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4283U -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4283U
CN220184283U CN202320465795.8U CN202320465795U CN220184283U CN 220184283 U CN220184283 U CN 220184283U CN 202320465795 U CN202320465795 U CN 202320465795U CN 220184283 U CN220184283 U CN 220184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am head
bottom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midd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57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光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4657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4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4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4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涉及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预埋在框架柱内的中心柱,横截面呈矩形;至少一个侧翼连接组件,设置在中心柱的侧面,侧翼连接组件包括中间板和底板,底板垂直于中间板;预埋在横梁内的梁头连接板,用以与中间板可拆卸连接;梁头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梁头下板;中间板包括宽端和窄端,宽端一侧形成垫肩,宽端与底板焊接并在垫肩与底板之间形成搭接空间;梁头下板在搭接空间内搭接在底板上,借助底板与梁头下板的搭接降低梁头连接板和中间板的连接压力,提高梁头节点连接结构的整体连接刚性,有助于维持横梁和框架柱之间的牢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梁柱连接节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是广泛应用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框架柱和横梁均采用全预制柱,其中框架柱和横梁的拼接面均突出有钢筋。当框架柱与横梁装配时,通过吊起装置将横梁吊起,对横梁上裸露的钢筋进行逐一对接捆扎固定,随后采用大量的支撑架支撑横梁,并将框架柱和横梁的连接处进行浇筑形成后浇节点,当后浇节点凝固后,将支撑架拆除,实现横梁和框架柱的连接。
目前的框架柱和横梁在连接时大多采用混凝土凝固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耗时较长,依赖混凝土凝固的时间,而且在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采用支撑架。
还有一种连接方式是通过采用在框架柱和横梁内预埋连接件实现框架柱与横梁的快速连接,两个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耗时短,但是横梁的重量完全作用于螺栓上,对螺栓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框架柱和横梁的快速连接结构过于依赖螺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包括:
预埋在框架柱内的中心柱,横截面呈矩形;
至少一个侧翼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心柱的侧面,所述侧翼连接组件包括中间板和底板,所述底板垂直于所述中间板;
预埋在横梁内的梁头连接板,用以与中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梁头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梁头下板;
所述中间板包括宽端和窄端,所述宽端一侧形成垫肩,所述宽端与所述底板焊接并在垫肩与底板之间形成搭接空间;所述梁头下板在搭接空间内搭接在所述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侧翼连接组件还包括顶板,所述梁头连接板的上端还设置有梁头上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梁头上板和梁头下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使梁头上板搭接在所述顶板上。
优选地,所述中间板在靠近窄端一侧设置有若干的腰型孔,所述梁头连接板在靠近中间板的一端设置有圆孔,所述梁头连接板和中间板通过圆孔和腰型孔螺接。
优选地,所述梁头连接板远离中间板的一侧设置有锚栓。
优选地,所述顶板与底板上分别设置有竖向对齐的贯穿孔。
优选地,梁头节点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经过底板的下方用于固定横梁和框架柱,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向上弯折。
优选地,所述侧翼连接组件为一个,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位于中心柱形成的后浇节点和横梁后浇节点。
优选地,所述侧翼连接组件为两个,两个侧翼连接组件分别位于中心柱的两侧,所述加强筋穿过中心柱形成的后浇节点,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横梁形成的后浇节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侧翼连接组件内形成搭接空间,使得梁头连接板在与中间板进行连接时,梁头下板可以在搭接空间内与底板进行搭接,借助底板与梁头下板的搭接降低梁头连接板和中间板的连接压力,提高梁头节点连接结构的整体连接刚性,有助于维持横梁和框架柱之间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侧翼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安装两个横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框架柱、B-横梁;
1-中心柱、2-侧翼连接组件、21-中间板、22-底板、23-顶板、24-腰型孔、25-贯穿孔;
3-梁头连接板、4-梁头下板、5-梁头上板、31-锚栓
6-加强筋;P-搭接空间。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包括预埋在框架柱A内的中心柱1、预埋在横梁B内的梁头连接板3和侧翼连接组件2。其中中心柱1的横截面为矩形,方便将侧翼连接组件2稳定的固定在中心柱1的侧面。
前述的侧翼连接组件2至少设置有一个,侧翼连接组件2包括中间板21和底板22,底板22垂直于中间板21设置,梁头连接板3与中间板21部分重叠,在重叠处可拆卸连接。梁头连接板3的下端还设置有梁头下板4。
前述的侧翼连接板中的中间板21包括宽端和窄端,其中宽度的一侧形成有垫肩,当宽端与底板22焊接在一起时,垫肩与底板22之间形成有供梁头下板4插入并搭接在底板22上的搭接空间P。
在本申请中,横梁B的支撑力来源于梁头连接板3与中间板21的可拆卸连接以及梁头下板4与底板22的搭接,相对于单独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梁头连接板3和中间板21,可以有效的分担横梁B的重力,降低了梁头连接板3和中间板21连接的强度要求;同时搭接空间P还起到了定位、支撑梁头连接板3的作用,方便横梁B与框架柱A的快速连接。
进一步的,侧翼连接组件2还包括顶板23,顶板23焊接在中间板21的上端,顶板23、中间板21和底板22构成工字型结构,梁头连接板3的上端设置有梁头上板5,梁头上板5、梁头下板4和梁头连接板3构成工字型结构。工字型结构有助于将连接结构的两部分分别埋设在框架柱A和横梁B时,增强两部分与框架柱A和横梁B的连接强度。
梁头下板4和梁头下板5之间的距离与顶板23和底板22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当梁头下板5搭接在底板22上时,梁头下板4搭接在顶板23上,此时形成两处搭接位置以分担梁头连接板3和中间板21之间的连接重量,可以有效的降低对梁头连接板3和中间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
进一步,在中间板21靠近窄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的腰型孔24,在梁头连接板3靠近中间板21的一端设置有圆孔,梁头连接板3和中间板21由螺栓穿过腰型孔24和圆孔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腰型孔24设置有四个,四个腰型孔24呈矩阵排列并且腰型孔24水平排布,圆孔同样设置有四个,四个圆孔同样的为矩阵排列,使得螺栓可以同时穿过圆孔和腰型孔24。通过在中间板21上设置腰型孔24可以在水平方向对横梁B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移动,方便调整。
在梁头连接板3远离中间板21的一侧设置锚栓31,设置锚栓31的目的在于增强梁头连接板3与横梁B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梁头连接板3与横梁B发生脱落。
优选的,在顶板23与底板22上还设置有竖向对齐的贯穿孔25,贯穿孔25的作用是连接两个竖向设置的框架柱A内的钢筋。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筋6,加强筋6经过底板22的下方用于固定横梁B和框架柱A,加强筋6的两端向上弯折,增大加强筋6与横梁B或框架柱A的连接强度。
当侧翼连接组件2为两个时,说明框架柱A与两个横梁B进行连接,此时两个横梁B分别位于框架柱A的两侧,加强筋6穿过中心柱1形成的后浇节点,加强筋6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横梁B形成的后浇节点处。当两处后浇节点均浇筑混凝土后形成一个连接点后浇节点,此时加强筋6起到增强连接两个横梁B和框架柱A的作用。
当侧翼连接组件2为一个时,说明框架柱A与一个横梁B进行连接,此时加强筋6选择较短的加强筋6,加强筋6的一端位于横梁B形成的后浇节点,另一端位于中心柱1的后浇节点。当两处后浇节点均浇筑混凝土后形成一个连接点后浇节点,此时加强筋6起到增强连接横梁B和框架柱A的作用。
参照图2和3,在使用本申请时,框架柱A上预埋有中心柱1,根据连接需求在中心柱1上焊接有至少一个侧翼连接组件2,本申请需要连接位于框架柱A的两侧的横梁B,此时将两个侧翼连接组件2分别设置在中心柱1的两侧;采用起吊机构将带有梁头连接板3的横梁B吊起,通过移动起吊结构将梁头下板4插入搭接空间P内,并与底板22形成搭接,调整梁头连接板3的水平位置使得梁头连接板3的圆孔与中间板21的腰型孔24对齐,采用螺栓将两者紧固在一起;随后在侧翼连接组件2的下方设置加强筋6,加强筋6的两端分别位于横梁B与框架柱A之间的空间内,向横梁B与框架柱A之间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接点后浇节点,随着混凝土的凝固,加强筋6固定在连接点后浇节点处,起到强化连接的作用。
优选地,在浇筑前,还可以将梁头下板4焊接在底板22上以增强两者的连接强度。
当两个框架柱A竖向浇筑连接时,预设在框架柱A内竖向的钢筋还可以分别从底板22和顶板23上的贯穿孔25穿过贯穿孔25进行对齐,钢筋焊接在一起以保证两个框架柱A在竖直方向的连接强度,两个框架柱A之间还可以通过浇筑混凝土进行连接。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埋在框架柱(A)内的中心柱(1),横截面呈矩形;
至少一个侧翼连接组件(2),设置在所述中心柱(1)的侧面,所述侧翼连接组件(2)包括中间板(21)和底板(22),所述底板(22)垂直于所述中间板(21);
预埋在横梁(B)内的梁头连接板(3),用以与中间板(21)可拆卸连接;所述梁头连接板(3)的下端设置有梁头下板(4);
所述中间板(21)包括宽端和窄端,所述宽端一侧形成垫肩,所述宽端与所述底板(22)焊接并在垫肩与底板(22)之间形成搭接空间(P);所述梁头下板(4)在搭接空间(P)内搭接在所述底板(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连接组件(2)还包括顶板(23),所述梁头连接板(3)的上端还设置有梁头上板(5),所述顶板(23)和所述底板(2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梁头上板(5)和梁头下板(4)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使梁头上板(5)搭接在所述顶板(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21)在靠近窄端一侧设置有若干的腰型孔(24),所述梁头连接板(3)在靠近中间板(21)的一端设置有圆孔,所述梁头连接板(3)和中间板(21)通过圆孔和腰型孔(24)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头连接板(3)远离中间板(21)的一侧设置有锚栓(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3)与底板(22)上分别设置有竖向对齐的贯穿孔(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梁头节点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经过底板(22)的下方用于固定横梁(B)和框架柱(A),所述加强筋(6)的两端向上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连接组件(2)为一个,所述加强筋(6)的两端分别位于中心柱(1)形成的后浇节点和横梁(B)后浇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梁头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连接组件(2)为两个,两个侧翼连接组件(2)分别位于中心柱(1)的两侧,所述加强筋(6)穿过中心柱(1)形成的后浇节点,加强筋(6)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横梁(B)形成的后浇节点。
CN202320465795.8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184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5795.8U CN22018428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5795.8U CN22018428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4283U true CN220184283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5795.8U Active CN220184283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4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6807B1 (ko) 플레이트를 활용한 pc기둥-pc보 강접합 결합구조 및 pc거더-pc빔 강접합 결합구조, 이를 이용한 모듈러 시스템
CN109577553A (zh) 一种新式装配式结构预制柱构件及梁柱节点施工方法
CN109083003A (zh) 一种预制桥墩用墩顶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25691U (zh) 一种桥梁0号块浇筑用承托支架
CN220184283U (zh) 一种梁头节点连接结构
CN112376400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湿接缝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1396109U (zh) 一种钢管柱组合墙
CN209323683U (zh) 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
CN111851318B (zh) 悬臂桥边跨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772939U (zh) 一种装配式防撞墙
CN210127028U (zh) 龙门吊端头井轨道梁及龙门吊端头井轨道的安装组件
KR101872274B1 (ko) 철골-콘크리트 하이브리드 상하 pc기둥 간 강접합 조인트 결합구조와 고정식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철골-콘크리트 하이브리드 pc기둥 및 pc보의 강접합 조인트 결합구조
CN209099157U (zh) 一种预制桥墩用墩顶连接结构
CN212154137U (zh) 装配式免支撑吊模
CN211762299U (zh) 一种用于t梁预制的模板和系统
CN113445731A (zh) 单侧模板支模体系及其使用方法
KR100346960B1 (ko) 철골기둥 정착장치 및 정착방법
JPH08105115A (ja) 柱と梁の接合方法
CN107558607B (zh) 设于既有混凝土结构上的塔吊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54644A (zh) 预应力移动式拼接台座
CN218091273U (zh) 一种混凝土框架连接件
KR101872298B1 (ko) 이동식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철골-콘크리트 하이브리드 pc기둥 및 pc보의 강접합 조인트 결합구조
CN214939300U (zh) 一种桥梁支架
CN213389745U (zh) 悬臂桥边跨支模体系
CN212506782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