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1516U -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 Google Patents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1516U
CN220181516U CN202321656930.3U CN202321656930U CN220181516U CN 220181516 U CN220181516 U CN 220181516U CN 202321656930 U CN202321656930 U CN 202321656930U CN 220181516 U CN220181516 U CN 220181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film
membrane
end portion
inn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69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会平
周珺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69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1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1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1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包括外层气室膜、内层气室膜以及充气阀,所述外层气室膜包裹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外侧,其中所述充气阀被设置在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之间,在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之间经热封形成可充气的气室,并且所述内层气室膜两侧经热封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物的储物室,其中所述气室包裹在所述储物室的外侧。

Description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活鱼活虾等在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良好的缓冲作用,而且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便活鱼活虾在运输过程中存活下来。悬空袋或气囊袋不仅为电子产品、活鱼活虾等提供良好的缓冲作用,而且悬空袋或气囊袋还能为活鱼活虾提供运输所需要的水。
现有技术的悬空袋或气囊袋是由多层包装袋组成的,比如采用三层或者四层气室膜经热封形成的包装袋结构,其中在包装袋的两侧设有两个不相连通的气囊结构,并且每个气囊结构还包括可单独充气的充气阀。这样在使用时,需要单独向悬空袋或气囊袋的两侧分别充气,并在两个气囊袋中间形成由两个气囊结构夹持的储存空间,这个储存空间可以用来存放活鱼活虾等所需要的水。
现有技术的这种悬空袋或气囊袋结构复杂,所需要的材料较多,并且充气时还需要分别向两侧充气。另外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悬空袋或气囊袋的充气阀结构通常是设置在气囊结构的中间,在充气后气阀结构通常是悬空在气室内,会容易造成气囊结构漏气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缓冲包装袋具有一个气室,并且可通过一个充气阀向所述气室充气,简化了充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缓冲包装袋包括内层气室膜、外层气室膜以及被设置在所述内层气室膜和外层气室膜之间的充气阀,所述内层气室膜和所述外层气室膜之间形成所述气室,并在所述内层气室膜形成储物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储物室被其实包裹并且由所述内层气室膜形成的所述储物室悬空在所述气室内,以便提供良好的缓冲和包装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缓冲包装袋包括内层气室膜、外层气室膜以及被设置在所述内层气室膜和外层气室膜之间的充气阀,所述内层气室膜和所述外层气室膜经翻折后经热封形成所述气室和所述储物室,简化了结构并且节省了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缓冲包装袋是利用更少的材料,达到悬空与夹抱效果的气囊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缓冲包装袋的充气阀被贴附在所述外层气室膜内侧或者被贴附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外侧,即在充气后,所述充气阀会贴附在所述外层气室膜或内层气室膜,有利于阻止漏气现象,提高气密性。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包括:
外层气室膜;
内层气室膜,所述外层气室膜包裹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外侧;以及
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阀被设置在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之间,在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之间经热封形成可充气的气室,并且所述内层气室膜两侧经热封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物的储物室,其中所述气室包裹在所述储物室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层气室膜首尾相连,由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形成的所述气室呈环状包裹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外侧,其中所述内层气室膜首尾相连,所述储物室被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层气室膜的长度较所述外层气室膜的长度短,这样所述内层气室膜和所述外层气室膜经折叠后形成的所述储物室的长度较所述气室的长度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层气室膜形成的所述储物室在所述气室中,且所述内层气室膜的三个侧面、上端以及下端分别与所述外层气室膜相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层气室膜的端部形成一气室膜端口,其中所述气室膜端口被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端部,并且与所述储物室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层气室膜包括内层膜首端部、内层膜尾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内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之间的内层膜主体,所述内层膜首端部与所述内层膜尾端部的端部经热封形成所述气室膜端口,所述内层气室膜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之间形成一气室膜通道,其中所述气室膜通道连通所述储物室和所述气室膜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层气室膜进一步包括外层膜首端部、外层膜尾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外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外层膜尾端部之间的外层膜主体,其中所述外层膜主体弯折后所述外层膜首端部与所述内层气室膜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密封地连接,所述外层膜尾端部与所述内层气室膜的所述内层膜尾端部密封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阀被设置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内层膜首端部之间,或者被设置在所述外层膜尾端部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阀包括第一阀膜和第二阀膜,其中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充气阀端部的进气口,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充气通道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阀被贴附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的内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内层膜首端部的外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外层膜尾端部的内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内层膜首端部的外侧。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气囊袋的结构。
图2A和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H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之图2A至图3H所示,依照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简称为缓冲包装袋或包装袋,其适于包装活鱼活虾等鲜活产品。
所述缓冲包装袋包括外层气室膜10、内层气室膜20以及位于所述内层气室膜20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之间的充气阀30,其中所述外层气室膜10被设置包裹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外侧,并且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和所述内层气室膜20之间经热封形成可充气的气室102。所述外层气室膜10首尾相连,即由所述外层气室膜10和所述内层气室膜20形成的所述气室102呈环状包裹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外侧。所述内层气室膜20首尾相连,并且所述内层气室膜20两侧经热封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物的储物室202,比如容纳待包装的水、活鱼活虾或者其他类型的待包装物。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储物室202经所述内层气室膜20首尾相连,并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侧边经热封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内侧,当所述储物室202内存放待包装物后,可通过所述充气阀30向所述气室102内充气气体,以使得所述内层气室膜20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之间的气室102之间充满气体,以提高缓冲作用。
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长度(宽度)较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长度(宽度)短,这样所述内层气室膜20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经折叠后形成的所述储物室202的长度较所述气室102的长度短。因此,当所述储物室202被存放待包装物后向所述气室102充气,所述气室102包裹在所述储物室202的外侧,并且所述内层气室膜20形成的所述储物室202在所述气室102中,且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三个侧面、上端以及下端分别与所述外层气室膜10相间隔,即由所述内层气室膜20形成的所述储物室202被悬在所述气室102内。位于所述储物室202内的待包装物受到气室10内气体的缓冲保护作用。也就是说,位于所述储物室202的待包装物不会与所述外层气室膜10接触,这样即便包装袋整体受到外力作用也不会影响内部的储物室202。
所述内层气室膜20首尾相连形成所述储物室202,并且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端部形成一气室膜端口203,其中所述气室膜端口203被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端部,并且与所述储物室202相连通,待包装物可从所述气室膜端口203被置于所述储物室202。
详细地说,所述内层气室膜20包括内层膜首端部21、内层膜尾端部22以及位于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之间的内层膜主体23,其中所述内层膜主体23对折后,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与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正向相对,并且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与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的端部经热封形成所述气室膜端口203。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之间形成一气室膜通道204,其中所述气室膜通道204连通所述储物室202和所述气室膜端口203。当所述待包装物,比如水和活鱼活虾等,被置于所述储物室202中,所述气室102内的气体挤压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使得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相互贴合,即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之间的气室膜通道204受所述气室102两侧的气体压力而闭合,这样存储在所述储物室202内的待包装物不会向外流出或泄漏。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该优选实施例中,由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主体23形成的所述储物室202仅在一端与所述外层气室膜10相连,即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连接所述内层膜主体23与所述外层气室膜10。所述内层膜主体23形成的所述储物室202悬在所述气室102内部,并且所述储物室202内存储的待包装物在气室102内的气体支撑和缓冲的作用下不会与所述外层气室膜10接触,进而提高了整体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所述外层气室膜10进一步包括外层膜首端部11、外层膜尾端部12以及位于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和所述外层膜尾端部12之间的外层膜主体13,其中所述外层膜主体13弯折后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与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密封地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内侧和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内侧形成所述气室102。
所述充气阀30被设置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和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之间,或者被设置在所述外层膜尾端部12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之间。所述充气阀30包括第一阀膜31和第二阀膜32,其中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301,形成在所述充气阀30端部的进气口302,其中所述进气口302与所述充气通道301相连通。
所述充气阀30被贴附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的内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的外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外层膜尾端部12的内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2的外侧。
作为示例的,在本申请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30经热封的方式被贴附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的内侧,即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经热封贴附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的内侧。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之间经热封的方式粘合在一起,使得当所述包装袋被充气后,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会贴敷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在所述气室102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紧紧地贴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内侧,这样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充气通道301被挤压关闭,从而防止气体从所述充气通道向外泄漏。
如图3A至图3H所示,进一步第阐明了本申请所述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的具体结构和制造流程,首先在提供的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的对应位置处形成热封线,并在该热封线之间由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形成所述充气通道301。作为示例的,在本申请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30进一步设有阀膜热封线33,其中所述阀膜热封线33被形成在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的对应位置处,通过所述阀膜热封线33在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之间形成所述充气通道301。
将充气阀30与所述外层气室膜10对应地放置在一起,即所述充气阀30被放置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端部一侧,其中所述充气阀30的端部突出于所述外层气室膜10,即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进气口302位于所述外层气室膜10和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外侧。
在所述充气阀30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设有阀膜固定热封点41,其中所述阀膜固定热封点41被形成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和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阀膜固定热封点41将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固定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一侧(端部)。当通过充气阀30相所述气室102内充气时,所述充气阀30的所述第一阀膜31和所述第二阀膜32被所述外层气室膜10向外撑起且贴附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内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阀膜固定热封点41被形成在所述阀膜热封线33的外侧,即所述阀膜固定热封点41位于所述充气通道301的外侧。
如图3D和图3E所示,所述内层气室膜20被对应地放置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端部,其中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长度较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长度短;在宽度方向上,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宽度(即内层开口方向)与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宽度相同或大致相同。作为示例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内层气室膜20内层气室膜20的长度较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长度短;在宽度方向上,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宽度较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宽度短,这样经过热封后,所述内层气室膜20被完全包裹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内部。也就是说,所述气室102完全地包裹着由所述内层气室膜20形成的所述储物室202。
将所述内层气室膜20对位地叠置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端部,并且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形成一首端部热封线42,其中所述首端部热封线42将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固定在一起,并且所述充气阀30被热封地固定在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所述外层膜首端部11之间。
如图3F和图3G所示,所述内层气室膜20首尾对折,即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被翻折至所述内层气室膜20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并且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侧边设置内膜热封线43,其中所述内膜热封线43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之间形成所述储物室202。
所述内膜热封线43包括至少二内膜横向热封线431和至少一内膜纵向热封线432,其中所述至少二内膜横向热封线431被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两侧,所述至少一内膜纵向热封线432被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的对应位置处。需要说明的事,所述内膜纵向热封线432在所述内层膜首端部21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处形成所述气室膜端口203。
在内层气室膜20和外层气室膜10之间用隔热板或者涂覆耐高温油墨,这样在内层气室膜20对折后两条左侧热封到高温油墨处,右侧热封到内层气室膜20对折位置线处,用隔热板放在下面的内层气室膜20和外层气室膜10之间,从而在内层气室膜20在对折后,可以只热封对折后的内层气室膜20。内层气室膜20和外层气室膜10之间不进行热封,从而,后续的内层气室膜20组成的腔体悬空在内层气室膜20和外层气室膜10组成的腔体之间。
如图3G所示,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首尾对折,即所述外层膜尾端部12被翻折至所述外层摸首端部11,并且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所述外层膜尾端部12形成一尾端部热封线44,其中所述尾端部热封线44将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所述内层膜尾端部22和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所述外层膜尾端部12固定在一起。
如图3G和图3H所示,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首尾对折后,在所述外层气室膜10的两侧进一步设置至少二外膜横向热封线45,其中所述外膜横向热封线45位于所述内膜横向热封线431的外侧,其中所述外膜横向热封线45将对折后的所述外层气室膜10和对折后的所述内层气室膜20热封粘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所述外膜横向热封线45将外层气室膜10和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四层膜层结构热封在一起,在所述储物室202的外侧形成所述气室10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层气室膜10对折后的外膜横向热封线45,即两层外层气室膜10和两层内层气室膜20一起热封。所述内层气室膜20对折后的内膜纵向热封线432要比外层气室膜10对折后的外膜横向热封线45宽度要窄,才能悬空在外层气室膜10空间内。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宽度要比外层气室膜10对折后的外膜横向热封线45宽度要宽。所述内层气室膜20对折后内腔体因为外层气室膜10对折后的外膜横向热封线45的固定,从而所述内层气室膜20对折后内腔体位置相对不会变化位置,三个方向都是固定住内腔体。
外层气室膜10对折,外层气室膜10与所述内层气室膜20对齐2层尾部热封,可以是与上述步骤中的热封线位置等同。一方面是,采用将隔热板放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对折后的上下热封线宽度内塞进去,将对折后的所述内层气室膜20和对折后的外层气室膜10尾部热封。若采用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热封处涂覆高温油墨的方式,即直接在对应处热封即可。因为有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热封处涂覆高温油墨的存在,整个对折热封的过程中,只有所述内层气室膜20和外层气室膜10之间的热封,而不存在所述内层气室膜20与所述内层气室膜20之间的热封,所述内层气室膜20与外层气室膜10之间的空间也不漏气。所述内层气室膜20的腔体三面相对悬空悬浮。
最后不用再热封,不充气的时候,可以打开内层气室膜20对折没有热封的腔体口。装入物品后充气,充气后会自动将开口处挤压封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层气室膜;
内层气室膜,所述外层气室膜包裹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外侧;以及
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阀被设置在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之间,在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之间经热封形成可充气的气室,并且所述内层气室膜两侧经热封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物的储物室,其中所述气室包裹在所述储物室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外层气室膜首尾相连,由所述外层气室膜和所述内层气室膜形成的所述气室呈环状包裹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外侧,其中所述内层气室膜首尾相连,所述储物室被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层气室膜的长度较所述外层气室膜的长度短,这样所述内层气室膜和所述外层气室膜经折叠后形成的所述储物室的长度较所述气室的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层气室膜形成的所述储物室在所述气室中,且所述内层气室膜的三个侧面、上端以及下端分别与所述外层气室膜相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层气室膜的端部形成一气室膜端口,其中所述气室膜端口被形成在所述内层气室膜的端部,并且与所述储物室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层气室膜包括内层膜首端部、内层膜尾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内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之间的内层膜主体,所述内层膜首端部与所述内层膜尾端部的端部经热封形成所述气室膜端口,所述内层气室膜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之间形成一气室膜通道,其中所述气室膜通道连通所述储物室和所述气室膜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外层气室膜进一步包括外层膜首端部、外层膜尾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外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外层膜尾端部之间的外层膜主体,其中所述外层膜主体弯折后所述外层膜首端部与所述内层气室膜的所述内层膜首端部密封地连接,所述外层膜尾端部与所述内层气室膜的所述内层膜尾端部密封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充气阀被设置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和所述内层膜首端部之间,或者被设置在所述外层膜尾端部和所述内层膜尾端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充气阀包括第一阀膜和第二阀膜,其中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充气阀端部的进气口,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充气通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其中所述充气阀被贴附在所述外层膜首端部的内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内层膜首端部的外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外层膜尾端部的内侧;或者贴附在所述内层膜尾端部的外侧。
CN202321656930.3U 2023-06-27 2023-06-27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Active CN220181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6930.3U CN220181516U (zh) 2023-06-27 2023-06-27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6930.3U CN220181516U (zh) 2023-06-27 2023-06-27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1516U true CN220181516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4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6930.3U Active CN220181516U (zh) 2023-06-27 2023-06-27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1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0106U (zh)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105109826B (zh)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57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5487470A (en) Merchandise encapsulating packag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7250002B (zh)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CN103072757B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60901B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CN203865147U (zh)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
CN203865245U (zh) 物品周缘包装装置
CN104787425A (zh)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及其应用
CN105083755A (zh) 一种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07692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0812877A (en) Heterogeneous compound substrate for gas sealing member
CN204150431U (zh) 一种方形空气包装装置
CN103496506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3158500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20181516U (zh) 单阀悬空气囊缓冲包装袋
CN110963167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822589U (zh) 交叉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4846822U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14987402U (zh) 一种具有充气封口结构的双层包装袋
CN204846823U (zh)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
CN212424049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充气腔的充气包装袋
CN211919514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9739769U (zh) 一种缓冲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