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7938U -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7938U
CN220187938U CN202321675306.8U CN202321675306U CN220187938U CN 220187938 U CN220187938 U CN 220187938U CN 202321675306 U CN202321675306 U CN 202321675306U CN 220187938 U CN220187938 U CN 220187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eakage
leakage detection
arm microcontroller
alarm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53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丰硕
王文剑
张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53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7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7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7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用于代替人工,在机房内24小时循环检测机房空调系统供水或排水管道的漏水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警示信息,使漏水能被及时清除。该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可移动结构,设置在可移动结构上的ARM微控制器、循迹模块、漏水检测结构、报警器。循迹模块用于采集预设区域的路线信息;ARM微控制器用于根据循迹模块采集到的路线信息;漏水检测结构用于检测预设区域是否存在水渍,并在存在水渍的情况下,生成漏水信号,发送至ARM微控制器;ARM微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漏水信号生成警示信号,发送至报警器;报警器用于根据所述警示信号发出警示信息。上述漏水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管道的漏水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机房内部的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机房通常安装有用于控制机房温度湿度的空调系统。但随着空调系统使用年限增加,空调系统的供水或排水管道会存在漏水隐患,如果机房内漏水没有被及时清除,则会使机房内湿度上升,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电子设备,使设备内储存的资料丢失,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的机房漏水检测,部分机房采用人工定时巡检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耗费人力成本,而且存在巡检不及时的问题。而现有的机房漏水检测装置多为静止设置,在后期机房改造时需要重新布局设置,运营成本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用于代替人工,在机房内24小时不间断地循环检测机房空调系统供水或排水管道的漏水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警示信息,使漏水能被及时清除,从而避免机房内电子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并且该漏水检测装置为活动设置,在机房改造时不需要重新布局设置,节省了运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漏水检测装置。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可移动结构;及,设置在所述可移动结构上的ARM微控制器、循迹模块、漏水检测结构、报警器;其中,所述可移动结构和所述循迹模块分别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所述循迹模块用于,采集预设区域的路线信息,发送至所述ARM微控制器;所述ARM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循迹模块采集到的路线信息,驱动所述可移动结构沿预设路线行驶;所述漏水检测结构和所述报警器分别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所述漏水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所述预设区域是否存在水渍,并在存在水渍的情况下,生成漏水信号,发送至所述ARM微控制器;所述ARM微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漏水信号生成警示信号,发送至所述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根据所述警示信号发出警示信息。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设置可移动结构,并在可移动结构上设置ARM微控制器、循迹模块、漏水检测结构、报警器,使得该装置在移动时,可移动结构上设置的循迹模块可以实时检测装置前方的路线信息,再将路线信息传输至ARM微控制器,ARM微控制器接收到路线信息后可以根据此信息控制可移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使整个漏水检测装置能够按照预设路线进行移动,进而使该装置可以在机房内按照预设路线代替人工进行巡检,节省了人力;在该装置移动过程中,可移动结构上设置的漏水检测结构也可以实时检测地面积水情况,在检测到地面有水渍时,则证明此处地面上方的管道存在漏水现象,此时漏水检测结构会向ARM微控制器发送漏水信号,ARM微控制器接收到来自漏水检测结构的漏水信号后,控制可移动结构停止移动的同时向设置在可移动结构上的报警器发送警示信号,报警器接收到来自ARM微控制器的警示信号后开始发出警示信息,可以为机房管理人员提供警示,并使机房管理人员能快速锁定漏水位置,及时清除积水,从而保证了机房内电子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避免设备因为积水而损坏的情况发生。而管理人员在清除积水后,可以重启报警器,此时漏水检测装置将按照上述工作方式继续巡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的数据传输模块;所述ARM微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警示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警示信号发送至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ARM微控制器和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所述循迹模块和漏水检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万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与所述主动轮、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其中,所述ARM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循迹模块采集到的路线信息,生成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以驱动所述可移动结构行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动轮耦接;所述驱动电机还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与其耦接的主动轮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迹模块位于所述万向轮远离所述主动轮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位于所述万向轮和所述主动轮之间的第二支架;所述漏水检测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扣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保护壳;所述ARM微控制器位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第一支架围成的空腔内,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保护壳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第一支架围成的空腔内的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ARM微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ARM微控制器与所述循迹模块、所述漏水检测结构、所述报警器、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漏水检测系统,所述漏水检测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及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耦接的终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等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水检测装置的仰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漏水检测装置沿A-A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水检测装置的内部元件的信号走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和预设路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水检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1、可移动结构;11、第一支架;12、万向轮;13、主动轮;13a、左主动轮;13b、右主动轮;14、驱动电机;14a、左驱动电机;14b、右驱动电机;2、ARM微控制器;3、循迹模块;4、漏水检测结构;41、漏水绳;5、报警器;6、数据传输模块;42、第二支架;7、保护壳;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该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可移动结构1,以及设置在可移动结构1上的ARM微控制器2、循迹模块3、漏水检测结构4、报警器5。可移动结构1、循迹模块3、漏水检测结构4、报警器5分别与ARM微控制器2耦接,此处耦接方式包括电连接或者信号连接。上述ARM微控制器2例如为STM32F系列的32位ARM微控制器。
循迹模块3用于采集预设区域的路线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用于根据循迹模块3采集到的路线信息,驱动可移动结构1沿预设路线行驶。漏水检测结构4用于检测预设区域是否存在水渍,并在存在水渍的情况下,生成漏水信号,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还用于根据漏水信号生成警示信号,发送至报警器5。报警器5用于根据警示信号发出警示信息。上述的信号走向如图3所示。
此处,“预设区域”指的是,机房内敷设的空调系统的供水或排水管道正下方的区域;“预设路线”指的是,供水或排水管道在机房地面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路线。示例性的,沿着供水或排水管道在机房内部的走向,在上述预设区域内设置的路线,并且该路线开始端和结束端重合,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路线。具体的,在漏水检测装置移动的过程中,设置在可移动结构1上的循迹模块3,实时检测、采集预设区域中位于漏水检测装置前方的的路线信息,该路线信息包括路线的位置以及走向。随后循迹模块3将采集到的路线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接收并分析来自循迹模块3的路线信息后,根据分析结果驱动可移动结构1按照预设路线移动。这样可使整个漏水检测装置在预设区域内沿着预设路线移动,即漏水检测装置可以在供水或排水管道正下方,沿着管道的走向,在机房内部循环移动,从而代替了人工巡检,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循环移动检测。并且该漏水检测装置为活动设置,在后续机房改造时不需要重新布置,节省了运营成本。
进一步的,在ARM微控制器驱动可移动结构1移动的过程中,设置在可移动结构1上的漏水检测结构4,可以实时检测预设区域的地面积水情况,在检测到预设区域的地面上有水渍时,则证明该预设区域上方的供水或排水管道存在漏水现象,此时,漏水检测结构4会生成漏水信号,并将该漏水信号发生至ARM微控制器2。漏水检测结构4例如包括漏水绳41或者使用水浸传感器。
在ARM微控制器2接收到来自漏水检测结构4的漏水信号后,会控制可移动结构1停止移动,同时向设置在可移动结构1上的报警器5发送警示信号,报警器5接收到来自ARM微控制器2的警示信号后开始发出警示信息,警示信息形式包括声音或者灯光。报警器5的警示信息能够提示机房内管理人员机房内有漏水现象发生,而管理人员接收到警示信息后通过寻找漏水检测装置停止移动的位置,即可找到管道漏水位置,进而能够及时清理地面积水,从而防止机房内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在管理人员清除积水后,可以重启报警器5,使整个漏水检测装置可以继续正常工作,按照预设路线继续巡检。
循迹模块3的种类包括多种。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漏水检测装置工作过程中,循迹模块3的种类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不同种类的循迹模块3检测路线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地面的颜色为较浅的颜色时,可以采用带有红外对管的循迹模块3,此时需要将预设路线设置为黑色线条,其中,黑色线条基本不能反射红外线,黑色线条两侧的浅色地面能够反射红外线。
这样,在漏水检测装置运行时,带有红外对管的循迹模块3会实时向漏水检测装置前方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循迹模块3可根据接收到的红外线,判断漏水检测装置前方浅色地面上设置的黑色线条的位置和走向,即判断漏水检测装置前方的路线信息。此时,循迹模块3再将检测到的路线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接收到来自循迹模块3的路线信息后,控制可移动结构1沿着地面上预设的黑色线条移动。
又如,在地面颜色为较深的颜色或其他不能反射红外线的颜色时,可以采用带有全彩传感器的循迹模块3,此时需要将预设路线设置为与地面对比度相差较大的带有颜色的线条,线条具有了更多的颜色选择,设置更有灵活性。
这样,在漏水检测装置运行时,带有全彩传感器的循迹模块3会实时接收来自漏水检测装置前方的反射光,而带有颜色的线条与该线条两侧的地面所反射的光的RGB参数不同,循迹模块3则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RGB参数,判断漏水检测装置前方地面上设置的带有颜色的线条的位置和走向,即判断漏水检测装置前方的路线信息。此时,带有全彩传感器的循迹模块3再将检测到的路线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接收到来自带有全彩传感器的循迹模块3的路线信息后,控制可移动结构1沿着地面上预设的带有颜色的线条移动。首先,将供水或排水管道正下方的预设路线设置为黑色线条。随后将漏水检测装置放置在黑色线条起始端,启动漏水检测装置,设置在可移动结构1上的循迹模块3开始工作,实时向漏水检测装置前方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地面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循迹模块3根据接收到的红外线,判断漏水检测装置前方地面上的黑色线条的位置和走向,并将判断结果(也即路面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接收到来自循迹模块3的路线信息后,根据此路线信息驱动可移动结构1沿着地面上预设的黑色线条移动。在漏水检测装置启动后,设置在可移动结构1上的漏水检测结构4也开始工作,在漏水检测装置移动的过程中,漏水绳41实时检测漏水检测装置所经过的地面上是否存在水渍。当漏水绳41检测到地面有水渍时,会生成漏水信号,并将漏水信号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在接收到来自漏水绳41的漏水信号后,控制可移动结构1停止移动,并根据此漏水信号生成警示信号,将警示信号发送至报警器5。报警器5接收到来自ARM微控制器2的警示信号后发出警示信息,提醒机房内管理人员,机房内存在漏水现象。在管理人员清除积水后,可以重启报警器5,使整个漏水检测装置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继续沿预设的黑色线条巡检。
由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水检测装置,通过将ARM微控制器2、循迹模块3、漏水检测结构4、报警器5设置在可移动结构1上,并按照上述运作方式工作,可以使整个漏水检测装置在机房内沿着预设的路线,代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循环巡检,节省了人力。在漏水情况出现时可以及时被检测到,并及时提醒机房管理人员,使机房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找到漏水地点,及时清除积水,避免机房内的设备被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该漏水检测装置为活动设置,在后续机房改造时不需要重新布置,节省了运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6,此数据传输模块6与ARM微控制器2耦接,耦接方式包括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在漏水检测结构4检测到地面积水后,ARM微控制器2会向报警器5发送警示信号,而此时,ARM微控制器2也会同步向数据传输模块6发送警示信号,数据传输模块6接收到来自ARM微控制器2的警示信号后,会将该警示信号发送到预先设置的终端上,该终端包括电脑或者手机等设备。上述的信号走向如图3所示。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通过设置数据传输模块6并按照上述方式运作,可以方便管理人员远程查看机房漏水的警示信息,避免了机房附近无管理人员而错过警示信息导致漏水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可移动结构1包括第一支架11、万向轮12、主动轮13、驱动电机14。
万向轮12可以水平旋转360度。万向轮12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下方,并且设置位置靠近第一支架11的前端。万向轮12的数量可以设置成1个,也可以设置成2个。当万向轮12的数量为1个时,万向轮12的设置位置位于第一支架11的中轴线上;当万向轮12的数量为2个时,两个万向轮12以第一支架1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主动轮13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下方并且设置位置靠近第一支架11的后端。主动轮13的数量可以设置成1个,也可以设置成2个。当主动轮13的数量为1个时,主动轮13的设置位置位于第一支架11的中轴线上;当主动轮13的数量为2个时,两个主动轮13以第一支架1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万向轮12的数量和主动轮13的数量不能同时为1个,即万向轮12的数量为1个时,主动轮13的数量为2个;主动轮13的数量为1个时,万向轮12的数量为2个。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漏水检测装置能够平稳移动。
驱动电机14也设置在第一支架11的下方,并且分别与主动轮13、ARM微控制器2耦接,此处耦接方式为电连接。
第一支架11上方设置有ARM微控制器2、报警器5,第一支架11下方放置有循迹模块3和漏水检测结构4。将ARM微控制器2、报警器5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方,可以与积水隔离,避免与积水接触使ARM微控制器2和报警器5损坏。
在漏水检测装置工作时,循迹模块3先采集漏水检测装置前方的路线信息,再将采集的路线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接收到来自循迹模块3的路线信息后,根据接收到的路线信息生成驱动信号,此处驱动信号例如为电压信号。随后将驱动信号发送至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接收到来自ARM微控制器2的驱动信号后,根据驱动信号驱动主动轮13转动,可以使整个可移动结构1按照预设路线移动,进而使漏水检测装置在机房内按照预设路线巡检。上述的信号走向如图3所示。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的可移动结构1,通过设置第一支架11,在第一支架11的前端下方设置万向轮12,并在第一支架11后端下方设置主动轮13和驱动电机14,可以使上述的其他部件能稳定地与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避免了在漏水检测装置移动的过程中,上述部件脱落的情况发生,第一支架11还可以防止ARM微控制器2和报警器5与水接触,避免被ARM微控制器2和报警器5被水损坏;万向轮12可以使该装置移动过程中灵活转向;后置设置的主动轮13和驱动电机14可以为该装置的移动提供动力,并且使前端的万向轮12专注于转向,进而使转向更加灵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的主动轮13数量为2个,两个主动轮13以第一支架11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驱动电机14的数量也为2个,两个驱动电机14同样以第一支架11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且两个驱动电机14分别与两个主动轮13耦接,此处耦接方式为电连接。在漏水检测装置工作过程中,ARM微控制器2会向驱动电机14发送驱动信号,而驱动电机14可以根据来自ARM微控制器2的驱动信号控制与其耦接的主动轮13的转速。上述的信号走向如图3所示。
具体来说,当循迹模块3检测到漏水检测装置前方的预设路线为直线时,将采集的直线路线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根据此路线信息发送相同的驱动信号给两个驱动电机14。两个驱动电机14分别控制与其耦接的主动轮13,使两个主动轮13转速相同,从而实现直线行驶。
当循迹模块3检测到漏水检测装置前方的预设路线为曲线时,将采集的曲线路线信息发送至ARM微控制器2,ARM微控制器2根据此路线信息发送不同的驱动信号给两个驱动电机14。两个驱动电机14分别控制与其耦接的主动轮13,使两个主动轮13存在转速差,从而实现曲线行驶。
例如,两个主动轮包括左主动轮13a、右主动轮13b,两个驱动电机包括左驱动电机14a、右驱动电机14b。当左驱动电机14a和右驱动电机14b根据来自ARM微控制器2的不同驱动信号,分别控制左主动轮13a转速小于右主动轮13b转速时,整个漏水检测装置左转;当左驱动电机14a和右驱动电机14b根据来自ARM微控制器2的不同驱动信号,分别控制左主动轮13a转速大于右主动轮13b转速时,整个漏水检测装置右转。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通过设置两个主动轮13和两个驱动电机14,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运作,使得该漏水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前进、左转、右转等动作,进而能够进行直线和曲线的行驶。这样可以使该漏水检测装置能灵活转向,进而能在路线复杂的机房内正常巡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的循迹模块3位于万向轮12远离主动轮13的一侧,即设置在第一支架11前端的循迹模块3与设置在第一支架11后端的主动轮13之间的距离,大于设置在第一支架11前端的万向轮12与设置在第一支架11后端的主动轮13之间的距离。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通过将循迹模块3按照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设置,可以使循迹模块3直接面向装置前方的路面,进而方便接收或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使路面信息采集更加准确,进而使漏水检测装置的移动路线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42,第二支架42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下方,并且位于主动轮13和万向轮12之间。上述漏水检测结构4连接于第二支架42上,并且设置在第二支架42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侧。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二支架42并将漏水检测结构4按上述方式设置在第二支架42上,可以使漏水检测结构4被牢固固定,避免了在漏水检测装置移动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发生,同时使漏水检测结构4靠近地面,例如,漏水检测结构4与地面的距离为1mm~2mm,漏水检测结构4与地面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可以使漏水检测更加灵敏的同时避免了地面杂物造成误报警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的保护壳7,保护壳7的材料包括硬质塑料或其他防水材料,保护壳7的形状为具有空腔的规则形状。上述ARM微控制器2设置在保护壳7与第一支架11所围成的空腔内部,上述报警器5设置在保护壳7的上部。
进一步的,保护壳7上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再设置一个漏水检测结构4,例如,在管道刚开始漏水时或者管道漏水量非常小时,地面还未形成积水区域,此时依靠第二支架42上的漏水检测结构4无法第一时间检测到漏水,在这种情形下便可以在保护壳7上部增设一个漏水检测结构4,管道有漏水现象时,漏出的水滴可以直接滴落在设置在保护壳7顶部的漏水检测结构4上,提高了漏水检测的准确度和及时性,避免了在管道开始漏水但地面未形成积水导致漏检的情况发生。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通过设置带空腔的保护壳7,可以保护该漏水检测装置中的ARM微控制器2和数据传输模块6,避免ARM微控制器2和数据传输模块6受到水的侵蚀或受到其他物体破坏的情况发生;将报警器5设置在保护壳7上部,可以使报警器5发出警示信号时,警示信号更容易被管理人员发现,从而使漏水情况能被及时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电源8,电源8位于保护壳7与第一支架11所围成的空腔内。电源8与ARM微控制器2电连接,并通过ARM微控制器2与循迹模块3、漏水检测结构4、报警器5、驱动电机14电连接。
上述漏水检测装置中,通过设置电源8并将电源8按上述方式与ARM微控制器2、循迹模块3、漏水检测结构4、报警器5、驱动电机14电连接,可以使电源8为ARM微控制器2、循迹模块3、漏水检测结构4、报警器5、驱动电机14供电,确保ARM微控制器2、循迹模块3、漏水检测结构4、报警器5、数据传输模块6、驱动电机14能正常运行,进而保证整个漏水检测装置能正常运行。此时整个漏水检测装置可以按照如图4所示布置方式进行工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水检测系统,如图5所示,该漏水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漏水检测装置以及与上述漏水检测装置耦接的终端,此处耦接方式为信号连接。该终端包括电脑或者手机等其他终端设备。
该漏水检测系统具有上述漏水检测装置的全部特征,其有益效果与上述漏水检测装置相同,这里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
可移动结构;及,
设置在所述可移动结构上的ARM微控制器、循迹模块、漏水检测结构、报警器;
其中,所述可移动结构和所述循迹模块分别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所述循迹模块用于,采集预设区域的路线信息,发送至所述ARM微控制器;所述ARM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循迹模块采集到的路线信息,驱动所述可移动结构沿预设路线行驶;
所述漏水检测结构和所述报警器分别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所述漏水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所述预设区域是否存在水渍,并在存在水渍的情况下,生成漏水信号,发送至所述ARM微控制器;所述ARM微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漏水信号生成警示信号,发送至所述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根据所述警示信号发出警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的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ARM微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警示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警示信号发送至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结构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ARM微控制器和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所述循迹模块和漏水检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
万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
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
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与所述主动轮、所述ARM微控制器耦接;
其中,所述ARM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循迹模块采集到的路线信息,生成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以驱动所述可移动结构行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动轮耦接;
所述驱动电机还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与其耦接的主动轮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迹模块位于所述万向轮远离所述主动轮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且位于所述万向轮和所述主动轮之间的第二支架;
所述漏水检测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扣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保护壳;
所述ARM微控制器位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第一支架围成的空腔内,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保护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第一支架围成的空腔内的电源;
所述电源与所述ARM微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ARM微控制器与所述循迹模块、所述漏水检测结构、所述报警器、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9.一种漏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检测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及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耦接的终端。
CN202321675306.8U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Active CN220187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5306.8U CN220187938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5306.8U CN220187938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7938U true CN220187938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3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5306.8U Active CN220187938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7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9141B (zh) 轮索移动式结构健康视频监测系统
KR101439399B1 (ko) 광복합 지중 송전, 배전 및 변전케이블 감시장치
CN103523055B (zh) 一种大坡度盾构隧道内运输车防碰撞预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101773931B1 (ko) 광복합 지중 송전선로의 감시장치
KR102199752B1 (ko) 이동 센싱을 통한 지중 배전선로 구간별 고장 검출 및 자동 복구 장치
CN105415384A (zh) 一种变电站清扫巡视一体化作业机器人
CN106681333A (zh) 一种提高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稳定性的方法及系统
CN212620867U (zh) 泵设备监测系统
CN107507290A (zh) 一种巡逻装置以及喷淋系统
CN105486459A (zh) 变电站气体泄漏检测移动平台及检测方法
KR102337930B1 (ko) 통로형 구조물 모니터링 로봇
CN220187938U (zh)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系统
CN115753794A (zh) 一种实时可视化盾构机滚刀检测系统及方法
KR102254007B1 (ko) 특고압 지중 배전선로의 위치 감시 장치
JPH03289310A (ja) 自走式監視ロボット
CN211472293U (zh) 一种可自检测的栏杆机
CN205310277U (zh) 一种变电站清扫巡视一体化作业机器人
CN102289007A (zh) 自动巡检危险源的气体探测装置及其巡检路径控制方法
CN112253999A (zh) 一种氢气存储装置管理系统、智能更换方法及装置
CN217125105U (zh) 一种适用于巡检作业的水下机器人
CN110212442A (zh) 开关柜及其断路器小车位置检测装置与应用方法
CN109436021A (zh) 一种移动式轮辋轮辐探伤系统行走自动定位装置
KR102368737B1 (ko) 변전소에 연결된 송전선로의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한 감시시스템 설치방법
CN204790032U (zh) 一种卷盘式喷灌机pe管层数检测装置
JP2006184029A (ja) 自走ロボットによる聴診点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