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5120U -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5120U
CN220235120U CN202321107801.9U CN202321107801U CN220235120U CN 220235120 U CN220235120 U CN 220235120U CN 202321107801 U CN202321107801 U CN 202321107801U CN 220235120 U CN220235120 U CN 220235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anagement module
power management
hous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78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乃峰
韦崴
陆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9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9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9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9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78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5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5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5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外壳包括顶盖,底盖和侧壳,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和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向所述盖体的同一侧延伸并沿着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底盖与多个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侧壳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底盖和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所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侧壳被构造为用于承受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的承载部件。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的承重能力强,满足了较多的电池包的承重的结构强度需要,且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一种电源管理模块和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用户往往对便携式储能电源有大功率需求,然而大功率储能电源往往较重。目前,储能电源的逆变器和电池包通常设置在一个壳体中,不利于设置太多电池以实现大功率。但若通过扩容方式实现大功率的储能电源,由于电池包数量较多时较重,逆变器和电池包之间的连接结构通常采用比较复杂的设计以实现高强度的连接,这会增大储能电源的重量,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该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的承重能力强,满足了较多的电池包的承重的结构强度需要,且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外壳的电源管理模块。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电源管理模块的储能电源。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和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向所述盖体的同一侧延伸并沿着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底盖,所述底盖与多个所述连接部相连;
侧壳,所述侧壳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底盖和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所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侧壳被构造为用于承受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的承载部件。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的承重能力强,满足了较多的电池包的承重的结构强度需要,且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和底盖的至少一者的结构强度小于所述侧壳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壳和所述盖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提手或一体成型有提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壳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周侧的部分所述侧壳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的部分所述盖体相连以形成所述提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二段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均相对于第二段倾斜向下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设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所述提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位于所述提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侧壳和所述顶盖相连并共同构造出所述提手,且所述壳体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显示屏,所述盖体的外表面设有斜面,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底盖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柱与多个所述连接部的一一对应相连与所述顶盖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设有底盖侧部,所述底盖侧部上设有用于安装接口面板的侧部开口,且所述底盖侧部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可转动并用于将所述侧部开口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的接口面板,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筋部,所述筋部沿着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接口面板与所述筋部的插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的第一接口面板和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的第二接口面板,所述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设置于与所述侧壳相邻且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中的至少一个配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可转动并用于遮挡相应的电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壳的外表面设有防撞垫;和/或,所述侧壳上设置有通风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壳包括第一侧部、中间壳部和第二侧部,所述中间壳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中间壳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向所述侧壳朝向所述顶盖的一侧弯曲或折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中间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和/或,所述第二侧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中间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壳有两个,两个所述侧壳相对布置,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电源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池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和所述电池模块的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模块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堆叠布置并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侧壳,所述电池侧壳被构造为用于承受作用力的承载部件,多个所述电池侧壳在多个所述电池模块的堆叠方向上顺次相连,且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侧壳与邻近的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侧壳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侧壳包括第一电池壳部、中间电池壳部和第二电池壳部,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连接在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和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之间,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为平板状,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和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均向靠近所述电池模块的一侧弯曲或折弯;
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和/或,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堆叠布置在末端的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侧壳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且各所述电池侧壳的两侧底端向内侧倾斜,两所述电池侧壳的向内侧倾斜部分之间的电池壳体部分相应地向内侧倾斜;
和/或,
堆叠布置在末端的所述电池模块在底部设置有脚垫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壳的底部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顶盖的底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侧壳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外壳上显示屏和接口面板的布置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底盖上的连接柱的布置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电源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顶盖1;盖体11;第二开口12;连接部13;凸起部14;
侧壳2;第一开口21;第一侧部22;中间壳部23;第二侧部24;防撞垫25;通风窗26;
提手3;第一段31;第二段32;第三段33;
壳体4;第三开口41;
接口面板5;盖板51;电接口52;
底盖6;连接柱61;筋部611;
显示屏7;
电源管理模块100;
电池模块200;第一电池壳部201;中间电池壳部202;第二电池壳部203;脚垫部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以下简称外壳)分体设置并包括顶盖1,底盖6和侧壳2。其中顶盖1和底盖6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且顶盖1位于底盖6的上方。侧壳2则设于外壳的侧方,侧壳2的顶部可以与顶盖1相连,侧壳2的底部可以与底盖6相连。
顶盖1包括盖体11和多个连接部13,多个连接部13均向盖体11的同一侧延伸并沿着盖体11的周向间隔布置。例如,如图3所示,盖体11大体可以为平板状,连接部13可以为柱状,盖体11和多个连接部13可以一体成型,具体地,顶盖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盖体11和多个连接部13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盖体11大体可以为矩形,连接部13可以设有四个,四个连接部13可以设在盖体11的四个边角位置,且四个连接部13均可以向盖体11的下方延伸。底盖6则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多个连接部13的底端。
侧壳2连接于盖体11、底盖6和相邻两个连接部13所围成的区域内,且侧壳2被构造为用于承受沿着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的承载部件。
例如,盖体11、底盖6和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3大体可以形成方框结构,侧壳2可以安装在方框结构内,其中侧壳2的顶侧与顶盖1连接固定,侧壳2的底部与底盖6连接固定,侧壳2的前后两侧则可以分别与对应的连接部13连接固定。从而可以保证固定的结构强度,也保证了外壳的密封性。
相比于顶盖1和底盖6,侧壳2的结构强度要更好,例如,侧壳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等,顶盖1和底盖6的材质则可以为塑料等。使用过程中,电池包等重物的重量可以作用在侧壳2上,借由侧壳2可以起到承载重物重量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外壳具有较好的承重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对局部(主要为侧壳2)进行了优化设计,借由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侧壳2,使得外壳可以承受较重的物品,从而满足了较多的电池包的承重的结构强度需要,且仅针对外壳的一部分进行了结构强化处理,使得设计更有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也降低了成本。
其次,多个连接部13的设置一方面方便了侧壳2的安装固定,保证了侧壳2的固定结构强度,也保证了侧壳2安装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在使用时,施加在侧壳2上的作用力的方向与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一致,即连接部13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通过连接部13和侧壳2的配合充分保证了外壳的承重的使用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和底盖6的至少一者的结构强度小于侧壳2的结构强度。例如,顶盖1和底盖6的材质均可以为塑胶,侧壳2的材质可以为铜、不锈钢等金属或金属合金。由此,一方面可以在保证承重需要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外壳的整体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壳2和盖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提手3或一体成型有提手3。例如,如图1所示,提手3可以设在外壳的顶部并可以位于外壳的左侧或右侧,提手3具体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外壳上。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提手3也可以一体成型于外壳上,例如,提手3可以通过铸造或塑胶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借由提手3方便了人手的握持,进而方便了移动、提升及搬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侧壳2上设有第一开口21,第一开口21可以通孔并可以沿着左右方向贯穿侧壳2,盖体11上设有第二开口12,第二开口12也可以为通孔并可以沿着上下方向贯穿盖体11。
第一开口21的周侧的部分侧壳2和第二开口12的周侧的部分盖体11相连以形成提手3,例如,第一开口21的上方的部分侧壳2和第二开口12的右侧的部分盖体11可以拼合相连,从而可以形成供人手握持的提手3,方便了提手3的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手3包括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第二段32连接在第一段31和第三段33之间,第二段32水平布置,第一段31和第三段33均相对于第二段32倾斜向下布置。
例如,如图4所示,提手3按照延伸方向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段,三段分别为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其中第二段32大体可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段31可以一体成型的连接于第二段32的前侧并可以向第二段32的前下方延伸,第三段33可以一体成型的连接于第二段32的后侧并可以向第二段32的后下方延伸。
由此,一方面可以提升外观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提手3所受到的作用力可以向两侧和向下进行分解,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力的效果。其次,第一段31、第二段32、第三段33可以形成类三角型的结构,从而可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方面可以保证外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盖体11设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14,例如,凸起部14可以锥台状并可以向盖体11的上方凸起,提手3位于第一开口21的上方,凸起部14的上端面位于提手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即凸起部14的上表面可以位于图4中提手3的上下两侧的虚线之间。
由此,一方面可以在凸起部14内布置更多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内部配件,起到增加外壳内的内容量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凸起部14超出提手3的情况,借由提手3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壳体4,壳体4与侧壳2和顶盖1相连并共同构造出提手3,且壳体4设有第三开口41,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12通过第三开口41连通。
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4可以为管状结构,第三开口41可以为壳体4的内部通孔,安装时,壳体4的一端端口可以与第一开口21对接并连通,壳体4的另一端端口可以与第二开口12对接并连通。第三开口41上方的部分壳体4可以与顶盖1和侧壳2相连并形成提手3,第三开口41在使用时则可以供人手穿过,从而方便了把握提手3。壳体4的设计可以使得外壳能够被分为多个独立的零部件,从而方便了加工生产,也有利于造型的塑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显示屏7,盖体11的外表面设有斜面,显示屏7安装于斜面。例如,如图6所示,盖体11的顶部可以设有斜面,斜面位于盖体11的前侧并大体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倾斜向下布置,显示屏7可以嵌设在该斜面处,显示屏7可以将监测、控制等一些信息进行字幕显示,从而方便了直观的了解电源管理模块的使用情况,斜面的设置则使得显示屏7能够从侧向和上方均可以进行观看。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盖6设有多个连接柱61,底盖6通过多个连接柱61与多个连接部13的一一对应相连与顶盖1固定。
例如,如图7所示,连接柱61大体可以为圆柱状,连接柱61可以设有四个,四个连接柱61可以分别一体成型的设于底盖6的四个边角位置,且四个连接柱61均位于底盖6的上方。装配时,四个连接柱61可以分别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四个连接部13连接固定,从而方便底盖6和顶盖1的连接装配。
可选地,紧固件可以穿设在连接柱61内并与对应的连接部13连接,由此,紧固件的延伸方向与使用时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一致,从而使得连接柱61和连接部13之间的连接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作用。
可选地,每个连接部13可以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柱61的外周侧,从而可以起到遮挡效果,有利于提升外观性和保证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连接柱61之间设有底盖6侧部,底盖6侧部上设有用于安装接口面板5的侧部开口,且底盖6侧部上设有盖板51,盖板51可转动并用于将侧部开口遮挡。
例如,底盖6侧部可以一体成型的设于底盖6的上侧,且底盖6侧部可以连接在两个连接柱61之间,侧部开口可以为设置子底盖6侧部上的凹槽或通孔,接口面板5(可视为集成多个插座等电连接器的面板)可以嵌设在侧部开口内。底盖6侧部上还可以通过枢轴转动装配有盖板51,枢轴大体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使得盖板51可以绕着枢轴在上下方向翻转,进而可以借助盖板51将接口面板5遮挡的作用,起到了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52的接口面板5,连接柱61上设有筋部611,筋部611沿着连接柱61的延伸方向延伸,接口面板5与筋部611的插接配合。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筋部611可以一体成型的设于连接柱61上,筋部611的横截面可以为十字型,且筋部611可以沿着连接柱61的延伸方向延伸。接口面板5的侧向可以设有插槽,装配接口面板5时,可以将筋部611插入接口面板5的插槽内,从而可以实现接口面板5和连接柱61的插接配合,方便了接口面板5的安装固定,也保证了装配的紧凑性。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连接柱61上均可以设有筋部611,接口面板5的相对两侧均可以设有插槽,对应的筋部611可以插入接口面板5的对应的插槽内,从而可以实现对接口面板5的两侧限位约束,提升装配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52的第一接口面板和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52的第二接口面板,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设置于与侧壳2相邻且相对的两侧。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中的至少一个配设有盖板51,盖板51可转动并用于遮挡相应的电接口52。
例如,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均可以设有多个电接口52(插座等电连接器),其中第一接口面板可以固定在外壳的前侧,第二接口面板可以固定在外壳的后侧。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上均可以设有通过枢轴转动装配有盖板51,借由盖板51的转动可以使得盖板51与第一接口面板或第二接口面板贴合,进而可以起到将多个电接口52封堵的效果,提升了电气防护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壳2的外表面设有防撞垫25。例如,如图4和图6所示,防撞垫25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等,每个侧壳2上可以设有两个防撞垫25,两个防撞垫25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借由防撞垫25可以缓冲外壳与外界的碰撞,起到了缓冲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壳2上设置有通风窗26。如图4和图6所示,通风窗26可以为百叶窗,通风窗26可以设在同一侧壳2的两个防撞垫25之间,借由通风窗26可以起到通风散热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壳2包括第一侧部22、中间壳部23和第二侧部24,中间壳部23连接在第一侧部22和第二侧部24之间,中间壳部23为平板状,第一侧部22和第二侧部24均向侧壳2朝向顶盖1的一侧弯曲或折弯。
例如,如图4所示,侧壳2按照延展方向的不同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分为三部分,三部分分别为第一侧部22、中间壳部23和第二侧部24,其中第一侧部22可以一体成型的连接于中间壳部23的前侧并可以向中间壳部23的右侧弯曲或弯折,第二侧部24可以一体成型的连接于中间壳部23的后侧并可以向中间壳部23的右侧弯曲或弯折,且第一侧部22和第二侧部24大体可以镜像对称布置。
由此,一方面可以提升外观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侧壳2的结构强度,从而充分保证了侧壳2用于承载受力的使用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部22的宽度尺寸和中间壳部23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侧部22和中间壳部23的宽度尺寸均为在前后方向尺寸,第一侧部22的宽度尺寸和中间壳部23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可以为0.2、0.3、0.4、0.5等。
相似的,第二侧部24的宽度尺寸和中间壳部23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侧部24和中间壳部23的宽度尺寸均为在前后方向尺寸,第二侧部24的宽度尺寸和中间壳部23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可以为0.2、0.3、0.4、0.5等。
在上述比值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保证外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侧壳2有两个,两个侧壳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顶盖1和底盖6连接在两个侧壳2之间。从而使得外壳的左侧和右侧均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满足了使用的需要,也实现了结构分布的均衡性。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具体可以为逆变器,外壳即为逆变器的外部壳体。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电源。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电源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源管理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池模块200,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和电池模块200的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例如,如图9所示,电源管理模块具体可以为逆变器,电池模块200可以为电池包。电池管理模块可以仅设有一个,电池模块200可以设有两个,电池管理模块可以固定在两个电池模块200的上方,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池模块20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相连,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200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相连。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00可以设有一个、三个、四个、五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电池模块200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电池模块200堆叠布置并与电源管理模块相连,电池模块200包括电池侧壳,电池侧壳被构造为用于承受作用力的承载部件,多个电池侧壳在多个电池模块200的堆叠方向上顺次相连,且电源管理模块的侧壳2与邻近的电池模块200的电池侧壳相连。
具体地,电池模块200的电池侧壳的材质可以与电源管理模块的侧壳2的材质相同,例如,两者均可以为金属等。装配时,电源管理模块的侧壳2和多个电池模块200的电池侧壳可以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承重部件。
使用时,多个电池模块200的重力可以经由形成的承重部件传递,借由电池管理模块的侧壳2和电池侧壳的高连接强度,满足了提升或搬运较多和较重的电池模块200的使用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侧壳包括第一电池壳部201、中间电池壳部202和第二电池壳部203,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202连接在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201和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203之间,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202为平板状,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201和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203均向靠近电池模块200的一侧弯曲或折弯。
例如,如图9所示,电池侧壳按照延展方向的不同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分为三部分,三部分分别为第一电池壳部201、中间电池壳部202和第二电池壳部203,其中第一电池壳部201可以一体成型的连接于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前侧并可以向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右侧弯曲或弯折,第二电池壳部203可以一体成型的连接于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后侧并可以向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右侧弯曲或弯折,且第一电池壳部201和第二电池壳部203大体可以镜像对称布置。
由此,一方面可以提升电池侧壳的外观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电池侧壳的结构强度,从而充分保证了侧壳2用于承载受力的使用需要。另外,也使得电池侧壳的形状能够与电源管理模块的侧壳2的形状匹配,保证了储能电源的外观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201的宽度尺寸和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203的宽度尺寸和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电池壳部201和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宽度尺寸均为在前后方向尺寸,第一电池壳部201的宽度尺寸和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可以为0.2、0.3、0.4、0.5等。
第二电池壳部203和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宽度尺寸均为在前后方向尺寸,第二电池壳部203的宽度尺寸和中间电池壳部202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可以为0.2、0.3、0.4、0.5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堆叠布置在末端的电池模块200的电池侧壳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且各电池侧壳的两侧底端向内侧倾斜,两电池侧壳的向内侧倾斜部分之间的电池壳体部分相应地向内侧倾斜。
例如,如图9所示,末端的电池模块200即为位于最底端的电池模块200,该电池模块200可以包括两个电池侧壳,这两个电池侧壳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且每个电池侧壳的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可以向内侧倾斜,由此,可以使得电池侧壳的底部呈锥形。
相匹配的,最底端的电池模块200的电池壳体的底部的前侧和后侧也均为倾斜结构,由此,使得电池模块200的底部形状能够与电池侧壳的形状相匹配,保证了外观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堆叠布置在末端的电池模块200在底部设置有脚垫部204。脚垫部204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等。脚垫部204的设置可以缓冲储能电源放置时的震动并缓解刚性碰撞,起到了防护效果,另外,脚垫部204也可以将储能模块支撑至与地面分离的高度,可以起到电气防护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和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向所述盖体的同一侧延伸并沿着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底盖,所述底盖与多个所述连接部相连;
侧壳,所述侧壳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底盖和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所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侧壳被构造为用于承受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的承载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和底盖的至少一者的结构强度小于所述侧壳的结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和所述盖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提手或一体成型有提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周侧的部分所述侧壳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的部分所述盖体相连以形成所述提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二段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均相对于第二段倾斜向下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所述提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位于所述提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侧壳和所述顶盖相连并共同构造出所述提手,且所述壳体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所述盖体的外表面设有斜面,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底盖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柱与多个所述连接部的一一对应相连与所述顶盖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设有底盖侧部,所述底盖侧部上设有用于安装接口面板的侧部开口,且所述底盖侧部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可转动并用于将所述侧部开口遮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的接口面板,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筋部,所述筋部沿着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接口面板与所述筋部的插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的第一接口面板和设有至少一个电接口的第二接口面板,所述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设置于与所述侧壳相邻且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接口面板和第二接口面板中的至少一个配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可转动并用于遮挡相应的电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的外表面设有防撞垫;和/或,所述侧壳上设置有通风窗。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包括第一侧部、中间壳部和第二侧部,所述中间壳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中间壳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向所述侧壳朝向所述顶盖的一侧弯曲或折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中间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和/或,所述第二侧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中间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有两个,两个所述侧壳相对布置,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壳之间。
17.一种电源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
18.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池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和所述电池模块的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在电池模块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堆叠布置并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侧壳,所述电池侧壳被构造为用于承受作用力的承载部件,多个所述电池侧壳在多个所述电池模块的堆叠方向上顺次相连,且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侧壳与邻近的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侧壳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侧壳包括第一电池壳部、中间电池壳部和第二电池壳部,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连接在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和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之间,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为平板状,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和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均向靠近所述电池模块的一侧弯曲或折弯;
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一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和/或,所述电池侧壳的第二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电池侧壳的中间电池壳部的宽度尺寸的比值为1/5-1/2。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
堆叠布置在末端的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侧壳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且各所述电池侧壳的两侧底端向内侧倾斜,两所述电池侧壳的向内侧倾斜部分之间的电池壳体部分相应地向内侧倾斜;
和/或,
堆叠布置在末端的所述电池模块在底部设置有脚垫部。
CN202321107801.9U 2023-05-09 2023-05-09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Active CN220235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7801.9U CN220235120U (zh) 2023-05-09 2023-05-09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7801.9U CN220235120U (zh) 2023-05-09 2023-05-09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5120U true CN220235120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7801.9U Active CN220235120U (zh) 2023-05-09 2023-05-09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5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35120U (zh) 电源管理模块的外壳、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源
CN111883703A (zh) 移动储能装置
CN216750120U (zh) 堆叠式电池包和电池柜
CN215816156U (zh) 电池包组件及储能设备
CN201623306U (zh) 一种电源插座安装盒
CN207475466U (zh) 光伏组件
CN112886127A (zh) 储能系统及其箱体
CN218101399U (zh)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动力装置
CN215816154U (zh) 电池包壳体及电源组件
CN219643260U (zh) 面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电源
CN218728785U (zh) 带有多扩展接口的平板电脑
CN210668764U (zh) 多面体插座的强电模块及多面体插座
CN218827531U (zh) 一种锂电池
CN221074560U (zh) 一种实现减震降噪的交直流氧气泵
CN216815170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储能设备
CN220585399U (zh) 电池模块和电池包
CN219697019U (zh) 一种便携式家用储能电源箱
CN220914368U (zh) 电池的壳体结构、电池和心肺复苏设备
CN206573992U (zh) 电脑一体机
CN219677440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6673530U (zh) 能源控制盒外壳
CN216699568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充电装置
CN217823044U (zh) 一种壁挂落地两用户外储能箱
CN218827544U (zh) 一种箱体和电池机箱
CN217823101U (zh) 一种动力电池下箱体侧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