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6833U -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6833U
CN220236833U CN202320748535.1U CN202320748535U CN220236833U CN 220236833 U CN220236833 U CN 220236833U CN 202320748535 U CN202320748535 U CN 202320748535U CN 220236833 U CN220236833 U CN 220236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ire
air
shell
duc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85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铁钢
杨林
宋军
解婷
黄文杰
吕冬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85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6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6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6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碗机领域,公开了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所述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形成风路通道;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壳体内壁具有一间距。本实用新型通过使风路通道对应加热丝设置,风从风路通道进入,可将加热丝释放的热量尽可能多的带走,形成的热风温度较高,有利于增强加热器的加热效果;空气在加热丝上快速通过,使得热风聚集在风路通道上,能在加热丝与壳体内壁具有间距的位置形成隔离风幕,避免热量传递至壳体,有利于保护壳体,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碗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自动清洗碗、筷、盘、碟、刀、叉等餐具的设备。洗碗机先对餐具进行清洗,餐具清洗完成后,还需要对餐具加热烘干。因此洗碗机需要设置清洗装置、送风装置、加热器以及对应的风道等。送风装置送风,风经过加热器会变成热风,热风随后进入风道,由风道将热风传递至餐具处,对其烘干。
现有技术中,洗碗机的干燥功能较差,可能会导致餐具未完全干燥,容易滋生细菌,且干燥时间较长。其原因是风道加热器中的加热丝加热效果较差,而且加热丝加热时会在加热器的壳体内产生高温空气,导致加热器的壳体温度升高,使得壳体使用寿命短。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通过使风路通道对应加热丝设置,风从风路通道进入,可将加热丝释放的热量尽可能多的带走,形成的热风温度较高,有利于增强加热器的加热效果;空气在加热丝上快速通过,使得热风聚集在风路通道上,能在加热丝与壳体内壁具有间距的位置形成隔离风幕,避免热量传递至壳体,有利于保护壳体,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碗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提供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所述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形成风路通道;
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壳体内壁具有一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固定件,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部装配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的中部区域具有与所述风路通道连通的通风腔,所述通风腔的内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有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与壳体连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两侧设有数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两侧设有数个第二安装槽;
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内,沿着所述支撑件轴向螺旋延伸;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具有一距离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自身呈螺旋状,所述加热丝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撑件上的截面呈类四边形,所述加热丝延轴向在所述通风腔上的投影基本上在所述通风腔之内接近所述通风腔的内壁,且部分与所述通风腔的内壁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固定件侧面的、与所述通风腔同轴的凸出结构或者凹陷结构,所述壳体的端部与所述凸出结构或者所述凹陷结构相配合固定,所述壳体与所述通风腔内壁的最小距离,基本上与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具有接线槽,所述加热丝的电源线穿过所述通风腔经所述接线槽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匹配的第一凸出部,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凸出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一限位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洗碗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
进一步地,洗碗机还包括具有涵道风机的送风装置,所述涵道风机的涵道、通风腔和所述壳体对应设置且各自的中心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涵道风机的涵道由涵道内环和涵道外环围设而成,所述涵道外环内壁与所述通风腔的内壁对应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风路通道对应加热丝设置,风从风路通道进入,可将加热丝释放的热量尽可能多的带走,形成的热风温度较高,有利于增强加热器的加热效果;空气在加热丝上快速通过,使得热风聚集在风路通道上,能在加热丝与壳体内壁具有间距的位置形成隔离风幕,避免热量传递至壳体,有利于保护壳体,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丝自身螺旋且沿着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螺旋缠绕于支撑件上,可加热丝的总长度,进而增加加热丝的电阻,增大加热丝的释放的热量。
(3)本实用新型中涵道风机的涵道、通风腔和壳体各自的中心轴线重合,可使风顺利通过,减少风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丝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涵道风机、固定件和壳体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和壳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射流状风路在经过加热装置时的风流动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干燥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送风装置;11、涵道风机;2、固定件;20、接线槽;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21、卡接凸起;23、通风腔;3、加热装置;31、支撑件;311、第一支撑板;3110、凸出部;3111、第一凸出部;3112、第二凸出部;312、第二支撑板;3121、第一凸起;3122、第一安装槽;3113、第二凸起;3114、第三凸起;3115、第二安装槽;32、壳体;321、第一限位槽;322、第一侧板;323、第二侧板;324、第三侧板;325、第四侧板;326、卡口;33、加热丝;341、第一云母片;342、第二云母片;3421、第二限位槽。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包括壳体32和加热丝33。
所述壳体3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形成风路通道。风从所述进风端进入所述壳体32内,经所述加热丝33加热后,由所述出风端出风。
所述加热丝33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32内,风路通道经过加热丝33。
所述风路通道正对应所述加热丝33设置。所述加热丝33可瞬时产生较大的热量。
所述加热丝33与所述壳体32内壁具有一间距。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所述风路通道对应所述加热丝33设置,风从所述风路通道进入,可将所述加热丝33释放的热量尽可能多的带走,形成的热风温度较高,有利于增强加热器的加热效果;空气在加热丝33上快速通过,使得热风聚集在风路通道上,能在加热丝33与所述壳体32内壁具有间距的位置形成隔离风幕,避免热量传递至壳体32,有利于保护壳体32,延长所述壳体32的使用寿命。
所述壳体32内壁为所述壳体3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的内周壁。
所述风路通道为射流状风路。所述加热丝33设置于所述壳体32内,延伸设置在所述壳体32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所述射流状风路正对应所述加热丝33设置。所述加热丝33可瞬时产生较大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所述射流状风路针对所述加热丝33设置,风从所述射流状风路进入,可将所述加热丝33释放的热量尽可能多的带走,形成的热风温度较高,有利于增强加热器的加热效果;加热丝33正对射流状风路设置,在射流状风路进风后,在加热丝33与所述壳体32内壁具有间距的位置形成隔离风幕,避免热量传递至壳体32,有利于保护壳体32,延长所述壳体32的使用寿命。
射流自壳体32的通风腔23通过射流状风路边界上活跃的湍流混合将周围流体卷吸进来而不断扩大,并流向出通风腔23。
射流状风路可以为筒状的射流风路,所述加热丝33盘绕螺旋设置成筒状结构(参阅图10)。在加热器进风时,筒状的射流风路经过述加热丝33盘绕形成的筒状结构,可将加热丝33筒状结构的内周和外周的空气向射流状风路上吸,在加热丝33与所述壳体32内壁的间距处形成隔离风幕。
可以通过送风装置1向加热器内进风。所述送风装置1包括射流风机。射流风机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通常称为推力。射流风机选择的控制参数有:风量、气压、噪音等。
所述壳体32的一端设有固定件2,所述壳体32的一个端部装配在所述固定件2上,所述固定件2的中部区域具有与所述风路通道连通的通风腔23,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与所述壳体32的内壁之间有间隔。
所述筒状结构沿送风方向在所述通风腔23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腔23内的边缘上。
使得射流风机中的射流状出风,射流状出风在通风腔23的内壁的引导下,向壳体32内部的加热丝33流动,通风腔23的设置能够在射流状出风向加热丝33处流动的过程中避免出风分散,有利于保持射流状出风向加热丝33处进风。
所述通风腔23与所述风路通道连通,可使从所述通风腔23内的风流动至所述风路通道内。
若将所述通风腔23向所述壳体32方向延伸,延伸部分位于所述壳体32内。所述通风腔23内的风基本从所述壳体32内通过。
所述固定件2为隔热部件。所述加热丝33处于所述固定件2的一侧,可产生大量热量,将所述固定件2设置为隔热部件,可起到隔热的作用,有利于保护所述固定件2另一侧的零部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2为陶瓷座。
所述壳体32内设有与壳体32连接的支撑件31,所述支撑件31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11和第二支撑板312,所述第二支撑板312相对的两侧设有数个第一安装槽3122,所述第一支撑板311的相对两侧设有数个第二安装槽3115。
所述加热丝3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之内,沿着所述支撑件31轴向螺旋延伸。
所述加热丝33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设置,增加所述加热丝33的缠绕半径,进而增加所述加热丝33的总长度,可以增加所述加热丝33产生热量,提高加热器加热效果。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均有足够的深度。所述加热丝33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设置,会增加所述加热丝33的缠绕半径,进而可以增加所述加热丝33的总长度,所述加热丝33的电阻会随自身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所述加热丝33产生热量会随电阻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所述加热丝33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在送风装置1的作用下可以增强加热效果,以便满足用户的需求。
使所述加热丝33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撑件31上,可对所述加热丝33起到限位作用,可减少所述加热丝33的晃动。
所述第二支撑板312的相对两侧设有多个第一凸起3121,所述第一凸起3121与所述壳体32的内侧壁抵接。相邻所述第一凸起3121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3122。
所述第一支撑板31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凸出部3110。所述凸出部3110包括第一凸出部31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两侧的第二凸出部3112。且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比所述第二凸出部3112长,位于第一支撑板311同一侧的第一凸出部3111和第二凸出部3112呈中间高两侧低设置,外形似山状。
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包括多个第二凸起3113,所述第二凸出部3112包括多个第三凸起3114,所述第二凸起3113比所述第三凸起3114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3113、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凸起3114以及相邻所述第二凸起3113和所述第三凸起3114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3115,所述加热丝33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设置。
所述壳体3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321,所述第一支撑板3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321相匹配的第一凸出部3111,所述壳体32的内壁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3421,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21。
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比所述第二凸出部3112长的部分插入所述壳体32侧壁上的所述第一限位槽321内。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可凸出所述第一限位槽321设置,也可与所述壳体32的外表面平齐设置。整个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321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二凸出部3112与所述壳体32的内壁抵接,可使所述第一支撑板311与所述壳体32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32包括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第三侧板324和第四侧板325,所述第一侧板322、所述第二侧板323、所述第三侧板324和所述第四侧板325依次弯折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22与所述第四侧板325卡接。
所述第一侧板322、所述第二侧板323、所述第三侧板324和所述第四侧板325依次弯折连接,依次弯折后形成一个具有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状盒体,所述第一侧板322与所述第四侧板325卡接即可形成稳定的壳体32,便于所述支撑件31安装。
具体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1上相对两侧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壳体32相对两个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所以需要先打开所述壳体32,将所述支撑件31放入后,再闭合所述壳体32。所述壳体32为钣金件。
所述第二侧板323和所述第四侧板325均设有所述第一限位槽321,所述第一限位槽321与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插接。
使用时,打开所述壳体32后,可先将所述第一侧板322、所述第二侧板323和所述第三侧板324弯折,此时所述第四侧板325处于水平放置状态,然后将所述支撑件31放入,使所述支撑件31一侧的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插接所述第二侧板323上的第一限位槽321,然后折弯所述第四侧板325,在此过程中,所述第四侧板325上的所述第一限位槽321与所述支撑件31上另一侧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插接,然后卡接所述第一侧板322与所述第四侧板325。
通过设置所述隔热件,可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所述加热丝33传递至所述壳体32处的热量,可保护所述壳体32,延长所述壳体32的使用寿命;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插接,可使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隔热件稳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云母片341和第二云母片342,所述第一侧板322和所述第三侧板324的内侧均设有所述第一云母片341,所述第二侧板323和所述第四侧板325的内侧均设有所述第二云母片342,所述第二云母片34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3113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3421,所述第二凸起311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21。
在所述壳体32的内侧壁设置所述第一云母片341和所述第二云母片342,可以起到绝缘隔热的作用,减少所述加热丝33传递至所述壳体32处的热量,可保护所述壳体32,延长所述壳体32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云母片34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3113相匹配的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凸起3113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321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凸起3113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相配合,可使所述第一支撑板311与所述第二云母片342稳定连接,不易晃动。当送风装置1送风时,可减少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第二云母片342因碰撞产生的噪音。
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固定件2之间具有一距离间隔设置。
所述加热丝33安装于所述支撑件31上,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固定件2之间留有间距,可使所述加热丝33与所述固定件2之间留有间距,减少所述加热丝33传递至所述固定件2另一侧的热量。
所述加热丝33自身呈螺旋状。所述加热丝33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撑件31上的截面呈类四边形。
所述加热丝33自身螺旋且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撑件31上,可增加所述加热丝33的总长度,进而增加所述加热丝33的电阻,增大所述加热丝33的释放的热量。
所述加热丝33延轴向在所述通风腔23上的投影基本上在所述通风腔23之内接近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且部分与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相接。
进入所述通风腔23内的风形成环状风幕,且风沿着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流动,随后进入壳体32内。由所述通风腔23出风正对应所述加热丝33,尽可能多的带走所述加热丝33释放的热量。
具体地,所述加热丝33由一根金属丝先弯曲形成具有多个螺旋结构的螺旋线圈,然后螺旋线圈沿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缠绕,可增大所述加热丝33缠绕在所述支撑件31上的总长度,进而增加所述加热丝33的电阻,增大所述加热丝33的释放的热量。
具体地,所述加热丝33与所述支撑件31的缠绕直径为30-200mm。所述加热丝33在所述支撑件31的缠绕圈数为5-20圈。所述加热丝33在所述支撑件31上螺旋缠绕后的轴向长度为30-100mm。所述加热丝33的加热功率为200-800W。所述加热丝33的加热密度为5-10W/cm2
所述固定件2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所述固定件2侧面的、与所述通风腔23同轴的凸出结构或者凹陷结构。所述壳体32的端部与所述凸出结构或者所述凹陷结构相配合固定。
其中,若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凸出结构,所述壳体32的端部应设有相应的槽孔状结构,以便将所述壳体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上。
若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凹陷结构,所述壳体32的端部应设有相应的内凸类结构,以便将所述壳体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上。
所述壳体32与所述通风腔23内壁的最小距离,基本上与所述加热丝33与所述壳体32内壁之间的间距相同。
所述通风腔23内的风正对应所述加热丝33。
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凸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具有接线槽20,所述加热丝33的电源线穿过所述通风腔23经所述接线槽20引出。
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上具有卡接凸起221,所述壳体32上设有卡口326,所述卡接凸起221与所述卡口326卡接,可使所述壳体32安装于所述固定件2上。
所述接线槽20与所述通风腔23连通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风在所述通风腔23内流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可对所述加热丝33的电源线进行降温,有利于保护所述加热丝33的电源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洗碗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
所述洗碗机还包括具有涵道风机11的送风装置1,所述涵道风机11的涵道、所述通风腔23和所述壳体32对应设置且各自的中心轴线重合。
洗碗机包括干燥模块和风道。干燥模块包括送风装置1和加热装置3,所述送风装置1包括风机保护罩和设置于其内的涵道风机11,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器保护罩和设置于其内的加热器以及固定件2,所述风机保护罩和所述加热器保护罩连接。
所述涵道风机11产生的风依次穿过所述涵道风机11的涵道、所述通风腔23和所述壳体32,各自的中心轴线重合,可使风顺利通过,且减少风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
所述固定件2设置于所述涵道风机11和所述加热丝33之间。所述固定件2具有较好的绝缘隔热作用,通过设置固定件2,避免所述加热丝33释放的热量损坏所述涵道风机11。
综合以上加热器性能,涵道风机11开启之后,风迅速变为热风,温度迅速达到50℃及以上,热风顺着风道5到达所述洗碗机的内胆,实现迅速干燥功能,将所述洗碗机内部餐具风干。
使用时,先使所述加热丝33工作一段时间,释放一定的热量后,再打开所述涵道风机11,避免因所述涵道风机11的风力较大,送出的风未达到合适温度。
所述涵道风机11的涵道由涵道内环和涵道外环围设而成,所述涵道外环内壁与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对应设置。
所述涵道外环靠近通风腔23设置。
优选地,所述射流风机为所述涵道风机11。所述涵道风机11包括风机壳,在风机壳内设置有电机。涵道风机11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电机的转轴与所述进风通道中心轴线重合。涵道风机11还包括风扇,该风扇环括在风机壳内,风扇的截面为曲面月牙形。出风通道为涵道状,类似于一个圆筒外套设一个更大的圆筒,两个圆筒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两个圆筒之间的环状通道即为涵道。风扇的扇叶正对着涵道,风由涵道传出,所述风扇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进风通道和涵道的中心轴线重合,这种结构产生的风压大,风阻小,风量大。
更优选地,所述涵道风机11的转速为40000-100000RPM。
所述涵道呈环状通道,在涵道内形成环状风幕,而所述涵道风机11产生的风具有风压大和风量大的特性,故而所述环状风幕可持续一段时间。所述加热丝33缠绕在所述支撑件31上可形成筒状结构。所述环状风幕经过所述筒状结构,可尽可能多的带走所述加热丝33释放的热量,可形成温度较高的热风,增强干燥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32),所述壳体(3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形成风路通道;
加热丝(33),所述加热丝(33)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32)内;
所述加热丝(33)与所述壳体(32)内壁具有一间距;
所述风路通道为筒状的射流风路,所述加热丝(33)盘绕螺旋设置成筒状结构,所述风路通道正对应所述加热丝(3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2)的一端设有固定件(2),所述壳体(32)的一个端部装配在所述固定件(2)上,所述固定件(2)的中部区域具有与所述风路通道连通的通风腔(23),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与所述壳体(32)的内壁之间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32)内设有与壳体(32)连接的支撑件(31),所述支撑件(31)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11)和第二支撑板(312),所述第二支撑板(312)相对的两侧设有数个第一安装槽(3122),所述第一支撑板(311)的相对两侧设有数个第二安装槽(3115);
所述加热丝(3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312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115)之内,沿着所述支撑件(31)轴向螺旋延伸;
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固定件(2)之间具有一距离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33)自身呈螺旋状,所述加热丝(33)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撑件(31)上的截面呈类四边形,所述加热丝(33)沿轴向在所述通风腔(23)上的投影在所述通风腔(23)之内接近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且部分与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所述固定件(2)侧面的、与所述通风腔(23)同轴的凸出结构或者凹陷结构,所述壳体(32)的端部与所述凸出结构或者所述凹陷结构相配合固定,所述壳体(32)与所述通风腔(23)内壁的最小距离,与所述加热丝(33)与所述壳体(32)内壁之间的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凸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具有接线槽(20),所述加热丝(33)的电源线穿过所述通风腔(23)经所述接线槽(20)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321),所述第一支撑板(3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321)相匹配的第一凸出部(3111),所述壳体(32)的内壁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3421),所述第一凸出部(3111)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3421)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21)。
8.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洗碗机风道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涵道风机(11)的送风装置(1),所述涵道风机(11)的涵道、通风腔(23)和所述壳体(32)对应设置且各自的中心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风机(11)的涵道由涵道内环和涵道外环围设而成,所述涵道外环内壁与所述通风腔(23)的内壁对应设置。
CN202320748535.1U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Active CN220236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535.1U CN22023683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535.1U CN22023683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6833U true CN220236833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7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8535.1U Active CN22023683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6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7421A (zh) 加热器、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CN113143043A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散热系统
CN211048631U (zh) 一种可对手柄内置电池散热的吹风机
CN220236833U (zh) 一种洗碗机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CN220024980U (zh) 一种洗碗机的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CN220236832U (zh) 一种洗碗机的风道加热器及洗碗机
CN215982779U (zh) 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取暖器
CN210930820U (zh) 双风扇散热锅体
CN108175355B (zh) 一种排风口组件及洗碗机
CN211716663U (zh) 多功能风扇
CN210511876U (zh) 一种智能取暖器
CN220236831U (zh) 一种洗碗机加热模块的支撑结构及洗碗机加热器
JPH11276415A (ja) 食器乾燥器
CN220910071U (zh) 一种洗碗机送风装置及洗碗机
CN214258262U (zh) 一种手柄进风式吹风机
CN220369966U (zh) 一种风道加热装置及洗碗机
CN220024975U (zh) 一种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及洗碗机
CN214258250U (zh) 一种冷热风混吹吹风机
CN217695525U (zh) 热循环吸吹风机
CN219878098U (zh) 一种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及洗碗机
CN215916798U (zh) 水洗油烟模块
CN220024974U (zh) 一种洗碗机的送风装置及洗碗机
CN220423755U (zh) 锅盖组件及多功能厨师机
CN220369967U (zh) 一种洗碗机
CN213454237U (zh) 暖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