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6547U - 一种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6547U
CN220156547U CN202320575798.7U CN202320575798U CN220156547U CN 220156547 U CN220156547 U CN 220156547U CN 202320575798 U CN202320575798 U CN 202320575798U CN 220156547 U CN220156547 U CN 220156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rame
air bag
outer side
protective cas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57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春
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57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6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6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6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壳,包括:背板和侧边框,所述侧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周缘,所述侧边框包括内侧边框、外侧边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之间的密封气囊腔,所述外侧边框设于所述内侧边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内侧边框密封连接以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形成密封气囊腔,相比于现有设置凹槽的单层保护壳,两层侧边框和气囊腔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增强了保护壳的防摔效果,密封气囊腔不易进灰,美观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有保护壳一般为单层结构,为实现防摔效果,一般采取在保护壳内表面设置凹槽,在保护壳套设在手机上后,保护壳内表面与手机表面接触,而凹槽就能跟手机表面之间形成缓冲空间,手机在跌落碰撞时,缓冲空间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从而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然而,此类型保护壳的防摔结构受限于凹槽开设空间有限以及缓冲效果有限,防摔效果较差,同时凹槽易进灰尘且难以清理会导致保护壳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壳,旨在解决现有保护壳为设置凹槽的单层结构导致防摔效果较差以及易进灰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背板和侧边框,所述侧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周缘,所述侧边框包括内侧边框、外侧边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之间的密封气囊腔,所述外侧边框设于所述内侧边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内侧边框密封连接以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边框包括第一气囊部和开口部,所述内侧边框与所述开口部密封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囊部共同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边框包括连接部、封口部和自所述封口部朝向所述第一气囊部凸起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密封气囊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气囊部接触,或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气囊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部朝向所述开口部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凹槽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边框包括第二气囊部和连接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以与所述第二气囊部共同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边框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外侧边框设置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密封连接时,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第二避让孔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避让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避让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边框还包括摄像头保护部,所述摄像头保护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内侧边框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密封连接,并与所述摄像头保护部共同形成摄像头保护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部上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凹槽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接触,或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凸起部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凸起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侧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背板和侧边框,所述侧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周缘,所述侧边框包括内侧边框、外侧边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之间的密封气囊腔,所述外侧边框设于所述内侧边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内侧边框密封连接以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形成密封气囊腔,相比于现有设置凹槽的单层保护壳,两层侧边框和气囊腔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增强了保护壳的防摔效果,密封气囊腔不易进灰,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侧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A-A;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B;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内侧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内侧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保护壳的全剖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C;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D;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E;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F;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侧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G-G;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H;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I;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J;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K;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L;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图M。
图中标识说明:
1、背板;11、背板主体;12、连接边框;13、密封槽;
2、侧边框;21、内侧边框;211、加强部;212、封堵部;213、凸起部;214、第一避让孔;22、外侧边框;221、摄像头保护部;222、凸起;223、第二避让孔;23、密封气囊腔;231、弧形气囊腔;24、摄像头保护气囊;25、支撑骨;26、边框密封结构;
3、开口;
4、避让孔密封结构;
5、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结合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背板1和侧边框2,侧边框2围设于背板1的周缘,侧边框包括内侧边框21、外侧边框22以及位于内侧边框21和外侧边框22之间的密封气囊腔23,外侧边框22设于内侧边框21远离背板1的一侧且与内侧边框21密封连接以在外侧边框22与内侧边框21之间形成密封气囊腔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侧边框21和外侧边框22贴合在一起,两边框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密封气囊腔23,现有设置凹槽的单层保护壳受限于凹槽开设空间有限以及缓冲效果有限,若要增强防摔效果,需要开设较多凹槽,一定程度上影响保护壳美观,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凹槽易进灰尘且难以清理导致保护壳使用寿命降低,本方案两层边框和气囊腔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增强了保护壳的防摔效果,气囊腔为密封结构不易进灰,美观实用。
结合图2-4所示,外侧边框22包括第一气囊部和开口部,内侧边框21与开口部密封连接以与第一气囊部共同形成密封气囊腔23。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部为密封气囊腔23的形成提供了气囊腔空间。
结合图5-6所示,内侧边框21包括连接部、封口部和自封口部朝向第一气囊部凸起的加强部211,加强部211位于密封气囊腔23内。本实施例中,加强部211可以增强保护壳的稳固性,提高缓冲能力,进而增强防摔效果。
进一步的,加强部211与第一气囊部接触,或加强部211与第一气囊部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加强部211接触并抵持第一气囊部,有效地提高了保护壳的稳定性和缓冲能力,加强部211与第一气囊部间隔设置,即将气囊腔分为多个子气囊腔,同样提高了保护壳的稳定性和缓冲能力。
进一步的,第一气囊部朝向开口部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凹槽的设置增加了密封气囊腔23的中空体积,提高了侧边框2的缓冲能力,增强了气囊腔的防摔能力。
进一步的,内侧边框21包括第二气囊部和连接部,外侧边框22与连接部密封连接以与第二气囊部共同形成密封气囊腔23。本实施例中,第二气囊部为密封气囊腔23的形成提供了气囊腔空间。
具体的,外侧边框22与连接部密封形成边框密封结构26。本实施例中,边框密封结构26保证了内侧边框21与外侧边框22形成气囊腔23的密封性,且边框密封结构26增加了内侧边框21和外侧边框22的接触面积,更容易实现内侧边框21和外侧边框22的无缝贴合,增强了气囊腔23的密封效果,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内侧边框21连接外侧边框22的侧面不限于平面和曲面,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适用性强。
进一步的,背板1包括:背板主体11;连接边框12,连接边框12的外侧环绕连接于内侧边框21的内边缘,连接边框12的内侧环绕连接于背板主体11的外边缘;其中,连接边框12为TPU材质;或者,背板1整体为TPU材质。
本实施例中,TPU材质具有高韧性高弹性的优点。连接边框为TPU材质,起到了承接内侧边框21和背板主体11的作用,增强了背板1部分的缓冲,进一步提高了保护壳的防摔能力,具体的,背板1整体为TPU材质提高了整个背板1的稳固性,从而增强保护壳的一体性,减少进灰间隙。
具体的,背板1的外边缘设置有密封槽13,边框密封结构26嵌入密封槽13中实现密封。本实施例中,密封槽53不仅将背板1与内侧边框21和外侧边框2连接成一体,且对边框密封结构26实施了进一步密封,提高了保护壳的防摔能力。
结合图1、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内侧边框21设置有第一避让孔214,外侧边框22设置有第二避让孔223,外侧边框22与内侧边框21密封连接时,第一避让孔214与第二避让孔223位置对应且第一避让孔214的边缘与第二避让孔223的边缘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孔214的边缘与第二避让孔223的边缘密封连接形成避让孔密封结构4,避让孔密封结构4为通过将对应开口3的边缘处的内侧边框21与外侧边框22贴合设置形成,用于防止密封气囊腔23在开口3处漏气。具体的,第一避让孔214和第二避让孔223组合成侧边框2的开口3,开口3设置有多个,便于使用者操作。更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保护壳还包括与开口3相对应的按键5,按键5通过开口3连接在内侧边框21上,与保护壳所保护设备的按键位置对应,可以按压到所保护设备的按键。
结合图12-14所示,外侧边框22还包括摄像头保护部221,摄像头保护部221上设有第二凹槽,内侧边框21还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封堵部212,封堵部212与第二凹槽的开口密封连接,并与摄像头保护部221共同形成摄像头保护气囊24。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为摄像头保护气囊24的形成提供了气囊腔空间,摄像头保护气囊24可对摄像头区域进行有效保护。
进一步的,封堵部212上还设有朝向第二凹槽凸起的凸起部213,凸起部位于第二凹槽内。本实施例中,凸起部21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摄像头保护气囊24的缓冲能力,增强了摄像头保护部221的防摔能力。
结合图20-22所示,凸起部213与第二凹槽的底部接触,或凸起部213与第二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凸起部213不仅增加了摄像头保护气囊24的稳固性,且将摄像头保护气囊24分割为多个子摄像头保护气囊,提高了摄像头保护气囊24的缓冲能力,进一步增强保护壳的防摔效果。
结合图12-14所示,凸起部213为两个且两个凸起部213间隔设置,两个凸起部213分别与第二凹槽的两个侧壁接触。本实施例中,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213增加了摄像头保护气囊24的稳固性,增强了对摄像头区域的保护效果。
结合图17-19所示,封堵部212朝向摄像头保护部221的一侧为平面,平面封住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摄像头保护气囊24。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和平面的设计增加了摄像头保护气囊24的中空体积,提高了摄像头保护气囊24的缓冲能力,进而增强了保护壳在摄像头区域的防摔效果。
结合图15-16所示,外侧边框22的至少一角朝向远离内侧边框2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中空的凸起222。本实施例中,支撑骨25与外侧边框22相抵持,可以支撑气囊腔23,使得气囊腔23不易变形,可提高保护壳的缓冲能力,进一步增强保护壳的防摔效果。
结合图11-12所示,外侧边框22的至少一角与内侧边框21的对应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支撑骨25。本实施例中,中空的凸块222可以使密封气囊腔23变大,提高了密封气囊腔23的缓冲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摔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侧边框,所述侧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周缘,所述侧边框包括内侧边框、外侧边框以及位于所述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之间的密封气囊腔,所述外侧边框设于所述内侧边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内侧边框密封连接以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边框包括第一气囊部和开口部,所述内侧边框与所述开口部密封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囊部共同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框包括连接部、封口部和自所述封口部朝向所述第一气囊部凸起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密封气囊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气囊部接触,或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气囊部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部朝向所述开口部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凹槽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框包括第二气囊部和连接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以与所述第二气囊部共同形成所述密封气囊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框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外侧边框设置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密封连接时,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第二避让孔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避让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避让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边框还包括摄像头保护部,所述摄像头保护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内侧边框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密封连接,并与所述摄像头保护部共同形成摄像头保护气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上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凹槽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接触,或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凸起部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凸起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侧壁接触。
CN202320575798.7U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保护壳 Active CN220156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5798.7U CN220156547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5798.7U CN220156547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6547U true CN220156547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5798.7U Active CN220156547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6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45668U (zh) 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
CN101540239A (zh) 按键结构
CN103957486A (zh) 应用在终端内部的扬声器模组
JP2001057127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の防滴・防塵構造
CN106375513A (zh) 语音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20156547U (zh) 一种保护壳
US6534213B1 (en) Battery module for compact electric appliance for coping with deformation of the battery
KR200458293Y1 (ko) 연질 보호케이스
CN217771680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套
US6949311B2 (en) Battery structure
CN214205641U (zh) 具有防摔功能的保护壳
CN208128486U (zh) 一种防水耳机
CN116112590A (zh) 防摔保护壳
CN107277210A (zh) 移动终端及其侧键防水装置
CN213938038U (zh) 带封闭气囊的防摔保护壳
CN217406599U (zh) 保护壳
US20240097732A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tective cas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873161B2 (ja) 携帯端末機
CN115701703A (zh)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CN219227815U (zh) 电子设备
JP5593780B2 (ja) 筐体構造
CN220156548U (zh) 保护壳
CN217883732U (zh) 一种音腔结构、镜腿及智能眼镜
CN114390125B (zh) 电子设备
CN214959680U (zh) 一种防摔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