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2170U -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2170U
CN220192170U CN202321149411.8U CN202321149411U CN220192170U CN 220192170 U CN220192170 U CN 220192170U CN 202321149411 U CN202321149411 U CN 202321149411U CN 220192170 U CN220192170 U CN 220192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elastic
bearing part
trigger key
elastic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94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雄
周碧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94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2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2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2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ers Containing Fuel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弹性支撑件、控制板以及触发键。外壳内开设有避空位。弹性支撑件悬空设置于避空位,弹性支撑件包括承载部和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部分别与避空位和承载部连接。控制板上设有电子按键。触发键和承载部的一端面连接,承载部的另一端面用于和电子按键抵接。弹性支撑件用于在触发键的按压下,向靠近电子按键一侧移动,以将承载部和电子按键抵接。弹性支撑件还用于带动触发键向远离电子按键一侧移动,以将承载部和电子按键相接触或间隔分布。通过避空位给弹性支撑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弹性支撑件通过端面和触发键连接,便于实现触发键和弹性支撑件的连接关系,解决触发键变形卡键、摇晃异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上的触发按键通常采用外扣入的组装方式,通过按键上的扣位和装置内的结构卡扣连接。外扣入的组装方式需要工人操作,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操作的时候,存在力气不一致、扣入的角度不一致等,进而导致生产批次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易存在按键扣位结构变形起翘,进而导致卡键,或者组装位置不对,存在虚位,导致按键摇晃异响。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按键结构,以解决由于安装位置不合适所导致的变形卡键、摇晃异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按键变形卡键、摇晃异响问题。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避空位;
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悬空设置于所述避空位,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承载部和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分别与所述避空位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控制板上设有电子按键;以及
触发键,所述触发键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触发键和所述承载部的一端面连接,所述承载部的另一端面用于和所述电子按键抵接;
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在所述触发键的按压下,向靠近所述电子按键一侧移动,以将所述承载部和所述电子按键抵接;所述弹性支撑件还用于带动所述触发键向远离所述电子按键一侧移动,以将所述承载部和所述电子按键相接触或间隔分布。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呈板状,所述弹性变形部为条状悬臂,所述条状悬臂分别与所述避空位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变形部呈T形状,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其中相对分布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和所述避空位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三端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呈L形状,所述弹性变形部的一端和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另一端和所述避空位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沿第一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承载部沿第二方向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承载部的侧周连接,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关于所述承载部中心对称分布。
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键和所述承载部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触发键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背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面和所述触发键粘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面和所述承载部粘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触发键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承载部和所述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触发键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对所述触发键进行行程限位。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触发键一端面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触发键靠近所述承载部一端面的面积;所述外壳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所述第一支架体上开设所述避空位,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体,所述第二支架体用于安装电池。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和调气阀;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密封圈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调气阀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密封槽;所述外壳开设有调气孔,所述调气阀开设多个通气孔,所述调气阀用于在所述密封槽内移动以改变能够和所述调气孔连通的所述通气孔的个数;所述密封槽设置有多个阻尼件,多个所述阻尼件用于锁定所述调气阀相对所述密封槽的位置。
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在外壳上开设有避空位,弹性支撑件悬空设置于避空位处。触发键和弹性支撑件的一端面连接,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面用于和电子按键抵接。通过在外壳上设置避空位,能够给其上的弹性支撑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进而便于作用在电子按键上。弹性支撑件通过一端面和电子按键抵接,提供足够的接触面,以便于和电子按键接触并抵接。弹性支撑件通过另一端面和触发键连接,便于实现触发键和弹性支撑件的连接关系,进而便于保障触发键和弹性支撑件连接的精准度,解决触发键因安装不到位导致的变形卡键、摇晃异响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局部爆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A.电池结构、10.外壳、11.触发孔、12.调气孔、20.弹性支撑件、21.承载部、211.第一限位部、212.第二限位部、22.弹性变形部、221.第一端、222.第二端、223.第三端、30.控制板、31.电子按键、40.触发键、50.连接件、60.支架、61.第一支架体、611.避空位、62.第二支架体、70.电池、80.密封圈、81.密封槽、82.阻尼件、83.导气槽、90.调气阀、91.通气孔、92.限位块、93.调气钉、100.进气道、B.雾化结构、110.雾化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所设计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主要包括两部分,电池结构A以及雾化结构B。电池结构A和雾化结构B可以上下设置进行连接,以形成注油类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通过对装置储油仓内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用户可吸食的烟气。或者电池结构A和雾化结构B左右分布,以形成非注油类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通过对雾化结构B上插接的烟支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用户可吸食的烟气。本申请的设计点主要在于电池结构A部分,故关于雾化结构B部分不作过多介绍,具体方案如下:
请参阅图1-图11,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包括:外壳10、弹性支撑件20、控制板30以及触发键40。外壳10上开设有避空位。弹性支撑件20悬空设置于避空位,弹性支撑件20包括承载部21和弹性变形部22,弹性变形部22分别与避空位和承载部21连接。控制板30安装于外壳10内,控制板30上设有电子按键31。触发键40设置于外壳10,触发键40和承载部21的一端面连接,承载部21的另一端面用于和电子按键31抵接。弹性支撑件20用于在触发键40的按压下,向靠近电子按键31一侧移动,以将承载部21和电子按键31抵接。弹性支撑件20还用于带动触发键40向远离电子按键31一侧移动,以将承载部21和电子按键31相接触(不受力的状态)或间隔分布。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简称装置),在外壳10上开设有避空位,弹性支撑件20悬空设置于避空位处。触发键40和弹性支撑件20的一端面连接,弹性支撑件20的另一端面用于和电子按键31抵接。通过在外壳10上设置避空位,能够给其上的弹性支撑件20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进而便于作用在电子按键31上。弹性支撑件20通过一端面和电子按键31抵接,提供足够的接触面,以便于和电子按键31接触并抵接。弹性支撑件20通过另一端面和触发键40连接,便于实现触发键40和弹性支撑件20的连接关系,进而便于保障触发键40和弹性支撑件20连接的精准度,解决触发键40因安装不到位导致的变形卡键、摇晃异响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承载部21呈板状,弹性变形部22为条状悬臂,条状悬臂分别与避空位和承载部21连接。板状的承载部21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便于和电子按键31抵接,便于对触发键40起到支撑作用,保障装置电子按键31的稳健启动。条状悬臂形式的弹性变形部22,便于通过结构变形提供一定的弹性恢复力。弹性变形部22和承载部21的连接处,可以位于承载部21的端面或侧周上。弹性变形部22和避空位的连接处也可以位于避空位两端的任意一端或避空位的侧周处。所说的承载部21的端面指靠近或远离触发键40的端面。出于空间结构紧凑的考量,弹性变形部22和承载部21的连接处位于承载部21的侧周,弹性变形部22和避空位的连接处,位于避空位的侧周。
弹性支撑件20包括承载部21和弹性变形部22,通过弹性变形部22将承载部21间接悬空设置于避空位处。通过用户按压触发键40可以将承载部21向电子按键31一侧挤压,同时承载部21会给相连接的弹性变形部22一个力的作用,使得弹性变形部22发生变形。这样,在用户撤去外力,不再挤压触发键40时,承载部21在弹性变形部22的反作用力下,可以带着触发键40向远离电子按键31一侧移动并恢复承载部21和电子按键31接触或间隔分布的状态。设计的弹性支撑件20为一种可以变形的结构,通过自身的变形即可辅助触发键40恢复初始状态。并且,能够变形的弹性支撑件20还可以通过变形增加触发键40的按压手感,提高用户的按压体验。
具体的,弹性支撑件20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变形部22,例如包括一个、两个、三个的弹性变形部22。弹性变形部22呈L形状,弹性变形部22的一端和承载部21连接,弹性变形部22的另一端和避空位连接。L形状的弹性变形部22,其两端没有正对分布,这样,当其两端分别与承载部21和避空位连接时,能够提供更大的变形量,便于用户将承载部21向靠近电子按键31一侧挤压,以将承载部21和电子按键31抵接。若弹性变形部22为直的长条状,两端分别与承载部21和避空位连接时,由于自身结构限制,承载部21会有较小的活动空间,这样不仅不利于触发电子按键31,还会导致较高的加工难度。
更佳的,请参阅图4,承载部21沿第一方向Y的径向尺寸小于承载部21沿第二方向X的径向尺寸,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相垂直。弹性支撑件20包括两个弹性变形部22,弹性变形部22和沿着第一方向的承载部21的侧周连接,两个弹性变形部22关于承载部21中心对称分布。承载部21沿第一方向Y的径向尺寸小于承载部21沿第二方向X的径向尺寸,例如矩形状或椭圆形状的承载部21。承载部21沿着第二方向X具有一定的长度,便于产生足够的韧性和弹性,有利于弹性支撑件20产生弹性变形。将L形状的弹性变形部22一端和沿着第一方向Y的承载部21的侧周连接,对应的,弹性变形部22的另一端和避空位处的侧周连接,能够便于弹性支撑件20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便于弹性支撑件20和电子按键31抵接,或者便于弹性支撑件20恢复初始位置(即承载部21和电子按键31接触或间隔分布的状态)。两个弹性变形部22关于承载部21中心对称分布,能够给相连接的承载部21提供中心对称的支撑力,能够便于承载部21整体向靠近或远离电子按键31一侧移动,有效避免承载部21的单侧动作,保障弹性支撑件20以及触发键40能够正常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弹性变形部22也可以沿着第二方向X关于承载部21对称分布,或者两个弹性变形部22分布于承载部21的同一侧,但此时无法保证承载部21能够整体受力均匀,可能发生单侧移动,无法较为均匀的通过承载部21向电子按键31施加力。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触发键40和承载部2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50,连接件50的一端和触发键40连接,连接件50的另一端和承载部21连接。通过连接件50能够将触发键40和承载部21进行间接连接,减少触发键40的厚度或降低按压触发键40的深度,起到一个过渡缓冲的作用。
具体的,触发键40为兼顾按压的手感,触发键40呈块状,在触发键40和承载部21之间的连接件50为背胶。当连接件50为背胶时,连接件50的一端面和触发键40粘接,连接件50的另一端面和承载部21粘接。外壳10上开设有触发孔11,触发键40活动设置于触发孔11内。背胶可以直接设置在触发键40上,组装时直接将触发键40穿过触发孔11,将背胶远离触发键40的一面粘合在承载部21上即可。该过程不用进行卡扣的扣位组装,直接将触发键40上的背胶和承载部21对准粘合即可,相对更容易加工些,也能更好的避免由于个人加工差异导致装置一致性差的问题。并且,将触发键40上带强力的背胶贴合在承载部21的端面上,也能有效解决触发键40单边起翘、安装虚位、摇晃、异响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50还可以是以滴胶的形式设置在承载部21和触发键40之间,或者触发键40和承载部21之间不设置连接件50,直接以铆压的方式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部21靠近触发键40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1,第一限位部211用于限制承载部21和外壳10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沿着第二方向X在承载部2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呈凸起状的第一限位部211。承载部21呈板状,由于加工的问题,可能导致承载部21的边缘平整度不好,容易向外壳10一侧起翘,甚至和外壳10发生卡接。故而设置第一限位部211,通过第一限位部211介于承载部21和外壳10之间。当承载部21边缘不平整,向外壳10一侧靠近时,第一限位部211能够进行抵接作用,有效防止承载部21向外壳10一侧靠近。
请参阅图5-图6,承载部21远离触发键40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12,第二限位部212用于对触发键40进行行程限位。例如,沿着第二方向X在承载部2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柱状的第二限位部212。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部212,能够避免触发键40过渡向靠近电子按键31一侧按压已损坏电子按键31。第二限位部212靠近控制板30的一端和控制板30之间存在间隙L,以给承载部21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除了设置第二限位部212,还可以在控制板30靠近承载部21的一侧上设置对应的导向柱,第二限位部212在导向柱内进行轴向活动。这样,当用户没有正确按压触发键40,例如单侧按压触发键40时,第二限位部212会和导向柱卡死,无法移动,提醒用户按压姿势有误,无法继续按压。也有效避免,客户单侧错误按压姿势,使得触发键40卡在外壳10里,无法回弹的现象发生。通过第二限位部212和导向柱的配合,能够保障承载部21整体进行移动变形,保障承载部21的有效使用和顺利回弹以恢复初始位置。其中,第二限位部212相对第一限位部211,径向尺寸相对更大一些,以便于第二限位部212能够给承载部21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请参阅图1,承载部21靠近触发键40一端面的面积不小于触发键40靠近承载部21一端面的面积。承载部21的面积相对更大一些,一方面,便于和电子按键31抵接发力,另一方面,便于将触发键40直接或间接固定在承载部21上,进而提高触发键40的组装效率。
请参阅图2-图3,外壳10内设有支架60,支架60包括第一支架体61和第二支架体62。第一支架体61上开设避空位611,控制板30安装于第一支架体61,第二支架体62用于安装电池70。通过第一支架体61和第二支架体62,将装置内的控制板30和电池70间隔分布,便于组装,也能合理利用空间。此时装置上的雾化结构B可以套接在外壳10远离第二支架体62的一端,雾化结构B上设置储油仓、发热丝、吸液棉以及雾化气道110等结构,通过吸液棉和发热丝的配合,将储油仓内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作用。其中,支架60和外壳10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为相独立的两部分。例如支架60相对外壳10独立设置,支架60套设在外壳10内,以便于实现装置的组装。
请参阅图8-图9,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还包括密封圈80和调气阀90。密封圈80设置于外壳10内,密封圈80开设有密封槽81,调气阀90可活动设置于密封槽81。外壳10上开设有和调气阀90对应的调气孔12,调气孔12的尺寸小于调气阀90的尺寸,以便于限制调气阀90的位置。调气阀90开设多个通气孔91,调气阀90用于在密封槽81内移动以改变能够和调气孔12的通气孔91的个数(通气孔91和调气孔12连通,也即和外界连通)。密封槽81设置有多个阻尼件82,多个阻尼件82用于锁定调气阀90相对密封槽81的位置。例如,阻尼件82为沿着调气阀90移动方向在密封槽81侧壁上设置的凸起结构。多个阻尼件82可以位于沿调气阀90移动方向的密封槽81同一侧的侧壁上,或者呈多对位于密封槽81的两侧,每一对阻尼件82正对分布。通过阻尼件82和调气阀90的侧周进行抵接,以限制调气阀90相对密封槽81的位置。其中,将支架60、密封圈80、调气阀90等置于外壳10内。密封圈80套接于支架60,密封圈80介于支架60和外壳10之间,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例如选择液态硅胶材质的密封圈80。
更佳的,在远离密封槽81且靠近第一支架体61一侧的密封圈80上开设导气槽83,调气阀90靠近密封圈80一侧设置有限位块92,调气阀90远离密封圈80一侧设置有调气钉93。调气钉93为相对凸起的结构,便于用户推动调气阀90。限位块92置于导气槽83内,以便于对调气阀90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第一支架体61上设置有和导气槽83连通的进气道100,进气道100和雾化结构B上的雾化气道110连通。
以调气阀90上开设三个通气孔91为例,请参阅图10,此时调气阀90上的调气钉93处于最上侧位置,调气阀90上的三个通气孔91都处于被遮挡状态,无法和外界连通。当需要增加进气量时,可以将调气钉93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越多,能露出来的通气孔91个数也就越多。请参阅图11,当用户将调气钉93推到最下面时,三个通气孔91都露出来,和外界处于连通状态。打开调气阀90上的通气孔91后,就依次能够将通气孔91、导气槽83、进气道100以及雾化气道110相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20不包括弹性变形部22。此时,为了将弹性支撑件20悬空设置于避空位611的支架60处,可以在支架60的避空位611处设置多根弹力带或弹力绳,将弹性支撑件20固定在弹力带或弹力绳上。通过用户按压触发键40,即可将弹性支撑件20向靠近电子按键31一侧挤压。在用户撤销对触发键40的按压时,弹性支撑件20通过弹力带或弹力绳上储存的弹性势能,带动触发键40恢复到初始位置。或者,在弹性支撑件20和支架60之间设置多根弹力绳,弹力绳的一端和弹性支撑件20绑定,弹力绳的另一端和避空位611处的支架60绑定。通过弹力绳或弹力带结构虽然能辅助弹性支撑件20复位,但在装置的组装加工过程相对复杂些,且弹力绳由于长时间使用,易产生松弛,影响后续触发键40工作。对应的,若弹性支撑件20采用承载部21和弹性变形部22的结构,通过弹性变形部22将承载部21悬空固定在第一支架体61的避空位611处。一方面,弹性支撑件20的结构简单,弹性支撑件20和支架60可以一体注塑,便于加工生产,另一方面,通过弹性变形部22的结构来产生弹力,相对更稳定些,便于保障电子按键31的触发效果,避免产生无效触发或不稳定触发的现象。其中,弹性支撑件20为可变形材质,例如可变形的塑胶、硅胶等,弹性支撑件20和支架60为一体结构,便于一体注塑成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弹性变形部22呈T形状,弹性变形部22具有第一端221、第二端222以及第三端223,相对分布的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分别和避空位611处的支架60连接,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之间的第三端223和承载部21连接。为便于加工制造,弹性支撑件20和支架60为一体结构,且弹性变形部22的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分别和支架60上避空位611的侧周进行连接,弹性变形部22的第三端223和承载部21的侧周连接。当承载部2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不等于第二方向的尺寸,例如承载部2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承载部2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时,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之间的弹性变形部22可以和第二方向相平行设置,这样,能够给承载部21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进而便于触发控制板30上的电子按键31。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可借鉴图4中两个方向的方位布局。
采用本申请所设计的上述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触发键40通过背胶贴合固定在弹性支撑件20上,不用再设置对应的卡扣以及扣位,便于生产、组装。再结合弹性支撑件式按键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触发键40变形、虚位、摇晃、异响、卡键等问题。并且,弹性支撑件20通过弹性回弹,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手感体验。装置上还设置有调气阀90,调气阀90上开设能够调节气流量的多个通气孔91,能够让设计的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具有更多吸烟口感选择和体验,使得装置在气流量的选择上更加灵活。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避空位;
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悬空设置于所述避空位,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承载部和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分别与所述避空位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控制板上设有电子按键;以及
触发键,所述触发键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触发键和所述承载部的一端面连接,所述承载部的另一端面用于和所述电子按键抵接;
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在所述触发键的按压下,向靠近所述电子按键一侧移动,以将所述承载部和所述电子按键抵接;所述弹性支撑件还用于带动所述触发键向远离所述电子按键一侧移动,以将所述承载部和所述电子按键相接触或间隔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呈板状,所述弹性变形部为条状悬臂,所述条状悬臂分别与所述避空位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部呈T形状,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其中相对分布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和所述避空位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三端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呈L形状,所述弹性变形部的一端和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另一端和所述避空位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沿第一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承载部沿第二方向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承载部的侧周连接,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关于所述承载部中心对称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键和所述承载部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触发键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承载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背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面和所述触发键粘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面和所述承载部粘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触发键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承载部和所述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触发键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对所述触发键进行行程限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触发键一端面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触发键靠近所述承载部一端面的面积;所述外壳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所述第一支架体上开设所述避空位,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体,所述第二支架体用于安装电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和调气阀;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密封圈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调气阀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密封槽:所述外壳开设有调气孔,所述调气阀开设多个通气孔,所述调气阀用于在所述密封槽内移动以改变能够和所述调气孔连通的所述通气孔的个数;所述密封槽设置有多个阻尼件,多个所述阻尼件用于锁定所述调气阀相对所述密封槽的位置。
CN202321149411.8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192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9411.8U CN220192170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9411.8U CN220192170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2170U true CN220192170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5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9411.8U Active CN220192170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2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28591B2 (en) Low-travel key mechanisms using butterfly hinges
US9761389B2 (en) Low-travel key mechanisms with butterfly hinges
US8853580B2 (en) Key structure of keyboard device
US7893376B2 (en) Key structure with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US2011030587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US7561419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06962806U (zh)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5542520U (zh) 按键结构
CN105589556B (zh) 用于触觉触摸面板组件的悬置部件
CN106292864A (zh) 承载基座及电脑系统
CN220192170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
TW432112B (en) Recominant thermostable enzyme which forms non-reducing saccharide from reducing amylaceous saccharide, the DNA encoding therefor, their process thereof and the uses thereof in converting a reducing amylaceous saccharide
US4952762A (en) Keyboard switch
CN106057533A (zh) 按键及键盘
US8717296B2 (en) Mouse with detachable cover
CN107450662B (zh) 电子装置
US87306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099255B2 (en) Housing having activated structure
CN211208290U (zh) 一种导光按键和按键组件
WO2013097084A1 (zh) 一种电视机喇叭滑动式固定结构
CN209879379U (zh) 模块化交互式智能平板及智慧黑板
CN209766291U (zh) 薄膜键盘的按键及薄膜键盘
CN112490044A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7183137U (zh) 一种沉板式超薄机械键盘开关及键盘
TWM595255U (zh) 滑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