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8317U -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8317U
CN220188317U CN202321258071.2U CN202321258071U CN220188317U CN 220188317 U CN220188317 U CN 220188317U CN 202321258071 U CN202321258071 U CN 202321258071U CN 220188317 U CN220188317 U CN 220188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est
gas
cavity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80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
赵星
沈琳琳
刘鹏远
仝大伟
庄棪
秦杏
陶晓琳
蒋若晗
徐力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iority to CN2023212580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8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8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8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左支架和右支架;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均设有腔体,且沿腔体周边均设有密封圈,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向地活动连接在一起、二者的腔体形成连续的密闭空间,左壳体和右壳体上还设有相互活动咬合的防错位结构,左壳体底部外侧设有载气进气接头、顶部外侧设有载气出气接头;右壳体底部外侧设有测试气进气接头、顶部外侧设有测试气出气接头;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通过气动伸缩杆连接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上,起到进一步夹紧作用。本实用新型在检测时可形成多条气路,实现气相色谱法的高精度检测;适用于多种气体;同时防止了待测膜装机时的错位,结构简单、稳定,气密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属于包装性能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用塑料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障食品质量和卫生、不损失原始成分和营养、方便贮运、促进销售、延长货架期和提高商品价值的重要作用。由于塑料材料具有重量轻、化学稳定性好、易于加工和装饰、且具有良好的食品保护作用等优异特性,因此在食品包装领域应用十分广阔。其中塑料薄膜对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的阻隔性,对于食品的保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差压法检测包装膜气体阻隔性,然而压差法检测器无法检测阻隔性高的样品,且测试精度也低。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装置,适用于多种气体,适于不同阻隔性的样品。然而由于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气路结构等与现有差压法检测不同,因此无法利用现有差压法检测所用的腔体结构完成气相色谱法的测定,如申请号为202011343547.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滤纸的压差法气体透过率测试系统,其腔体上只有实验气体输送管和抽真空管,虽然能满足差压法检测的要求,但只有一条气路,无法实现多气路气相色谱法的高精度检测,且气密性也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为此,发明人特别设计了本申请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在检测时可形成多条气路,实现气相色谱法的高精度检测;适用于多种气体;结构简单,气密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左支架和右支架;
左壳体右侧面上设有左腔体,沿左腔体周边设有左密封圈,左密封圈超出左壳体的右侧面;左壳体底部外侧设有载气进气接头,左壳体顶部外侧设有载气出气接头,载气进气接头和载气出气接头均与左腔体连通;右壳体左侧面上设有右腔体,沿右腔体周边设有右密封圈,右密封圈超出右壳体的左侧面;右壳体底部外侧设有测试气进气接头,右壳体顶部外侧设有测试气出气接头,测试气进气接头和测试气出气接头均与右腔体连通;
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向地(指二者的腔体相向)活动连接在一起,左腔体和右腔体拼接形成连续的密闭空间,也即左腔体和右腔体拼接形成一个整体、且密闭的空间,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密封贴合在一起;左壳体和右壳体上设有相互活动咬合的防错位结构;
左支架通过气动伸缩杆连接在左壳体的左侧面,右支架通过气动伸缩杆连接在右壳体的右侧面,左支架和右支架的结构相同、位置相对。
试验时,将待测膜置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待测膜需要能完全覆盖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待测膜一侧为左腔体、另一侧为右腔体,然后将左壳体和右壳体防错位结构活动咬合、并活动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测试腔体结构置于测试室中,再控制两侧气动伸缩杆相向定压紧左壳体和右壳体,以更好地保证气密性,然后连接管路,开始测试。
本申请通过测试腔体结构的设计,可在测试时,形成5条气路,且结构稳定,气密性好,实现了高精度测量,满足气相色谱法测试要求。
气动伸缩杆直接采用现有成熟产品,本申请对其结构及控制无特别改进,因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左右、顶底等方位词,指基于附图所示的相对位置,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和理解,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绝对限制。从左到右的方向与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防错位结构包括左壳体右侧面上沿左密封圈的外围设置的至少两个定位杆和右壳体左侧面上沿右密封圈的外围设置的至少两个定位通孔,定位杆的数量与定位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当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向地(指二者的腔体相向)活动连接在一起时,定位杆插接在对应的定位通孔内。这样可有效防止左壳体和右壳体的错位,以确保气密性和测试的准确性。
为了便于操作,作为左壳体和右壳体活动连接的其中一种实现方案,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还包括销杆,销杆的数量与定位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定位杆的高度大于定位通孔的深度,定位杆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长腰孔,当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向地(指二者的腔体相向)活动连接在一起时,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处于挤压状态,且定位杆超出对应的定位通孔,销杆活动插接在超出定位通孔的对应的定位杆的长腰孔内。在插入销杆后,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仍然处于挤压状态,这样在防止错位的同时,还能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且在销杆上设有长腰孔,这样不影响气动伸缩杆对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夹紧。
为了便于操作,同时提高装置控制的均匀性和气密性,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截面均为方形,定位杆和定位通孔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分别设在左壳体右侧面和右壳体左侧面的四角处。
为了避免左壳体或右壳体上下颠倒,位于顶部的两个定位杆的外径和两个定位通孔的内径分别大于位于底部的两个定位杆的外径和两个定位通孔的内径。定位杆和定位通孔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两个位于顶部两角处、两个位于底部两角处,将顶部和底部的定位杆和定位通孔粗细设置为不同,这样只有顶部的定位杆可插入顶部的通孔内,底部的定位杆是不可以插入顶部的通孔内,如果左壳体或右壳体上下颠倒,则左壳体和右壳体无法连接在一起。同时可在左壳体或右壳体上做一些提示标记,避免颠倒。
为了方便使用,上述销杆为L形。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的气密性,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表面均设有密封油脂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的气密性,进而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均为包括内圈和外圈的双层结构。当左右壳体连接在一起时,左密封圈的内圈和右密封圈的内圈密封贴合在一起,左密封圈的外圈和右密封圈的外圈密封贴合在一起,也即起到双层密封的效果。
上述左腔体和右腔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位置相对。
为了确保与气体装置连接的气密性,载气进气接头、载气出气接头、测试气进气接头和测试气出气接头的外围均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在检测时可形成多条气路,实现气相色谱法的高精度检测;适用于多种气体;同时防止了待测膜装机时的错位,结构简单、稳定,气密性好,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左壳体和右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为测试室,101为第一支撑板,102为第二支撑板,103为第三支撑板,104为第一伸缩杆,105为第二伸缩杆,2为外壳,201为控制电路,3为测试腔体结构,301为左壳体,302为右壳体,303为气动伸缩杆,304为左支架,305为右支架,306为载气进气接头,307为载气出气接头,308为左密封圈,309为右密封圈,310为测试气进气接头,311为测试气出气接头,312为定位杆,3121为长腰孔,313为销杆,314为密封圈,315为左腔体,316为右腔体,317为定位通孔,4为载气控温装置,5为测试气控温装置,6为第一载气管,7为第一测试气管,8为第一分子筛,9为第二分子筛,10为第二载气管,11为第二测试气管,12为第三载气管,12为第三测试气管,14为第四载气管,15为第四测试气管,16为载气进气连接管,17为测试进气连接管,18为载气出气连接管,19为测试出气连接管,20为第五载气管,21为第五测试气管,22为第六载气管,23为定量环,24为气相色谱仪,25为腔体控温装置,26为载气进气过渡管,27为测试进气过渡管,28为载气出气过渡管,29为第一压力表,30为第二压力表,31为第一流量计,32为第二流量计,33为进气三通阀,34为进气四通阀,35为出气四通阀,36为载气,37为测试气体,38为排空,39为待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方位词为基于附图所示或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左支架和右支架;左壳体右侧面上设有左腔体,沿左腔体周边设有左密封圈,左密封圈超出左壳体的右侧面;左壳体底部外侧设有载气进气接头,左壳体顶部外侧设有载气出气接头,载气进气接头和载气出气接头均与左腔体连通;右壳体左侧面上设有右腔体,沿右腔体周边设有右密封圈,右密封圈超出右壳体的左侧面;右壳体底部外侧设有测试气进气接头,右壳体顶部外侧设有测试气出气接头,测试气进气接头和测试气出气接头均与右腔体连通;左腔体和右腔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位置相对;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向地(指二者的腔体相向)活动连接在一起,左腔体和右腔体拼接形成连续的密闭空间,也即左腔体和右腔体拼接形成一个整体、且密闭的空间,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密封贴合在一起,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表面均设有密封油脂层;左壳体和右壳体上设有相互活动咬合的防错位结构;左支架通过气动伸缩杆连接在左壳体的左侧面,右支架通过气动伸缩杆连接在右壳体的右侧面,左支架和右支架的结构相同、位置相对。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截面均为方形;防错位结构包括左壳体右侧左密封圈的外围四角设置的四个定位杆和右壳体左侧右密封圈的外围四角设置四个定位通孔,定位杆与定位通孔一一对应,当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向地(指二者的腔体相向)活动连接在一起时,定位杆插接在对应的定位通孔内。为了避免左壳体或右壳体上下颠倒,位于顶部的两个定位杆的外径和两个定位通孔的内径分别大于位于底部的两个定位杆的外径和两个定位通孔的内径。定位杆和定位通孔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两个位于顶部两角处、两个位于底部两角处,将顶部和底部的定位杆和定位通孔粗细设置为不同,这样只有顶部的定位杆可插入顶部的通孔内,底部的定位杆是不可以插入顶部的通孔内,如果左壳体或右壳体上下颠倒,则左壳体和右壳体无法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3-4所示,还包括L形销杆,销杆的数量与定位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定位杆的高度大于定位通孔的深度,定位杆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长腰孔,当左壳体和右壳体相向地(指二者的腔体相向)活动连接在一起时,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处于挤压状态,且定位杆超出对应的定位通孔,销杆活动插接在超出定位通孔的对应的定位杆的长腰孔内。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1-2所示,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均为包括内圈和外圈的双层结构。载气进气接头、载气出气接头、测试气进气接头和测试气出气接头的外围均设有密封圈。
如图5所示,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室、外壳、测试腔体结构(本例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载气控温装置、测试气控温装置、第一载气管、第一测试气管、第一分子筛、第二分子筛、第二载气管、第二测试气管、第三载气管、第三测试气管、第四载气管、第四测试气管、载气进气连接管、测试进气连接管、载气出气连接管、测试出气连接管、第五载气管、第五测试气管、第六载气管、定量环和气相色谱仪;
测试室位于外壳内右侧,测试腔体结构位于测试室内,测试腔体结构的数量为结构相同的3个,这样可同时实现3个样品的平行测试;
载气控温装置和测试气控温装置设在外壳内左侧侧壁上,第三载气管一端连接载气控温装置进口、另一端穿出外壳侧壁形成载气进气口,第一载气管一端连接载气源、另一端连接第一分子筛进口,第二载气管一端连接第一分子筛出口、另一端连接载气进气口;第四载气管一端连接载气控温装置出口、另一端连接载气进气连接管的进口;载气进气连接管安装在测试室底部,载气进气连接管的出口分支为两路以上的载气进气支管,载气进气支管的数量与测试腔体结构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载气进气支管伸入测试室内、且与其对应的测试腔体结构上的载气进气接头连接;
第三测试气管一端连接测试气控温装置进口、另一端穿出外壳侧壁形成测试气进气口,第一测试气管一端连接测试气源、另一端连接第二分子筛进口,第二测试气管一端连接第二分子筛出口、另一端连接测试气进气口;第四测试气管一端连接测试气控温装置出口、另一端连接测试气进气连接管的进口;测试气进气连接管安装在测试室底部,测试气进气连接管的出口分支为两路以上的测试气进气支管,测试气进气支管的数量与测试腔体结构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测试气进气支管伸入测试室内、且与其对应的测试腔体结构上的测试气进气接头连接;
载气出气连接管和测试出气连接管均安装在测试室顶部,载气出气连接管的进口分支为两路以上的载气出气支管,载气出气支管的数量与测试腔体结构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载气出气支管伸入测试室内、且与其对应的测试腔体结构上的载气出气接头连接;测试出气连接管的进口分支为两路以上的测试出气支管,测试出气支管的数量与测试腔体结构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测试出气支管伸入测试室内、且与其对应的测试腔体结构上的测试出气接头连接;
第五载气管一端与载气出气连接管的出口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侧壁分支为载气排空管和载气测试管;第五测试气管一端与测试出气连接管的出口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侧壁形成测试排空管;
第六载气管一端与第四载气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五载气管连通;载气测试管、定量环和气相色谱仪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外壳上留有检修窗,检修窗用活动连接的检修门密封。
为了简化设备,方便组装,测试室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伸缩杆安装在测试室底部;第三支撑板按在测试室侧壁上,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伸缩杆安装在第三支撑板上,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且相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测试室;通过第一伸缩杆和/或第二伸缩杆的伸缩,实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距离的调整,进而实现测试腔体结构的拆装;与测试腔体结构正对的外壳上设有出入口,出入口上活动连接有密封门,以便于测试腔体结构的拆出和装入。为了提高使用的稳定性,载气进气连接管、测试进气连接管、载气出气连接管和测试出气连接管均为铜管;载气进气连接管和测试进气连接管焊接在第一支撑板上,载气出气连接管和测试出气连接管焊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图1中实线为将测试腔体结构拉出示意图,虚线为测试腔体结构位于测试室内示意图,图1所示的为将测试腔体结构设置为了可向外抽拉式的结构,类似抽屉的结构,使用方便。
为了提高外壳内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外壳内左侧底部和右侧顶部分别设有腔体控温装置。用于控制外壳内的温度,外壳内左侧顶部设有控制电路,腔体控温装置、载气控温装置和测试气控温装置均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均采用成熟的现有技术。
为了方便拆装,分别搬运、储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装置还包括载气进气过渡管、测试进气过渡管和载气出气过渡管;载气进气过渡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插结构连接载气进气口和第二载气管,载气进气过渡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表;测试进气过渡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插结构连接测试气进气口和第二测试气管,测试进气过渡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表;载气出气过渡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插结构连接定量环和载气测试管。快插结构也即可快速拔插的连接口,这样方便快速拆装。为了方便维护,第四载气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插结构连接载气控温装置出口和载气进气连接管的进口,第四载气管上设有第一流量计;第四测试气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插结构连接测试气控温装置出口和测试进气连接管的进口,第四测试气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计。这样便于快速拆装和检修维护。
为了便于控制,第四测试气管上设有进气三通阀,第四载气管上设有进气四通阀,第五载气管上设有出气四通阀;进气三通阀上的三个连通口分别定义为第一连通口A、第二连通口A和第三连通口A,进气四通阀上的四个连通口分别定义为第一连通口B、第二连通口B、第三连通口B和第四连通口B,出气四通阀上的四个连通口分别定义为第一连通口C、第二连通口C、第三连通口C和第四连通口C;第一连通口A和第二连通口A分别与两侧的第四测试气管连通,第三连通口A与第一连通口B通过管路连通,第二连通口B和第三连通口B分别与两侧的第四载气管连通,第六载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四连通口B和第一连通口C,第二连通口C和第三连通口C分别与两侧的第五载气管和载气测试管连通,第四连通口C与载气排空管连通。这样可通过控制阀门、形成所需的气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上述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装置,可形成如下气路:
气路1:测试气体依次流经第二分子筛、第二压力表、测试气控温装置、第二流量计和右腔室后,排空;
气路2:载气依次流经第一分子筛、第一压力表、载气控温装置、第一流量计、左腔室和定量环后,进入气相色谱仪;
气路3:载气依次流经第一分子筛、第一压力表、载气控温装置和定量环后,进入气相色谱仪;
气路4:载气依次流经第一分子筛、第一压力表、载气控温装置、第一流量计和左腔室后,排空;
气路5:载气依次流经第一分子筛、第一压力表、载气控温装置、第一流量计和右腔室后,排空;。
气路1和气路2为测试时,测试气体和载气的流动方向,气路2用于测量载气中测试气体的含量,用于计算气体透过量;
气路3为测试载气中测试气体量,作为计算零点;
气路4用于测试前,用载气对左腔室的吹扫,气路5用于测试前,用载气对右腔室的吹扫,此时测试气体不流通。
将上述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装置用于测试待测膜的气体透过性时,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测膜置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并将左壳体和右壳体活动连接在一起,待测膜置一侧为左腔室、另一侧为右腔室,再将装好测膜置的测试腔体结构装入测试室、并连接好对应的管路;
2)打开气路4,其余气路关闭,用载气对左腔室的吹扫;
3)打开气路5,其余气路关闭,用载气对右腔室的吹扫,此时测试气体不流通;
4)打开气路3,其余气路关闭,测试载气中测试气体量,作为计算零点;
5)打开气路1和气路2,其余气路关闭,测量载气中测试气体的含量,以计算待测膜的气体透过量。
上述步骤开始前,可先打开各控温装置,将温度预热至测试所需温度。定量环在收集气体完成后通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定量环采气量为5mL。
测试时,第一、第二压力表的压力为0.4MPa,也测试气体也载气压力相同,第一、第二流量计的流量为10mL/min,调整各控温装置使外壳内及载气和测试气体的温度均保持在23℃,本例中,待测膜为铝塑复合膜,载气为氮气,测试气体为氧气,气相色谱仪型号为7890B,测试结果为0.01647cm3/m2·24h·0.1MPa,标准膜为0.01635cm3/m2·24h·0.1MPa,与标准膜偏差为0.7%。
对比例
与实施例4的待测薄膜相同,所用不同是:采用型号为OX2/230电量法检测器(库伦检测器)结果为0.01796cm3/m2·24h·0.1MPa,偏差为9.8%。采用型号为VAC-V1压差法检测器为0.261cm3/m2·24h·0.1MPa,偏差为59.6%。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待测膜为铝塑复合膜,载气为氮气,测试气体为二氧化碳,测试结果为0.04033cm3/m2·24h·0.1MPa,标准膜为0.04001cm3/m2·24h·0.1MPa,与标准膜偏差为0.8%。

Claims (10)

1.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301)、右壳体(302)、左支架(304)和右支架(305);
左壳体(301)右侧面上设有左腔体(315),沿左腔体(315)周边设有左密封圈(308),左密封圈(308)超出左壳体(301)的右侧面;左壳体(301)底部外侧设有载气进气接头(306)、顶部外侧设有载气出气接头(307),载气进气接头(306)和载气出气接头(307)均与左腔体(315)连通;右壳体(302)左侧面上设有右腔体(316),沿右腔体(316)周边设有右密封圈(309),右密封圈(309)超出右壳体(302)的左侧面;右壳体(302)底部外侧设有测试气进气接头(310)、顶部外侧设有测试气出气接头(311),测试气进气接头(310)和测试气出气接头(311)均与右腔体(316)连通;
左壳体(301)和右壳体(302)相向地活动连接在一起,左腔体(315)和右腔体(316)拼接形成连续的密闭空间,左密封圈(308)和右密封圈(309)密封贴合在一起;左壳体(301)和右壳体(302)上设有相互活动咬合的防错位结构;
左支架(304)通过气动伸缩杆(303)连接在左壳体(301)的左侧面,右支架(305)通过气动伸缩杆(303)连接在右壳体(302)的右侧面,左支架(304)和右支架(305)的结构相同、位置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防错位结构包括左壳体(301)右侧面上沿左密封圈(308)的外围设置的至少两个定位杆(312)和右壳体(302)左侧面上沿右密封圈(309)的外围设置的至少两个定位通孔(317),定位杆(312)的数量与定位通孔(317)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当左壳体(301)和右壳体(302)相向地活动连接在一起时,定位杆(312)活动插接在对应的定位通孔(317)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销杆(313),销杆(313)的数量与定位杆(31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定位杆(312)的高度大于定位通孔(317)的深度,定位杆(312)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长腰孔(3121),当左壳体(301)和右壳体(302)相向地活动连接在一起时,左密封圈(308)和右密封圈(309)处于挤压状态,且定位杆(312)超出对应的定位通孔(317),销杆(313)活动插接在超出定位通孔(317)的对应的定位杆(312)的长腰孔(312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壳体(301)和右壳体(302)的截面均为方形,定位杆(312)和定位通孔(317)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分别设在左壳体(301)右侧面和右壳体(302)左侧面的四角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顶部的两个定位杆(312)的外径和两个定位通孔(317)的内径分别大于位于底部的两个定位杆(312)的外径和两个定位通孔(317)的内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销杆(313)为L形。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密封圈(308)和右密封圈(309)表面均设有密封油脂层。
8.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密封圈(308)和右密封圈(309)均为包括内圈和外圈的双层结构。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左腔体(315)和右腔体(316)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位置相对。
10.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载气进气接头(306)、载气出气接头(307)、测试气进气接头(310)和测试气出气接头(311)的外围均设有密封圈(314)。
CN202321258071.2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Active CN220188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8071.2U CN220188317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8071.2U CN220188317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8317U true CN220188317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8071.2U Active CN220188317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8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18980Y (zh) 用于检测产品总漏率的氦质谱检漏仪
CN104296943A (zh) 一种真空式氦检设备及其方法
CN108717030B (zh) 一种氢同位素气体丰度的快速分析装置及方法
CN20671004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氦气检漏仪器
CN108827821A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快速分析装置及方法
CN220188317U (zh) 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测试腔体结构
CN114624319B (zh) 一种基于热解析-四极质谱测量原理定量获取材料中ppm级氢同位素含量的方法
CN200996885Y (zh) 金属波纹管氦质谱检漏辅助平台
CN114324108A (zh) 一种内穿插管道气体渗透检测装置及操作方法
CN106568630B (zh) 一种全金属小体积容器及其体积测定系统、方法
CN113390586B (zh) 一种压力表用气密检测设备
CN107796571B (zh) 一种产品异型表面气密性检测便携式装备
CN220289326U (zh) 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装置
CN109932141A (zh) 一种用于航天低温复合材料贮箱的渗漏性测试装置
CN204062497U (zh) 一种高纯气体重量法配气装置
CN116593375A (zh) 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透过性的装置
CN111175193A (zh) 一种sf6混合绝缘气体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9570302U (zh) 一种用于航天低温复合材料构件的渗漏性测试装置
CN106840538B (zh) 一种利用压力敏感型物质检测真空袋膜漏气点的方法
CN211347828U (zh) 一种sf6混合绝缘气体试验装置
CN114046929B (zh) 一种多功能真空校准系统及方法
CN212300767U (zh) 一种微漏测压装置
CN103869093B (zh) 一种用于多组分气体在线快速采样的装置及其采样方法
CN209495811U (zh) 一种可测试限流阀性能状态的管件水下泄漏检测设备
CN218002837U (zh) 一种lng气瓶快速高真空检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