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3275U -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3275U
CN220193275U CN202320143524.0U CN202320143524U CN220193275U CN 220193275 U CN220193275 U CN 220193275U CN 202320143524 U CN202320143524 U CN 202320143524U CN 220193275 U CN220193275 U CN 220193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e
ankle
foot orthosis
torsion spr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35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贤
刘千千
付林思雨
邓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X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X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X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X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35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3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3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3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其包括固鞋器、储能器和小腿固定器;其中,储能器包括壳体、功能轮、管体、扭簧和调节件,壳体和功能轮分别固设于小腿固定器或固鞋器上;扭簧的一端与功能轮的连接部连接,其另一端与调节件连接,调节件用于调节扭簧的初始预紧力,且扭簧用于当功能轮与壳体产生相对转动时实现储能或释能,以确保穿戴踝足矫形器的穿戴者行走时的步态稳定,达到提高穿戴者在站立及行走中稳定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理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及采用该踝足矫形器的踝足矫形鞋。
背景技术
足下垂、下垂足和尖足是用于描述因踝足背屈肌麻痹导致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无法背屈(通俗理解就是脚无法正常抬起),从而在行走时脚尖朝下并刮擦地面的术语,导致足下垂症状一般是由脑卒中、脑瘫、腓肿神经受损、多发性硬化症以及患有其他非神经性损伤引起的。踝背屈运动是指向上勾脚的动作,当脚离开地面时特别是上坡和台阶时需要发生这种运动,这样脚就不会发生在地面上拖曳的情况。足下垂使行走变得困难,因为脚倾向于在地面上拖拽,从而导致容易被绊倒和不稳定甚至无法行走。患者需要通过夸张的提胯代偿将脚抬离地面(称为“提胯代偿步态”)或通过向外摆动腿以使脚离开地面(称为“外旋步态”)来改善,然而长期持续这些异常步态会导致多关节和组织损伤并不利于长期康复。
穿戴踝足矫形器是一种常见的足下垂改善方法。常规的踝足矫形器通常是由硬质塑料一体注塑而成其形状固定不可变或使用石膏取型后通过热塑性塑料定制而成,并且都没有能够动态活动的关节结构。常规踝足矫形器穿戴时直接接触式固定在踝足位置上,通过硬质材料强行将踝足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完全限制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功能。虽然这样可以很好的改善足下垂症状,但是由于完全限制了踝关节正常的跖屈和背屈运动,且无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调整适应的跖屈阻力和背屈助力的大小,患者仍然然无法做到稳定且自然的步态,依然存在非常高的摔倒风险,长期以往还会导致关节浮肿和硬化。
因此,如何解决常规踝足矫形器完全限制踝关节正常的跖屈和背屈运动且无法调整跖屈阻力和背屈助力的大小,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器,通过在固鞋器上设置储能器,以实现穿戴者在站立及迈脚过程中进行储能,并在行走过程中腿部离地时,将储能器所存储的储能释放以辅助穿戴者稳定抬脚动作,从而提高穿戴者在站立及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方面,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
固鞋器,用于与穿戴者的鞋体连接;
储能器,设于所述固鞋器的一侧,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功能轮、与所述壳体贯通且共同形成容纳腔的管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扭簧和可转动设于所述管体上的调节件;
小腿固定器,设于所述储能器上,用于绑缚穿戴者的小腿;
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功能轮分别固设于小腿固定器或固鞋器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功能轮的非转动中心位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扭簧的初始预紧力,且所述扭簧用于当所述功能轮与所述壳体产生相对转动时实现储能或释能,以确保穿戴所述踝足矫形器的穿戴者行走时的步态稳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穿戴具有该储能器的踝足矫形器的穿戴者在其腿部直立以及迈脚过程中,带动壳体相对于功能轮产生相对转动,使得扭簧产生形变进行储能,在穿戴者行走过程中脚部离开地面时弹力件自动释放储能,带动穿戴者的脚做背屈运动,从而实现辅助穿戴者稳定性的抬脚动作,达到提高穿戴者在站立及行走过程中稳定性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调节件包括相对于所述管体转动的旋钮、固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台阶轴和固设于所述台阶轴上的齿轮,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轴上;所述旋钮的螺纹部与所述齿轮啮合,以使通过调节所述旋钮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台阶轴同步转动实现针对所述扭簧初始预紧力的调节。
较佳地,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处的限位环,所述管体对应所述限位环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限位环上,以使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所述管体的管口处用于限制所述旋钮的径向摆动。
较佳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便于所述台阶轴贯穿的圆孔,所述壳体的内壁经所述台阶轴的台阶限位,且其外壁通过所述齿轮的侧壁抵紧,以使所述壳体、所述台阶轴及所述齿轮形成一体结构。
较佳地,所述功能轮朝向所述扭簧一侧的侧壁上挖设有环形阵列的若干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的一端。
较佳地,所述固鞋器包括位于鞋体侧边缘的定位件和位于所述定位件的同侧或异侧的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且基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鞋体鞋帮或鞋体鞋底固定,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与鞋体鞋底固定,以使所述定位件与鞋体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较佳地,所述固鞋器还包括穿过所述定位件的绑带和分别设于所述绑带两端的勾紧件及粘接件,所述勾紧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鞋体的鞋底两侧。
较佳地,所述小腿固定器包括支撑条、与所述支撑条连接的弧形板和分别设于所述弧形板两端的绑带,两所述绑带通过锁扣装置实现对穿戴者的小腿的绑定。
较佳地,所述弧形板沿其竖向方向延伸形成一开口卡槽,所述开口卡槽相对其开口一侧设有弹力扣,所述支撑条插入所述开口卡槽内并通过所述弹力扣扣住所述支撑条上开设有的若干定位孔,以所述弧形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条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踝足矫形鞋,包括鞋体和上述的所述踝足矫形器;所述踝足矫形器经所述固鞋器与所述鞋体可拆卸安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踝足矫形鞋采用上述踝足矫形器,穿戴具有该储能器的踝足矫形器的穿戴者在其腿部直立以及迈脚过程中,带动壳体相对于功能轮产生相对转动,使得扭簧产生形变进行储能,在穿戴者行走过程中脚部离开地面时弹力件自动释放储能,带动穿戴者的脚做背屈运动,从而实现辅助穿戴者稳定性的抬脚动作,达到提高穿戴者在站立及行走过程中稳定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踝足矫形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储能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储能器(无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调节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储能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功能轮、扭簧、台阶轴及齿轮组装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弧形板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固鞋器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标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标识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固鞋器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踝足矫形器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固鞋器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固鞋器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固鞋器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固鞋器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提供的踝足矫形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鞋器;11-定位件;12-第一固定件、121-插接件、122-间隔件、123-魔术贴勾面、124-悬臂件;13-第二固定件、131-竖向部、132-横向部、133-齿形部;14-绑带、141-勾紧件、142-粘接件;
20-储能器、21-壳体、22-功能轮、221-插接槽、23-管体、231-避让穿孔、24-扭簧、25-调节件、251-旋钮、252-台阶轴、2521-卡接部、253-齿轮、254-限位环、26-紧固件;
30-小腿固定器、31-支撑条、32-弧形板、321-开口卡槽、322-弹力扣、33-束缚带;
40-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其包括用于与穿戴者的鞋体连接的固鞋器10、设于固鞋器上的储能器20、设于储能器上的小腿固定器30;其中,小腿固定器30包括一支撑条31,储能器20安装于固鞋器10的一侧,小腿固定器30通过支撑条31安装在储能器20上。该踝足矫形器通过固鞋器10与穿戴者的鞋体固定连接后,以及通过小腿固定器30绑缚在穿戴者的小腿上,实现该踝足矫形器与穿戴者的腿部稳定绑缚。本实施例中,储能器20位于穿戴者的鞋体侧边缘,支撑条31自储能器20一端引出,并经过折弯以使部分支撑条位于小腿的前方并与穿戴者的小腿贴近,起到强化人体工程学和节省穿戴空间作用,从而强化了该踝足矫形器辅助穿戴者抬脚的稳定性和增加了穿戴后的美观性。具体实践中,因支撑条需要具备一定的刚度,也需要有韧性,故本实施例中支撑条采用碳纤维杆,但支撑条并不限于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储能器20包括所述壳体21、所述功能轮22、管体23、扭簧24和调节件25。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23设于所述壳体21上,且其内腔与所述壳体21的容纳腔贯通设置,优选地,所述管体23与所述壳体2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功能轮22及所述扭簧24容置于所述壳体21的容纳腔,所述扭簧24的一端与所述功能轮22的非转动中心位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25连接,所述调节件25可转动设于所述管体23的管口处。具体实践中,因所述壳体与所述功能轮之间产生相互转动,引起所述扭簧产生形变进行储能或释能操作,且转动所述调节件可针对所述扭簧的初始预紧力大小的进行调节。
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件25包括旋钮251、台阶轴252和齿轮253。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轴252、所述齿轮253以及所述功能轮22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21及所述齿轮253固定安装在所述台阶轴252上。进一步地,所述旋钮251转动设于所述管体21上,所述旋钮251的螺纹部与所述齿轮253啮合,通过转动所述旋钮251,通过其螺纹部与所述齿轮253的啮合传动,带动所述台阶轴252同步转动,因所述扭簧2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轴25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功能轮22上,可以针对所述扭簧24的初始预紧力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穿戴者根据自身具体的康复阶段便捷地调整所述扭簧的初始预紧力,提高所述踝足矫形器的适用范围。储能器上设置调节件,穿戴者可以通过调节件调节储能器初始预紧力,以达到适合穿戴者当时所需要的跖屈阻力和背屈助力的大小。跖屈阻力和背屈助力的大小可调可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的症状程度以及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康复需求。
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件25还包括限位环254,所述限位环254安装于所述管体23的管口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及图3所示,所述管体23对应所述限位环254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紧固件26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限位环254上,使得所述限位环254固定在所述管体23的管口处。具体地,所述旋钮251的旋转部及螺纹部之间具有光面部,所述旋钮251的螺纹部穿过所述限位环254,且其光面部与所述限位环254对应设置,且两者之间小间隙配合。具体实践中,在所述旋钮在转动过程中,所述限位环用于防止所述旋钮的径向摆动,提高所述旋钮的螺纹部与所述齿轮的啮合紧密度。
如图5所示,所述管体23上开设有避让穿孔231,所述齿轮253通过所述避让穿孔231与所述旋钮251的螺纹部相啮合。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21上开设有便于所述台阶轴252贯穿的圆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轴252的一端通过圆孔贯穿所述壳体21,所述壳体21的内壁经所述台阶轴252的台阶限位,且其外壁通过所述齿轮253的侧壁抵紧,以使所述壳体21、所述台阶轴252及所述齿轮253形成一体结构。
如图6所示,所述台阶轴252伸出所述壳体21的一端端部设有卡接部2521。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253的内圈与所述卡接部2521相配合,并通过螺栓将所述齿轮253紧固在所述台阶轴252的端部。具体实践中,所述齿轮经所述卡接部可以起到防止所述齿轮产生径向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旋钮的螺纹部与所述齿轮的啮合紧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轮22朝向所述扭簧24一侧的侧壁上挖设有环形阵列的若干插接槽221,所述插接槽221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的一端。具体实践中,通过多个所述插接槽的设置,可以在所述扭簧初始组装过程中,所述扭簧固定在不同的插接槽内,可以实现所述扭簧的初始预紧力大小的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轮22上设有轴承。具体地,所述功能轮22的中部开设有与轴承的外圈过盈的装配孔,所述台阶轴252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穿过所述轴承的内圈,并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紧固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功能轮22与所述壳体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小腿固定器30包括支撑条31、与支撑条连接的弧形板32和分别设于弧形板两端的束缚带33,两束缚带33通过锁扣装置实现对穿戴者的小腿的绑定。本实施例中,弧形板32的弧度与穿戴者的小腿部大致相同以使弧形板32与穿戴者的小腿部贴合紧密。具体实践中,锁扣装置可以包括分别设于两绑带上的公扣和母扣,其中,位于其一绑带上的母扣通过连接条与其上的按压旋钮束缚,使得小腿固定器在绑缚穿戴者的小腿时,小腿通过两绑带的开口处置于小腿固定器内,将母扣扣入公扣后,通过按下按压旋钮后,按照其指示的方向旋转收紧连接条实现两绑带对穿戴者小腿的绑缚固定。当然,其它实施例也可通过在两绑带上设置魔术贴以使两绑带的粘合实现对穿戴者小腿的绑定。
如图7所示,弧形板32沿其竖向方向延伸形成一开口卡槽321,开口卡槽321相对其开口一侧设有弹力扣322。本实施例中,开口卡槽321朝向固鞋器10一侧设置,支撑条31插入开口卡槽321内并通过弹力扣322扣住,可以实现弧形板32与支撑条31的可拆卸安装。优选地,支撑条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的若干定位孔,通过开设的定位孔,使得弧形板可调节式安装在支撑条上,从而满足不同穿戴者的身高对该踝足矫形器的需求。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固鞋器,踝足矫形器通过固鞋器连接在穿戴者鞋体外侧,不接触穿戴者的脚,因此可以避免踝足矫形器硌脚的情况,实现高舒适性的优点;此外,通过固鞋器实现踝足矫形器与穿戴者的鞋体固定,而不用与穿戴者的脚部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现有技术的踝足矫形器针对穿戴者的脚部直接绑定导致的舒适感差、穿戴及拆卸不便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固鞋器10包括定位件11、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其中,定位件11位于鞋体的侧边缘,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皆设于定位件11的同侧;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设于定位件的异侧。具体地,第一固定件12固定安装于定位件11的一侧,且与定位件11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固定件13活动设于定位件11的一侧,且第二固定件13与第一固定件12间隔设置;本实施例基于第一固定件12与定位件11之间形成的间隙卡紧鞋体鞋帮,以及第二固定件13勾紧鞋体鞋底,以使定位件11与鞋体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节固鞋器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位置可以将踝足矫形器转动轴与人体生理踝关节轴对齐,这样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患者踝足关节尺寸和位置存在差异的情况,同时还避免出现需要定制的情况,节省患者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进一步地,定位件11呈拱形结构,且与穿戴者的脚部形体仿形设置。具体地,定位件采用金属板材的冲压成型,或者硬质板材冲压成型,或者注塑成型,使得定位件的刚度高且制作成本低,符合固鞋器的强度所需。本实施例通过定位件的拱形设计,使得本申请的固鞋器更符合穿戴者脚部行走过程中的形体所需,提升穿戴者的使用体验感。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件12包括与定位件11间隔设置的插接件121,插接件121的一端与定位件11固接,其另一端伸出定位件11的外边缘呈悬空设置。其中,第一固定件12还包括间隔件122,间隔件122位于插接件121与定位件11之间,该间隔件122呈管体结构。具体地,紧固件依次穿过定位件11及间隔件122固定在插接件121上,以使插接件121固接在定位件11上,且因间隔件122使得插接件121与定位件11之间留有间隙。当然,为了实现调节间隙的大小,可通过配有不同厚度规格的间隔件来实现,以其可适用于不同的鞋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伸出定位件呈悬空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对鞋体鞋帮插紧的牢固性。
如图10所示,第二固定件13呈L形结构,其竖向部131与定位件11活动式贴紧,其横向部132通过一齿形部133与鞋体鞋底扣紧。具体地,齿形部133位于横向部132远离竖向部131一端折弯形成,且齿形部133与竖向部131的朝向一致;优选地,所述竖向部131、所述横向部132及所述齿形部133一体冲压成型,使得第二固定件13的强度高且制作成本低。具体实践中,第二固定件通过齿形部卡入鞋体鞋底,竖向部与定位件贴紧,实现第二固定件与鞋体鞋底的固接,由于第二固定件通过竖向部与定位件活动连接,以配合穿戴者行走过程中脚蹬地弯曲所需和调节位置时所需。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件并不局限为呈L形结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件也可以选用螺钉。
结合图8、图9及图10,本实施例的固鞋器通过在定位件的同侧安装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在第二固定件扣紧鞋体鞋底的基础上,结合定位件与插接件之间的间隙直接插紧鞋体鞋帮,以使定位件与鞋体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实现固鞋器与鞋体的便捷、稳定性绑定。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固鞋器10还包括绑带14和分别设于绑带14两端的勾紧件141及粘接件142。其中,绑带14穿过定位件11中部位置上开设的孔,勾紧件141位于鞋体鞋底相对于第二固定件13的另一侧。其中,勾紧件141与实施例1中的第二固定件结构相一致。具体实践中,在第二固定件扣紧鞋体鞋底的基础上,结合定位件与插接件之间的间隙直接插紧鞋体鞋帮,再通过勾紧件勾紧鞋体鞋底,具有粘接件的绑带一端拉紧,以使绑带借助定位件的束位作用使得绑带压紧在鞋体鞋帮上,然后通过粘接件粘合在绑带上的毛面以防绑带的松动,可以限制伴有足内外翻症状的穿戴者的脚不正常的内外翻动作,从而更加进一步提高穿戴者的步行稳定性和踝足矫形适用范围。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固鞋器10、储能器20和小腿固定器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储能器20的壳体安装于固鞋器10上,且功能轮安装于小腿固定器30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可参阅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故在此也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鞋器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固鞋器10包括定位件11、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件12包括与鞋体鞋帮固定的魔术贴毛面(未画出)和与所述魔术贴毛面贴合的魔术贴勾面123,所述魔术贴勾面123固定在所述定位件11上。具体地,所述魔术贴毛面固定在鞋体鞋帮上,或者从鞋体鞋帮的鞋口位置包覆固定在鞋体鞋帮上,通过所述魔术贴勾面123粘附在魔术贴毛面上即可实现所述第一固定件12与鞋体鞋帮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件并不局限为呈L形结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件也可以选用螺钉。
实施例5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固鞋器10还包括绑带14和分别设于绑带14两端的勾紧件141及粘接件142。其中,绑带14穿过定位件11中部位置上开设的孔,勾紧件141位于鞋体鞋底相对于第二固定件13的另一侧。其中,勾紧件141与实施例1中的第二固定件结构相一致。具体实践中,在第二固定件扣紧鞋体鞋底的基础上,结合定位件上的魔术贴结构实现与鞋体鞋帮的固定,再通过勾紧件勾紧鞋体鞋底,具有粘接件的绑带一端拉紧,以使绑带借助定位件的束位作用使得绑带压紧在鞋体鞋帮上,然后通过粘接件粘合在绑带上的毛面以防绑带的松动,可以限制伴有足内外翻症状的穿戴者的脚不正常的内外翻动作,从而更加进一步提高穿戴者的步行稳定性和踝足矫形适用范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固鞋器10、储能器20和小腿固定器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储能器20的壳体安装于固鞋器10上,且功能轮安装于小腿固定器30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4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可参阅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故在此也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7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鞋器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固鞋器10包括定位件11、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件12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3皆为螺钉,所述第一固定件12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3的其中一件通过一悬臂件124与所述定位件11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件12通过所述悬臂件124与所述定位件11连接。具体实践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3螺纹连接在鞋体鞋底侧壁,所述第一固定件12通过所述悬臂件124螺纹连接在鞋体鞋底侧壁,从而实现该固鞋器与鞋体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件并不局限为螺钉,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件也可以选用呈L形结构的结构件,其具体结构可参阅图10所示的结构。
实施例8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固鞋器10还包括绑带14和分别设于绑带14两端的勾紧件141及粘接件142。其中,绑带14穿过定位件11中部位置上开设的孔,勾紧件141位于鞋体鞋底相对于第二固定件13的另一侧。其中,勾紧件141与实施例1中的第二固定件结构相一致。具体实践中,在第二固定件固定在鞋体鞋底侧壁的基础上,结合定位件上的悬臂件的螺钉结构实现与鞋体鞋底侧壁的固定,再通过勾紧件勾紧鞋体鞋底,具有粘接件的绑带一端拉紧,以使绑带借助定位件的束位作用使得绑带压紧在鞋体鞋帮上,然后通过粘接件粘合在绑带上的毛面以防绑带的松动,可以限制伴有足内外翻症状的穿戴者的脚不正常的内外翻动作,从而更加进一步提高穿戴者的步行稳定性和踝足矫形适用范围。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固鞋器10、储能器20和小腿固定器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储能器20的壳体安装于固鞋器10上,且功能轮安装于小腿固定器30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7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实施例7的工作原理,可参阅实施例7的工作原理,故在此也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10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鞋,其包括鞋体40以及上述实施例的踝足矫形器。为了便于说明踝足矫形鞋结构,现以实施例3所示的踝足矫形器结构完整解释说明如图17所示的踝足矫形鞋,该踝足矫形鞋通过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踝足矫形器,便于穿戴者穿戴以及确保穿戴者穿戴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技术的踝足矫形器在患者使用时的站立及行走稳定性较差的弊端,以及针对穿戴者的脚部直接绑定方式导致的舒适感差、穿戴及拆卸不便的弊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鞋器,用于与穿戴者的鞋体连接;
储能器,设于所述固鞋器的一侧,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功能轮、与所述壳体贯通且共同形成容纳腔的管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扭簧和可转动设于所述管体上的调节件;
小腿固定器,设于所述储能器上,用于绑缚穿戴者的小腿;
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功能轮分别固设于小腿固定器或固鞋器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功能轮的非转动中心位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扭簧的初始预紧力,且所述扭簧用于当所述功能轮与所述壳体产生相对转动时实现储能或释能,以确保穿戴所述踝足矫形器的穿戴者行走时的步态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相对于所述管体转动的旋钮、固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台阶轴和固设于所述台阶轴上的齿轮,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轴上;所述旋钮的螺纹部与所述齿轮啮合,以使通过调节所述旋钮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台阶轴同步转动实现针对所述扭簧初始预紧力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管体的管口处的限位环,所述管体对应所述限位环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限位环上,以使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所述管体的管口处用于限制所述旋钮的径向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便于所述台阶轴贯穿的圆孔,所述壳体的内壁经所述台阶轴的台阶限位,且其外壁通过所述齿轮的侧壁抵紧,以使所述壳体、所述台阶轴及所述齿轮形成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轮朝向所述扭簧一侧的侧壁上挖设有环形阵列的若干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鞋器包括位于鞋体侧边缘的定位件和位于所述定位件的同侧或异侧的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且基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鞋体鞋帮或鞋体鞋底固定,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与鞋体鞋底固定,以使所述定位件与鞋体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鞋器还包括穿过所述定位件的绑带和分别设于所述绑带两端的勾紧件及粘接件,所述勾紧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鞋体的鞋底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固定器包括支撑条、与所述支撑条连接的弧形板和分别设于所述弧形板两端的束缚带,两所述束缚带通过锁扣装置实现对穿戴者的小腿的绑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沿其竖向方向延伸形成一开口卡槽,所述开口卡槽相对其开口一侧设有弹力扣,所述支撑条插入所述开口卡槽内并通过所述弹力扣扣住所述支撑条上开设有的若干定位孔,以所述弧形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条上的位置。
10.一种踝足矫形鞋,包括鞋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踝足矫形器;所述踝足矫形器经所述固鞋器与所述鞋体可拆卸安装。
CN202320143524.0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Active CN220193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3524.0U CN220193275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3524.0U CN220193275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3275U true CN220193275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3524.0U Active CN220193275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3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6302B2 (en) Wearable robotic device
US5897520A (en) Unitary dorsal night splint
US8529484B2 (en) Orthotic foot brace
US6146350A (en) Ankle brace with removable single piece hinge
US20120116275A1 (en) Convertible Walker Boot and Post-op Shoe
US5817041A (en) Rigid lower-limb orthotic
US4370976A (en) Dynamic foam orthosis
US20080077066A1 (en) Lewis lift AFO device
US10105252B2 (en) Orthotic device
US20230338177A1 (en) Multi-component hip orthosis
CN212699270U (zh) 一种改良版下肢功能位固定装置
CN220193275U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CN220175330U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CN220175331U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CN116172773A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及踝足矫形鞋
JPS6116173B2 (zh)
CN220175332U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
US10485687B2 (en) Device for managing patellofemoral pai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220175334U (zh) 一种固鞋器及踝足矫形器
CN203042576U (zh) 足踝矫正装置及足踝矫正装置的支架
CN220175329U (zh) 一种储能器及踝足矫形器
CN220572291U (zh) 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踝足矫形器
CN219517020U (zh) 一种可穿戴外骨骼结构
CN111165997B (zh) 一种动静一体脚托鞋
KR100604615B1 (ko) 다리 교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