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9517U -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 Google Patents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9517U
CN220219517U CN202321926517.4U CN202321926517U CN220219517U CN 220219517 U CN220219517 U CN 220219517U CN 202321926517 U CN202321926517 U CN 202321926517U CN 220219517 U CN220219517 U CN 220219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channel
overflow
section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65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煜
朱永明
芦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su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su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su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su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65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9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9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9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基板自正面朝上、背面朝下地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且上模上设有与基板正面的胶位相匹配的上注胶槽,下模上设有与基板背面的胶位相匹配的下注胶槽,上模上形成有上通道,上通道自一端形成与上注胶槽相连通的上溢胶口;下模上形成有下通道,下通道自一端形成与下注胶槽相连通的下溢胶口,且下通道与上通道相连通并形成溢流通道。本实用新型实现注胶时产生的多余胶料汇聚于溢流通道内,并在上下模开模中自动去除多余胶料,避免残留在基板上,且有效保证胶位上的硅胶的完整性;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胶成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背景技术
作为密封件使用的产品,其一般包括基板、按照设定胶位设置在基板上的硅胶。
目前,在生产上述密封件产品时,一般通过包胶模具将硅胶沿着设定胶位注入到基板上固化形成硅胶本体,现有的包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分别对基板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注胶;同时,考虑到溢胶问题,上模和下模上一般还设有沿着胶位边缘延伸的溢胶槽,多余胶料溢入溢胶槽内并固化形成边条后,再通过人工手动拆去边条,从而保留胶位上的硅胶本体。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缺陷:
1、在拆去边条时,基板上会残留部分胶料,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影响密封效果,同时,边条厚度较大时,有较大可能会带走胶位上的硅胶本体,造成产品外观受损和功能缺失;
2、拆去边条操作复杂,耗时久,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基板自正面朝上、背面朝下地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且上模上设有与基板正面的胶位相匹配的上注胶槽,下模上设有与基板背面的胶位相匹配的下注胶槽,上模上形成有上通道,上通道自一端形成与上注胶槽相连通的上溢胶口;下模上形成有下通道,下通道自一端形成与下注胶槽相连通的下溢胶口,且下通道与上通道相连通并形成溢流通道,注胶时,胶料沿着对应的胶位流动并固化形成本体,多余的胶料分别自上溢胶口和/或下溢胶口进入溢流通道并形成溢胶体;开模时,上模和下模驱使溢胶体与位于胶位上的硅胶相同步断开。
优选地,下通道自远离下溢胶口的一端与上通道远离上溢胶口的一端相连通设置。在此,方便后期清理各通道内的多余胶料。
进一步的,下通道自远离下溢胶口的一端与上通道远离上溢胶口的一端对接并形成水平延伸的容置腔,多余的胶料分别通过上通道和下通道流入容置腔内。在此,增加溢流通道容纳胶料的能力,确保胶位上多余的胶料均能够溢流至溢流通道内。
优选地,上通道向上拱起设置;下通道向下拱起设置。在此,防止通道内的胶料回流并污染基板表面。
具体的,上通道包括贴合在基板正面的第一段、自第一段向外延伸的第二段,其中第一段的端部形成上溢胶口;下通道包括贴合在基板背面的第三段、自第三段向外延伸的第四段,其中第三段的端部形成下溢胶口。在此,分段式设计,方便通道的加工成型。
优选地,第二段自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向外逐渐变大设置;第四段的横截面积自第三段向外逐渐变大设置。能够加速初段溢流速度,从而确保多余的胶料能够准确进入各溢胶口。
优选地,上注胶槽相对基板正面的高度为h1,上溢胶口相对基板正面的高度为h2,其中0.2h1≤h2≤0.3h1。
优选地,下注胶槽相对基板背面的高度为h3,下溢胶口相对基板背面的高度为h4,其中0.2h3≤h4≤0.3h3。
优选地,溢流通道有多个。
具体的,注胶时,胶料在胶位上形成多个交汇点,多个溢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交汇点处。在此,有利于注胶槽内多余的胶料进入溢胶口。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现有技术的包胶模具在除去边条时基板上容易残留胶料、边条易带走胶位上的硅胶造成产品外观受损和功能缺失、操作复杂而影响生产效率,而本申请通过在上下模中开设上下通道以对应基板正面和背面的溢胶,在上下模合模实施注胶时,上下通道对接形成溢流通道,基板正背面的多余胶料能够进入对应的溢流通道内形成溢胶体,上下模开模时,由上下模的运动带动溢胶体与胶位上的硅胶相同步断开,实现溢胶体的去除,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注胶时产生的多余胶料汇聚于溢流通道内,并在上下模开模中自动去除多余胶料,避免残留在基板上,且有效保证胶位上的硅胶的完整性;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注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的主视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B、基板;w、胶位;T 1、本体;T2、溢胶体;
1、上模;10、上注胶槽;11、上通道;111、第一段;k 1、上溢胶口;112、第二段;
2、下模;20、下注胶槽;21、下通道;213、第三段;k2、下溢胶口;214、第四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包括上模1、下模2,基板B自正面朝上、背面朝下地放置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
具体的,上模1上设有与基板B正面的胶位w相匹配的上注胶槽10、上通道11,其中上通道11自一端形成与上注胶槽10相连通的上溢胶口k 1;下模2上设有与基板B正面的胶位w相匹配的下注胶槽20、下通道21,其中下通道21自一端形成与下注胶槽20相连通的下溢胶口k2,且下通道21与上通道10相连通并形成溢流通道,注胶时,胶料沿着对应的胶位w流动并固化形成本体T1,多余的胶料分别自上溢胶口k 1和/或下溢胶口k2进入溢流通道并形成溢胶体T2;开模时,上模1和下模2驱使溢胶体T2与位于胶位w上的本体T1相同步断开。
为了方便实施,下通道21自远离下溢胶口k2的一端与上通道11远离上溢胶口k 1的一端相连通设置;下通道21自远离下溢胶口k2的一端与上通道11远离上溢胶口k 1的一端对接并形成水平延伸的容置腔,多余的胶料分别通过上通道11和下通道21流入容置腔内。
上通道11向上拱起设置,上通道11包括贴合在基板B正面的第一段111、自第一段111向外延伸的第二段112,其中第一段111的端部形成上溢胶口k 1,第二段112自第一段111的横截面积向外逐渐变大设置,上注胶槽10相对基板B正面的高度为h1,上溢胶口k 1相对基板B正面的高度为h2,其中0.2h1≤h2≤0.3h1,优选地为h2=0.3h1;下通道21向下拱起设置,下通道21包括贴合在基板背面的第三段213、自第三段213向外延伸的第四段214,其中第三段213的端部形成下溢胶口k2,第四段214的横截面积自第三段213向外逐渐变大设置,下注胶槽20相对基板B背面的高度为h3,下溢胶口k2相对基板B背面的高度为h4,其中0.2h3≤h4≤0.3h3,优选地为h4=0.3h3。
此外,本实施例的包胶模具在注胶过程中,胶料沿着胶位流动并会形成多个交汇点,因此,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溢流通道,多个溢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交汇点处。
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注胶时产生的多余胶料汇聚于溢流通道内,并在上下模开模中自动去除多余胶料,避免残留在基板上,且有效保证胶位上的硅胶的完整性;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2、上下通道采用拱形设计,能够防止通道内的胶料回流并污染基板表面;
3、分段式设计,方便通道的加工成型;
4、通过各通道横截面的变化,能够加速初段溢流速度,从而确保多余的胶料能够准确进入各溢胶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基板自正面朝上、背面朝下地放置在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且所述上模上设有与基板正面的胶位相匹配的上注胶槽,所述下模上设有与基板背面的胶位相匹配的下注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形成有上通道,所述上通道自一端形成与所述上注胶槽相连通的上溢胶口;所述下模上形成有下通道,所述下通道自一端形成与所述下注胶槽相连通的下溢胶口,且所述下通道与所述上通道相连通并形成溢流通道,注胶时,胶料沿着对应的胶位流动并固化形成本体,多余的胶料分别自所述上溢胶口和/或所述下溢胶口进入所述溢流通道并形成溢胶体;开模时,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驱使所述溢胶体与位于胶位上的硅胶相同步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道自远离所述下溢胶口的一端与所述上通道远离所述上溢胶口的一端相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道自远离所述下溢胶口的一端与所述上通道远离所述上溢胶口的一端对接并形成水平延伸的容置腔,多余的胶料分别通过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流入所述容置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道向上拱起设置;所述下通道向下拱起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道包括贴合在所述基板正面的第一段、自所述第一段向外延伸的第二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端部形成所述上溢胶口;所述下通道包括贴合在所述基板背面的第三段、自所述第三段向外延伸的第四段,其中所述第三段的端部形成所述下溢胶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自所述第一段向外逐渐变大设置;所述第四段的横截面积自所述第三段向外逐渐变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注胶槽相对所述基板正面的高度为h1,所述上溢胶口相对所述基板正面的高度为h2,其中0.2h1≤h2≤0.3h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注胶槽相对所述基板背面的高度为h3,所述下溢胶口相对所述基板背面的高度为h4,其中0.2h3≤h4≤0.3h3。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有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注胶时,胶料在所述胶位上形成多个交汇点,多个所述溢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交汇点处。
CN202321926517.4U 2023-07-21 2023-07-21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Active CN220219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6517.4U CN2202195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6517.4U CN2202195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9517U true CN220219517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6517.4U Active CN2202195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9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19517U (zh) 能够控制溢胶的包胶模具
US6217977B1 (en) Gas blow shaped air cushion with multiple cells
CN216100318U (zh) 一种轮胎胎侧挤出口型装置
CN212434579U (zh) 用于软焊料装片的压模装置
CN206999524U (zh) 避免注塑产品产生熔合痕的模具
CN209350772U (zh) O型圈成型模具
CN207874758U (zh) 一种硅胶模具排气结构
CN107415100B (zh) 一种无需修正飞边的垫带模具及其合模方法
CN215550353U (zh) 一种免修橡胶制品毛边模具
CN211279461U (zh) 一种发泡模具结构
CN10416747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装框工艺
CN221494119U (zh) 一种三瓣式模头模具及模头
CN214348707U (zh) 一种铝型材散热器挤压模具
CN218838524U (zh) 一种硅胶刷子成型模具
CN213704323U (zh) 一种刀片盒注塑模具
CN210971602U (zh) 一种消除膏状物灌装凹点的装置
CN217073091U (zh) 气密夹具用橡胶密封条成型模具
CN221184656U (zh) 一种电镐中间盖的加工模具
CN221456605U (zh) 橡胶圈成型模具
CN221365407U (zh) 一种拉链绳的包胶模具
CN211250575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制砖模具
CN213382525U (zh) 一种橡胶件生产用模具
CN220873413U (zh) 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
CN213797601U (zh) 一种橡胶自动化生产的模具
CN211807291U (zh) 一种用于制造塑料件密封胶槽的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