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5563U - 一种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5563U
CN220275563U CN202321530772.7U CN202321530772U CN220275563U CN 220275563 U CN220275563 U CN 220275563U CN 202321530772 U CN202321530772 U CN 202321530772U CN 220275563 U CN220275563 U CN 220275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tact
grip
grip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07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洋
魏信鑫
熊斌
彭东
代青浩
王秀琴
王鉴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e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07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5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5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5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查装置,检查装置包括:操作器和图像处理装置;操作器包括操作部和握持部,握持部连接在操作部的一端,且握持部倾斜于操作部;握持部具有容置腔,图像处理装置安装在容置腔内;其中,图像处理装置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接口,各接口均暴露在握持部外,且各接口均用于和外部设备电连接。本申请的检查装置适配性强、使用便捷,且功能多样,操控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宫腔镜、膀胱镜、胃镜、阴道镜、支气管镜、腹腔镜、结肠镜、腹腔镜等内窥镜,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入人体内,对人体内的某些部位进行检查。
传统的内窥镜由于价格昂贵、操作不便、不具便携性、易发院感而逐渐被淘汰,未来,内窥镜耗材化将成为趋势,一次性内窥镜由此兴起。一个完整的内窥镜系统通常包括镜头系统、操作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组成。其中,操作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成本较高,为了降低一次性内窥镜的使用成本,通常将操作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及显示系统作为重复性使用装置,也即将操作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及显示系统设计为无需与人体接触的各自独立或集成于一体的产品,而将镜头系统作为一次性使用的耗材产品。
然而,现有的一次性内窥镜配备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操控性能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查装置,检查装置适配性强、使用便捷,且功能多样,操控性能好。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查装置,包括:操作器和图像处理装置;
操作器包括操作部和握持部,握持部连接在操作部的一端,且握持部倾斜于操作部;握持部具有容置腔,图像处理装置安装在容置腔内;
其中,图像处理装置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接口,各接口均暴露在握持部外,且各接口均用于和外部设备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接口均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远离操作部的底端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还包括端盖,端盖盖设在握持部远离操作部的一端;
端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避让口,各接口分别暴露在各避让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握持部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图像处理装置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磁吸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互吸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包括设在握持部的内侧壁的内螺纹,第二连接部包括设在图像处理装置的外侧壁的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握持部的内壁面还设置有第一电接触部,图像处理装置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二电接触部,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接触部设在握持部的内顶壁,第二电接触部设在图像处理装置朝向操作部的端面,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沿握持部的轴向对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接触部设在握持部的内侧壁,第二电接触部设在图像处理装置的外侧壁,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沿握持部的径向对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握持部的内壁面设置有凸起的支撑部,支撑部支撑图像处理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条支撑条,支撑条凸起在握持部的内壁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条沿握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图像处理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沿图像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条伸入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操作部包括主体部和镜管,主体部与握持部连接,镜管安装于主体部背离握持部的一侧,并向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操作部包括上扩张翼和下扩张翼,下扩张翼连接于握持部的顶端,上扩张翼与下扩张翼转动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检查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操作器和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在操作器的握持部设置容置腔,将图像处理装置安装在容置腔内,握持部对图像处理装置形成包裹,将图像处理装置与外界环境隔离,可保证图像处理装置卫生、洁净。其中,通过在图像处理装置上设置至少两个接口,使各接口均暴露在握持部外,各接口均用于和外部设备电连接,实现了图像处理装置可同时与至少两个外部设备连接,增强了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性,提升了检查装置的操控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查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一种视角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查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检查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仰视结构图;
图6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7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分解结构图;
图8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操作手柄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9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操作手柄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临床医学中,常用内窥镜对人体内部腔道的目标位置进行检查。由于传统内窥镜的成本高、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容易引起感染等缺点,一次性内窥镜的研发和使用逐渐兴起。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一次性内窥镜,其配套的可重复使用的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操控性能有待提升。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查装置,检查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操作器和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在操作器的握持部设置容置腔,将图像处理装置安装在容置腔内,握持部对图像处理装置形成包裹,将图像处理装置与外界环境隔离,可保证图像处理装置卫生、洁净。其中,通过在图像处理装置上设置至少两个接口,使各接口均暴露在握持部外,各接口均用于和第二外部设备电连接,实现了图像处理装置可同时与至少两个外部设备连接,以增强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性,提升检查装置的操控性能。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查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一种视角的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查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中的检查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查装置1,检查装置1包括操作器100和图像处理装置200,操作器100与图像处理装置200可拆卸连接,操作器100可以为一次性使用部分,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以为可重复使用部分。顾名思义,一次性使用部分为不可重复使用的部分,可重复使用部分则为反复使用的部分。
其中,作为一次性使用部分,操作器100可以包括进入人体内和接触(或有可能接触)人体表皮及组织的部分;作为可重复使用部分,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以包括无需进入人体内、且可重复利用的部分。
通过设置操作器100和图像处理装置200组装成为检查装置1,操作器100为一次性使用部分,图像处理装置200为可重复使用部分,一方面,降低了操作器100被污染和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能够提升检查装置1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重复利用,避免了材料浪费,降低了检查装置1的使用成本。
示例性的,操作器100在使用前可以密封在无菌袋中,而图像处理装置200在使用前后则可以进行消毒、灭菌,以保证检查装置1干净、卫生。
作为一次性使用部分,操作器100可以包括操作部110和握持部120,握持部120连接在操作部110的轴向一端。使用时,操作器100伸向人体,操作器100至少部分伸入体内的目标部位,握持部120则用于供操作人员握持,以实现对检查装置1的操控。
其中,握持部120倾斜于操作部110,换言之,握持部120的轴向和操作部110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以满足操作的角度需求,在确保操作部110能够进入或到达人体的目标部位的基础上,保证操作人员握持的舒适度,也能够满足操作人员操作检查装置1的空间需求。
在一些示例中,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可以固定连接,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之间保持固定的倾斜角度,示例性的,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之间的夹角可以在90°-150°之间,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00°、110°、120°或130°。
在另一些示例中,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可以转动连接,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之间可以通过转轴、铰链等结构连接在一起,可以根据操作需求,调节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之间的夹角,例如,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之间的夹角能够在90°-150°之间进行调节,并且,可以设置阻尼结构使握持部120和操作部110稳定在所需的倾斜状态。
其中,参照图1或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1搭配的操作器100可以为具有伸入体内的细长管子的内窥镜,例如,检查装置1搭配的操作器100可以为神经镜、尿道膀胱镜、电切镜、腹腔镜、关节镜、鼻窦镜、喉镜等内窥镜。
此时,操作器100的操作部110可以包括主体部111和镜管112,镜管112安装在主体部111背离握持部120的一侧,镜管112用于伸入到体内的目标部位。并且,操作部110还可以包括旋钮113,旋钮113可转动的安装在操作部110的轴向一端,主体部111、旋钮113和握持部120共同构成操作手柄,镜管112与操作手柄共同构成操作器100。
镜管112的远端通常安装有摄像头(图中未示出)、光源(图中未示出)等部件,手术时,镜管112伸入体内,利用光源照亮目标部位,利用摄像头观察目标部位的图像。操作手柄内则安装有管路组件(图中未示出)和线缆(图中未示出),管路组件用于实现镜管112内进液和出液,以满足手术过程中的需求,线缆用于电连接至镜管112远端的摄像头、光源等工作,以实现检查装置1观察体内局部细微组织的目的。
旋钮113用于带动镜管112转动,进而,使镜管112远端安装的摄像头移动,以便于观察体内目标部位的不同区域。其中,旋钮113可以安装在主体部111朝向握持部120的一端(如图中所示),旋钮113可以通过主体部111内安装的部件带动镜管112旋转;或者,旋钮113也可以安装在主体部111远离握持部120的一端,旋钮113套设在镜管112上,旋钮113直接带动镜管112转动。
示例性的,主体部111与握持部120可以固定连接,或者,主体部111与握持部120可以转动连接。以主体部111与握持部120固定连接为例,如图2中所示,主体部111的壳体可以包括上壳1111和下壳1112两部分,上壳1111和下壳111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主体部111内的部件的安装;其中,下壳1112与握持部12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下壳1112与握持部12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由于镜管112要进入体内,操作手柄需要被操作人员握持,也可能会接触人体表皮或内部组织,并且,进出体内的液体经过操作手柄内安装的液控部件,操作手柄内安装的电控部件需要和镜管112远端连接。因而,本实施例将镜管112和操作手柄作为检查装置1的一次性使用部分,可以降低甚至避免镜管112和操作手柄被污染或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参照图3或图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1搭配的操作器100可以为扩张器,此时,图像处理装置200作为内窥镜,例如,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以作为阴道镜、鼻腔镜。此时,操作器100的操作部110可以包括相互配合的鸭嘴型的扩张翼114,扩张翼114连接在握持部120上,扩张翼114与握持部120共同组成操作器100,也就是扩张器。
安装在握持部120上的扩张翼114能够相对开合,扩张翼114用于伸入阴道或鼻腔等部位,并用于撑开相应部位。如图中所示,扩张翼114可以包括上扩张翼1141和下扩张翼1142,下扩张翼1142连接在握持部120的顶端,上扩张翼1141与下扩张翼1142转动连接,且上扩张翼1141位于下扩张翼1142的上方,上扩张翼1141和下扩张翼114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开合。
示例性的,下扩张翼1142与握持部120可以固定连接,或者,下扩张翼1142与握持部120可以转动连接。以下扩张翼1142与握持部120固定连接为例,如图4所示,下扩张翼1142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握持部120上,或者,下扩张翼1142与握持部12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有些示例中,除了上扩张翼1141和下扩张翼1142之外,扩张翼114还可以包括左扩张翼114和右扩张翼114,左、右扩张翼114分别位于上扩张翼1141和下扩张翼1142的左右两侧,左扩张翼114和右扩张翼114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开合,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参照图2或图4所示,无论是图像处理装置200搭配具有镜管112的内窥镜使用,还是图像处理装置200搭配扩张器使用,图像处理装置200均可以采用与握持部12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操作器100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图像处理装置200内部可以安装有镜头、图像处理器、主板等器件(成像模组、图像处理器、主板等器件在图中未示出),图像传感器与主板电连接,主板可以与外部设备(例如显示器)电连接。其中,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镜头或镜管112远端的摄像头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传输至主板,以便于可以在外部设备上显示体内的目标部位的影像。
应说明,通过在图像处理装置200中设置镜头,图像处理装置200自身具备拍摄功能,当图像处理装置200搭配不具备拍摄功能的操作器100(例如扩张器)时,可以依靠图像处理装置200拍摄体内目标部位的影像。并且,当图像处理装置200搭配具有镜管112的操作器100时,图像处理装置200内的图像传感器也可以获取镜管112远端的摄像头的信号,并将该图像信号传输至外部设备进行显示。
如此,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通用性更强,可适配不同类型的操作器100,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更换不同的操作器100搭配图像处理装置200来使用,使得检查装置1使用更加便捷、灵活。
至于图像处理装置200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如图2或图4所示,图像处理装置200和外部设备之间可以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图像处理装置200上可以设置有接口210,图像处理装置200利用该接口210实现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当然,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200与外部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图像处理装置200上设置接口210,图像处理装置200和外部设备既可以无线连接,也可以有线连接,图像处理装置200与外部设备传输信号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更高。
以下均以图像处理装置200与具有镜管112的内窥镜搭配使用为例,对检查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2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操作器100的握持部120具有容置腔120a,容置腔120a沿握持部120的轴向延伸,图像处理装置200安装在握持部120的容置腔120a内。如此,握持部120将图像处理装置200包裹其中,将可重复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200与外界环境隔离,图像处理装置200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卫生、洁净,能够有效降低图像处理装置200被污染的概率,可提升检查装置1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握持部120的底端(握持部120远离操作部110的一端)可以敞口,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以从握持部120的该敞口插入握持部120内,也就是说,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以沿握持部120的轴向、从握持部120底端的敞口插入握持部120的容置腔120a内。
对此,可以将图像处理装置200上的接口210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底端,这样,图像处理装置200底端的接口210可以暴露在握持部120底端的敞口,便于图像处理装置200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且,避免了将图像处理装置200上的接口210开设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侧壁上,相应的,也避免了在握持部120的侧壁上开设开口来暴露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开口,避免由此导致握持部120侧壁上的液体由开口进入容置腔120a内,防止对图像处理装置200造成污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200上可以仅设置一个接口210,该接口210可以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底端,该接口210用于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00与一个外部设备电连接,通常情况下,该接口210用于将图像处理装置200电连接至显示设备,以便于将图像处理装置200获取到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设备上。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仰视结构图。参照图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200上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接口210,各接口210均用于和外部设备连接,这样,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以实现同时和两个以上外部设备连接,使得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功能更丰富,用途更广泛,进而,提升检查装置1的操控性能。
以图像处理装置上设置有两个接口210为例,该两个接口210分别为第一接口211和第二接口212,第一接口211用于和第一外部设备电连接,第二接口212用于和第二外部设备电连接。
其中,第一外部设备可以为前述的显示设备,换言之,第一接口211用于将图像处理装置200电连接至显示设备,以将图像处理装置200获取到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设备上;第二外部设备例如可以为某些需要电控的手术器械,换言之,第二接口212用于和手术器械电连接,如此,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装置200内的电池为手术器械供电,并且,还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装置200内的主板对手术器械进行控制,例如,可以控制手术器械的转速等参数。
图像处理装置200上的所有接口210,例如第一接口211和第二接口212,均可以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底端,且各接口210间隔设置,以便于将各接口210均暴露在握持部120底端的敞口,便于各接口210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且,根据图像处理装置200与不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需求,不同接口210的类型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继续参照图2或图4,图中示出了握持部120的底端敞口、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底端完全暴露在握持部120底端的敞口内的方式,此时,图像处理装置200底端的接口210也暴露在握持部120的敞口,可以直接将图像处理装置200电连接至外部设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1还可以设置有端盖(图中未示出),端盖可开合的盖设在握持部120的底端,图像处理装置200装入握持部120的容置腔120a内后,端盖将图像处理装置200封装在握持部120内。端盖可以起到对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固定限位作用,可以是图像处理装置200和握持部120之间无连接,完全依靠端盖将图像处理装置200限定在容置腔120a内;或者,图像处理装置200和握持部120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利用端盖进行辅助限位,以防图像处理装置200从容置腔120a内脱出。
此时,端盖上可以开设有避让口,避让口与图像处理装置200底端的接口210对应,图像处理装置200的接口210暴露在端盖的避让口内,以便于图像处理装置200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
其中,当图像处理装置200底端仅设置有一个接口210时,端盖上可以仅开设一个避让口。当图像处理装置200底端设置有两个以上接口210时,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底端可以开设有两个以上避让口,各避让口与各接口210对应,各接口210暴露在相应的避让口内。
以图像处理装置200底端设置有第一接口211和第二接口212为例,端盖上可以开设有第一避让口和第二避让口,第一避让口和第二避让口分别与第一接口211和第二接口212对应,第一接口211暴露在第一避让口内,第二接口212暴露在第二避让口内。
示例性的,端盖可以连接在握持部120的底端,例如,端盖的一侧通过转轴或铰链转动连接在握持部120上、端盖的另一侧与握持部120卡接;或者,端盖也可以固定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底端;又或者,端盖也可以独立于握持部120之外,例如,端盖可以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旋合在握持部120上。
至于握持部120的架构方式,在一些示例中,握持部12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握持部120的整体性好,可靠性高。此时,只能采用将图像处理装置200从握持部120底端的敞口、沿轴向插入容置腔120a内。
在另一些示例中,握持部120也可以是由两个以上分体拼接而成,例如,握持部120包括沿周向依次拼接的两个分体,分体之间可以采用卡接、粘接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或者,两个分体的相邻侧转动连接、另一侧卡接。此时,可以先拼接形成完整的握持部120,将图像处理装置200从握持部120底端的敞口插入容置腔120a内;或者,也可以在握持部120的各分体未拼接完整、握持部120呈“打开”状态时,将图像处理装置200放入握持部120内,之后,再将握持部120拼接完整。
对于由分体拼接而成的握持部120,握持部120靠近底端的一段可以为一体结构,并且,拼接部分的拼接缝隙可以位于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以避免液体(尤其是沿握持部120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外壁面流淌的液体)由握持部120的拼接缝进入容置腔120a内,防止液体污染容置腔120a内的图像处理装置200。
至于握持部120的轮廓形状,参照图2或图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握持部120的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第一壁部121构成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一侧的侧壁,第二壁部122连接在第一壁部121朝向操作部110的一侧,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共同围成容置腔120a。其中,第一壁部121的弯曲弧度可以大于150°,换言之,第一壁部121呈扁平状,第二壁部122的横截面可以呈类似“U”型,第二壁部122的曲度大、占据的平面空间多,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之间可以弧形过渡。
如此设置,一方面,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围成的容置腔120a具有足够空间,可确保将图像处理装置200顺利装入握持部120内;另一方面,扁平的第一壁部121便于设置操作件123,第二壁部122的曲面形状符合人体工学,便于握持,可提高握持部120的舒适度。另外,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的曲度不同,可避免握持部120在操作人员手中打转,利于防呆。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对握持部120的外轮廓进行其他形状设计,例如,握持部12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继续参照图2或图4所示,图像处理装置200的侧壁面上还可以设置有操控板220,操控板22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按钮,各按钮可以和图像处理装置200内设置的按键板(图中未示出)上的各控制件对应,按键板可以与主板电连接。通过按压按钮操控相应控制件,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00的人机交互控制功能,例如,各按钮可以控制图像放大缩小、光源颜色切换、光源亮度调节、视频冻结、(向镜管112内)输入液体和抽吸液体等功能。
与图像处理装置200的侧壁面上的操控板220相对应的,握持部120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操作件123,操作件123可以覆盖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操控板220上,且操作件123的轮廓可以与操控板220的轮廓相匹配。通过在操作件123的相应区域上施加压力,以按压操控板220上相应的按钮。
示例性的,操作件123可以采用硅胶件、橡胶件等软质材料制作而成,以使操作件123更易于被压下,且增大了操作件123所在区域的摩擦力,以保证操作人员操作的精准性。
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将握持部120上设有操作件123的一侧表面定义为操作面,其中,操作面可以为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表面。操作检查装置1时,通常是操作器100的操作部110伸向体内的目标部位,而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则面向操作人员(例如医生),通过将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表面作为操作面,换言之,将操作件123设置在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表面,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操作。相应的,图像处理装置200上的操控板220可以位于图像处理装置20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表面。
除了在图像处理装置20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表面设置操控板220之外,在有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图像处理装置200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外侧壁上设置按键(图中未示出),由于处于操作人员的视角不易观察的一侧,可以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该侧仅设置一个按键,该按键例如为控制图像处理装置200开启和关闭的开关件,握持部120上对应图像处理装置200的该按键的部位可以开设避让孔或覆盖软胶层。
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20远离操作部110的一端具有扩口段124,扩口段124呈类似喇叭口状,换言之,沿靠近握持部120的底端的方向,扩口段124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通过在握持部120的底端设置扩口段124,一方面,增大了握持部120的敞口的开口面积,为图像处理装置200从握持部120的敞口插入容置腔120a,提供了更多的装配空间,降低了图像处理装置200的装配难度,可提高图像处理装置200的组装效率。
另一方面,扩口段124可起到导流作用,对于从镜管112或操作人员的手部流淌至握持部120的外壁面的液体,液体沿握持部120的外壁面流淌至握持部120底端的扩口段124,扩口段124的外壁面可将液体导流至远离容置腔120a内的图像处理装置200,可避免液体进入容置腔120a而附着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表面,可避免液体污染图像处理装置200,尤其对于从体内流出的液体,可避免对图像处理装置200造成交叉感染,能够提升检查装置1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参照图2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握持部120的底端设置扩口段12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的底端(图像处理装置200远离操作部110的一端)还设置有凸起部230,凸起部230向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周侧凸起。
一方面,凸起部230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有助于快速、顺利插拔图像处理装置200,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快速装拆。另一方面,凸起部230用于和扩口段124配合,以对图像处理装置200进行限位,精准定位图像处理装置200的轴向位置,也就是图像处理装置200在轴向上与握持部120配合的位置,以提升检查装置1的装配精度。
至于握持部120的扩口段124与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凸起部230的配合,在一些示例中,凸起部230的凸起高度可以大于扩口段124的对应区域的外扩度(向外侧扩展的宽度),凸起部230可以抵接在扩口段124的端部,换言之,凸起部230的上端(凸起部230远离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底端的一端)可以抵接在握持部120的底端面上;在另一些和示例中,凸起部230的凸起高度可以小于扩口段124的对应区域的扩宽量,凸起部230可以伸入扩口段124一定距离,并抵接在扩口段124的内壁面上。
继续参照图2或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图像处理装置200底端的凸起部230可以凸起在图像处理装置20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也就是说,凸起部230对应在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如前所述,使用时,操作器100的操作部110伸向体内的目标部位、握持部12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面向操作人员,通过将凸起部230设在图像处理装置200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凸起部230,有利于顺利、快速装配图像处理装置200。
手术时,液体会从操作器100的镜管112进入体内目标部位,体内的液体也会沿着镜管112或扩张器流向握持部120,因而,通常是握持部120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附着的液体较多。对此,参照图6所示,图中示出了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侧视结构,握持部120的扩口段124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的外扩度,可以大于扩口段124背向操作部110的一侧的外扩度,这样,握持部120朝向操作部110的一侧的扩口段124,可以将沿握持部120的该侧外壁面流淌的液体,向远离握持部120的方向引导,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容置腔120a内,避免液体污染图像处理装置200。
图7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分解结构图。参照图7所示,在握持部120的底端设置扩口段12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20的外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导流槽125,导流槽125由握持部120的顶端(握持部120与操作部110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握持部120的底端,例如导流槽125可以沿握持部120的轴向方向延伸。沿着操作部110的外壁面流淌至握持部120的外壁面的液体,可以进入导流槽125内并沿导流槽125流动,导流槽125可以对液体进行导流和限制,配合握持部120底端的扩口段124,可以避免液体从由握持部120的外壁面(握持部120的底端或分体之间的拼接缝)进入容置腔120a内。
示例性的,导流槽125可以为握持部120的外侧壁上向内凹陷的凹槽,或者,导流槽125也可以由凸起在握持部120的外侧壁上的导流条围设而成。通过在握持部120的外侧壁上设置导流槽125,在握持部120的外侧壁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也可以增加操作人员握持时的摩擦力,避免检查装置1滑落。
由于操作部110附着的液体较多,且在重力作用下,液体向操作部110的下部流动,并沿着操作部110的外壁面流淌至握持部120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握持部120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外侧壁积存的液体较多,因而,可以将导流槽125设置在握持部120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也就是说,导流槽125可以位于握持部120背离操作部110的一侧。
另外,继续参照图7所示,图中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上的虚线框示出了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镜头240所在的部位,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壳体的该部位可以设置透光板,以使光线穿过透光板进入镜头240。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镜头240通常设在图像处理装置200朝向操作部110的一侧,且镜头240可以位于图像处理装置200靠近操作部110的顶端,如此设置,便于将镜头240的采光面暴露在扩张器的扩张翼114的开口内(参见图4),以使镜头240采集体内目标部位的图像。
当图像处理装置200搭配具有镜管112的内窥镜使用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握持部120朝向操作部110的一侧壁面开设观察窗126,观察窗126与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镜头240对应,例如,观察窗126可以开设在握持部120靠近操作部110的顶端,以使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镜头240暴露在观察窗126内。这样,在通过镜管112拍摄体内目标部位的图像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镜头240拍摄浅表组织的图像,以宫腔镜为例,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镜头240可以拍摄宫腔口周围的图像,帮助医生做出更全面的判断,且能够更精准的定位镜管112的方位。
至于图像处理装置200与握持部120的连接,握持部120的内壁面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图中未示出),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位置对应,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连接,将图像处理装置200固定在握持部120的容置腔120a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图像处理装置200和握持部120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方式连接,握持部120的内壁面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可以为第一卡接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上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可以为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00与握持部120的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一者可以为卡凸,另一者可以为卡槽,卡凸卡入卡槽内,以将图像处理装置200卡接在握持部120的容置腔120a内。例如,握持部120的内壁面设置卡槽,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设置卡凸。
第一卡接部可以位于握持部120的内顶壁(握持部120朝向操作部110的一端的内壁面),相应的,第二卡接部可以位于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顶端面(图像处理装置200朝向操作部110的一端的端面)。或者,第一卡接部也可以位于握持部120的内侧壁上,相应的,第二卡接部位于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上。
另外,可以采用按压卡接的方式将图像处理装置200卡装在容置腔120a内,装入图像处理装置200时,向内按压图像处理装置200,图像处理装置200的第二卡接部卡入握持部120的第一卡接部内,图像处理装置200卡在容置腔120a内;需要拆卸图像处理装置200时,再次按压图像处理装置200,图像处理装置200的第二卡接部脱出握持部120的第一卡接部,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从容置腔120a内取出。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图像处理装置200和握持部120之间可以采用磁性吸合的方式连接,握持部120的内壁面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可以为第一磁吸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上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可以为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对并相互吸合,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00与握持部120的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可以为握持部120和图像处理装置200外表面安装的磁性件。第一磁吸部可以位于握持部120的内顶壁,相应的,第二磁吸部可以位于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顶端面(图像处理装置200朝向操作部110的一端的端面)。或者,第一磁吸部也可以位于握持部120的内侧壁上,相应的,第二磁吸部位于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上。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卡接或磁吸的方式连接图像处理装置200与握持部120,由于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或第一磁吸部(第二磁吸部)在握持部120(图像处理装置200)上有固定的位置,连接图像处理装置200和握持部120时,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能够保证图像处理装置200的位置精度。
当握持部120的容置腔120a为圆柱形空腔、图像处理装置200为圆柱形结构时,图像处理装置200和握持部120之间还可以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握持部120的内壁面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可以为内螺纹,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上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可以为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匹配,以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00与握持部120的连接。
示例性的,握持部120上的内螺纹可以靠近握持部120的顶端设置,如此,内螺纹可以避开握持部120上设置操作件123的区域;相应的,图像处理装置200上的外螺纹也可以靠近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顶端设置,外螺纹可以避开图像处理装置200上设置操控板220的区域。
图8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操作手柄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图;图9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对于图像处理装置200搭配具有镜管112的内窥镜的情况,由于镜管112远端安装的摄像头和光源等器件需要与图像处理装置200内的主板电连接,因此,参照图8所示,握持部120的内壁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电接触部127,参照图9所示,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接触部250,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相接触,第一电接触部127可以电连接至镜管112远端的器件,第二电接触部250可以电连接至图像处理装置200内的主板,以此实现镜管112远端的器件和图像处理装置200内的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如图8和图9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接触部127可以设在握持部120的内顶壁上,相应的,第二电接触部250可以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顶端面(图像处理装置200朝向操作部110的端面),这种方式可以适用于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沿握持部120的轴向对接的方式,以使得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之间产生在握持部120的轴向上的压力,保证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可靠接触。
适配于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沿握持部120的轴向对接的方式,图像处理装置200可以是沿握持部120的轴向移动而伸入容置腔120a内,此时,图像处理装置200和握持部120之间可以是采用卡接或磁性吸合的方式实现连接,换言之,握持部120的内壁面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可以为第一卡接部或第一磁吸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壁面上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可以为第二卡接部或第二磁吸部。
当然,在能够保证握持部120内顶壁上的第一电接触部127和图像处理装置200顶端面上的第二电接触部250对位准确的前提下,当握持部120具有圆柱形容置腔120a、图像处理装置200呈圆柱形时,握持部120和图像处理装置200也可以采用螺旋配合的方式连接,换言之,握持部120上的第一连接部可以为其内壁面上设置的内螺纹,图像处理装置200上的第二连接部可以为其外壁面上设置的外螺纹。
对于握持部120具有圆柱形容置腔120a、图像处理装置200呈圆柱形的情况,并且当握持部120和图像处理装置200采用螺旋配合连接时,为了保障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接触的可靠性,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电接触部127设置在握持部120(周向)的内侧壁上,相应的,将第二电接触部250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200(周向)的外侧壁上,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可以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随着图像处理装置200旋入握持部120内,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沿握持部120的周向对接,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之间产生在握持部120的周向上(例如握持部120横截面的切向上)的压力,保证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可靠接触。
并且,当第一电接触部127设置在握持部120的内侧壁、第二电接触部250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上时,当图像处理装置200旋转至其上的第二电接触部250与握持部120内的第一电接触部127抵接时,在握持部120的周向上,图像处理装置200被限制在当前位置,无法继续旋转。如此,也起到了在握持部120的周向上对图像处理装置200进行定位的作用。
示例性的,第一电接触部127和第二电接触部250中的一者可以包括多个导电柱,另一者可以包括多个导电片,导电柱抵设在导电片上,实现两者的电接触。
其中,以第一电接触部127设置在握持部120的内顶壁上、第二电接触部250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顶端面上为例,握持部120的内顶壁上的第一电接触部127包括导电柱(参见图8)、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顶端面上的第二电接触部250包括导电片(参见图9),这样,便于导电柱从操作部110穿过并伸出在握持部120的顶端面上,导电柱可以通过操作部110内设置的电缆与镜管112远端的器件电连接。
对于第一电接触部127设在握持部120的内侧壁上、第二电接触部250设在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上的情况,可以是第一电接触部127包括导电柱、第二电接触部250包括导电片,也可以是第一电接触部127包括导电片、第二电接触部250包括导电柱,此时,操作部110内设置的电缆可以引出至握持部120的容置腔120a内,并与第一电接触部127连接。
图10为图1中的检查装置的操作手柄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图。参照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部120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支撑部128,支撑部128可以凸起在握持部120的内侧壁上,支撑部128用于对图像处理装置200进行支撑,也就是说,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可以抵接在支撑部128上。
如此,可以利用支撑部128对图像处理装置200进行定位,防止图像处理装置200在容置腔120a内晃动,保证图像处理装置200固定牢靠,也有助于图像处理装置200上的第二电接触部250与握持部120内的第一电接触部127之间的对位。
作为一种示例,支撑部128可以包括握持部120的内侧壁上设置的支撑条128a,支撑部128可以包括至少两条支撑条128a,各支撑条128a间隔设置,例如,支撑部128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条、三条、四条甚至更多条支撑条128a,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抵接在支撑条128a上,以对图像处理装置200进行定位。
其中,支撑条128a可以沿着握持部120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条128a在起到支撑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对图像处理装置200进行移动导向的作用。对此,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槽例如为图像处理装置200外侧壁上凹陷的凹槽或图像处理装置200外侧壁上凸起的导向条围成的槽,导向槽可以沿图像处理装置200的长度方向延伸,装配图像处理装置200时,握持部120内侧壁上的支撑条128a伸入图像处理装置200外侧壁上的导向槽内,且支撑条128a沿导向槽滑动,以对图像处理装置200进行导向,确保图像处理装置200对位精准。
如前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尤其对于搭配镜管112的内窥镜,操作器100内还布设有管路组件130,继续参照图10,管路组件130可以包括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均延伸至操作器100的操作部110内,并与镜管112连通,进液管131用于向镜管112内输送液体,以使液体通过镜管112进入体内的目标部位,出液管132用于使镜管112内的液体排出,以使体内回流至镜管112的液体经过出液管132排出至检查装置1之外。
以检查装置1应用于宫腔镜为例,进液管131可以用于向镜管112内输送膨宫液,膨宫液由镜管112远端喷射至宫腔内,宫腔内的膨宫液也可以回流至镜管112内,回流至镜管112的膨宫液井出液管132排出。
参照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10内的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可以延伸至握持部120内,且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可以沿握持部120的内壁面延伸,并从握持部120的底端的敞口伸出。如此设置,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完全被密封在操作器100的壳体内,操作器100可对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进行限位和保护,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的稳定性更好;并且,避免了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暴露在握持部120外,不会对操作人员的握持造成妨碍,也可防止由此带来的向握持部120的外壁面漏液的问题,避免对操作器100造成污染。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也可以从操作部110直接伸出至操作器100外,此时,可以在握持部120面向操作部110的一侧侧壁上设置凹陷部,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可以容纳在凹陷部内,以通过凹陷部对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进行限位,避免对操作人员的握持造成妨碍。
以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沿握持部120的内壁面延伸为例,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可以位于握持部120靠近操作部110的一侧内壁面,换言之,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沿握持部120靠近操作部110的一侧内壁面延伸。
一方面,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在握持部120内均沿着同一侧表面延伸,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的延伸路径较短、且可以直线延伸,可以保证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内的液体顺畅流动,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整体占据空间较小,有助于握持部120的小型化设计。
另一方面,使用时,握持部120背离操作部110的一侧通常朝向天空、握持部120朝向操作部110的一侧通常朝向地面,通过将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设置在握持部120靠近操作部110的一侧内侧壁,握持部120的侧壁可以对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进行支撑,可以提升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可以一体成型在握持部120的内壁上,换言之,可以依靠握持部120的内壁形成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如此,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与握持部120的整体性好,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在握持部120内的管段位置固定,便于和操作部110内的管段对接,且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在握持部120内的管段均为一体结构,密封性更好。
另外,参照图10所示,当握持部120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部128时,还可以利用支撑部128为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分隔出单独的空间。此时,支撑部128可以设置在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的周侧,且支撑部128的凸起高度大于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的凸起高度,当图像处理装置200抵接在支撑部128上时,图像处理装置200的外侧壁与进液管131及出液管132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图像处理装置200与进液管131及出液管132相互干涉,避免对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造成损伤。
图中以支撑部128为支撑条128a为例,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支撑条128a、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的相背侧可以各设置一个支撑条128a,或者,也可以仅在进液管131和出液管132的相背侧各设置一个支撑条128a。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器和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操作器包括操作部和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连接在所述操作部的一端,且所述握持部倾斜于所述操作部;所述握持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接口,各所述接口均暴露在所述握持部外,且各所述接口均用于和外部设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口均设置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远离所述操作部的底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盖设在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操作部的一端;
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避让口,各所述接口暴露在各所述避让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相互吸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在所述握持部的内侧壁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外侧壁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内壁面还设置有第一电接触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二电接触部,所述第一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电接触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部设在所述握持部的内顶壁,所述第二电接触部设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朝向所述操作部的端面,所述第一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电接触部沿所述握持部的轴向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部设在所述握持部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电接触部设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电接触部沿所述握持部的径向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内壁面设置有凸起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图像处理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条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凸起在所述握持部的内壁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沿所述握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条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并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主体部和镜管,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镜管安装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握持部的一侧,并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上扩张翼和下扩张翼,所述下扩张翼连接于所述握持部的顶端,所述上扩张翼与所述下扩张翼转动连接。
CN202321530772.7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检查装置 Active CN220275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0772.7U CN220275563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检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0772.7U CN220275563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检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5563U true CN220275563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0772.7U Active CN220275563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5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2926B2 (en) Low-cos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ally guided operative procedures
US10292571B2 (en)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FOV) and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adjusted by area within the FOV
US11529044B2 (en) Endoscope imaging device
JP6197232B2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先端を有する内視鏡
US11071442B2 (en) Portable endoscope with side-mountable disposable portion
US94683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steroscopy and combined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biopsy
US201501504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Hysteroscopy and Combined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Biopsy
US9295377B2 (en) Endoscope with imaging capsule
US20110137118A1 (en) Medical inspection device
WO2015191954A1 (en) Encasement platform for smart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endoscope
US8303489B2 (en) Endoscope with built-in filtering means
WO2021000452A1 (zh) 硬性内窥镜装置
CN219940551U (zh) 一种可替换镜鞘的电子内窥镜
CN220275563U (zh) 一种检查装置
CN112656345A (zh) 具有侧接可抛弃构件的便携式内窥镜
WO2018120203A1 (zh) 一种电子内窥镜
JP2000189385A (ja) 内視鏡装置
CN217090686U (zh) 具有侧接一次性部分的便携式内窥镜
CN218832722U (zh) 微创型内窥镜
CN217138014U (zh) 一种具有一次性套管的内窥镜
JP2005192931A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5192738A (ja) 内視鏡装置
US20220142460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e
US20230329524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e
JP2000245695A (ja) 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