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3714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3714U
CN220173714U CN202321199240.XU CN202321199240U CN220173714U CN 220173714 U CN220173714 U CN 220173714U CN 202321199240 U CN202321199240 U CN 202321199240U CN 220173714 U CN220173714 U CN 220173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ub
display
transist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92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92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3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3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3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一侧的多个像素。其中,每个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且还包括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多个显示子像素被点亮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在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如,紫外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实现与不可见光匹配(如,消毒)的功能。由此可知,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功能较为丰富。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各类包括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营运而生,如,类似手环的便携式手持显示设备,或是类似手机的移动终端。
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一般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上的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多个子像素,如用于发出红光的红色显示子像素、用于发出绿光的绿色显示子像素和用于发出蓝光的蓝色显示子像素。在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基础上,多个像素可以用于显示不同画面。
但是,因目前的显示面板仅能用于显示画面,故其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和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所述多个显示子像素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承载面的任一方向上均间隔排布;
以及,位于相邻功能子像素与显示子像素之间的光吸收层,所述光吸收层用于吸收所述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
可选的,每个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尺寸均小于任一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像素包括:用于发出红色可见光的红色显示子像素、用于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绿色显示子像素、用于发出蓝色可见光的蓝色显示子像素和一个功能子像素;
其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承载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所述功能子像素和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依次排布,且均与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承载面的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和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依次递增;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和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均相同。
可选的,所述功能子像素与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的间距,大于所述功能子像素与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的间距,且大于所述功能子像素与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功能子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功能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
可选的,所述不可见光包括:紫外光或红外光。
可选的,所述显示子像素和所述功能子像素均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层叠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显示子像素和所述功能子像素中,至少阳极和发光层间隔排布;
其中,所述光吸收层位于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之间。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相邻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之间的像素界定层;
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中添加有用于吸收所述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的吸光材料,所述光吸收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相同;
或者,所述光吸收层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且所述光吸收层中添加有用于吸收所述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的吸光材料。
可选的,所述吸光材料包括下述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基于苯并三唑类的化合物、邻羟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和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等的化合物。
可选的,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大于等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
可选的,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朝远离显示子像素的阳极的方向倾斜。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阳极之间的平坦层;
其中,所述平坦层与所述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的厚度,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大于等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
所述平坦层与所述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朝远离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倾斜,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朝远离显示子像素的阳极的方向倾斜。
可选的,所述功能子像素的阳极具有靠近所述显示子像素中蓝色显示子像素的第一部分,以及远离所述显示子像素中蓝色显示子像素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与所述衬底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与所述衬底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显示子像素和所述功能子像素均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且所述像素电路均包括:
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端、初始电源端、第一节点和所述发光元件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复位端提供的复位信号,控制所述初始电源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初始电源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通断;
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发光控制端、驱动电源端、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所述发光元件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发光控制端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源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通断;
驱动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向所述第三节点传输发光驱动信号;
电位调节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驱动电源端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驱动电源端提供的驱动电源信号,调节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以及,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分别与栅信号端、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栅信号端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
其中,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复位子电路、驱动子电路和电位调节子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子电路共用。
可选的,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包括的数据写入子电路共用的数据写入子电路。
可选的,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所述电位调节子电路包括:存储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复位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发光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源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耦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栅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源端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可选的,所述衬底具有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
其中,所述显示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功能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周边区中的至少一个区域。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周边区的虚设像素电路;
其中,所述功能子像素包括的像素电路与所述虚设像素电路共用。
可选的,所述功能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设置有指纹传感器的指纹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指纹区的主显示区;
其中,所述显示子像素位于所述指纹区和所述主显示区,所述功能子像素位于所述指纹区。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以及如上述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面板耦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的像素中的多个显示子像素发出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并用于驱动所述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一侧的多个像素。其中,每个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且还包括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多个显示子像素被点亮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在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如,紫外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实现与不可见光匹配(如,消毒)的功能。由此可知,该显示面板的功能较为丰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均可以为场效应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器件,根据在电路中的作用本公开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晶体管主要为开关晶体管。由于这里采用的开关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是可以互换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其中源极称为第一极,漏极称为第二极,或者,将其中漏极称为第一极,源极称为第二极。按附图中的形态规定晶体管的中间端为栅极、信号输入端为源极、信号输出端为漏极。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所采用的开关晶体管可以包括P型开关晶体管和N型开关晶体管中的任一种,其中,P型开关晶体管在栅极为低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高电平时截止,N型开关晶体管在栅极为高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此外,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多个信号都对应有有效电位和无效电位,有效电位和无效电位仅代表该信号的电位有2个状态量,不代表全文中有效电位或无效电位具有特定的数值。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1,以及位于衬底01一侧的多个像素02。
其中,每个像素02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如,蓝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021和用于发出不可见光(如,紫外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022。
示例的,图1示出的一个像素02包括发出三个显示子像素021和一个功能子像素022,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功能子像素022与显示子像素021是一对一排布。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一个像素02还可以包括多个功能子像素022,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功能子像素022与显示子像素021是一对多排布。
各个显示子像素021在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画面显示,即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各个像素02包括的显示子像素021显示画面,执行显示功能。各个功能子像素022在发出不可见光的基础上,可以执行一些与不可见光类型匹配的功能,即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功能子像素022执行非显示功能。如,在不可见光为紫外光的基础上,该非显示功能可以为与紫外光匹配的杀菌功能。如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是一种将发出不可见光的子像素和发出可见光的子像素集成设置的显示面板,能够在实现显示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一些非显示功能。由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功能较为丰富。
此外,继续参考图1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每个像素02中,多个显示子像素021与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022可以在平行于衬底01承载面的任一方向上均间隔排布(即,不接触)。如此,可以避免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显示子像素021造成显示子像素021损伤,进而可以避免影响显示子像素021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以及,参考图2示出的显示面板截面图还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相邻功能子像素022与显示子像素021之间的光吸收层03(也可以认为是间隔功能子像素022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隔离柱)。该光吸收层03可以用于吸收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例如,该光吸收层03可以为黑矩阵层,或者,该光吸收层03中可以添加有吸光材料。如此,可以进一步的有效避免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显示子像素021造成显示子像素021损伤,进而有效避免影响显示子像素021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一侧的多个像素。其中,每个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且还包括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多个显示子像素被点亮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在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如,紫外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实现与不可见光匹配(如,消毒)的功能。由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功能较为丰富。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在任一方向上均间隔排布,且相邻的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吸收不可见光的光吸收层,如此,在丰富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避免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显示子像素造成显示子像素损伤,实现对显示子像素的保护。
可选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可以包括:紫外光或红外光。紫外光也可以称为紫外线(ultraviolet,UV),相应的,发出紫外光的功能子像素022也可以称为UV像素,即UV Pixel。同理,红外光也可以称为红外线。
示例的,在不可见光为紫外光的基础上,当功能子像素022被点亮发出紫外光时,可以用于实现类似显示面板的自清洁、杀菌消毒和/或对其他物品进行辐射清洁等非显示功能。相应的,包括该功能子像素022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因随时随地会被触摸或是因接触各种各样外部环境而易产生病毒附着的显示设备中。如,类似手环的便携式手持设备。可以用于供这类显示设备做好自清洁,起到杀菌目的。在不可见光为红外光的基础上,当功能子像素022被点亮发出红外光时,可以用于实现类似红外辐射治疗或是成像等非显示功能。相应的,包括该功能子像素022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一些治疗场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是示意性说明紫外光和红外光的一些功能,而不对其进行限定。以及,不可见光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记载的红外光或是紫外光。
可选的,各个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如,可以是每个功能子像素022均发出紫外光或红外光;或者可以是多个功能子像素022中部分功能子像素022用于发出红外光,其余功能子像素022用于发出紫外光。在各个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不同的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的丰富显示面板的功能。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可以看出,每个功能子像素022的尺寸可以小于任一显示子像素021的尺寸。这里的尺寸可以是指子像素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如此,可以使得功能子像素022发出较少的不可见光,进一步避免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显示子像素021造成显示子像素021损伤。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每个像素02可以包括:用于发出红色(red,R)可见光的红色显示子像素021、用于发出绿色(green,G)可见光的绿色显示子像素021、用于发出蓝色(blue)可见光的蓝色显示子像素021和一个功能子像素022。
示例的,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可以为上述实施例记载的紫外光UV。在此基础上,图中将红色显示子像素021标识为021-R,将绿色显示子像素021标识为021-G,将蓝色显示子像素021标识为021-B,并将功能子像素022标识为021-UV。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还可以看出,在平行于衬底01承载面的第一方向Y上,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功能子像素022-UV和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可以依次排布,且均可以与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在平行于衬底01承载面的第二方向X上依次排布。
其中,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可以相交。例如,图1示出的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垂直。在多个像素02阵列排布的基础上,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中,一个方向可以认为是像素行方向,另一个方向可以认为是像素列方向。
并且,在第一方向Y上,功能子像素022-UV的开口宽度a1、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的开口宽度a2、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的开口宽度a3和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开口宽度a4可以依次递增。在第二方向X上,功能子像素022-UV的开口宽度b1、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的开口宽度b2、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的开口宽度b3和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开口宽度b4可以均相同。
也即是,结合图1可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X方向上设置像素02中各个子像素(包括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的开口宽度保持一致,并在Y方向上尽量压缩功能子像素022-UV的开口宽度,使得功能子像素022-UV的开口宽度可以最小。由此,即可以使得功能子像素022-UV的尺寸最小,保证更少的不可见光(如,UV光)朝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和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中,更易受不可见光辐射的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照射,从而可靠避免对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造成损伤。当然,也可以设置第二方向X上,功能子像素022-UV的开口宽度也最小,保证更少的不可见光朝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和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照射,实现对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和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的保护。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还可以看出,功能子像素022-UV与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间距d1,也可以大于功能子像素022-UV与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的间距d2,且可以大于功能子像素022-UV与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的间距d3。功能子像素022-UV与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的间距d3,以及功能子像素022-UV与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的间距d2可以相等。即,可以设置功能子像素022-UV距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间距最远,如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更少的不可见光朝更易受不可见光辐射的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照射,即进一步实现对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可靠保护。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还可以看出,功能子像素022在第一方向Y上的开口宽度a1可以小于功能子像素022在第二方向X上的开口宽度b1。如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更少的不可见光朝更易受不可见光辐射的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照射,即进一步实现对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可靠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的像素排布方式是指一种real RGB的排布方式,且示出的功能子像素022与显示子像素RGB是一一对应排布。而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而言,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real RGB和一对一排布。
例如,依然以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为紫外光UV,即以UV标识功能子像素022为例,参考图3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每个像素也可以呈蓝钻方式排列,即呈蓝钻像素阵列。或者,参考图4和图5示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每个像素也可以呈GGRB方式排列,即呈GRRB像素排列。该实施例基础上,可以认为每个像素02包括2个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一个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和一个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此外,图3和图4示出的排列方式中,每个像素02均包括一个功能子像素022-UV,即功能子像素022-UV与RGB/GGRB是一对一排布;而图5示出的排列方式中,每个像素02包括多个功能子像素022-UV,即功能子像素022-UV与RGB/GGRB是一对多排布。如此,有利于在高PPI的显示面板上进行嵌入集成设计。PPI是指显示面板中每英寸的像素数量,英文全称:per pixelinch。当然,以上排布方式也仅是示意性说明,不对此进行限定。图3至图5仅标识出R\G\B\UV。
可选的,以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和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功能子像素022用于发出紫外光UV为例,图6示出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均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01的方向层叠的阳极Anode、发光层EL和阴极层Cathode。即,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均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此基础上,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间隔排布可以是指:阳极Anode和发光层EL间隔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示意性示出阳极Anode。且,将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标识为:Anode-R/G/B;将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标识为:Anode-UV。以及,在此基础上,参考图6还可以看出,光吸收层03可以是位于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即,Anode-UV)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即,Anode-R/G/B)之间。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6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相邻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之间的像素界定层(pixeldefining layer,PDL)。
其中,像素界定层PDL中可以添加有用于吸收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的吸光材料。在此基础上,光吸收层03可以与像素界定层PDL相同。即,可以在用于界定相邻子像素的像素界定层PDL中直接添加吸光材料,并复用该添加有吸光材料的像素界定层PDL作为光吸收层03。如此,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达到对可见光的发光及光路无影响,而对不可见光(如,UV)照射至像素界定层PDL的部分进行可靠吸收的目的,使得不可见光可以沿着与阳极Anode垂直的方向,向显示面板外可靠辐射,从而避免对邻接的显示子像素021中的发光层EL造成损伤,大大改善显示子像素021的发光寿命。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可见光经相邻像素界定层PDL之间多次反射而折射到显示面板包括的显示背板上,进而避免不可见光对显示背板上电路器件(如,晶体管)特性的影响,确保了显示背板的电学信赖性较好。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光吸收层03可以位于阳极Anode与像素界定层PDL之间,且光吸收层03中可以添加有用于吸收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的吸光材料。即,可以在像素界定层PDL与阳极Anode之间再额外添加光吸收层03来专门用于吸收不可见光,达到与复用像素界定层PDL来吸收不可见光相同的技术效果。该实施例基础上,光吸收层03也可以称为一种隔离柱。
可选的,吸光材料可以包括下述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基于苯并三唑类的化合物、邻羟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和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等的化合物。该吸光材料多用于吸收紫外光UV。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设置光吸收层03(这里可以是复用像素界定层PDL,或者,也可以是额外设置的光吸收层03)为黑色膜层,来吸收不可见光。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6示出的截面图还可以看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相邻功能子像素022和显示子像素021中,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还可以朝远离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的方向Z倾斜。即,可以改变阳极Anode的平坦性,使得功能子像素022背离显示子像素021。如此,可以使得功能子像素022在背离显示子像素021的方向Z上发射不可见光,进一步避免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显示子像素021而损伤显示子像素021。
可选的,依然以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红色显示子像素021-R、绿色显示子像素021-G和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功能子像素022用于发出紫外光UV为例,参考图7示出的又一种截面图可以看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相邻功能子像素022和显示子像素021中,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可以大于等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即,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相对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更远离衬底01,或是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需要说明的是,图7也将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标识为:Anode-R/G/B;将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标识为:Anode-UV。
示例的,图7示出的截面图中,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大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通过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相对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更远离衬底01,即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的高度高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可以更进一步的使得较少的不可见光产生侧面向下对发出可见光的显示子像素021造成辐射,从而更进一步的减少对显示子像素021造成辐射损伤,提高可见光显示器件(即,显示子像素021)的使用寿命。
在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较高,各个子像素(包括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之间的间隔较小时,可以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等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即设置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与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以避免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对显示子像素021发出的可见光的光路造成影响。
此外,结合图6和图7还可以看出,可以是在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相对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更远离衬底01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朝远离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的方向Z倾斜,如此,可以更好的保护显示子像素021。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如图7所示,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相对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更远离衬底01,而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均较为平坦。或者,也可以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朝远离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的方向Z倾斜,而设置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与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本公开实施例对以上各种方案的结合不做限定。
可选的,参考图6和图7还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衬底01与阳极Anode之间的平坦(planarization,PLN)层。
其中,平坦层PLN与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交叠部分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平坦层PLN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交叠部分的厚度,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022和显示子像素021中,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可以大于等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远离衬底01的一侧与衬底01的间距。
参考图6可以看出,平坦层PLN与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交叠部分可以朝远离平坦层PLN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交叠部分倾斜,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022和显示子像素021中,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可以朝远离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的方向Z倾斜。
也即是,一方面,可以设置平坦层PLN中,位于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部分的厚度与位于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部分的厚度不同,来使得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的高度不同。同理,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平坦层PLN中,位于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的部分朝远离衬底01一侧的上表背向显示子像素021的方向倾斜,来使得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朝远离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的方向Z倾斜。
示例的,结合图6,位于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的部分朝远离衬底01一侧的上表背向显示子像素021的方向倾斜时,倾斜角度α可以约为2度至10度之间;如,可以为5度。结合图7,位于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部分的厚度相对于位于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部分的厚度的厚度差h1的单位可以为微米级别,如可以约为2-10微米。
可选的,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可以采用半色调掩膜板(halftone),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如上述实施例记载的不同位置厚度不同的平坦层PLN或是存在倾斜部分的平坦层PLN。一次构图工艺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阳极Anode与平坦层PLN之间额外新增其他膜层,来使得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与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的高度不同,或是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朝远离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的方向Z倾斜。本公开实施例对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可选的,结合图7还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上述实施例记载的平坦层PLN与衬底01之间的另一平坦层PLN,为区分,图中将靠近衬底01的平坦层标识为PLN1,将远离衬底01的平坦层标识为PLN2。相应的可知,可以是设置平坦层PLN2中,位于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部分的厚度与位于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部分的厚度不同。或者,设置平坦层PLN2中,位于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阳极Anode一侧的部分朝远离衬底01一侧的上表背向显示子像素021的方向倾斜。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衬底01与平坦层PLN1之间,且沿远离衬底0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有源层ACT、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一栅金属层Gate、第二栅绝缘层GI2、第二栅金属层Gate2、层间界定层ILD、第一源漏金属层SD1和钝化层PVX,以及位于平坦层PLN1与平坦层PLN2之间的第二源漏金属层SD2。第一源漏金属层SD1可以与有源层ACT耦接,第二源漏金属层SD2可以分别与第一源漏金属层SD1和阳极Anode耦接。
可选的,衬底01的材料可以为柔性材料,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有源层ACT的材料可以为低温多晶硅(P-Si)。第一栅绝缘层GI1和第二栅绝缘层GI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第一栅金属层Gate1和第二栅金属层Gate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钼(Mo)。以上材料仅是示意性说明。
可选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参考图6还可以看出,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可以具有靠近显示子像素021中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第一部分Anode1,以及远离显示子像素021中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第二部分Anode2。
并且,第一部分Anode1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d01,可以大于第二部分Anode2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d02。即,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中,靠近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部分较远离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部分更远离衬底01。如此,也可以使得功能子像素022在背离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方向Z上发射不可见光,避免功能子像素022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蓝色显示子像素021而损伤蓝色显示子像素021。当然,也不限于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即还可以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中,靠近其他颜色显示子像素的部分较远离该其他颜色显示子像素的部分更远离衬底01。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中,第一部分Anode1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大于第二部分Anode2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可以是如上述实施例记载,设置平坦层PLN2朝背离蓝色显示子像素021-B的方向倾斜,以使得第一部分Anode1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大于第二部分Anode2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这与上述实施例记载的设置功能子像素022的阳极Anode朝远离显示子像素021的阳极Anode的方向Z倾斜相同。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在图7所示平坦层PLN2平坦的基础上,直接设置阳极Anode具有厚度不同的第一部分Anode1和第二部分Anode2,来使得第一部分Anode1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大于第二部分Anode2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或者,也可以如上述实施例记载,在平坦层PLN2与阳极Anode之间新增其他膜层,来使得第一部分Anode1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大于第二部分Anode2远离衬底01的表面与衬底01的间距。本公开实施例对使得阳极Anode两部分与衬底01间距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可选的,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像素的电路结构图。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均可以包括:像素电路P1和发光元件L1。可以是发光元件L1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Anode、发光层EL和阴极层Cathode。并且,像素电路P1均可以包括:
复位子电路P11,可以分别与复位端Reset、初始电源端Vinit、第一节点N1和发光元件L1耦接,并可以用于基于复位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控制初始电源端Vinit与第一节点N1的通断,以及控制初始电源端Vinit与发光元件L1的通断。
例如,复位子电路P11可以在复位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时,控制初始电源端Vinit与第一节点N1导通,且控制初始电源端Vinit与发光元件L1导通,从而使得初始电源端Vinit1可以分别向第一节点N1和发光元件L1传输初始电源信号,实现对第一节点N1和发光元件L1的复位。以及,复位子电路P11可以在复位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时,控制初始电源端Vinit与第一节点N1断开耦接,且控制初始电源端Vinit与发光元件L1断开耦接。
可选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位可以为有效电位,第二电位可以为无效电位,且第一电位相对于第二电位可以为低电位。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位相对于第二电位也可以为高电位。
发光控制子电路P12,可以分别与发光控制端EM、驱动电源端VDD、第二节点N2、第三节点N3和发光元件L1耦接,并可以用于基于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源端VDD与第二节点N2的通断,以及控制第三节点N3与发光元件L1的通断。
例如,发光控制子电路P12可以在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时,控制驱动电源端VDD与第二节点N2导通,且控制第三节点N3与发光元件L1导通,从而使得驱动电源端VDD可以向第二节点N2传输驱动电源信号,并使得传输至第三节点N3的信号可以进一步传输至发光元件L1。以及,发光控制子电路P12可以在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时,控制驱动电源端VDD与第二节点N2断开耦接,且控制第三节点N3与发光元件L1断开耦接。
驱动子电路P13,可以分别与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耦接,并可以用于基于第一节点N1的电位和第二节点N2的电位,向第三节点N3传输发光驱动信号。
电位调节子电路P14,可以分别与第一节点N1和驱动电源端VDD耦接,并可以用于基于驱动电源端VDD提供的驱动电源信号调节第一节点N1的电位。
可选的,结合图8还可以看出,复位子电路P11和发光控制子电路P12均可以是与发光元件L1的第一极耦接,发光元件L1的第二极还可以与下拉电源端VSS耦接。发光元件L1可以在其第一极接收到的驱动信号和下拉电源端VSS提供的下拉电源信号的压差作用下发光。可选的,如上述实施例记载,这里发光元件L1的第一极可以是指阳极,第二极可以是指阴极。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L1的第一极可以是指阴极,第二极可以是指阳极。
其中,功能子像素022的像素电路P1和显示子像素021的像素电路P1中,复位子电路P11、驱动子电路P13和电位调节子电路P14中的至少一个子电路可以共用。如,参考图8,其示出的像素电路中,复位子电路P11、驱动子电路P13和电位调节子电路P14均共用,仅发光控制子电路P12相互独立。为区分,图中将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发光控制子电路P12分别标识为:P12和P12'。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还可以看出,显示子像素021的像素电路P1还可以包括:
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可以分别与栅信号端Gate、数据信号端Data、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耦接,并可以用于基于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控制数据信号端Data与第二节点N2的通断,以及控制第三节点N3与第一节点N1的通断。
例如,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可以在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位时,控制数据信号端Data与第二节点N2导通,且控制第三节点N3与第一节点N1导通,从而使得数据信号端Data向第二节点N2传输数据信号,并使得第三节点N3的电位可以传输至第一节点N1。以及,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可以在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位时,控制数据信号端Data与第二节点N2断开耦接,且控制第三节点N3与第一节点N1断开耦接。
以及,功能子像素022的像素电路P1还可以包括:与显示子像素021的像素电路P1包括的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共用的数据写入子电路。即,功能子像素022也可以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且包括的数据写入子电路与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数据写入子电路可以共用。或者,也可以仅显示子像素021包括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数据写入子电路,而功能子像素022不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
可选的,在图8基础上,图9示出了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复位子电路P11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发光控制子电路P12包括: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驱动子电路P13可以包括:第五晶体管T5。电位调节子电路P14可以包括:存储电容Cst。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可以包括: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
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和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可以均与复位端Reset耦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可以均与初始电源端Vinit耦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可以与第一节点N1耦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可以与发光元件L1耦接。
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和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可以均与发光控制端EM耦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可以与驱动电源端VDD耦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可以与第二节点N2耦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可以与第三节点N3耦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可以与发光元件L1耦接。需要说明的是,为区分,图9将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第三晶体管分别标识为:T3和T3',第四晶体管分别标识为T4和T4',发光控制端分别标识为EM和EM'。
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可以与第一节点N1耦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可以与第二节点N2耦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可以与第三节点N3耦接。
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和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均可以与栅信号端Gate耦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可以与数据信号端Data耦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可以与第二节点N2耦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可以与第三节点N3耦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可以与第一节点N1耦接。
存储电容Cst的一端可以与驱动电源端VDD耦接,存储电容Cst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节点N1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功能子像素022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P15,且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复位子电路P11、驱动子电路P13、电位调节子电路P14和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均共用,则结合图9可知,显示子像素021和功能子像素022可以共用下述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且可以共用存储电容Cst。而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可以相互独立。如此,不仅可以简化电路结构,而且可以简化布线,节省成本,简化制造工艺,并减少每个像素的占用空间,为显示面板高分辨率的设计奠定基础。
当然,如上述实施例记载,功能子像素022也可以不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即不包括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原因在于:相对于发光可见光的显示子像素021而言,对于发出不可见光的功能子像素022而言,没有发射强度差异和均一性的需求,进而无需进行类似阈值电压的补偿,而仅需在发光过程中,向第一节点N1传输初始电源信号,确保第五晶体管T5能够可靠开启,再通过控制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开启,即可以使得发光元件L1发光,发光强度可以仅与初始电源信号的电位相关。整个驱动过程无需写入数据信号,且无需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如此,可以降低驱动像素发光的驱动电路的功耗。
可选的,参考图9还可以看出,像素电路P1中的各个晶体管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对于P型晶体管而言,如上述实施例记载,第一电位可以为低电位,第二电位可以为高电位。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N型晶体管,对于N型晶体管而言,第一电位可以为高电位,第二电位可以为低电位。
需要说明的,图9示出的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像素电路P1可以认为是7T1C结构(即,包括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的像素电路,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像素电路P1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8T1C或者9T2C。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像素电路P1可以与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像素电路P1相同,均为图9示出的7T1C结构,或者,因功能子像素022对于亮度和强度均一性要求不高,故如上述实施例记载,还可以选用相对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像素电路P1而言更为简单的像素电路,如6T1C结构或者2T1C结构。再或者,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PM)驱动功能子像素022发光。
可选的,以功能子像素022中的像素电路P1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P15(即,图9所示结构)和功能子像素022中的像素电路P1不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P15,且各个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即第一电位为低电位(VGL),第二电位为高电位(VGH)为例,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一种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参考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显示面板的工作可以包括:显示阶段和非显示阶段,且显示阶段可以包括依次执行的阶段t11、t12和t13,非显示阶段可以包括依次执行的阶段t21、t22和t23。
在阶段t11、t12和t13中,功能子像素022耦接的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可以保持为高电位VGH,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保持关断状态。而在阶段t21、t22和t23中,显示子像素021耦接的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可以保持为高电位VGH,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保持关断状态。
在阶段t11中,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和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可以均为高电位VGH,而复位信号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位可以为低电位VGL。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开启,且使得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关断。进而,初始电源端Vint提供的初始电源信号可以经开启的第一晶体管T1传输至第一节点N1,并将开启的第二晶体管T2传输至发光元件L1,对第一节点N1和发光元件L1复位。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五晶体管T5开启。
在阶段t12中,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和复位信号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位可以均为高电位VGH,而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可以为低电位VGL。相应的,可以使得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开启,且使得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关断。以及,在存储电容Cst的耦合作用下,第一节点N1的电位可以保持为上一阶段的低电位VGL,第五晶体管T5可以保持开启。进而,数据信号端Data提供的数据信号可以经开启的第六晶体管T6传输至第二节点N2,且第三节点N3与第一节点N1可以导通。相应的,可以将写入至第二节点N2的数据信号和第五晶体管T5的阈值电压一并写入至第一节点N1,以使得在后续发光时,对该第五晶体管T5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在阶段t13中,复位信号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位和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可以均为高电位VGH,而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可以为低电位VGL。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开启,且使得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关断。以及,在存储电容Cst的耦合作用下,第一节点N1的电位可以保持为上一阶段的低电位VGL,第五晶体管T5可以保持开启。进而,驱动电源端VDD与下拉电源端VSS之间可以通过开启的第三晶体管T3、第五晶体管T5和第四晶体管T4形成通路,第五晶体管T5可以基于第一节点N1的电位和第二节点N2的电位生成发光驱动信号(如,驱动电流),并通过第四晶体管T4传输至发光元件L1,从而驱动发光元件L1发光。因在显示阶段,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保持关断,故仅会驱动显示子像素021中的发光元件L1-R/G/B发光,而不会驱动功能子像素022中的发光元件L1-UV发光。
对于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P15的功能子像素022而言,参考图10:
在阶段t21中,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和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可以均为高电位VGH,而复位信号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位可以为低电位VGL。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开启,且使得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关断。进而,初始电源端Vint提供的初始电源信号可以经开启的第一晶体管T1传输至第一节点N1,并将开启的第二晶体管T2传输至发光元件L1,对第一节点N1和发光元件L1复位。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五晶体管T5开启。
在阶段t22中,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和复位信号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位可以均为高电位VGH,而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可以为低电位VGL。相应的,可以使得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开启,且使得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关断。以及,在存储电容Cst的耦合作用下,第一节点N1的电位可以保持为上一阶段的低电位VGL,第五晶体管T5可以保持开启。进而,数据信号端Data提供的数据信号可以经开启的第六晶体管T6传输至第二节点N2,且第三节点N3与第一节点N1可以导通。相应的,可以将写入至第二节点N2的数据信号和第五晶体管T5的阈值电压一并写入至第一节点N1,以使得在后续发光时,对该第五晶体管T5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在阶段t23中,复位信号端Reset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位和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可以均为高电位VGH,而发光控制端EM'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的电位可以为低电位VGL。相应的,可以使得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开启,且使得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关断。以及,在存储电容Cst的耦合作用下,第一节点N1的电位可以保持为上一阶段的低电位VGL,第五晶体管T5可以保持开启。进而,驱动电源端VDD与下拉电源端VSS之间可以通过开启的第三晶体管T3'、第五晶体管T5和第四晶体管T4'形成通路,第五晶体管T5可以基于第一节点N1的电位和第二节点N2的电位生成发光驱动信号(如,驱动电流),并通过第四晶体管T4'传输至发光元件L1,从而驱动发光元件L1发光。因在非显示阶段,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保持关断,故仅会驱动功能子像素022中的发光元件L1-UV发光,而不会驱动显示子像素021中的发光元件L1-R/G/B发光。
对于不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P15的功能子像素022而言,参考图11:
在阶段t21至阶段t23中,显示子像素021耦接的栅信号端Gate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可以保持为高电位VGH,使得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关断。而其余信号端(发光控制端EM'和复位信号端Reset)可以提供与图10相同的信号,使得像素电路执行相同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衬底01可以具有显示区AA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AA的周边区BB。示例的,图12示出的显示面板中,衬底01具有的周边区BB围绕显示区AA。
其中,显示子像素021可以位于显示区AA,功能子像素022可以位于显示区AA和周边区BB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示例的,图12示出的显示面板中,功能子像素022(如,UV)位于显示区AA和周边区BB。
此外,继续参考图12还可以看出,显示区AA可以包括:设置有指纹传感器的指纹区AA1和至少部分围绕指纹区的主显示区AA2。其中,显示子像素可以位于指纹区AA1和主显示区AA2,功能子像素022可以位于指纹区AA2。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将用于发出紫外光的功能子像素022设置于指纹区AA2。因指纹区AA2一般用于识别指纹,触控频率最高,故将用于发出紫外光的功能子像素022设置于指纹区AA2,可以对该指纹区AA2进行定期消毒使用。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周边区BB的虚设像素(dummy pixel)电路。即,在图12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中,通常会在显示区AA外围增加一圈dummy pixel电路设计。
顾名思义,虚设像素电路是指:设置于周边区BB,与显示区AA中像素电路结构相同,但不与任一显示子像素021包括的发光元件耦接的像素电路。设置虚设像素电路主要是为了确保像素电路的工作性能较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像素电路P1可以与虚设像素dummypixel电路共用。即,可以将这些原本设置在周边区BB未与发出可见光的发光元件L1耦接的dummy pixel电路复用为功能子像素022的像素电路,并与功能子电路022包括的发光元件L1耦接,驱动其发出类似紫外光的不可见光。如此,不仅可以实现显示区AA外围不可见光的发射功能,而且不会影响显示区AA中显示子像素021的正常发光,即不影响显示区AA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功能子像素022设置于指纹区AA2的场景下,依然可以借用周边区BB的dummy pixel电路耦接功能子像素022的发光元件L1。即,可以将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发光元件L1设置于指纹区AA2,而将功能子像素022包括的像素电路P1设置于周边区BB。如此,可以确保指纹区AA2的透过率较好。该实施例基础上,位于周边区BB的像素电路P1与位于指纹区AA2的发光元件L1还可以通过透明导线耦接,从而进一步确保指纹区AA2的透过率较好。可选的,该透明导线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
结合上述实施例记载可知,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实现显示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显示面板表面的自清洁,降低疾病传播概率,显示面板的功能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还优化了发出不可见光的功能子像素(如,UV)的设计,以及还可以设置光吸收层03吸收不可见光,如此,可以降低对发出可见光的显示子像素021的损伤,提升使用寿命。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设置功能子像素022与显示子像素021共用像素电路中的部分器件,可以实现高PPI设计。再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设置复用周边区BB的dummy pixel电路作为功能子像素022的像素,不影响显示区AA的正常显示。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适用场景较为广泛。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一侧的多个像素。其中,每个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且还包括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多个显示子像素被点亮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在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如,紫外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实现与不可见光匹配(如,消毒)的功能。由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功能较为丰富。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在任一方向上均间隔排布,且相邻的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吸收不可见光的光吸收层,如此,在丰富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避免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显示子像素造成显示子像素损伤,实现对显示子像素的保护。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可以用于制备如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301、提供衬底。
步骤1302、在衬底一侧形成多个像素;并且,形成的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和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多个显示子像素与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平行于衬底承载面的任一方向上均间隔排布。
步骤1303、在相邻功能子像素与显示子像素之间形成光吸收层,光吸收层用于吸收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
可选的,如上述实施例记载,形成的显示子像素和功能子像素均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的方向层叠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层;显示子像素和功能子像素中,至少阳极和发光层间隔排布。在此基础上,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采用半色调掩膜板halftone在衬底与阳极之间形成平坦层。
其中,形成的平坦层与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平坦层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的厚度,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与衬底的间距大于等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与衬底的间距;和/或,形成的平坦层与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朝远离平坦层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倾斜,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远离衬底的一侧朝远离显示子像素的阳极远离衬底的一侧的方向倾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一侧的多个像素。其中,每个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且还包括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多个显示子像素被点亮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在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如,紫外光)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可以实现与不可见光匹配(如,消毒)的功能。由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功能较为丰富。此外,该方法形成的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在任一方向上均间隔排布,且相邻的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吸收不可见光的光吸收层,如此,在丰富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避免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辐射显示子像素造成显示子像素损伤,实现对显示子像素的保护。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流程图,可以用于驱动如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如图14所示,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1401、响应于接收到的显示指令,驱动显示面板包括的像素中的多个显示子像素发出不同颜色的可见光,使得显示面板显示画面。
步骤1402、响应于接收到的功能指令,驱动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使得显示面板执行与不可见光匹配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与不可见光匹配的功能可以是指不可见光所能实现的功能。如,基于上述实施例记载,若不可见光为紫外光,则这里与不可见光匹配的功能可以包括一些清洁和杀菌消毒功能;若不可见光为红外光,则这里与不可见光匹配的功能可以包括一些治疗功能和成像功能。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方法可以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且可以驱动显示面板执行与不可见光匹配的非显示功能。由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功能较为丰富。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1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00。
其中,驱动电路10与显示面板00耦接,驱动电路10用于驱动显示面板00包括的像素02中的多个显示子像素021发出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并用于驱动像素02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022发出不可见光。即,可以是驱动电路10接收显示指令和功能指令,并执行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可选的,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显示装置据或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LED,AMOLED)显示装置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或者“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上”、“下”、“左”或者“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连接”或者“耦接”是指电连接。
“和/或”,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栅极驱动电路、移位寄存器单元、各电路和子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多个显示子像素和用于发出不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所述多个显示子像素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承载面的任一方向上均间隔排布;
以及,位于相邻功能子像素与显示子像素之间的光吸收层,所述光吸收层用于吸收所述功能子像素发出的不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尺寸均小于任一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用于发出红色可见光的红色显示子像素、用于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绿色显示子像素、用于发出蓝色可见光的蓝色显示子像素和一个功能子像素;
其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承载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所述功能子像素和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依次排布,且均与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承载面的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和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依次递增;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和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的开口宽度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子像素与所述蓝色显示子像素的间距,大于所述功能子像素与所述红色显示子像素的间距,且大于所述功能子像素与所述绿色显示子像素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子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功能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见光包括:紫外光或红外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子像素和所述功能子像素均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层叠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显示子像素和所述功能子像素中,至少阳极和发光层间隔排布;
其中,所述光吸收层位于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相邻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之间的像素界定层;
其中,所述光吸收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相同;
或者,所述光吸收层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大于等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朝远离显示子像素的阳极的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阳极之间的平坦层;
其中,所述平坦层与所述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的厚度,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大于等于显示子像素的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
所述平坦层与所述功能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朝远离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显示子像素的阳极交叠部分倾斜,以使相邻功能子像素和显示子像素中,功能子像素的阳极朝远离显示子像素的阳极的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子像素的阳极具有靠近所述显示子像素中蓝色显示子像素的第一部分,以及远离所述显示子像素中蓝色显示子像素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与所述衬底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与所述衬底的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子像素和所述功能子像素均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且所述像素电路均包括:
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端、初始电源端、第一节点和所述发光元件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复位端提供的复位信号,控制所述初始电源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初始电源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通断;
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发光控制端、驱动电源端、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所述发光元件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发光控制端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源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通断;
驱动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向所述第三节点传输发光驱动信号;
电位调节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驱动电源端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驱动电源端提供的驱动电源信号,调节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以及,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分别与栅信号端、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栅信号端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
其中,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复位子电路、驱动子电路和电位调节子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子电路共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包括的数据写入子电路共用的数据写入子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所述电位调节子电路包括:存储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复位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发光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源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耦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栅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源端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具有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
其中,所述显示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功能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周边区中的至少一个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周边区的虚设像素电路;
其中,所述功能子像素包括的像素电路与所述虚设像素电路共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子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设置有指纹传感器的指纹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指纹区的主显示区;
其中,所述显示子像素位于所述指纹区和所述主显示区,所述功能子像素位于所述指纹区。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面板耦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的像素中的多个显示子像素发出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并用于驱动所述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子像素发出不可见光。
CN202321199240.XU 2023-05-17 2023-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173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240.XU CN22017371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240.XU CN22017371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3714U true CN220173714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4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9240.XU Active CN22017371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3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0904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panels
CN109216417B (zh) 显示装置
CN11158458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拼接屏
WO2009055920A1 (en) High aperture ratio pixel layout for display device
US10916613B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US20120242708A1 (en)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JP2004118015A (ja) 表示装置
US10340323B2 (en) Double-sided OLED display device
WO2021232411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210099706A (ko) 화소 및 표시장치
CN220173714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91450B1 (ko) 표시장치
CN115207071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4014778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2022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2980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4616616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9228311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EP433648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639343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184425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connected to an auxiliary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4000317A9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30439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759694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830184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