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2809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2809U
CN220192809U CN202321013322.0U CN202321013322U CN220192809U CN 220192809 U CN220192809 U CN 220192809U CN 202321013322 U CN202321013322 U CN 202321013322U CN 220192809 U CN220192809 U CN 220192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yer
sealing
frying
sealing r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33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立桐
王斌
李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33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2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2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2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炸锅主体、空炸容器和密封圈,炸锅主体包括支撑组件和支撑在支撑组件上的机头,空炸容器能够安装在炸锅主体上,机头上设置有容纳槽,密封圈为中空可变形结构,密封圈包括固定部和密封部,固定部安装于容纳槽中,密封部朝向空炸容器设置,在机头不加热时,密封部与空炸容器的开口端具有第一间隙,在机头加热时,密封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以使密封部与空炸容器的开口端相抵接。上述空气炸锅,在将空炸容器安装至与机头配合的过程摩擦阻力小,且不易产生磕碰,用户体验好;在机头开始加热后,空炸容器与机头之间密封性好,大大降低了空炸容器中的热量散失,进而能够提高空炸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可以用空气来对食物进行炸制的设备,空气炸锅包括炸锅主体和空炸容器,空炸容器具有用于放置食物的开口,当将空炸容器安装在炸锅主体上后,空炸容器的开口被封堵从而形成封闭空间,炸锅主体对封闭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使热空气在封闭空间内进行循环,从而以带走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物变熟且具有近似油炸的效果。
空炸容器的开口与炸锅主体的配合处会形成缝隙,进而会形成热量损失。对此,一些现有的空气炸锅在炸锅主体上设置密封圈,在将空炸容器安装在炸锅主体上时,密封圈压紧在空炸空气与炸锅主体之间,从而避免热量泄漏损失。但是,上述方案在安装空炸容器时,密封圈会对空炸容器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不仅安装较为费力,导致推入炸锅时也非常的费力。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空气炸锅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炸锅,其机头不加热时,密封圈与空炸容器具有间隙,使空炸容器推入和取出时阻力小,用户体验好,在机头工作时使空炸容器具有良好密封性,减少热量损失,且空炸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炸锅,包括炸锅主体和空炸容器,所述炸锅主体包括支撑组件和支撑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机头,所述空炸容器能够安装在所述炸锅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中空可变形结构,所述密封圈包括固定部和密封部,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密封部朝向所述空炸容器设置,在所述机头不加热时,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空炸容器的开口端具有第一间隙,在所述机头加热时,所述密封部内气体受热膨胀以使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空炸容器的开口端相抵接。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为D1,0.2mm≤D1≤5mm。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和Y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的排布方向,所述Y方向垂直于所述X方向,沿所述X方向,所述密封圈的高度为H,5mm≤H≤20mm,沿所述Y方向,所述密封部的最大宽度为L1,5mm≤L1≤18mm,所述固定部的最大宽度为L2,2mm≤L2≤8mm。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为D1,所述密封圈沿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的方向的尺寸为H,0.01≤D1/H≤0.25。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的排布方向,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关于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使所述密封圈的中空处与外部大气连通。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不大于0.5mm。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密封部中空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壁厚为B1,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壁厚为B2,B1>B2。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B1与所述B2的差值不小于0.2mm。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变形腔。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所述容纳槽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卡凸,所述卡接部自两个所述卡凸之间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凸朝向所述容纳槽内部的一侧相抵。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变形腔,其中:
所述变形腔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卡接部;和/或
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和Y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的排布方向,所述Y方向垂直于所述X方向,所述连接部沿所述Y方向的尺寸为W1,所述变形腔沿所述Y方向的尺寸为W2,0.2≤W2/W1≤0.6。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卡接部背离所述密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使所述卡接部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密封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卡凸朝向所述密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使两个所述卡凸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密封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展开长度为640mm~720mm。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和Y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的排布方向,所述Y方向垂直于所述X方向,所述密封部沿所述Y方向的两端为自由端。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煎炸容器,所述机头能绕水平方向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并具有空炸模式和煎炸模式;
在所述空炸模式下,所述密封部朝下设置,所述空炸容器设置于所述密封部下方,所述机头不加热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空炸容器的上端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机头加热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空炸容器的上端相抵;
在所述煎炸模式下,所述密封部朝上设置,所述煎炸容器支撑在所述机头上方,所述密封部环设于所述煎炸容器,所述机头加热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煎炸容器保持间隔设置。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煎炸模式下,沿所述密封圈的径向,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煎炸容器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为D2,D2≥2mm。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机头上设置有沉槽,所述容纳槽环设于所述沉槽的外周,所述煎炸容器支撑在所述沉槽内。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上安装有模式识别机构,所述机头包括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配合的旋转配合部,所述旋转配合部上具有触发部;
旋转配合部的旋转过程中,所述触发部能够触发或脱离所述模式识别机构,使得所述模式识别机构识别所述空气炸锅的工作模式。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旋转配合部还包括配合本体,所述配合本体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配合,所述触发部连接于所述配合本体并沿所述配合本体的轴向延伸;
所述模式识别机构包括弹片,所述触发部能与所述弹片相抵和分离,以使所述模式识别机构识别所述空气炸锅的工作模式。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配合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支撑组件内部与所述机头内部,所述贯穿孔用于过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密封圈的固定部安装在机头上,且密封部朝向空炸容器的开口端设置,在将空炸容器安装至与机头配合的过程中,密封部未得到加热,故体积较小,因此不会与空炸容器接触,不仅不会对空炸容器产生摩擦阻力,使空炸容器的安装顺畅,且不易造成空炸容器与炸锅主体的磕碰,用户体验好;在机头开始加热后,密封圈中空可变形的结构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故密封部与空炸容器的开口端相抵,从而使空炸容器与机头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大大降低了空炸容器中的热量散失,进而能够提高空炸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空炸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空炸模式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煎炸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煎炸模式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部分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空炸模式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煎炸模式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B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头上安装有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头上未安装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圈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空炸模式下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5中的C处放大图;
图17是图14中的E-E处的剖面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炸锅在煎炸模式下的剖面图;
图19是图18中的D处放大图。
图中:
10、炸锅主体;11、支撑组件;111、底座;112、立柱;1121、半壳;11211、支撑筒;11212、半壳本体;11213、通孔;11214、避让孔;12、机头;121、容纳槽;122、卡凸;1221、第二导向斜面;123、沉槽;124、旋转配合部;1241、触发部;1242、配合本体;1243、贯穿孔;125、加热器;126、槽底壁;127、槽侧壁;13、模式识别机构;131、弹片;132、识别主体;
20、空炸容器;
30、煎炸容器;
40、密封圈;41、固定部;411、变形腔;412、连接部;413、卡接部;4131、第一导向斜面;42、密封部;421、容纳腔;422、透气孔;
51、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如图1-图4所示,空气炸锅包括炸锅主体10、空炸容器20和煎炸容器30,其中,炸锅主体10包括支撑组件11和机头12,机头12安装在支撑组件11上。机头12能绕水平方向的轴线相对于支撑组件11转动,并能够选择性地锁定在第一位置(如图2所示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位置)。当机头12锁定在第一位置时,空炸容器20能够与机头12相配合,当机头12锁定在第二位置时,煎炸容器30能够与机头12相配。机头12包括加热器125,当空炸容器20或煎炸容器30与机头12配合后,加热器125能够对容器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本实施例中,机头12相对于支撑组件11绕水平方向的轴线旋转180°,即可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机头12锁定在第一位置时,加热器125朝下设置,空炸容器20的开口端朝上,空炸容器20设置在机头12的下方,空炸容器20和机头12之间形成密闭的烹饪空间,此时空气炸锅处于空炸模式。在空炸模式下,加热器125加热烹饪空间内的空气,并使热空气不断循环,从而用热空气对空炸容器20中的食物进行炸制。如图3和图4所示,当机头12锁定在第二位置时,加热器125朝上设置,煎炸容器30支撑在机头12的上方,此时处于煎炸模式。在煎炸模式下,加热器125通过煎炸容器30的热传导对煎炸容器3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
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机头12设置为可绕支撑组件11转动的形式,且配合煎炸容器30和空炸容器20,使空气炸锅具有煎炸模式和空炸模式,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选择和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11包括底座111和两个立柱112,两个立柱112相对设置并与底座111连接。如图5所示,机头12包括两个旋转配合部124,两个旋转配合部124位于机头12相对的两侧且同轴设置,两个旋转配合部124分别对应可转动地支撑在两个立柱112上,从而使机头12能够相对于支撑组件11转动。本实施例中,立柱112和底座111均为空腔结构,立柱112内和底座111内部可以放置电路板、电线及其他电气元件。具体地,如图4所示,立柱112包括两个半壳1121,两个半壳1121相扣合后形成立柱112,两个半壳1121之间可以容纳电气元件。
如图5和图6所示,立柱112靠近机头12一侧的半壳1121上设置有避让孔11214,避让孔11214用于供旋转配合部124的穿设,进而使得机头12可转动地支撑在立柱112上。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旋转配合部124包括配合本体1242,配合本体1242上设置有贯穿孔1243,贯穿孔1243连通支撑组件11与机头12内部,贯穿孔1243用于过线,即机头12内部的电气元件与支撑组件11内的电气元件之间的信号线、电源线均穿过贯穿孔1243,从而避免空气炸锅外部引线,提高了空气炸锅的美观度。
优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半壳112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筒11211,支撑筒11211与避让孔11214同轴设置,故半壳1121上的避让孔11214与支撑筒11211之间形成了环形的空间,配合本体1242容纳在该环形空间内,即配合本体1242套设在支撑筒11211上,此时,支撑筒11211对配合本体1242的转动起到了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机头12转动的平稳性。支撑筒11211上设置有通孔11213,通孔11213的两端分别与配合本体1242上的贯穿孔1243和立柱112的内部连通,即机头12内的线路先穿过配合本体1242上的贯穿孔1243,再穿过支撑筒11211上的通孔11213,进而进入到立柱112的内部。
优选地,如图7-图10所示,支撑组件11上安装有模式识别机构13,旋转配合部124具有触发部1241,在旋转配合部124的旋转过程中,触发部1241能够触发或脱离模式识别机构13,使得模式识别机构13识别空气炸锅的工作模式。优选地,空气炸锅还可以设置指示灯,指示灯与模式识别机构13通讯连接,指示灯用于反应空气炸锅的当前工作模式,以便于用户更直观地确认当前的工作模式。本实施例中,模式识别机构13固定在半壳1121的内侧,且位于旋转配合部124一旁,以便于触发部1241能够接触到模式识别机构13。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触发部1241连接于配合本体1242并沿配合本体1242的轴向延伸,从而使触发部1241伸入到立柱112内部足够的长度,进而能够与模式识别机构13接触。如图8和图10所示,模式识别机构13包括识别主体132和弹片131,弹片131连接于识别主体132且具有弹性,在旋转配合部124转动的过程中,触发部1241也随之转动,从而能与弹片131相抵(如图8所示),在旋转配合部124反向转动时,触发部1241与弹片131分离(如图10所示),以识别空气炸锅的工作模式。本实施例中,当触发部1241与弹片131相抵时,空气炸锅处于空炸模式,当触发部1241与弹片131分离时,空气炸锅处于煎炸模式。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当触发部1241与弹片131相抵时,空气炸锅处于煎炸模式,当触发部1241与弹片131分离时,空气炸锅处于空炸模式。
如图2所示,在机头12位于第一位置(即空炸模式)时,底座111上方与机头12下方之间的空间用于供空炸容器20抽拉取放。为避免机头12与空炸容器20之间形成间隙,而造成热量泄漏、空炸效果下降,现有技术中在机头与空炸容器之间设置密封圈,并使密封圈与空炸容器的开口端过盈配合。但是这种设置在安装空炸容器时,密封圈会对空炸容器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不仅安装较为费力,导致推入或取出时也非常费力。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还包括密封圈40,如图11-图14所示,机头12上设置有容纳槽121,密封圈40包括固定部41和密封部42,固定部41安装于容纳槽121中,密封部42位于容纳槽121的外部,且密封部42朝向空炸容器20设置。如图15-图16所示,密封圈40为中空可变形结构,在机头12不加热时,密封部42与空炸容器20的开口端(即空炸容器20上表面)具有第一间隙51。故在将空炸容器20安装至与机头12装配到位时,密封部42不会与空炸容器20接触,不仅不会对空炸容器20产生摩擦阻力,使空炸容器20的安装顺畅,且不易造成空炸容器20与炸锅主体10的磕碰,用户体验好。在机头12加热时,密封圈40中空可变形的结构内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从而使密封部42与空炸容器20的开口端相抵,进而使空炸容器20与机头12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大大降低了空炸容器20中的热量散失,进而能够提高空炸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40的中空可变形的结构在受热后,密封圈40本身的材料受热后膨胀,体积增加,此外,中空结构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加,这些均构成密封圈40体积增大的因素。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0采用硬度为50Duro的硅胶制成,其材料较软,在受热后中空结构内的气体可以使密封圈40的体积增大到足够与空炸容器20开口端相抵接的程度。可选地,在制作密封圈40时,可先通过挤塑成型的工艺制作出带状坯料,接着截取规定长度的带状坯料,最后将截取的带状坯料的两端粘接形成闭环,从而形成密封圈40。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0的展开长度为640mm~720mm。可选地,如图14所示,密封圈40围设呈近似长方形的结构,且密封圈40的长度为L,宽度为W,其中,220mm≤L≤240mm,170mm≤W≤200mm。
可选地,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51的宽度为D1,0.2mm≤D1≤5mm。在此间隙范围内,既可以保证空炸容器20能够顺畅地安装到底座111与机头12下方之间的空间,还可以保证密封圈40在受热膨胀后与空炸容器20的上端相抵。
优选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密封圈40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和Y方向,X方向平行于密封部42和固定部41的排布方向,也是密封圈40和空炸容器20的排布方向,Y方向垂直于X方向。密封圈40的横截面关于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将密封圈40的横截面设置为对称的形式,能够降低密封圈40的制造难度,进而能提高密封圈40生产过程的良品率。
优选地,如图16所示,密封部42中空并形成容纳腔421,即使可膨胀变形的容纳腔421位于容纳槽121的外部,避免机头12对容纳腔421的变形产生限制。优选地,如图13所示,密封部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422,透气孔422连通容纳腔421与外部大气。透气孔422可作为容纳腔421的泄压孔,从而避免容纳腔421内的气体膨胀过大而导致密封部42被撑破,泄压速度小于气体膨胀速度。可选地,透气孔422的直径不大于0.5mm,从而保证有效的泄压效果。可选地,透气孔4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本领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透气孔422设置在密封部42背离空炸容器20的一侧,当将密封圈40安装在机头12上后,透气孔422的位置较为隐秘,从而能提高空气炸锅的美观度。
可选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密封部42构造为椭圆形结构,且椭圆形的短轴方向平行于X方向,这种设置使密封部42在X方向上能够具有较佳的变形量。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2沿Y方向的两端为自由端。优选地,如图17所示,容纳腔421靠近固定部41一端(以下称为第一端)的壁厚为B1,容纳腔421远离固定部41一端(以下称为第二端)的壁厚为B2,B1>B2。当密封圈40受热膨胀时,靠近固定部41一端较厚的壁厚会对密封圈40沿Y方向的变形产生更大的限制,从而使密封圈40更多、更快地在X方向上产生变形,并快速与空炸容器20的上端接触,进而使空炸容器20更快地实现密封。可选地,本实施例中,B1与B2的差值不小于0.2mm。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端为等厚度结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尺寸减小为逐渐减小,从而避免密封部42局部应力集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端为变厚度结构,此时第一端沿靠近第二端的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并最终与第二端厚度一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端的壁厚B1表示第一端的平均厚度。
优选地,如图12、图16和图17所示,固定部41包括连接部412和卡接部413,连接部412连接在密封部42与卡接部413之间。密封部42、连接部412和卡接部413沿X向依次布置。容纳槽121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卡凸122,沿Y方向,卡接部413的宽度大于连接部412的宽度,卡接部413自两个卡凸122之间伸入容纳槽121内,此时连接部412夹在两个卡凸122之间,卡接部413与卡凸122朝向容纳槽121内部的一侧相抵。通过卡凸122与卡接部413的配合,能够对密封圈40进行限位,从而避免密封圈40从容纳槽121中掉落。可选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沿容纳槽121的围设方向设置有多对卡凸122,从而能够提高对密封圈40固定的牢固性。可选地,卡凸122的对数为偶数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密封圈40由质地较软的橡胶制成,故在安装密封圈40时,固定部41可以通过变形来保证卡接部413能穿过两个卡凸122并伸入到容纳槽121中。优选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固定部41上设置有变形腔411,一方面,通过设置变形腔411可以减小固定部41的壁厚,从而避免密封圈40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缩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将固定部41安装在机头12的容纳槽121中时,变形腔411使固定部41可以产生足够的压缩变形量,以使固定部41的安装更为方便,当固定部41安装到位后,变形腔411具有恢复初始形状的作用力,且变形腔411在受热后其内的空气能够产生一定的膨胀,从而使固定部41与容纳槽121的连接更为可靠。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变形腔411部分位于连接部412内,部分伸入卡接部413内。其他实施例中,变形腔411也可以设置为全部位于连接部412内。
可选地,连接部412沿Y方向的尺寸为W1,变形腔411沿Y方向的尺寸为W2,0.2≤W2/W1≤0.6。一些实施例中,W2/W1的数值可以为0.2、0.3、0.4、0.5、0.6。
优选地,如图16所示,卡接部413背离密封部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4131,第一导向斜面4131使卡接部413的宽度沿远离密封部42的方向逐渐减小。卡凸122朝向密封部4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221,第二导向斜面1221使两个卡凸1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密封部42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第一导向斜面4131和第二导向斜面1221的设置,可以对固定部41卡入容纳槽121的过程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圈40的安装便利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沿X方向,密封圈40的高度为H,5mm≤H≤20mm,沿Y方向,密封部42的最大宽度为L1,5mm≤L1≤18mm,固定部41的最大宽度为L2,2mm≤L2≤8mm。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X方向即为第一间隙51的宽度方向,密封圈40沿X方向的高度为H,0.01≤D1/H≤0.25。
优选地,如图18-图19所示,在煎炸模式下,机头12加热时,密封圈40与煎炸容器30具有间隙。由于煎炸模式下,煎炸容器30的容器壁温度较高,通过设置上述间隙,能够避免密封圈40与煎炸容器30直接接触,进而可以避免密封圈40被烫伤破损,提高密封圈4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9所示,在煎炸模式下,机头12不加热时,沿密封圈40的径向,密封部42与煎炸容器30具有第二间隙52,第二间隙52的宽度为D2,D2≥2mm。通过限定机头12不加热时密封部42与煎炸容器30的第二间隙52,便于进行生产、制造和装配,且通过将第二间隙52的宽度设置为大于2mm,保证了密封圈40在受热膨胀后仍能够与煎炸容器3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避免烫伤。
优选地,如图12和图18所示,机头12上设置有沉槽123,容纳槽121环设于沉槽123的外周,煎炸容器30支撑在沉槽123内。通过沉槽123与煎炸容器30的配合,不仅实现了对煎炸容器30的支撑,且对煎炸容器30的放置位置进行了限定,保证煎炸容器30与密封圈40之间保证足够的间隙。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沉槽123包括槽底壁126和槽侧壁127,煎炸容器30的底部支撑在槽底壁126上,煎炸容器30的周壁位于槽侧壁127围设的区域内,从而保证煎炸容器30的周壁与密封圈40具有足够的间隙。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炸锅主体(10)和空炸容器(20),所述炸锅主体(10)包括支撑组件(11)和支撑在所述支撑组件(11)上的机头(12),所述空炸容器(20)能够安装在所述炸锅主体(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2)上设置有容纳槽(121),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密封圈(40),所述密封圈(40)为中空可变形结构,所述密封圈(40)包括固定部(41)和密封部(42),所述固定部(41)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21)中,所述密封部(42)朝向所述空炸容器(20)设置,在所述机头(12)不加热时,所述密封部(42)与所述空炸容器(20)的开口端具有第一间隙(51),在所述机头(12)加热时,所述密封部(42)内气体受热膨胀以使所述密封部(42)与所述空炸容器(20)的开口端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51)的宽度为D1,0.2mm≤D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0)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和Y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42)和所述固定部(41)的排布方向,所述Y方向垂直于所述X方向,沿所述X方向,所述密封圈(40)的高度为H,5mm≤H≤20mm,沿所述Y方向,所述密封部(42)的最大宽度为L1,5mm≤L1≤18mm,所述固定部(41)的最大宽度为L2,2mm≤L2≤8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51)的宽度为D1,所述密封圈(40)沿所述第一间隙(51)的宽度的方向的尺寸为H,0.01≤D1/H≤0.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0)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42)和所述固定部(41)的排布方向,所述密封圈(40)的横截面关于沿所述X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422),所述透气孔(422)使所述密封圈(40)的中空处与外部大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422)的直径不大于0.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42)中空并形成容纳腔(421),所述容纳腔(421)靠近所述固定部(41)一端的壁厚为B1,所述容纳腔(421)远离所述固定部(41)一端的壁厚为B2,B1>B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B1与所述B2的差值不小于0.2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1)上设置有变形腔(411)。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1)包括连接部(412)和卡接部(413),所述连接部(412)连接在所述密封部(42)与所述卡接部(413)之间,所述容纳槽(121)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卡凸(122),所述卡接部(413)自两个所述卡凸(122)之间伸入所述容纳槽(121)内,所述卡接部(413)与所述卡凸(122)朝向所述容纳槽(121)内部的一侧相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2)上设置有变形腔(411),其中:
所述变形腔(411)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卡接部(413);和/或
所述密封圈(40)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和Y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42)和所述固定部(41)的排布方向,所述Y方向垂直于所述X方向,所述连接部(412)沿所述Y方向的尺寸为W1,所述变形腔(411)沿所述Y方向的尺寸为W2,0.2≤W2/W1≤0.6。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413)背离所述密封部(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4131),所述第一导向斜面(4131)使所述卡接部(413)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密封部(42)的方向逐渐减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122)朝向所述密封部(4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221),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221)使两个所述卡凸(1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密封部(42)的方向逐渐减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0)的展开长度为640mm~720mm。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0)的横截面内具有X方向和Y方向,所述X方向平行于所述密封部(42)和所述固定部(41)的排布方向,所述Y方向垂直于所述X方向,所述密封部(42)沿所述Y方向的两端为自由端。
17.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煎炸容器(30),所述机头(12)能绕水平方向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11)转动,并具有空炸模式和煎炸模式;
在所述空炸模式下,所述密封部(42)朝下设置,所述空炸容器(20)设置于所述密封部(42)下方,所述机头(12)不加热时,所述密封圈(40)与所述空炸容器(20)的上端具有第一间隙(51),所述机头(12)加热时,所述密封圈(40)与所述空炸容器(20)的上端相抵;
在所述煎炸模式下,所述密封部(42)朝上设置,所述煎炸容器(30)支撑在所述机头(12)上方,所述密封部(42)环设于所述煎炸容器(30),所述机头(12)加热时,所述密封圈(40)与所述煎炸容器(30)保持间隔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煎炸模式下,沿所述密封圈(40)的径向,所述密封部(42)与所述煎炸容器(30)具有第二间隙(52),所述第二间隙(52)的宽度为D2,D2≥2mm。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2)上设置有沉槽(123),所述容纳槽(121)环设于所述沉槽(123)的外周,所述煎炸容器(30)支撑在所述沉槽(123)内。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安装有模式识别机构(13),所述机头(12)包括与所述支撑组件(11)转动配合的旋转配合部(124),所述旋转配合部(124)上具有触发部(1241);
旋转配合部(124)的旋转过程中,所述触发部(1241)能够触发或脱离所述模式识别机构(13),使得所述模式识别机构(13)识别所述空气炸锅的工作模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配合部(124)还包括配合本体(1242),所述配合本体(1242)与所述支撑组件(11)转动配合,所述触发部(1241)连接于所述配合本体(1242)并沿所述配合本体(1242)的轴向延伸;
所述模式识别机构(13)包括弹片(131),所述触发部(1241)能与所述弹片(131)相抵和分离,以使所述模式识别机构(13)识别所述空气炸锅的工作模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本体(1242)上设置有贯穿孔(1243),所述贯穿孔(1243)连通所述支撑组件(11)内部与所述机头(12)内部,所述贯穿孔(1243)用于过线。
CN202321013322.0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20192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322.0U CN22019280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322.0U CN22019280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2809U true CN220192809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7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3322.0U Active CN22019280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2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9280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863353U (zh) 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WO2022057570A1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14259073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016112U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915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4510735U (zh) 烹饪机
CN211609126U (zh) 一种防烫炒菜机
CN21682289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777450U (zh) 烹饪器具
CN218419504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2234118U (zh) 烹饪器具
CN211511424U (zh) 烹饪设备
CN110754913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696100U (zh) 烹饪器具
CN210748733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533920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628268U (zh) 一种腔体外壳一体成型的空气炸锅
CN216534947U (zh) 烹饪器具
CN218279386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3248323U (zh) 烹饪器具
CN21572339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7185714U (zh) 电煮锅
CN212810798U (zh) 一种耦合器以及安装有该耦合器的热水壶底座
CN219742488U (zh) 中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