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1742U -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1742U
CN220201742U CN202321642473.2U CN202321642473U CN220201742U CN 220201742 U CN220201742 U CN 220201742U CN 202321642473 U CN202321642473 U CN 202321642473U CN 220201742 U CN220201742 U CN 220201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ank
sludge
material lifting
tank
ex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24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欢
龚旭聪
龚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uorui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uorui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uorui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uorui Bi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24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1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1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1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罐以及处理罐上设置的进料管、热风入口及出料口,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还包括内罐、驱动结构、扬料结构及挤压结构;内罐可转动设于处理罐的内部;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内罐相连;扬料结构包括多个沿内罐周向布置于内罐周侧的扬料板,每相邻两扬料板之间均形成一扬料区;挤压结构设于内罐且与扬料结构相对应,挤压结构可随内罐的转动而转动、以使其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转动时能够间歇运动至扬料区的挤压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对污泥干燥的过程中挤压污泥并将污泥中的水分过滤,可快速剔除污泥中的多余水分,有利于提高对污泥的干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城市污泥的产量的与日俱增,污泥处置和开发利用问题已成为国家环保整治工作的重要议题。污泥烘干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污泥农用、污泥燃料、污泥焚烧成为可能。污泥烘干技术与污泥干燥机的完善与创新,直接推动了污泥处置手段的发展,拓展了污泥处置手段的选择范围,使之在安全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可靠的保证。
公开号为CN203890207U提供了一种污泥烘干机,其工作原理为:污泥由物料入口进入烘干机内,随着滚筒的转动,滚筒内壁的物料扬散片抄起污泥并向下抛洒形成料幕,以此重复多次,直至污泥被抛洒至滚筒的出料口,污泥在滚筒抛洒的过程中,高温气流从中穿过并对污泥进行加热蒸发,从而对污泥进行烘干;但是由于污泥中含有的水分较多,且污泥进行干燥路程比较短,往往会发生干燥不到位的污泥,导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烘干机在干燥污泥时易出现对污泥干燥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包括处理罐以及处理罐上设置的进料管、热风入口及出料口,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还包括:
内罐,内罐可转动设于处理罐的内部,其进料端与进料管对应、其出料端与出料口对应,内罐的外周面设有供以过滤污泥中水分的滤孔;
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内罐相连,供以驱动内罐旋转;
扬料结构,扬料结构包括多个沿内罐周向布置于内罐周侧的扬料板,每相邻两扬料板之间均形成一扬料区;
挤压结构,挤压结构设于内罐且与扬料结构相对应,挤压结构可随内罐的转动而转动、以使其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转动时能够间歇运动至扬料区的挤压端,以将扬料区的污泥向内罐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扬料结构及挤压结构均设置有多个,各扬料结构沿内罐的长度方向均布,挤压结构与扬料结构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结构包括:
转动套,转动套可转动设于内罐;
若干个压板,各压板围绕转动套的周向布置,其一侧通过连接件与转动套相连、另一侧用于将扬料区内污泥向内罐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压板背离转动套的一侧呈弧形设置;
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与处理罐相连,转动套套设于连接杆并与连接杆转动相连。
其中,各连接件均包括:
外筒,外筒与转动套相连;
滑杆,滑杆的一端与压板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外筒的内部并与外筒滑动连接;
弹簧,弹簧内置于外筒且其两端分别与外筒的内壁以及滑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及直齿齿轮,电机的驱动轴与直齿齿轮相连,内罐的外侧设置有与直齿齿轮啮合转动相连的环形外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罐呈倾斜设置,其较高一端与进料管对应、其较低一端与出料口对应;内罐的下侧与处理罐内壁的下侧间隔,处理罐的下侧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内罐与进料管对应一端的内侧绕内罐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导料螺旋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的内罐及驱动结构,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内罐旋转,使污泥能够在输送过程中绕内罐的内侧运动,以保证污泥与内罐的侧壁均匀接触,并在接触过程中通过滤孔过滤出其内部水分,可在烘干污泥的过程中将其内部水分进行过滤;通过配合设置的扬料结构及挤压结构,污泥进入到扬料区后,首先会经过挤压端将扬料区的污泥向内罐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随后被扬料板带动至内罐的上部后向下掉落,此时与热气接触进行热交换使其内部水分蒸发,进一步去除污泥内部的水分,可快速剔除污泥中的多余水分,有利于提高对污泥的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的扬料板安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的连接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处理罐;11、进料管;12、热风入口;13、出料口;14、排水管;
2、内罐;21、环形外齿;22、支撑辊;
3、驱动结构;31、直齿齿轮;
4、扬料结构;41、扬料板;
5、挤压结构;51、转动套;52、压板;53、连接件;531、外筒;532、滑杆;533、弹簧;54、连接杆;
6、导料螺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包括处理罐1以及处理罐1上设置的进料管11、热风入口12及出料口13,进料管11及出料口13分别设置在处理罐1的相对两端,且进料管11设置在处理罐1上方,出料口13设置在处理罐1的下方,热风入口12设置在靠近进料管11的位置,用于连接热风机等向处理罐1内鼓入热介质,出料口13处设置出料斗,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还包括内罐2、驱动结构3、扬料结构4及挤压结构5。
内罐2可转动设于处理罐1的内部,其进料端与进料管11对应用于承接进料管11所排放的物料,其出料端与出料口13对应用于将干燥后的污泥排放至出料口13处,内罐2由环形滤网制成,使其外周面具有若干供以过滤污泥中水分的滤孔,以使得在污泥由其进料端向其出料端输送的过程中,污泥中的水分能够在滤网上进行过滤。
驱动结构3的驱动端与内罐2相连,供以驱动内罐2旋转。
扬料结构4包括多个沿内罐2周向布置于内罐2周侧的扬料板41,每相邻两扬料板41之间均形成一扬料区。
挤压结构5设于内罐2且与扬料结构4相对应,挤压结构5可随内罐2的转动而转动、以使其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转动时能够依次间歇运动至扬料区的挤压端,以将扬料区的污泥向内罐2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
本装置中,污泥由进料端进入到内罐2中,并从内罐2的进料端向出料端输送,通过驱动结构3驱动内罐2旋转,使污泥能够在输送过程中绕内罐2的内侧运动,以保证污泥与内罐2的侧壁均匀接触,并在接触过程中通过滤孔过滤出其内部水分;污泥在经过扬料结构4时,其在重力作用下逐一进入到位于最下方的扬料区内,挤压结构5可随内罐2的转动而转动,其外周面上形成的多个挤压端能够对应置于扬料区内,并将扬料区的污泥向内罐2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扬料结构4随内罐2转动时,扬料板41能够将部分污泥限制在扬料区内,当污泥被带动至内罐2的上部时,污泥在扬料区向下掉落,此时与从热风入口12进入到处理罐1内的热气接触进行热交换使其内部水分蒸发,进一步去除污泥内部的水分,对污泥的干燥效果好。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扬料结构4及挤压结构5均设置有多个,其中,优选将扬料结构4及挤压结构5均分别设置三组,各扬料结构4沿内罐2的长度方向均布,挤压结构5与扬料结构4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污泥在烘干过程中会经过多次挤压和扬料工序,对污泥的干燥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罐2的下侧与处理罐1内壁的下侧间隔,以便于内罐2中过滤的水能够流至内罐2与处理罐1的底部之间,且保证水不会与内罐2中的污泥再次接触,处理罐1的下侧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水管14,排水管14上设置有阀门,在处理后可将阀门开启,便可将过滤水单独排放,以便后续对污水对处理。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污泥在内罐2的进料端堆积,在内罐2与进料管11对应一端的内侧绕内罐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导料螺旋片6,在内罐2转动时可通过导料螺旋片6将污泥向内罐2的内部快速导料。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结构5包括转动套51、若干个压板52及连接杆54,连接杆54横设在内罐2内部中心偏下的位置,其两端突出内罐2并均与处理罐1的两端固定相连,转动套51套设于连接杆54并与连接杆54转动相连,转动套51可转动设于内罐2,各压板52围绕转动套51的周向布置,其一侧通过连接件53与转动套51相连、另一侧用于将扬料区内污泥向内罐2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各连接件53均由外筒531、滑杆532及弹簧533组成,外筒531与转动套51固定相连,滑杆532的一端与压板52固定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外筒531的内部并与外筒531滑动连接,弹簧533内置于外筒531且其两端分别与外筒531的内壁以及滑杆532连接,通过设置弹簧533的设置,可驱动滑杆532滑出至外筒531的外侧,使位于下方的压板52能够抵紧在内罐2上,以便在内罐2转动时,能够带动挤压结构5随内罐2转动,挤压结构5在转动时,压板52会依次与内罐2接触并将弹簧533压缩,使滑杆532收缩至外筒531内,此时弹簧533能够产生复位弹力将压板52抵紧,以使压板52能够向下挤压污泥。
为提高压板52对污泥的挤压效果,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板52背离转动套51的一侧呈弧形设置,通过弧形设置能够增加压板52与内罐2的接触面积,还便于压板52随转动的内罐2运动而带动挤压结构5转动。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3包括电机及直齿齿轮31,电机及直齿齿轮31均安装在处理罐1的内壁上,且电机的驱动轴与直齿齿轮31的中心轴相连,处理罐1的内部与内罐2两端对应位置均设置有多组支撑辊22,以实现对内罐2的支撑,内罐2的外侧设置有与直齿齿轮31啮合转动相连的环形外齿21,电机驱动直齿齿轮31转动时,可通过环形外齿21带动内罐2在处理罐1内转动,且内罐2呈倾斜设置,其较高一端与进料管11对应、其较低一端与出料口13对应,使其在转动时能够自动将污泥向出料口13输送。
工作原理:首先将进料管11连通污泥管,将热风入口12连接热风机,使污泥通过进料管11进入到内罐2中,电机通过直齿齿轮31及环形外齿21驱动内罐2旋转,使污泥通过导料螺旋片6快速向内罐2的内部导入,内罐2在转动过程中,污泥与内罐2的侧壁均匀接触,并在接触过程中通过滤孔过滤出其内部水分,污泥经过扬料结构4时进入到扬料区内,挤压结构5可随内罐2的转动而转动,压板52能够对应进入扬料区内并将扬料区的污泥向内罐2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当污泥被扬料板41带动至内罐2的上部时,污泥在扬料区向下掉落,此时与从热风入口12进入到处理罐1内的热气接触进行热交换,使其内部水分蒸发,进一步去除污泥内部的水分,经过多次扬料及挤压后,污泥最后通过出料口13排放。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内罐2及驱动结构3,通过驱动结构3驱动内罐2旋转,使污泥能够在输送过程中绕内罐2的内侧运动,以保证污泥与内罐2的侧壁均匀接触,并在接触过程中通过滤孔过滤出其内部水分,可在烘干污泥的过程中将其内部水分进行过滤;通过配合设置的扬料结构4及挤压结构5,污泥进入到扬料区后,首先会经过挤压端将扬料区的污泥向内罐2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随后被扬料板41带动至内罐2的上部后向下掉落,此时与热气接触进行热交换使其内部水分蒸发,进一步去除污泥内部的水分,同时通过扬料避免污泥结块,可快速剔除污泥中的多余水分,有利于提高对污泥的干燥效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包括处理罐以及处理罐上设置的进料管、热风入口及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还包括:
内罐,所述内罐可转动设于所述处理罐的内部,其进料端与所述进料管对应、其出料端与所述出料口对应,所述内罐的外周面设有供以过滤污泥中水分的滤孔;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内罐相连,供以驱动所述内罐旋转;
扬料结构,所述扬料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内罐周向布置于所述内罐周侧的扬料板,每相邻两所述扬料板之间均形成一扬料区;
挤压结构,所述挤压结构设于所述内罐且与所述扬料结构相对应,所述挤压结构可随所述内罐的转动而转动、以使其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转动时能够间歇运动至所述扬料区的挤压端,以将所述扬料区的污泥向所述内罐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料结构及挤压结构均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扬料结构沿所述内罐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挤压结构与所述扬料结构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包括:
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可转动设于所述内罐;
若干个压板,各所述压板围绕所述转动套的周向布置,其一侧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转动套相连、另一侧用于将扬料区内污泥向所述内罐的外侧挤压以挤出污泥内部水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背离所述转动套的一侧呈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均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转动套相连;
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筒的内部并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外筒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以及滑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处理罐相连,所述转动套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并与所述连接杆转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及直齿齿轮,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直齿齿轮相连,所述内罐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直齿齿轮啮合转动相连的环形外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呈倾斜设置,其较高一端与所述进料管对应、其较低一端与所述出料口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的下侧与所述处理罐内壁的下侧间隔,所述处理罐的下侧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与所述进料管对应一端的内侧绕所述内罐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导料螺旋片。
CN202321642473.2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Active CN220201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2473.2U CN22020174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2473.2U CN22020174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1742U true CN220201742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2473.2U Active CN22020174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1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8556B (zh) 一种物料烘干处理系统
CN205066378U (zh) 一种回转滚筒干燥机
CN110411160B (zh) 一种废水过滤垃圾烘干装置
CN203454636U (zh) 一种物料烘干处理系统
CN108286882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粮食烘干机
TW201808443A (zh) 組合式造粒機
CN110500849B (zh) 一种带有自动调控结构的三回程滚筒烘干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3454637U (zh) 物料烘干处理系统的烘干出料装置
CN107814472A (zh) 一种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445448B (zh) 多层转鼓式热泵电磁场污泥干燥机
CN207035732U (zh) 养殖用通用式饲料干燥装置
CN211570430U (zh) 一种生活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CN203704598U (zh) 用于废弃烟叶制造肥料的烘干系统
CN203454635U (zh) 物料烘干处理系统的烘干除尘装置
CN203454642U (zh) 物料烘干处理系统的加热烘干装置
CN220201742U (zh)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CN213335466U (zh) 一种用于烘干机的旋转滚筒结构
CN205138112U (zh) 回转式生态畜便烘干设备
CN203964587U (zh) 新型滚筒式干燥设备
CN215176786U (zh) 一种滚筒带式干燥机
CN203454707U (zh) 物料烘干处理系统的滚筒
CN216687872U (zh) 一种气体直接接触污泥滞空干燥装置
CN216245434U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颗粒原材料烘干装置
CN115127325A (zh) 一种多层连续式污泥干燥装置
CN208704310U (zh) 一种垃圾挤压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