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7525U -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7525U
CN220237525U CN202321277021.9U CN202321277021U CN220237525U CN 220237525 U CN220237525 U CN 220237525U CN 202321277021 U CN202321277021 U CN 202321277021U CN 220237525 U CN220237525 U CN 220237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ifurcation
valve
hole
cathete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70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方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12770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7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7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7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该导管鞘组件包括外鞘管、内鞘管、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内鞘管活动穿设在外鞘管内并包括内管本体以及呈Y形分叉的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第一导向杆包括穿设在内管本体内的第一杆本体和弯折设置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用于伸入第一分叉管内,第一杆本体上设有侧壁开口的第一管槽,第二导向杆包括穿设在第一管槽内的第二杆本体和弯折设置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能够穿过侧壁开口并伸入至第二分叉管内,通过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同时选择两个分支血管,可通过一次导管介入便可将药物或介入器材导入至两处分支动脉内,从而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Description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背景技术
腔内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微创、快捷等优势,因此为目前血管外科首选治疗方式,而由于人体血管的分布非常复杂,且不同患者的血管延伸状态不同,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状况的血管,一般需要借助专用的内芯导丝来对导管鞘进行支撑和引导,以使导管鞘能够顺利到达病变部位。而由于现有的导管鞘一般为直线型管,对于非对称式双分支动脉同时出现病变的患者(如主-双髂动脉非对称延伸且同时出现病变或堵塞),因导管鞘器材的限制,只能采用导管分次开通技术进行治疗,而这种分次开通的治疗模式不仅会增加了手术步骤,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还会增加造影剂和冲洗剂的使用量,导致对患者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导管鞘无法同时导通双分支动脉,导致手术步骤和手术时间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中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包括外鞘管、内鞘管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外鞘管为空心管,内鞘管为空心管并活动穿设在外鞘管内,内鞘管包括内管本体以及设置在内管本体的远端并呈Y形分叉的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第一导向杆包括活动穿设在内管本体内的第一杆本体和弯折设置在第一杆本体的远端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用于伸入第一分叉管内,第一杆本体上设有侧壁开口的第一管槽,第二导向杆包括活动穿设在第一管槽内的第二杆本体和弯折设置在第二杆本体的远端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能够穿过侧壁开口并伸入至第二分叉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壁开口设置在第一杆本体背向第一支撑部的一侧,第一杆本体的一端为伸出于内管本体的第一伸出端,第一伸出端上设有第一控制手柄,第一控制手柄背离第一杆本体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一管槽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供第二导向杆穿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杆本体可抽出地穿设在第一管槽内并且一端为伸出于第一通孔的第二伸出端,第二伸出端上设有第二控制手柄,第二控制手柄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管本体的一端为伸出于外鞘管的近端的第三伸出端,第三伸出端上设有第一止血阀,第一止血阀背离内管本体的一侧设有连通内管本体的内腔的第一阀孔,第一杆本体可抽出地穿设在内管本体并且第一伸出端伸出于第一阀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手柄上还设有弹性活塞,弹性活塞的直径大于第一阀孔的直径并用于堵塞第一阀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止血阀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内管本体的内腔的第二通孔,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还包括自第二通孔接出的第一外延管道和设置在第一外延管道上的第一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为三通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鞘管包括外管本体以及设置在外管本体的近端的第二止血阀,第二止血阀背离外管本体的一端设有连通外管本体的内腔的第二阀孔,第二阀孔用于供内鞘管穿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止血阀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外管本体的内腔的第三通孔,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还包括自第三通孔接出的第二外延管道和设置在第二外延管道上的第二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分叉管的长度,第二支撑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分叉管的长度,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端部分别伸出于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并分别设有球形弧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第一分叉管,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第二分叉管,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保证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分叉张力,而在分叉张力的作用下,通过调整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相对于外鞘管的伸出量,可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分叉角度的调整,从而适应不同形态的分支血管,而由于第一杆本体活动穿设在内管本体上并且设有侧壁开口的第一管槽,第二杆本体活动穿设在第一管槽内并且第二支撑部穿过侧壁开口穿设在第二分叉管内,通过分别旋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可驱动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进行周向扭转,从而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周向角度的调整。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通过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相对于外鞘管伸出可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分叉角度的调整,通过对应扭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可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的周向角度的调整,从而无论是非对称式分支血管还是畸形严重或堵塞严重的分支血管,本导管鞘组件也能够非常轻松地通入该分支血管内,而通过内鞘管同时选择两个分支血管,导管鞘仅需一次介入便可将药物或介入器材导入至两处分支动脉内,从而能够减少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中A-A处的截面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外鞘管 11 外管本体
12 第二止血阀 121 第二阀孔
13 第二外延管道 14 第二控制阀
2 内鞘管 21 内管本体
211 第三伸出端 22 第一分叉管
23 第二分叉管 24 第一止血阀
241 第一阀孔 25 第一外延管道
26 第一控制阀 3 第一导向杆
31 第一杆本体 311 第一管槽
312 侧壁开口 313 第一伸出端
32 第一支撑部 33 第一控制手柄
331 第一通孔 34 弹性活塞
4 第二导向杆 41 第二杆本体
411 第二伸出端 42 第二支撑部
43 第二控制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包括:
外鞘管1,为空心管;
内鞘管2,为空心管并活动穿设在外鞘管1内,内鞘管2包括内管本体21以及设置在内管本体21的远端并呈Y形分叉的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
第一导向杆3,包括活动穿设在内管本体21内的第一杆本体31和弯折设置在第一杆本体31的远端的第一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2用于伸入第一分叉管22内,第一杆本体31上设有侧壁开口312的第一管槽311;
第二导向杆4,包括活动穿设在第一管槽311内的第二杆本体41和弯折设置在第二杆本体41的远端的第二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42能够穿过侧壁开口312并伸入至第二分叉管23内。
第一支撑部32用于支撑第一分叉管,第二支撑部42用于支撑第二分叉管,通过第一支撑部32和第二支撑部42可保证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分叉张力,而在分叉张力的作用下,通过调整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相对于外鞘管1的伸出量,可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分叉角度的调整,从而适应不同形态的分支血管,而由于第一杆本体31活动穿设在内管本体21上并且设有侧壁开口312的第一管槽311,第二杆本体41活动穿设在第一管槽311内并且第二支撑部42穿过侧壁开口312穿设在第二分叉管内,通过分别旋转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可驱动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进行周向扭转,从而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周向角度的调整。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通过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相对于外鞘管1伸出可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分叉角度的调整,通过对应扭转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可实现第一分叉管和第二分叉管的周向角度的调整,从而无论是非对称式分支血管还是畸形严重或堵塞严重的分支血管,本导管鞘组件也能够非常轻松地通入该分支血管内,而通过内鞘管2同时选择两个分支血管,导管鞘仅需一次介入便可将药物或介入器材导入至两处分支动脉内,从而能够减少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
具体地,以主-双髂动脉均存在病变且两个髂分支动脉非对称延伸的病情为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管鞘组件来介入人体时,首先将内鞘管2缩回至外鞘管1中,此时由于第一支撑部32和第二支撑部42的支撑以及外鞘管1管壁的限制,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会呈直线地闭拢在外鞘管1的管腔内,通过闭拢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可避免导管鞘组件在血管内移动时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的端部对血管内壁的挫伤,当外鞘管1移动至髂总动脉附近后,通过调整内鞘管2相对于外鞘管1的伸出量,可调整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的分叉角度,通过扭转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可调整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的周向扭转角度,从而可使第一分叉管22的端部与其中一根髂分支动脉的分叉口对齐,第二分叉管23的端部与另一根髂分支动脉的分叉口对齐,对齐后的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可非常轻松地通入至对应的目标血管内。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向杆3通过在第一杆本体31上设置带有侧壁开口312的第一管槽311,可实现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的独立旋转,二者互不影响,而通过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分别独立旋转又可实现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的独立调控,从而能够适应各种形状的双分支血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远端指的是靠近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末端端部的一端,远离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末端端部的一端则称为近端。上述的外鞘管1和内鞘管2均为柔性管,柔性管在血管内移动时,由于阻力的影响,该内鞘管2或外鞘管1可能会出现弯折,而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的支撑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中,上述的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为具有一定刚度、且可弹性变形的管丝,该导向杆可以为钢丝制件。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壁开口312设置在第一杆本体31背向第一支撑部32的一侧,第一杆本体31的一端为伸出于内管本体21的第一伸出端313,第一伸出端313上设有第一控制手柄33,第一控制手柄33背离第一杆本体31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一管槽311的第一通孔331,第一通孔331用于供第二导向杆4穿入。通过将侧壁开口312设置在第一杆本体31背向第一支撑部32的一侧,可更好地适应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的Y形形状,通过在第一伸出端313上设置第一控制手柄33,可更方便第一导向杆3的操控,通过设置连通第一管槽311的第一通孔331,可方便第二导向杆4的操控和抽出,即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导向杆4可抽出地设置在第一管槽311内,通过调整第二导向杆4的抽出量,可单独调整第二分叉管23的分叉角度,从而更方便目标血管的选择。优选地,侧壁开口312的圆周开口角度小于180°,从而可将第二杆本体41束缚在第一管槽311内。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杆本体41可抽出地穿设在第一管槽311内并且一端为伸出于第一通孔331的第二伸出端411,第二伸出端411上设有第二控制手柄43,第二控制手柄43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331的尺寸。通过设置第二控制手柄43,可方便第二导向杆4的操控,同时将第二控制手柄43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331的尺寸,可避免第二导向杆4完全伸入至第一管槽311内。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管本体21的一端为伸出于外鞘管1的近端的第三伸出端211,第三伸出端211上设有第一止血阀24,第一止血阀24背离内管本体21的一侧设有连通内管本体21的内腔的第一阀孔241,第一杆本体31可抽出地穿设在内管本体21并且第一伸出端313伸出于第一阀孔241。通过设置第一阀孔241,可方便第一导向管的伸入和抽出,而通过调整第一导向杆3的抽出量,可实现第一分叉管22的分叉角度的单独调节,即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的分叉角度不仅可通过改变外鞘管1的相对位置来调整,还能够通过改变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的抽出量进行调整,并且当内鞘管2通入至目标血管后,可完全抽出第一导向杆3和第二导向杆4,此时第一阀孔241可作为向病变位置输送介入治疗器械或治疗药物的通道使用。而第一止血阀24能够避免血管内的血液从第一阀孔241流出。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手柄33上还设有弹性活塞34,弹性活塞34的直径大于第一阀孔241的直径并用于堵塞第一阀孔241。弹性活塞34可在导管鞘组件在血管内移动时堵住第一阀孔241,从而避免内鞘管2管腔内的冲洗液或者残留血液顺着第一管槽311从第一阀孔241流出,同样地,第二控制手柄43上也可设置弹性活塞34,并且优选地,第一杆本体31和第二杆本体41为紧密配合。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止血阀24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内管本体21的内腔的第二通孔,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还包括自第二通孔接出的第一外延管道25和设置在第一外延管道25上的第一控制阀26。通过第一外延管道25和第一控制阀26,方便往内鞘管2的管腔内持续注入冲洗液或治疗药物等。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为三通阀。通过将第一控制阀设置为三通阀,可实现同时往内鞘管2的管腔内注入多种药剂,并且三通阀和第一阀孔241的配合可实现介入治疗器材和治疗药物的同时输送。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鞘管1包括外管本体11以及设置在外管本体11的近端的第二止血阀12,第二止血阀12背离外管本体11的一端设有连通外管本体11的内腔的第二阀孔121,第二阀孔121用于供内鞘管2穿入。通过设置第二阀孔121,可方便内鞘管2的穿入,而第二止血阀12又能避免血液从第二阀孔121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止血阀的种类有很多,如球囊膨胀式止血阀、旋钮式止血阀、按压式止血阀等,由于止血阀在现有医疗器械中较为常见,因此在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止血阀12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外管本体11的内腔的第三通孔,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还包括自第三通孔接出的第二外延管道13和设置在第二外延管道13上的第二控制阀14。通过第二外延管道13可实现对外鞘管1的内腔的持续冲洗,避免血液在此凝结成瘀块。其中,第二控制阀也可为三通阀。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2的长度大于第一分叉管22的长度,第二支撑部42的长度大于第二分叉管23的长度,第一支撑部32和第二支撑部42的端部分别伸出于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并分别设有球形弧面。通过设置伸出的球形弧面,可更好地引导外鞘管1和内鞘管2的移动,并能够进一步避免外鞘管1和内鞘管2在移动时端部挫伤血管壁,而第一支撑部32和第二支撑部42的直径优选为分别略小于第一分叉管22以及第二分叉管23,如第一分叉管22以及第二分叉管23的尺径为8F,则第一支撑部32和第二支撑部42的尺径可设置7F(F为导管常用的单位,1F=0.333mm),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更精确地对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进行操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包括:
外鞘管(1),为空心管;
内鞘管(2),为空心管并活动穿设在所述外鞘管(1)内,所述内鞘管(2)包括内管本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管本体(21)的远端并呈Y形分叉的第一分叉管(22)和第二分叉管(23);
第一导向杆(3),包括活动穿设在所述内管本体(21)内的第一杆本体(31)和弯折设置在所述第一杆本体(31)的远端的第一支撑部(32),所述第一支撑部(32)用于伸入所述第一分叉管(22)内,所述第一杆本体(31)上设有侧壁开口(312)的第一管槽(311);和
第二导向杆(4),包括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管槽(311)内的第二杆本体(41)和弯折设置在所述第二杆本体(41)的远端的第二支撑部(42),所述第二支撑部(42)能够穿过所述侧壁开口(312)并伸入至所述第二分叉管(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开口(312)设置在所述第一杆本体(31)背向所述第一支撑部(32)的一侧,所述第一杆本体(31)的一端为伸出于所述内管本体(21)的第一伸出端(313),所述第一伸出端(313)上设有第一控制手柄(33),所述第一控制手柄(33)背离所述第一杆本体(31)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槽(311)的第一通孔(331),所述第一通孔(331)用于供所述第二导向杆(4)穿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本体(41)可抽出地穿设在所述第一管槽(311)内并且一端为伸出于所述第一通孔(331)的第二伸出端(411),所述第二伸出端(411)上设有第二控制手柄(43),所述第二控制手柄(4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331)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本体(21)的一端为伸出于所述外鞘管(1)的近端的第三伸出端(211),所述第三伸出端(211)上设有第一止血阀(24),所述第一止血阀(24)背离所述内管本体(21)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内管本体(21)的内腔的第一阀孔(241),所述第一杆本体(31)可抽出地穿设在所述内管本体(21)并且所述第一伸出端(313)伸出于所述第一阀孔(2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手柄(33)上还设有弹性活塞(34),所述弹性活塞(3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阀孔(241)的直径并用于堵塞所述第一阀孔(24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血阀(24)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内管本体(21)的内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通孔接出的第一外延管道(25)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延管道(25)上的第一控制阀(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三通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1)包括外管本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管本体(11)的近端的第二止血阀(12),所述第二止血阀(12)背离所述外管本体(11)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外管本体(11)的内腔的第二阀孔(121),所述第二阀孔(121)用于供所述内鞘管(2)穿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血阀(12)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外管本体(11)的内腔的第三通孔,所述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三通孔接出的第二外延管道(1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延管道(13)上的第二控制阀(1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叉管(22)的长度,所述第二支撑部(4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叉管(23)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撑部(3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42)的端部分别伸出于所述第一分叉管(22)和所述第二分叉管(23)并分别设有球形弧面。
CN202321277021.9U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Active CN220237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021.9U CN220237525U (zh)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021.9U CN220237525U (zh)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7525U true CN220237525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2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7021.9U Active CN220237525U (zh)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7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3694B2 (en) Low profile catheter assembly
US4800890A (en) Steerable guide wire for catheters
US6551302B1 (en)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tip alignment and surface contact detector
US5376084A (en) Catheter with internal mandrel and method
US7691086B2 (en) Catheter for introduction of medications to the tissues of a heart or other organ
EP0908194A2 (en) Drug delivery catheter with tip alignment
US20090264860A1 (en) Infusion catheter system with telescoping cannula
US20130123620A1 (en) Tip deflecting puncture needle
JPH0213472A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US20090259213A1 (en) Injection tube for jet injection device
CN114082075B (zh) 一种辅助控弯鞘管
CN104800954A (zh) 一种可调阀导管鞘
JP2004136103A (ja) ニッケル−チタン滑性医療カテーテルワイヤ
JP2022164846A (ja) 有効長の選択が可能な血管病変の治療用カテーテル
CN212281559U (zh) 穿刺器械
CN220237525U (zh) 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鞘组件
WO2023125569A1 (zh) 用于经导管治疗系统的导向管组件、治疗系统和方法
CN116672570A (zh) 低压注药溶栓微导管
CN210354817U (zh) 一种介入输送装置及介入输送系统
CN209751905U (zh) 一种双腔微导管结构
CN219878201U (zh) 输送系统
CN215688773U (zh) 具有造影功能的主动脉破膜穿刺系统
CN218961563U (zh) 单腔道球囊导管
CN115253027B (zh) 一种多通道血管鞘
CN219517519U (zh) 弯曲可控的经桡脑血管介入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