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4609U -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4609U
CN220284609U CN202321534649.2U CN202321534649U CN220284609U CN 220284609 U CN220284609 U CN 220284609U CN 202321534649 U CN202321534649 U CN 202321534649U CN 220284609 U CN220284609 U CN 220284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bridge
assembly
support
upper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46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张友光
朱湘明
姜泽成
余梦洋
辜博
杨光志
赵碧江
段志豪
李鹏
董涵
黄昇
孙大波
阮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Original Assignee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filed Critical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Priority to CN2023215346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4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4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4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姿态调节装置和移动承托组件;姿态调节装置,其包括组合铰座组件和张拉组件。由于塔架通过姿态调节装置的张拉组件和组合铰座组件安装在桥梁上,避免塔架在原位拆除时失稳的同时,也可保证塔架在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然后调节张拉组件的张拉程度,使得塔架可以进行转动,使得塔架可以倾斜放置在移动承托组件上,通过移动承托组件可将塔架从纵桥向上桥梁即有道路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然后通过吊装塔架进行拆除;通过以上的结构的设置利用姿态调节装置和移动承托组件将塔架从桥梁即有道路侧移动至另一端,避免在即有道路封闭道路进行吊装所带来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续梁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桥梁技术在现代城市交通工程建设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结构新颖、施工快速、造价经济适用,而被大量设计采用。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在城区施工,需要经常性跨越既有公路、铁路、河道等障碍物,因跨度一般较大,可以选择的桥型包括: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箱梁、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多种形式。从经济、进度、安全、施工环境等各方面综合比较,钢梁最大化的减少了自身重量、且可装配化施工,有着明显的优势。
钢梁在塔架斜拉顶推施工完成后,采用该设计方案,常规跨越施工多采用封闭既有交通后采用大型起重设备进行拆除塔架,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对交通繁忙的城区主干道而言,封闭交通是不可行的方案,同时起重设备站位需要额外租用红线外场地,增加施工成本,不仅安全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可取的。
就变高截面的钢混组合梁上的斜拉塔架拆除施工而言,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在不影响即有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拆除塔架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包括:
姿态调节装置,其包括组合铰座组件和张拉组件;组合铰座组件沿纵桥向设置,并且其底部具有用于和桥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顶部具有用于和塔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张拉组件位于所述组合铰座组件在纵桥向上的两侧,并且其具有塔架顶连接部和桥梁连接部;
移动承托组件,其位于所述组合铰座组件在纵桥向上远离即有道路的一侧;移动承托组件用于承托经所述姿态调节装置调节后的塔架,并在所述桥梁的纵桥向上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铰座组件包括:
第一上铰座,其位于第一横轴上,所述第一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穿过塔架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中心;第一上铰座通过第一铰轴与第一下铰座铰接;
第二上铰座,其位于第二横轴上,所述第二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位于塔架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其中一端上;第二上铰座通过第二铰轴与第二下铰座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下铰座和第二下铰座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上铰座和第二上铰座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铰座组件包括:
第一上铰座,其位于第一横轴上,所述第一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穿过塔架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中心;
第二上铰座,其位于第二横轴上,所述第二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位于塔架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其中一端上;
共用下铰座通过共用铰轴择一地与第一上铰座和第二上铰座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共用下铰座上;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上铰座和第二上铰座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张拉组件包括:
钢绞线,其两端分别设有带耳板锚杯和张拉杆;
穿心千斤顶,其通过塔顶反力座与所述塔架的顶部连接;塔顶反力座上设置所述塔架顶连接部;张拉杆穿设所述穿心千斤顶,并与穿心千斤顶的伸缩端连接;
锚梁,其通过叉耳与所述带耳板锚杯连接;锚梁上设置所述桥梁连接部,锚梁用于沿横桥向延伸,并设置在桥梁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心千斤顶的底座通过撑脚与所述塔顶反力座连接;
所述塔顶反力座上穿设有内外螺纹锚杯,内外螺纹锚杯通过位于所述撑脚内的固定锚与塔顶反力座固定连接;所述内外螺纹锚杯内设有供钢绞线通过的导向通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承托组件包括:
胎架车,其上设有支撑固定结构;
滚轮,其设置在所述胎架车的底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固定结构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且沿纵桥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杆,支撑杆用于和塔架连接;多根支撑杆的高度均不相等,其中一部分支撑杆的顶部位于第一直线上,其余支撑杆的顶部位于第二直线上,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形成容纳塔架的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沿纵桥向设置在桥梁上的轨道;
所述胎架车上,且位于每个所述滚轮的两侧设有L型限位件,该两侧的L型限位件形成限位空间,所述轨道的顶部和滚轮的底部相接触,并位于该限位空间内。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拆除方法及其竖转系统,由于塔架通过姿态调节装置的张拉组件和组合铰座组件安装在桥梁上,避免塔架在原位拆除时失稳的同时,也可保证塔架在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然后调节张拉组件的张拉程度,使得塔架可以进行转动,使得塔架可以倾斜放置在移动承托组件上,通过移动承托组件可将塔架从纵桥向上桥梁即有道路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然后通过吊装塔架进行拆除;通过以上的结构的设置利用姿态调节装置和移动承托组件将塔架从桥梁即有道路侧移动至另一端,避免在即有道路封闭道路进行吊装所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在准备步骤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在第一次转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在第二次转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承托组件承托塔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合铰座组件的第一上铰座、第一下铰座和第一铰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张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胎架车底部的结构与轨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塔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姿态调节装置;100、组合铰座组件;1001、第一上铰座;1002、第一铰轴;1003、第一下铰座;1004、第二上铰座;1005、第二铰轴;1006、第二下铰座;101、张拉组件;1011、钢绞线;1012、带耳板锚杯;1013、张拉杆;1014、穿心千斤顶;1015、塔顶反力座;1016、锚梁;1017、叉耳;1018、撑脚;1019、固定锚;10110、内外螺纹锚杯;2、塔架;200、立柱;201、连接系;202、柱脚;203、横向分配梁;204、纵向分配梁;205、工作平台;3、轨道;4、移动承托组件;400、胎架车;401、支撑固定结构;402、滚轮;403、L型限位件;5、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由于钢梁在塔架斜拉顶推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对于交通繁忙的城区主干道(即有道路)而言,封闭交通是不可行的方案,同时起重设备站位需要额外租用红线外场地,增加施工成本,不仅安全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可以在塔架使用时保证塔架的安装稳定性;在塔架拆卸时,以解决塔架原位拆除困难和塔架竖转失稳的问题,以及在不影响即有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拆除塔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拆除方法及其竖转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在不影响即有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拆除塔架的问题。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包括:姿态调节装置1和移动承托组件4;
姿态调节装置1,其包括组合铰座组件100和张拉组件101;组合铰座组件100沿纵桥向设置,并且其底部具有用于和桥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顶部具有用于和塔架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张拉组件101位于组合铰座组件100在纵桥向上的两侧,并且其具有塔架顶连接部和桥梁连接部;移动承托组件4,其位于组合铰座组件100在纵桥向上远离即有道路的一侧;移动承托组件4用于承托经姿态调节装置1调节后的塔架2,并在桥梁的纵桥向上移动。
由于塔架2通过姿态调节装置1的张拉组件101和组合铰座组件100安装在桥梁上,避免塔架2在原位拆除时失稳的同时,也可保证塔架在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然后调节张拉组件101的张拉程度,使得塔架2可以进行转动,使得塔架2可以倾斜放置在移动承托组件4上,通过移动承托组件4可将塔架2从纵桥向上桥梁即有道路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然后通过吊装塔架进行拆除;通过以上的结构的设置利用姿态调节装置1和移动承托组件4将塔架2从桥梁即有道路侧移动至另一端,避免在即有道路封闭道路进行吊装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克服了跨中无法支设起重设备的困难。
应当理解的是,塔架2位于桥梁上即有交通的上方,在桥梁纵桥向上远离即有交通的一端为施工区域,可以不用额外花费租用设备,也不影响正常的即有道路的交通。在塔架2使用时,张拉组件101配合组合铰座组件100使得塔架2垂直与桥梁,然后在塔架2的底部安装垫块5,以使塔架2安装更为稳定,使得本申请的装置具有双重的作用,在塔架拆卸和使用时均发挥作用。组合铰座组件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沿横桥向间隔分布;张拉组件1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沿横桥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5,由于塔架2底部在纵桥向有一定的宽度,因此塔架2在实际转动过程中可转动的角度较小,无法直接倾斜放置在移动承托组件4上,故而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第一种结构
组合铰座组件100包括:第一上铰座1001,其位于第一横轴上,第一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穿过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中心;第一上铰座1001通过第一铰轴1002与第一下铰座1003铰接;第二上铰座1004,其位于第二横轴上,第二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位于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其中一端上;第二上铰座1004通过第二铰轴1005与第二下铰座1006铰接。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下铰座1003和第二下铰座1006上;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上铰座1001和第二上铰座1004上。
使用该种结构时,先将第一下铰座1003与桥梁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塔架2以第一铰轴1002转动角度,该角度可为5度;然后将第一下铰座1003与桥梁拆卸,然后将第二下铰座1006与桥梁连接,使塔架2以第二铰轴1005为中心转动角度,角度可为10度。
第二种结构
组合铰座组件100包括:第一上铰座1001,其其位于第一横轴上,第一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穿过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中心;第二上铰座1004,其位于第二横轴上,第二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位于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其中一端上,即也可以是纵桥向上靠近移动承托组件4的一端上;共用下铰座通过共用铰轴择一地与第一上铰座1001和第二上铰座1004铰接。第一连接部位于共用下铰座上;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上铰座1001和第二上铰座1004上。
使用该种结构时,先将第一上铰座1001与共用下铰座连接,共用下铰座与桥梁连接,然后以共用铰轴转动5度;再将共用下铰座与桥梁拆卸,然后将共用下铰座与第二上铰座1004连接,使得塔架2以共用铰轴转动10度,克服了塔架单次转角较小的问题。
以上的两种方式,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以便塔架进行竖转施工。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轴1002、第二铰轴1005和共用铰轴沿横桥向延伸,第一上铰座1001和第二上铰座1004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5,对张拉组件101的结构进行如下的具体说明:
张拉组件101包括:钢绞线1011,其两端分别设有带耳板锚杯1012和张拉杆1013;穿心千斤顶1014,其通过塔顶反力座1015与塔架2的顶部连接;塔顶反力座1015上设置塔架顶连接部;张拉杆1013穿设穿心千斤顶1014,并与穿心千斤顶1014的伸缩端连接;锚梁1016,其通过叉耳1017与带耳板锚杯1012连接;锚梁1016上设置桥梁连接部,锚梁1016用于沿横桥向延伸,并设置在桥梁上。
每个张拉组件101的钢绞线1011设置至少两根,且需使钢梁跨中和边墩处均通过钢绞线1011与塔架2顶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钢梁的跨中和边墩分别焊接锚梁1016,用于供钢绞线1011连接。穿心千斤顶1014的伸缩端通过工具锚与张拉杆1013螺纹连接。
在使用时,按照以下的结构进行安装张拉组件101,然后通过穿心千斤顶1014的伸缩端带动张拉杆1013进行移动,从而调节钢绞线1011的张拉程度,从而使得塔架2可偏移。
进一步的,参考图6,为便于钢绞线1011张放,实现对钢绞线1011的导向,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穿心千斤顶1014的底座通过撑脚1018与塔顶反力座1015连接;塔顶反力座1015上穿设有内外螺纹锚杯10110,内外螺纹锚杯10110通过位于撑脚1018内的固定锚1019与塔顶反力座1015固定连接;内外螺纹锚杯10110内设有供钢绞线1011通过的导向通道。
张拉杆1013穿过穿心千斤顶1014并栓接有工具锚,工具锚限制张拉杆1013与穿心千斤顶1014脱离,并在张拉杆1013与钢绞线1011连接后将穿心千斤顶1014的压力通过张拉杆1013传递至钢绞线1011;钢绞线1011穿过塔顶反力座1015与张拉杆1013连接。具体的,内外螺纹锚杯10110套设于张拉杆1013上并与张拉杆1013螺纹装配,内外螺纹锚杯10110外栓接有固定锚1019,固定锚1019支撑于塔顶反力座1015上,而为给固定锚1019设置安装空间,在塔顶反力座1015上安装有撑脚1018,撑脚1018与塔顶反力座1015之间形成固定锚1019的容纳空间,穿心千斤顶1014安装在撑脚1018上。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穿心千斤顶1014来放张施工,调节钢绞线1011的长度,以使其达到合适的转角,提高对塔架2与移动承托组件4贴合的效果。
其中,内外螺纹锚杯10110内设有供钢绞线1011通过的导向通道使得钢绞线1011可被导向,使得进入穿心千斤顶1014的部分可与张拉杆1013同轴。带耳板锚杯1012、钢绞线1011和内外螺纹锚杯10110为定制加工件,在专业工程内组装为一个整体。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塔架2包括多根立柱200,其沿钢梁纵桥向和横桥向分布,立柱200之间通过连接系201连接形成整体结构,连接系201包括多根钢管组成,并采用相贯线与立柱200焊接固定;在立柱200底部采用柱脚202进行加固补强,在立柱200顶部安装有横向分配梁203,横向分配梁203沿横桥向设置,横向分配梁203沿纵桥架间隔设置;横向分配梁203上设有多根沿纵桥向的纵向分配梁204,多根纵向分配梁204沿横桥向间隔设置,之后在纵向分配梁204上安装工作平台205。通过上述设置,塔架2的施工采用钢管和分配梁通过焊接连接形成,施工方便,便于根据实际需要现场进行施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2和图7,对移动承托组件4的结构,以及便于移动承托组件4在桥梁上移动,进行了以下设置:
移动承托组件4包括:胎架车400,其上设有支撑固定结构401;滚轮402,其设置在胎架车400的底部;滚轮402的设置便于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为方便将塔架2与移动承托组件4连接,支撑固定结构401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且沿纵桥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杆,支撑杆用于和塔架2连接;多根支撑杆的高度均不相等,其中一部分支撑杆的顶部位于第一直线上,其余支撑杆的顶部位于第二直线上,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形成容纳塔架2的空间。在放置时塔架2位于该空间内,并通过支撑杆连接。其中,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便于后续进行吊装。
进一步的,为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塔架2发生侧翻,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还包括用于沿纵桥向设置在桥梁上的轨道3;
胎架车400上,且位于每个滚轮402的两侧设有L型限位件403,该两侧的L型限位件403形成限位空间,轨道3的顶部和滚轮402的底部相接触,并位于该限位空间内。
具体的,多根轨道3和胎架车400,多根轨道3通过焊接与钢梁固定,单根轨道3沿纵桥向延伸,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胎架车400采用型钢焊接形成,滚轮402设于胎架车400底部且可沿轨道3滑移,滚轮402两侧连接有L型限位件403,L型限位件403与胎架车400焊接固定,通过两个L型限位件403实现与轨道3的滚动装配,并限制胎架车400与轨道3脱离。
通过采用胎架车400和轨道3的卡槽式设计措施,解决了塔架纵向移动的问题,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减小了对社会既有交通的影响。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拆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拱上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步骤2、在塔架2上安装姿态调节装置1,以使塔架2安装在桥梁上,并在塔架2的底部设置垫块5,以完成竖转准备步骤;
步骤3、拆除垫块5和桥梁纵桥向上远离即有道路的一端上的张拉组件101,调整张拉组件101的张拉程度,使塔架2以组合铰座组件100为中心转动,并放置在移动承托组件4上;
步骤4、拆除剩余的张拉组件101,并利用牵引设备使移动承托组件4移动;
步骤5、当移动承托组件4移动至桥梁纵桥向上远离即有道路的一端时,利用起重设备吊装塔架2,将塔架2吊至地面;解除轨道3,采用起重设备依次拆除胎架车400、轨道3和施工用临时构件,恢复钢梁原貌完成拆除;最终完成拆除施工。
以上的牵引设备和起重设备为相关技术中的设备,不做过多的解释说明。
进一步的,调整纵桥向两侧的张拉组件101的张拉程度,使塔架2以组合铰座组件100为中心转动,包括以下步骤:
回缩桥梁纵桥向上远离即有道路的一端的张拉组件101,张放的桥梁横桥向上即有道路的一端的张拉组件101,并使塔架2以第一铰轴1002为中心转动至第一设计角度;
拆除第一下铰座1003与桥梁的连接,并且将第二下铰座1006与桥梁连接;然后回缩桥梁纵桥向上远离即有道路的一端的张拉组件101,张放的桥梁纵桥向上即有道路的一端的张拉组件101,并使塔架2以第二铰轴1005为中心转动至第二设计角度。
通过以上的设置,使塔架2通过张拉组件101和组合铰座组件100的配额和,两次铰座的转换,使得塔架2顺利竖转至胎架车400上,解决塔架2单次转角较小的问题,保证了塔架2竖转精度和安全。
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在塔架竖转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张拉组件101和组合铰座组件100,解决塔架在拆除前发生竖转失稳的问题,实现了塔架竖转安全可靠的需求。
2.采用组合铰座组件100,解决了塔架2竖转角度限制的问题,保证了塔架2竖转精度和安全。
3.采用胎架车400和轨道3的卡槽式设计措施,解决了塔架纵向移动的问题,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减小了对社会既有交通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姿态调节装置(1),其包括组合铰座组件(100)和张拉组件(101);组合铰座组件(100)沿纵桥向设置,并且其底部具有用于和桥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顶部具有用于和塔架(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张拉组件(101)位于所述组合铰座组件(100)在纵桥向上的两侧,并且其具有塔架顶连接部和桥梁连接部;
移动承托组件(4),其位于所述组合铰座组件(100)在纵桥向上远离即有道路的一侧;移动承托组件(4)用于承托经所述姿态调节装置(1)调节后的塔架(2),并在所述桥梁的纵桥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铰座组件(100)包括:
第一上铰座(1001),其位于第一横轴上,所述第一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穿过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中心;第一上铰座(1001)通过第一铰轴(1002)与第一下铰座(1003)铰接;
第二上铰座(1004),其位于第二横轴上,所述第二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位于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其中一端上;第二上铰座(1004)通过第二铰轴(1005)与第二下铰座(1006)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下铰座(1003)和第二下铰座(1006)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上铰座(1001)和第二上铰座(100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铰座组件(100)包括:
第一上铰座(1001),其位于第一横轴上,所述第一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穿过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中心;
第二上铰座(1004),其位于第二横轴上,所述第二横轴沿桥梁的横桥向延伸,并位于塔架(2)底部纵桥向的侧边的其中一端上;
共用下铰座通过共用铰轴择一地与第一上铰座(1001)和第二上铰座(1004)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共用下铰座上;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上铰座(1001)和第二上铰座(1004)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组件(101)包括:
钢绞线(1011),其两端分别设有带耳板锚杯(1012)和张拉杆(1013);
穿心千斤顶(1014),其通过塔顶反力座(1015)与所述塔架(2)的顶部连接;塔顶反力座(1015)上设置所述塔架顶连接部;张拉杆(1013)穿设所述穿心千斤顶(1014),并与穿心千斤顶(1014)的伸缩端连接;
锚梁(1016),其通过叉耳(1017)与所述带耳板锚杯(1012)连接;锚梁(1016)上设置所述桥梁连接部,锚梁(1016)用于沿横桥向延伸,并设置在桥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心千斤顶(1014)的底座通过撑脚(1018)与所述塔顶反力座(1015)连接;
所述塔顶反力座(1015)上穿设有内外螺纹锚杯(10110),内外螺纹锚杯(10110)通过位于所述撑脚(1018)内的固定锚(1019)与塔顶反力座(1015)固定连接;所述内外螺纹锚杯(10110)内设有供钢绞线(1011)通过的导向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承托组件(4)包括:
胎架车(400),其上设有支撑固定结构(401);
滚轮(402),其设置在所述胎架车(400)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固定结构(401)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且沿纵桥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杆,支撑杆用于和塔架(2)连接;多根支撑杆的高度均不相等,其中一部分支撑杆的顶部位于第一直线上,其余支撑杆的顶部位于第二直线上,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形成容纳塔架(2)的空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沿纵桥向设置在桥梁上的轨道(3);
所述胎架车(400)上,且位于每个所述滚轮(402)的两侧设有L型限位件(403),该两侧的L型限位件(403)形成限位空间,所述轨道(3)的顶部和滚轮(402)的底部相接触,并位于该限位空间内。
CN202321534649.2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Active CN220284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4649.2U CN220284609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4649.2U CN220284609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4609U true CN220284609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3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4649.2U Active CN220284609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4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7761B (zh) 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
JP2007120077A (ja) 高架道橋の架設方法及び装置
CN102296971A (zh) 一种隧道紧急避车带的衬砌方法及隧道衬砌台车
CN220284609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竖转系统
CN107190860B (zh) 钢结构安装用的自动顶升系统
CN111287498B (zh) 跨越铁路的高架桥箱梁施工时用的防护棚架及搭设方法
CN210856954U (zh) 上承式拱桥用钢拱架的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结构
CN116591057A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塔架的拆除方法及其竖转系统
CN210797883U (zh) 一种特大型钢结构支撑骨架
CN111847242A (zh) 可移动调节式滑触线安装专用小车
KR101794205B1 (ko) 교량 작업용 대차 장치
CN116427283A (zh) 一种山岭地区架设小半径桥预制梁的施工方法
CN114016424B (zh) 适用于小角度斜交跨线桥施工的自行式平台及方法
CN110080117A (zh) 移动式简易混凝土护栏模板车及其制作方法
CN217078420U (zh) 一种可调节桥梁线性的钢梁自行式滑移安装装置
CN212404879U (zh) 适用于钢箱梁腹板变化的提梁站
CN110565458B (zh) 一种用于铺设u型梁轨道的铺设台车及方法
CN212358009U (zh) 一种钢箱提篮拱桥拱肋带辅助支撑、调平结构的拼装支架
CN111455854B (zh) 跨越铁路的高架桥施工时用的半自动防护棚架及搭设方法
CN112144403A (zh) 适用于钢箱梁腹板变化的提梁站及其顶推工艺
JPH03275803A (ja) 高架構造物の移動構築装置
CN112482241A (zh) 箱梁翼缘板后浇段行走式吊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77670A (zh) 一种无限制提升高度的架桥机四支腿结构
CN220285282U (zh) 一种用于电厂装配体梁柱维护保养装置
CN212926972U (zh) 一种悬挑架立杆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