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1040U -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1040U
CN220191040U CN202321710239.9U CN202321710239U CN220191040U CN 220191040 U CN220191040 U CN 220191040U CN 202321710239 U CN202321710239 U CN 202321710239U CN 220191040 U CN220191040 U CN 220191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ound
cavity
connecting arm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02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纺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02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1040U/zh
Priority to TW112209083U priority patent/TWM649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1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1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其中,防振机构通过防振机构的设置将音腔结构与壳体分离,这样的设置从音腔结构和防振结构对发声器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多级削弱,减小了振动传递至壳体的可能性,进而不会出现外壳与其他物件因为振动产生撞击,导致产生异响的现象。进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声设备所采用的防振机构防振效果不佳,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声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背景技术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振动传播的,而现有的发声设备能够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中。发声设备一般自带功率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由自身回放出声音,使其声音变大;一般发声设备响功率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功率放大器会不断振动,因此需要对发声设备的音腔进行防振,避免传递到外壳产生振音、异响等,影响音质及麦克风拾音功能;
发声设备内部常用的音腔防振是在音腔底部贴缓冲泡棉,再垫一个硅胶垫锁在外壳上,通过硅胶的压缩形变来防振,防止音腔的振动传递到外壳,避免产生振音、异响;由于硅胶形变有限,这种设计只能抵消部分振动,还会有部分振音传递到外壳,影响音质及麦克风拾音功能,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声设备所采用的防振机构防振效果不佳,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振机构,包括:壳体、音腔结构和防振结构,音腔结构包括第一音腔架和第二音腔架,第一音腔架或第二音腔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用于发声器的安装;一个或多个防振结构的第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防振结构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安装腔,第一音腔架和第二音腔架分别伸入第二安装腔内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防振结构还设置有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设置于防振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腔之间。
进一步地,弹性连接部包括强变形区域和弱变形区域,沿靠近第二安装腔的一端至远离第二安装腔一端的方向,强变形区域和弱变形区域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音腔架设置有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沿靠近第二音腔架的方向穿设在第二安装腔内,第二音腔架设置有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沿靠近第一音腔架的方向穿设在第二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臂正对第二连接臂设置,第一音腔架和第二音腔架完成装配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设置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腔为通孔,配合间隙位于第二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腔与第一连接臂的周外侧为间隙配合,第二安装腔与第二连接臂的周外侧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防振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防振结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柔性材料为硅胶、橡胶、TPE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声设备,发声设备包括防振机构和发声器,防振机构为上述的防振机构,发声器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其中,防振机构包括:壳体、音腔结构和防振结构,音腔结构包括第一音腔架和第二音腔架,第一音腔架或第二音腔架上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发声器的安装;一个或多个防振结构的第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防振结构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腔,第一音腔架和第二音腔架分别伸入安装腔内形成限位。通过防振机构的设置将音腔结构与壳体分离,这样的设置从音腔结构和防振结构对发声器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多级削弱,减小了振动传递至壳体的可能性,进而不会出现外壳与其他物件因为振动产生撞击,导致产生异响的现象。进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声设备所采用的防振机构防振效果不佳,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机构与发声器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防振机构的防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防振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防振机构的第一音腔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防振机构的第二音腔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防振机构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声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含如下的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安装结构;12、安装螺钉;13、垫片;14、盖板;141、传音孔;20、音腔结构;21、第一音腔架;211、第一连接臂;22、第二音腔架;221、第二连接臂;23、安装腔;24、安装槽;30、防振结构;31、安装腔;32、弹性连接部;321、强变形区域;322、弱变形区域;33、贯通孔;50、发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声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振机构,包括:壳体10、音腔结构20以及防振结构30,音腔结构20包括第一音腔架21和第二音腔架22,第一音腔架21或第二音腔架2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23,第一安装腔23用于发声器50的安装;一个或多个防振结构30的第一端与壳体10固定连接,防振结构3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安装腔31,第一音腔架21和第二音腔架22分别伸入第二安装腔31内形成限位。通过防振机构的设置将音腔结构20与壳体10分离,这样的设置从音腔结构20和防振结构30对发声器50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多级削弱,减小了振动传递至壳体10的可能性,进而不会出现外壳与其他物件因为振动产生撞击,导致产生异响的现象。进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声设备所采用的防振机构防振效果不佳,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防振结构具体为四个,分别布置于音腔结构20的上下两端,将音腔结构20与壳体10彻底分离,这样的设置使得音腔结构20振动也限制在四个防振结构30所围成的空间内,四个防振结构30不仅在竖直方向上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还在水平面上起到横向的限制,这样将音腔结构20的振动限制在纵向的水平面上,这样能够将振动的方向集中,进而便于防振结构30有针对性设计该方向的振动吸收,进而从振动的控制到振动的吸收进行设计,使得防振结构30的防振效果更好,使用时对振动的吸收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防振结构30还设置有弹性连接部32,弹性连接部32设置于防振结构30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腔31之间。弹性连接部32的设置用于对振动的吸收,弹性连接部3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能够根据其弹性变形,对抗振动产生的作用力,进而减小振动的传递,并且弹性变形需要吸收能量,即将振动产生的能量吸收,进而避免了能量的向外传输,减少壳体10所受到的作用力,进而避免振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弹性连接部32包括强变形区域321和弱变形区域322,沿靠近第二安装腔31的一端至远离第二安装腔31一端的方向,强变形区域321和弱变形区域322交替设置。强变形区域321和弱变形区域322的交替设置,一方面用于增强弹性连接部32的结构强度,避免变形过大导致失效,另一方面经过层层的振动过滤,能够向外传输的作用力减小,能够更好的吸收振动能量。具体地,靠近音腔结构20一侧的弱变形区域322先接收到变形的能量,自身的变形量较少,能够靠自身对抗振动,进而减少振动;强变形区域321的变形幅度大,在接收到作用力后迅速进行弹性变形,将作用力转换为弹性势能,当作用力反转后,又释放弹性势能对抗作用力,进而起到吸收作用力的目的,进而减小振动。这样的设置有效地减少了振动的传递,起到良好的防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弱变形区域322为加厚的柱形体,强变形区域321为平板状,且厚度小于柱形体的直径,柱形体和板状的结构便于制造和加工,且两者相结合的强度高,不易失效,并且采用注塑等方式成型时,便于脱模。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6所示,防振结构30包括贯通孔33,贯通孔33设置于弹性连接部32远离第二安装腔31的一侧,壳体10还包括安装结构11、安装螺钉12和垫片13,安装结构11内设置有螺纹孔,安装结构11部分伸入贯通孔33内,安装结构11还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固定连接在安装结构11的周外侧与壳体10的底部,以做加强件使用,限位件远离壳体10底部的一侧与贯通孔33相抵,垫片13与贯通孔33远离安装结构11的一侧相抵,安装螺钉12依次穿过垫片13和贯通孔33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形成螺纹副,安装螺钉12挤压垫片13从而固定防振结构30,垫片13还具有平均作用力的效果,能够将安装螺钉12装配时的挤压力均匀传递到贯通孔33的平面区域,还能够避免安装螺钉12旋紧时的周向作用力直接传递给贯通孔33,避免引起贯通孔33处的位置变形,贯通孔33与安装螺钉12不接触,避免安装螺钉12回旋,紧固效果变差。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33的两头均设置有内倒角,便于制造时拔模,也便于安装螺钉12伸入时以及安装结构11深入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进行防振机构的安装时,将音腔结构20与防振结构30结合后,使得贯通孔33穿过安装结构11,随后将垫片13与安装螺钉12装配后穿过贯通孔33与安装结构11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固定住防振结构30。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安装螺钉12伸入贯通孔33内与贯通孔33的内径间隙配合,安装结构11与贯通孔33远离安装螺钉12的一侧相抵,安装螺钉12伸入安装结构11的螺纹孔内形成螺纹副,进而固定,这样的设置需要使用长度相对较长的螺钉,通过安装螺钉12挤压垫片13,配合安装结构11的端部实现对贯通孔33的固定,这样的设置装配过程相对简单,安装更加便捷。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音腔架21设置有第一连接臂211,第一连接臂211沿靠近第二音腔架22的方向穿设在第二安装腔31内,第二音腔架22设置有第二连接臂221,第二连接臂221沿靠近第一音腔架21的方向穿设在第二安装腔31内。第一连接臂211和第二连接臂221的设置用于防振结构30的安装,连接臂的设置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并且第一连接臂211和第二连接臂221的延伸方向相反,这样的设置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的对第二安装腔31进行限位,限位效果良好的同时,还能够限制防振结构30的窜动。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臂211正对第二连接臂221设置,第一音腔架21和第二音腔架22完成装配后,第一连接臂211和第二连接臂221设置配合间隙。配合间隙的设置可以对第二安装腔31的腔壁进行更好的限制,避免第二安装腔31变形滑出,导致音腔结构20失去支撑力。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腔31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腔31的开口背向设置,两个第二安装腔31之间设置有与配合间隙相配合的薄壁,即第一连接臂211和第二连接臂221安装后能够夹住薄壁,这样的设置能够紧固连接连接臂和第二安装腔31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连接效果。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腔31为通孔,配合间隙位于第二安装腔31内。贯通设置的第二安装腔31便于加工和装配,这样提供了第二安装腔31一定的活动范围,配合第一连接臂211与第二连接臂221的设置不会轻易脱落,保证了连接臂与第二安装腔31之间的连接作用,同时第二安装腔31与两个连接臂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隙,能够通过活动量减少振动的传递。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腔31与第一连接臂211的周外侧为间隙配合,第二安装腔31与第二连接臂221的周外侧为间隙配合。间隙配合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连接臂与第二安装腔31之间的可活动范围,即发声振动是,连接臂需要进行大于间隙的位移后才能够将振动进行传递,避免了硬性接触的方式将振动直接传递的现象,能够有效地减少振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音腔架21和第二音腔架22上均设置有安装槽24,第一连接臂211和第二连接臂221均设置于安装槽24内,这样的设置避免了增大音腔结构20的整体体积,并使得音腔结构20整体更趋近于一个长方体,进而能够避免振动产生杂音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防振结构30为一体成型结构,防振结构3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一体成型结构的设置使得防振结构30的结构紧凑,减少了零部件的设置便于后续的装配,并且一体的设计避免了出现振动,导致相互配合的零部件出现配合失效的问题,提高了防振结构的集成度。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进一步地,柔性材料为硅胶、橡胶、TPE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上述材料能够提供可靠有效地弹性作用,能够提供较好的吸振性能,并且能够长时间接受弹性变形,以提高防振结构30的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设备,发声设备包括防振机构和发声器50,防振机构为上述的防振机构,发声器50设置于第一安装腔23内。发声设备还包括盖板14,盖板14对应发声器50的位置设置有传音孔141,能够将声音向外传递,同时减少声波撞击盖板14的面积,进而减小因为盖板14产生的振动。引用上述防振机构的发声设备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发声器50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降低振动向外传出,进而避免出现壳体10振动导致异响的情况,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音腔结构(20),所述音腔结构(20)包括第一音腔架(21)和第二音腔架(22),所述第一音腔架(21)或所述第二音腔架(2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23),所述第一安装腔(23)用于发声器(50)的安装;
防振结构(30),一个或多个所述防振结构(30)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防振结构(3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安装腔(31),所述第一音腔架(21)和所述第二音腔架(22)分别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31)内形成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结构(30)还设置有弹性连接部(32),所述弹性连接部(32)设置于所述防振结构(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32)包括强变形区域(321)和弱变形区域(322),沿靠近所述第二安装腔(31)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31)一端的方向,所述强变形区域(321)和所述弱变形区域(322)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架(21)设置有第一连接臂(211),所述第一连接臂(211)沿靠近所述第二音腔架(22)的方向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31)内,所述第二音腔架(22)设置有第二连接臂(221),所述第二连接臂(221)沿靠近所述第一音腔架(21)的方向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11)正对所述第二连接臂(221)设置,所述第一音腔架(21)和所述第二音腔架(22)完成装配后,所述第一连接臂(21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1)设置配合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31)为通孔,所述配合间隙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31)与所述第一连接臂(211)的周外侧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安装腔(31)与所述第二连接臂(221)的周外侧为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结构(3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防振结构(3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硅胶、橡胶、TPE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发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设备包括防振机构和发声器(50),所述防振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机构,所述发声器(5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23)内。
CN202321710239.9U 2023-06-30 2023-06-30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Active CN220191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0239.9U CN220191040U (zh) 2023-06-30 2023-06-30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TW112209083U TWM649752U (zh) 2023-06-30 2023-08-25 防振機構及發聲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0239.9U CN220191040U (zh) 2023-06-30 2023-06-30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1040U true CN220191040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3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0239.9U Active CN220191040U (zh) 2023-06-30 2023-06-30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1040U (zh)
TW (1) TWM64975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9752U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0954C (zh) 包括扬声器的电子装置
US9042582B2 (en) Coaxial passive radiation monomer
CN220191040U (zh)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CN107995581B (zh) 扬声器及其加工方法
CN112178099B (zh) 减振组件、隔振器及压缩机机组
CN212392966U (zh) 一种喇叭减震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CN107396259B (zh) 扬声器箱
JP2011258754A (ja) 回路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N213954219U (zh) 减振组件、隔振器及压缩机机组
CN109525926B (zh) 音腔喇叭组件及音箱
CN213094426U (zh) 一种扬声器音箱
CN112235670A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1120448U (zh) 一种泵组件及一种净水机
CN215409941U (zh) 一种减振结构及电子产品
CN221240490U (zh) 一种电声转换器及终端设备
CN216057484U (zh)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CN219046538U (zh) 一种可消除金属按键振音的骨传导耳机
CN220401902U (zh) 一种音箱的减震结构
CN219954069U (zh) 喇叭减震结构及喇叭
CN215268699U (zh) 一种稳定型电镀扬声器盆架
CN219372588U (zh) 一种会议扬声器音腔减振结构
CN218830494U (zh) 一种具有减少共振效果的喇叭安装结构
CN217259852U (zh) 车辆的扬声器组件及车辆
CN219068359U (zh) 一种基于压电片发声的扬声器
CN217682155U (zh) 一种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真空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