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封堵结构的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公端壳体内部易进入灰尘和水汽而不利于连接器公端的储存及运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封堵结构的连接器公端,包括沿轴向贯穿有一安装腔体的公端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内的公接头,所述公端壳体在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公接头自公端壳体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安装腔体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一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二端上并封堵所述安装腔体的公端堵头,所述公端堵头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卡装在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二端上并封堵所述安装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公端堵头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一体延伸形成的封堵部和环套部,所述环套部环设在所述封堵部的周围且所述环套部的内周面与封堵部的外周面间隔相对形成一卡装间隙,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二端卡装于所述卡装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体内对应所述公端堵头的一端形成有一限位凸台,所述封堵部的外径与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二端的内径适配,所述环套部的内径与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二端的外径适配,封堵时,所述封堵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体内并抵靠于所述限位凸台且所述环套部环套于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二端的外周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体具有沿轴向布置且连通的插入腔及定位腔,所述公接头包括插设在所述定位腔内并沿插入方向至少部分向前外露于所述定位腔的绝缘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部的露出端上的端子部,线缆自所述插入腔对应于背向绝缘部的露出端的一端插入绝缘部内,所述端子部的一端向内贯穿所述绝缘部的对应位置与线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部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定位腔的主体段以及自所述主体段一体向远离露出端方向延伸形成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一插接槽,所述主体段内形成有一与所述插接槽连通的接触槽,所述主体段的上表面还形成有与所述接触槽连通的端子槽,所述端子部插设在所述端子槽内并延伸至所述接触槽与线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腔的一侧壁内凹形成有与所述定位腔连通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轴向贯穿所述定位腔的对应侧壁;所述绝缘部还包括自所述主体段对应于让位槽一侧的外壁一体延伸形成的压持弹片,所述压持弹片自与主体段的连接位置向插接段方向向外倾斜延伸至所述让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槽包括沿径向布置的若干第一线槽和沿径向布置的若干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设置所述第二线槽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线槽连通,所述第一线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线槽的中心错位设置;所述端子槽包括与所述第一线槽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卡槽和与所述第二线槽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径向交叉设置;
所述端子部包括一一对应卡装在第一卡槽内并伸入第一线槽内的第一端子和一一对应卡装在第二卡槽内并伸入第二线槽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对应与插入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内的线缆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上的锁紧件;
所述公端壳体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定位凸环,所述锁紧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凸环抵接,所述锁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器母端的对应位置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环套在所述公端壳体的露出端上的隔离胶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母端以及与所述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的连接器公端,所述连接器公端为如上所述的具有封堵结构的连接器公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公端壳体的第二端上设置能够卡装在公端壳体上的公端堵头,能够在公接头安装到位后封堵公端壳体内的安装腔体,以避免连接器公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其内部空间进入灰尘和水汽,进而确保公接头在后续使用时与线缆配合时的连接性能和传输性能;同时,公端堵头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一侧的封堵部和环套部,在封堵部和环套部之间形成能够卡装公端壳体的卡装间隙,能够将公端堵头快速卡装在公端壳体上,并且在使用时能够快速将公端堵头拔下,并且,公端堵头与公端壳体之间得到拆装并不会损坏公端堵头的整体结构,如此,有利于公端堵头的重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封堵结构的连接器公端包括沿轴向贯穿有一安装腔体10a的公端壳体10、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体10a内的公接头20以及安装在所述公端壳体10上对应于远离公接头20一端的公端堵头30,所述连接器公端在使用时用于与配套设置的连接器母端(图未示)对插配合,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所述公端堵头30在连接器公端未使用(即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时用于封堵所述安装腔体10a,以避免安装腔体10a内进入灰尘和水汽而对公接头20的连接性能和传输性能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以图1示出的方向为基准,定义X轴方向为长度方向或轴向、Y轴方向为宽度方向或第一径向、Z轴方向为高度方向或第二径向以及绕X轴方向为周向。
所述公端壳体10沿轴向具有面向连接器母端的第一端和背向连接器母端的第二端,定义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为公接头20的插入方向,公接头20自公端壳体10沿插入方向插入安装腔体10a内至少部分露出安装腔体10a外形成一露出端,以在使用时能够与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当公接头20未使用时,公端堵头30卡装在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上,以实现公端壳体10内部的防尘和防水,而当公接头20使用时,可将公端堵头30从公端壳体10上拆下以使得公接头20对应于露出端的另一端能够与线缆(图未示)连接,以连接互联网设备。
所述公端堵头3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卡装在所述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上并封堵所述安装腔体10a,所述安装腔体10a内对应所述公端堵头30的一端形成有一限位凸台12,以限制所述公端堵头30插入安装腔体10a的距离。当公端堵头30卡装在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时,公端堵头30的对应端能够抵靠在限位凸台12上,避免公端堵头30插入过多而与公接头20发生干涉。
请参考图4,所述公端堵头30包括主体部3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31的一侧一体延伸形成的封堵部32和环套部33,所述主体部31外露于所述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封堵部32能够自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伸入安装腔体10a内,而环套部33能够环套在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的外周面,以与封堵部32配合封堵安装腔体10a,避免水汽和灰尘进入。所述环套部33环设在所述封堵部32的周围且所述环套部33的内周面与封堵部32的外周面间隔相对形成一卡装间隙30a,卡装间隙30a朝向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开口,使得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能够伸入并能够卡装于所述卡装间隙30a内,以将公端堵头30固定在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上,避免公端堵头30脱落。
优选的,所述封堵部32的外径与所述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的内径适配,所述环套部33的内径与所述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的外径适配,使得所述卡装间隙30a与所述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的厚度适配,以确保公端壳体10内部的稳定密封。封堵时,所述封堵部32远离主体部31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体10a内并抵靠于所述限位凸台12,同时,所述环套部33环套于所述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的外周面,进而将公端堵头30固定在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堵头30优选采用软硅胶材质制成,使得公端堵头30,封堵部32的外周面能够与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的内周面紧密贴合而环套部33的内周面能够与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的外周面紧密贴合以增加公端堵头30的密封性能。
为方便理解,下面将以连接器公端在使用状态时对公接头20的结构进行描述,也即以公端堵头30拆下后与线缆连接时的状态进行描述。
所述安装腔体10a具有沿轴向布置且连通的插入腔10b及定位腔10c,所述插入腔10b对应于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设置,所述定位腔10c对应于公端壳体10的第一端设置;公接头20自所述插入腔10b插入并定位于所述定位腔10c内,定位腔10c用于对公接头20进行定位,以避免公接头20在与连接器母端连接后与公端壳体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确保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公接头20包括沿插入方向插设在所述安装腔体10a内并至少部分外露于安装腔体10a外的绝缘部21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部21的露出端上的端子部22。绝缘部21沿插入方向自插入腔10b插入并能够与定位腔10c配合定位在定位腔10c内,以避免绝缘部21与公端壳体10发生相对移动;绝缘部21的露出端自定位腔10c远离插入腔10b的一端(即公端壳体10的第一端)露出以与连接器母端连接;所述绝缘部21内设置有供线缆插入的接触槽23a,在使用时,线缆能够自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插入安装腔体10a内并自绝缘部21对应于背离绝缘部21的露出端(或远离端子部22)的一端插入绝缘部21的接触槽23a内,端子部22的一端向内贯穿绝缘部21的对应位置并伸入接触槽23a内与线缆连接,端子部22的另一端外露于绝缘部21以与连接器母端的对应位置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
所述绝缘部21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定位腔10c的主体段211以及自所述主体段211一体向远离露出端方向延伸形成的插接段212,所述主体段211和插接段212均位于所述定位腔10c内,且主体段211较插接段212设置在更加靠近公端壳体10的第一端的位置处;端子部22卡装在所述主体段211上并能够伸入主体段211的内部。所述接触槽23a形成于主体段211内,接触槽23a在轴向上朝向插接段212的一端开口,插接段212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与接触槽23a的开口端连通的插接槽25a,主体段211的上表面还形成有与所述接触槽23a连通的端子槽24a,所述端子部22插设在所述端子槽24a内并延伸至所述接触槽23a内,使用时,线缆在插入插入腔10b内后依次伸入插接槽25a和接触槽23a并与延伸至接触槽23a内的端子部22接触,以传输数据信息。
请参考图5、图6和图7,由于连接器公端在使用时需要与线缆连接,而线缆内部具有多条细导线,为确保每一细导线与端子部22均能够稳定接触,所述接触槽23a包括沿第一径向布置的若干第一线槽23b和沿第一径向布置的若干第二线槽23c,每一细导线分别插接在一个第一线槽23b或第二线槽23c内;所述第一线槽23b位于第二线槽23c在第二径向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线槽23c连通,所述端子槽24a包括与所述第一线槽23b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卡槽24b和与所述第二线槽23c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卡槽24c,所述端子部22的对应端能够经由第一卡槽24b或第二卡槽24c伸入对应的第一线槽23b及第二线槽23c内,进而与对应线槽内的细导线稳定接触。如此设置,能够将成排插接的细导线分成两排,以减小绝缘部21在第一径向的宽度,进而缩小整个连接器公端的尺寸,并且,还能够缩小位于最外侧的细导线的长度,进而缩短数据信息的传输路径,降低损耗。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槽23a在设置时,也可以不仅仅设置两排线槽,可根据线缆内细导线的数量以及连接需求设置三排甚至更多排数的线槽,依次来实现连接器公端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槽23b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线槽23c的中心错位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卡槽24b和第二卡槽24c沿第一径向交叉设置。优选的,第二线槽23c的中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两相邻的第一线槽23b的中心连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中点位置,如此能够将第一线槽23b的中心整体与第二线槽23c的中心整体在第二径向上的高度差缩小到小于第一线槽23b或第二线槽23c在第二径向上的尺寸,以减小绝缘部21在第二径向上的高度,使得细导线的布置更加紧凑,进而能够进一步缩小连接器公端的尺寸。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槽23c的中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还可以设置成位于两相邻的第一线槽23b的中心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连线之间的其他位置,只需第一线槽23b与第二线槽23c的中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即可,确保细导线与线槽及卡槽之间能够一一对应,进而避免细导线在于端子部22接触时发生干涉。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式,所述绝缘部21还包括自主体段211的外壁一体延伸形成的压持弹片26,用于对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进行解锁;具体的,所述压持弹片26自与主体段211的连接位置向插接段212方向向外倾斜延伸形成,以使得压持弹片26在受力时能够向内偏移以靠近主体段211的外壁以及在被释放后向外偏移回位。在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连接后,压持弹片26的对应位置能够与连接器母端卡接,解锁时,施力按压压持弹片26以使得压持弹片26向内偏移,解除压持弹片26与连接器母端的卡接,以将公接头20与连接器母端分离。对应的,为容置压持弹片26,所述定位腔10c的一侧壁内凹形成有与所述定位腔10c连通的让位槽211a且所述让位槽211a沿轴向贯穿所述定位腔10c的对应侧壁,所述压持弹片26设置在所述主体段211上对应于让位槽211a的一侧且所述压持弹片26向外倾斜延伸至所述让位槽211a内。
请参考图8,所述端子部22包括一一对应卡装在第一卡槽24b内并伸入第一线槽23b内的第一端子221和一一对应卡装在第二卡槽24c内并伸入第二线槽23c内的第二端子222,第一端子221和第二端子222的一端(或外端)外露于对应的第一卡槽24b和第二卡槽24c的外端,且所述第一端子221与第二端子222的外端位于同一高度,以与对接的连接器母端稳定连接,第一端子221和第二端子222的另一端(或里端)伸出对应的第一卡槽24b和第二卡槽24c的里端并伸入第一线槽23b和第二线槽23c内,以与插入第一线槽23b和第二线槽23c内的线缆的各细导线连接,实现互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
由于第一线槽23b位于第二线槽23c的下方,而第一卡槽24b和第二卡槽24c设置在绝缘部21上对应于靠近第二线槽23c的一侧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线槽23b和第二线槽23c连通,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为确保第一端子221和第二端子222能够与对应的细导线稳定接触,所述第一端子221的长度大于第二端子222的长度,以使得第一端子221能够伸入所述第一线槽23b内,从而与第一线槽23b内的细导线接触。
请返回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公端壳体10对应锁紧件40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定位凸环11,作为优选的,所述公端壳体10对应于定位腔10c的一端(即公端壳体10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上套设有一锁紧件40,锁紧件40的一端抵靠在定位凸环11上,避免锁紧件40从公端壳体10上脱落,锁紧件40的另一端与连接器母端可拆卸连接以将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连接,避免二者意外脱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40对应连接器母端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以与连接器母端上形成的外螺纹配合,进而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的快速拆装。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40也可以采用卡扣、销轴等方式与连接器母端连接,以实现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之间的快速拆装。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公端壳体10对应所述定位腔10c一端并环套在所述绝缘部21的露出端外的隔离胶垫50,所述隔离胶垫50压接在公端壳体10的端面与连接器母端之间,以密封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之间的装配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公端在组装时,首先,将将第一端子221和第二端子222分别预装在第一卡槽24b和第二卡槽24c内形成公接头20,再公接头20自插入腔10b插入并定位在定位腔10c内,压持弹片26对应伸入让位槽211a内;然后,将锁紧件40自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套接在公端壳体10外周面并向前移至公端壳体10的第一端后抵靠在定位凸环11上;最后,将公端堵头30上卡装间隙30a的开口与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相对,向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方向装入公端堵头30,使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伸入卡装间隙30a内直至封堵部32的端部抵靠在限位凸台12上,至此,完成具有封堵结构的连接器公端的组装。
而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公端堵头30从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拔下;然后,将线缆分立出的细导线分别伸入并预固定至绝缘部21的各第一线槽23b和第二线槽23c内,再将第一端子221和第二端子222分别卡装在第一卡槽24b和第二卡槽24c内,并对应压接在第一线槽23b和第二线槽23c内的细导线上形成公接头20;接着,将压接有线缆的公接头20自插入腔10b插入并定位在定位腔10c内,压持弹片26对应伸入让位槽211a内,再将锁紧件30自公端壳体10的第二端套接在公端壳体10外周面并向前移至公端壳体10的第一端后抵靠在定位凸环11上,以及将隔离胶垫50套接在绝缘部21的露出端上,最后,将公接头20与连接器母端上的插座连接以及将锁紧件30与连接器母端的对应结构连接固定,以完成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的连接,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母端以及与所述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的连接器公端,所述连接器公端为如上所述的具有封堵结构的连接器公端,所述连接器母端包括母端壳体、设置在母端壳体内的插座以及用于与连接器公端的锁紧件40配合锁定的配合件,所述连接器母端优选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