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8745U -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8745U
CN220198745U CN202321268147.XU CN202321268147U CN220198745U CN 220198745 U CN220198745 U CN 220198745U CN 202321268147 U CN202321268147 U CN 202321268147U CN 220198745 U CN220198745 U CN 220198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in body
ito conductive
liquid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81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曾一鑫
朱雁
何秀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81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8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8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8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EC层,所述EC层上设置有反射层组件;所述反射层组件包括与EC层连接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远离EC层的一面设置有反射层主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反射层组件,反射层组件中的反射层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微量变化来进行缓冲,从而缩小变形量的差值,进而能够解决脱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一般使用采用LCD灌液晶模式的后视镜,其在呈像光线会刺眼,且需要增贴一张反射膜,导致制造成本高昂,本专利提到的EC液后视镜,在通电模式下EC液会电致变色,使得颜色变深进而实现柔和呈像,同时可取消LCD后视镜增贴的反射膜,为使EC液后视镜达同步到“镜子”的效果,其一般采用镀金属银和ITO来实现;
但镀银的后视镜在信赖性测试时,发现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测试200H+会出现点胶框边缘镀膜膜层脱落的现象,而脱落的原因是因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胶框和上下片玻璃基的形变量不同导致。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1104094.3,所公开的“一种电润湿器件”,其说明书公开:于高温处理使壁材料—光刻胶发生膨胀形变,显示区域边缘处壁材料下面的疏水层材料由于上层光刻胶壁材料的形变而被拉扯变薄甚至被撕裂(如图1),一旦疏水层发生撕裂,在封装成器件后,很容易使得疏水层上层的导电液体直接接触疏水层下面一层的电极,引起短路和击穿。同时即使显示区域周围的的疏水层变薄而未被撕裂,也会导致疏水层较正常厚度更容易被击穿,影响器件性能;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胶框和上下片玻璃基的形变量不同导致点胶框边缘镀膜膜层脱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具体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EC层,所述EC层上设置有反射层组件;
所述反射层组件包括与EC层连接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远离EC层的一面设置有反射层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EC层包括胶框主体,所述胶框主体的中部为中空设置,且胶框主体中空处设置有EC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框主体以及EC液远离连接层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ITO导电层,所述第一ITO导电层远离胶框主体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片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层为第二ITO导电层,所述第二ITO导电层固定连接在胶框主体远离第一ITO导电层的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射层主体为金属膜层一,所述金属膜层一固定连接在第二ITO导电层远离胶框主体的一面上;
所述金属膜层一为镍膜层或铬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机构还包括下片玻璃,所述下片玻璃固定连接在金属膜层一远离第二ITO导电层的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射层主体包括OC层,所述OC层固定连接在第二ITO导电层远离胶框主体的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射层主体还包括金属膜层二,所述金属膜层二固定连接在OC层远离胶框主体的一面上;
所述金属膜层二为银膜层,所述OC层为OC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OC层为中空设置,且第二ITO导电层延伸至OC层的中空区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机构还包括下片玻璃,所述下片玻璃固定连接在金属膜层二远离OC层的一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胶框和上下片玻璃基的形变量不同导致点胶框边缘镀膜膜层脱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反射层组件,反射层组件中的反射层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微量变化来进行缓冲,从而缩小变形量的差值,进而能够解决脱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的胶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的图5中第二ITO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
1、主体机构;101、上片玻璃;102、第一ITO导电层;103、胶框主体;104、EC液;106、下片玻璃;2、金属膜层一;3、OC层;4、金属膜层二;7、第二ITO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的,镀银的后视镜在信赖性测试时,发现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测试200H+会出现点胶框边缘镀膜膜层脱落的现象,而脱落的原因是因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胶框和上下片玻璃基的形变量不同导致。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其应用于减少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时胶框边缘膜层出现脱落的问题。
具体地,请参考图1-5,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具体包括:
主体机构1,主体机构1包括EC层,EC层上设置有反射层组件;
反射层组件包括与EC层连接的连接层,连接层远离EC层的一面设置有反射层主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有益效果部分。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2,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其包括主体机构1,主体机构1包括EC层,EC层上设置有反射层组件;
反射层组件包括与EC层连接的连接层,连接层远离EC层的一面设置有反射层主体,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反射层组件,反射层组件中的反射层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微量变化来进行缓冲,从而缩小变形量的差值,进而能够解决脱离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EC层包括胶框主体103,胶框主体103的中部为中空设置,且胶框主体103中空处设置有EC液104,EC液104即通电实现电致变色的液体,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胶框主体103以及EC液104远离连接层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ITO导电层102,第一ITO导电层102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片玻璃101,上片玻璃101通过第一ITO导电层102连接在胶框主体103上,使得上片玻璃101能够对胶框主体103进行防护。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连接层为第二ITO导电层7,第二ITO导电层7固定连接在胶框主体103远离第一ITO导电层102的一面上,第二ITO导电层7用于将金属膜层一2连接到胶框主体103上,第一ITO导电层102以及第二ITO导电层7均为OCA光学胶;
OCA是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的特种粘胶剂,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5%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反射层主体为金属膜层一2,金属膜层一2固定连接在第二ITO导电层7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上;
金属膜层一2为镍膜层或铬膜层,利用镍或铬与第二ITO导电层7的搭配来使得其外观上与金属银一致,同时采用镍或铬与第二ITO导电层7的配合能够在高温高湿测试验试避免胶框主体103边缘膜层脱落的现象。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主体机构1还包括下片玻璃106,下片玻璃106固定连接在金属膜层一2远离第二ITO导电层7的一面上,下片玻璃106的设置能够对金属膜层一2进行防护。
实施例2
请参考图3,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其包括主体机构1,主体机构1包括EC层,EC层上设置有反射层组件;
反射层组件包括与EC层连接的连接层,连接层远离EC层的一面设置有反射层主体,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反射层组件,反射层组件中的反射层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微量变化来进行缓冲,从而缩小变形量的差值,进而能够解决脱离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EC层包括胶框主体103,胶框主体103的中部为中空设置,且胶框主体103中空处设置有EC液104,EC液104即通电实现电致变色的液体,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胶框主体103以及EC液104远离连接层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ITO导电层102,第一ITO导电层102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片玻璃101,上片玻璃101通过第一ITO导电层102连接在胶框主体103上,使得上片玻璃101能够对胶框主体103进行防护。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连接层为第二ITO导电层7,第二ITO导电层7固定连接在胶框主体103远离第一ITO导电层102的一面上,第二ITO导电层7用于将金属膜层一2连接到胶框主体103上,第一ITO导电层102以及第二ITO导电层7均为OCA光学胶。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反射层主体包括OC层3,OC层3固定连接在第二ITO导电层7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上,通过OC层3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微量变化来进行缓冲,从而缩小胶框主体103胶框与金属膜层二4变形量的差值,同时在OC层3上面增加第二ITO导电层7,以用来通电时EC液104的电解。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反射层主体还包括金属膜层二4,金属膜层二4固定连接在OC层3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上;
金属膜层二4为银膜层,OC层3为OC膜层。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主体机构1还包括下片玻璃106,下片玻璃106固定连接在金属膜层二4远离OC层3的一面上,下片玻璃106可以对金属膜层二4进行防护。
实施例3
请参考图4-5,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其包括主体机构1,主体机构1包括EC层,EC层上设置有反射层组件;
反射层组件包括与EC层连接的连接层,连接层远离EC层的一面设置有反射层主体,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反射层组件,反射层组件中的反射层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微量变化来进行缓冲,从而缩小变形量的差值,进而能够解决脱离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EC层包括胶框主体103,胶框主体103的中部为中空设置,且胶框主体103中空处设置有EC液104,EC液104即通电实现电致变色的液体,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胶框主体103以及EC液104远离连接层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ITO导电层102,第一ITO导电层102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片玻璃101,上片玻璃101通过第一ITO导电层102连接在胶框主体103上,使得上片玻璃101能够对胶框主体103进行防护。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连接层为第二ITO导电层7,第二ITO导电层7固定连接在胶框主体103远离第一ITO导电层102的一面上,第二ITO导电层7用于将金属膜层一2连接到胶框主体103上,第一ITO导电层102以及第二ITO导电层7均为OCA光学胶。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反射层主体包括OC层3,OC层3固定连接在第二ITO导电层7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上,通过OC层3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微量变化来进行缓冲,从而缩小胶框主体103胶框与金属膜层二4变形量的差值,同时在OC层3上面增加第二ITO导电层7,以用来通电时EC液104的电解。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反射层主体还包括金属膜层二4,金属膜层二4固定连接在OC层3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上;
金属膜层二4为银膜层,OC层3为OC膜层。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OC层3为中空设置,且第二ITO导电层7延伸至OC层3的中空区内,通过在胶框主体103下面增加一层OC层3能够缓冲高温高湿环境下金属膜层二4和胶框主体103的变形差值,同时在OC层3上面覆盖第二ITO导电层7,使胶框主体103和底层的金属膜层二4导通,保持下下片玻璃106良好的导电性,达到快速致电变色。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主体机构1还包括下片玻璃106,下片玻璃106固定连接在金属膜层二4远离OC层3的一面上,下片玻璃106可以对金属膜层二4进行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包括主体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EC层,所述EC层上设置有反射层组件;
所述反射层组件包括与EC层连接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远离EC层的一面设置有反射层主体;
所述EC层包括胶框主体(103),所述胶框主体(103)的中部为中空设置,且胶框主体(103)中空处设置有EC液(104);
所述胶框主体(103)以及EC液(104)远离连接层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ITO导电层(102),所述第一ITO导电层(102)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片玻璃(101);
所述连接层为第二ITO导电层(7),所述第二ITO导电层(7)固定连接在胶框主体(103)远离第一ITO导电层(102)的一面上;
所述反射层主体包括OC层(3),所述OC层(3)固定连接在第二ITO导电层(7)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上;
所述反射层主体还包括金属膜层二(4),所述金属膜层二(4)固定连接在OC层(3)远离胶框主体(103)的一面上;
所述金属膜层二(4)为银膜层,所述OC层(3)为OC膜层;
所述OC层(3)为中空设置,且第二ITO导电层(7)延伸至OC层(3)的中空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还包括下片玻璃(106),所述下片玻璃(106)固定连接在金属膜层二(4)远离OC层(3)的一面上。
CN202321268147.X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Active CN220198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8147.XU CN22019874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8147.XU CN22019874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8745U true CN220198745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8147.XU Active CN22019874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8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25414U (ja) 超高輝度低反射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EP1058205A1 (en) Glare-resistant touch panel
JPWO2002039180A1 (ja) 固体型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及びその素子を用いたミラー装置並びにcrtディスプレイ
WO2003023594A1 (en) Touch panel having high durability
US6965418B2 (en) Semi-transmitting reflective plate, reflective plate, semi-transmitting polarizer,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CN112967603A (zh) 保护盖板、柔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20198745U (zh) 一种ec液后视镜膜层结构
EP1111436A3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706692A (zh) 電致變色面板
CN110187542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8957840B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5067648U (zh) 一种用于车载显示的多彩电致变色器件
CN107479741B (zh) 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157149A (ja) 高耐久性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
CN210954557U (zh) 一种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N210119641U (zh) 一种耐弯曲的olcd模组
JPH10260395A (ja) 液晶表示ディスプレイ一体型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CN218497312U (zh) 一种电子纸结构
CN214846685U (zh) 一种低反射高透光率的电阻触摸屏
JPS6217730B2 (zh)
CN109343255A (zh) 液晶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
CN220220574U (zh) 一种ec玻璃后视镜
JPS622292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21039702U (zh) 一种高可靠性液晶显示屏
CN212781582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