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5440U -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5440U
CN220195440U CN202321399363.8U CN202321399363U CN220195440U CN 220195440 U CN220195440 U CN 220195440U CN 202321399363 U CN202321399363 U CN 202321399363U CN 220195440 U CN220195440 U CN 220195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hell
air
battery coating
po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93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作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xing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xing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xing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xing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93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5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5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5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并用于极片在壳体内的传导支撑的导料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加热通道,极片从壳体的进料口进入壳体内穿过至少一个加热通道后从壳体的出料口送出,各加热通道对穿过的极片进行加热,快速且均匀地提高极片温度,加快干燥速度。本申请利用加热通道对极片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能够快速将极片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提高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且加热均匀,能够避免红外发热板的加热不均匀问题,提高干燥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电池涂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电池涂布工艺后对电极片进行干燥。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制造过程中的起涂布干燥的后处理设备中,使用的外线发热板是一种常见加热方式。这种技术利用红外线照射板片,使板片表面产生热量,从而提高板片温度,加速干燥过程。然而,这种技术存在一些问题:
1、红外线的加热效率受到板片面地反射和吸收影响,导致加热不均匀,影响干燥效率。
2、红外发热板的加热速度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板片加热到所需的温度,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的电池涂布后处理仍有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不足之一,提供一种使用加热板实现辅助加热的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并用于极片在壳体内的传导支撑的导料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加热通道,极片从壳体的进料口进入壳体内穿过至少一个加热通道后从壳体的出料口送出,所述加热通道内置有热媒介流经的流道,经由热媒介对穿过的极片进行近距离的非接触式加热,快速且均匀的提高极片温度,加快干燥速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加热通过非接触式加热,通过与极片的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利用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通道由两个平行的加热部相对配合形成。
进一步地说,所述加热通道的宽度为极片厚度的1.1-8倍。
进一步地说,所述加热部为平板状结构,并排设有若干个用于热媒介流经的流道,流道与外部的热源相接,经由外部热源向流道输送热媒介,实现加热部的加热。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热媒介选优水或油中的一种。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热源选用模温机,模温机产生的高温媒介循环进入流道,使加热通道发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壁面上设有隔热层,进而减少壳体内部热量流失。
进一步地说,所述隔热层为中空隔热层,在壳体的内外两层结构板间形成的空气层,以减少热量壳体外的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热风组件,该热风组件包括与壳体内相连通的送风部件、对送风部件内的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连接壳体内部与送风部件的进风口相通的回风管。
进一步地说,送风部件包括位于壳体外的风机、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相接的风道以及位于壳体内并与风道另一端相接的送风部,该送风部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孔,可以将热风均匀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热风组件时,壳体上还设有排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料组件包括有若干个从壳体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排列的导料辊,各导料辊用于极片的导料支撑。
本申请利用加热通道对极片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能够快速将极片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提高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且加热均匀,能够避免红外发热板的加热不均匀问题,提高干燥效果。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其他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阅读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在附图等中所示的各结构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有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在与极片配合工作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加热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加热部为板状结构。
图6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加热通道与板片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该加热通道是由两块板状的加热部配合形成的,为清晰表达结构,图中略去了其它结构。
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X和Y之间”和“在大约X和Y之间”应当解释为包括X和Y。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大约X和Y之间”的意思是“在大约X和大约Y之间”,并且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从大约X至Y”的意思是“从大约X至大约Y”。
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接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对照的是,称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将不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在说明书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空间关系用辞可以说明一个特征与另一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关系用辞除了包含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原先描述为在其它特征“下方”的特征,此时可以描述为在其它特征的“上方”。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此时将相应地解释相对空间关系。
实施例
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壁面为双层中空的结构,利用上述中空形成隔热层2,使壳体1形成一个具备保温隔热能力的工作环境。壳体1的左端设有进料口3,右端设有出料口4,在工作时,板片5从进料口3进入,从出料口4送出,板片5为卷料,其活动是外部的卷料设备完成的,在壳体1内并不提供相应的前进驱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进入壳体1中的极片5是涂布后未干燥的。进入壳体1后,由位于壳体1内的若干个从进料口3向出料口4方向排列的导料辊6组成的导料组件导料支撑,使极片5可以顺利地在壳体内行走。
在本实施例中,进入壳体1内的极片5会同时进入加热通道7中,为了实现高效的加热,壳体1内的加热通道7从进料口3向出料口4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就加热部8的结构而言,参阅图5和6所示,每个加热通道7是由相对且平行两块平板状结构的加热部8组成,该加热部8并排设有若干个用于热媒介流经的流道9,为了实现各流道9的连通,加热部8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各流道9的侧部10,一侧的侧部10上设有进液口,相对的另一侧的侧部10上设有排液口,通过与进液口及排液口相连的管道,使加热部8内的流道9实质与外部的模温机(图中未示出)相连,模温机通过上述管道向流道持续送入带有高温油,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每个加热部8均具备较好的自热能力,进而使得加热通道7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极片5的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理解的是,为了更好地干燥,上述后处理装置中还集成有热风干燥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热风的干燥目的,参阅图1-4,在结构中包括热风组件,该热风组件是多个部件的集成简称,该热风组件包括与壳体1内相连通的送风部件、对送风部件内的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11以及用于连接壳体1内部与送风部件的进风口相通的回风管12。由于加热装置11在本领域当中是一种公知技术,所以不再对加热装置11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及展示。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4,壳体1上还设有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排风口16。送风部件包括位于壳体1外的风机13、一端与风机13的出风口相接的风道14以及位于壳体1内并与风道14另一端相接的送风部15,该送风部15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孔,可以将热风均匀送出。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质上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变。因此,所有变化和改变均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本公开由附加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这些权利要求的等同物也包含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并用于极片在壳体内传导支撑的导料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加热通道,极片从壳体的进料口进入壳体内穿过至少一个加热通道后从壳体的出料口送出;所述加热通道内置有热媒介流经的流道,经由热媒介实现加热通道对穿过的极片进行近距离的非接触式加热。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道由两个平行的加热部相对配合形成。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平板状结构,其内设至少一个用于热媒介流经的流道,流道与外部的热源相接,经由外部热源向流道输送热媒介,实现加热部的加热。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道的宽度为极片厚度的1.1-8倍。
5.如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介为水或油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风组件,该热风组件包括与壳体内相连通的送风部件、对送风部件内的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连接壳体内部与送风部件的进风口的回风管。
7.如权利要求1或6中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壁面上设有隔热层,进而减少壳体内部热量流失。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中空隔热层,在壳体的内外两层结构板间形成的空气层,以减少热量壳体外的传递。
9.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送风部件包括位于壳体外的风机、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相接的风道以及位于壳体内并与风道另一端相接的送风部,该送风部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孔,可以将热风均匀送出。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料组件包括有若干个导料辊,各导料辊用于极片的导料支撑。
CN202321399363.8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195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9363.8U CN220195440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9363.8U CN220195440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5440U true CN220195440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9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9363.8U Active CN220195440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5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67640B1 (ko) 전극 건조 방법 및 전극 건조 장치
CN218586056U (zh) 一种冷却电芯装置
TWI462667B (zh) 預熱模組、使用此預熱模組之預熱區及預熱段
CN220195440U (zh) 一种电池涂布后处理装置
CN113418367B (zh) 一种基于多级循环的链式烘干机
CN220004753U (zh) 一种电池涂布后液暖干燥装置
CN116475038A (zh) 烘干装置及极片制造生产线
CN217788556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1346063U (zh) 一种高效节能微波干燥机
CN211814106U (zh) 带式污泥干化腔
CN114562866B (zh) 一种太阳电池烘干炉
KR101891524B1 (ko) 기능성 필름 코팅 공정의 고안정성 연속 후처리 열풍건조장치
CN214792385U (zh) 一种烘干机
CN219435958U (zh) 一种电池组液冷装置
CN115451683B (zh) 一种碱性电池石墨喷涂烘干设备及工艺
CN220590610U (zh) 流体传导加热设备
CN218464744U (zh) 极片输送装置以及极片输送系统
CN108970940A (zh) 一种用于电池极片的烘干箱
CN115972633A (zh) 一种恒温电晕辊及电晕机
CN215849253U (zh) 一种发泡材料热处理装置
CN220959760U (zh) 涂布设备用废气循环换热装置
CN217963357U (zh) 高精度低耗能涂层定型机
CN116652327B (zh) 一种金属局部加热切割装置
CN220871397U (zh) 一种铝单板用隧道炉加热装置
CN217979758U (zh) 预热隧道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