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3534U - 数码产品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数码产品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3534U
CN220173534U CN202320236812.0U CN202320236812U CN220173534U CN 220173534 U CN220173534 U CN 220173534U CN 202320236812 U CN202320236812 U CN 202320236812U CN 220173534 U CN220173534 U CN 220173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airbag
digital product
air bag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68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68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3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3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3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码产品保护壳,包括:背板;侧框,连接于所述背板且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侧框包括连接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气囊,设置在所述侧框上且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将气囊靠近侧框的第二端设置,也即将气囊靠近数码产品的显示屏设置,可更好地吸收来自数码产品显示屏正面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对数码产品显示屏的保护性能。

Description

数码产品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产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码产品保护壳。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等数码产品时,为了减少磨损、碰撞、坠落等原因造成对数码产品的损伤,通常会在数码产品外部套上保护壳。为了提高防摔保护性能,有一些产品会在保护壳上设置气囊。例如针对手机四角着地碰撞的情况,在保护壳的四角设置气囊。或者针对手机边框着地碰撞的情况,也有一些产品会在边框的中间位置设置气囊。但是对于大部分数码产品而言,其显示屏才是最脆弱也是最需要保护的部件,现有的上述四角和边框中部设置气囊的保护壳均不能针对屏幕着地的场景进行防摔保护。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针对屏幕进行防摔保护的数码产品保护壳。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数码产品保护壳,可以针对数码产品的屏幕进行防摔保护。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码产品保护壳,包括:背板;侧框,连接于所述背板且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侧框包括连接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气囊,设置在所述侧框上且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框包括:支撑体,连接于所述背板;气囊结构体,连接于所述支撑体背向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气囊形成于所述气囊结构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结构体包括:气囊壳,连接于所述支撑体背向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的气囊壳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盖板,盖设于所述凹槽的表面开口处;所述气囊壳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所述气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气囊壳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和所述气囊结构体之一设置有第一接合凸起,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气囊结构体之另一设置有第一接合槽;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气囊结构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凸起与所述第一接合槽相互嵌合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和所述背板之一设置有第二接合凸起,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背板之另一设置有第二接合槽;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背板通过所述第二接合凸起与所述第二接合槽相互嵌合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框包括多段气囊结构体,所述多段气囊结构体中的每个所述气囊结构体内形成有所述气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段气囊结构体包括第一结构体,所述第一结构体包括:第一连接段,沿所述背板的第一边延伸;两个第一弧形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个端部且朝靠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弯曲;所述两个第一弧形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体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段气囊结构体包括第二结构体,所述第二结构体包括:第二连接段,沿所述背板的第二边延伸;第二弧形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个端部且朝靠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弧形段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结构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结构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相对的两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结构体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上延伸出的斜角端部,所述斜角端部延伸出的长度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可以达成以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使用该数码产品保护壳时,侧框与背板围合的容置腔用于容纳数码产品,此时数码产品的背面与背板接触,数码产品的显示屏则从侧框的第二端处露出,本实施例中将气囊靠近侧框的第二端设置,也即将气囊靠近数码产品的显示屏设置,可更好地吸收来自显示屏正面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对数码产品屏幕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码产品保护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数码产品保护壳从A-A处剖开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数码产品保护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码产品保护壳的气囊结构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码产品保护壳的气囊结构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码产品保护壳的气囊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背板;11:第一边;12:第二边;20:侧框;21:第一端;22:第二端;23:支撑体;24:气囊结构体;241:气囊壳;2411:凹槽;242:盖板;251:第一接合凸起;252:第一接合槽;253:第二接合凸起;254:第二接合槽;243:第一结构体;2431:第一连接段;2432:第一弧形段;244:第二结构体;2441:第二连接段;2442:第二弧形段;245:本体;246:斜角端部;247:定位孔部;30:容置腔;40: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码产品保护壳包括背板10和侧框20,侧框20上设置有气囊40。如图1所示,侧框20连接于背板10且与背板10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数码产品的容置腔30。参照图2,侧框20包括连接于背板10的第一端21、以及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气囊40设置在侧框20上且靠近第二端22设置。
其中背板10例如可以是玻璃或者PC(聚碳酸酯)材质,侧框20整体呈围绕背板10周边边缘的环形框体,本实施例中将侧框20与背板10相接的一端称为第一端21,相对远离背板10的一端称为第二端22。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数码产品保护壳时,将数码产品放置在容置腔30内,数码产品的背面与背板10接触,显示屏从侧框20的第二端22一侧露出以供显示和操作。本实施例中气囊40设置在靠近第二端22设置,因此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数码产品保护壳时,气囊40的位置更靠近数码产品的屏幕所在位置,在受到正面撞击时设置有气囊40的第二端22处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吸收大部分撞击能量,避免撞击能量直接传递到屏幕导致屏幕的损坏,从而提高对数码产品屏幕的保护性能。
更具体地,参照图2、图3和图4,侧框20包括支撑体23和气囊结构体24。支撑体23连接于背板10。气囊结构体24连接于支撑体23背向背板10的一端。气囊40形成于气囊结构体24中。其中支撑体23设置在气囊结构体24和背板10之间可以用于支撑气囊结构体24,支撑体23可以为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质,在气囊40对来自显示屏正面的冲击进行一级缓冲之后,支撑体23可以进一步起到二级缓冲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框20上可以设置成围绕背板10四周的整圈气囊结构体24,整圈气囊结构体24中可以形成一整个气囊40或者多个独立的气囊40。也可以分段设置,设置成多段气囊结构体24,每个气囊结构体24内均形成有气囊40。例如参照图4和图5所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共有三段气囊结构体2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段、四段或者其他数量的气囊结构体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段气囊结构体24包括第一结构体243,第一结构体243包括第一连接段2431和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第一连接段2431沿背板10的第一边11延伸。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段2431的两个端部且朝靠近容置腔30的方向弯曲。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与第一连接段2431一体设置。参照图5所示的方位,第一连接段2431沿背板10的顶边(即第一边11)延伸,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段2431的两个端部形成图5中位于顶部的U型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2431和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内均设置有气囊40。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可以对边角位置进行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相对的第一结构体2431,实现对数码产品四角的保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段气囊结构体24包括第二结构体244,第二结构体244包括第二连接段2441和第二弧形段2422,第二连接段2441沿背板10的第二边12延伸。此处第二边12例如是与第一边11相邻的边。第二弧形段2442连接于第二连接段2441的一个端部且朝靠近容置腔30的方向弯曲,第二连接段2441与第二弧形段2442一体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结构体2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结构体244分别设置在背板10相对的两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结构体244内第二连接段2441和第二弧形段2442处均形成有气囊40。
如图5所示,两个第二结构体244分别设置在背板10的左右两边。一个第二结构体244的第二连接段2441沿背板10的左边延伸,另一个第二结构体244的第二连接段2442沿背板10的右边延伸。两个第二结构体244的第二弧形段2422各自朝底边方向弯曲,形成图5中位于底部的两个L型气囊结构体24,也可以实现对数码产品边角的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背板10的顶部左右两边设置一对第二结构体244,并在背板10的底部左右两边设置一对第二结构体244,也可实现对数码产品四角的保护。
更具体地,气囊结构体24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图3、图9和图10。气囊结构体包括气囊壳241和盖板242。气囊壳241连接于支撑体23背向背板10的一端。气囊壳24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411。盖板242盖设于凹槽2411的表面开口处。气囊壳241与盖板242之间形成气囊40。其中,气囊壳241和盖板242均可以为TPU材质。可采用注塑工艺分别注塑成型各段气囊结构体24的气囊壳241和盖板242,再采用超声黏合的方式将每段气囊结构体24对应的气囊壳241和盖板242黏合并形成内部真空的气囊40。
参照图9,其为第一结构体24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结构体243包括U型的气囊壳241,气囊壳241上开设有凹槽2411,U型的盖板242盖设在凹槽2411的开口处使得气囊壳241和盖板242之间形成密闭的气囊40。参照图10,其为第二结构体24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二结构体244包括L型的气囊壳241,气囊壳241上开设有凹槽2411,L型的盖板242盖设在凹槽2411的开口处使得气囊壳241和盖板242之间形成密封的气囊40。
结合图3、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的,凹槽2411开设在气囊壳241靠近容置腔30的一侧,盖板242对应的也位于气囊壳241靠近容置腔30的一侧。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凹槽2411开设在气囊壳241背向容置腔30的一侧,则盖板242对应的也位于气囊241背向容置腔的一侧。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结构体24的端部形成斜角结构,参照图11,以一个第二结构体244为例,气囊结构体24可以包括本体245和从本体245上延伸出的斜角端部246,其中斜角端部246延伸出的长度沿第一端21至第二端22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斜角端部246靠近第二端22的一侧延伸得更长,可以增大靠近数码产品屏幕一侧的防摔接触面积,撞击时可以更好的吸能,且便于加工制作。
在分别得到各段气囊结构体24之后可以通过模具将多段气囊结构体24按照与背板10的指定位置关系进行固定,最后经过套啤支撑体23的部分以制备成完整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中数码产品保护壳上对应数码产品的充电孔、相机孔等可以同支撑体23一同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制造时对各段气囊结构体24的定位,还可以在各段气囊结构体24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如图6所示的定位孔部247。
为了实现气囊结构体24和背板10与支撑体23的稳固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23和气囊结构体24之一设置有第一接合凸起251,支撑体23与气囊结构体24之另一设置有第一接合槽252。支撑体23与气囊结构体24通过第一接合凸起251与第一接合槽252相互嵌合而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体23和背板10之一设置有第二接合凸起253,支撑体23与背板10之另一设置有第二接合槽254。支撑体23与背板10通过第二接合凸起253与第二接合槽254相互嵌合而连接。
结合图2、图6和图7,为气囊结构24(具体地为气囊壳241)上设置有第一接合凸起251,支撑体23行设置有第一接合槽252的举例。通过第一接合凸起251和第一接合槽252设置可以增大支撑体23和气囊结构体24接合时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2、图7和图8,为盖板10上设置有第二接合凸起253,支撑体23上设置有第二接合槽254的举例。通过第二接合凸起253和第二接合槽254的设置可以增大支撑体23和气囊结构体24接合时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10);
侧框(20),连接于所述背板(10)且与所述背板(10)围合形成容置腔(30);所述侧框(20)包括连接于所述背板(10)的第一端(2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
气囊(40),设置在所述侧框(20)上且靠近所述第二端(22)设置;
其中,所述侧框(20)包括:
支撑体(23),连接于所述背板(10);
气囊结构体(24),连接于所述支撑体(23)背向所述背板(10)的一端;所述气囊(40)形成于所述气囊结构体(24)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结构体(24)包括:
气囊壳(241),连接于所述支撑体(23)背向所述背板(10)的一端;所述的气囊壳(24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411);盖板(242),盖设于所述凹槽(2411)的表面开口处;所述气囊壳(241)与所述盖板(242)之间形成所述气囊(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411)开设在所述气囊壳(241)靠近所述容置腔(30)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3)和所述气囊结构体(24)之一设置有第一接合凸起(251),所述支撑体(23)与所述气囊结构体(24)之另一设置有第一接合槽(252);所述支撑体(23)与所述气囊结构体(24)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凸起(251)与所述第一接合槽(252)相互嵌合而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3)和所述背板(10)之一设置有第二接合凸起(253),所述支撑体(23)与所述背板(10)之另一设置有第二接合槽(254);所述支撑体(23)与所述背板(10)通过所述第二接合凸起(253)与所述第二接合槽(254)相互嵌合而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20)包括多段气囊结构体(24),所述多段气囊结构体(24)中的每个所述气囊结构体(24)内形成有所述气囊(4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段气囊结构体(24)包括第一结构体(243),所述第一结构体(243)包括:
第一连接段(2431),沿所述背板(10)的第一边(11)延伸;
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2431)的两个端部且朝靠近所述容置腔(30)的方向弯曲;所述两个第一弧形段(2432)与所述第一连接段(2431)一体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段气囊结构体(24)包括第二结构体(244),所述第二结构体(244)包括:第二连接段(2441),沿所述背板(10)的第二边(12)延伸;第二弧形段(244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2441)的一个端部且朝靠近所述容置腔(30)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连接段(2441)与所述第二弧形段(2442)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结构体(2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结构体(244)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10)相对的两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码产品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结构体(24)包括本体(245)和从所述本体(245)上延伸出的斜角端部(246),所述斜角端部(246)延伸出的长度沿所述第一端(21)至所述第二端(22)的方向逐渐增大。
CN202320236812.0U 2023-02-08 2023-02-08 数码产品保护壳 Active CN220173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6812.0U CN220173534U (zh) 2023-02-08 2023-02-08 数码产品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6812.0U CN220173534U (zh) 2023-02-08 2023-02-08 数码产品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3534U true CN220173534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9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6812.0U Active CN220173534U (zh) 2023-02-08 2023-02-08 数码产品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3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5533A (zh) 用于壳体端口的桥形加强件
WO2021238003A1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CN105472072A (zh) 一种高度防摔手机保护套
CN220173534U (zh) 数码产品保护壳
KR20210101863A (ko) 폴더블 장치용 보호 케이스
KR101443565B1 (ko) 금속프레임을 적용한 모바일기기의 프레임 구조
CN217771680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套
CN212628011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CN102045969B (zh) 电子装置
KR20180083200A (ko)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CN217767724U (zh) 防护构件、防护组件及折叠显示设备
US20220142315A1 (en) Cover including pen receiving pa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1216344B1 (ko) 휴대용 기기의 이중 케이스
JP2011108422A (ja) 電池パック
JP2011108377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590788U (zh) 数码产品保护壳
KR20170075140A (ko) 파손 방지 수단을 구비한 휴대폰 케이스
KR101538829B1 (ko) 휴대 단말기에서 슬림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고정장치
CN116800874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套和用于制造保护套的方法
KR101831620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케이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520003A (zh) 数码产品保护壳
CN220570575U (zh) 电子产品防护套件
CN219802392U (zh) 气囊保护壳
CN221710184U (zh) 一种电子设备配件
CN220156547U (zh) 一种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