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6817U - 轴重仪 - Google Patents

轴重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6817U
CN220206817U CN202320409735.4U CN202320409735U CN220206817U CN 220206817 U CN220206817 U CN 220206817U CN 202320409735 U CN202320409735 U CN 202320409735U CN 220206817 U CN220206817 U CN 220206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table
limiting
bearing
connecting seat
axl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97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维栋
高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INSTITUTE OF METR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INSTITUTE OF METR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INSTITUTE OF METROLOGY filed Critical GANSU INSTITUTE OF METR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04097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6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6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6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轴重仪,轴重仪包括:承载台,承载台被配置为供汽车轮胎碾压;重力检测件,重力检测件设置于承载台的底部,重力检测件用于测量轮胎传递至承载台的重力,重力检测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与检测部,支撑部与承载台连接,检测部与被安装体抵接;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缓冲单元和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用于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缓冲单元具有弹性,缓冲单元与承载台连接,以使承载台晃动时,缓冲单元用于通过发生弹性形变以阻止承载台的晃动。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缓冲单元和固定单元配合,阻止了承载台的晃动,提高了轴重仪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提高了轴重仪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轴重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重仪。
背景技术
轴重仪用以检测汽车的重量,在相关技术中,轴重仪通常包括承载台和重力传感器等,承载台供汽车轮胎挤压,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至承载台上的重力。在使用的轴重仪时,需将被测车行驶到承载台上。
但现有结构不合理,在被检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产生冲击,造成承载台产生较大晃动,使得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影响测量数据准确性,同时承载台的晃动过大也会损耗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设备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轴重仪,旨在解决轴重仪在使用时,因晃动造成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轴重仪,所述轴重仪包括: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被配置为供汽车轮胎碾压;
重力检测件,所述重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的底部,所述重力检测件用于测量轮胎传递至所述承载台的重力,所述重力检测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与检测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台连接,所述检测部与被安装体抵接;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缓冲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单元具有弹性,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承载台连接,以使所述承载台晃动时,所述缓冲单元用于通过发生弹性形变以阻止所述承载台的晃动。
可选地,所述承载台包括承载架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承载架的底部或者侧部连接,所述连接座有安装孔;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限位杆,所述缓冲单元为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上,所述弹性套及其所套设的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安装孔配合。
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限位杆的横截面积,所述基座与所述限位杆的下部连接,所述基座用于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安装孔紧配合;或者,
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弹性套紧配合。
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下方,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连接座抵接时限制所述承载台向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具有防晃动位和防损坏位,在所述防晃动位,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限位件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座用于与所述缓冲组件配合;在所述防损坏位,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限位件抵接,以阻止所述承载架继续下移而保护所述重力检测件。
可选地,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连接座邻近所述重力检测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连接座的上下两侧面,所述限位杆包括相连的杆本体和限位端,所述杆本体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限位端位于连接座的上部,所述限位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限位端具有背离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承载台的上表面平齐或所述上端面位于所述上表面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重力检测件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重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的下侧,多个所述重力检测件沿所述承载台的下边缘间隔排布;和/或,
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的一端,另外两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轴重仪还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套设所述承载台;和/或,
所述承载台包括承载架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架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轴重仪,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缓冲单元与承载台连接,固定单元分别连接缓冲单元与被安装体,使得承载台在产生晃动时,可以通过缓冲单元的形变消除承载台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提高了检测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因承载台的晃动增加了轴重仪的疲劳强度,提高了轴重仪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重仪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重仪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重仪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重仪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轴重仪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轴重仪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承载台 2 重力检测件 33 限位件
11 承载架 31 缓冲单元 4 限位框
12 连接座 32 固定单元 100 轴重仪
121 安装孔 321 限位杆 200 汽车
13 承载板 322 基座 300 轮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轴重仪100,如图1所示,主要应用于测量汽车200重量。承载台1下设置四个与承载台1连接的称重传感器,任意两称重传感器之间间隔设置。轴重仪100的测量原理,设轴荷为W,称重时,汽车200前两轮胎300位于承载台1上任意一点M,四个称重传感器将会受到大小不等的压力。根据力学常识不难理解,这四个力的大小比例与M点的位置有关。但是四个传感器所受力之和必定等于轴荷W。因为承载台1在轴荷W和四个传感器支撑力的作用下是保持平衡的。而且与M点的位置无关。因此,我们只要采集这四个传感器受力后所发出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就可以计算出轴荷值。但此时若某一个传感器传力收阻,就是打破载荷与支撑力的平衡,出现称重不准的情况。
以下将主要描述轴重仪100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2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轴重仪100包括:
承载台1,所述承载台1被配置为供汽车200轮胎300碾压;
重力检测件2,所述重力检测件2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的底部,所述重力检测件2用于测量轮胎300传递至所述承载台1的重力,所述重力检测件2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与检测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台1连接,所述检测部与被安装体抵接;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缓冲单元31和固定单元32,所述固定单元32用于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单元31具有弹性,所述缓冲单元31与所述承载台1连接,以使所述承载台1晃动时,所述缓冲单元31用于通过发生弹性形变以阻止所述承载台1的晃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轴重仪100包括承载台1、重力检测件2和缓冲组件等。
承载台1供汽车200轮胎300碾压,使得汽车200单根轴重可以通过轮胎300传递至承载台1,再由重力检测件2检测重力数据。支撑部设置于承载台1的底部,以便于承载台1承受压力时,承载台1的压力垂直向下,检测部设置于支撑部的下部。承载部和检测部其中一个可以检测承载台1传递来的重力,承载部和检测部也可以同时检测承载台1传递来的重力,本实施例以检测部检测承载部的重力,支撑部支撑承载台1为例进行说明。检测部可以为重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本实施例以压力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支撑部用于支撑承载台1,使得承载台1可以通过支撑部的支撑悬空。承载台1通过支撑部的设置,有利于避免承载台1与被安装体抵接,提高了检测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被安装体的类型可以为为地面、墙、水泥块、金属块、金属板等。缓冲组件用于阻止承载台1的晃动,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单元31和固定单元32,缓冲单元31与固定单元32连接,缓冲单元31与承载台1连接,固定单元32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缓冲单元31的类型可以为压缩弹簧或具有弹性的橡胶块、橡胶筒、橡胶柱等,固定单元32可以为金属板、塑料板或金属杆等。例如,当缓冲单元31为压缩弹簧时,固定单元32可以为金属板,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承载台1的一端连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金属板连接,金属板与被安装体连接,此时压缩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承载台1的晃动相同,此时,承载台1水平晃动时,可通过压缩弹簧抵消。当缓冲单元31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块时,固定单位可以为金属板,此时,橡胶块的一侧与承载台1的一端连接,橡胶块的另一侧于金属板抵接,金属板的另一侧与被安装体抵接,此时,承载台1、橡胶块、固定单元32和被安装体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当承载台1朝橡胶块方向晃动时,承载台1可通挤压橡胶块形变,达到消除承载台1的晃动的目的。当缓冲单元31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柱时,固定单位可以为金属板,此时,橡胶柱的一端与承载台1的下部连接,金属板设置于承载台1的下部,此时,承载台1、橡胶柱、金属板自上而下依次排布。如此,当承载台1晃动时,通过橡胶柱弯曲消除承载台1的晃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单元31和固定单元32也可以一体成型等,当缓冲单元31和固定单元32一体成型时,缓冲组件为弹片,缓冲单元31和固定单元32位于弹片的两端,缓冲单元31和固定单元32位之间可以呈夹角设置。当缓冲单元31与承载台1连接,固定单元32与被安装体连接后,在承载台1的晃动方向上,承载台1、缓冲单元31和固定单元32依次排列。如此,承载台1晃动时,可以通过缓冲单元31的形变,抵消承载台1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轴重仪100,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缓冲单元31与承载台1连接,固定单元32分别连接缓冲单元31与被安装体,使得承载台1在产生晃动时,可以通过缓冲单元31的形变消除承载台1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提高了检测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因承载台1的晃动增加了轴重仪100的疲劳强度,提高了轴重仪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承载台1包括承载架11和连接座12,所述连接座12与所述承载架11的底部或者侧部连接,所述连接座12有安装孔121;所述固定单元32包括限位杆321,所述缓冲单元31为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套设于所述限位杆321上,所述弹性套及其所套设的所述限位杆321与所述安装孔121配合。
承载台1包括承载架11和连接台,承载架11可以一体成型,可以通过多个部分拼接成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连接座12可以设置于承载架11的端部,也可以设置在承载架11的两侧等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为了便于缓冲单元31与承载台1连接,连接座12开设有安装孔121,安装孔121用于安装缓冲单元31,安装孔121自连接座12的底部向上延伸,安装孔121可以贯穿连接座12上下两侧面,也可以不贯穿等,本实施例以安装孔121贯穿连接座12上下两侧面为例进行说明。固定单元32包括限位杆321,限位杆321通过弹性套设置于安装孔121后,限位杆32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121中。限位杆321的一端可以直接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也可以与被安装体间接连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限位杆321能够固定不动即可。如此,在弹性套套设于限位杆321后,限位杆321通过弹性套设置于安装孔121,并在限位杆321被固定时,由于弹性套可以弹性形变,承载台1可以通过弹性套与限位杆321的配合,消除承载台1水平方向上各个方向的力,避免了承载台1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提高了承载台1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固定单元32还包括基座322,所述基座32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限位杆321的横截面积,所述基座322与所述限位杆321的下部连接,所述基座322用于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安装孔121紧配合;或者,
所述限位杆321与所述弹性套紧配合。
基座322与限位杆321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由于基座322的横截面积大于限位杆321的横截面积,当限位杆321通过基座322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后,基座322可以提高与被安装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固定单元32的与被安装体连接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承载台1的稳定性,弹性套与安装孔121紧配合,如此,可减少弹性套在安装孔121的位移。或者弹性套与限位杆321紧配合,如此,可减少限位杆321在弹性套内的位移。弹性套与安装孔121和限位杆321其中一个紧配合,有利于承载台1上下移动时,承载台1不会被弹性套干涉。在一些示例中,为了防止弹性套与脱离安装孔121,在弹性套与限位杆321紧配合时,弹性套需向下延伸,弹性套延伸的长度大于承载台1向下移动的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限位件33,所述限位件33套设于所述限位杆321,所述限位件33位于所述连接座12的下方,所述限位件33用于与所述连接座12抵接时限制所述承载台1向下移动。
限位件33用于保护重力检测件2,防止重力检测件2在汽车200超重时被压坏。限位件33的类型可以呈筒状、呈杆状或呈块状等,例如,当限位件33呈筒状时,限位件33套设于限位杆321上,并位于连接座12的下侧,同时,限位件33的下侧可以与基座322或被安装体抵接,如此,当超重时,承载台1可将部分重量传动至限位件33,再通过限位件33传递至基座322或被安装体上,防止承载台1继续朝下移动,造成重力检测件2超重造成损坏。当限位件33呈块状时,限位件33可以设置于连接座12与被安装体之间或者设置于连接座12与基座322之间,如此汽车200超重时,承载台1可将部分重量传动至限位件33,再通过限位件33传递至基座322或被安装体上,防止承载台1继续朝下移动,造成重力检测件2超重造成损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座12具有防晃动位和防损坏位,在所述防晃动位,所述连接座12与所述限位件33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座12用于与所述缓冲组件配合;在所述防损坏位,所述连接座12与所述限位件33抵接,以阻止所述承载架11继续下移而保护所述重力检测件2。其中,在防晃动位时连接座12与限位件33间隔设置,可以避免连接座12与限位件33发明摩擦,同时,可以避免连接座12将重力传递至限位件33,导致重力检测件2检测数据不准确。在防损坏位时,通过连接座12与限位件33抵接,可以防止汽车200超重时,损坏重力检测件2。连接座12与限位件3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求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重力检测件2与被安装体之间可以设置弹簧或可以受到一定重量可以弹性形变的橡胶等。如此,在汽车200重力超重时,可通过弹簧或橡胶的形变,使得连接座12更好的下降与限位件33抵接,从而将部分重力通过限位件33传递到被安装体,达到卸力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限位杆321与所述限位件33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连接座12邻近所述重力检测件2设置。
为了减少轴重仪100的重量,限位件33呈筒状,并且限位件33的高度小于,基座322与连接座12之间的间距,在限位件33在套设于连接杆后,限位件33与连接杆通过焊接连接,同时,限位件33的下部与基座322和被安装体间隔设置。
为了进一步保护重力检测件2,连接座12邻近重力检测件2设置,如此,避免了连接座12与重力检测件2的距离过远,因承载台1形变,造成无法保护重力检测件2。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图4和图6所示,所述安装孔121贯穿所述连接座12的上下两侧面,所述限位杆321包括相连的杆本体和限位端,所述杆本体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21,所述限位端位于连接座12的上部,所述限位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121的孔径。
为了防止连接座12与限位杆321脱离,安装孔121需贯穿连接座12的上下两侧面。同时,限位杆321包括相连的杆本体和限位端,杆本体的一端穿过安装孔121,限位端位于杆本体的上部。并且限位端的径向尺寸需大于安装孔121设置,如此,可防连接座12与连接杆脱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图4和图6所示,所述限位端具有背离所述连接座12的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承载台1的上表面平齐或所述上端面位于所述上表面的下方。
为了防止汽车200轮胎300压到限位杆321,限位杆321的上端面需低于或等于承载台1的上表面,防止轮胎300因限位杆321的凸起,造成汽车200轮胎300的损耗。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重力检测件2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重力检测件2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的下侧,多个所述重力检测件2沿所述承载台1的下边缘间隔排布;和/或,
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1的一端,另外两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1的另一端。
为了提高承载台1的稳定性,缓冲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缓冲组件分别邻近承载台1的四个角,如此,四个缓冲组件均与承载台1连接后,可以防止承载台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承载台1的稳定性。
重力检测件2的数量设置多个,并间隔设置于承载台1的下侧,有利于提高承载台1通过重力检测件2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提高了承载台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重力检测件2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邻近承载台1的拐角。另外,每个重力检测件2与承载架11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轴重仪100还包括限位框4,所述限位框4套设所述承载台1;和/或,
所述承载台1包括承载架11和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设置于所述承载架11的上部。
限位框4中空且呈矩形设置,限位台套设于限位框4中,限位框4用于限制承载台1位于,以及用于轮胎300碾压承载台1前做过渡使用。
承载架11由多个金属柱拼接形成,承载架11的整体呈长方体设置。承载板13设置于承载架11上,承载板13的上侧设有防滑凸起,防滑凸起多个,多个防滑凸起沿承载板13的长度方向间隔延伸呈防滑排,防滑排的数量有多排,多排防滑排沿承载板13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重仪包括: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被配置为供汽车轮胎碾压;
重力检测件,所述重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的底部,所述重力检测件用于测量轮胎传递至所述承载台的重力,所述重力检测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与检测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台连接,所述检测部与被安装体抵接;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缓冲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单元具有弹性,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承载台连接,以使所述承载台晃动时,所述缓冲单元用于通过发生弹性形变以阻止所述承载台的晃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包括承载架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承载架的底部或者侧部连接,所述连接座有安装孔;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限位杆,所述缓冲单元为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上,所述弹性套及其所套设的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安装孔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限位杆的横截面积,所述基座与所述限位杆的下部连接,所述基座用于与被安装体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安装孔紧配合;或者,
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弹性套紧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下方,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连接座抵接时限制所述承载台向下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具有防晃动位和防损坏位,在所述防晃动位,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限位件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座用于与所述缓冲组件配合;在所述防损坏位,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限位件抵接,以阻止所述承载架继续下移而保护所述重力检测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连接座邻近所述重力检测件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连接座的上下两侧面,所述限位杆包括相连的杆本体和限位端,所述杆本体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限位端位于连接座的上部,所述限位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具有背离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承载台的上表面平齐或所述上端面位于所述上表面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检测件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重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的下侧,多个所述重力检测件沿所述承载台的下边缘间隔排布;和/或,
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的一端,另外两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的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轴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重仪还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套设所述承载台;和/或,
所述承载台包括承载架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架的上部。
CN202320409735.4U 2023-03-07 2023-03-07 轴重仪 Active CN220206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9735.4U CN220206817U (zh) 2023-03-07 2023-03-07 轴重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9735.4U CN220206817U (zh) 2023-03-07 2023-03-07 轴重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6817U true CN220206817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9735.4U Active CN220206817U (zh) 2023-03-07 2023-03-07 轴重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6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24081A1 (en) Trailer hitch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080022138A (ko) 센서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볼-앤드-소켓 조인트, 부하를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그리고 마모를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JPH05213548A (ja) エレベータ車両の負荷計測用組立体
US20220011150A1 (en) Planar load cell assembly
CN112050920B (zh) 一种多点组合动态称重检测设备
CN220206817U (zh) 轴重仪
US7129425B2 (en) Axle vertical load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EP1111353A1 (en) Weighing device
JP2002537174A (ja) 座乗者の体重を感知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101077292B1 (ko) 화물차량의 적재물 중량측정 어셈블리
CN214748380U (zh) 一种工业车辆移动称重系统
CN213455313U (zh) 双极电容式车载倾角传感器
CN111591725A (zh) 物料输送卡阻检测装置及物料输送系统
JP6083793B2 (ja) 車両固有振動数検出装置および重心位置測定装置
KR101306851B1 (ko) 차량 중량 측정 장치
CN111397714A (zh) 动态称重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KR101160232B1 (ko) 타이어의 충격량 측정장치
US20060214483A1 (en) Automotive weight sensor for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JPS60102526A (ja) 可搬型車両軸重検出装置
CN209764211U (zh) 称重传感器、动态汽车衡和汽车衡系统
CN219347948U (zh) 一种石英式车辆称重装置
JP2001074540A (ja) 車両用重量計測装置
CN220602683U (zh) 一种动态称重秤台
CN211401386U (zh) 动态称重传感器及动态称重装置
CN216695233U (zh) 一种应用于车辆的称重压力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