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8500U - 空气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8500U
CN203158500U CN 201320054554 CN201320054554U CN203158500U CN 203158500 U CN203158500 U CN 203158500U CN 201320054554 CN201320054554 CN 201320054554 CN 201320054554 U CN201320054554 U CN 201320054554U CN 203158500 U CN203158500 U CN 203158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valve film
chamber
pa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45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545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58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8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85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包括:一气袋,该气袋包括至少一充气室并具有一充气口和一充气腔;至少一充气阀,其中该充气阀设置于该充气室内,其中空气进入该充气口后,经由该充气阀进入该充气腔,该气袋经过一系列折叠和密封形成具有一容纳腔的该空气包装装置,其中待包装物品放入该容纳腔中储存;以及至少一封合处,其设置在该气袋上,以使对应该气袋上该封合处的位置未充气,以使该气袋具有延展性,从而该空气包装装置的该容纳腔得以容纳预定范围尺寸的待包装物品。

Description

空气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包装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适合于不同规格的物品的包装。
背景技术
空气缓冲制品如气泡垫,因为其对包装物品提供缓冲效果并且防水,因此适宜用来包装物品。然而,气泡垫太薄从而不能给尺寸较大的物品提供足够的缓冲效果。一种改进的空气包装制品包括一气袋并具有一气阀,通过所述气阀充气,并加强了缓冲效果。所述充气阀如检查阀,止动阀,安全阀,薄膜阀,止漏阀等具有相应结构以防止所述气袋漏气。
现有的包装袋都是将气袋层形成多个充气室,然后经过一系列折叠和热封形成具有一个预定的规格的存储空间的袋体。如图1所示,袋体由多个充气室100组成并形成一个容纳腔200,在充气室100内充满空气后,待包装物可以放入容纳腔200中,而充气室100能够提供缓冲效果,从而便于待包装物品的储存和运输。
然而,在充气室100内充满空气时,容纳腔200的容纳体积便被确定了。具有稍大尺寸的物品便不能再放入容纳腔200内。例如空气包装装置在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包装时,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会有不同尺寸,当一个空气包装装置制作成只能盛装13寸的笔记本电脑时,14寸或更大尺寸的笔记本电脑便不能放入容纳腔200内。
因此,如果较大尺寸的物品放入具有相对较小容积的空气包装装置,不可避免地,物品会挤压这些充气室100,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这些充气室100内的空气渗出,从而影响了空气包装装置的缓冲效果,物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得不到的理想的保护效果。
另外,现有的空气包装装置的气阀的气密结构都相对复杂并且还是不能使气体在所述气袋中持久保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适合于不同规格及尺寸的物品的包装,并且对待包装的物品具有优良的缓冲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由多个充气室经过一系列折叠和热封制成,并形成一个容纳腔,这些充气室在主气室或相邻的充气室之间设置有封合处,使整个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容纳不同尺寸的待包装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待包装物品在放入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之后,所述待包装物品不会过度挤压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充气室使所述充气室的空气渗出,影响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空气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设置起缓冲作用的侧压气室,封合处可以设置在侧压气室和主气室之间的外侧气室上,从而在侧压气室和主气室之间形成缓冲腔,这种缓冲腔可以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两侧具有更强的缓冲效果,从而减少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外侧气室上设有所述封合处,从而使对应的这部分封合处未充气,从而稍大尺寸的待包装物品可以适当地倾斜地放置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内,从而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得以储存不同规格尺寸的待包装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外侧气室上设有所述封合处,所述封合处设置在邻近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开口处,而邻近内侧的气室内仍然有充气,使侧压气室形成能收缩所述空气装置的开口的作用,以防止储存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物品从所述开口脱离所述空气包装装置。
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外侧气室的局部设有的所述封合处,而另外的部分仍然充气,从而相对较小尺寸的待包装物品在放入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后,所述空气包装装置仍然能保证良好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主气室或相邻的主气室之间也设有所述封合处,从而使对应的这部分封合处未充气,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垂直于所述封合处的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延展性,从而在必要时可以增大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的容积,以可以容纳较大尺寸的待包装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当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相邻的主气室之间也设有所述封合处时,相邻的所述主气室之间因为所述封合处而形成缓冲空间,从而在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后,当待包装物品与空气包装装置之间产生挤压时,待包装物品的挤压力在这些缓冲空间中得到释放,从而不会过度地挤压这些主气室,因为过度挤压这些主气室,就会导致这些主气室中间的空气向外渗出,而通过缓冲空间释放挤压力的方式,使这些主气室内的空气不容易渗出,从而更进一步地加强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所述气阀为一双止回阀,包括一第一密封膜,一第二密封膜,和一止回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止回密封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其中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包括:
一气袋,所述气袋包括至少一充气室并具有一充气口和一充气腔;
至少一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阀设置于所述充气室内,其中空气进入所述充气口后,经由所述充气阀进入所述充气腔,所述气袋经过一系列折叠和密封形成具有一容纳腔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其中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容纳腔中储存;以及
至少一封合处,其设置在所述气袋上,以使对应所述气袋上所述封合处的位置未充气,以使所述气袋具有延展性,从而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得以容纳预定范围尺寸的待包装物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气袋包括至少一侧封线,以将所述充气室分为至少一主气室以及至少一侧压气室,所述侧压气室给所述主气室提供缓冲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气袋包括两个所述侧封线,以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两侧都具有所述侧压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封合处包括至少一第一封合处,所述第一封合处设置在所述主气室的外侧气室上,以使所述外侧气室全部或部分未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气袋形成有一开口,待包装物品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封合处设置在邻近所述开口处,以使所述外侧气室在邻近所述开口一侧形成一未充气部分,并且在另外一侧形成充气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位于所述容纳腔对角线上的外侧气室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封合处得以未充气,从而使待包装物品得以倾斜地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从而增大所述容纳腔的容纳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气袋形成有一开口,待包装物品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封合处设置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以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形成未充气部分,并且使所述外侧气室在邻近所述开口一侧形成充气部分,从而得以稳固地将待包装物品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未充气部分与所述侧压气室之间形成一缓冲腔,从而增强所述侧压气室的缓冲作用,并且具有收紧所述开口,以防止待包装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腔后滑出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封合处包括至少一第二封合处,所述第二封合处设置在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充气室之间以形成缓冲空间,从而当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容纳腔后,当所述充气室受到挤压时,所述充气室内的空气的流动使所述充气室得以向所述缓冲空间缓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每所述充气室包括一第一气室层和一第二气室层,所述充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阀包括两阀膜分别与所述充气室的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室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充气室的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和一第三阀膜,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位于外层,所述第二阀膜位于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腔,当经由所述气体通路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室内充入空气后,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阻止所述充气室内的空气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而且在空气返回时会选择性地进入所述止回腔,而进入所述止回腔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产生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反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一阻隔层,从而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热封时,形成了所述进气通道,而在所述第二膜阀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阀膜,从而未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的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的端部平齐,以使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在位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所述进气端处完全贴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具有相同长度,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另一端形成一反渗腔,从而当气体需要逃出所述充气室时,先要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的所述反渗腔,然后选择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以从所述进气通道出去,或者进入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的所述止回腔,从而使当气体滞留于所述止回腔内,气体压力作用于所述第二阀膜上,用于进一步用于封住所述进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一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与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藉由至少一充气阀向一气袋的至少一充气室内充气;
(b)阻止所述气袋的预定位置充气以形成未充气部分;以及
(c)折叠和封合所述气袋以形成具有一容纳腔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待包装物品储存在所述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一步骤:沿着至少一侧封线热封,以将所述气袋的所述充气室分为主气室和最外侧的侧压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一步骤:将所述主气室的邻近所述侧压气室的至少一外侧气室热封,所述预定位置位于全部或部分的所述外侧气室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一步骤:将至少两相邻所述充气室之间热封,以使所述气袋在沿着垂直所述充气室的方向上具有延展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阀为一双止回阀,所述充气阀设置于至少一所述充气室上,其包括;
一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与所述充气室的充气腔连通,以将空气充入所述充气腔,从而填充所述充气室,其中所述充气室填充满空气后所述充气通道关闭;和
一止回通道,所述止回通道与所述充气腔连通,其中所述充气通道的充气方向与所述止回通道的进气方向相反,其中当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从而防止空气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空气包装装置通过在气袋的预定位置上形成未充气部位,从而增强所述气袋的缓冲效果,并且可以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得以容纳不同尺寸的待包装物品。并且本实用新型用作充气阀的自粘膜止回阀的保气效果好,能延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的气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外侧气室与侧压气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外侧气室与侧压气室的另外一种变形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一个优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双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外的一个优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双止回阀的防止空气反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6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用于储存一个待包装物品,以为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的效果。相应地,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气袋10以及至少一充气阀20,所述气袋10用于容纳一个待包装物品,所述充气阀20用于向所述气袋10内充气。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气袋10包括至少一充气室11,其中所述充气室11包括一第一气室层101和一第二气室层102,其相互重叠以形成一充气腔12和一充气口13,所述充气口13与所述充气腔12相连通。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或多个充气室11并排排列以形成所述气袋10,其中所述气阀20设置于每所述充气室11。换句话说,每所述充气室11可以独立地充气,在两充气室11之间形成一密封壁103,从而藉由这些密封壁103可以将所述充气腔12分成多个单独的充气腔1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室11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气阀20,就可以对所有所述充气室11充气。另外,因为每所述充气室11的形状在充气后可以变化,从而气袋10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
如图3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袋10还可以形成一个充气通路14,所述充气通路14与所述充气口13相连通,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充气阀20与每个充气室11相连通,这样当从所述充气口13充气时,空气会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4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充气阀20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室11,然后这些充气室11经过一系列折叠与密封形成一容纳腔15和一开口16。所述容纳腔15用于容纳待包装物品,所述开口16与所述容纳腔15相通,待包装物品从所述开口16放入所述容纳腔15。
也就是说,图3所示的气袋10沿着多个折叠线17折叠而形成由多个侧面的充气室11围成的所述容纳腔1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经折叠后形成的上下两侧面以及底部侧面而围成的所述容纳腔15,在其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形成有更多的侧面,每个侧面都形成有所述充气室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空气包装装置还具有侧封线18,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具有两个侧封线18,以将所述气袋10的这些充气室11分成主气室111以及侧压气室112。也就是说,所述气袋10的最外侧的充气室11形成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侧压气室112。所述侧压气室112用于在侧面提供缓冲作用。而所述主气室111围成了所述容纳腔15。也就是说,当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所述容纳腔15中放入待包装物品后,所述侧压气室防止外界压力作用到所述主气室111上,从而保证物品储存在所述容纳腔15内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4A和4B所示,所述主气室111的外侧气室113上设置有第一封合处114,从而使对应所述第一封合处114的所述外侧气室113的部分没有充气,这样待包装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腔15中后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更具体地说,所述容纳腔15可以容纳尺寸范围较大的待包装物品。
而在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包装装置中,如图1所示,在充气室100内充满空气时,容纳腔200的容纳体积便是预先确定的。具有稍大尺寸的物品便不能再放入容纳腔200内。例如一个能装13寸笔记本电脑的空气包装装置就不能用于装14寸的笔记本电脑。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因为提供了所述第一封合处114,使得对应的外侧气室113的部位没有充气,这样具有稍大尺寸的待包装物品便可以放入所述容纳腔15中。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设置了所述第一封合处114,从而在所述外侧气室113与所述侧压气室112之间形成了缓冲腔115,从而使所述侧压气室112有更多的缓冲的空间,增强了所述侧压气室112在侧部的缓冲作用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在所述侧压气室112受到压力时,所述侧压气室112可以向所述缓冲腔115缓冲,而不是直接就将压力转移到所述外侧气室113上,从而影响到存储在所述容纳腔15内的物品。
所述第一封合处114可以完全设置在所述外侧气室113上也可以是局部地设置在所述外侧气室113上。如图4A所示,当邻近所述开口16的那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封合处114时,所述外侧气室113在底侧还有充气部分。也就是说,所述外侧气室113形成一未充气部分1131以及充气部分1132。所述未充气部分1131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合处114。这样,在形成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后,所述侧压气室112在邻近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开口16处向所述主气室111方向收紧。也就是说,所述侧压气室112起到收紧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开口16的作用,从而当待包装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腔15后,因为所述侧压气室112相当于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保持所述开口16呈收紧的状态,从而防止待包装物品滑出所述容纳腔15。
另外,因为所述外侧气室113可以形成有所述未充气部分1131和所述充气部分1132,这使得放入所述容纳腔15中的待包装物品的规格和尺寸能够延展到预定的范围。更具体地,如果较大尺寸的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容纳腔15中之后,该物品可以到达所述未充气部分1131形成的空间中,整个所述空气包装装置仍然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两侧的外侧气室113上,例如在位于对角的两外侧气室113上都设置有所述第一封合处114时,放入所述容纳腔15中的物品还可以适当地倾斜地放置,这样,所述空气包装装置也起到增大所述容纳腔15的容积的作用。当然较小尺寸的待包装物品也可以按一般的放置方式储存在所述容纳腔15中,此时,所述外侧室113的充气部分1132与其他的所述主气室起到对该物品的缓冲作用并使该物品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5中。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设置所述第一封合处114还可以起到保护待包装物品的凸起部件的作用。也为待包装物品的凸起部件提供容纳空间。例如,在一个实际应用中,当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应用于储存笔记本电脑时,所述未充气部分1131正如对应笔记本电脑电池的位置,从而使笔记本电脑更合理地放置在所述容纳腔15中。
如图4B所示,所述第一封合处11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底侧,这样所述充气部分1132设置在所述邻近所述开口16处,而所述未充气部分1131位于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底侧。这样做的好处是,所述充气部分1132会形成较小的所述开口16,而内部会有较大的容纳空间,这样在待包装物口在通过所述开口16挤入所述容纳腔15中后,所述充气部分1132会阻止该物品通过所述开口16向外滑出,这样进一步使该物品得以稳固地容纳在所述容纳腔15中。
另外,在所述主气室111之间的密封壁103上也可以设置有第二封合处116,从而在垂直所述主气室111的方向上提供延展性。更具体地,在待包装物品被放入所述容纳腔15后,当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外部受到挤压时,该物品也会从内部挤压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气袋10,从而所述主气室之间的空气会产生流动,而所述第二封合处116使相邻的主气室111之间形成缓冲空间117,这样所述主气室111在受到内外压力的作用下使空气流动而变得较扁平时,会向所述缓冲空间117运动,从而不会使所述主气室111内的空气渗出,避免所述主气室111因为过度受压而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所述第二封合处116使得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垂直所述主气室111的方向上具有延展性,从而也相当于增加了所述容纳腔15的长度或宽度,使得所述容纳腔15可以容纳较大尺寸的待包装物品。
如图5所示,所述充气阀20包括两密封膜21和22,其互相重叠的固定在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之间,从而形成四层结构,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形成一个充气通道24。相应地,当所述气袋10充气后,所述两密封膜21,22粘合在一起以将所述气袋所述充气通道密封,从而将空气密封于所述气袋10的所述充气腔12内,在所述气袋10包括多个充气室11时,多个充气阀20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所述充气室11中以分别将空气密封在各个充气室11内。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所述第二密封膜22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在向所述气袋10充气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之间形成的所述充气通道24。当所述气袋充满气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互相粘合从而密封所述气袋的所述充气通道24。另外,所述气袋内的气压作用于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从而保证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紧密粘合在一起,以防止空气从所述气阀20泄露出去。也就是说,所述气阀为一单向阀,其只允许气体进入所述气袋10而防止气体反渗出去。
所述气阀20的所述充气通道23的形成可以在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设置阻隔装置来实现,当将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与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热封时,因为所述阻隔装置的设置,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不会完全热封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3。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所述阻隔装置可以是耐高温的油墨。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阀20为双止回阀,以给所述气袋提供双重密封效果。其中所述气阀20包括一第一密封膜21,一第二密封膜22和一止回密封膜23。
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重叠在所述充气室11的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为相互重叠的由塑料制成的两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为相同的两层膜。
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具有一近边缘,其延伸于所述充气室11的所述气阀20的入口,和一远边缘,其延伸至所述充气室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和远边缘的边界各自毗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膜21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相粘合。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相粘合。
所述止回密封膜23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24,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25。
所述充气通道24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2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充气室11,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12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24。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如图7所示,所述充气腔内12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所述充气通道24具有两开放端,其中之一近开放端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近边缘。另外之一远开放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边缘,以与所述充气腔12相连通。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导引进入所述充气腔12。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充气室11充满空气后,所述充气腔12内的气压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施加压力,从而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远边缘,并且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的远开放端。另外,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端因为表面张力而密封在一起。
所述止回密封膜23为由塑料制成的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密封膜23,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为聚乙烯(PE)膜。另外,每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的厚度大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所述第二密封膜22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长度小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密封膜23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端时,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端重叠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长度定义为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近边缘和远边缘之间的距离。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长度定义为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与远边缘之间的距离。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近边缘处毗连。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相粘合。
所述止回通道25形成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之间,其中所述止回通道25具有一开放端面向所述充气腔12和一封闭端面向气阀开口。换句话说,所述止回通道25的近端为所述封闭端而所述止回通道25的远端为所述开放端。
相应地,当空气在所述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时,所述止回通道25充入空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
值得一提的是,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向所述充气腔12充气时,所述充气通道24内的空气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25的空气流向相反。因此,空气不会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2泄露回所述止回通道25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以产生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从而防止漏气。值得一提的是,泄露的空气在从所述充气通道24的近开放端泄露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24的远开放端流向所述止回通道25的远开放端,从而避免空气泄露。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由于表面张力密封在一起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
为了在所述充气室11形成所述气阀20,所述气阀20还包括一第一密封接合处201以在所述充气室11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粘合在一起,和一第二密封接合处202以在所述充气室11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02,所述止回密封膜23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粘合在一起。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3粘合。所述第二气室层23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粘合在一起。优选地,两互相间隔的密封接合处201用来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一密封膜21粘合,两互相间隔的第二密封接合处202用来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02,所述止回密封膜23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和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可以为热封线,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月牙形状的热封。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密封膜21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通过所述密封接合处201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2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热封在一起。
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之间存有空间,所述气阀20还包括一第一耐热物26,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之间以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的形成。所述第一耐热物26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在所述热封过程后完全粘贴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第一耐热物26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近边缘部并位于所述充气室11的所述气阀开口15处,从而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的所述近端处于打开状态。
同样的,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二密封膜22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之间存有空间,所述气阀20还包括一第二耐热物27,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膜22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之间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的形成。
具体地,所述第二耐热物27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膜22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远边缘部,从而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通道25的近端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封闭。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耐热物26和所述第二耐热物27为两耐热层,其涂覆在各自对应的膜上的预定位置,以防止在所述垫封过程中膜粘贴在一起。所述第一耐热物26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近端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所述第二耐热物27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远端位于相反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二密封膜22,其中所述第二耐热物27没有设置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近端的相反一侧,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的所述近端可以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封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耐热物27不仅避免所述止回密封膜23与与述第二密封膜22粘合在一起,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而且加强所述止回密封膜23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之间的作用,从而由于表面张力以封闭所述充气通道24。
所述气阀20还包括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其为两第三密封接合处以将粘合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的侧壁。所述充气通道24的宽度由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界定。具体地,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为两倾斜热封线,从而所述充气通道24的宽度从所述气阀开口各所述充气腔递减。换句话说,所述充气通道24的近开放端为一较大的开放端其与所述气阀开口相连通,而所述充气通道24的远开放端为一锥形开放端并与所述充气腔12连通。所述锥形的充气通道24进一步避免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2泄露到所述气阀开口。
优选地,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近边缘延伸至其远边缘。因此,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近端部分与所述止回密封膜22粘合在一起。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粘合在一起。
相应地,为了向所述充气室11充气,泵的插脚插入到所述充气口13以将压缩空气充入所述充气通道24,其中空气的充气方向为从所述充气通道24的近开放端到达远开放端。这样所述充气室11开始充气。所述充气腔12的气压增大从而撑开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同时,气压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特别是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端。当所述充气室11完全填充空气后,即到达最大填充量后,所述充气腔12内的气压达到足够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端,以自动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的所述远开放端。这时泵的插脚抽离所述充气口13。
当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的远端没有完全封合在一起时,所述充气腔12的空气可能会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为了避免空气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所述止回密封膜23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封合以将所述充气通道24的远开放端密封。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充气通道24的充气方向相反。另外,当所述止回通道25的所述开放端打开时,所述充气通道24的所述远开放端关闭。因此,空气从所述止回通道25的所述开放端进入并保留在所述止回通道25内。
所述止回通道25由空气填充,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内产生补充气压以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的所述远开放端被密封。更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内的补充气压越高,所述止回密封膜23的密封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2泄露以降低所述充气腔12的气压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以提高所述止回通道25的气压。因此,所述充气压的总气压,即所述充气腔12和所述止回通道25的气压之和保持不变。这样,从所述充气腔12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的空气会进入加强所述充气通道24的密封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气袋,所述气袋包括至少一充气室并具有一充气口和一充气腔;
至少一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阀设置于所述充气室内,其中空气进入所述充气口后,经由所述充气阀进入所述充气腔,所述气袋经过一系列折叠和密封形成具有一容纳腔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其中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容纳腔中储存;以及
至少一封合处,其设置在所述气袋上,以使对应所述气袋上所述封合处的位置未充气,以使所述气袋具有延展性,从而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得以容纳预定范围尺寸的待包装物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至少一侧封线,以将所述充气室分为至少一主气室以及至少一侧压气室,所述侧压气室给所述主气室提供缓冲效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两个所述侧封线,以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两侧都具有所述侧压气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合处包括至少一第一封合处,所述第一封合处设置在所述主气室的外侧气室上,以使所述外侧气室全部或部分未充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形成有一开口,待包装物品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封合处设置在邻近所述开口处,以使所述外侧气室在邻近所述开口一侧形成一未充气部分,并且在另外一侧形成充气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容纳腔对角线上的外侧气室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封合处得以未充气,从而使待包装物品得以倾斜地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从而增大所述容纳腔的容纳尺寸。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形成有一开口,待包装物品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封合处设置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以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形成未充气部分,并且使所述外侧气室在邻近所述开口一侧形成充气部分,从而得以稳固地将待包装物品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充气部分与所述侧压气室之间形成一缓冲腔,从而增强所述侧压气室的缓冲作用,并且具有收紧所述开口,以防止待包装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腔后滑出所述容纳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合处包括至少一第二封合处,所述第二封合处设置在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充气室之间以形成缓冲空间,从而当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容纳腔后,当所述充气室受到挤压时,所述充气室内的空气的流动使所述充气室得以向所述缓冲空间缓冲。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所述充气室包括一第一气室层和一第二气室层,所述充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包括两阀膜分别与所述充气室的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室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充气室的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和一第三阀膜,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位于外层,所述第二阀膜位于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腔,当经由所述气体通路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室内充入空气后,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阻止所述充气室内的空气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而且在空气返回时会选择性地进入所述止回腔,而进入所述止回腔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产生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反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一阻隔层,从而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热封时,形成了所述进气通道,而在所述第二膜阀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阀膜,从而未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的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的端部平齐,以使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在位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所述进气端处完全贴合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具有相同长度,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另一端形成一反渗腔,从而当气体需要逃出所述充气室时,先要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的所述反渗腔,然后选择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以从所述进气通道出去,或者进入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的所述止回腔,从而使当气体滞留于所述止回腔内,气体压力作用于所述第二阀膜上,用于进一步用于封住所述进气通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一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与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
CN 201320054554 2013-01-31 2013-01-31 空气包装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8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4554 CN203158500U (zh) 2013-01-31 2013-01-31 空气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4554 CN203158500U (zh) 2013-01-31 2013-01-31 空气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8500U true CN203158500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1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455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8500U (zh) 2013-01-31 2013-01-31 空气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5850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757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87494A (zh) * 2014-01-19 2015-07-2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装层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88389A1 (zh) * 2015-05-26 2016-12-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11109704A (zh) * 2014-01-19 2020-05-08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装备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757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72757B (zh) * 2013-01-31 2016-12-28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87494A (zh) * 2014-01-19 2015-07-2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装层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09704A (zh) * 2014-01-19 2020-05-08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装备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88389A1 (zh) * 2015-05-26 2016-12-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2757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9743B (zh)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105109826B (zh)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68029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100471A (ko) 장방형의 공기 포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3865245U (zh) 物品周缘包装装置
US20170045151A1 (en) Fluid Container, Check Valve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03158500U (zh) 空气包装装置
US1017382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CN103407692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65147U (zh)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
CN104787494A (zh) 一种具有分装层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50163A1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03496506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43262A (zh)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69610B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84768B (zh) 一种用于塑胶产品的充气包装结构
CN204846822U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4822589U (zh) 交叉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4822590U (zh) 打开即视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10963167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3652351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4846823U (zh)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
CN211919514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8470559U (zh) 充气缓冲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