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5434U - 门板及烤箱 - Google Patents

门板及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5434U
CN220275434U CN202321727077.XU CN202321727077U CN220275434U CN 220275434 U CN220275434 U CN 220275434U CN 202321727077 U CN202321727077 U CN 202321727077U CN 220275434 U CN220275434 U CN 220275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ide plate
partition
hea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70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叶锋
刘锦森
彭磊
刘福波
章明
张文康
张伟良
祁福禄
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70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5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5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5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板及烤箱,包括板壳、导风隔板、控制组件以及散热风机;所述板壳形成有第一侧板部、第一腔体、进风孔结构以及出风孔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侧板部用于朝向本体烤箱;所述导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导风隔板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成相连通的散热腔和第一隔热腔;所述散热腔与所述进风孔结构、所述出风孔结构连通;所述第一隔热腔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散热腔之间,所述第一隔热腔与所述出风孔结构连通;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腔中;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散热腔中。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门板的散热效率较低,进而导致门板上的控制组件处在高温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门板及烤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板及烤箱。
背景技术
烤箱是一种密封的用来烤食物或烘干产品的电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使用烤箱。
烤箱的门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烤箱工作的控制组件,烤箱在烹饪时产生的热量会辐射到门板上,而现有技术对门板的散热效率较低,导致控制组件处在高温下,进而导致控制组件的工作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板及烤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门板的散热效率较低,进而导致门板上的控制组件处在高温下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板,包括:
板壳,所述板壳形成有第一侧板部、第一腔体、进风孔结构以及出风孔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侧板部用于朝向烤箱本体;
导风隔板,所述导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导风隔板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成相连通的散热腔和第一隔热腔;所述散热腔与所述进风孔结构、所述出风孔结构连通;所述第一隔热腔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散热腔之间,所述第一隔热腔与所述出风孔结构连通;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腔中;
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散热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壳还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板壳的高度延伸方向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壳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部;
所述门板还包括内隔板,所述内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内隔板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二隔热腔和第三隔热腔,所述第二隔热腔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内隔板之间,所述第三隔热腔夹设在所述内隔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热腔包括第一隔热子腔和第二隔热子腔;
所述第一隔热子腔夹设在所述导风隔板和所述第一侧板部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子腔夹设在所述导风隔板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壳还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隔热腔和所述第二隔热子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隔板还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隔热子腔和所述散热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壳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部;
所述导风隔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部连接,所述散热腔由所述导风隔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共同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隔板包括第一隔板部、第二隔板部以及第三隔板部,所述第二隔板部、所述第三隔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部的相对两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部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二侧板部均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板部远离所述第一隔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部连接,所述第三隔板部远离所述第一隔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隔板形成有第一通孔和导风斜部,所述散热腔与所述第一隔热腔由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导风斜部临近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导风斜部用于将风导入所述散热腔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烤箱,所述烤箱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门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烤箱产生的热量辐射到第一侧板部上之后,由于第一侧板部与散热腔中之间夹设有第一隔热腔,通过第一隔热腔的隔热,减少了第二侧板部向散热腔的热量传递,进而减少了传递到控制组件上的热量;此外,在启动散热风机之后,散热风机将外面的冷风通过进风孔结构带入到散热腔中,对散热腔中的控制组件进行散热再从出风孔结构排出,实现了对控制组件的散热;在散热风机驱动冷风吹进散热腔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隔热腔与散热腔连通,因此,冷风也会吹进第一隔热腔中,冷风对第一隔热腔进行散热再从出风孔排出,以此降低第一隔热腔的温度,进一步减少了第二侧板部传递到散热腔的热量。本技术中通过进冷风到散热腔中对控制组件进行散热、结合第一隔热腔对散热腔的隔热、以及通冷风进第一隔热腔提高隔热效果,从而避免了第一侧板部的高热量传递到散热腔,降低了散热腔中的温度,进而避免了控制组件处在高温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门板的散热效率较低,进而导致门板上的控制组件处在高温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风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板在第一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板在第二视角下的剖面图。
其中:100、门板;10、板壳;102、第一腔体;1021、散热腔;1022、第一隔热腔;10221、第一隔热子腔;10222、第二隔热子腔;10223、第三隔热子腔;103、进风孔结构;104、出风孔结构;106、第二腔体;1061、第二隔热腔;1062、第三隔热腔;107、第一通孔;11、第一壳体;111、第一框体;112、第一侧板部;12、第二壳体;121、第二框体;122、第二侧板部;20、导风隔板;21、第一隔板部;211、第三通孔;212、导风斜部;213、导向筋条;22、第二隔板部;221、第二通孔;23、第三隔板部;30、控制组件;31、电路板;32、控制钮;40、散热风机;50、内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烤箱(图中未示出),烤箱包括烤箱本体和门板100,烤箱本体形成有开口,通过开口实现食材相对于烤箱本体的取放;门板100则与烤箱本体活动连接,通过门板100盖合或打开烤箱本体的开口。
参见图1-图5,门板100包括板壳10、导风隔板20、控制组件30以及散热风机40;所述板壳10形成有第一侧板部112、第一腔体102、进风孔结构103以及出风孔结构104,其中,所述第一侧板部112用于朝向本体烤箱;所述导风隔板2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02中,所述导风隔板20将所述第一腔体102分隔成相连通的散热腔1021和第一隔热腔1022;所述散热腔1021与所述进风孔结构103、所述出风孔结构104连通;所述第一隔热腔1022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112和所述散热腔1021之间,所述第一隔热腔1022与所述出风孔结构104连通;所述控制组件30设置在所述散热腔1021中;所述散热风机40设置在所述散热腔1021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烤箱本体产生的热量辐射到第一侧板部112上之后,由于第一侧板部112与散热腔1021中之间夹设有第一隔热腔1022,通过第一隔热腔1022的隔热,减少了第二侧板部122向散热腔1021的热量传递,进而减少了传递到控制组件30上的热量;此外,在启动散热风机40之后,散热风机40将外面的冷风通过进风孔结构103带入到散热腔1021中,对散热腔1021中的控制组件30进行散热再从出风孔结构104排出,实现了对控制组件30的散热;在散热风机40驱动冷风吹进散热腔1021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隔热腔1022与散热腔1021连通,因此,冷风也会吹进第一隔热腔1022中,冷风对第一隔热腔1022进行散热再从出风孔排出,以此降低第一隔热腔1022的温度,进一步减少了第二侧板部122传递到散热腔1021的热量。本技术中通过进冷风到散热腔1021中对控制组件30进行散热、结合第一隔热腔1022对散热腔1021的隔热、以及通冷风进第一隔热腔1022提高隔热效果,从而避免了第一侧板部112的高热量传递到散热腔1021,降低了散热腔1021中的温度,进而避免了控制组件30处在高温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门板100的散热效率较低,进而导致门板100上的控制组件30处在高温下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2、图4以及图5,控制组件30包括电路板31和控制钮32,电路板31设置在散热腔1021中,所述控制钮3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31上,所述控制钮32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板壳10,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操作控制钮32。
其中,控制钮32的控制形式可以设置在按钮或旋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进风孔结构103和出风孔结构104分别设置在板壳10的相对两端,从而使得通过散热风机40吹动进来的风能够从散热腔1021的一端吹动到散热腔1021的另一端、从第一隔热腔1022的一端吹动到第一隔热腔1022的另一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散热风机40位于进风孔结构103与控制组件30之间,从而提高散热风机40的进风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进风孔结构103具有多个进风孔,从而既保证了进风效率,也避免杂质的进入板壳10内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出风孔结构104具有多个出风孔,从而既保证了出风效率,也避免杂质的进入板壳10内部。
参见图2、图4以及图5,所述板壳10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侧板部112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部122,因此,与第一侧板部112相反,当使用门板100关闭烤箱本体时,第一侧板部112朝向烤箱本体,第二侧板部122则朝向用户。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所述导风隔板20与所述第二侧板部122连接,所述散热腔1021由所述导风隔板20和所述第二侧板部122共同形成。
第二侧板部122是板壳10最远离第一侧板部112的地方,第二侧板部122与第一侧板部112没有直接接触,因此,第一侧板部112传递到第二侧板部122的热量较少,第二侧板部122的温度较低,将导风隔板20设置在第二侧板部122上,从而使得导风隔板20和第二侧板部122能够共同形成散热腔1021,能够降低散热腔1021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钮32远离电路板31的一端贯穿第二侧板部122设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述导风隔板20形成有第三通孔211,所述散热腔1021与所述第一隔热腔1022由所述第三通孔211连通,因此,当散热风机40通过进风孔结构103将外部冷风驱动进散热腔1021后中,一部分的风会通过第三通孔211流动进第一隔热腔1022中。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三通孔211位于散热风机40与控制组件30之间,因此,通过第三通孔211进入到第一隔热腔1022中的风还未吸收控制组件30的热量,从而使得进入第一隔热腔1022中的风的温度较低,能够对第一隔热腔1022进行散热。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述导风斜部212临近所述第一通孔107设置,所述导风斜部212用于将风导入所述散热腔1021中;通过导风斜部212的导向作用,使得风能够顺畅的排进第一隔热腔1022中,提高风相对于第一隔热腔1022的进风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导风斜部212的导风方向为朝向出风孔结构104,从而既保证了第二隔热腔1061的进风效率,也保证了第二隔热腔1061的出风效率,提高第二隔热腔1061中的风的更新速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导风隔板20还形成有导向筋条213,导向筋条213为两个,两个导向筋条213分别位于第三通孔211的两侧,且两个导向筋条213沿朝向出风孔结构104的方向延伸。通过导向筋条213一方面提高了导风隔板20的强度,防止导风隔板20变形;另一方面对风的流动方向进行导向,以流向出风孔结构104。
参见图3和图5,所述导风隔板20包括第一隔板部21、第二隔板部22以及第三隔板部23,所述第二隔板部22、所述第三隔板部23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部21的相对两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隔板部21与所述第一侧板部112、所述第二侧板部122均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板部22远离所述第一隔板部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部112连接,所述第三隔板部23远离所述第一隔板部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部112。
第一隔板部21与第一侧板部112相对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隔板部21与第一侧板部112之间能够夹设有第一隔热腔1022;通过第二隔板部22、第三隔板部23连接在第一隔板部21和第二侧板部122之间,使得第一隔板部21、第二隔板部22、第三隔板部23以及第二侧板部122能够共同形成散热腔102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通孔211由第一隔板部21形成。第一隔板部21与第一侧板部112相对设置,因此,在第一隔板部21上开设第三通孔211,通过第三通孔211进入到第一隔热腔1022中风能够与第一侧板部112充分接触,从而对第一侧板部112进行降温散热。
对应的,导风斜部212、导向筋条213由第一隔板部21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板壳10还形成有第二腔体106,所述第二腔体106和所述第一腔体102沿所述板壳10的高度延伸方向排布。
因此,第一腔体102位于板壳10的上部,第二腔体106位于位于板壳10的下部,可以理解为第一腔体102夹设在第一侧板部112的上部和第二侧板部122的上部之间,第二腔体106夹设在第一侧板部112的下部和第二侧板部122的下部,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腔体106可以在第一侧板部112的下部和第二侧板部122的下部之间进行隔热,从而能够降低第二侧板部122的温度;此外,第二腔体106占据了板壳10的下部,从而能够对设置在板壳10上部的第二腔体106进行隔热,也能够降低第二腔体106的温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所述门板100还包括内隔板50,所述内隔板5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06中,所述内隔板50将所述第二腔体106分隔成第二隔热腔1061和第三隔热腔1062,所述第二隔热腔1061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112和所述内隔板50之间,所述第三隔热腔1062夹设在所述内隔板50和所述第二侧板部122之间。
因此,第一侧板部112和第二侧板部122之间夹设有第二隔热腔1061和第三隔热腔1062,第二隔热腔1061对第一侧板部112向和内隔板50之间进行隔热,从而减少第一侧板部112传递到内隔板50的热量;第三隔热腔1062对内隔板50和第二侧板部122之间进行隔热,从而能减少内隔板50传递到第二侧板部122的热量,通过双层隔热大幅度降低第一侧板部112向第二侧板部122的热量传递,进而能够大幅度降低第二侧板部122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内隔板50采用玻璃制成,使得内隔板50具有良好的隔热、耐热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第一隔热腔1022包括第一隔热子腔10221和第二隔热子腔10222;所述第一隔热子腔10221夹设在所述导风隔板20和所述第一侧板部112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子腔10222夹设在所述导风隔板20和所述第二腔体10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子腔10221夹设在导风隔板20和第一侧板部112之间,对第一侧板部112直接横向传热至导热隔板进行隔热;此外,第二侧板部122的下部热量蓄积在第二腔体106中,通过将第二隔热子腔10222夹设在导风隔板20和第二腔体106之间,对第二腔体106纵向传热至导热隔板进行隔热;从而对散热腔1021进行全方位隔热。
可以理解为,第一隔热子腔10221位于第一隔板部21的外侧,即第一隔热子腔10221夹设在第一隔板部21和第一侧板部112之间;第二隔热子腔10222位于第二隔板部22的外侧,即第二隔热子腔10222夹设在第二隔板部22与第二腔体106之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隔热腔1022还包括第三隔热子腔10223,第三隔热子腔10223位于第三隔板部23的外侧,可以理解为第三隔热子腔10223夹设在板壳10的顶板和第三隔板部23之间,第一侧板部112的热量会传递到板壳10的顶板,通过第三隔热子腔10223对板壳10的顶板和第三隔板部23之间进行隔热。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板壳10还形成有第一通孔107,所述第一通孔107连通所述第三隔热腔1062和所述第二隔热子腔10222。
由前述可知,第二侧板部122用于朝向用户,而第三隔热腔1062夹设在第二侧板部122和内隔板50之间,由于内板板温度与第二侧板部122温度形成温度差,导致第三隔热腔1062中会产生雾气,雾气的质量比较轻,在热气上升的作用,第三隔热腔1062中的雾气通过第一通孔107能够上升至第二隔热子腔10222中,然后随着第二隔热子腔10222中的风的流动排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5,所述导风隔板20还形成有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二通孔221连通所述第二隔热子腔10222和所述散热腔1021。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腔1021的风在散热风机40的作用流动比较快,风压较大,因此,第三隔热腔1062中的雾气通过第一通孔107上升至第二隔热子腔10222中后,还能够通过第二通过上升至散热腔1021中,从而雾气能够随着散热腔1021中的风的流动排出。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21由第二隔板部22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以及图5,板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第一腔体102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共同形成。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2由第一壳体11的上部和第二壳体12的上部共同形成;第二腔体106由第一壳体11的下部和第二壳体12的下部共同形成。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内隔板50夹设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
参见图2、图4以及图5,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框体111和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框体111上的第一侧板部112;其中,第一侧板部112采用玻璃制成,使得第一侧板部112具有良好的隔热、耐热效果。
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框体121和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二框体121上的第二侧板部122,其中,第二侧板部122采用玻璃制成,使得第二侧板部122具有良好的隔热、耐热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壳,所述板壳形成有第一侧板部、第一腔体、进风孔结构以及出风孔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侧板部用于朝向烤箱本体;
导风隔板,所述导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导风隔板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成相连通的散热腔和第一隔热腔;所述散热腔与所述进风孔结构、所述出风孔结构连通;所述第一隔热腔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散热腔之间,所述第一隔热腔与所述出风孔结构连通;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腔中;
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散热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壳还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板壳的高度延伸方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壳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部;
所述门板还包括内隔板,所述内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内隔板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二隔热腔和第三隔热腔,所述第二隔热腔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内隔板之间,所述第三隔热腔夹设在所述内隔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腔包括第一隔热子腔和第二隔热子腔;
所述第一隔热子腔夹设在所述导风隔板和所述第一侧板部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子腔夹设在所述导风隔板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壳还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隔热腔和所述第二隔热子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隔板还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隔热子腔和所述散热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壳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部;
所述导风隔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部连接,所述散热腔由所述导风隔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共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隔板包括第一隔板部、第二隔板部以及第三隔板部,所述第二隔板部、所述第三隔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部的相对两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部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二侧板部均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板部远离所述第一隔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部连接,所述第三隔板部远离所述第一隔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隔板形成有第一通孔和导风斜部,所述散热腔与所述第一隔热腔由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导风斜部临近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导风斜部用于将风导入所述散热腔中。
10.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板。
CN202321727077.XU 2023-07-03 2023-07-03 门板及烤箱 Active CN220275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7077.XU CN220275434U (zh) 2023-07-03 2023-07-03 门板及烤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7077.XU CN220275434U (zh) 2023-07-03 2023-07-03 门板及烤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5434U true CN220275434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7077.XU Active CN220275434U (zh) 2023-07-03 2023-07-03 门板及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5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6187B2 (en) Multi-glass door cooling oven
KR20060128067A (ko) 오븐
KR101076147B1 (ko) 유도가열 조리기
CN113915863B (zh) 一种射频解冻冰箱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0953802B (zh) 一种冰箱
CN220275434U (zh) 门板及烤箱
CN210267843U (zh) 一种便携式制冷制热保藏盒
CN216416809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微蒸烤箱
CN215063065U (zh) 一种冰箱
CN211582688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2361397B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系统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KR200343492Y1 (ko) 오븐의 배기와 냉각 구조
CN218915509U (zh) 冰箱
CN218164969U (zh) 一种烤箱
CN215777473U (zh) 门组件及烹饪炉具
CN210493794U (zh) 烤箱
CN208124385U (zh) 一种微波炉热风装置
CN217274279U (zh) 集成灶
CN219103063U (zh) 烹饪器具
CN214429900U (zh) 一种电加热烧烤炉的散热装置
CN217843983U (zh) 一种冷却风道组件
CN21709039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