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4025U -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4025U
CN220214025U CN202321530352.9U CN202321530352U CN220214025U CN 220214025 U CN220214025 U CN 220214025U CN 202321530352 U CN202321530352 U CN 202321530352U CN 220214025 U CN220214025 U CN 220214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sludge
pond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03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新伟
张在利
潘渊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ui Chunjiang C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ui Chunjiang C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ui Chunjiang C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ui Chunjiang C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03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4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4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4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涉及废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并列砌在地平面以下的积泥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沉降池以及清水池,还包括用于流动厂区污水的排水沟;通过将积泥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的配合设置,使该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了使废水与污泥有效分离的效果,废水和污泥通过排水沟进入到积泥池中,污泥沉降在沉淀池的下部,其中少部分废水和污泥依次进入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中,并在其中进行沉降,沉降后的污泥在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池底滑动到积泥池中,通过第一水泵将分离后的废水导入到沉降池中,达到了使废水和污泥有效分离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往往有大量的含有污泥的废水。以水泥生产线为例,在水泥熟料生产线中,含有污泥的废水来源有主厂房车辆清洗水、水泥厂降尘洒落的积水和污泥储存库地面冲洗水,三类废水均在主厂房内的卸车大厅(即废水排放源区域)产生,此部分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泥,污泥主要为水泥熟料、粉尘等,若直接外排到环境中,并未加以充分利用,不但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会产生水环境污染。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号:CN211770478U,专利名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虽然,能够通过沉淀池对废水污泥进行沉淀,但是,其水泵设置在靠近排水沟处且水泵设置在池底,而污泥泵设置在远离排水沟处;污泥及废水通过排水沟进入到沉淀池中,污泥首先会沉淀在靠近排水沟的一侧,导致水泵被淤积的污泥堵塞,水泵不能有效抽离清水。所以,其存在废水和污泥无法有效分离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特提出本申请予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并列砌在地平面以下的积泥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沉降池以及清水池,还包括用于流动厂区污水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所述积泥池的上部连通,所述积泥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池底呈倾斜状且向积泥池所在侧倾斜,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一侧通过泥流口与积泥池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一侧与第一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沉降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清水池通过第三水泵将清水导向厂区内用水设备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积泥池之间堆砌有第一隔离墙,所述第一隔离墙用于将第一沉淀池与积泥池隔开,所述第一隔离墙的墙壁上纵向排列开设有多个第一液流口,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积泥池通过各个第一液流口连通,所述第一隔离墙上且位于各个第一液流口处均设置有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积泥池中纵向设置有PVC管,所述PVC管中设置有浮子液位传感器,所述PVC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沉淀池与所述第一沉淀池之间堆砌有第二隔离墙,所述第二隔离墙用于将第二沉淀池与第一沉淀池隔开,所述第二隔离墙的墙壁上纵向排列开设有多个第二液流口,所述第二沉淀池与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各个第二液流口连通,所述第二隔离墙上且位于各个第二液流口处也均设置有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离墙上且位于各个第二液流口的一侧铺设有阻泥网,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下部侧壁上也设置有阻泥网。
可选的,所述污泥泵的污泥输出管导向厂区的煅烧炉,所述积泥池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泵将污泥导向煅烧炉。
可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第二沉淀池内的水导向沉降池内,所述沉降池的顶部处于可开闭状态,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沉降池内的水导向清水池内,所述第三水泵用于将清水池内的水导向厂区用水设备处。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分别包括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污泥泵、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电连接,所述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分别与各个电磁阀、以及浮子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将积泥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的配合设置,使该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了使废水与污泥有效分离的效果,在实施时,废水和污泥通过排水沟进入到积泥池中,污泥沉降在沉淀池的下部,其中少部分废水和污泥依次进入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中,并在其中进行沉降,沉降后的污泥在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池底滑动到积泥池中,通过第一水泵将分离后的废水导入到沉降池中,达到了使废水和污泥有效分离的目的。
2、该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积泥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沉降池、以及清水池的配合设置,使该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了分离污泥、废水并进行循环利用的效果,通过利用积泥池中的污泥泵将污泥导向煅烧炉中,通过第一水泵将分离后的废水导入到沉降池中,在沉降池中进一步沉降水中颗粒物(进一步优化水体),利用第二水泵将沉降池中的水体导入到清水池中,利用第三水泵将清水池中的水体导向厂区生产用水设备,使废水和污泥都能够实现循环利用,避免了水泥生产厂区中污泥、废水的外排,达到了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积泥池的剖视(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积泥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沉降池;5、清水池;6、污泥泵;7、第一水泵;8、第二水泵;9、第三水泵;10、PVC管;11、浮子液位传感器;12、第一隔离墙;13、第一液流口;14、第二隔离墙;15、第二液流口;16、阻泥网;17、泥流口;18、排水沟;19、最高水位标线;20、最低水位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并列砌在地平面以下的积泥池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沉降池4以及清水池5,还包括用于流动厂区污水的排水沟18,排水沟18与积泥池1的上部连通,积泥池1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6,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的池底呈倾斜状且向积泥池1所在侧倾斜,第一沉淀池2的底部一侧通过泥流口17与积泥池1连通,第二沉淀池3的底部一侧与第一沉淀池2连通;第二沉淀池3内设置有第一水泵7,沉降池4内设置有第二水泵8,清水池5内设置有第三水泵9,清水池5通过第三水泵9将清水导向厂区内用水设备中。
其中,积泥池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沉降池4以及清水池5的纵向较深且池宽度较窄。污泥泵6用于将积泥池1内堆积的污泥抽出并通过导泥管导向煅烧炉。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的池底呈倾斜状且向积泥池1所在侧倾斜,便于堆积的污泥向积泥池1池底滑动,使污泥堆积在积泥池1中(使污泥更加集中)。由排水沟18排入的厂区废水、污泥直接进入到积泥池1中,并初步在积泥池1中积累沉淀;局部(少量)积泥、污水通过泥流口17进入到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中,并在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中沉淀;污泥、废水经沉降后分离,随着积泥池1中的污泥被抽离,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中的污泥滑动到积泥池1中也被抽(污泥泵6抽取污泥)离,污泥泵6设置在积泥池1的池底,便于最大量抽取污泥,而第二沉淀池3中的第一水泵7将位于上部水体抽至沉降池4中。
具体地,第一沉淀池2与积泥池1之间堆砌有第一隔离墙12,第一隔离墙12用于将第一沉淀池2与积泥池1隔开,第一隔离墙12的墙壁上纵向排列开设有多个第一液流口13,第一沉淀池2与积泥池1通过各个第一液流口13连通,第一隔离墙12上且位于各个第一液流口13处均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具体地,积泥池1中纵向设置有PVC管10,PVC管10中设置有浮子液位传感器11,PVC管1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较小,水能够通过通孔进入到PVC管10内,也能避免水面漂浮物通过通孔)。
其中,PVC管10用于限制浮子液位传感器11横向移动,浮子液位传感器11用于检测水位。
具体地,第二沉淀池3与第一沉淀池2之间堆砌有第二隔离墙14,第二隔离墙14用于将第二沉淀池3与第一沉淀池2隔开,第二隔离墙14的墙壁上纵向排列开设有多个第二液流口15,第二沉淀池3与第一沉淀池2通过各个第二液流口15连通,第二隔离墙14上且位于各个第二液流口15处也均设置有电磁阀。
其中,电池阀用于控制各个第一液流口13、第二液流口15的开闭,当第一液流口13、第二液流口15打开时,水体能够通过第一隔离墙12、第二隔离墙14流向另一侧。
进一步具体地,第二隔离墙14上且位于各个第二液流口15的一侧铺设有阻泥网16,第二沉淀池3的下部侧壁上也设置有阻泥网16。
其中,阻泥网16用于进一步隔离污泥(淤泥)、防止污泥(也包括其他较大的颗粒物、杂物等)进入到第二沉淀池3中,避免被第一水泵7抽取,强化废水和污泥的分离。
具体地,污泥泵6的污泥输出管导向厂区的煅烧炉,积泥池1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泵6将污泥导向煅烧炉。使污泥实现重复利用,避免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泥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厂区内废弃的水泥熟料,所以将污泥导向煅烧炉,能够使资源再次利用,避免浪费)。
具体地,第一水泵7用于将第二沉淀池3内的水导向沉降池4内,沉降池4的顶部处于可开闭状态,第二水泵8用于将沉降池4内的水导向清水池5内,第三水泵9用于将清水池5内的水导向厂区生产用水设备处。同时,第一水泵7设置在第二沉淀池3的中部,在避免抽取污泥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量抽取水体。
其中,沉降池4中的水体处于局部浑浊状态,且其中含有少量颗粒物,可以在沉降池4中加入明矾等以满足水体净化需要(在沉降池4中加入絮凝剂,可以用于吸附水中颗粒;或在水中加入漂白粉,用于水中杀菌消毒等,具体根据水体用途具体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具体地,还包括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分别包括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板,控制板分别与污泥泵6、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8、第三水泵9电连接,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分别与各个电磁阀、以及浮子液位传感器11电连接。
其中,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中搭载有逻辑程序。浮子液位传感器11用于检测积泥池1中的水位,并将水位状态信号传输至控制板中,控制板通过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打开位于水面以下(避免水面上的漂浮物通过电磁阀所在第一液流口)的电磁阀,电磁阀打开后,水体通过该电磁阀所在第一液流口流向第一沉淀池2。第一隔离墙12上的第一液流口13、第二隔离墙14上的第二液流口15主要用于水体流动,使积泥池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中的水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平衡水压。而第一隔离墙12、第二隔离墙14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水体的大面积流动,使水体处于平稳状态(静止状态)有利于污泥沉降。第一隔离墙12、第二隔离墙14墙壁下部开设的泥流口17为了便于污泥的滑动。(说明,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清水池5并非处于全封闭状态,其上部设置有气孔,保证池内气压与外部气压接近且稳定。)
图1中最高水位标线19为积泥池1中最高水位线;最低水位标线为积泥池1中最低水位线。当浮子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水位达到最低水位标线时,浮子液位传感器11向控制板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板通过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7线路断开,避免第一水泵7无水状态下工作。
使用时,通过将积泥池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的配合设置,使该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了使废水与污泥有效分离的效果,在实施时,废水和污泥通过排水沟18进入到积泥池1中,污泥沉降在积泥池1的下部,其中少部分废水和污泥依次进入到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中,并在其中进行沉降,沉降后的污泥在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池底滑动到积泥池1中,通过第一水泵7将分离后的废水导入到沉降池4中,达到了使废水和污泥有效分离的目的。
通过积泥池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沉降池4、以及清水池5的配合设置,使该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了分离污泥、废水并进行循环利用的效果,通过利用积泥池1中的污泥泵6将污泥导向煅烧炉(水泥厂水泥生产设备之一)中,通过第一水泵7将分离后的废水导入到沉降池4中,在沉降池4中进一步沉降水中颗粒物(进一步优化水体),利用第二水泵8将沉降池4中的水体导入到清水池5中,利用第三水泵9将清水池5中的水体导向厂区生产用水设备,使废水和污泥都能够实现循环利用,避免了水泥生产厂区中污泥、废水的外排,达到了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并列砌在地平面以下的积泥池(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沉降池(4)以及清水池(5),还包括用于流动厂区污水的排水沟(18),所述排水沟(18)与所述积泥池(1)的上部连通,所述积泥池(1)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6),所述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的池底呈倾斜状且向积泥池(1)所在侧倾斜,所述第一沉淀池(2)的底部一侧通过泥流口(17)与积泥池(1)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3)的底部一侧与第一沉淀池(2)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3)内设置有第一水泵(7),所述沉降池(4)内设置有第二水泵(8),所述清水池(5)内设置有第三水泵(9),所述清水池(5)通过第三水泵(9)将清水导向厂区内用水设备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2)与所述积泥池(1)之间堆砌有第一隔离墙(12),所述第一隔离墙(12)用于将第一沉淀池(2)与积泥池(1)隔开,所述第一隔离墙(12)的墙壁上纵向排列开设有多个第一液流口(13),所述第一沉淀池(2)与所述积泥池(1)通过各个第一液流口(13)连通,所述第一隔离墙(12)上且位于各个第一液流口(13)处均设置有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泥池(1)中纵向设置有PVC管(10),所述PVC管(10)中设置有浮子液位传感器(11),所述PVC管(1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池(3)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之间堆砌有第二隔离墙(14),所述第二隔离墙(14)用于将第二沉淀池(3)与第一沉淀池(2)隔开,所述第二隔离墙(14)的墙壁上纵向排列开设有多个第二液流口(15),所述第二沉淀池(3)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通过各个第二液流口(15)连通,所述第二隔离墙(14)上且位于各个第二液流口(15)处也均设置有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墙(14)上且位于各个第二液流口(15)的一侧铺设有阻泥网(16),所述第二沉淀池(3)的下部侧壁上也设置有阻泥网(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泵(6)的污泥输出管导向厂区的煅烧炉,所述积泥池(1)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泵(6)将污泥导向煅烧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7)用于将第二沉淀池(3)内的水导向沉降池(4)内,所述沉降池(4)的顶部处于可开闭状态,所述第二水泵(8)用于将沉降池(4)内的水导向清水池(5)内,所述第三水泵(9)用于将清水池(5)内的水导向厂区用水设备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分别包括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污泥泵(6)、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8)、第三水泵(9)电连接,所述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分别与各个电磁阀、以及浮子液位传感器(11)电连接。
CN202321530352.9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Active CN220214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0352.9U CN22021402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0352.9U CN22021402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4025U true CN220214025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2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0352.9U Active CN22021402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40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32616A1 (en) Sludge treatment system for dam
CN207468338U (zh) 一种多级沉淀含煤废水处理系统
CN201027328Y (zh) 一体化自动节水设备
CN108408802A (zh) 合流制管网溢流及水体污染一体化削减系统
CN220214025U (zh)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3878648U (zh) 多功能雨水收集系统
CN206538207U (zh) 一种老城区雨污水处理系统
CN203269678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1209885A (zh) 垃圾渗沥液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3241891A (zh) 一种水体截污消污处理方法及工艺
CN202526949U (zh) 一体化沉淀澄清池
KR100753547B1 (ko) 산성광산배수 자연정화식 처리장치
CN207159057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7002379U (zh) 一体化地埋式sbr污水处理装置
CN206384982U (zh) 一种雨污混流废水处理系统
CN203269714U (zh) 一种适用于矿井水井下处理的磁分离装置
CN208911521U (zh) 一种组合式调节浓缩池
CN201338960Y (zh) 多功能废水处理机
CN108360646A (zh) 综合管廊雨水过滤排污调蓄装置
CN212127875U (zh) 矿井水沉淀净化系统
CN211847595U (zh) 一种一体式曝气固定床系统污水处理站装置
CN102580365A (zh) 一体化沉淀澄清池
CN211421343U (zh) 雨水自动化弃流装置
CN206554149U (zh) 一种排淤净化装置
CN206985960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