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9707U - 一种led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9707U
CN220249707U CN202320496121.4U CN202320496121U CN220249707U CN 220249707 U CN220249707 U CN 220249707U CN 202320496121 U CN202320496121 U CN 202320496121U CN 220249707 U CN220249707 U CN 220249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ne
light emitting
le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61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梅
王名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9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9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照明领域,公开一种LED灯具,所述LED灯具包括光源模组和电源模组,在LED灯的高度方向上,光源模组具有最高点与最低点,电源模组的一部分位于两平面之间,其中一个平面是光源模组的最高点所在的平面,另一个平面是光源模组的最低点所在的平面。本申请具有装成本低及出光效果优异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LED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LED灯具因具有安装、维修方便,省电、高亮度及体积小的特性,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所,其核心部件发光二极管(Lighting-Emitting Diode,LED)作为新一代固态能源,具有寿命长、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
已知LED灯具一般包括电子镇流器和灯板,现有大多数厂家是将电子镇流器与灯板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当LED灯具出现照明故障时,需整个替换LED灯具,造成用户使用成本增加;再者有些厂家将电子镇流器与灯板设计为可拆卸连接,但出现照明故障时,需检测电子镇流器故障及灯板故障以确定需替换的部分,而且自主替换时易发生触电危险,引发安全隐患。
再者,光源模组和电源模组(光电模组)一体化设计时,电源模组一般都是外置,由于底座需配置额外的空间去容纳电源模组,会使LED灯具的高度增加,运输时固定空间内可放置LED灯具的数量减少,增加了运输成本;此外安装单元(将光电模组安装至底座上的构件)一般与电源模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电源模组的位置会使光电模组的重量分布发生变化,而安装单元的位置又受电源模组的位置影响,电源模组外置可能会使LED灯具处于失衡的状态。鉴于以上问题,以下提出本申请及其实施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LED灯具具有使用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LED灯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LED灯具,其包括:一底座;一光电模组,光电模组连接于底座且包括一光源模组和一电源模组,光源模组和电源模组在所述LED灯具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的,光电模组还包括一容纳腔,电源模组设置于该容纳腔中。
优选的,光电模组还包括绝缘部和至少一发光部,发光部的出光方向竖直向下,绝缘部与发光部在位置关系上相适应。
优选的,发光部包括主体区和末端区,末端区位于主体区的端部,绝缘部覆盖主体区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的,容纳腔设置于绝缘部的靠近光源模组一侧。
优选的,光源模组包括位于第一平面的最高点和位于第二平面的最低点,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电源模组包括位于第三平面的最高点,第三平面平行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使得第一平面位于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之间。
优选的,绝缘部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侧壁和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与容纳腔的侧壁相邻。
优选的,发光部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在LED灯具宽度方向上保持20mm~100mm间距,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与第一发光部的一部分相接触,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与第二发光部的一部分相接触。
优选的,第一发光部包括第一主体区和两个第一末端区,至少一个第一末端区的外径小于第一主体区的外径;第一主体区内设有第一灯板和位于第一灯板上的多个第一光源,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由第一主体区发出,第一主体区的表面积大于两个第一末端区表面积的总和;第二发光部包括第二主体区和两个第二末端区,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末端区的外径小于第二本体区的外径;第二主体区内设有第二灯板和位于第二灯板上的多个第二光源,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由第二主体区发出,第二主体区的表面积大于两个第二末端区表面积的总和;
优选的,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α)、第二光源的发光角度(β)、容纳腔在LED灯具的高度方向的高度(h)和电源模组在所述LED灯具宽度的方向(W)满足以下关系式:W<tan(0.5α)*(H-h),或者W<tan(0.5β)*(H-h),其中H为LED灯具至照射面的高度。
优选的,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发光部内。
优选的,光源模组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电源模组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
优选的,发光部还包括承载单元和灯板,承载单元设置在发光部内部,且承载单元沿LED灯具的长度方向延伸,容纳腔和灯板均设承载单元上,且容纳腔朝LED灯具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承载单元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对于容纳腔远离底座。
优选的,灯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灯板的宽度大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且灯板的下表面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部分接触。
优选的,发光部包括一个主体区和两个末端区,两个末端区的外径均小于主体区的外径;主体区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主体区的内表面与承载单元部分接触,主体区的外表面与绝缘部部分接触。
优选的,端盖位于所述光源模组两侧,绝缘部、第一末端区和第二末端区均与端盖连接,以限定承载单元在发光部中的位置。
优选的,安装单元将上述光电模组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本申请透过上述结构设计,达成了以下所述有益效果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1)由于光源模组与电源模组在Z轴方向上存在重叠部分或者电源模组放置在光源模组中,相比于将光源模组与电源模组分开设置(在Z轴方向上不重叠),可降低光电模组的高度,从而减少包装成本;(2)第一发光部与第二发光部发出的光没有出现重叠,且照射面对应于第一发光部与第二发光部之间的区域没有暗区,LED灯具具有较佳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LED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光电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一发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二发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光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光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下文中关于方向如“轴向方向”、“上方”、“下方”等均是为了更清楚的表明结构位置关系,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中,所述“垂直”、“水平”、“平行”定义为:包括在标准定义的基础上±10%的情形。例如,垂直通常指相对基准线夹角为90度,但在本申请中,垂直指的是包括80度至100以内的情形。另外,本申请中所述LED灯具的使用情况、使用状态,指的是LED灯具以光源模组竖直向下的垂吊方式的使用情境,如有其他例外情况将另做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LED灯具,LED灯具包括底座1及光电模组2,底座1连接光电模组2,LED灯具位于一空间坐标系(X,Y,Z)中,其中X轴方向与LED灯具的长度方向平行,Y轴方向与LED灯具的宽度方向平行,Z轴方向与LED灯具的高度方向平行。
请参照图1至图8,光电模组2包括光源模组22和电源模组23,在Z轴方向(或LED灯具的高度方向)上,光源模组22具有最高点与最低点,电源模组23具有最高点与最低点,电源模组23的一部分位于两平面之间,其中一个平面是光源模组22的最高点所在的平面,另一个平面是光源模组22的最低点所在的平面,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模组22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分别位于第一平面上与第二平面上,电源模组23的最高点位于第三平面上,Z轴垂直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即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之间相互平行,在Z轴方向上(或LED灯具高度方向上)第一平面位于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电源模组23位于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换句话讲,在LED灯具的宽度方向上,当电源模组23投影至光源模组22所在位置时,两者至少部分重叠。由于光源模组22与电源模组23在Z轴方向上存在重叠部分,相比于将光源模组22与电源模组23分开设置(在Z轴方向上不重叠),可降低光电模组2的高度,从而减少包装成本。
光源模组22包括至少一发光部,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该光源模组22包括第一发光部221和第二发光部222,第一发光部221和第二发光部222的发光方向相同,第一发光部221和第二发光部222在Y轴(或LED灯具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距,在Y轴方向上,第一发光部221与第二发光部222之间的间距为20mm~100mm,若第一发光部221与第二发光部222之间的间距较近,第一发光部221与第二发光部222所发出的光大部分会重叠在一起,使得LED灯具的照射区域范围内出现中间亮两端暗,LED灯具的光均匀性不佳。
光电模组2还包括绝缘部24,电源模组23放置于绝缘部24的容纳腔240中,绝缘部24至少一部分与发光部相接触。绝缘部24还包括与容纳腔240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41与第二连接部242。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41的侧壁和第二连接部242的侧壁和容纳腔240的侧壁相邻。第一连接部241的侧壁与第二连接部242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发光部221的一部分和第二发光部222的一部分相接触(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请参照图3至图8,发光部包括至少一个主体区,绝缘部24至少覆盖主体区一部分。在本申请中第一发光部221包括第一主体区221a和分别位于第一主体区221a两端的第一末端区221b,至少一个第一末端区221b的外径小于第一本体区221a的外径。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末端区221b的外径均小于第一主体区221a的外径。第一连接部241的侧壁与第一主体区221a的一部分相接触(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第一主体区221a内设有第一灯板221c和位于第一灯板221c上的多个第一光源221d,第一光源221d发出的光经第一主体区221a发出,第一主体区221a的表面积大于两个第一末端区221b的表面积的总和,可使第一发光部221具有较大的发光区域。
第二发光部222包括第二主体区222a和分别位于第二主体区222a两端的第二末端区222b,至少一个第二末端区222b的外径小于第二本体区222a的外径。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末端区222b的外径均小于第二主体区222a的外径。第二连接部242的侧壁与第二主体区222a的一部分相接触(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第二主体区222a内设有第二灯板222c和位于第二灯板222c上的多个第二光源222d,第二光源222d发出的光经第二主体区222a发出,第二主体区222a的表面积大于两个第二末端区222b的表面积的总和,可使第二发光部222具有较大的发光区域。
第一光源221d的光束角范围内发出的光投射到照射面(例如地面)的区域为光照区域S1,光照区域S1内有第一发光部221直接发出的光,光照区域S1外没有第一发光部221直接发出的光。第二光源222d的光束角范围内发出的光投射到照射面(例如地面)的区域为光照区域为S2,光照区域S2内有第二发光部222直接发出的光,光照区域S2外没有第二发光部222直接发出的光。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没有重叠,第一发光部221与第二发光部222发出的光没有出现重叠,且照射面对应于第一发光部与第二发光部之间的区域没有暗区,LED灯具具有较佳的发光效果。
由于第一连接部241与第二连接部242分别覆盖第一主体区221a的一部分和第二主体区222a的一部分,第一光源221d与第二光源222d发出的光均会有一部分分别被第一连接部241和第二连接部242吸收,此外第一连接部241的热传导系数小于第一主体区221a的热传导系数,第二连接部242的热传导系数小于第二主体区222a的热传导系数。若要使LED灯具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以及较低的光通量损失,绝缘部24覆盖第一主体区221a和第二主体区222a的范围越小越好,但电源模组23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是位于第一发光部221与第二发光部222之间,若绝缘部24覆盖第一主体区221a和第二主体区222a的范围小,容纳腔240的高度较小,电源模组23不易放置于容纳腔240内;此外若第一发光部221与第二发光部222在Y轴方向上的间距较小,点亮LED灯具后,会出现“中间亮,两端暗”,光均匀性不佳。整体考虑LED灯具的光通量损失、散热性能及光均匀性,设LED灯具至照射面的高度为H(或第一光源221d或者第二光源222d至照射面的高度为H),在LED灯具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一光源221d或第二光源222d的距离不大于0.5倍H时,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的重叠面积为0,即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没有重叠,在照射面上,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的重叠面积不大于0.5倍光照区域S1的面积(或0.5倍光照区域S2的面积),进一步地,在LED灯具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一光源221d或第二光源222d的距离不大于0.3倍H时,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的重叠面积为0,即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没有重叠,在照射面上,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的重叠面积不大于0.5倍光照区域S1的面积(或0.5倍光照区域S2的面积)。设第一光源221d的发光角度(或光束角)为α,第二光源222d的发光角度(或者光束角)为β,容纳腔240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为h,电源模组23的电路板(图未示)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为W,W<tan(0.5α)*(H-h),或者W<tan(0.5β)*(H-h)。第一主体区221a上对应于第一光源221d发光角度α的区域和第二主体区222a上对应于第二光源222d发光角度β的区域未被绝缘部覆盖,第一光源221d和第二光源222d发出的光很少被绝缘部吸收,可降低LED灯具的光通量损失;通过设计W,可使光照区域S1与光照区域S2具有较小的重叠区域以及能够预留足够的容置空间去放置电源模组。
光电模组2还包括位于光源模组22两端的端盖25,第一末端区221b、第二末端区222b及绝缘部24均与端盖25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卡扣、螺纹、螺丝等连接方式。
请参照图9至图14,图9至图14为本申请LED灯具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光电模组2包括光源模组22和电源模组23,在Z轴方向(或LED灯具的高度方向)上,光源模组22具有最高点与最低点,光源模组22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分别位于第一平面上与第二平面上,Z轴垂直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电源模组23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由于LED灯在Z轴方向上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空间去容纳电源模组23,可降低LED灯的高度,节约运输成本。
光源模组22包括第一发光部22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部22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部的结构相同。请参照图4,第一发光部221包括第一主体区221a和分别位于第一主体区221a两端的第一末端区221b,至少一个第一末端区221b的外径小于第一本体区221a的外径。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末端区221b的外径均小于第一主体区221a的外径。
请参照图4、图10及图11,第一主体区221a内设有承载单元2201及第一灯板221c,第一灯板221c和电源模组23均固定于承载单元2201上,第一发光部221覆盖承载单元2201的一部分或者承载单元2201的一部分外露于第一发光部221外,有利于承载单元2201连接端盖(见后述)。具体地,承载单元2201包括用于放置电源模组23的容纳腔240,容纳腔240朝LED灯具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增加电源模组23的散热面积,即设置于发光部内,也即第一发光部211内的承载单元2201沿LED灯具的长度方向延伸。
承载单元2201包括本体部2202及与本体部2202连接的左定位部2203与右定位部2204,本体2202形成有上述所述的容纳腔240,左定位部2203和右定位部2204相对于容纳腔240远离底座1,在Y轴方向上(或LED灯具的宽度方向上)第一灯板221c的宽度大于左定位部2203与右定位部2204之间的距离,以固定第一灯板221c。第一灯板221c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灯板221c的下表面分成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分别接触左定位部2203和右定位部2204。
请参照图4、图9、图12及图13,光电模组2还包括绝缘部24,绝缘部24包括第一连接部241,第一连接部241的侧壁与第一发光部221的一部分相接触(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第一主体区221a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第一主体区221a的内表面与承载单元2201的一部分相接触,第一连接部241的侧壁与第一主体区221a的一部分外表面相接触。第一连接部241的侧壁在Z轴方向上具有最高点与最低点,最高点相对于最低点靠近底座1,第一光源221d的发光面超出第一连接部241侧壁的最低点或者与第一连接部241侧壁的最低点齐平,若第一光源221d的发光面未超出第一连接部241侧壁的最低点,第一光源221d发出的一部分光会被第一连接部241吸收,从而影响LED灯的出光效果。
请参照图10、图13及图14,光电模组2还包括位于光源模组22两端的端盖25,绝缘部24与端盖25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卡扣、螺纹、螺丝等连接方式。光源模组22连接端盖25,以限定承载单元2201在第一主体区内221a的位置。端盖25具有第一侧壁251和第二侧壁252,第一侧壁251和第二侧壁252相连,第一侧壁251上设有相对的上限位部251a和下限位部251b,光源模组22靠近端盖25时,第一末端区221b与上限位部251a、下限位部251b相接触。第一侧壁251上还设有相对的左固定部251c与右固定部251d,左固定部251c的一个侧面与左定位部2203相接触,左固定部251c的另一侧面与本体部2202相接触;右固定部251d的一个侧面与右定位部2204相接触,右固定部251d的另一侧面与本体部2202相接触,当光源模组22连接端盖25时,光源模组22与第二侧壁25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光源模组与端盖连接后,光源模组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电源模组23的导线从容置空间中穿过。
请参照图9至图10,LED灯还包括安装单元,安装单元用于将光电模组2固定于底座1上,安装单元包括位于绝缘部24上的第一安装部243和第二安装部244,由于电源模组23没有放置在绝缘部24的外部,第一安装部243和第二安装部244可根据杠杆原理设置在绝缘部24上的位置,从而可使LED灯具具有较佳的平衡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申请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8)

1.一种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
一光电模组,所述光电模组连接于所述底座且包括一光源模组和一电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电源模组在所述LED灯具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模组还包括一容纳腔,所述电源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模组还包括绝缘部和至少一发光部,所述发光部的出光方向竖直向下,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发光部在位置关系上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包括主体区和末端区,所述末端区位于所述主体区的端部,所述绝缘部覆盖所述主体区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绝缘部的靠近所述光源模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模组包括位于第一平面的最高点和位于第二平面的最低点,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行;
所述电源模组包括位于第三平面的最高点,所述第三平面平行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使得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LED灯具宽度方向上保持20mm~100mm
间距,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发光部的一部分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一部分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部包括第一主体区和两个第一末端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末端区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主体区的外径;
所述第一主体区内设有第一灯板和位于所述第一灯板上的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由所述第一主体区发出,所述第一主体区的表面积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末端区表面积的总和;
所述第二发光部包括第二主体区和两个第二末端区,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末端区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主体区的外径;
所述第二主体区内设有第二灯板和位于所述第二灯板上的多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由所述第二主体区发出,所述第二主体区的表面积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末端区表面积的总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α)、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角度(β)、所述容纳腔在所述LED灯具的高度方向的高度(h)和所述电源模组在所述LED灯具宽度的方向(W)满足以下关系式:W<tan(0.5α)*(H-h),或者W<tan(0.5β)*(H-h),其中H为所述LED灯具至照射面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发光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模组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行,所述电源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还包括承载单元和灯板,所述承载单元设置在所述发光部内部,且所述承载单元沿所述LED灯具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灯板均设置在所述承载单元上,且所述容纳腔朝所述LED灯具的长度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底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灯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部分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部包括一个主体区和两个末端区,所述两个末端区的外径均小于所述主体区的外径;
所述主体区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主体区的内表面与所述承载单元部分接触,所述主体区的外表面与所述绝缘部部分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盖,其位于所述光源模组两侧,所述绝缘部和所述两个末端区均与所述端盖连接,以限定所述承载单元在所述发光部中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将所述光电模组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CN202320496121.4U 2022-03-22 2023-03-13 一种led灯具 Active CN2202497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0083 2022-03-22
CN2022102800839 2022-03-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9707U true CN220249707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5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6121.4U Active CN220249707U (zh) 2022-03-22 2023-03-13 一种led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9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7851B1 (ko) 막대형 led 조명기구
JP3154671U (ja) Ledランプ
WO2011122518A1 (ja) 管状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JP3154200U (ja) Ledランプ
US20120293086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Luminaire
CN202327907U (zh) 可直接替换钠灯的led路灯光源
KR200448165Y1 (ko) Led 조명장치
CN220249707U (zh) 一种led灯具
KR20110050060A (ko) 형광램프 대체용 리니어 엘이디 램프
KR200457758Y1 (ko) 소켓에 전원피씨비가 구비된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형광등
WO2013094816A1 (ko) 엘이디(led) 형광등
KR101241972B1 (ko) 엘이디 터널등
KR101077477B1 (ko) Led 조명기구
KR100581392B1 (ko) 중광도용 항공장애등
KR101112995B1 (ko) Led 조명장치
KR101511776B1 (ko) 조립식 구조를 갖는 고휘도 엘이디 작업램프
US20030165058A1 (en) Hazardous location induction lighting fixture
CN217402313U (zh) 一种led灯具
KR200452816Y1 (ko) 안정기 회로기판 보호용 절연벽을 구비한 엘이디 램프
CN211176509U (zh) 一种led光源模组及应用其的吸顶灯
JP2013201041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CN218762752U (zh) 管形照明装置
CN219976329U (zh) 一种植物照明灯
CN213577103U (zh) 一种可一体成型化快捷安装的射灯
CN210921022U (zh) 灯串及其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