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7484U -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7484U
CN216057484U CN202122038853.2U CN202122038853U CN216057484U CN 216057484 U CN216057484 U CN 216057484U CN 202122038853 U CN202122038853 U CN 202122038853U CN 216057484 U CN216057484 U CN 216057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hole
switching support
clamped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88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88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7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7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7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转接支架、第一弹性件、第二转接支架及第二弹性件,第一减震件用于连接喇叭与第一转接支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且卡在第一转接支架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且卡在第二转接支架上,第二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第三通孔且卡在第二转接支架上,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卡入外壳。从喇叭传过来的震动依次经过第一减震件、第一转接支架、第一弹性件、第二转接支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减震件、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形成多级减震缓冲,第一和第二转接支架形成多次转接,减小了喇叭传递至外壳上的震动和能量,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避免机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喇叭又称为扬声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声换能器件,用于对声音进行扩放,其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平板、笔记本、汽车等各个领域。喇叭通常包括喇叭本体和喇叭壳体,喇叭壳体通过外壳与外部装置连接,喇叭本体在发声过程中,由于线圈通电而引发内部磁场改变,从而带动喇叭本体内的喇叭纸盆运动,使喇叭纸盆压缩空气,从而产生并传递声音。
由于喇叭本体发声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为避免喇叭本体的振动传递至外部装置,喇叭壳体和外壳通常采用减震硅胶圈配合螺丝柱实现连接。其中,喇叭壳体上设置有卡接减震硅胶圈的挂耳,减震硅胶圈开设有穿设螺丝的通孔,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旋拧螺丝的通孔。减震硅胶圈卡接在挂耳上之后,通过螺丝穿设通孔和螺丝孔,实现减震硅胶圈与支架的连接,从而实现喇叭壳体和外壳的连接。
现有技术提供的喇叭壳体和外壳上的固定结构,由于减震硅胶圈与螺丝柱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螺丝柱与减震硅胶圈的连接沿减震硅胶圈的径向方向固定公差大,使锁附螺丝后喇叭壳体也会产生较大的晃动量,且减震硅胶圈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差,使喇叭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常常造成整机震动,降低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效果的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一种喇叭减震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喇叭壳体与外壳,所述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转接支架、第一弹性件、第二转接支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减震件用于连接喇叭壳体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所述第一减震件上设有内圆,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设置有相互错开的柱体和第一通孔,所述柱体用于插入所述内圆中,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开设有相互错开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卡入外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卡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卡槽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有第一鼓起部,所述第一鼓起部位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之间,所述第一鼓起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呈中空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转接支架和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的内径沿远离第一转接支架和第二转接支架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有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四卡槽卡在所述外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四卡槽之间形成有第二鼓起部,所述第二鼓起部位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二鼓起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呈中空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支架和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的内径沿远离第二转接支架和外壳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柱体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支架包括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位于不同高度。
一种喇叭,包括喇叭本体、喇叭壳体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所述喇叭本体设置于所述喇叭壳体内,所述喇叭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呈中空状的圆筒,所述圆筒的相对两端的外周缘形成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槽、第一引导槽和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凸缘卡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圆筒通过所述第一引导槽卡入所述第一卡孔内,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喇叭壳体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之间。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及如上所述的喇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卡入所述外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引导槽和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槽卡入所述第二卡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侧板上开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为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避让空间。
上述喇叭减震连接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减震件用于连接喇叭与第一转接支架,第一转接支架上设置有相互错开的柱体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开设有相互错开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卡入外壳。因此,从喇叭传过来的震动依次经过第一减震件、第一转接支架、第一弹性件、第二转接支架和第二弹性件,利用第一减震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形成的多级减震缓冲,第一转接支架和第二转接支架多次转接的方式,极大的减小了喇叭传递至外壳上的震动和能量,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避免机震。而且喇叭减震连接组件未使用螺丝固定,能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喇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设备;100、外壳;200、喇叭;300、喇叭本体;400、喇叭壳体;500、喇叭减震连接组件;110、面板;120、连接侧板;111、贯穿孔;510、第一减震件;520、第一转接支架;530、第一弹性件;540、第二转接支架;550、第二弹性件;511、圆筒;512、第一凸缘;513、第二凸缘;410、安装槽;420、第一引导槽;430、第一卡孔;514、内圆;521、柱体;522、第一通孔;541、第二通孔;542、第三通孔;531、第一鼓起部;532、第一引导斜面;551、第二鼓起部;552、第二引导斜面;543、第一转接部;544、第二转接部;121、第二引导槽;122、第二卡孔;123、避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0,包括外壳100及喇叭200,喇叭200安装于外壳100上。具体地,喇叭200包括喇叭本体300、喇叭壳体400和喇叭减震连接组件500,喇叭本体300设置于喇叭壳体400内。请参阅6/8和10,外壳100包括面板110及连接侧板120,面板110上开设有贯穿孔111,贯穿孔111与喇叭本体300相对应,喇叭本体300通过贯穿孔111外露于外壳100。
请参阅图4,喇叭壳体400上设置有安装部。请参阅图5至图9,喇叭减震连接组件500用于连接喇叭壳体400与外壳100,喇叭减震连接组件500连接于喇叭壳体400的安装部和外壳100的连接侧板120上。所述喇叭减震连接组件500包括第一减震件510、第一转接支架520、第一弹性件530、第二转接支架540及第二弹性件550,所述第一减震件510用于连接喇叭200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520。第一减震件510设置于安装部上。
请参阅图4至图9,具体地,所述第一减震件510包括呈中空状的圆筒511,所述圆筒511的相对两端的外周缘形成有第一凸缘512和第二凸缘513。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槽410、第一引导槽420和第一卡孔430,所述第一凸缘512卡入所述安装槽410内,所述圆筒511通过所述第一引导槽420卡入所述第一卡孔430内,所述第二凸缘513位于所述喇叭壳体400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520之间。
请参阅图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减震件510为四个,对应的,安装部也为四个。其中两个安装部的安装槽410和第一引导槽420的开口均朝上(以图1和图4所示为参考说明),另外两个安装部的安装槽410和第一引导槽420的开口均朝下(以图1和图4所示为参考说明)。且第一引导槽420的宽度小于第一卡孔430的直径。
因此,组装时,将两个第一减震件510从上往下组装,另外两个第一减震件510从下往上组装,使第一凸缘512卡入安装槽410内,圆筒511经由第一引导槽420卡入第一卡孔430内,第二凸缘513位于安装槽410、第一引导槽420和第一卡孔430外侧。第一减震件510可以为硅胶材质,以提高减震效果。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第一减震件510还可以为其他材质。
请参阅图3、图5至图9,所述第一减震件510上设有内圆514。具体地,内圆514由呈中空状的圆筒511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转接支架520上设置有相互错开的柱体521和第一通孔522,所述柱体521用于插入所述内圆514中。具体地,柱体521的数量与第一减震件510的数量相对应,也为四个。第一通孔522的数量也为四个,四个第一通孔522均匀分布于第一转接支架520上,且第一通孔522与柱体521相互错开。例如,柱体521位于第一转接支架520相对靠外的位置,第一通孔522位于第一转接支架520相对靠内的位置。
组装时,将第一转接支架520的柱体521插入第一减震件510的内圆514中。柱体521与内圆514采用过盈配合或者零间隙配合的方式,第一转接支架520朝向第一减震件510的表面与第二凸缘513的表面相贴合。因此,柱体521与内圆514配合实现前后、上下方向(以图1和图7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和固定,第一转接支架520朝向第一减震件510的表面与第二凸缘513的表面相贴合实现左右方向(以图1和图7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
请参阅图3、图5至图9,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上开设有相互错开的第二通孔541及第三通孔542。第二通孔541的数量为四个,第三通孔542的数量也为四个。所述第一弹性件53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522且卡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520上,所述第一弹性件530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541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530设置有第一卡槽(图未标)和第二卡槽(图未标),所述第一卡槽卡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520上,所述第二卡槽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第一弹性件530的材质可以为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有第一鼓起部531,所述第一鼓起部531位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520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之间,所述第一鼓起部53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522和所述第二通孔541的直径。因此,第一卡槽卡在第一转接支架520上,第二卡槽卡在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用于实现第一转接支架520和第二转接支架540在前后、上下方向(以图9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和固定,第一鼓起部531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522和第二通孔541的直径,可以实现第一转接支架520和第二转接支架540左右方向(以图9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
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530呈中空状,因此,可以有效缓解各个方向的震动。所以,当喇叭本体300的震动传递到第一转接支架520上时,会被第一弹性件530抵消,则传递至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的震动会变得非常轻微。
组装时,将第一弹性件530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522中,最终第一弹性件530通过第一卡槽卡在第一转接支架520上。然后,将第一弹性件530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541中,最终第一弹性件530通过第二卡槽卡在第二转接支架540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530远离所述第一转接支架520和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532,所述第一引导斜面532的内径沿远离第一转接支架520和第二转接支架540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当第一弹性件530的一端已经先卡入第一转接支架520的情况下,设置第一引导斜面532,利于引导第一弹性件530的另一端卡入第二转接支架540上。
请参阅图3、图5至图7,所述第二弹性件55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542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上,所述第二弹性件550的另一端用于卡入外壳100。对应的,第三通孔542的数量也为四个,与第二弹性件550的数量相对应。具体地,所述第二弹性件550设置有第三卡槽(图未标)和第四卡槽(图未标),所述第三卡槽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上,所述第四卡槽卡在所述外壳100上。第二弹性件550为硅胶材质。
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四卡槽之间形成有第二鼓起部551,所述第二鼓起部551位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与外壳100之间,所述第二鼓起部55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542的直径。因此,第三卡槽卡在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第四卡槽卡在外壳100上,用于实现第二转接支架540和外壳100在前后、上下方向(以图7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和固定,第二鼓起部551的外径大于第三通孔542的直径,可以实现第二转接支架540左右方向(以图7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550呈中空状。因此,可以有效缓解各个方向的震动。所以,当喇叭本体300的震动传递到第一转接支架520上,会被第一弹性件530抵消,则传递至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的震动会变得非常轻微。传递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的震动,会被第二弹性件550抵消,几乎不会传递至外壳100上。
组装时,将第二弹性件550的一端穿设于第三通孔542中,最终第二弹性件550通过第三卡槽卡在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然后,将第二弹性件550的另一端穿设于外壳100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550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和所述外壳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552,所述第二引导斜面552的内径沿远离第二转接支架540和外壳100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当第二弹性件550的一端已经先卡入第二转接支架540的情况下,设置第二引导斜面552,利于引导第二弹性件550的另一端卡入外壳100上。
请参阅图3、图7和图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522与所述第二通孔541正对设置,所述第三通孔542与所述柱体521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支架540包括第一转接部543和第二转接部544,所述第一转接部543与所述第二转接部544位于不同高度。例如,第二通孔541开设于第一转接部543上,第三通孔542开设于第二转接部544上。因此,第一弹性件530和第二弹性件550是交错排列分布的,能够最大程度节省前后、左右方向的空间。
请参阅图1和图10,所述连接侧板120上开设有第二引导槽121和第二卡孔122,所述第二弹性件550通过所述第二引导槽121卡入所述第二卡孔122内。具体地,第二引导槽121的尺寸小于第二卡孔122的直径,第二弹性件550经过第一引导槽420后卡入第二卡孔122内。第二引导槽12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引导槽121的开口朝前(以图1所示为参考说明),另外两个第二引导槽121的开口朝后(以图1所示为参考说明),因此,方便第二弹性件550经由第二引导槽121卡入第二卡孔122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侧板120上开设有避让口123,所述避让口123为所述第一弹性件530提供避让空间。具体地,避让口123大致呈方形,第一弹性件530通过避让口123外露于外壳100,避免外壳100对第一弹性件530产生干涉。
上述电子设备10的组装步骤大致如下:
先将第一减震件510组装至喇叭壳体400上:将两个第一减震件510从上往下组装(以图1所示为参考说明),另外两个第二减震件从下往上组装(以图1所示为参考说明)。使第一凸缘512卡入安装槽410内,圆筒511经由第一引导槽420卡入第一卡孔430内,第二凸缘513位于安装槽410、第一引导槽420和第一卡孔430外侧。
然后将第一减震件510与第一转接支架520组装:将第一转接支架520的柱体521插入第一减震件510的内圆514中。柱体521与内圆514采用过盈配合或者零间隙配合的方式,第一转接支架520朝向第一减震件510的表面与第二凸缘513的表面相贴合。因此,柱体521与内圆514配合实现前后、上下方向(以图1和图7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和固定,第一转接支架520朝向第一减震件510的表面与第二凸缘513的表面相贴合实现左右方向(以图1和图7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
然后将第一弹性件530组装至第一转接支架520上:将第一弹性件530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522中,最终第一弹性件530通过第一卡槽卡在第一转接支架520上。
将第二转接支架540与第一弹性件530组装:将第一弹性件530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541中,最终第一弹性件530通过第二卡槽卡在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第一卡槽卡在第一转接支架520上,第二卡槽卡在第二转接支架540上,用于实现第一转接支架520和第二转接支架540在前后、上下方向(以图9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和固定,第一鼓起部531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522和第二通孔541的直径,可以实现第一转接支架520和第二转接支架540左右方向(以图9所示为参考说明)的限位。
然后将第二弹性件550组装至第二转接支架540上:将第二弹性件550的一端穿设于第三通孔542中,最终第二弹性件550通过第三卡槽卡在第二转接支架540上。
最后将第二弹性件550与外壳100组装:将第二弹性件550的另一端经由第二引导槽121卡入第二卡孔122内,完成第二弹性件550与外壳100的组装。
综上,从喇叭200传过来的震动依次经过第一减震件510、第一转接支架520、第一弹性件530、第二转接支架540和第二弹性件550,利用第一减震件510、第一弹性件530和第二弹性件550形成的多级减震缓冲,第一转接支架520和第二转接支架540多次转接的方式,极大的减小了喇叭200传递至外壳100上的震动和能量,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避免机震。而且喇叭减震连接组件500未使用螺丝固定,能简化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喇叭减震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喇叭壳体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转接支架、第一弹性件、第二转接支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减震件用于连接喇叭壳体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所述第一减震件上设有内圆,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设置有相互错开的柱体和第一通孔,所述柱体用于插入所述内圆中,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开设有相互错开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且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卡入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卡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所述第二卡槽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有第一鼓起部,所述第一鼓起部位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之间,所述第一鼓起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呈中空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转接支架和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的内径沿远离第一转接支架和第二转接支架的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有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卡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所述第四卡槽卡在所述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四卡槽之间形成有第二鼓起部,所述第二鼓起部位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二鼓起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呈中空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支架和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的内径沿远离第二转接支架和外壳的方向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柱体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支架包括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位于不同高度。
11.一种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本体、喇叭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喇叭减震连接组件,所述喇叭本体设置于所述喇叭壳体内,所述喇叭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呈中空状的圆筒,所述圆筒的相对两端的外周缘形成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槽、第一引导槽和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凸缘卡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圆筒通过所述第一引导槽卡入所述第一卡孔内,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喇叭壳体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之间。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喇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卡入所述外壳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引导槽和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槽卡入所述第二卡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板上开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为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避让空间。
CN202122038853.2U 2021-08-26 2021-08-26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Active CN216057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8853.2U CN216057484U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8853.2U CN216057484U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7484U true CN216057484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2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8853.2U Active CN216057484U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7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30428A1 (en) Damping suppo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057484U (zh) 电子设备、喇叭及喇叭减震连接组件
KR100948227B1 (ko) 평판형 스피커
US6445803B1 (en) Speaker
CN209787414U (zh) 音频设备
CN212392966U (zh) 一种喇叭减震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CN215101336U (zh) 一种电梯导轨减振器
CN212231726U (zh) 一种喇叭
CN214281641U (zh) 扬声器避震结构
CN218830600U (zh) 具有喇叭的电子设备
CN218718468U (zh) 一种扬声器减震装置
CN216357115U (zh) 音箱悬挂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043652U (zh) 扬声器及会议设备
CN217643632U (zh) 音频组件及智能显示设备
CN217216873U (zh) 一种减振连接件、喇叭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20191040U (zh) 防振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设备
CN111478502A (zh) 减震垫、电机减震装置及吸尘器
CN210839941U (zh) 喇叭及电子设备
CN217259852U (zh) 车辆的扬声器组件及车辆
CN216391299U (zh) 悬挂装置、扬声器组件以及电视或aio
CN219124316U (zh) 减振装置以及播放设备
CN217883805U (zh) 音箱
CN217216805U (zh) 喇叭固定结构、显示设备的喇叭固定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18734733U (zh) 一种悬挂式减震音箱
CN213186532U (zh) 扬声器单体、扬声器模组和耳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