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2573U -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2573U
CN220272573U CN202321861612.0U CN202321861612U CN220272573U CN 220272573 U CN220272573 U CN 220272573U CN 202321861612 U CN202321861612 U CN 202321861612U CN 220272573 U CN220272573 U CN 220272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iquid cooling
liquid
chemical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16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志煌
夏浩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16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2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2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2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该旁路箱包括:箱体模块,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电控模块,包括位于密封容置空间中的电路板;散热模块,包括位于密封容置空间中的液冷装置,上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元器件与液冷装置接触散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能够实现较高的散热效率,满足旁路模块越来越高的散热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成分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以及一种设置有该旁路箱的化成分容设备。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电芯的化成分容是通过充放电的方式实现电池初使化,激活电芯的活性物质,是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化成分容设备一般包括电源模块、旁路模块和针床。其中,电源模块用于存储电量以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旁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和针床上的探针,以对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具体控制。
在化成分容设备充放电电流越来越高的今天,散热成为制约大电流设备的主要因素,对于旁路模块也是如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风冷方式实现旁路模块的散热,而且为了保证风冷效果,旁路模块的箱体一般采用开放式箱体结构,以便于气流进出。
但是传统风冷能够带走的热量有限,也存在散热不均匀的问题,难以满足旁路模块越来越高的散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能够实现较高的散热效率,满足旁路模块越来越高的散热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包括:
箱体模块,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
电控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容置空间中的电路板;
散热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容置空间中的液冷装置,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元器件与所述液冷装置接触。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电控模块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流接口,所述电流接口安装于所述箱体模块的箱体面板,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或者,所述电流接口位于所述箱体模块外,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束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循环系统的水管接口,所述水管接口安装于所述箱体模块的箱体面板,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或者,所述水管接口位于所述箱体模块外,其与所述液冷装置之间的连接管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箱体模块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液冷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模块,所述第一液冷模块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
和/或,第二液冷模块,所述第二液冷模块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第一液冷模块沿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的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液冷单元,每个所述液冷单元包括至少一条液冷管道;
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模块沿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液冷单元,每个所述液冷单元包括至少一条液冷管道。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液冷装置中的多条所述液冷管道依次串联。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电控模块包括:
第一电控模块,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模块贴合布置,所述第二侧面垂直设置有第二电路板;
和/或,第二电控模块,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模块贴合布置,所述第四侧面垂直设置有第四电路板。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发热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一液冷模块中的所述液冷管道嵌设于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相邻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液冷模块中的相邻的所述液冷管道之间;
和/或,所述第三电路板的所述第三侧面设置有发热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二液冷模块中的所述液冷管道嵌设于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相邻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液冷模块中的相邻的所述液冷管道之间。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还包括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模块和所述第二液冷模块之间。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排列方向并排布置有多个。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
导风板,一端与所述风扇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导风翅片,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四电路板之间;
和/或,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扇的进风侧或出风侧。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并排布置的冷却水管和/或散热翅片。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中,所述第一液冷模块和所述第二液冷模块之间并列设置有两组所述电控模块,所述风冷装置位于两组所述电控模块之间。
可选地,在上述旁路箱的所述密封容置空间中还设置有干燥剂。
一种化成分容设备,设置有上文中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中,采用了密封结构的箱体模块和液冷方式进行散热,相对风冷散热方式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能够满足大电流充放电的散热需求,实现快速降温,从而能够提高化成分容旁路箱的安全性能。而且,采用液冷方式对旁路箱进行散热,还能够保证散热效率的均匀分布,实现精准散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器件受损及安全隐患,此外还可以方便热量回收,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此外,由于箱体模块的内部为密封环境,从而不会影响化成分容库位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中虚线示意气流循环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的内部组件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的内部组件轴测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液冷装置在不同角度下的轴测图;
图7和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液冷装置在不同角度下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的内部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个第二液冷装置和两个第二电控模块的正面(即第四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右侧第二电控模块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0中的左侧第二电控模块的背面(即第三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块第三电路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和第二液冷装置的组合结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和第二液冷装置的组合结构轴测图;
图16和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冷装置在不同角度下的轴测图。
其中:
1-箱体模块,2-电流正极接口,3-电流负极接口,
4-冷却水入口,5-冷却水出口,6-信号线端子,
7-密封性检测口,8电流端子出口,9-底板,
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
11-导风板,12-风扇,13-换热器,14-快插接头,15-第二支座,
20-电控模块,
201-第一电控模块,202-第二电控模块,
211-第一电路板,212-第二电路板,
221-第三电路板,222-第四电路板,
21-电感,22-电容,23-mos管,
30-液冷单元,301-金属板,302-液冷管道,
31-第一液冷模块,32-第二液冷模块,311-第一支座,
33-漏液检测组件,331-漏液检测板,332-漏液控制板,333-螺柱,
34-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包括箱体模块1、电控模块20、散热模块。其中:箱体模块1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电控模块20包括位于密封容置空间中的电路板;散热模块包括位于密封容置空间中的液冷装置,电路板的至少部分元器件与液冷装置直接接触。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采用了密封结构的箱体模块1和液冷方式进行散热,相对风冷散热方式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能够满足大电流充放电的散热需求,实现快速降温,从而能够提高化成分容旁路箱的安全性能。而且,采用液冷方式对旁路箱进行散热,还能够保证散热效率的均匀分布,实现精准散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器件受损及安全隐患,此外还可以方便热量回收,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此外,由于箱体模块1的内部为密封环境,从而不会影响化成分容库位温度。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现有技术中对旁路模块进行散热时,基本都采用风冷方式,没有人采用过液冷方式,这是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认为旁路模块有大量的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而液冷装置往往存在冷凝滴水的问题,不适合在旁路模块中的应用。但是,本实用新型打破了上述常规认识,突破性地想到了采用液冷方式对旁路模块进行散热,并针对性地设计了密封结构的箱体模块1,发现液冷方式在旁路箱中基本没有发生冷凝滴水问题。其中,通过箱体模块1将电路板和液冷装置均密封在密封容置空间中,能够避免箱内外空气流通,避免箱外空气中的水分进入箱内后遇冷凝结。即便是箱内空气中本来存在的水分会因箱内温度降低而发生冷凝,其水分总量也难以形成水滴影响旁路箱内的电路板及其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化成分容旁路箱,能够通过液冷方式大大提高散热效率,而且也不会发生冷凝滴水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电控模块20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流接口,该电流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且安装于箱体模块1的箱体面板,与箱体面板密封连接,以保证箱体模块1内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电流接口设置在箱体模块1外,此时电流接口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束与箱体面板密封连接,以保证箱体模块1内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时,散热模块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循环系统的水管接口,该水管接口与液冷装置的进出口连接,且安装于箱体模块1的箱体面板,与箱体面板密封连接,以保证箱体模块1内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水管接口设置在箱体模块1外,此时水管接口与液冷装置之间的连接管与箱体面板密封连接,以保证箱体模块1内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时,请参见图2和图3,箱体模块1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液冷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模块31和第二液冷模块32。其中,第一液冷模块31靠近第一侧壁101设置,第二液冷模块32靠近第二侧壁102设置;电控模块20位于第一液冷模块31和第二液冷模块32之间,从而通过第一液冷模块31和第二液冷模块32能够对电控模块20进行充分散热。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设置上述第一液冷模块31,或仅设置上述第二液冷模块32,或设置更多数量的液冷模块,或在其他位置设置液冷模块,技术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和制造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调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电控模块20设置于第一液冷模块31和第二液冷模块32之间仅为一种优选实施例。
具体地,请参见图4,第一液冷模块31包括一个或多个液冷单元30,每个液冷单元30包括至少一条液冷管道302。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液冷单元30还设置有金属板301,金属板301位于液冷管道302外且与液冷管道302的外壁固定连接,用于将液冷管道302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从而通过金属板301和支架(例如可参见图4中的第一支座311)将第一液冷模块31中的液冷管道302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同理地,第二液冷模块32包括一个或多个液冷单元30(图中未全部标出),每个液冷单元30包括至少一条液冷管道302。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液冷单元30还设置有金属板301,金属板301位于液冷管道302外且与液冷管道302的外壁固定连接,用于将液冷管道302固定安装在底板9上,从而通过金属板301和底板9将第二液冷模块32中的液冷管道302固定安装在箱体内。一般情况下,可以在金属板301的两侧分别设置液冷管道302,也可以仅在金属板301的一侧设置液冷管道302,通过金属板301不仅能够实现上述固定安装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扩大液冷管道302的散热范围,从而有利于扩大液冷装置与电控模块的接触面积,且有利于减小管道排布数量。
具体实施时,液冷单元30优选采用一体式结构的金属构件。例如金属板301和液冷管道302通过焊接或铸造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机加工的方式制得。
具体实施时,请参见图2至图5,第一液冷模块31沿与第一侧壁101平行的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液冷单元30,每个液冷单元30设置有至少一条液冷管道302;和/或,请参见图2、图7和图8,第二液冷模块32沿与第二侧壁102平行的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液冷单元30,每个液冷单元30设置有至少一条液冷管道302。从而如图11中所示,能够令电控模块20中的电容22、电感21、mos管23等发热量较高的电子元器件和液冷管道302间隔排布,且彼此接触,实现充分散热,能够有效避免个别区域热量集中元器件受损等问题。
具体地,请参见图11至图13,电控模块20中的电容22、mos管23均与液冷装置的金属板301接触,且与液冷装置的液冷管道302接触,电感21夹在两个液冷管道302之间。进一步地,彼此接触导热的液冷单元30与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打有导热绝缘胶,从而通过液冷单元30能够迅速带走上述发热电子元器件产生的大量的热,保证发热电子元器件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保证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时,优选令液冷装置中的所有液冷管道302依次串联,从而能够很好的保证每个液冷管道302内均有足够流量的冷却水,保证降温效果。
具体实施时,液冷装置中各液冷单元30中的液冷管道302的管道接头均优选采用不锈钢快插接头,从而能够实现快速装配。
具体实施时,请参见图3,以及图10至图13,本文中所说的电控模块20包括第一电控模块201和第二电控模块202,用于在化成分容设备连接待检电池时对充放电电流进行具体控制。其中:第一电控模块201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电路板211,第一电路板211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一液冷模块31贴合布置,第二侧面垂直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12;第二电控模块202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电路板221,第三电路板221的两侧分别为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与第二液冷模块32贴合布置,第四侧面垂直设置有第四电路板222;多个第四电路板222和多个第二电路板212间隔排布。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设置上述第一电控模块201,或仅设置上述第二电控模块202,或设置更多数量或其他结构的电控模块,或在其他位置设置电控模块,技术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和制造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调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控模块20仅为一种优选实施例。
具体地,第一电路板21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发热电子元器件,第一液冷模块31中的液冷管道302嵌设于位于第一侧面的相邻的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和/或,位于第一侧面的发热电子元器件嵌设于第一液冷模块31中的相邻的液冷管道302之间;和/或,第三电路板221的第三侧面设置有发热电子元器件,第二液冷模块32中的液冷管道302嵌设于位于第三侧面的相邻的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和/或,位于第三侧面的发热电子元器件嵌设于第二液冷模块32中的相邻的液冷管道302之间。具体可参见图11中的电容22、mos管23和电感21。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旁路箱中还设置有风冷装置,该风冷装置位于第一液冷模块31和第二液冷模块32之间。从而通过水冷加风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弥补散热问题。
具体地,请参见图9,以及图14至图17,风冷装置包括风扇12,风扇12沿第二电路板212的排列方向并排布置有多个。散热过程中,风扇12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一电路板211所在平面。
进一步地,风冷装置还包括导风板11。导风板11的一端与风扇1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导风翅片,分别位于相邻的第二电路板212和第四电路板222之间。
进一步地,风冷装置还包括换热器13。该换热器13位于风扇12的进风端,具体可以是并排布置的冷却水管(如图17中所示),或散热翅片(图中未示出)。优选地,冷却水管的两端进出口分别设置有快插接头14,通过连接管与液冷装置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3中所示,第一液冷模块31和第二液冷模块32之间并列设置有两组电控模块20,风冷装置通过第二支座15安装在底板9上,位于两组电控模块20之间。从而能够对两侧的电控模块20同时进行散热。
具体实施时,请参见图2至图8,第二液冷模块32安装在底板9上,第一液冷模块31通过支架结构(具体可参见图5和图6中的第一支座311)固定安装在底板9上,底板9固定安装在箱体底板的内侧面。第一液冷模块31和第二液冷模块32中的液冷管道302的两端进出水口通过水管接头和连接管形成串联管路(优选)或并联管路,并连接至水管接口(包括冷却水进口4和冷却水出口5),水管接口设置在箱体模块1的侧壁。而且,上文中所述的位于风扇出风侧的换热器13的进出水口也通过水管接头和连接管与液冷模块连接,或连接至位于箱体侧壁的水管接口。具体实施时,该水管接口(包括冷却水进口4和冷却水出口5)与外部循环系统连接,从而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能够向旁路箱内的液冷装置和换热器13输送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经过旁路箱的过程中与箱内空气以及箱内电子元器件发生热交换后,通过冷却水出口5输出箱外,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对旁路箱内电控模块的持续散热。
优选实施例中,箱体模块1为焊接箱体。如图1中所示,箱体模块1的侧壁设置有电流正极接口2、电流负极接口3、水管接口(包括冷却水入口4和冷却水出口5)、信号线端子6、电流端子出口8,各接口处分别做密封处理(具体通过密封垫或密封胶或其他密封方式),可以使箱体模块1整体处于密封状态。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可能得实施例中,也可以令上述接口通过连接线束或连接管引出至箱外,然后再在箱体面板穿出连接线束的位置以及箱体面板穿出连接管的位置做密封处理,以使箱体模块1整体处于密封状态。
进一步地,箱体模块1还设置有密封性检测口7,可以连接外部检测系统,随时对旁路箱内的气密性进行检测。而且,旁路箱内部自带漏液检测组件33,一旦发生漏液就会报警,并断开电路。
具体地,漏液检测组件33可以是均布在箱体底板内侧面的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各位置的漏液情况。或者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令箱体底板倾斜设置,并在其最低处设置漏液检测组件33。例如,请参见图8,漏液检测组件33包括漏液控制板332和漏液检测板331,漏液检测板331固定安装在底板9上,漏液控制板332通过安装螺柱333固定安装在底板9上。从而,漏液检测组件33基本位于整个旁路箱箱内位置最低点,若箱内发生漏液,则能够被漏液检测板331感应到,并通过漏液控制板332切断整个电源电路,保护电源。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加风冷的循环散热系统对旁路箱进行散热,能够带走大量热源。旁路箱工作时,通过风冷装置产生的气流循环路径可参见图2中的虚线箭头。箱体内部空气经过换热器13后,变成冷空气再由风扇12将冷空气吹第一电控模块201及其发热的电子元气件,并且在导风板11的作用下,冷空气流向第二电控模块202,最后在经过换热器13,从而在旁路箱内形成循环,能够达到降低箱体内部温度的目的。其中,第一电控模块201的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二电控模块202的第四电路板204设置有许多发热量较小的电子元器件,用贴合式水冷成本较高,用新型风冷更合适,同时上述循环冷却空气也可以给电控模块20上的37铜排降温。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化成分容设备,该设置有上文中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模块(1),能够构成密封容置空间;
电控模块(20),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容置空间中的电路板;
散热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容置空间中的液冷装置,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元器件与所述液冷装置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20)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流接口,所述电流接口安装于所述箱体模块(1)的箱体面板,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或者,所述电流接口位于所述箱体模块(1)外,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束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循环系统的水管接口,所述水管接口安装于所述箱体模块(1)的箱体面板,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或者,所述水管接口位于所述箱体模块(1)外,其与所述液冷装置之间的连接管与所述箱体面板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模块(1)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所述液冷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模块(31),所述第一液冷模块(3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01)设置;
和/或,第二液冷模块(32),所述第二液冷模块(32)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0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模块(31)沿与所述第一侧壁(101)平行的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液冷单元(30),每个所述液冷单元(30)包括至少一条液冷管道(302);
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模块(32)沿与所述第二侧壁(102)平行的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液冷单元(30),每个所述液冷单元(30)包括至少一条液冷管道(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中的多条所述液冷管道(302)依次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20)包括:
第一电控模块(201),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电路板(211),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模块(31)贴合布置,所述第二侧面垂直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12);
和/或,第二电控模块(202),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电路板(221),所述第三电路板(221)的两侧分别为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模块(32)贴合布置,所述第四侧面垂直设置有第四电路板(2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发热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一液冷模块(31)中的所述液冷管道(302)嵌设于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相邻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液冷模块(31)中的相邻的所述液冷管道(302)之间;
和/或,所述第三电路板(221)的所述第三侧面设置有发热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二液冷模块(32)中的所述液冷管道(302)嵌设于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相邻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发热电子元器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液冷模块(32)中的相邻的所述液冷管道(30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扇(12),所述风扇(12)沿所述第二电路板(212)的排列方向并排布置有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2)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211)所在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
导风板(11),一端与所述风扇(1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导风翅片,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路板(212)和所述第四电路板(222)之间;
和/或,换热器(13),位于所述风扇(12)的进风侧或出风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3)包括并排布置的冷却水管和/或散热翅片。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模块(31)和所述第二液冷模块(32)之间并列设置有两组所述电控模块(20),所述风冷装置位于两组所述电控模块(2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置空间中还设置有干燥剂。
16.一种化成分容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化成分容旁路箱。
CN202321861612.0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Active CN220272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1612.0U CN220272573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1612.0U CN220272573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2573U true CN220272573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1612.0U Active CN220272573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2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1381B1 (en)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107979962B (zh) 水冷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US20190386355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electrical element
US10461381B2 (en) Battery cooling apparatus
JP6423890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687443A (zh) 冷却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54407A (zh) 用于服务器的冷却系统
CN109219305B (zh) 一种液冷机箱及其插件
CN207994912U (zh) 电力电子功率柜
CN220272573U (zh) 一种化成分容旁路箱和化成分容设备
JP2003130517A (ja) 電子装置用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付電子装置
JP4406448B2 (ja) 電子装置用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付電子装置
CN220272574U (zh) 一种化成分容电源箱
CN206059582U (zh) 锂电池冷却装置
CN205491634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控制柜的散热装置及控制柜
CN21011099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CN209861429U (zh) 一种用介质冷却的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8417093U (zh) 一种低电阻测试装置
CN212461813U (zh) 一种铲运机除湿系统
CN105722376B (zh)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CN213635382U (zh) 存储装置及数据处理设备
CN216926637U (zh) X射线食品异物检测装置
CN219892608U (zh) 一种激光器电模块水冷散热板
CN204360859U (zh) 浸入式水冷大功率高压电阻箱
CN219205064U (zh) 电器盒及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