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9057U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9057U
CN207159057U CN201721176573.5U CN201721176573U CN207159057U CN 207159057 U CN207159057 U CN 207159057U CN 201721176573 U CN201721176573 U CN 201721176573U CN 207159057 U CN207159057 U CN 207159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pond
collecting
regulating reservoir
dispos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65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app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app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app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app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765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9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9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9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集水池、调节池、控制室、污水净化池总成、排放沙井、污泥池,格栅池上设有进水管口,格栅池位于集水池中,集水池通过集水池提升泵与调节池连通,调节池通过调节池提升泵与污水净化池总成连通,污水净化池总成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沉淀池设有污泥排放口及出水口,污泥排放口通过污泥排放管与污泥池连通,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紫外线消毒池,紫外线消毒池通过管道连接有计量槽,计量槽通过排水管与排放沙井连通,控制室内设有加药装置,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道与沉淀池连通。占地面积小,减少工程造价,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优于城市污水厂排放一级A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对污水处理回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污水处理回用在替代清洁水源的同时减少了污水排放量,降低了城市排污负荷。常用的一体化设备的处理方法大致有沉淀法、气浮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中和法等,现有的处理方法制造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难以管理,占地面积大,例如沉淀法、上浮(气浮)等,相应使用的处理设备是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池及其附属装置等,增加设备的投资以及后期管理运行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减少工程造价,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达到回用标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集水池、调节池、控制室、污水净化池总成、排放沙井、污泥池,所述格栅池上设有进水管口,所述格栅池位于所述集水池中,所述集水池通过集水池提升泵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调节池通过调节池提升泵与所述污水净化池总成连通,所述污水净化池总成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有污泥排放口及出水口,所述污泥排放口通过污泥排放管与所述污泥池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紫外线消毒池,所述紫外线消毒池通过管道连接有计量槽,所述计量槽通过排水管与所述排放沙井连通,所述控制室内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的上部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排放沙井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设有潜水搅拌机。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排放口位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排放口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为PAM加药装置或PAC加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解酸化池内填有生物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污水净化池总成、紫外线消毒池及计量槽均位于设备间内,所述设备间位于地面上,所述集水池、调节池、污泥池及排放沙井均位于地面下。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内设有行走阶梯。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的上端设有检查井。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设有电气控制装置,所述电气控制装置与所述集水池、调节池、污水净化池总成及计量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集水池、调节池、污泥池及排放沙井设置于地面下,上面可以进行绿化,美化环境,水解酸化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相邻分布且紧密排列,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
2.通过在集水池的上部设置溢流管,当遇到暴雨,水位急剧上升时,集水池提升泵来不及抽水,水直接通过溢流管流进排放沙井,通过排放沙井排走,避免洪涝。
3.通过在调节池中设置潜水搅拌机,利用潜水搅拌机推动搅拌调节池内的水,保证调节池内的水长期在运转,不会出现死水区,使水质均衡,有利于下一道工序。
4.通过计量槽,提高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管理水平,准确掌握污水量、污泥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格栅池、11进水管口、2集水池、21集水池提升泵、22溢流管、23行走阶梯、3调节池、31调节池提升泵、32潜水搅拌机、33检查井、4控制室、41PAM加药装置、42PAC加药装置、43电气控制装置、5污水净化池总成、51水解酸化池、52第一好氧池、53第二好氧池、54沉淀池、541污泥排放口、542控制阀、55紫外线消毒池、6计量槽、7排放沙井、8污泥池、9设备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格栅池1、集水池2、调节池3、控制室4、污水净化池总成5、排放沙井7、污泥池8,格栅池1上设有进水管口11,格栅池1位于集水池2中,集水池2通过集水池提升泵21与调节池3连通,调节池3通过调节池提升泵31与污水净化池总成5连通,污水净化池总成5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51、第一好氧池52、第二好氧池53、沉淀池54,沉淀池54设有污泥排放口541及出水口,污泥排放口541通过污泥排放管与污泥池8连通,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紫外线消毒池55,紫外线消毒池55通过管道连接有计量槽6,计量槽6通过排水管与排放沙井7连通,控制室4内设有加药装置,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道与所述沉淀池54连通。
第一好氧池52和第二好氧池53底部设有鼓风机,水解酸化池51、第一好氧池52、第二好氧池53、沉淀池54相邻分布且紧密排列,污泥池54位于集水池2后侧,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
计量槽6为巴歇尔计量槽,通过计量槽6提高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管理水平,准确掌握污水量、污泥量。
集水池2的上部设有溢流管22,溢流管22与排放沙井7连通,通过在集水池2的上部设置溢流管22,当遇到暴雨,水位急剧上升时,集水池提升泵21来不及抽水,水通过溢流管22流进排放沙井7,通过排放沙井7排走,避免洪涝。
调节池3设有潜水搅拌机32,调节池3具有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且当污水处理池总成5的处理出现小故障的时候,污水可以在调节池3短暂贮存,不至于使生产工序因污水不能排除而停机,利用潜水搅拌机32推动搅拌调节池3内的水,保证调节池3内的水长期在运转,不会出现死水区,使水质均衡,有利于进行下一道的生化处理。
污泥排放口541位于沉淀池54的底部,污泥排放口541上设有控制阀542。
加药装置为PAM加药装置41或PAC加药装置42,PAM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在颗粒之间起链接架桥作用,使细颗粒形成比较大絮团,加快沉降速度,PAC可以去除污水中的铁、氟、镉、漂浮油、放射性等物质。
水解酸化池51内填有生物填料,以提高池内污泥浓度,生物填料上附着兼氧菌,通过兼氧菌的作用,对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同时将难降解物质水解成易分解物质,水解酸化池51与沉淀池54之间设有回流管,为保证水解酸化池51内的污泥总量,沉淀池54部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51,所述沉淀池54为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增加了沉淀池54的沉淀面积,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处理效率,且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控制室4、污水净化池总成5、紫外线消毒池55及计量槽6均位于设备间9内,设备间9位于地面上,集水池2、调节池3、污泥池8及排放沙井7均位于地面下,不但减小了占地面积,而且可在集水池2、调节池3、污泥池8及排放沙井7上面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集水池2内设有行走阶梯23,通过行走阶梯23,便于检查格栅池1,定期清理格栅池1内的杂物。
调节池3的上端设有检查井33,通过检查井33,便于调节池3的定期检查、检修。
控制室4设有电气控制装置43,电气控制装置43与集水池2、调节池3、污水净化池总成5、紫外线消毒池55及计量槽相连通,利用电气控制装置43,实现一体化污水处理自动化。
工作流程:
1.生活污水首先经污水管道收集至污水站格栅池1,格栅池1将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截留,避免悬浮物和漂浮物堵塞集水池提升泵21及调节池提升泵31然后废水流入集水池2中,在电气控制装置43的控制下,集水池2的污水经集水池提升泵21抽入污水调节池3。
2.调节池3中潜水搅拌机32对污水进行推动搅拌,使水质、水量的均匀调节,减少进入处理系统废水流量的波动,提供对废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
3.调节池3中的污水经调节池提升泵31提升到水解酸化池51,水解酸化池51内部装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附着兼氧菌,通过兼氧菌的水解酸化作用,对污水中部分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同时将难降解物质变成易分解物质,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分子链较长的LAS经过分解后变成短链的中间产物,BOD/COD值增加,易于生物降解。
4.水解酸化池51出水自流进入第一好氧池52,经过第一好氧池52进行一级处理后,水自流进入第二好氧池53,第一好氧池52和第二好氧池53内池内挂有填料,让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填料具有挂膜快、不结团、寿命长的特点,为微生物提供载体,提高池内的生物总量,从而提高单位体积的有机负荷,减少工程造价,好氧处理工艺具有生物量高,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能力强。
5.第二好氧池53的泥水混合物自流进入沉淀池54,经沉淀池54沉降分离水中的悬浮污泥,加药装置电气控制装置43的控制下,通过加药管道往沉淀池54中投放PAC(聚合氯化铝)及PAM(聚丙烯酰胺),PAC及PAM能加快污水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沉淀后的水自流入紫外线消毒池55清毒后达到排放标准。沉淀池54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水解酸化池51,补充污泥损失。
6.经过紫外线消毒池55消毒后的水流入计量槽6,水再通过计量槽6排放到排放沙井7,计量槽6为巴歇尔计量槽,当巴歇尔计量槽出水口出现浑浊状态时候,打开沉淀池54的控制阀542,将阀门调到适合的位置,按下污泥泵按键使污泥泵正常工作,污泥在污泥泵作用下排放至污泥排放位置,待巴歇尔槽出水不再浑浊时,关闭污泥泵及控制阀54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1)、集水池(2)、调节池(3)、控制室(4)、污水净化池总成(5)、排放沙井(7)、污泥池(8),所述格栅池(1)上设有进水管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1)位于所述集水池(2)中,所述集水池(2)通过集水池提升泵(21)与所述调节池(3)连通,所述调节池(3)通过调节池提升泵(31)与所述污水净化池总成(5)连通,所述污水净化池总成(5)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51)、第一好氧池(52)、第二好氧池(53)、沉淀池(54),所述沉淀池(54)设有污泥排放口(541)及出水口,所述污泥排放口(541)通过污泥排放管与所述污泥池(8)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紫外线消毒池(55),所述紫外线消毒池(55)通过管道连接有计量槽(6),所述计量槽(6)通过排水管与所述排放沙井(7)连通,所述控制室(4)内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道与所述沉淀池(5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的上部设有溢流管(22),所述溢流管(22)与所述排放沙井(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3)设有潜水搅拌机(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排放口(541)位于所述沉淀池(54)的底部,所述污泥排放口(541)上设有控制阀(5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为PAM加药装置(41)或PAC加药装置(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51)内填有生物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4)、污水净化池总成(5)、紫外线消毒池(55)及计量槽(6)均位于设备间(9)内,所述设备间(9)位于地面上,所述集水池(2)、调节池(3)、污泥池(8)及排放沙井(7)均位于地面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内设有行走阶梯(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3)的上端设有检查井(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4)设有电气控制装置(43),所述电气控制装置(43)与所述集水池(2)、调节池(3)、污水净化池总成(5)、紫外线消毒池(55)及计量槽相连通。
CN201721176573.5U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07159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6573.5U CN207159057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6573.5U CN207159057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9057U true CN207159057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2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6573.5U Active CN207159057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90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389A (zh) * 2018-11-01 2019-01-18 贵州华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远程控制系统
CN113429062A (zh) * 2021-05-20 2021-09-24 光大水务(德州)有限公司 一种低氟废水高效除氟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389A (zh) * 2018-11-01 2019-01-18 贵州华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远程控制系统
CN113429062A (zh) * 2021-05-20 2021-09-24 光大水务(德州)有限公司 一种低氟废水高效除氟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2879A1 (en) System and multi-functional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US20110127214A1 (en) Energy optimization in an anaerobic, facultative, anoxic aerobic plant, using fine bubbles, without sludge production
CN201587886U (zh) 一种复合式mbr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1952332U (zh) 自充氧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装置
CN201545771U (zh)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7473471A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09626749A (zh) 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其处理工艺
CN107963786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7159057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10143719A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净化污水的方法
CN207468411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6106532U (zh) 一种太阳能无动力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5601043B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CN104973727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CN106007267A (zh) 大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工艺
CN207047066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105967333A (zh) 一种处理乡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112110610A (zh) 一种多级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856266U (zh) 大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1759331B (zh) 前置活性污泥-廊道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1255632U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一体化系统
CN208577593U (zh) 一种组合mbr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6437935U (zh) 人工湿地系统
CN206359399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5933395U (zh) 环保一体化生物菌曝气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tegrat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Pledgee: Shunde Guangdo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Daliang branch

Pledgor: FOSHAN XIN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361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Pledgee: Shunde Guangdo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Daliang branch

Pledgor: FOSHAN XIN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361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Pledgee: Guangdong Shunde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b branch

Pledgor: FOSHAN XIN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