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6066U -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6066U
CN220236066U CN202321721127.3U CN202321721127U CN220236066U CN 220236066 U CN220236066 U CN 220236066U CN 202321721127 U CN202321721127 U CN 202321721127U CN 220236066 U CN220236066 U CN 220236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guiding
proximal end
atomizer
gui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11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富毅
鲁林海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11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6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6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6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和远端;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导液元件,被构造成是沿雾化器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筒状,导液元件包括朝向近端的上段部分与朝向远端的下段部分;加热元件,被导液元件围绕,以用于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支架,至少一部分从导液元件面向近端的一端伸入至导液元件内侧,从内侧对上段部分进行支撑。液体基质从导液元件的上段部分流向下段部分,供加热元件加热生成气溶胶,支架位于导液元件内侧的一部分从内侧对上段部分进行支撑,因此该部分支架能够从内侧对导液元件挤压,从而对导液元件进行锁油,简化了支架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易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现有的雾化装置通常包含液体基质,该液体基质被加热以使其发生汽化,从而产生可吸入的气溶胶。该液体基质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已知的电子雾化装置,例如专利号为202220773164.8的专利技术中,通过两支撑支架来保证支撑支架与管状元件夹紧这个区域的导液元件的松紧度一致性来锁油,但是该专利的支架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旨在简化支架的结构,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和远端;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导液元件,被构造成是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筒状,所述导液元件包括朝向所述近端的上段部分与朝向所述远端的下段部分;
加热元件,被所述导液元件围绕,以用于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支架,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导液元件面向所述近端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导液元件内侧,从内侧对所述上段部分进行支撑;
优选的,还包括:
吸气口,位于所述近端;
气管,在所述储液腔内从所述吸气口朝所述远端延伸布置;
密封元件,所述气管与所述支架分别从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夹持所述密封元件。
优选的,还包括:
管状元件,沿所述导液元件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围绕所述导液元件,所述管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界定所述储液腔,所述管状元件在靠近所述近端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导液孔,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近端的一端嵌入所述密封元件,所述导液孔与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侧的部分径向相对。
优选的,所述密封元件向所述远端延伸围绕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近端的一部分,且避开所述导液孔。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具有敞口;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柔性的密封座,被配置为覆盖所述敞口以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密封座容纳所述导液元件的所述下段部分与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远端的一部分。
优选的,所述密封座面向近端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远端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容置槽,且所述导液孔外露于所述容置槽。
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导液元件的所述下段部分。
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包括:
发热部,被配置为产生焦耳热;
第一齿部,由所述发热部朝向第一端延伸并终止于所述第一端;
第二齿部,由所述发热部朝向第二端延伸并终止于所述第二端;
其中,所述支架的位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侧的部分被布置成避开所述发热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或者被布置成对所述第一齿部提供支撑,并避开所述发热部与所述第二齿部。
优选的,所述支架:
第一部分,裸露于导液元件外且被所述管状元件围绕环状,所述第一部分抵靠于所述导液元件面向所述近端的一端以提供止动;
第二部分,被所述导液元件围绕的环状,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导液元件面向所述近端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导液元件内侧,并位于所述导液元件的所述上段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导液孔径向相对,所述第二部分避开所述加热元件,或者所述第二部分避开所述发热部且所述第二部分的一部分被所述第一齿部环绕。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所述雾化器包括以上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储液腔能够存储液体基质,液体基质通过导液元件传递,从导液元件的上段部分流向下段部分,供加热元件加热生成气溶胶,保证了导液元件的供液充足;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从导液元件面向近端的一端伸入至导液元件内侧,从内侧对上段部分进行支撑,因此该部分支架能够从内侧对导液元件挤压,从而对导液元件进行锁油,简化了支架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雾化器;
2、电源机构;21、接收腔;22、第二电触头;23、密封件;24、控制器;25、传感器;26、电芯;27、充电接口;
3、主壳体;30、储液腔;301、近端;302、远端;31、吸气口;32、敞口;33、气管;331、限位部;34、卡扣;
4、密封座;41、基体部;42、延伸部;43、容置槽;44、第一进气口;45、通孔;46、触头槽;
5、管状元件;51、导液孔;
6、加热元件;61、电极部分;62、发热部分;621、发热部;622、第一齿部;623、第二齿部;63、导电引线;
7、密封元件;71、第一密封部;72、第二密封部;
8、导液元件;81、上段部分;82、下段部分;
9、支架;91、第一部分;92、第二部分;93、第一凹槽;
10、端盖;101、内盖;1011、延伸臂;1012、穿孔;1013、第二进气口;102、外盖;1021、卡口;1022、第三进气口;103、第一电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可以参见图1所示,包括存储有液体基质并对其进行雾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1、以及为雾化器1供电的电源机构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中,比如图1所示,电源机构2包括设置于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接收和容纳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的接收腔21,以及至少部分裸露在接收腔21内的第二电触头22,用于当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和容纳在电源机构2内时与雾化器1的形成电连接进而为雾化器1供电。
根据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雾化器1沿长度方向与电源机构2相对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电触头103,进而当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接收腔21内时,第一电触头103通过与第二电触头22接触抵靠进而形成导电。
电源机构2内设置有密封件23,并通过该密封件23将电源机构2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形成接收腔21。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中,该密封件23被构造成沿垂直于电源机构2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优选是采用具有柔性材质例如硅胶制备,进而阻止由雾化器1渗流至接收腔21的液体基质流向电源机构2内部的控制器24、传感器25等部件。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机构2还包括沿长度方向背离接收腔21的另一端的用于供电的电芯26;以及设置于电芯26与接收腔21之间的控制器24,该控制器24可操作的在电芯26与第二电触头22之间引导电流。
在使用中电源机构2包括有传感器25,用于感测雾化器1进行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进而控制器24根据该传感器25的检测信号控制电芯26向雾化器1供电。
进一步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机构2在背离接收腔21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27,用于对电芯26充电。
图2至图6的实施例示出了图1中雾化器1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雾化器1包括主壳体3、密封座4、管状元件5、加热元件6、密封元件7、导液元件8、支架9与端盖10。
主壳体3,该主壳体3的形状可以为大致呈扁形的筒状;主壳体3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301和远端302;其中,根据通常使用的需求,近端301被配置为作为用户吸食气溶胶的一端,在近端301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抽吸的吸气口31;而远端302被作为与电源机构2进行结合的一端,且主壳体3的远端302为敞口32,其上安装有可以拆卸的端盖10,敞口32结构用于向主壳体3内部安装各必要功能部件。
导液元件8,被构造成是沿雾化器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筒状,导液元件8包括朝向近端301的上段部分81与朝向远端302的下段部分82;
加热元件6,被导液元件8围绕,以用于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支架9,至少一部分从导液元件8面向近端301的一端伸入至导液元件8内侧,从内侧对上段部分81进行支撑。
储液腔30能够存储液体基质,液体基质通过导液元件8传递,从导液元件8的上段部分81流向下段部分82,供加热元件6加热生成气溶胶,保证了导液元件8的供液充足。支架9的至少一部分从导液元件8面向近端301的一端伸入至导液元件8内侧,从内侧对上段部分81进行支撑,且该部分的支架9与导液孔51径向相对,因此该部分支架9能够从内侧对导液元件8挤压,从而对导液元件8进行锁油,避免导液元件8供给加热元件6过量的液体基质,导致加热元件6无法将过量液体基质完全加热生成气溶胶,造成液体基质的浪费,简化了支架9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参见图2至图4所示的雾化器1,雾化器1还包括:气管33与密封元件7,气管33在储液腔30内从吸气口31朝远端302延伸布置,气管33与支架9分别从近端301与远端302夹持密封元件7。通过密封元件7能够避免储液腔30存储的液体基质从气管33处漏出。
具体参见图5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支架9与气管33沿雾化器1的纵向方向间隔布置,且支架9与气管33同轴度。
进一步在图5至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中,气管33在面向远端30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331,密封元件7套设且定位于限位部331。密封元件7套设且定位于限位部331,保持了密封元件7的位置同时也能够避免液体基质从气管33漏出。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331为气管33一端的环形台阶状结构。优选地,气管33是由可模制材料与主壳体3一体模制的。
进一步在图3至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中,密封元件7为沿管状元件5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密封元件7包括第一密封部71与第二密封部72,第一密封部71的内径小于第二密封部72的内径,第一密封部71的外径小于第二密封部72的外径,第一密封部71套设于限位部331,且与限位部331过盈配合,支架9与管状元件5的一端嵌入第二密封部72且抵接于第一密封部71面向远端302的一端。
装配后,参见图5与图6所示,由气管33、管状元件5与密封元件7共同界定输出气溶胶的输出通道;以及在装配后,由气管33的外表面、密封元件7的外表面、管状元件5的外表面、主壳体3的内壁与密封座4的第一表面之间界定形成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30。
参见图3至图6所示的管状元件5,管状元件5沿导液元件8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围绕导液元件8,管状元件5的至少一部分界定储液腔30,管状元件5在靠近近端301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导液孔51,管状元件5面向近端301的一端嵌入密封元件7,导液孔51与支架9位于导液元件8内侧的部分径向相对。储液腔30能够存储液体基质,液体基质通过管状元件5在靠近近端301的部分设置的多个导液孔51流入导液元件8,由于管状元件5将导液孔设置在靠近近端的部分,因此导液元件8将导液孔51流通的液体基质从上段部分81流向下段部分82,供加热元件6进行加热。支架9位于导液元件8内侧的部分与导液孔51径向相对,因此该部分支架9能够与管状元件5配合分别从内外侧对导液元件8挤压,从而对导液元件8进行锁油,避免导液元件8供给加热元件6过量的液体基质,导致加热元件6无法将过量液体基质完全加热生成气溶胶,造成液体基质的浪费。
进一步在图5至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中,密封元件7向远端302延伸围绕管状元件5靠近近端301的一部分,且避开导液孔51。通过密封元件7围绕管状元件5的一部分,从而可以稳固管状元件5。
密封元件7用于在气管33与管状元件5之间提供密封,以阻止液体基质渗入到气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导液元件8包括柔性的纤维,例如棉纤维、无纺布、玻纤绳等等,或者包括具有微孔构造的多孔材料,例如多孔陶瓷;加热元件6可以是通过印刷、沉积、烧结或物理装配等方式结合在导液元件8上,或缠绕在导液元件8上的。
在实施中,导液元件8沿径向方向的外侧表面是遮挡或连通导液孔51的,进而导液元件8的外侧表面被配置为吸液表面,以通过导液孔51接收和吸取储液腔30的液体基质。导液元件8沿径向方向的内侧表面被配置为雾化表面,雾化表面是与加热元件6结合/贴合/抵靠的;进而液体基质被传递到雾化表面后,被加热元件6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并释放。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5与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柔性的纤维或海绵体等材质制备的导液元件8是被管状元件5、加热元件6/支架9从内外两侧挤压或压缩的,进而使导液元件8被稳定限制和保持于管状元件5和加热元件6/支架9之间。
对于端盖10而言,参见图3至图6所示,端盖10与主壳体3连接覆盖敞口32,端盖10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013,第二进气口1013与第一进气口44导通。
端盖10具有至少部分于通孔45内延伸的延伸臂1011,延伸臂1011和通孔45之间界定有空气通道,以提供空气进入储液腔30的路径;端盖10还具有两个第一电触头,两个第一电触头分别伸入两个触头槽46,导电引线63弯折至触头槽46内与第一电触头接触或焊接形成电导通。
端盖10与密封座4的装配中,端盖10插入或伸入至间距空间内抵靠进行装配。以及装配后,延伸部42与主壳体3围绕或包围端盖10,并由延伸部42从内侧支撑,以在端盖10和主壳体3之间提供密封。进一步地,延伸部42的外侧也设置有凸起,进一步加强了延伸部42与端盖10的密封强度,以阻止液体基质渗出。
在装配后,第一电触头贯穿或伸入至触头槽46内。以及根据图5与图6所示,装配后,第一电触头伸入触头槽46与触头槽46过盈配合。
进一步,参见图5、图6、图8与图9所示,端盖10的具体结构包括:内盖101、外盖102与两个第一电触头,内盖101具有至少部分于通孔45内延伸的延伸臂1011,延伸臂1011和通孔45之间界定有空气通道,以提供空气进入储液腔30的路径;内盖101设置有两个穿孔1012,两个第一电触头分别穿过两个穿孔1012;内盖101还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013。外盖102设置有卡口1021,主壳体3设置有卡扣34,卡扣34与卡口1021扣合;外盖102还设置有第三进气口1022,第三进气口1022与第二进气口1013及两个穿孔1012导通,同时通过外盖102将第一电触头固定于内盖101。
具体参见图5与图6所示的加热元件6,加热元件6位于导液元件8的下段部分82。因为加热元件6设置于导液元件8的下段部分82,因此液体基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轻松地流到导液元件8的下段部分82供加热元件6加热生成气溶胶,保证了导液元件8的供液充足。
参见图3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6包括:
发热部621,被配置为产生焦耳热;
第一齿部622,由发热部621朝向第一端延伸并终止于第一端;
第二齿部623,由发热部621朝向第二端延伸并终止于第二端;
其中,支架9的位于导液元件8内侧的部分被布置成避开发热部621、第一齿部622与第二齿部623,或者被布置成对第一齿部622提供支撑,并避开发热部621与第二齿部623。
具体地,对于加热元件6而言,参见图3至图7所示,加热元件6可以是通过由片状或网状的基材卷绕的加热元件6;卷绕的加热元件6在周向方向是非闭合的管状结构,或是具有沿纵向方向的侧开口的筒状结构。加热元件6具有位于侧开口两侧的电极部分61、以及位于电极部分61之间延伸的网状的发热部621分62、以及连接于电极部分61上的导电引线63。当然,电极部分61和导电引线63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个作为正端、另一个作为负端。在装配中,导电引线63穿过第一进气口44,导电引线63弯折至触头槽46内与第一电触头接触或焊接形成电导通,从而给发热部621分62提供电流,使发热部621分62发热。
发热部621分62主要是由在直流流经时产生焦耳热;并且直流基本是主要流经发热部621分62的;以及发热部621分62被构造成是具有网孔的网状形状,电极部分61是没有网孔的。
以及,参见图7所示,发热部621分62还包括由发热部621沿轴向朝向上端延伸出的第一齿部622;以及,发热部621分62还包括由发热部621沿轴向朝向下端延伸出的第二齿部623。第一齿部622终止于加热元件6的上端,并且数量是多个且彼此离散的;第二齿部623终止于加热元件6的下端,并且数量是多个且彼此离散的。在供电时,电流较少地流经第一齿部622、以及第二齿部623,第一齿部622和第二齿部623基本是较少地由焦耳发热的,使得发热部621分62的发热区域主要位于发热部621。
在装配中,发热部621分62容置于容置槽43。由于导液孔51外露于密封座4,而加热元件6的发热部621分62容置于容置槽43,因此沿雾化器1纵向方向管状元件5的导液孔51是在加热元件6的发热部621分62的上方,从而在用户使用时,液体基质通过导液孔51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液元件8往下流动更容易,进而保证了加热元件6的发热部621分62能够有充足的液体基质进行加热生成充足的气溶胶。同时气溶胶经过导液孔51区域,会提高导液孔51区域的温度让液体基质在导液元件8中流得更快,为加热元件6提供更充足的液体基质。
现有的加热元件6的发热部621分62并未容置在容置槽43,而是与导液孔51相对,因此导致加热元件6占用气管33的长度空间,缩短储液腔30的纵向空间,导致储液腔30的储液量下降。但是本实施例将发热部621分62容置于容置槽43,从而可以让加热元件6少占用气管33的长度空间延长气管33的长度,提高储液腔30的空间。同时加热元件6下沉到容置腔,加热元件6工作时的高温对储液腔30内的液体基质受热影响更小,降低了液体基质香味的衰减。
参见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9包括:
第一部分91,裸露于导液元件8外且被管状元件5围绕环状,第二部分92抵靠于导液元件8面向近端301的一端以提供止动;
第二部分92,被导液元件8围绕的环状,第一部分91从导液元件8面向近端301的一端伸入至导液元件8内侧,并位于导液元件8的上段部分81;
其中,第二部分92与导液孔51径向相对,第二部分92避开加热元件6,或者第二部分92避开加热元件6的发热部621且第二部分92的一部分被加热元件6的第一齿部622环绕。
当第二部分92避开加热元件6时,第二部分92对导液元件8起到支撑作用,使导液元件8受到挤压,从而进行锁油,避免液体基质过量提供到加热元件6。
当第二部分92避开加热元件6的发热部621且第二部分92的一部分被加热元件6的第一齿部622环绕时,能够对加热元件6的第一齿部622进行支撑,从而使加热元件6更加稳固地固定在导液元件8内侧,同时也能够对导液元件8起到锁油的作用。
进一步地,支架9的第二部分92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93,位于第一凹槽93区域的第二部分92对第一齿部622提供支撑。同时第一凹槽93能够避免支架9/加热元件6与管状元件5对导液元件8在内外两侧的挤压过大,影响导液元件8对于液体基质的传递,因此设置第一凹槽93能够减少导液元件8的受挤压程度。支架9是避开发热部621的,对于阻止加热元件6的热量大量地传递至支架9是有利的。在装配后,支架9避开发热部621,从而使发热部621是裸露于气流通道的。
在一些实施中,支架9是由绝缘的刚性材质制备的;例如陶瓷、PEEK、聚四氟乙烯、表面绝缘的金属或合金等。
参见图3至图6所示,储液腔30具有敞口32;雾化器1还包括:
柔性的密封座4,被配置为覆盖敞口32以密封储液腔30,密封座4容纳导液元件8的下段部分82与管状元件5靠近远端302的一部分。
对于密封座4而言,在主壳体3内所界定的储液腔30在近端301处是被主壳体3所封闭的;而储液腔30朝向远端302的端部是敞口32的。因此根据图3至图6所示,柔性的密封座4一方面用于封闭储液腔30朝向远端302的敞口32端,另一方面密封座4用于在端盖10与主壳体3之间提供密封,以阻止液体基质渗出。
密封座4容纳导液元件8的下段部分82与管状元件5靠近远端302的一部分。从而使导液元件8与管状元件5能够固定,同时避免了液体基质的漏出。
在具体的构造上,参见图3至图6所示,柔性的密封座4包括:
基体部41、以及位于基体部41面向敞口32的延伸部42;基体部41与延伸部42一体成型,基体部41的外径大于延伸部42的外径,基体部41的外侧与主壳体3的内侧过盈配合,延伸部42的外侧与主壳体3的内侧形成有间距空间;进一步,基体部41的外侧设置有凸起,进一步加强了基体部41与主壳体3的密封强度,以阻止液体基质渗出。
参见图3至图6所示,密封座4面向近端301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43,管状元件5靠近远端302的一部分嵌入容置槽43,且导液孔51外露于容置槽43。
密封座4设置有容置槽43,容置槽4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44,第一进气口44与吸气口31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沿雾化器1的纵向方向穿过加热元件6、支架9与气管33。
以及密封座4具有密封或覆盖敞口32的第一表面,密封座4内还具有延伸至第一表面的通孔45;密封座4具有背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设置有两个触头槽46。
管状元件5靠近远端302的部分嵌入容置槽43,导液孔51外露于密封座4。管状元件5靠近敞口32的部分嵌入容置槽43,从而能够将管状元件5固定在容置槽43,同时容置槽43与管状元件5的嵌入部分过盈配合,以阻止液体基质渗出。也因此需要导液孔51外露于密封座4,从而使导液孔51能够与储液腔30导通,以用于供储液腔30内的液体基质从导液孔51均匀进入到导液元件8。多个导液孔51可沿周向间隔布置,以用于供储液腔30内的液体基质从多个导液孔51均匀进入到导液元件8,使加热元件6能够充分均匀加热液体基质。优选地,管状元件5是由较薄的刚性材料制备的;例如陶瓷或不锈钢等。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和远端;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导液元件,被构造成是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筒状,所述导液元件包括朝向所述近端的上段部分与朝向所述远端的下段部分;
加热元件,被所述导液元件围绕,以用于加热所述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支架,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导液元件面向所述近端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导液元件内侧,从内侧对所述上段部分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气口,位于所述近端;
气管,在所述储液腔内从所述吸气口朝所述远端延伸布置;
密封元件,所述气管与所述支架分别从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夹持所述密封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状元件,沿所述导液元件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围绕所述导液元件,所述管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界定所述储液腔,所述管状元件在靠近所述近端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导液孔,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近端的一端嵌入所述密封元件,所述导液孔与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侧的部分径向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向所述远端延伸围绕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近端的一部分,且避开所述导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具有敞口;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柔性的密封座,被配置为覆盖所述敞口以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密封座容纳所述导液元件的所述下段部分与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远端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面向近端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管状元件靠近所述远端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容置槽,且所述导液孔外露于所述容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导液元件的所述下段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
发热部,被配置为产生焦耳热;
第一齿部,由所述发热部朝向第一端延伸并终止于所述第一端;
第二齿部,由所述发热部朝向第二端延伸并终止于所述第二端;
其中,所述支架的位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侧的部分被布置成避开所述发热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或者被布置成对所述第一齿部提供支撑,并避开所述发热部与所述第二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
第一部分,裸露于导液元件外且被所述管状元件围绕环状,所述第一部分抵靠于所述导液元件面向所述近端的一端以提供止动;
第二部分,被所述导液元件围绕的环状,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导液元件面向所述近端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导液元件内侧,并位于所述导液元件的所述上段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导液孔径向相对,所述第二部分避开所述加热元件,或者所述第二部分避开所述发热部且所述第二部分的一部分被所述第一齿部环绕。
10.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321721127.3U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236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1127.3U CN220236066U (zh)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1127.3U CN220236066U (zh)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6066U true CN220236066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7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1127.3U Active CN220236066U (zh)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6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4702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7874323B (zh) 陶瓷雾化芯及其组成的雾化器
CN21534703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4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2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210098498A (ko) 분무기 및 분무기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CN21534702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85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4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15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534703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466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82908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0236066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80735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856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534704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0558615A (zh)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054581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55718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098154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48475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8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5305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03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