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3640U -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3640U
CN220213640U CN202320958673.2U CN202320958673U CN220213640U CN 220213640 U CN220213640 U CN 220213640U CN 202320958673 U CN202320958673 U CN 202320958673U CN 220213640 U CN220213640 U CN 22021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chamber
negative pressure
chamber
injection por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86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道平
赵俊杰
张飞宇
蒙有作
周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586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3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负压吸收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拉瓦尔喷管、第一接收室、扩散通道,及与所述第一接收室连通的第一引射口;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室靠近所述扩散通道的一端具有平坦内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接收室具有靠近转换通道的平坦内壁,通过取消转换通道延伸进入第二接收室的导流部件,避免了从第二引射口将进入第二接收室的气体受到导流部件阻挡导致形成死腔,从而减少死腔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增加抽吸废气量,提高负压吸收装置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背景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病人进行麻醉,病人的呼吸道暂时进入麻醉状态,即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此时,可以转而使用呼吸麻醉机进行辅助呼吸。
在使用呼吸麻醉机进行辅助呼吸时,为了避免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呼吸麻醉机中,利用负压吸收装置将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排出体外,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现有的负压吸收装置存在从引射端进入的气体会与气体接受室延伸出的导流部件发生碰撞形成巨大的死腔,阻挠后续气体从引射端进入,造成驱动气体消耗高,引射流量低,导致整体性能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吸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会形成死腔,造成引射流量低,导致整体性能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负压吸收装置,用于呼吸麻醉机,包括:
依次连通的拉瓦尔喷管、第一接收室、扩散通道,及与所述第一接收室连通的第一引射口;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室靠近所述扩散通道的一端具有平坦内壁。
可选地,还包括依次连通设于所述第一接收室与所述扩散通道之间的内径逐渐增大的转换通道、第二接收室,及与所述第二接收室连通的第二引射口;其中,所述转换通道小内径端连通所述第一接收室,大内径端连通所述第二接收室。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收室靠近所述扩散通道一端的具有平坦内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射口偏离所述拉瓦尔喷管与所述第一接收室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引射口偏离所述第二接收室与所述扩散通道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收室包括分别与所述拉瓦尔喷管和所述转换通道连通的第一主体腔室,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主体腔室周缘的第一延伸腔室,所述第一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一引射口连通;
所述第二接收室包括分别与所述转换通道和所述扩散通道连通的第二主体腔室,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主体腔室周缘的第二延伸腔室,所述第二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二引射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一引射口之间设有第一引射通道;
所述第二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二引射口之间设有第二引射通道。
可选地,所述拉瓦尔喷管包括由所述进气口至所述第一连接口依次连通设置的进口稳定段、渐缩段、喉段和渐扩段。
可选地,每一所述卡槽包括与所述开口边沿平行设置的滑道,所述进口稳定段包括至少一端内径均一的管路。
可选地,所述扩散通道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合段和扩散段。
可选地,包括以下部件至少之一:
连接于所述拉瓦尔喷管进气口的进气转接件;
连接于所述扩散通道出气口的出气转接件;
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射口的第一引射转接件;
连接于所述第二引射口的第二引射转接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呼吸麻醉机,包括上述的负压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接收室具有靠近转换通道的平坦内壁,通过取消转换通道延伸进入第二接收室的导流部件,避免了从第二引射口将进入第二接收室的气体受到导流部件阻挡导致形成死腔,从而减少死腔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增加抽吸废气量,提高负压吸收装置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V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00、进气组件;110、拉瓦尔喷管;111、进口稳定段;112、渐缩段;113、喉段;114、渐扩段;120、第一接收室;121、第一主体腔室;122、第一延伸腔室;130、第一引射口;140、第一引射通道;200、出气组件;210、扩散通道;211、混合段;211、扩散段;220、第二接收室;221、第二主体腔室;222、第二延伸腔室;230、第二引射口;240、第二引射通道;310、进气转接件;320、出气转接件;330、第一引射转接件;340、第二引射转接件;400、连接块;410、转换通道;4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接收室具有靠近转换通道的平坦内壁,通过取消转换通道延伸进入第二接收室的导流部件,避免了从第二引射口将进入第二接收室的气体受到导流部件阻挡导致形成死腔,从而减少死腔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增加抽吸废气量,提高负压吸收装置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吸收装置,用于呼吸麻醉机,包括:
依次连通的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扩散通道210,及与第一接收室120连通的第一引射口130;
其中,第一接收室120靠近扩散通道210的一端具有平坦内壁。
本实施例中,负压吸收装置用于在使用呼吸麻醉机对病患进行辅助呼吸时,通过制造负压,将病患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吸收,从而排出其体外。
其中,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扩散通道210依次连通组成连续管路,工作时,将高压气流充入该连续管路中。按照高压气流的流通方向描述,拉瓦尔喷管110的进气口可以看作是该连续管路的起点,扩散通道210的出气口可以看作是该连续管路的终点,在该连续管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设有第一引射口130连通第一接收室1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引射口130用于将病患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引入第一接收室120,痰或其他废气进入第一接收室120后沿与高压气流相同的方向流通,也即,从扩散通道210的出气口排出。
第一接收室120可以具有一个内部容积大于拉瓦尔喷管110和扩散通道210的腔体,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该腔体可以设置为不同外观形状,例如:立方盒体状、碗状、伞状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第一接收室120的腔体靠近扩散通道210的一端具有平坦内壁,扩散通道210与第一接收室120在该内壁处连通。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平坦”所指的是,连接平坦内壁表面上任意两点的直线不会与该表面自身相交。处于连通状态时,平坦内壁即为扩散通道210与第一接收室120的分界面,扩散通道210的任何部分都不会超过平坦内壁伸入第一接收室120内,也即,扩散通道210在其径向上的投影均落在第一接收室120之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平坦内壁”并不表示该内壁必须具有完整的连续面,该平坦内壁上可以包括缺漏部分,例如,扩散通道210与第一接收室120的连接处形成的孔洞。
现有技术中,扩散通道210与接收室的连接处具有导流部件,该导流部件延伸进入第一接收室120的腔体内,会使得从引射口进入的废气会与导流部件发生碰撞形成巨大的死腔,阻挠后续气体从引射管进入,造成驱动气体消耗高,导致引射流量低。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接收室120具有靠近扩散通道210的平坦内壁,取消了延伸进入第一接收室120的导流部件,使得从第一引射口130引入的废气可以直接进入第一接收室120,并逐渐将其填满,不会形成死腔,从而减少能量损失,增加抽吸废气量。
具体的,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扩散通道210可以同时一个整体部件上贯穿钻取形成,此时,该整体部件即可单独作为负压吸收装置。另外,也可以在一个进气组件100上贯穿钻取形成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对应的,在出气组件200上贯穿钻取形成扩散通道210,将进气组件100与出气组件200对接使得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扩散通道210连通成为连续管路,此时,由进气组件100与出气组件200组合构成负压吸收装置。其中,进气组件100、出气组件200的外观形状、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组件100、出气组件200可以设置为宽度大致相等的长方体块状,两个长方体块状的底面贴合并采用连接件固接,即可实现进气组件100与出气组件200的对接。可以理解,此时,第一引射口130可以开设于进气组件100的一个侧壁。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高压气体经进气口充入拉瓦尔喷管110,通过拉瓦尔喷管110对高压气体进行降压加速,形成超音速气流。超音速气流进入第一接收室120,由于卷吸效应形成局部真空。基于局部真空,第一引射口130处的环境压力大于第一接收室120的内部压力,废气由压力较高的第一引射口130处流入压力较低的第一接收室120内,由此将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经第一引射口130引入第一接收室120。其后,废气经扩散管道210减速一同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接收室120具有靠近扩散通道210的平坦内壁,通过取消扩散通道210延伸进入第一接收室120的导流部件,避免了从第一引射口130将进入第一接收室120的废气受到导流部件阻挡导致形成死腔,从而减少死腔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增加抽吸废气量,提高负压吸收装置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二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收装置,还包括依次连通设于第一接收室120与扩散通道210之间的内径逐渐增大的转换通道410、第二接收室220,及与第二接收室220连通的第二引射口230;
其中,转换通道410小内径端连通第一接收室120,大内径端连通第二接收室220。
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扩散通道210之前还设有第二接收室220,类似的,第二接收室220连通有第二引射口230。第二接收室220的外观形状、内部容积等可以与第一接收室120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接收室120与第二接收室220之间通过转换通道410连接,转换通道410的内径由第一接收室120至第二接收室220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流经的气流能够再次加速。
具体的,第二接收室220与扩散通道210可以共同贯穿钻取形成于出气组件200。扩散通道210可以贯穿钻取形成于连接块400,将进气组件100、连接块400、出气组件200依次对接可使得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转换通道410、第二接收室220、扩散通道210连通成为连续管路,此时,由进气组件100、连接块400、出气组件200组合构成负压吸收装置。其中,类似的,进气组件100、出气组件200可以设置为宽度大致相等的长方体块状。连接块400可以设置为底面积小于进气组件100和出气组件200底面积的圆盘状,转换通道410沿圆盘的轴向设置。连接块400的周缘还可以设置密封圈420,以起到提升气密性的作用。可以理解,此时,第一引射口130可以开设于进气组件100的一个侧壁,第二引射口230可以开设于出气组件200的一个侧壁。
对接完成后,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转换通道410、第二接收室220、扩散通道210的轴心线可以处于大致重合的位置,第一引射口130和第二引射口230的轴心线可以处于与拉瓦尔喷管110、第一接收室120、转换通道410、第二接收室220、扩散通道210的轴心线大致垂直的位置。
使用时,将高压气体经进气口充入拉瓦尔喷管110,通过拉瓦尔喷管110对高压气体进行降压加速,形成超音速气流。超音速气流进入第一接收室120,由于卷吸效应形成局部真空。基于局部真空,第一引射口130处的环境压力大于第一接收室120的内部压力,废气由压力较高的第一引射口130处流入压力较低的第一接收室120内,由此将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经第一引射口130引入第一接收室120。由于转换通道410的内径由第一接收室120至第二接收室220逐渐增大,高速气流带领引入的废气经过转换通道410的过程中会再次得到加速,形成超音速气流,超音速气流进入第二接收室220,同样由于卷吸效应形成局部真空。基于局部真空,第二引射口230处的环境压力大于第二接收室220的内部压力,废气由压力较高的第二引射口230处流入压力较低的第二接收室220内,由此将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经第二引射口230引入第二接收室220,此时,废气的抽吸量增加了一倍。其后,全部废气经扩散管道210减速一同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经过拉瓦尔喷管110加速至超音速的气流进入第一接收室120时,会形成卷吸效应,出现局部真空,从而在负压吸收装置的内外两端形成负压,使得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废气能够经第一引射口130抽吸排除体外;进一步的,抽吸而出的气流经过转换通道410再次加速,进入第二接收室220时,再次通过卷吸效应形成负压,经第二引射口230引发二次抽吸,能够增加约一倍抽吸量,提高了负压吸收装置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三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二接收室220靠近扩散通道210一端的具有平坦内壁。
类似于实施例一,第二接收室220的腔体靠近扩散通道210的一端也具有平坦内壁,扩散通道210与第二接收室220在该内壁处连通。处于连通状态时,平坦内壁即为扩散通道210与第二接收室220的分界面,扩散通道210的任何部分都不会超过平坦内壁伸入第二接收室220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接收室220具有靠近转换通道410的平坦内壁,取消了延伸进入第二接收室220的导流部件,使得从第二引射口230引入的废气可以直接进入第二接收室220,并逐渐将其填满,不会形成死腔,从而减少能量损失,增加抽吸废气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取消扩散通道210延伸进入第二接收室220的导流部件,避免了从第二引射口230将进入第二接收室220的气体受到导流部件阻挡导致形成死腔,从而减少死腔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增加抽吸废气量,提高负压吸收装置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四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引射口130偏离拉瓦尔喷管110与第一接收室120的连接处;
第二引射口230偏离第二接收室220与扩散通道210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引射口130的中轴线偏离拉瓦尔喷管110与第一接收室120的连接处,这样,可以改变气流从第一接收室120流至第一引射口130的路径,使得该路径不再是直线,而是变化为斜线、折线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这样,当高速气流由拉瓦尔喷管110流出,并进入第一接收室120,由于管路内径的突然变化导致发生反冲时,气流无法直接沿直线从第一引射口130流出。
类似的,第二引射口230的中轴线偏离第二接收室220与扩散通道210的连接处,这样,可以改变气流从第二接收室220流至第二引射口230的路径,使得该路径不再是直线,而是变化为斜线、折线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这样,当高速气流由拉瓦尔喷管110流出,并进入第二接收室220,由于管路内径的突然变化导致发生反冲时,气流无法直接沿直线从第二引射口230流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引射口130偏离拉瓦尔喷管110与第一接收室120的连接处,从而起到防止气体从第一引射口130流出的作用;类似的,第二引射口230偏离第二接收室220与扩散通道210的连接处,从而起到防止气体从第二引射口230流出的作用,保证真空的形成。
实施例五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接收室120包括分别与拉瓦尔喷管110和转换通道410连通的第一主体腔室121,以及设于第一主体腔室121周缘的第一延伸腔室122,第一延伸腔室122与第一引射口130连通;
第二接收室220包括分别与转换通道410和扩散通道210连通的第二主体腔室221,以及设于第二主体腔室221周缘的第二延伸腔室222,第二延伸腔室222与第二引射口230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腔室121可以设置为内径显著大于拉瓦尔喷管110末端,但轴向长度小于拉瓦尔喷管110整体长度。第一主体腔室121可以看作是一段圆柱型腔体,该圆柱型腔体的周缘沿与气流流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一延伸腔室122,第一延伸腔室122可以看作是套设在拉瓦尔喷管110外围的圆环状腔室,且该圆环具有一定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腔室12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腔室,例如剖面呈现矩形或三角形等。第一引射口130可以连通设置于第一延伸腔室122的侧壁。
类似的,第二主体腔室221可以设置为内径显著大于扩散管道210前端,但轴向长度小于扩散管道210长度。第二主体腔室221的形状、内部容积等可以与第一主体腔室121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腔室221与第一主体腔室121相同,也可以看作是一段圆柱型腔体,该圆柱型腔体的周缘沿气流流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二延伸腔室222,第二延伸腔室222可以看作是套设在扩散管道210外围的圆环,且该圆环具有一定厚度。第二引射口230可以连通设置于第二延伸腔室222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延伸腔室122,使得第一引射口130偏离第一接收室120的中心,从而起到防止气体从第一引射口130流出的作用;类似的,通过设置第二延伸腔室222,使得第二引射口230偏离第二接收室220的中心,从而起到防止气体从第二引射口230流出的作用。
实施例六
结合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第一延伸腔室122与第一引射口130之间设有第一引射通道140;
第二延伸腔室222与第二引射口230之间设有第二引射通道2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通过在接收室的延伸腔室与引射口之间设置引射通道,避免了由病人呼吸道内抽吸而出的痰或其他废气在引射口与接收室之间发生堵塞,导致无法实现引射功能的情况,提高了负压吸收装置的稳定性,降低了故障率,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实施例七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收装置,拉瓦尔喷管110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进口稳定段111、渐缩段112、喉段113和渐扩段114。
本实施例中,进口稳定段111可以是一端内径均一,且长度相对较长的管路。渐缩段112可以是一段内径沿气流流向逐渐缩小的管路。喉段113可以是一段内径均一,且与渐缩管的小内径端大致相等,但长度相对较短的管路。渐扩段114可以是一段内径沿气流流向逐渐增大的管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内径均一”所指的是,该管路各段的内径没有变化,大致处处相等。
工作时,高压气流首先流经进口稳定段111,由此得到稳定,接着进入渐缩段112进行降压加速,穿过喉段113后由渐扩段114逸出。这样,可使气流的速度因喷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使气流从亚音速到音速,直至加速至超音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通过设置进口稳定段111加长了拉瓦尔喷管110的进口段,稳定了进气口的来流气体,使得高压气流能够顺利加速至超音速。
实施例八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收装置,进口稳定段111包括至少一端内径均一的管路。
本实施例中,进口稳定段111的内径均一,使得流经的气流能够趋于稳定,便于后续的降压加速。进口稳定段111可以设置一段,也可以设置多段,例如,两段、三段、四段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从而适应不同流量、流速的初始气流。
其中,设置多段进口稳定段111时,各段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设置两段进口稳定段111,第二段的内径小于第一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通过将进口段设置为一段或多段内径均一的管路,进一步提升了来流气体的稳定性。
实施例九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收装置,扩散通道210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合段211和扩散段212。
本实施例中,扩散通道210起到连接作用。具体的,混合段211可以是一段先内径逐渐缩小,后保持内径均一并延伸一段距离的管路,其中内径均一的段落长度相对较长。扩散段212可以是一段内径逐渐增大的管路。
工作时,高速气流带领由引射口进入的废气从第二接收室220流出,首先流经混合段211,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加速,接着进行混合,最后由扩散段212扩散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经由处理的尾气进入扩散通道210后,通过混合段211被压缩并进行混合,最终通过扩散段212减速一起排出,从而在纯气动驱动下实现将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排出体外的全部流程。
实施例十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收装置,包括以下部件至少之一:
连接于拉瓦尔喷管110进气口的进气转接件310;
连接于扩散通道210出气口的出气转接件320;
连接于第一引射口130的第一引射转接件330;
连接于第二引射口230的第二引射转接件340。
本实施例中,在负压吸收装置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拉瓦尔喷管110进气口、扩散通道210出气口、第一引射口130及第二引射口230通常都需要与外部元件对接,因此,上述各个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接口。拉瓦尔喷管110进气口可以直接与外部的元件对接,在外部元件的接口与拉瓦尔喷管110进气口不匹配时,也可以通过进气转接件310实现对接。类似的,扩散通道210出气口、第一引射口130、第二引射口230可以直接与外部的元件对接,也可以通过出气转接件320、第一引射转接件330、第二引射转接件340分别实现对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负压吸收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各个接口可以全部直接与外部的元件对接,也可以全部使用对应的转接件与外部的元件对接,还可以一些接口直接与外部的元件对接,一些接口使用对应的转接件与外部的元件对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收装置,通过在拉瓦尔喷管110进气口、扩散通道210出气口、第一引射口130及第二引射口230分别连接对应的转接件,满足多种连接需求,扩展了负压吸收装置的适配性。
实施例十一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麻醉机,包括任一实施例中的负压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麻醉机,利用负压吸收装置实现将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他废气排出体外的功能;负压吸收装置通过取消转换通道410前端延伸进入接收室的导流部件,避免了从引射口将进入接收室的气体受到导流部件阻挡导致形成死腔;通过纯气体驱动,操作简单便捷,不会发生机械、电子软件等故障;通过设置进口稳定段111加长了拉瓦尔喷管110的进口段,稳定了进气口的来流气体;负压吸收装置包括两级组件,可以增加约一倍抽吸量,提高了整体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呼吸麻醉机,包括:
依次连通的拉瓦尔喷管、第一接收室、扩散通道,及与所述第一接收室连通的第一引射口;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室靠近所述扩散通道的一端具有平坦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通设于所述第一接收室与所述扩散通道之间的内径逐渐增大的转换通道、第二接收室,及与所述第二接收室连通的第二引射口;
其中,所述转换通道小内径端连通所述第一接收室,大内径端连通所述第二接收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室靠近所述扩散通道一端的具有平坦内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射口偏离所述拉瓦尔喷管与所述第一接收室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引射口偏离所述第二接收室与所述扩散通道的连接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室包括分别与所述拉瓦尔喷管和所述转换通道连通的第一主体腔室,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主体腔室周缘的第一延伸腔室,所述第一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一引射口连通;
所述第二接收室包括分别与所述转换通道和所述扩散通道连通的第二主体腔室,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主体腔室周缘的第二延伸腔室,所述第二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二引射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一引射口之间设有第一引射通道;
所述第二延伸腔室与所述第二引射口之间设有第二引射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瓦尔喷管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进口稳定段、渐缩段、喉段和渐扩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稳定段包括至少一端内径均一的管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通道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合段和扩散段。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至少之一:
连接于所述拉瓦尔喷管进气口的进气转接件;
连接于所述扩散通道出气口的出气转接件;
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射口的第一引射转接件;
连接于所述第二引射口的第二引射转接件。
11.一种呼吸麻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负压吸收装置。
CN202320958673.2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Active CN22021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8673.2U CN220213640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8673.2U CN220213640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3640U true CN220213640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5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8673.2U Active CN220213640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3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8177B (zh) 双文丘里装置
CN112282983A (zh) 天然气发动机用扰流式集成混合器
CN104847708A (zh) 超声速引射器
CN220213640U (zh)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CN219878876U (zh) 一种负压吸收装置及呼吸麻醉机
CN110608203A (zh) 带有蜗壳螺旋式二次流的引射器装置
CN101793271A (zh) 一种气动抽气机
CN212657059U (zh) 一种高空模拟试车台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
JP2010216303A (ja) 内燃機関の窒素富化ガス供給装置
CN209604907U (zh) 一种采样用高压气体扩散器
CN208203676U (zh) 多级多管高效射流泵
US11199203B2 (en) Jet pump comprising an internal nozzle
CN217989669U (zh) 吹气头及气枪
CN207647824U (zh) 增程式液流泵
CN206682055U (zh) 环缝引射器
CN115234525B (zh) 多气源蒸汽增压装置
WO2024036942A1 (zh) 真空发生器及具有其的负压吸尘装置
CN210859337U (zh) 一种多级离心鼓风机进气机壳
CN218624789U (zh) 一种真空发生管
CN217401300U (zh) 射流式增程节能泵
CN116936869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引射器及氢气循环系统
CN218760176U (zh) 一种防砂装置
CN217566952U (zh) 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
CN215570428U (zh) 一种音速喷嘴
CN219994014U (zh) 一种射流泵用喷射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