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0045U -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0045U
CN220210045U CN202321611267.5U CN202321611267U CN220210045U CN 220210045 U CN220210045 U CN 220210045U CN 202321611267 U CN202321611267 U CN 202321611267U CN 220210045 U CN220210045 U CN 220210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motor
main body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12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宝宏
张军辉
夏继
翁天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12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0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0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0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上述电机包括外壳、转子和定子,转子容置于外壳内,转子包括转子主体,定子容置于外壳内,定子包括具有第一容腔的第一壳体和容置于第一容腔内的定子主体,第一壳体包括骨架,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定子主体与外壳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机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骨架,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同时,通过定子主体与外壳固定连接,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使定子主体、第一壳体和外壳能够相对固定,有效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电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是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电机通常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定子主体和壳体,转子包括转子主体,定子主体设置于壳体内,以将定子主体和转子主体隔开。然而,由于定子的壳体的结构强度较低,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定子的壳体容易发生形变且容易出现晃动情况,导致定子的壳体容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不利于提升电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以解决在相关技术中定子的壳体容易发生形变且容易出现晃动情况而导致定子的壳体容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包括:
外壳;
转子,容置于外壳内,转子包括转子主体;
定子,容置于外壳内,定子包括具有第一容腔的第一壳体和容置于第一容腔内的定子主体,第一壳体包括骨架,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定子主体与转子主体磁性耦合并与外壳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骨架,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同时,通过定子主体与外壳固定连接,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使定子主体、第一壳体和外壳能够相对固定,有效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电机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骨架为金属件,骨架设置于定子主体的非气隙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增加定子主体与转子主体之间的磁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骨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架体设置于定子主体背向转子主体的一侧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为轴向磁通电机,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环设于电机的中轴线,第一连接部凸设于第一支撑部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背向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背向转子主体的一侧与第一壳体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沿第一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凸设于第一支撑部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背向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骨架还包括第二架体,第二架体环设于定子主体的外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架体与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包覆第二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二架体与定子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的绝缘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撑部设置于第一支撑部的内环空间内并环设于电机的中轴线,第二连接部凸设于第二支撑部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背向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骨架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背向转子主体的一侧与第一壳体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沿第二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凸设于第二支撑部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背向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子主体的中部开设有轴腔,转子还包括与转子主体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穿设于轴腔,骨架还包括设置于轴腔内的第三架体,第三架体环设于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架体与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包覆第三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架体与定子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的绝缘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凸设于第一支撑部的内周缘,第二连接部凸设于第二支撑部的外周缘,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电机的径向间隔形成有空隙,定子主体通过空隙与外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定子主体与外壳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的数量为两个,转子设置于两个定子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降低了两个定子的第一壳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电机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定子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生产一种型号的第一壳体,降低了开模成本,从而降低了电机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为内转子电机,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环设于定子主体的外周侧,第一连接部凸设于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沿第一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凸设于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骨架还包括第二架体,第二架体设置于定子主体靠近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架体与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包覆第二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二架体与定子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的绝缘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撑部环设于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并与第一支撑部沿电机的轴向布置,第二连接部凸设于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骨架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沿第二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凸设于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骨架还包括第三架体,第三架体设置于定子主体靠近第二支撑部的端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架体与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包覆第三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架体与定子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的绝缘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凸设于第一支撑部面向第二支撑部的一端,第二连接部凸设于第二支撑部面向第一支撑部的一端,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电机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空隙,定子主体通过空隙与外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定子主体与外壳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为外转子电机,定子主体具有轴腔,转子还包括与转子主体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穿设于轴腔,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轴腔内并环设于转轴,第一连接部凸设于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环设于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沿第一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凸设于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一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骨架还包括第二架体,第二架体设置于定子主体靠近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架体与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包覆第二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二架体与定子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的绝缘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撑部设置于轴腔内并与第一支撑部沿电机的轴向布置,第二支撑部环设于转轴,第二连接部凸设于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骨架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环设于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沿第二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凸设于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二连接部与定子主体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骨架还包括第三架体,第三架体设置于定子主体靠近第二支撑部的端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架体与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包覆第三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架体与定子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的绝缘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凸设于第一支撑部面向第二支撑部的一端,第二连接部凸设于第二支撑部面向第一支撑部的一端,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电机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空隙,定子主体通过空隙与外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定子主体与外壳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分隔件,分隔件设置于定子主体和转子主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将定子主体和转子主体隔开,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主体与转子主体产生干涉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腔内容置有冷却介质,定子主体的至少部分浸泡于冷却介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定子主体能够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有效吸收定子主体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电机,从而有效提升了电驱动装置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池和上述电驱动装置,电池与电驱动装置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电驱动装置,从而有效提升了电驱动系统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设备,包括上述电驱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电驱动系统,从而有效提升了电动设备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驱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驱动装置中的电机沿A-A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5所示的定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5所示的定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5所示的定子中的定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的电驱动装置中的电机沿A-A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图9所示的定子中的定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的电驱动装置中的电机沿A-A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图11所示的定子中的定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0、车辆;
100、电驱动装置;
10、电机;11、外壳;12、转子;121、转子主体;122、转轴;123、第二壳体;1231、第二容腔;13、定子;131、第一壳体;1311、骨架;13111、第一支撑部;13112、第一连接部;13113、第二支撑部;13114、第二连接部;13115、第二架体;13116、第三架体;13117、空隙;1312、第一绝缘体;1313、第二绝缘体;1314、分隔件;1315、第一容腔;132、定子主体;1321、基座;1322、铁心;1323、轴腔;1324、定子腔;
20、变速机构;
30、控制器;
200、电池;
210、电池箱;211、第一箱体;212、第二箱体;
220、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电机是电动设备的动力装置,电机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电动设备运转。电机通常包括转子和定子,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转子的主体部分转动,而定子固定不动,为了降低转子的主体部分与定子的主体部分之间出现干涉现象的风险,通常将定子的主体部分单独设置在一个壳体内,以将转子的主体部分和定子的主体部分隔开。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电机的绝缘性能,定子的壳体通常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壳体采用塑料制成,因此,定子的壳体的结构强度较差,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定子的壳体容易在受到其它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形变,甚至出现晃动的情况,导致定子的壳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尤其是定子的壳体容易与转子产生干涉,在转子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电机的内部出现损坏,不利于提升电机的性能。
为了降低定子的壳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出现干涉现象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骨架,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发生形变的风险,同时,通过定子主体与外壳固定连接,骨架与定子主体固定连接,使定子主体、第一壳体和外壳能够相对固定,有效改善了第一壳体的晃动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与电机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电机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可以应用于电动设备,电动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车辆、轮船、飞机、航天器、挖掘机、吊机、升降机、电梯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动设备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按照动力来源划分,车辆1000可以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按照驱动方式划分,车辆1000可以为前驱汽车、后驱汽车或四驱汽车。车辆1000包括车体和电驱动系统。
车体为车辆1000的主要支撑部件,车体具有机舱和驾乘舱,其中,机舱用于容纳车辆1000的动力机构、电控机构、传动机构等,驾乘舱用于为驾乘人员提供操作空间和乘坐空间。当车辆1000为前驱汽车时,机舱设置于车体的头部,即机舱为前机舱;当车辆1000为后驱汽车时,机舱设置于车体的尾部,即机舱为后机舱;当车辆1000为四驱汽车时,机舱分为前机舱和后机舱,前机舱设置于车体的头部,后机舱设置于车体的尾部。驾乘舱设置于车体的头部与尾部之间。
电驱动系统是车辆1000的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该机械能输出至车辆1000的车轮上,以驱动车辆1000行驶。电驱动系统设置于车体上,具体地,电驱动系统的一部分可以设置于机舱内,电驱动系统的另一部分可以设置于车体的底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池200和电驱动装置100。
电池200用于为电驱动装置100提供电能,电池2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200的爆炸示意图。电池200包括电池箱210和电池单体220,电池单体220容纳于电池箱210内。其中,电池箱210用于为电池单体220提供容纳空间,电池箱21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210可以包括第一箱体211和第二箱体212,第一箱体211与第二箱体212相互盖合,第一箱体211和第二箱体21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20的容纳空间。第二箱体21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21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箱体211盖设于第二箱体21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箱体211与第二箱体21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箱体211和第二箱体21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体211的开口侧盖设于第二箱体212的开口侧。当然,第一箱体211和第二箱体212形成的电池箱21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21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底盘结构的一部分。例如,电池箱210的部分可以成为车辆1000的地板的至少一部分,或者,电池箱210的部分可以成为车辆1000的横梁和纵梁的至少一部分。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可以不包括电池箱210,而是将多个电池单体220进行电连接,并通过必要的固定结构形成整体后装配到车辆1000中。
在电池200中,电池单体22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22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22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22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22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电池箱210内。当然,电池2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22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电池箱210内。电池200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部件,例如,该电池200还可以包括汇流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20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每个电池单体22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其中,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220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220,一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220的电能耗尽后无法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220;电池单体220还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220可以为圆柱形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软包电池单体或其它形状的电池单体220,棱柱电池单体包括方壳电池单体、刀片形电池单体、多棱柱电池,多棱柱电池例如为六棱柱电池等,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
电驱动装置100用于将电池200所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该机械能输出至车辆1000的车轮上以驱动车辆1000行驶。电驱动装置100安装于机舱内,具体地,当车辆1000为前驱汽车时,电驱动装置100安装于前机舱内并用于将上述机械能输出至车辆1000的前车轮上,以驱动车辆1000行驶;当车辆1000为后驱汽车时,电驱动装置100安装于后机舱内并用于将上述机械能输出至车辆1000的后车轮上,以驱动车辆1000行驶;当车辆1000为四驱汽车时,电驱动装置100有两个,一个电驱动装置100安装于前机舱内并用于将上述机械能输出至车辆1000的前车轮上,另一个电驱动装置100安装于后机舱内并用于将上述机械能输出至车辆1000的后车轮上,以驱动车辆1000行驶。
电驱动装置100包括电机10,电机10是电驱动装置100的主要动力输出部件,用于将电池200所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机10可以是轴向磁通电机,也可以是径向磁通电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电驱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变速机构20,变速机构20是电驱动装置100的动力传动机构,变速机构20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变速机构20的动力输入端与电机10的转轴122固定连接,变速机构20的动力输出端与车辆1000的车轮固定连接,以通过改变电机10的转速和扭矩的方式将上述机械能传递至车辆1000的车轮上。电驱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0,控制器30用于将电池200所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输送至电机10,同时用于控制电机10运转,例如,控制电机10的启停、转速、转矩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请一并参阅图5、图9及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10,包括外壳11、转子12和定子13。转子12容置于外壳11内,转子12包括转子主体121。定子13容置于外壳11内,定子13包括具有第一容腔1315的第一壳体131和容置于第一容腔1315内的定子主体132,第一壳体131包括骨架1311,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定子主体132与转子主体121磁性耦合并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外壳11用于提供定子13和转子12的安装环境。可选地,外壳11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装配而成的组装构件。外壳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外壳11包括多个部分时,外壳11的一些部分可以采用诸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制成,外壳11的另一些部分可以采用塑料制成,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转子12是电机10的转动部分,其中,转子主体121是转子12的主体部分,转子主体121可以包括转子支架和多个磁钢,多个磁钢安装在转子支架上,转子12还可以包括转轴122,转轴122是用于输出转动机械能的部件,转子支架与转轴122固定连接,多个磁钢环设于转轴122。转子12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123,第二壳体123具有第二容腔1231,转子主体121容置于第二容腔1231内。
定子13是电机10的固定部分,其中,定子主体132是定子13的主体部分,请一并参阅图8、图10及图12,定子主体132可以包括多个铁心1322和绕组,多个铁心1322环设于上述转轴122,相邻两个铁心1322间隔形成绕线槽,绕组绕设于绕线槽内。在绕组通电的情况下,绕组产生电磁场,该电磁场与上述磁钢的磁场相互耦合,以驱动转子主体121转动。定子主体132还可以包括基座1321,多个铁心1322固定于基座1321上。
第一壳体131用于提供定子主体132的安装环境。骨架1311是第一壳体131的支撑部件。可以理解地,骨架1311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可选地,刚性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骨架1311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例如,骨架1311通过浇注工艺一体成型,骨架1311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装配而成的组装构件,例如,骨架1311的多个部分相互焊接。
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是指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是指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通过在第一壳体131上设置骨架1311,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同时,通过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使定子主体132、第一壳体131和外壳11能够相对固定,有效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第一壳体131与电机10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电机10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9及图11,骨架1311为金属件,骨架1311设置于定子主体132的非气隙侧。
换言之,骨架131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选地,金属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定子13与转子12间隔形成的间隙称为气隙。将定子主体132面向该气隙的侧部定义为定子主体132的气隙侧,将定子主体132除气隙侧外的其它侧部定义为定子主体132的非气隙侧,定子主体132的非气隙侧可以为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12的侧部,也可以为位于定子主体132的气隙侧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12的侧部之间的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增加定子主体132与转子主体121之间的磁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9及图11,骨架1311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架体设置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并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
第一架体是骨架1311的一部分支撑部件。第一架体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机10的种类而定,例如,在电机10为轴向磁场电机10的情况下,第一架体可以呈板状结构并盖设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又如,在电机10为内转子电机的情况下,第一架体可以呈筒状结构并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再如,在电机10为外转子电机的情况下,第一架体可以呈筒状结构并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内周侧。可选地,第一架体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装配而成的组装构件。第一架体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架体包括多个部分时,第一架体的各个部分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具体是指上述基座1321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电机10为轴向磁通电机,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13111和第一连接部13112,第一支撑部13111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固定连接。
轴向磁通电机是指磁通方向为轴向且载流导体径向放置的电机10。在本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32和转子主体121大致呈盘状结构,定子主体132与转子主体121沿电机10的轴向布置。
第一支撑部13111是第一架体的一部分支撑部位。第一支撑部13111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即第一支撑部13111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一支撑部13111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一支撑部13111呈环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3111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一支撑部13111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一支撑部13111可以呈板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3111盖设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连接部13112是第一架体用于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一部分连接部位。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缘是指第一连接部13112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缘,第一连接部13112凸出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缘的部分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内周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外周缘。第一连接部13112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例如,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13112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相焊接。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与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相同,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与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是指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一连接部13112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
以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进行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可沿第一连接部13112的周向对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续焊接,以使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呈闭环结构的焊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31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13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连接部13112包括沿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接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逐一将各个第一连接件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具体可为6个、8个、10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连接件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方形、长条形、三角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1311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13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骨架1311还包括第二架体13115,第二架体13115环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
第二架体13115是骨架1311的另一部分支撑部件。第二架体13115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即第二架体13115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二架体13115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二架体13115呈环状结构,第二架体13115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二架体13115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架体13115可以呈筒状结构,第二架体13115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可选地,第二架体13115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
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是指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二架体13115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例如,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二架体13115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例如,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相焊接。第二架体13115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任意部位,例如,在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内周缘的情况下,第二架体13115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外周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骨架1311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壳体131还包括第一绝缘体1312,第一绝缘体1312包覆第二架体13115。
第一绝缘体131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玻璃、陶瓷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绝缘体1312可以直接在第二架体13115上成型,例如,第一绝缘体1312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第二架体13115上,以包覆第二架体13115,第一绝缘体1312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套设于第二架体13115上,以包覆第二架体13115。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轴向磁通电机而言,定子主体132的绕线槽会贯穿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使得绕组显露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二架体13115与定子13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13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定子13的绝缘性能,第一绝缘体1312还可以包覆第一支撑部131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3113和第二连接部13114,第二支撑部13113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内环空间内并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部13113是第一架体的另一部分支撑部位。第二支撑部13113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内环空间内是指第一支撑部13111环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第二支撑部13113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即第二支撑部13113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二支撑部13113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二支撑部13113呈环状结构,第二支撑部13113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二支撑部13113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支撑部13113可以呈板状结构,第二支撑部13113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内环空间内并盖设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可选地,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连接部13114是是第一架体用于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另一部分连接部位。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缘是指第二连接部13114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缘,第二连接部13114凸出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缘的部分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内周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外周缘。第二连接部13114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13114也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相焊接。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与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相同,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与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是指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二连接部13114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
以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进行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可沿第二连接部13114的周向对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续焊接,以使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呈闭环结构的焊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31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13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二连接部13114包括沿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缘并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接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逐一将各个第二连接件与定子主体132背向转子主体121的一侧进行连接。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具体可为6个、8个、10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连接件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方形、长条形、三角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1311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13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定子主体132的中部开设有轴腔1323,转子12的转轴122穿设于轴腔1323,骨架1311还包括设置于轴腔1323内的第三架体13116,第三架体13116环设于转轴122。
请参阅图8,上述基座1321的中部开设有上述轴腔1323,多个铁心1322环设于上述轴腔1323。
第三架体13116是骨架1311的又一部分支撑部件。第三架体13116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三架体13116呈环状结构,第三架体13116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三架体13116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三架体13116可以呈筒状结构,第三架体13116套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可选地,第三架体13116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
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是指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三架体13116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例如,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三架体13116也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例如,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相焊接。第三架体13116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任意部位,例如,在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外周缘的情况下,第三架体13116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内周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骨架1311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壳体131还包括第二绝缘体1313,第二绝缘体1313包覆第三架体13116。
第二绝缘体131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玻璃、陶瓷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绝缘体1313可以直接在第三架体13116上成型,例如,第二绝缘体1313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第三架体13116上,以包覆第三架体13116,第二绝缘体1313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套设于第三架体13116上,以包覆第三架体13116。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轴向磁通电机而言,定子主体132的绕线槽会贯穿轴腔1323的周壁,使得绕组显露于轴腔1323的周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架体13116与定子13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13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定子的绝缘性能,第二绝缘体1313还可以包覆第二支撑部1311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内周缘,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外周缘,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二连接部13114沿电机10的径向间隔形成有空隙13117,定子主体132通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32通过连接件与外壳11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件的一侧与定子主体132的基座1321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侧穿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穿过空隙13117与定子主体132的基座1321固定连接。
在又一些实施中,定子主体132的基座1321设有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穿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子13的数量为两个,转子12设置于两个定子1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降低了两个定子13的第一壳体131与电机10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电机10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定子13的第一壳体131的结构相同。
两个定子13的第一壳体131的结构相同是指两个定子13的第一壳体131的型号相同,即两个定子13的第一壳体131可以在同一产线上完成装配生产。在对电机10进行装配操作的过程中,一个定子13的第一壳体131相对于另一个定子13的第一壳体131翻转180°装配,请参阅图6,具体是以图6中的翻转线L为轴在垂直翻转线L的面内转动18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生产一种型号的第一壳体131,降低了开模成本,从而降低了电机10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电机10为内转子电机,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13111和第一连接部13112,第一支撑部13111环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内转子电机是径向磁通电机中的一种,径向磁通电机是指磁通方向为径向且载流导体轴向放置的电机10,而内转子电机是指转子12设置在定子13的定子腔1324内的径向磁通电机。具体地,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32的基座1321大致呈筒状结构,基座1321的中部形成有定子腔1324,转子主体121设置于定子腔1324内,多个铁心1322固定于定子腔1324的周壁上并环绕转子主体121布置。
第一支撑部13111是第一架体的一部分支撑部位。第一支撑部13111环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即第一支撑部13111呈环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3111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第一支撑部13111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第一支撑部13111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布置。第一支撑部13111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一支撑部13111可以呈筒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3111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连接部13112是第一架体用于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一部分连接部位。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是指第一连接部13112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端部边缘,第一连接部13112凸出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端部边缘的部分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3112可以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任意一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连接部13112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例如,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13112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相焊接。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与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相同,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与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是指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2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
以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进行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可沿第一连接部13112的周向对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续焊接,以使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呈闭环结构的焊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131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13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2包括沿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接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逐一将各个第一连接件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具体可为6个、8个、10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连接件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方形、长条形、三角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1311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13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骨架1311还包括第二架体13115,第二架体13115设置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侧。
第二架体13115是骨架1311的另一部分支撑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架体13115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即第二架体13115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二架体13115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二架体13115呈环状结构,第二架体13115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二架体13115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架体13115可以呈板状结构,第二架体13115盖设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侧。可选地,第二架体13115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
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是指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二架体13115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例如,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二架体13115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例如,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相焊接。第二架体13115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任意部位,例如,在第二架体13115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111背向第一连接部13112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1311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壳体131还包括第一绝缘体1312,第一绝缘体1312包覆第二架体13115。
第一绝缘体131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玻璃、陶瓷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绝缘体1312可以直接在第二架体13115上成型,例如,第一绝缘体1312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第二架体13115上,以包覆第二架体13115,第一绝缘体1312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套设于第二架体13115上,以包覆第二架体13115。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径向磁通电机而言,定子主体132的绕线槽会贯穿定子主体132的端侧,使得绕组显露于定子主体132的端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二架体13115与定子13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13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定子13的绝缘性能,第一绝缘体1312还可以包覆第一支撑部131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3113和第二连接部13114,第二支撑部13113环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并与第一支撑部13111沿电机10的轴向布置,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部13113是第一架体的另一部分支撑部位。第二支撑部13113环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即第二支撑部13113呈环状结构,第二支撑部13113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第二支撑部13113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第二支撑部13113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布置。第二支撑部13113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支撑部13113可以呈筒状结构,第二支撑部13113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可选地,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连接部13114是第一架体用于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另一部分连接部位。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是指第二连接部13114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端部边缘,第二连接部13114凸出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端部边缘的部分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3114可以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任意一端,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面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又如,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背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连接部13114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13114也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相焊接。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与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相同,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与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是指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114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
以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进行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可沿第二连接部13114的周向对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续焊接,以使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呈闭环结构的焊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131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13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114包括沿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并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进行连接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逐一将各个第二连接件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进行连接。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具体可为6个、8个、10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连接件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方形、长条形、三角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1311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13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骨架1311还包括第三架体13116,第三架体13116设置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二支撑部13113的端侧。
第三架体13116是骨架1311的又一部分支撑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架体13116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即第三架体13116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三架体13116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三架体13116呈环状结构,第三架体13116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三架体13116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三架体13116可以呈板状结构,第三架体13116盖设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侧。可选地,第三架体13116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
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是指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三架体13116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例如,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三架体13116也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例如,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相焊接。第三架体13116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任意部位,例如,在第三架体13116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3113背向第二连接部13114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1311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壳体131还包括第二绝缘体1313,第二绝缘体1313包覆第三架体13116。
第二绝缘体131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玻璃、陶瓷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绝缘体1313可以直接在第三架体13116上成型,例如,第二绝缘体1313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第三架体13116上,以包覆第三架体13116,第二绝缘体1313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套设于第三架体13116上,以包覆第三架体13116。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径向磁通电机而言,定子主体132的绕线槽会定子主体132的端侧,使得绕组显露于定子主体132的端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架体13116与定子13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13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定子的绝缘性能,第二绝缘体1313还可以包覆第二支撑部1311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面向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面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二连接部13114沿电机10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空隙13117,定子主体132通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32通过连接件与外壳11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件的一侧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侧穿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穿过空隙13117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在又一些实施中,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设有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穿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电机10为外转子电机,定子主体132具有轴腔1323,转子12还包括与转子主体121固定连接的转轴122,转轴122穿设于轴腔1323,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13111和第一连接部13112,第一支撑部13111设置于轴腔1323内并环设于转轴122,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并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
外转子电机是径向磁通电机中的一种,径向磁通电机是指磁通方向为径向且载流导体轴向放置的电机10,而外转子电机是指定子13设置在转子12的转子腔内的径向磁通电机。具体地,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32的基座1321大致呈筒状结构,基座1321的中部形成有轴腔1323,转子主体121套设于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转子12的转轴122穿设于上述轴腔1323,多个铁心1322固定于基座1321的外周壁上并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
第一支撑部13111是第一架体的一部分支撑部位。第一支撑部13111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即第一支撑部13111呈环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3111设置于轴腔1323内并套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一支撑部13111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第一支撑部13111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一支撑部13111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一支撑部13111可以呈筒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3111套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连接部13112是第一架体用于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一部分连接部位。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是指第一连接部13112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端部边缘,第一连接部13112凸出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端部边缘的部分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3112可以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任意一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连接部13112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例如,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13112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相焊接。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与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相同,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12的材质与第一支撑部131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连接部13112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是指第一连接部13112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后,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相对固定,即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2环设于转轴122。
以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可沿第一连接部13112的周向对第一连接部13112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连续焊接,以使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呈闭环结构的焊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131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13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2包括沿第一支撑部1311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并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将第一连接部13112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连接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逐一将各个第一连接件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连接。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具体可为6个、8个、10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连接件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方形、长条形、三角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一连接部13112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1311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13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骨架1311还包括第二架体13115,第二架体13115设置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侧。
第二架体13115是骨架1311的另一部分支撑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架体13115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即第二架体13115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二架体13115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二架体13115呈环状结构,第二架体13115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二架体13115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架体13115可以呈板状结构,第二架体13115盖设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侧。可选地,第二架体13115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
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是指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二架体13115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一体成型,例如,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二架体13115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11分体连接,例如,第二架体13115与第一支撑部13111相焊接。第二架体13115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111的任意部位,例如,在第二架体13115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111背向第一连接部13112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1311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一壳体131还包括第一绝缘体1312,第一绝缘体1312包覆第二架体13115。
第一绝缘体131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玻璃、陶瓷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绝缘体1312可以直接在第二架体13115上成型,例如,第一绝缘体1312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第二架体13115上,以包覆第二架体13115,第一绝缘体1312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套设于第二架体13115上,以包覆第二架体13115。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径向磁通电机而言,定子主体132的绕线槽会贯穿定子主体132的端侧,使得绕组显露于定子主体132的端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二架体13115与定子13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13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定子13的绝缘性能,第一绝缘体1312还可以包覆第一支撑部131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3113和第二连接部13114,第二支撑部13113设置于轴腔1323内并与第一支撑部13111沿电机10的轴向布置,第二支撑部13113环设于转轴122,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并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部13113是第一架体的另一部分支撑部位。第二支撑部13113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即第二支撑部13113呈环状结构,第二支撑部13113设置于轴腔1323内并套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二支撑部13113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第二支撑部13113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二支撑部13113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支撑部13113可以呈筒状结构,第二支撑部13113套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可选地,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连接部13114是第一架体用于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另一部分连接部位。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是指第二连接部13114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端部边缘,第二连接部13114凸出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端部边缘的部分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3114可以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任意一端,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可以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面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又如,第二连接部13114可以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背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连接部13114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13114也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相焊接。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与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相同,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114的材质与第二支撑部13113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连接部13114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是指第二连接部13114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后,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相对固定,即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焊接、粘接、紧固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骨架1311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114环设于转轴122。
以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可沿第二连接部13114的周向对第二连接部13114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连续焊接,以使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呈闭环结构的焊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成闭环结构,如此,不仅有效提高了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壳体131的晃动情况,而且可在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边界,而无需在定子主体132的外周侧与第一壳体131之间额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密封,从而有效简化了定子13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114包括沿第二支撑部1311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并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将第二连接部13114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连接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逐一将各个第二连接件与轴腔1323的周壁进行连接。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具体可为6个、8个、10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连接件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方形、长条形、三角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第二连接部13114与定子主体132之间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骨架1311的材料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13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骨架1311还包括第三架体13116,第三架体13116设置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二支撑部13113的端侧。
第三架体13116是骨架1311的又一部分支撑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架体13116环设于电机10的中轴线,即第三架体13116环设于转子12的转轴122。第三架体13116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即第三架体13116呈环状结构,第三架体13116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部分环绕转子12的转轴122布置。第三架体13116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三架体13116可以呈板状结构,第三架体13116盖设于定子主体132靠近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侧。可选地,第三架体13116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
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是指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固定连接后相对固定,即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三架体13116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一体成型,例如,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通过浇铸工艺一体成型,第三架体13116也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3113分体连接,例如,第三架体13116与第二支撑部13113相焊接。第三架体13116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3113的任意部位,例如,在第三架体13116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3113背向第二连接部13114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骨架1311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壳体13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壳体131发生形变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一壳体131还包括第二绝缘体1313,第二绝缘体1313包覆第三架体13116。
第二绝缘体131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玻璃、陶瓷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绝缘体1313可以直接在第三架体13116上成型,例如,第二绝缘体1313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第三架体13116上,以包覆第三架体13116,第二绝缘体1313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套设于第三架体13116上,以包覆第三架体13116。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径向磁通电机而言,定子主体132的绕线槽会定子主体132的端侧,使得绕组显露于定子主体132的端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架体13116与定子13的绕组绝缘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定子13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定子的绝缘性能,第二绝缘体1313还可以包覆第二支撑部1311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一连接部13112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3111面向第二支撑部13113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3114凸设于第二支撑部13113面向第一支撑部13111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3112与第二连接部13114沿电机10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空隙13117,定子主体132通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32通过连接件与外壳11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件的一侧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外壳1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轴腔1323内,连接件的另一侧穿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设置于轴腔1323内的部分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设置于轴腔1323内的部分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穿过空隙13117与轴腔1323的周壁固定连接。
在又一些实施中,轴腔1323的周壁设有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穿过空隙13117与外壳11设置于轴腔1323内的部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定子主体132与外壳11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9及图11,第一壳体131还包括分隔件1314,分隔件1314设置于定子主体132和转子主体121之间。
分隔件1314是用于定子主体132和转子主体121隔开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1314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非金属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橡胶、木板、玻璃、塑料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第一壳体131包括第一绝缘体1312和第二绝缘体1313的情况下,第一绝缘体1312和第二绝缘体1313与分隔件1314密封连接,以将第一容腔1315和第二容腔1231隔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将定子主体132和转子主体121隔开,从而有效降低了定子主体132与转子主体121产生干涉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腔1315内容置有冷却介质,定子主体132的至少部分浸泡于冷却介质内。
冷却介质是用于吸收定子主体132所产生的热量的介质。冷却介质可以静止容置在第一容腔1315内,冷却介质也可以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进入第一容腔1315内。可选地,冷却介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冷却油、冷却水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定子主体132可以部分浸泡在冷却介质内,也可以全部浸泡在冷却介质内,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定子主体132能够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有效吸收定子主体132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机10的冷却效率。
第二方面,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机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100由于采用了上述电机10,从而有效提升了电驱动装置100的性能。
第三方面,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池200和上述电驱动装置100,电池200与电驱动装置10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电驱动装置100,从而有效提升了电驱动系统的性能。
第四方面,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设备,包括上述电驱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电驱动系统,从而有效提升了电动设备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9)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
外壳;
转子,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转子包括转子主体;
定子,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子包括具有第一容腔的第一壳体和容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的定子主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与所述定子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定子主体与所述转子主体磁性耦合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金属件,所述骨架设置于所述定子主体的非气隙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设置于所述定子主体背向所述转子主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定子主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轴向磁通电机,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环设于所述电机的中轴线,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缘并与所述定子主体背向所述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所述电机的中轴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缘并与所述定子主体背向所述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环设于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周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二架体。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环空间内并环设于所述电机的中轴线,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缘并与所述定子主体背向所述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所述电机的中轴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缘并与所述定子主体背向所述转子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主体的中部开设有轴腔,所述转子还包括与所述转子主体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腔,所述骨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腔内的第三架体,所述第三架体环设于所述转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架体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三架体。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周缘,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周缘,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间隔形成有空隙,所述定子主体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1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子设置于两个所述定子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相同。
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内转子电机,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环设于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所述电机的中轴线。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设置于所述定子主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侧。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二架体。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环设于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所述电机的中轴线。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第三架体,所述第三架体设置于所述定子主体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侧。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架体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三架体。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面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面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空隙,所述定子主体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3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外转子电机,所述定子主体具有轴腔,所述转子还包括与所述转子主体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腔,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轴腔内并环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所述转轴。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设置于所述定子主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侧。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二架体。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轴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支撑部环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环状结构并环设于所述转轴。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轴腔的周壁固定连接。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第三架体,所述第三架体设置于所述定子主体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侧。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架体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三架体。
44.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面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面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空隙,所述定子主体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45.如权利要求1-4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定子主体和所述转子主体之间。
46.如权利要求1-4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内容置有冷却介质,所述定子主体的至少部分浸泡于所述冷却介质内。
47.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48.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池和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驱动装置,所述电池与所述电驱动装置电连接。
49.一种电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CN202321611267.5U 2023-06-21 2023-06-21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Active CN220210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1267.5U CN22021004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1267.5U CN22021004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0045U true CN220210045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9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1267.5U Active CN220210045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0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10045U (zh) 电机、电驱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设备
US20240047836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CN113300037B (zh) 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5842189A (zh) 一种电池冷却结构、电池、用电装置
JP2013090366A (ja) インバータユニット
CN113782877A (zh) 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771978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A2402192C (en) A fuel cell powered torque motor
CN115799737A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3782902B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1791199U (zh) 一种电机
CN210137237U (zh) 发电机的定子壳体及增程器
CN210780437U (zh) 马达单元
CN113872367A (zh) 一种轮毂电机
WO2014039818A1 (en) Cell terminal seal system and method
CN219873886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21102287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711584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变速器总成
CN218385462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133673A1 (zh) 电池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6648506U (zh) 用电设备、电池及电池箱体
CN220139301U (zh) 一种三相无刷直流电机及电动飞机
CN21893986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0224127U (zh) 一种快换型电池包结构
WO2023197161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