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5412U - 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85412U CN220285412U CN202322265656.3U CN202322265656U CN220285412U CN 220285412 U CN220285412 U CN 220285412U CN 202322265656 U CN202322265656 U CN 202322265656U CN 220285412 U CN220285412 U CN 2202854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frame
- base
- composite floor
- bearing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两个支撑结构,各支撑结构均包括基座和承载座,承载座底部与对应基座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承载座的顶部具有容置槽,容置槽中设置有中空的支撑件,支撑件的顶面显露在对应容置槽的槽口外,所有支撑件的顶面共面以抵顶在叠合楼板的底面;各基座上均间隔设置有连接板和连接盘,第一连接架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架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连接盘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装配所需耗材,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装配时各部件之间直接装配连接,无需中间连接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部分组成,预制底板具有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预制底板在施工时作为模板使用,既可以节省模板、又可以缩短工期,降低现场湿度,改善现场施工环境。完工后,预制底板与现浇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是预制综合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施工时,通常采用满堂脚手架对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进行支撑,以在预制底板的上方浇筑形成现浇部分。满堂脚手架又称作满堂红脚手架,是一种在水平方向满铺搭设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满堂脚手架为高密度脚手架,相邻杆件的距离固定,压力传导均匀。比如公开号为CN206917234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使用夜光套帽的满堂脚手架,其包括横向管、纵向管、竖直管、连接件、夜光套帽和底部垫板,横向管和对应纵向管成排并列交错设置,竖直管成排并列设置穿过横向管和纵向管相交的节点,每个竖直管底部均固定有底部垫板,横向管、纵向管和竖直管相交的节点通过连接件相连,横向管和纵向管外侧端部套装有夜光套帽。
然而,现有技术中,满堂脚手架需要大量的横向管、纵向管、竖直管、连接件组装装配在一起,才能对叠合楼板形成支撑,导致支撑叠合楼板的满堂脚手架所需的耗材较多,装配工序复杂、繁琐,组装效率较低,而且在横向管、纵向管、竖直管的相交点使用了大量的连接件,支撑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一种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结构;
各所述支撑结构均包括基座和承载座,各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基座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各所述承载座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容置槽,各所述容置槽中分别设置有中空的支撑件,且各所述支撑件的顶面均显露在对应的容置槽的槽口外,所有所述支撑件的顶面共面,以用于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底面抵顶;
各所述基座上均间隔设置有连接板和连接盘,各所述基座上的连接板位于连接盘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的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的连接盘上。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基座的顶部分别具有中空的安装腔,各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各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分别具有外螺纹,各承载座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基座的顶部螺纹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基座均包括中空的支杆以及至少两个支腿;
至少两个所述支腿沿所述支杆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杆的底部,各所述支杆的顶部与对应的承载座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盘沿所述支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杆上,且所述连接盘位于所述支腿的上方。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支腿的底部以及所述支杆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各所述支撑脚分别可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承载座的方向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支撑脚分别与对应的支腿或支杆螺纹连接;
和/或,各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均设置有承载圆盘,且各所述承载圆盘的径向剖面不小于所述支撑脚的底面。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承载座均包括连接管、承载架以及固定架;
所述连接管的底部与所述基座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架固定在所述连接管的顶部,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顶部,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架上。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沿对应的基座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两个子杆,两个所述子杆的中部铰接,且各所述子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基座位于上方的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各所述子杆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基座位于下方的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定位柱,各所述子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供所述定位柱穿设的定位孔,各所述子杆的两端的定位孔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定位柱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杆体以及分设在所述杆体两端的插凸,各所述插凸上均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销;
各所述连接盘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插凸匹配的插孔,两个所述插凸分别穿设在两个连接盘上的插孔中,所述杆体与所述定位销分别止挡在所述连接盘的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插孔,至少两个所述插孔沿所述支撑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盘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结构,各支撑结构均包括基座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基座顶部的承载座,各承载座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容置槽,各容置槽中分别设置有中空的支撑件,各支撑件的顶面均显露在对应的容置槽的槽口外,且所有支撑件的顶面共面,以用于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底面抵顶。各基座上均间隔设置有连接板和连接盘,各基座上的连接板位于连接盘的上方,第一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的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的连接盘上。具体使用时,将承载座的底部与对应的基座的顶部连接在一起形成支撑结构,并将第一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的基座上的连接板上,将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的基座上的连接盘上,这样通过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就可以将两个支撑结构连接在一起,两个支撑结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共同装配形成用于支撑叠合楼板的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通过大量的横向管、纵向管、竖直管、连接件组装装配的满堂脚手架相比,结构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所需耗材,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每个支撑结构的基座和承载座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架的两端与两个基座上的连接板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架的两端与两个基座上的连接盘可拆卸连接,所以装配时相邻的两个部件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装配连接,无需中间连接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另外,若基座、承载座、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中的部分有损坏,只需将损坏的部分拆卸分离进行更换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另外,将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抵顶的支撑件设置在承载座顶部的容置槽中,容置槽对支撑件具有收容包覆作用,使得支撑件的结构稳定性较高,进一步提高了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而且支撑件的中空结构可以缓冲应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应力变形的现象发生,进而使得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叠合楼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叠合楼板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叠合楼板支撑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叠合楼板支撑装置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结构;11、基座;111、支杆;112、支腿;12、承载座;121、连接管;122、承载架;123、固定架;2、第一连接架;21、子杆;22、定位孔;3、第二连接架;31、杆体;32、插凸;33、定位销;4、容置槽;5、支撑件;61、连接板;62、定位柱;71、连接盘;72、插孔;81、支撑脚;82、承载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合楼板支撑装置,该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架2、第二连接架3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结构1。
具体的,参考图1至图3、图5所示,各支撑结构1均包括基座11和承载座12,各承载座12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基座1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各承载座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容置槽4,各容置槽4中分别设置有中空的支撑件5,且各支撑件5的顶面均显露在对应的容置槽4的槽口外,所有支撑件5的顶面共面,以用于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底面抵顶。
也就是说,每个支撑结构1都包括基座11和承载座12,每个承载座12可拆卸地连接在其对应基座11的顶部,基座11与对应的承载座12连接到位即可装配形成支撑结构1。每个承载座12的顶部均具有容置槽4,容置槽4中设置有中空的支撑件5,并且每个支撑件5的顶面都显露在对应容置槽4的槽口外且共面,两个承载座12顶部的容置槽4中的支撑件5的顶面共面,以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底面抵顶。
具体实现时,支撑件5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中空的支撑管,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支撑稳定。同时,将支撑管设置为中空结构,还具有减重作用。
其中,支撑管比如可以是钢管,钢管的比如可以是0.8cm-1cm。
具体的,参考图1至图3、图5所示,各基座11上均间隔设置有连接板61和连接盘71,各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位于连接盘71的上方,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连接板61上,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连接盘71上。
也就是说,两个支撑结构1的基座11上都设置有连接板61和连接盘71,每个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和连接盘71沿基座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每个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都位于连接盘71的上方。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基座11的连接板61上,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基座11的连接盘71上。
具体使用时,由基座11和承载座12装配形成支撑结构1,通过第一连接架2和第二连接架3将两个支撑结构1连接装配在一起,两个支撑结构1、第一连接架2、第二连接架3共同组合装配形成本实施例的用于支撑承载叠合楼板的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需要大量的横向管、纵向管、竖直管、连接件组装装配的满堂脚手架相比,结构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所需耗材,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架2和第二连接架3先将两个支撑结构1的基座11连接在一起,然后分别在两个基座11的顶部连接对应的承载座12,也就是说,两个基座11、两个承载座12、第一连接架2、第二连接架3彼此之间的装配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由于每个支撑结构1的基座11和承载座1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与两个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与两个基座11上的连接盘71可拆卸连接,所以装配时,基座11与对应的承载座12之间,基座11与第一连接架2和第二连接架3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装配连接,无需中间连接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承载性能,进而提高了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同时提升了装配的便捷性和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架2、第二连接架3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结构1,各支撑结构1均包括基座1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基座11顶部的承载座12,各承载座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容置槽4,各容置槽4中分别设置有中空的支撑件5,各支撑件5的顶面均显露在对应的容置槽4的槽口外,且所有支撑件5的顶面共面,以用于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底面抵顶。各基座11上均间隔设置有连接板61和连接盘71,各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位于连接盘71的上方,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连接板61上,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连接盘71上。具体使用时,将承载座12的底部与对应的基座11的顶部连接在一起形成支撑结构1,并将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上,将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基座11上的连接盘71上,这样通过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就可以将两个支撑结构1连接在一起,两个支撑结构1、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共同装配形成用于支撑叠合楼板的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通过大量的横向管、纵向管、竖直管、连接件组装装配的满堂脚手架相比,结构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所需耗材,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每个支撑结构1的基座11和承载座1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与两个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与两个基座11上的连接盘71可拆卸连接,所以装配时相邻的两个部件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装配连接,无需中间连接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另外,若基座11、承载座12、第一连接架2、第二连接架3中的部分有损坏,只需将损坏的部分拆卸分离进行更换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另外,将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抵顶的支撑件5设置在承载座12顶部的容置槽4中,容置槽4对支撑件5具有收容包覆作用,使得支撑件5的结构稳定性较高,进一步提高了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而且支撑件5的中空结构可以缓冲应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应力变形的现象发生,进而使得对叠合楼板的支撑稳定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基座11的顶部分别具有中空的安装腔,各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各承载座12的底部分别具有外螺纹,各承载座12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基座11的顶部螺纹连接。
也就是说,每个支撑结构1的承载座12螺纹连接在对应的基座11的顶部,结构简单,便于在施工现场进行快速组装拆卸,拆装效率高,连接方便且稳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基座11的顶部分别具有外螺纹,各承载座12的底部分别具有供对应基座11的顶部伸入的安装腔,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图5所示,各基座11均包括中空的支杆111以及至少两个支腿112。至少两个支腿112沿支杆11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支杆111的底部,各支杆111的顶部与对应的承载座12螺纹连接,连接板61和连接盘71沿支杆1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支杆111上,且连接盘71位于支腿112的上方。
基座11包括支杆111和多个支腿112。多个支腿112沿支杆11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支杆111的底部,多个支腿112的底面和支杆111的底面共面,多个支腿112的底面和支管的底面共同支撑在工作平面比如施工现场的地面上,支撑稳定,承载性能较高。支杆11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对应的承载座12,便于在施工现场进行快速拆装,连接方便且可靠。
在支杆111上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板61和连接盘71,连接板61位于连接盘71的上方,将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杆111的连接板61上,将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杆111的连接盘71上,一方面,使得两个支杆111之间的结构比较稳定,进而使得两个支撑结构1对叠合楼板的承载性能较高。另一方面,设置在两个支杆111之间第一连接架2和第二连接架3可以分散并承载叠合楼板的重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叠合楼板作用在两个支撑结构1上的重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的承载性能。
示例性地,参考图1所示,支杆11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腿112,两个支腿112对称设置在支杆111的两侧,并且支杆111与两个支腿112共面,结构稳定性较高。进一步地,两个支腿112与支杆111之间的连线大致与承载架122的长度方向一致,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图5所示,各支腿112的底部以及支杆111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81,各支撑脚81分别可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承载座12的方向移动。
支腿112底部的支撑脚81与支杆111底部的支撑脚81都支撑在地面上,结构稳定,承载性能高。同时,通过将支撑脚81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承载座12的方向移动,即调整支撑脚81的高度,从而可以调整支撑装置的支撑高度,使用方便,便于支撑件5抵顶在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支撑脚81分别与对应的支腿112或支杆111螺纹连接,连接方便且稳定,便于高度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支撑脚81的底端均设置有承载圆盘82,且各承载圆盘82的径向剖面不小于支撑脚81的底面,也就是说,支撑脚81底部的承载圆盘82不小于支撑脚81,增大了支撑脚81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支撑脚81的承载性能,进而提升了承载结构对叠合楼板的承载性能和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图5所示,承载座12包括连接管121、承载架122以及固定架123。连接管121的底部与基座1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承载架122固定在连接管121的顶部,容置槽4设置在承载架122的顶部,固定架123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管121上,固定架123的另一端连接在承载架122上,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连接方便且稳定。
固定架123连接在连接管121和承载架122之间,固定架123在连接管121和承载架122之间具有补强作用,使得连接管121和承载架122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提升了对叠合楼板的承载性能。
具体实现时,参考图1所示,每个支撑结构1的连接管121和承载架122之间具有多个固定架123,多个固定架123沿连接管12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固定架123与连接管121的结合处位于同一高度。
示例性地,每个承载座12包括两个固定架123,两个固定架123的顶端分别焊接在承载架122上,两个固定架123的底端分别焊接在连接管121上。并且两个固定架123对称设置在连接管121的两侧,两个固定架123、连接管121、承载架122共面,两个固定架123与承载架122组合形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稳定性较高,承载性能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图5所示,各基座1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板61,两个连接板61沿对应的基座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架2包括两个子杆21,两个子杆21的中部铰接,且各子杆2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基座11位于上方的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各子杆21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基座11位于下方的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架2由两个子杆21的中部铰接形成为X形状的剪刀架,剪刀架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基座11上的两个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剪刀架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其中另一个基座11上的两个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连接方便且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图5所示,各连接板61上均设置有定位柱62,各子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供定位柱62穿设的定位孔22,各子杆21的两端的定位孔22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定位柱62上,将剪刀架的端部分别套设在对应连接板61上的定位柱62上,便于快速拆装,拆装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5所示,第二连接架3包括杆体31以及分设在杆体31两端的插凸32,各插凸32上均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销33。各连接盘71上均设置有与插凸32匹配的插孔72,两个插凸32分别穿设在两个连接盘71上的插孔72中,杆体31与定位销33分别止挡在连接盘71的两侧。
参考图4所示,将定位销33从插凸32上拆卸分离,然后将插凸32插设在连接盘71上的插孔72中,再将定位销33连接在插凸32上,定位销33位于连接盘71的背离杆体31的一侧,从而通过定位销33将插凸32锁紧在插孔72中,实现第二连接架3与连接盘71的可拆卸连接,连接方便,拆装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5所示,各连接盘7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孔72,至少两个插孔72沿支撑结构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连接盘71上。
也就是说,每个连接盘71上设置有多个插孔72,多个插孔72沿连接盘71的周向间隔设置,便于第二连接架3与连接盘71之间的连接。
具体实现时,插孔72的形状与插凸32的形状相匹配,便于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架(2)、第二连接架(3)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结构(1);
各所述支撑结构(1)均包括基座(11)和承载座(12),各所述承载座(12)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基座(1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各所述承载座(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容置槽(4),各所述容置槽(4)中分别设置有中空的支撑件(5),且各所述支撑件(5)的顶面均显露在对应的容置槽(4)的槽口外,所有所述支撑件(5)的顶面共面,以用于与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底面抵顶;
各所述基座(11)上均间隔设置有连接板(61)和连接盘(71),各所述基座(11)上的连接板(61)位于连接盘(71)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架(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连接板(61)上,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的连接盘(7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11)的顶部分别具有中空的安装腔,各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各所述承载座(12)的底部分别具有外螺纹,各承载座(12)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基座(11)的顶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11)均包括中空的支杆(111)以及至少两个支腿(112);
至少两个所述支腿(112)沿所述支杆(11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杆(111)的底部,各所述支杆(111)的顶部与对应的承载座(1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61)和所述连接盘(71)沿所述支杆(1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杆(111)上,且所述连接盘(71)位于所述支腿(11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腿(112)的底部以及所述支杆(111)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脚(81),各所述支撑脚(81)分别可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承载座(12)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脚(81)分别与对应的支腿(112)或支杆(111)螺纹连接;
和/或,各所述支撑脚(81)的底端均设置有承载圆盘(82),且各所述承载圆盘(82)的径向剖面不小于所述支撑脚(81)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承载座(12)均包括连接管(121)、承载架(122)以及固定架(123);
所述连接管(121)的底部与所述基座(1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架(122)固定在所述连接管(121)的顶部,所述容置槽(4)设置在所述承载架(122)的顶部,所述固定架(1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管(121)上,所述固定架(12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架(1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1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板(61),两个所述连接板(61)沿对应的基座(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架(2)包括两个子杆(21),两个所述子杆(21)的中部铰接,且各所述子杆(2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基座(11)位于上方的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各所述子杆(21)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基座(11)位于下方的连接板(6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板(61)上均设置有定位柱(62),各所述子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供所述定位柱(62)穿设的定位孔(22),各所述子杆(21)的两端的定位孔(22)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定位柱(6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3)包括杆体(31)以及分设在所述杆体(31)两端的插凸(32),各所述插凸(32)上均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销(33);
各所述连接盘(71)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插凸(32)匹配的插孔(72),两个所述插凸(32)分别穿设在两个连接盘(71)上的插孔(72)中,所述杆体(31)与所述定位销(33)分别止挡在所述连接盘(71)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盘(7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插孔(72),至少两个所述插孔(72)沿所述支撑结构(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盘(7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65656.3U CN220285412U (zh) | 2023-08-22 | 2023-08-22 | 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65656.3U CN220285412U (zh) | 2023-08-22 | 2023-08-22 | 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85412U true CN220285412U (zh) | 2024-01-02 |
Family
ID=8933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65656.3U Active CN220285412U (zh) | 2023-08-22 | 2023-08-22 | 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85412U (zh) |
-
2023
- 2023-08-22 CN CN202322265656.3U patent/CN2202854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30633B (zh) | 一种可伸缩盘扣式钢管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20285412U (zh) | 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 |
CN213539298U (zh) | 一种用于联方网壳雨棚结构的可调节斜向支撑 | |
CN211114703U (zh) | 一种房屋建筑机电工程用便携式维修架 | |
CN112593634B (zh) | 一种折叠式拆卸方便的建筑钢结构 | |
CN214725215U (zh) | 一种预制箱梁胎架 | |
CN210828323U (zh) | 一种免拆模水泥模板用可锁紧支撑架 | |
CN219604547U (zh) | 一种活动房屋的框架结构 | |
CN113622593A (zh) | 一种装配式索支撑预应力柱 | |
CN213371245U (zh) | 一种拼接组合式地脚架组件 | |
CN108222565B (zh) | 一种组装平台及游泳池快装浅水平台 | |
CN221488496U (zh) | 一种榫卯式支架 | |
CN216304904U (zh) | 一种节能钢结构系统 | |
CN112144665A (zh) | 一种用于联方网壳雨棚结构的可调节斜向支撑 | |
CN221219590U (zh) | 一种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 | |
CN221001398U (zh) | 一种建筑装配式梁柱钢结构 | |
CN221645542U (zh) | 一种钢结构拱肋节段 | |
CN221277442U (zh) | 一种安全保护围栏 | |
CN219604546U (zh) | 一种活动房屋的底架结构 | |
CN220889415U (zh) | 一种可快速搭建的脚手架骨架构件 | |
CN216713838U (zh) | 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梁底支顶装置 | |
CN219061032U (zh) | 一种支撑架 | |
CN216713759U (zh) | 一种用于在房屋建筑施工的悬挑脚手架 | |
CN217150682U (zh) | 一种多功能层叠式建筑钢构件 | |
CN221236184U (zh) | 一种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