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2919U -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2919U
CN220242919U CN202321697460.5U CN202321697460U CN220242919U CN 220242919 U CN220242919 U CN 220242919U CN 202321697460 U CN202321697460 U CN 202321697460U CN 220242919 U CN220242919 U CN 220242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low path
housing
flow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74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古月
涂慷慷
吴强
王玮
孙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an Huagong Gaoli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74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2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2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2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包括加热包组件、PCB组件以及流道组件,所述PCB组件包括PCB板以及PCB控制器,所述加热包组件与PCB控制器均电连接至所述PCB板,所述流道组件包括由所述加热包组件供热的冷却液流道,还包括与所述流道组件围合形成控制室的控制壳体,所述PCB控制器位于所述控制室内,且所述控制室邻近所述冷却液流道。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PCB控制器的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加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及空调暖风系统等均需要加热器支持,保证整车热管理系统温度,PTC作为一种正温度系数半导体材料,是汽车加热产品的理想材料。目前,常用的冷却液加热器包括加热壳体、流道壳体和盖板,其加热壳体和流道壳体组装形成有冷却液流动通道,所述加热壳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电连接室,所述电连接室内设有固定板和PCB汇流板,所述固定板可供安装PCB汇流板,所述汇流板与所述加热包组件通过卡爪连接,所述PCB汇流板通过插片与PCB控制器连接,所述PCB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壳体通过螺栓连接。
然而,申请人研究后发现这种冷却液加热器的PCB控制器和所述PTC加热包位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道的同一侧,且所述PTC加热包位于PCB控制器和所述冷却液流动通道之间,导致PCB控制板的热量不能被冷却液吸收,造成热量浪费。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冷却液加热器进行改进,以充分利用PCB控制器的热量,节约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以解决现有的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不能充分利用PCB控制器的热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包括加热包组件、PCB组件以及流道组件,所述PCB组件包括PCB板以及PCB控制器,所述加热包组件与PCB控制器均电连接至所述PCB板,所述流道组件包括由所述加热包组件供热的冷却液流道,还包括与所述流道组件围合形成控制室的控制壳体,所述PCB控制器位于所述控制室内,且所述控制室邻近所述冷却液流道。
可选的,所述流道组件包括流道壳体和加热壳体,所述冷却液流道由所述流道壳体与所述加热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
可选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加热壳体围合形成所述电连接室,所述加热包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室内。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室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PCB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流道壳体和所述加热壳体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流道壳体具有流道出口和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出口和所述流道入口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将所述冷却液流道分成串联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流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流道出口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对称设置,所述流道入口和所述流道出口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串联的头部腔室和第一流道主体,所述流道入口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头部腔室设置,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所述流道入口处,自所述流道入口靠近所述第一流道主体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流道主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流道入口的轴线具有一夹角,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流板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三导流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加热壳体向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延伸有第一测温凸起和第二测温凸起,所述加热壳体远离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测温凹槽和第二测温凹槽,所述第一测温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凸起内,所述第二测温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测温凸起内,所述第一测温凸起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内并封堵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测温凸起延伸至所述第二缺口内并封堵所述第二缺口。
可选的,还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测温凹槽和所述第二测温凹槽内,且直接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热壳体向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延伸有至少两个加热凸起,所述加热壳体远离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加热凹槽,所述加热凹槽位于所述加热凸起内,且所述加热包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空调暖风系统和上述的冷却液加热器,所述冷却液加热器为所述空调暖风系统提供加热后的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控制壳体与所述流道组件围合形成控制室,所述PCB控制器位于所述控制室内,且所述控制室邻近所述冷却液流道,因此,所述PCB控制器与所述冷却液流道邻近,可充分利用PCB控制器的热量对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可充分利用PCB控制器产生的热量,提高冷却液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一种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再一种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壳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壳体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壳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壳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PCB板;120-加热包组件;130-PCB控制器;140-盖板;150-加热壳体;151-加热凸起;152-加热凹槽;153-第一测温凸起;154-第二测温凸起;155-第一测温凹槽;156-第二测温凹槽;160-流道壳体;161-加强筋;162-凸棱;170-冷却液流道;180-流道出口;190-流道入口;200-控制壳体;210-连接件;211-高压插片;212-低压插片;221-第一导流板;222-第二导流板;223-第一缺口;224-第三导流板;225-第二缺口;23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图、图3、图4和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一种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另一种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再一种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包括加热包组件120、PCB组件130以及流道组件,所述PCB组件包括PCB板110以及PCB控制器130,所述加热包组件120与PCB控制器130均电连接至所述PCB板110,所述流道组件包括由所述加热包组件120供热的冷却液流道,还包括与所述流道组件围合形成控制室的控制壳体200,所述PCB控制器130位于所述控制室内,且所述控制室邻近所述冷却液流道。
由于所述控制壳体200与所述流道组件围合形成控制室,所述PCB控制器130位于所述控制室内,且所述控制室邻近所述冷却液流道,因此,所述PCB控制器130与所述冷却液流道邻近,可充分利用PCB控制器130的热量对冷却液流道170内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可充分利用PCB控制器130产生的热量,提高冷却液的加热效率。
所述流道组件包括流道壳体160和加热壳体150,所述冷却液流道由所述流道壳体160与所述加热壳体150之间的间隙形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壳体具有冷却液流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室邻近所述冷却液流道是指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控制室仅由分隔部件隔开。所述分隔部件可为所述流道壳体160的壳体。也就是说,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控制室分别设置在所述流道壳体160的两侧。
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盖板140,所述盖板140与所述加热壳体150围合形成所述电连接室,所述加热包组件120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室内。
参考图2,所述PCB板110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室内,如此,可缩短所述PCB板110与所述加热包组件120连接的距离,可简化PCB板110与加热包组件120的连接结构。
参考图2,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连接件210,所述连接件210与所述PCB控制器130电连接,所述连接件210穿过所述流道壳体160和所述加热壳体150与所述PCB板110电连接。通过设置所述连接件210可提高所述冷却液加热器的集成度,减小装配占用的空间,缩小冷却液加热器的体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10包括高压连接件和低压连接件,所述高压连接件包括高压注塑件和高压插片211,所述低压连接件包括低压注塑件和低压插片212,所述高压注塑件套设在所述高压插片211上,所述低压注塑件套设在所述低压插片212上,所述高压插片211和所述低压插片212分别通过锡焊焊接方式与PCB控制器和PCB线路板连接,从而起到电路导通和信号传输作用。
参考图2和图5,所述加热壳体150向所述流道壳体160的一侧延伸有至少两个加热凸起151,所述加热壳体150远离所述流道壳体160的一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加热凹槽152,所述加热凹槽152位于所述加热凸起151内,且所述加热包组件120设置在所述加热凹槽152内。
参考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加热器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壳体160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壳体160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壳体160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壳体150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壳体15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流道壳体160具有流道出口和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出口和所述流道入口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第一导流板221,所述第一导流板221将所述冷却液流道170分成串联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流道入口190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流道出口180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21对称设置,所述流道入口190和所述流道出口180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21对称设置。如此,使得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互为镜像,所述流道入口190与所述流道出口180互为镜像,这样当流道入口190和流道出口180互换后可不影响冷却液加热器的加热性能,可使冷却液加热器与汽车其他部件的适配性更好。
参考图7和图9,所述第一导流板221设置在所述流道壳体160靠近所述加热壳体150的一侧上。
参考图6,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为蛇形流道。
参考图6、图7和图9,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串联的头部腔室和第一流道主体,所述流道入口190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头部腔室设置,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板222和第三导流板224,所述第二导流板222设置在所述流道入口190处,自所述流道入口190靠近所述第一流道主体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流道主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流道入口190的轴线具有一夹角,所述第三导流板224与所述第二导流板222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21对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222可使所述冷却液自流道入口190流入后向头部腔室的一个角落流去,然后自该角落向第一流道主体流去,因此可增加所述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同时避免头部腔室的角落成为的冷却液流通死角,可提高冷却液的加热效率,另外,也可避免冷却液在流道入口190和流道出口180处形成乱流。
参考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述第二导流板222开设有第一缺口223,所述第三导流板224上开设有第二缺口225,所述加热壳体150向所述流道壳体160的一侧延伸有第一测温凸起153和第二测温凸起154,所述加热壳体150远离所述流道壳体160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测温凹槽155和第二测温凹槽156,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55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凸起153内,所述第二测温凹槽156位于所述第二测温凸起154内,所述第一测温凸起153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223内并封堵所述第一缺口223,所述第二测温凸起154延伸至所述第二缺口225内并封堵所述第二缺口225,如此,在可通过第一测温凸起153和所述第二测温凸起154内的温度传感器230对流道入口190和流道出口180处的冷却液进行温度测量,同时,可避免所述第一测温凸起153和所述第二测温凸起154导致所述流道入口190处和流道出口180处形成乱流,影响冷却液加热器的加热效果。
所述第二导流板222和所述第三导流板224设置在所述流道壳体160靠近所述加热壳体150的一侧上。
参考图7和图9,所述流道壳体160靠近所述加热壳体15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凸柱162。所述凸柱162作用有两种作用,一是强化流道壳体底部材料强度,确保承受冷却液更大压力,二是与加热凸起151形成阻力,让冷却液体按规定流道进行流通,优化流动阻力,避免出现乱流导致加热不均,所述凸柱162与所述加热凸起151、流道壳体160和加热壳体150配合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170。
参考图8,所述流道壳体160远离所述加热壳体15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61,所述加强筋161加强了流道壳体底部整体强度,确保承受冷却液更大压力。具体的,所述加强筋161呈网格状。
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230,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23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测温凹槽155和所述第二测温凹槽156内,且直接与所述PCB板110电连接。相较于将温度传感器230直接与PCB控制器130连接的电路而言,温度响应快,且可减少需要连接温度传感器230和PCB控制器130的零件,减小装配。
参考图8,所述流道壳体160靠近所述加热壳体150的一侧设置有一圈凸棱162,所述凸棱162与所述加热壳体150配合将所述流道壳体160分为液体区和带电区,如此可实现液体与电的分隔,水电隔离效果好,防护等级高,安全性能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壳体160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加热壳体150和所述控制壳体200的材质为金属,如此可改善所述加热壳体150和所述控制壳体200的导热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空调暖风系统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液加热器,所述冷却液加热器为所述空调暖风系统提供加热后的冷却液。
所述加热包组件采用PTC发热材料。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包括加热包组件、PCB组件以及流道组件,所述PCB组件包括PCB板以及PCB控制器,所述加热包组件与PCB控制器均电连接至所述PCB板,所述流道组件包括由所述加热包组件供热的冷却液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流道组件围合形成控制室的控制壳体,所述PCB控制器位于所述控制室内,且所述控制室邻近所述冷却液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组件包括流道壳体和加热壳体,所述冷却液流道由所述流道壳体与所述加热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加热壳体围合形成所述电连接室,所述加热包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电连接室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PCB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流道壳体和所述加热壳体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壳体具有流道出口和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出口和所述流道入口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将所述冷却液流道分成串联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流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流道出口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对称设置,所述流道入口和所述流道出口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串联的头部腔室和第一流道主体,所述流道入口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头部腔室设置,所述冷却液加热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所述流道入口处,自所述流道入口靠近所述第一流道主体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流道主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流道入口的轴线具有一夹角,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关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三导流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加热壳体向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延伸有第一测温凸起和第二测温凸起,所述加热壳体远离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测温凹槽和第二测温凹槽,所述第一测温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凸起内,所述第二测温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测温凸起内,所述第一测温凸起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内并封堵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测温凸起延伸至所述第二缺口内并封堵所述第二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测温凹槽和所述第二测温凹槽内,且直接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向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延伸有至少两个加热凸起,所述加热壳体远离所述流道壳体的一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加热凹槽,所述加热凹槽位于所述加热凸起内,且所述加热包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凹槽内。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暖风系统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加热器,所述冷却液加热器为所述空调暖风系统提供加热后的冷却液。
CN202321697460.5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Active CN220242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7460.5U CN220242919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7460.5U CN220242919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2919U true CN220242919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5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7460.5U Active CN220242919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2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5872B (zh) 机载电池组件
US9506698B2 (en) Electrically operable heating device
CN206163656U (zh) 一种集加热和冷却功能的锂离子电池包液冷板
CN107534195A (zh) 用于尤其机动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设备
CN113572314B (zh) 多功能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CN112510300A (zh) 去模组化液冷式电池系统
CN218333983U (zh) 电池的液冷bdu模组
CN205609703U (zh) 电池模组
CN220242919U (zh)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12303793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6766874A (zh) 一种冷却液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CN114079103A (zh) 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壳体、具有电池壳体的电池模块和车辆
CN217532477U (zh) 大功率ptc液体加热器
CN210274557U (zh) 一种ptc电加热器及其换热结构
CN205632034U (zh) 加热器、暖风系统及汽车
CN214848773U (zh) 液冷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854228U (zh) 加湿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KR20230163526A (ko) 배터리 팩 지지체 및 배터리 팩
CN208487807U (zh) 一种直接接触式ptc液体加热器
CN113291118A (zh) 一种多区型ptc风加热器总成
KR20230002988A (ko) 전기 차량, 전기 가열기 및 그의 전기 가열 챔버 어셈블리
CN109186074B (zh) 一种紧凑型电动汽车用ptc液体加热器
CN213578071U (zh) 一种ptc液体加热器
CN219555466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用的控制器壳体总成
CN213657142U (zh) Ptc液体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