴体(61)配合形成活塞(6)的第二冲程气室,当第七轴体(63)的侧壁与外套管(1)内位于第三环形大凹槽(13)的下方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时,第七轴体(63)、第八轴体(64)、导向套(7)和外套管(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活塞(6)的回程气室。
CN202021524016.XU 2020-07-28 2020-07-28 潜孔冲击器 Active CN213807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4016.XU CN213807547U (zh) 2020-07-28 2020-07-28 潜孔冲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4016.XU CN213807547U (zh) 2020-07-28 2020-07-28 潜孔冲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7547U true CN213807547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31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4016.XU Active CN213807547U (zh) 2020-07-28 2020-07-28 潜孔冲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7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6025B (zh) 一种高气压快冲潜孔冲击钻具
CN204851057U (zh) 一种高气压快冲潜孔冲击钻具
CN108086899B (zh) 一种气动扭摆冲击破岩钻孔工具
CN213807546U (zh) 一种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CN111877978A (zh) 一种液动冲击器
CN213807547U (zh) 潜孔冲击器
CN201087695Y (zh) 一种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CN105156024B (zh) 一种快冲耐磨损高寿命潜孔冲击钻具
CN213330880U (zh) 一种冲击器
CN213297817U (zh) 一种潜孔冲击器
CN111852325B (zh) 一种潜孔冲击器
CN109209221B (zh) 一种潜孔锤设备及其冲击导向系统
CN111852324A (zh) 一种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CN207278184U (zh) 潜孔冲击器用活塞
CN112282637B (zh) 一种大直径组合冲击器及潜孔钻机
CN213683944U (zh) 一种大直径组合冲击器及潜孔钻机
CN204851058U (zh) 一种快冲耐磨损高寿命潜孔冲击钻具
CN203296683U (zh) 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CN213775230U (zh) 低风压潜孔冲击器
CN213330879U (zh) 一种低风压潜孔冲击器
CN107701099B (zh) 一种高风压潜孔锤及钻头
CN115596347B (zh) 一种潜孔冲击器
CN210152546U (zh) 一种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CN115949336B (zh) 一种气动冲击器
CN220285649U (zh) 一种冲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