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472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4729U
CN220234729U CN202322019244.1U CN202322019244U CN220234729U CN 220234729 U CN220234729 U CN 220234729U CN 202322019244 U CN202322019244 U CN 202322019244U CN 220234729 U CN220234729 U CN 220234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transmission channel
gap
sub
sound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92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卓飞
张鹏
张伏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92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4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4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4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发声器件、屏幕组件、电池盖板和中框组件;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屏幕组件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所述屏幕组件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以及第一传声通道,所述第一传声通道将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一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外界连通;所述电池盖板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形成第二缝隙以及第二传声通道,所述第二传声通道将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二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与外界连通。该电子设备即能实现隐私通话效果,又能保证外表开孔较少,美观度较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通话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均安装有音频模组。音频模组可以将声音传递到电子设备外部,使用户听到声音。
然而,在电子设备外观上设置出声口,使得电子设备外表的开孔较多,美观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发声器件、屏幕组件、电池盖板和中框组件;
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屏幕组件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
所述屏幕组件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以及第一传声通道,所述第一传声通道将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一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外界连通;
所述电池盖板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形成第二缝隙以及第二传声通道,所述第二传声通道将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二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与外界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声部和所述第二发声部分别为振膜。
可选的,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中间板部,所述中间板部位于所述电池盖板与所述屏幕组件之间,所述发声器件安装于所述中间板部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所述中间板部具有第一传声口,所述第一传声口将所述第一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一传声通道。
可选的,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一发声部正对所述第一传声口。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声部位于所述发声器件靠近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存在第二空隙,所述第二传声通道与所述第二空隙连通。
可选的,所述中框组件还包括侧围部,所述侧围部围绕所述中间板部并与所述中间板部相连,所述侧围部具有第二子传声通道,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与所述第二缝隙连通;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具有第三子传声通道,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空隙与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之间和/或所述第一传声通道中具有滤网层。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的侧壁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的侧壁的第二端面相对,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通过弹性层和胶体层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具有至少两层所述弹性层,至少两层所述弹性层夹持所述滤网层。
可选的,所述弹性层为泡沫层。
可选的,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靠近彼此的一端尺寸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屏幕组件与中框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和第一传声通道,电池盖板与中框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以及第二传声通道,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分别与外界连通,第一传声通道将发声器件的第一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到第一缝隙,第二传声通道将发声器件的第二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到第二缝隙。这样,当第一发声部和第二发声部分别发出具有特定相位差的不同声音时,第一缝隙传出的声音和第二缝隙传出的声音会在一定程度上彼此抵消,从而不接触电子设备的其他人员难以听清楚设备发出的声音,实现隐私通话效果。同时,借助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来发声,避免了在电子设备外表面设置开孔,减少了电子设备的开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在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在圈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在圈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1-发声器件;111-第一发声部;112-第二发声部;12-屏幕组件;13-电池盖板;14-中框组件;141-中间板部;1411-第一传声口;142-侧围部;1421-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1-第一端面;15-第一缝隙;16-第一传声通道;17-第二缝隙;18-第二传声通道;19-第二空隙;20-安装架;201-第三子传声通道;2011-第二端面;21-滤网层;22-弹性层;23-胶体层。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下”、“侧”等,一般以图中所示方位或电子设备习惯摆设时结构之间的相对方位关系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在电子设备以不同姿态摆放时,方位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上”、“下”可能互换。
除非另有定义,本公开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为使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考图1-2,该电子设备包括发声器件11、屏幕组件12、电池盖板13和中框组件14;
发声器件11安装在屏幕组件12与电池盖板13之间;
屏幕组件12与中框组件14之间具有第一缝隙15以及第一传声通道16,第一传声通道16将发声器件11的第一发声部111发出的声音传导至第一缝隙15,第一缝隙15与外界连通;
电池盖板13与中框组件14之间形成第二缝隙17以及第二传声通道18,第二传声通道18将发声器件11的第二发声部112发出的声音传导至第二缝隙17,第二缝隙17与外界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5和第二缝隙17分别与外界连接,发声器件11的第一发声部111发出的声音可以经过第一传声通道16,从屏幕组件12与中框组件14之间的第一缝隙15到达外界,发声器件11的第二发声部112发出的声音可以经第二传声通道18,从电池盖板13与中框组件14之间的第二缝隙17达到外界。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从不同的缝隙传导出两个声音。通过控制发声器件11的第一发声部111和第二发声部112的结构,或控制第一发声部111和第二发声部112发出的音频的相位等参数,可以使两个声音在相遇时存在一定抵消效果。当设备的机主在接打电话时,屏幕一侧的缝隙发出的声音一部分直接进入机主耳朵,另一部分被机主反射而向电池盖一侧等方向传播,这部分声音会与电池盖一侧缝隙发出的声音相互抵消,使得非电子设备的机主无法听到设备发出的声音。而电子设备的机主直接贴在屏幕一侧,能直接听到不受电池盖一侧声音干扰或受干扰程度较低的声音,能够清楚的听清通话内容,进而能实现设备的隐私通话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声音在设备中的传播路径如图2中箭头所指,并且图2中为使结构更易于看清,省略了剖面线。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屏幕组件与中框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和第一传声通道,电池盖板与中框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以及第二传声通道,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分别与外界连通,第一传声通道将发声器件的第一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到第一缝隙,第二传声通道将发声器件的第二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到第二缝隙。这样,当第一发声部和第二发声部分别发出具有特定相位差的不同声音时,第一缝隙传出的声音和第二缝隙传出的声音会在一定程度上彼此抵消,从而不接触电子设备的其他人员难以听清楚设备发出的声音,实现隐私通话效果。同时,借助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来发声,避免了在电子设备外表面设置开孔,减少了电子设备的开孔,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可选的,第一发声部111和第二发声部112分别为振膜。借助振膜来实现两个发声部,成本较低,且调制方便,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3,中框组件14包括中间板部141,中间板部141位于电池盖板13与屏幕组件12之间,发声器件11安装于中间板部141与电池盖板13之间,中间板部141具有第一传声口1411,第一传声口1411将第一发声部111发出的声音传导至第一传声通道16。
基于上述设置,能确保电子设备在后续维修时,发声器件11易于拆卸更换,不小心损坏屏幕的概率较低。同时,第一发声部111发出的声音能借助第一传声口1411顺利传播至第一传声通道16,直至经第一缝隙15抵达外界,实现设备的隐私通话效果。
可选的,参考图2-3,发声器件11的第一发声部111正对第一传声口1411。这样能确保对第一发声部111发出的声音的传导效果较好。
可选的,参考图2-3,第二发声部112位于发声器件11靠近与电池盖板13的一侧,并与电池盖板13之间存在第二空隙19,第二传声通道18与第二空隙19连通。通过设置第二空隙19,能在发声器件11安装便利性较高的前提下,确保第二发声部112发出的声音能顺利经第二传声通道18传播至设备外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3,中框组件14还包括侧围部142,侧围部142围绕中间板部141并与中间板部141相连,侧围部142具有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与第二缝隙17连通;
电子设备还包括安装架20,发声器件11安装在安装架20上,安装架20具有第三子传声通道201,第三子传声通道201连通第二空隙19与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
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声通道18实际包括至少两部分: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和第三子传声通道201,这两部分是分别形成在中框组件14的侧围部142和安装架20上的。也即,借助拼接两个子通道来形成第二传声通道18,这样能确保即使发声器件11的安装位置较为靠近设备的中心,也可以借助安装架20上的第三子传声通道201,顺利地将声音传导至第二缝隙17,进而到达外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6,第三子传声通道201与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之间和/或第一传声通道16中具有滤网层21。
借助滤网层21,能确保外部灰尘或杂质不易进入设备内部,也能确保声音的收录效果和播放效果较好,降低声音中的高频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的侧壁的第一端面14211与第三子传声通道201的侧壁的第二端面2011相对,第一端面14211与第二端面2011通过弹性层22和胶体层23相连。
借助该弹性层22和胶体层23,能实现中框组件与安装架的稳定安装,并降低发声器件震动时对中框组件的影响,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第一端面14211和第二端面2011之间具有至少两层弹性层22,至少两层弹性层22夹持滤网层21。
基于上述设置,一方面借助弹性层来夹持滤网层,确保滤网层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多层弹性层能进一步降低发声器件震动对中框组件的影响。
可选的,弹性层22为泡沫层。这样可以确保对滤网层的固定效果,以及确保弹性层的减震效果。
可选的,参考图5,第三子传声通道201与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靠近彼此的一端尺寸相同。基于此,能进一步提高声音的传导效果,确保设备的隐私通话性能较好。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能借助电池盖板与中框组件之间的第二缝隙以及屏幕组件与中框组件之间的第一缝隙,来发出两个声音,通过调整发出的两个声音的相位等参数,能实现设备的隐私通话效果。同时,借助两个缝隙来发出声音,使得电子设备外部无需开设传声孔,有利于电子设备无孔化,提高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声器件(11)、屏幕组件(12)、电池盖板(13)和中框组件(14);
所述发声器件(11)安装在所述屏幕组件(12)与所述电池盖板(13)之间;
所述屏幕组件(12)与所述中框组件(14)之间具有第一缝隙(15)以及第一传声通道(16),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6)将所述发声器件(11)的第一发声部(111)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一缝隙(15),所述第一缝隙(15)与外界连通;
所述电池盖板(13)与所述中框组件(14)之间形成第二缝隙(17)以及第二传声通道(18),所述第二传声通道(18)将所述发声器件(11)的第二发声部(112)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二缝隙(17),所述第二缝隙(17)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部(111)和所述第二发声部(112)分别为振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组件(14)包括中间板部(141),所述中间板部(141)位于所述电池盖板(13)与所述屏幕组件(12)之间,所述发声器件(11)安装于所述中间板部(141)与所述电池盖板(13)之间,所述中间板部(141)具有第一传声口(1411),所述第一传声口(1411)将所述第一发声部(111)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11)的第一发声部(111)正对所述第一传声口(14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部(112)位于所述发声器件(11)靠近与所述电池盖板(13)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池盖板(13)之间存在第二空隙(19),所述第二传声通道(18)与所述第二空隙(1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组件(14)还包括侧围部(142),所述侧围部(142)围绕所述中间板部(141)并与所述中间板部(141)相连,所述侧围部(142)具有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与所述第二缝隙(17)连通;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安装架(20),所述发声器件(11)安装在所述安装架(20)上,所述安装架(20)具有第三子传声通道(201),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201)连通所述第二空隙(19)与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201)与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之间和/或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6)中具有滤网层(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的侧壁的第一端面(14211)与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201)的侧壁的第二端面(2011)相对,所述第一端面(14211)与所述第二端面(2011)通过弹性层(22)和胶体层(2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14211)和所述第二端面(2011)之间具有至少两层所述弹性层(22),至少两层所述弹性层(22)夹持所述滤网层(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22)为泡沫层。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传声通道(201)与所述第二子传声通道(1421)靠近彼此的一端尺寸相同。
CN202322019244.1U 2023-07-28 2023-07-28 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234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9244.1U CN220234729U (zh) 2023-07-28 2023-07-2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9244.1U CN220234729U (zh) 2023-07-28 2023-07-2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4729U true CN220234729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9244.1U Active CN220234729U (zh) 2023-07-28 2023-07-2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4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4865B2 (en) Earphone
CN109511028B (zh) 多驱动器耳塞
US8098854B2 (en) Multiple receivers with a common spout
US9934774B1 (en) Noise-cancelling earphone
US8300871B2 (en) Earphone for wideband communication
JP4337078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H11220789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CN108810769B (zh) 扬声器模组
JP2609822B2 (ja) 送話器
CN107360516B (zh) 扬声器箱
JP2014187679A (ja) イヤホンマイク
KR20120021135A (ko) 차음 수단을 가지는 이어폰
CN110958509A (zh)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CN220234729U (zh) 电子设备
CN112437379B (zh) 入耳式耳机
KR102205697B1 (ko) 이너 마이크를 구비하는 이어셋
CN112584265B (zh) 一种耳机
WO2021237833A1 (zh) 发声器件
WO2023030038A1 (zh) 一种喇叭模组和头戴设备
JP2017108235A (ja) 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JP3208762U (ja) モバイル通話装置及びモバイル通話装置に使用するデュアル周波数の受話器
US11317194B2 (en) Speaker
US11206477B2 (en) Sound transducer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12628371U (zh) 发声器件
TW202201974A (zh) 聲音降噪模組及耳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