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0513U -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0513U
CN220180513U CN202321148482.6U CN202321148482U CN220180513U CN 220180513 U CN220180513 U CN 220180513U CN 202321148482 U CN202321148482 U CN 202321148482U CN 220180513 U CN220180513 U CN 220180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window
face
outlet window
generat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84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国祥
王东攀
张连振
聂衍林
乔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84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0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0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0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包含有具有箱体(50)的上装装置本体、设置在箱体(50)的周边侧面上的进排窗体组,通过上装装置本体,实现了作为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主要部件,通过进排窗体组,实现了在箱体(50)中形成从侧面注入和后端面排出吹动气体,实现了形成降温流动气体,解决了对都是直接把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安装在箱体中并且只是通过箱体的处于敞开状态的开启门进入的气流实现对箱体中的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进行降温处理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装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应急电源车是一种带有发电装置的用于提供应急、保障电源或生产电源的专用车辆,为了保证移动应急电源车处于发电,需要把箱体、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组成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因此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中,还都是直接把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安装在箱体中,只是通过箱体的处于敞开状态的开启门进入的气流实现对箱体中的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进行降温处理,由于箱体的开启门一般处于箱体的侧面上,对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进行降温的气流只能单向涌入到箱体中,不能在箱体中形成对流流动的降温的气流,从而影响了对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形成降温流动气体的技术特征,对都是直接把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安装在箱体中并且只是通过箱体的处于敞开状态的开启门进入的气流实现对箱体中的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进行降温处理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4月15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因此提高了对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的降温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包含有具有箱体的上装装置本体、设置在箱体的周边侧面上的进排窗体组。
由于设计了上装装置本体和进排窗体组,通过上装装置本体,实现了作为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主要部件,通过进排窗体组,实现了在箱体中形成从侧面注入和后端面排出吹动气体,实现了形成降温流动气体,解决了对都是直接把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安装在箱体中并且只是通过箱体的处于敞开状态的开启门进入的气流实现对箱体中的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进行降温处理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降温流动气体的方式把上装装置本体和进排窗体组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从侧面注入和后端面排出吹动气体的方式把进排窗体组与上装装置本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装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进排窗体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进排窗体、第二进排窗体和第三进排窗体。
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产生侧面吸收和后端面释放的气体流,实现了对发电机组直吹降温、对电气配电部件飘过降温。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中间隔板。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箱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排窗体、第二进排窗体、第三进排窗体、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在第一进排窗体和第二进排窗体与第三进排窗体之间、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进排窗体、第二进排窗体、第三进排窗体、中间隔板、箱体、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体设置为侧面部具有开启门的盒状体并且箱体的底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联接,箱体的底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联接并且箱体的内壁中间后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联接,箱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前部设置为与第一进排窗体联接并且箱体的其中另一个侧面前部设置为与第二进排窗体联接,箱体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进排窗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发电机组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体联接并且发电机组的输出电源接口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连接,发电机组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进排窗体相对应分布并且发电机组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进排窗体相对应分布,发电机组的后端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相对应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电气配电部件设置为具有配电处理电气元件的电气柜并且电气配电部件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体联接,电气配电部件的外端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相对应分布并且电气配电部件的顶端部设置为与第三进排窗体联接。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安装在机动底盘上的应急电源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隔板设置为中间部具有通孔体的片状体并且中间隔板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箱体相对应分布,中间隔板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相对应分布并且中间隔板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相对应分布。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降温流动气体进行中间部收窄处理,增大了降温流动气体的流动速度,使位于发电机组的降温流动气体区间面增大、使位于电气配电部件的降温流动气体的流速增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进排窗体、第二进排窗体和第三进排窗体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外框部、内框部、百叶窗部、衬板部、排水喉管部和内封板部并且外框部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内框部的内端端口部联接,外框部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百叶窗部容纳式联接并且内框部的前后内壁设置为与衬板部联接,内框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排水喉管部的内端口部联接并且外框部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内封板部联接,第一进排窗体、第二进排窗体和第三进排窗体分别设置为与箱体嵌入式联接并且外框部的周边外侧面部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降温流动气体流的双端口进入和单端口流出,形成了平稳直流气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框部和内框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百叶窗部设置为直棂窗。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变腔体的进入端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排水喉管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积水进行直排处理。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衬板部设置为包含有框部、板部Ⅰ和附贴层体并且板部Ⅰ的左右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附贴层体联接,板部Ⅰ的前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框部联接,框部设置为与内框部嵌入式联接并且框部的边框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内框部联接,板部Ⅰ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百叶窗部相对应分布并且板部Ⅰ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封板部相对应分布,框部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板部Ⅰ设置为具有圆形孔体的V字形片状体,附贴层体设置为吸音棉片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进行降噪处理,防止对工作环境产生声音污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封板部设置为包含有板部Ⅱ、内纱窗网、夹层体和外纱窗网并且夹层体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外纱窗网的内端端面粘接式联接,夹层体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内纱窗网的内端端面粘接式联接并且内纱窗网的外端端面设置为与板部Ⅱ的内端端面部粘接式联接,内封板部设置为与内框部嵌入式联接并且内封板部的边缘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内框部联接,外纱窗网的外端端面设置为与衬板部相对应分布,板部Ⅱ设置为具有长条孔体的片状体并且夹层体设置为聚氨酯防尘阻燃棉片状体,内纱窗网和外纱窗网分别设置为金刚网隐形纱窗网。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进行防尘处理,保证了箱体的环境清洁度,保证了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的工作可靠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体、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与第一进排窗体、第二进排窗体、第三进排窗体和中间隔板设置为按照形成风流的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隔板的中心线、箱体的中心线、发电机组的中心线和电气配电部件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板部Ⅰ和一个附贴层体设置为组成一组弯板部件,多组弯板部件设置在框部中。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降温流动气体的上装装置本体和进排窗体组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衬板部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板部Ⅰ42的圆形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封板部6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板部Ⅱ61的长条孔体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中间隔板-40、箱体-50、发电机组-60、电气配电部件-70、外框部-1、内框部-2、百叶窗部-3、衬板部-4、排水喉管部-5、内封板部-6、框部-41、板部Ⅰ-42、附贴层体-43、板部Ⅱ-61、内纱窗网-62、夹层体-63、外纱窗网-64。
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中间隔板40、箱体5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并且在箱体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在第一进排窗体10和第二进排窗体20与第三进排窗体30之间、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40。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50设置为侧面部具有开启门的盒状体并且箱体50的底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60联接,箱体50的底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70联接并且箱体50的内壁中间后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40联接,箱体50的其中一个侧面前部设置为与第一进排窗体10联接并且箱体50的其中另一个侧面前部设置为与第二进排窗体20联接,箱体50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进排窗体30联接。
通过箱体50,形成了对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中间隔板4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支撑连接点,由箱体50,实现了与第一进排窗体10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进排窗体20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进排窗体30的连接,实现了与中间隔板40的连接,实现了与发电机组60的连接,实现了与电气配电部件7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中间隔板4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6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体50联接并且发电机组60的输出电源接口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70连接,发电机组60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进排窗体10相对应分布并且发电机组60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进排窗体20相对应分布,发电机组60的后端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40相对应分布。
通过发电机组60,形成了对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中间隔板40、箱体50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支撑连接点,由发电机组60,实现了与第一进排窗体10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进排窗体20的连接,实现了与中间隔板40的连接,实现了与箱体50的连接,实现了与电气配电部件7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进行动力发电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电气配电部件70设置为具有配电处理电气元件的电气柜并且电气配电部件7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体50联接,电气配电部件70的外端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40相对应分布并且电气配电部件70的顶端部设置为与第三进排窗体30联接。
通过电气配电部件70,形成了对第三进排窗体30、中间隔板40和箱体50的支撑连接点,由电气配电部件70,实现了与第三进排窗体30的连接,实现了与中间隔板40的连接,实现了与箱体5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输出电源进行配电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隔板40设置为中间部具有通孔体的片状体并且中间隔板40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箱体50相对应分布,中间隔板40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60相对应分布并且中间隔板40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70相对应分布。
通过中间隔板40,形成了对箱体5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支撑连接点,由中间隔板40,实现了与箱体50的连接,实现了与发电机组60的连接,实现了与电气配电部件7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之间进行隔离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外框部1、内框部2、百叶窗部3、衬板部4、排水喉管部5和内封板部6并且外框部1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内框部2的内端端口部联接,外框部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百叶窗部3容纳式联接并且内框部2的前后内壁设置为与衬板部4联接,内框部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排水喉管部5的内端口部联接并且外框部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内封板部6联接,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分别设置为与箱体50嵌入式联接并且外框部1的周边外侧面部联接。
通过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形成了对箱体50的支撑连接点,由外框部1,实现了与箱体5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在箱体50上形成进排风流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外框部1和内框部2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百叶窗部3设置为直棂窗。
其技术目的在于:形成可以控制窗口开闭的窗体。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喉管部5设置为圆形管状体。
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内框部2中的积水进行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衬板部4设置为包含有框部41、板部Ⅰ42和附贴层体43并且板部Ⅰ42的左右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附贴层体43联接,板部Ⅰ42的前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框部41联接,框部41设置为与内框部2嵌入式联接并且框部41的边框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内框部2联接,板部Ⅰ42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百叶窗部3相对应分布并且板部Ⅰ42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封板部6相对应分布,框部41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板部Ⅰ42设置为具有圆形孔体的V字形片状体,附贴层体43设置为吸音棉片状体。
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发电机组60进行降噪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内封板部6设置为包含有板部Ⅱ61、内纱窗网62、夹层体63和外纱窗网64并且夹层体63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外纱窗网64的内端端面粘接式联接,夹层体63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内纱窗网62的内端端面粘接式联接并且内纱窗网62的外端端面设置为与板部Ⅱ61的内端端面部粘接式联接,内封板部6设置为与内框部2嵌入式联接并且内封板部6的边缘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内框部2联接,外纱窗网64的外端端面设置为与衬板部4相对应分布,板部Ⅱ61设置为具有长条孔体的片状体并且夹层体63设置为聚氨酯防尘阻燃棉片状体,内纱窗网62和外纱窗网64分别设置为金刚网隐形纱窗网。
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箱体50进行防尘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5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与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和中间隔板40设置为按照形成风流的方式分布,中间隔板40的中心线、箱体50的中心线、发电机组60的中心线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板部Ⅰ42和一个附贴层体43设置为组成一组弯板部件,多组弯板部件设置在框部41中。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当百叶窗部3在外框部1中处于打开状态时,外部气流通过百叶窗部3进入到外框部1中,在内框部2中通过具有板部Ⅰ42和附贴层体43的弯板部件之间的缝隙和板部Ⅰ42的圆形孔体作用在外纱窗网64上,通过夹层体63、内纱窗网62和板部Ⅱ61的长条孔体进入到箱体50中,处于箱体50中的内部气流通过板部Ⅱ61的长条孔体、内纱窗网62、夹层体63和外纱窗网64进入到内框部2中,通过具有板部Ⅰ42和附贴层体43的弯板部件之间的缝隙和板部Ⅰ42的圆形孔体流入到外框部1中,再由百叶窗部3释放到箱体50的外部,
当移动应急电源车处于工作状态时,使箱体50的开启门处于关闭状态,当使位于第一进排窗体10上的百叶窗部3和位于第二进排窗体20上的百叶窗部3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第一进排窗体10与第二进排窗体20之间形成流动的气流,由第一进排窗体10和第二进排窗体20之间形成流动的气流对发电机组60进行降温,使位于第一进排窗体10上的百叶窗部3、位于第二进排窗体20上的百叶窗部3和位于第三进排窗体30上的百叶窗部3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第一进排窗体10和第二进排窗体20与中间隔板40和第三进排窗体30之间形成流动的气流,由第一进排窗体10和第二进排窗体20与中间隔板40和第三进排窗体30之间形成流动的气流对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进行降温,当移动应急电源车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使位于第一进排窗体10上的百叶窗部3、位于第二进排窗体20上的百叶窗部3和位于第三进排窗体30上的百叶窗部3处于关闭状态。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时,发明人摒弃了都是直接把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安装在箱体中并且只是通过箱体的处于敞开状态的开启门进入的气流实现对箱体中的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进行降温处理的现有技术特征,首先提出了形成降温流动气体的技术特征,得到了第一个意想不到技术效果:可以实现了当箱体50的开启门处于关闭状态下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处于工作状态,保证了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封闭工作环境,得到了第二个意想不到技术效果:在箱体50中形成平直气体流,消除了外部环境对箱体50中的平直气体流的影响,得到了第三个意想不到技术效果:消除了箱体50的内外环境进行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立的箱体50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形成降温流动气体的方式把上装装置本体和进排窗体组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形成从侧面注入和后端面排出吹动气体的方式把进排窗体组与上装装置本体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装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
在本实施例中,进排窗体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中间隔板40。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上装装置本体实现了作为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主要部件,由进排窗体组实现了在箱体50中形成从侧面注入和后端面排出吹动气体,实现了形成降温流动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上装装置本体和进排窗体组,通过上装装置本体,实现了作为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主要部件,通过进排窗体组,实现了在箱体50中形成从侧面注入和后端面排出吹动气体,实现了形成降温流动气体,解决了对都是直接把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之间安装在箱体中并且只是通过箱体的处于敞开状态的开启门进入的气流实现对箱体中的发电机组和电气配电部件进行降温处理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降温效果。
2、由于设计了箱体5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实现了进行车载式发电设置。
3、由于设计了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实现了对箱体50进行直通式降温气体流设置。
4、由于设计了中间隔板40,实现了对箱体50中直通式降温气体流进行中间聚集处理。
5、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降温流动气体的上装装置本体和进排窗体组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箱体(50)的上装装置本体、设置在箱体(50)的周边侧面上的进排窗体组,
上装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
进排窗体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
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中间隔板(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形成降温流动气体的方式把上装装置本体和进排窗体组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形成从侧面注入和后端面排出吹动气体的方式把进排窗体组与上装装置本体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在箱体(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在第一进排窗体(10)和第二进排窗体(20)与第三进排窗体(30)之间、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箱体(50)设置为侧面部具有开启门的盒状体并且箱体(50)的底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60)联接,箱体(50)的底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70)联接并且箱体(50)的内壁中间后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40)联接,箱体(50)的其中一个侧面前部设置为与第一进排窗体(10)联接并且箱体(50)的其中另一个侧面前部设置为与第二进排窗体(20)联接,箱体(50)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进排窗体(30)联接,
或,发电机组(6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体(50)联接并且发电机组(60)的输出电源接口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70)连接,发电机组(60)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进排窗体(10)相对应分布并且发电机组(60)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进排窗体(20)相对应分布,发电机组(60)的后端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40)相对应分布,
或,电气配电部件(70)设置为具有配电处理电气元件的电气柜并且电气配电部件(7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体(50)联接,电气配电部件(70)的外端部设置为与中间隔板(40)相对应分布并且电气配电部件(70)的顶端部设置为与第三进排窗体(30)联接,
或,中间隔板(40)设置为中间部具有通孔体的片状体并且中间隔板(40)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箱体(50)相对应分布,中间隔板(40)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60)相对应分布并且中间隔板(40)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电气配电部件(70)相对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外框部(1)、内框部(2)、百叶窗部(3)、衬板部(4)、排水喉管部(5)和内封板部(6)并且外框部(1)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内框部(2)的内端端口部联接,外框部(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百叶窗部(3)容纳式联接并且内框部(2)的前后内壁设置为与衬板部(4)联接,内框部(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排水喉管部(5)的内端口部联接并且外框部(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内封板部(6)联接,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和第三进排窗体(30)分别设置为与箱体(50)嵌入式联接并且外框部(1)的周边外侧面部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外框部(1)和内框部(2)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百叶窗部(3)设置为直棂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排水喉管部(5)设置为圆形管状体,
或,衬板部(4)设置为包含有框部(41)、板部Ⅰ(42)和附贴层体(43)并且板部Ⅰ(42)的左右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附贴层体(43)联接,板部Ⅰ(42)的前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框部(41)联接,框部(41)设置为与内框部(2)嵌入式联接并且框部(41)的边框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内框部(2)联接,板部Ⅰ(42)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百叶窗部(3)相对应分布并且板部Ⅰ(42)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封板部(6)相对应分布,框部(41)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板部Ⅰ(42)设置为具有圆形孔体的V字形片状体,附贴层体(43)设置为吸音棉片状体,
或,内封板部(6)设置为包含有板部Ⅱ(61)、内纱窗网(62)、夹层体(63)和外纱窗网(64)并且夹层体(63)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外纱窗网(64)的内端端面粘接式联接,夹层体(63)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内纱窗网(62)的内端端面粘接式联接并且内纱窗网(62)的外端端面设置为与板部Ⅱ(61)的内端端面部粘接式联接,内封板部(6)设置为与内框部(2)嵌入式联接并且内封板部(6)的边缘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内框部(2)联接,外纱窗网(64)的外端端面设置为与衬板部(4)相对应分布,板部Ⅱ(61)设置为具有长条孔体的片状体并且夹层体(63)设置为聚氨酯防尘阻燃棉片状体,内纱窗网(62)和外纱窗网(64)分别设置为金刚网隐形纱窗网。
9.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其特征是:箱体(50)、发电机组(60)和电气配电部件(70)与第一进排窗体(10)、第二进排窗体(20)、第三进排窗体(30)和中间隔板(40)设置为按照形成风流的方式分布,
或,中间隔板(40)的中心线、箱体(50)的中心线、发电机组(60)的中心线和电气配电部件(70)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板部Ⅰ(42)和一个附贴层体(43)设置为组成一组弯板部件,多组弯板部件设置在框部(41)中。
CN202321148482.6U 2023-11-09 2023-11-09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Active CN220180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8482.6U CN220180513U (zh) 2023-11-09 2023-11-09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8482.6U CN220180513U (zh) 2023-11-09 2023-11-09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0513U true CN220180513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6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8482.6U Active CN220180513U (zh) 2023-11-09 2023-11-09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0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80513U (zh) 用于移动应急电源车的上装装置
CN117975924B (zh) 一体化光伏隔音屏障的隔音方法、装置及隔音设备
CN118007553B (zh) 道路隔音发电一体化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775467U (zh) 充电桩
CN202986750U (zh) 车用空调器的降噪进风装置
CN213887125U (zh) 一种食用菌筛分机
CN214706654U (zh) 一种新型屏蔽降噪机柜
CN202254151U (zh) 空调线路防鼠挡板及具有其的空调机
CN211119709U (zh) 带隔音罩的转子式压缩机
CN113417225A (zh) 一种音屏蔽装置
CN201034045Y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机箱
CN211670508U (zh) 一种室外防盗配电箱
CN221090438U (zh) 方便更换滤芯的通风罩
CN221524974U (zh) 一种风斗防水结构
CN208456433U (zh) 一种垂直式双层进风百叶
KR19980055695U (ko) 발전기 방음용 흡음 케이스
CN218440555U (zh) 6档手动变速箱顶盖壳体
CN218848972U (zh) 一种用于电子站牌的通讯装置
CN220789478U (zh) 新型组合式声屏障
CN21381399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交通用的气象预警装置
CN213836368U (zh) 一种用于市政桥梁工程的道路桥梁降音装置
CN114919431B (zh) 汽车电池配电盒及汽车动力电池包
CN216767814U (zh) 一种环保设备用隔声罩
CN216844801U (zh) 进风装置及油烟机
CN213395860U (zh) 门上方的回风消声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