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7982U - 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27982U CN220227982U CN202321952191.2U CN202321952191U CN220227982U CN 220227982 U CN220227982 U CN 220227982U CN 202321952191 U CN202321952191 U CN 202321952191U CN 220227982 U CN220227982 U CN 2202279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body
- valve
- swing
- gate valve
- g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它包括右阀体、左阀体,左阀体与右阀体互相连通且一体成型,右阀体的内部设有楔式闸阀装置,左阀体的内部设有旋启式开关装置,旋启式开关装置包括连接轴、旋启式阀芯,连接轴固定在左阀体的上端,旋启式阀芯安装于连接轴外部,且旋启式阀芯以连接轴为旋转中心转动,左阀体的顶部安装有左阀盖,左阀体内部的下端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阀座,旋启式阀芯的下端紧贴支撑在第一支撑阀座的上方,楔式闸阀装置包括闸板、固定在闸板上方的闸板控制组件,右阀体的顶部安装有上阀体,闸板垂直安装于右阀体与上阀体的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
背景技术
旋启止回阀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管道系统,主要用于控制介质的单向流动,旋启止回阀具有单向密封,控制倒流,成本低等特点,目前,公开号为CN2068023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它包括阀体、阀盖以及盖板,阀盖与阀体通过螺栓连接,阀体内腔介质入口通道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介质入口通道密封连接的盖板,盖板通过摆臂与阀体内腔铰接连接,盖板的截面包括圆柱段和锥形段,与其连接的介质入口通道的壁同样包括圆柱段和锥形段。
这种止回阀虽然其圆柱段和圆柱段可以密封,锥形段和锥形段可以密封,密封效果更好,使得密封效果更好,但是,这种止回阀只有一道密封措施,其在结构上的改进仅仅是针对盖板进行设计改进的,盖板自身的结构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介质冲刷、结构老化等其他因素产生磨损,最终导致密封失效,在出现突发性介质倒流、密封失效的情况下,该止回阀结构不具备应急处理能力,无法及时阻挡住倒流的介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其通过一体式阀体的结构设计,并设置双重防泄漏、倒流的装置,在降低阀体整体体积、重量的情况下,增强了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包括右阀体、设置在右阀体左侧的左阀体,所述左阀体与右阀体互相连通,且两者一体成型,所述右阀体的内部设有楔式闸阀装置,所述左阀体的内部设有旋启式开关装置,所述旋启式开关装置包括连接轴、旋启式阀芯,所述连接轴固定在左阀体的上端,所述旋启式阀芯安装于连接轴外部,且旋启式阀芯以连接轴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左阀体的顶部安装有左阀盖,所述左阀体内部的下端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所述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阀座,所述旋启式阀芯的下端紧贴支撑在第一支撑阀座的上方,所述楔式闸阀装置包括闸板、固定在闸板上方的闸板控制组件,所述右阀体的顶部安装有上阀体,所述闸板垂直安装于右阀体与上阀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右阀体右端的外部设有第一安装沟槽,所述左阀体左端的外部设有第二安装沟槽,所述右阀体与左阀体的结合体通过第一安装沟槽与第二安装沟槽实现管路之间的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阀体内部的上端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内收型倾斜流道,所述第二内收型倾斜流道与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之间的空间共同形成介质通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旋启式阀芯下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挡片,所述密封挡片增大了介质反冲时与旋启式阀芯的接触面积,实现更好地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闸板控制组件包括阀杆、螺纹杆与闸阀手轮,所述阀杆固定连接于闸板顶部,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于阀杆顶部,所述闸阀手轮固定连接于螺纹杆顶部,所述上阀体的顶部密封安装设有右阀盖,所述螺纹杆与右阀盖之间螺纹配合,所述闸阀手轮位于右阀盖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右阀体与上阀体之间安装有连接螺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去除了一个法兰副,将原先需要承载两套装置的独立阀体焊接在一起,两个阀体合并为一个阀体,大大降低了阀门的安装长度和重量,并且省去法兰副后减少了一个系统泄漏点;
②本实用新型在旋启式阀芯右侧的介质出口侧增加辅助密封用的闸板,双重防护进一步提高了旋启式止回阀反向密封的可靠性,在出现突发性倒流、泄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处理倒流、密封失效的情况;
③本实用新型整体与管道采用沟槽连接形式,可以实现快速安装与解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右阀体;2、左阀体;3、连接轴;4、旋启式阀芯;5、左阀盖;6、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7、第一支撑阀座;8、闸板;9、闸板控制组件;901、阀杆;902、螺纹杆;903、闸阀手轮;10、上阀体;11、第一安装沟槽;12、第二安装沟槽;13、第二内收型倾斜流道;14、介质通入口;15、密封挡片;16、右阀盖;17、连接螺钉。
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包括右阀体1、设置在右阀体1左侧的左阀体2,左阀体2与右阀体1互相连通,且两者一体成型,这种一体式的结构去除了常规沟槽副、法兰副或是卡箍的结构,整合后的组件形成了独立连通的阀体结构,整体而言降低了阀门的安装长度和重量,减少了一个系统泄漏点。
右阀体1右端的外部设有第一安装沟槽11,左阀体2左端的外部设有第二安装沟槽12,右阀体1与左阀体2的结合体通过第一安装沟槽11与第二安装沟槽12实现管路之间的安装连接,省去了法兰副的密封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快速安装与解体。
左阀体2的内部设有旋启式开关装置,旋启式开关装置包括连接轴3、旋启式阀芯4,连接轴3固定在左阀体2的上端,旋启式阀芯4安装于连接轴3外部,且旋启式阀芯4以连接轴3为旋转中心转动,左阀体2的顶部安装有左阀盖5,左阀体2内部的下端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6,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阀座7,旋启式阀芯4的下端紧贴支撑在第一支撑阀座7的上方。
左阀体2内部的上端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内收型倾斜流道13,第二内收型倾斜流道13与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6之间的空间共同形成介质通入口14。
旋启式阀芯4下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挡片15,密封挡片15增大了介质反冲时与旋启式阀芯4的接触面积,实现更好地密封效果。
右阀体1的内部设有楔式闸阀装置,进一步提高了反向密封的可靠性,楔式闸阀装置包括闸板8、固定在闸板8上方的闸板控制组件9,右阀体1的顶部安装有上阀体10,右阀体1与上阀体10之间安装有连接螺钉17,连接螺钉17实现了右阀体1、上阀体10之间的密封安装,且连接螺钉17整体是沉头式的结构,闸板8垂直安装于右阀体1与上阀体10的内部。
闸板控制组件包括阀杆901、螺纹杆902与闸阀手轮903,阀杆901固定连接于闸板8顶部,螺纹杆902固定连接于阀杆901顶部,闸阀手轮903固定连接于螺纹杆902顶部,上阀体10的顶部密封安装设有右阀盖16,螺纹杆902与右阀盖16之间螺纹配合,闸阀手轮903位于右阀盖16的上端。
工作时,介质自左侧进入左阀体2,介质的冲击力自然推开旋启式阀芯4,通过介质通入口14介质顺利流过左阀门,并进入到右阀体1,闸板8关闭时,阀门自然处于关闭状态,即使左阀体2内旋启式阀芯4有泄漏问题,也能实现可靠截断,阻止阀门内漏,当闸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如果介质倒流,旋启式阀芯4在两侧压差作用下自动关闭,从而实现阀门的关闭,防止倒流的情况出现,如此时旋启式阀芯4的密封性能不良,则通过闸阀手轮903手动关闭闸阀,实现阀门可靠密封。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右阀体(1)、设置在右阀体(1)左侧的左阀体(2),所述左阀体(2)与右阀体(1)互相连通,且两者一体成型,所述右阀体(1)的内部设有楔式闸阀装置,所述左阀体(2)的内部设有旋启式开关装置,所述旋启式开关装置包括连接轴(3)、旋启式阀芯(4),所述连接轴(3)固定在左阀体(2)的上端,所述旋启式阀芯(4)安装于连接轴(3)外部,且旋启式阀芯(4)以连接轴(3)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左阀体(2)的顶部安装有左阀盖(5),所述左阀体(2)内部的下端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6),所述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阀座(7),所述旋启式阀芯(4)的下端紧贴支撑在第一支撑阀座(7)的上方,所述楔式闸阀装置包括闸板(8)、固定在闸板(8)上方的闸板控制组件(9),所述右阀体(1)的顶部安装有上阀体(10),所述闸板(8)垂直安装于右阀体(1)与上阀体(10)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阀体(1)右端的外部设有第一安装沟槽(11),所述左阀体(2)左端的外部设有第二安装沟槽(12),所述右阀体(1)与左阀体(2)的结合体通过第一安装沟槽(11)与第二安装沟槽(12)实现管路之间的安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阀体(2)内部的上端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内收型倾斜流道(13),所述第二内收型倾斜流道(13)与第一内收型倾斜流道(6)之间的空间共同形成介质通入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启式阀芯(4)下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挡片(15),所述密封挡片(15)增大了介质反冲时与旋启式阀芯(4)的接触面积,实现更好地密封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控制组件包括阀杆(901)、螺纹杆(902)与闸阀手轮(903),所述阀杆(901)固定连接于闸板(8)顶部,所述螺纹杆(902)固定连接于阀杆(901)顶部,所述闸阀手轮(903)固定连接于螺纹杆(902)顶部,所述上阀体(10)的顶部密封安装设有右阀盖(16),所述螺纹杆(902)与右阀盖(16)之间螺纹配合,所述闸阀手轮(903)位于右阀盖(16)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阀体(1)与上阀体(10)之间安装有连接螺钉(1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52191.2U CN220227982U (zh) | 2023-07-24 | 2023-07-24 | 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52191.2U CN220227982U (zh) | 2023-07-24 | 2023-07-24 | 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27982U true CN220227982U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9199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52191.2U Active CN220227982U (zh) | 2023-07-24 | 2023-07-24 | 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27982U (zh) |
-
2023
- 2023-07-24 CN CN202321952191.2U patent/CN2202279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41161U (zh) | 三偏心双向密封蝶阀 | |
CN220227982U (zh) | 一种旋启式止回沟槽闸阀 | |
CN118224355A (zh) | 一种超低温轴流式止回阀 | |
CN216923235U (zh) | 一种具有双偏心结构的铝蝶阀 | |
CN220816591U (zh) | 一种升降式止回闸阀 | |
CN205937950U (zh) | 一种带整体支架的防阀杆吹出的球阀 | |
CN208793706U (zh) | 一种衬耐火型高温三通蝶阀 | |
CN212616335U (zh) | 一种截流阀门 | |
CN108561567B (zh) | 球形蝶阀 | |
CN210106610U (zh) | 一种内置隔膜式套筒阀 | |
CN109611574B (zh) | 一种带有调节压力装置的复合球阀 | |
CN201159310Y (zh) | 止回阀 | |
CN209557715U (zh) | 一种可调式止回阀 | |
CN210600212U (zh) | 一种缓开缓闭止回阀 | |
CN220551529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暖通阀门 | |
CN201836435U (zh) | 上装式双向偏心金属硬密封球阀 | |
CN215596492U (zh) | 三段式导向双密封静音止回阀 | |
CN215721050U (zh) | 一种三段式导向静音止回阀 | |
CN217207859U (zh) | 一种可拆卸旋球阀 | |
CN221482685U (zh) | 一种电动软密封闸阀 | |
CN219606139U (zh) | 一种止回阀 | |
CN213628911U (zh) | 一种阀座镶嵌有密封环的蝶阀 | |
CN212338574U (zh) | 管道内微阻力止回装置及微阻力蝶形止回阀 | |
CN215257849U (zh) | 一种控制流量的截止阀 | |
CN216812941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低阻力阀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