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3432U -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3432U
CN220173432U CN202320870546.7U CN202320870546U CN220173432U CN 220173432 U CN220173432 U CN 220173432U CN 202320870546 U CN202320870546 U CN 202320870546U CN 220173432 U CN220173432 U CN 220173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insulating substrate
fan
base body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05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8705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3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3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3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所述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设有一绕线基座,所述绕线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外围径向设置的多个绝缘基片,所述绝缘基片上表面沿绝缘基片长度方向设有一个以上的V型槽,所述V型槽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小凹槽,所述绝缘基片及其上表面的小凹槽形成错层的绕线结构,通过在绝缘基片上设置V型槽,并在V型槽表面设置小凹槽,每一个小凹槽在V型槽内斜着分布,能够有效增加绕线圈数及发热丝长度,保证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的风机发热装置,发热丝绕制前,不需要弯折,简化绕制工艺,有效提升发热装置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机发热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包含所述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风机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吹风、干手器等的发热装置,一般是通过空气流经发热丝,变成热空气,然后通过出风口吹出。现有的发热丝都是在绕线前先折弯,再将弯折成特定形状的发热丝绕到基座上,如图1所示,专利号为202020066040.7、专利名称为电吹风发热装置及电吹风的专利中,在外壳5内部的电吹风发热装置结构中,发热丝2先弯折成紧密排列的U型,然后,再将绕好的发热丝2绕到基座1上,现有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因为发热丝在绕制前已经弯折成波形螺旋发热丝形状,该形状弹性大,自由拉伸度大,绕制时不可控,对绕线拉力要求极高,难用机器绕制,不适合自动化绕线,绕线效率极低;
2、U型波形螺旋发热丝由于每个波形的下半部分都悬空,容易相互碰触造成短路,从而出现故障,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绕线效率低、容易短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的风机发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所述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设有一绕线基座,所述绕线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外围径向设置的多个绝缘基片,所述绝缘基片上表面沿绝缘基片长度方向设有一个以上的V型槽,所述V型槽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小凹槽,所述绝缘基片及其上表面的小凹槽形成错层的绕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机发热装置,包括绕线基座和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外围径向设置的绝缘基片,所述绝缘基片上表面沿绝缘基片长度方向设有一个和或以上的V型槽,所述V型槽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小凹槽,所述绝缘基片及其上表面的小凹槽形成错层的绕线结构,
把单一平层绕线区域通过大V形槽均匀延展至风道,使绕线更方便,发热丝均匀固定于风道内便于充分的热交换,且能按需求参数绕制适量功率发热丝,
绕线基座采用耐高温绝缘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云母、陶瓷材料,绝缘基片的V形槽边缘有绕线的小凹槽。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小凹槽底部内壁形状与所述发热丝外径适配。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基片之间与基座本体外表面形成多个使空气沿所述绝缘基片长度方向流动的风道。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基片上设有便于相邻两个风道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通道。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述空气流通通道设置在所述绝缘基片下表面与所述基座本体外表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本体两端设有绝缘基片固定结构,所述绝缘基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绝缘基片固定结构固定。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丝依次沿基座本体上的绝缘基片横向螺旋绕制在所述小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发热丝之间形成多个使空气沿所述绝缘基片长度方向流动的微风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绝缘基片上设置V型槽,并在V型槽表面设置小凹槽,每一个小凹槽在V型槽内斜着分布,在沿绝缘基片长度方向绕制相同长度范围内,能够有效增加绕线圈数及发热丝长度,此外,相邻的两根发热丝沿气流流向方向,基本很少在一个平面上,在相邻的两根发热丝之间能够形成微风道,能够使发热丝与空气充分接触,使气流可以均匀通过每根发热丝周围,保证了热交换效率,从而在同等长度基座本体下、能够达到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发热效果。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发热丝解决了在绕线拉力大大增加前提下,发热丝均匀分布于风道内的问题,并且有效避免因发热丝悬空造成的短路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提升发热装置的加工效率,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及质量。
发热丝在基座绕制前,不需要弯折,直接在基座上进行绕制,从而简化了绕制工艺;发热丝自身张力一致,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绕线拉力能够增大很多,提高了绕制的稳定性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绝缘基片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机发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风道和微风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了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使其在绕制至绕线基座之前,不需要弯折,直线直接在绕线基座上进行绕制,从而达到简化绕制工艺,提高产品稳定性及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设有一绕线基座,所述绕线基座包括基座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1外围径向设置的多个绝缘基片4,所述绝缘基片4上表面沿绝缘基片长度方向并列设有3个V型槽401,分别为第一V型槽4011、第二V型槽4012、第三V型槽4013,所述V型槽402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小凹槽402,所述小凹槽包括相邻的第一小凹槽4021和第二小凹槽4022,所述绝缘基片4及其上表面的V型槽、V型槽上的小凹槽402一起形成错层的绕线结构。本例绝缘基片4之间与基座本体1外表面形成多个使空气沿所述绝缘基片长度方向流动的风道7。
本例的第一V型槽4011、第二V型槽4012、第三V型槽4013的形状、槽深及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小凹槽40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此外,本例的V型槽401的数量不局限于三个,也可以为1个或多个,其数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改变,现有技术的绕线板位置及大小由弯折的发热丝形状决定,而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考虑发热丝的形状等,从而大大增加了设计的灵活度。通过在绝缘基片4上设置V型槽401,并在V型槽401表面设置小凹槽402,每一个小凹槽402在V型槽401内斜着分布,由于相邻的第一小凹槽4021和第二小凹槽4022设置为错层,第一小凹槽4021和第二小凹槽4022在投影面上可以无限接近,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同一平面上绕制发热丝,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增加绕线圈数及发热丝长度,
本例基座本体1的形状为圆形,每个绝缘基片4的形状都相同,绕制的发热丝能够在绕制结构上,以绕制基座的中心轴为圆心,投影为均匀同心螺旋状线条。本例的基座本体1的形状不局限于圆形,还可以为方形、椭圆形、类圆形等,形状取决于适配的产品的形状。本例对绝缘基片4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形状,只需要发热丝呈阶梯状分层绕制即可。
本例的绕线基座为耐高温绝缘、并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优选绕线基座为耐高温、绝缘的云母,也可以选用陶瓷或者其他耐高温绝缘材料。
本例的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不仅在风道7中能够使发热丝2与空气充分接触,本例通过优化绝缘基片4的结构,使基座本体1外表面和绝缘基片4底部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5,使风道7之间的空气流通,便于实现热平衡。
具体的,本例的基座本体1端部突出基座本体1表面设有卡圈,所述卡圈表面设有卡槽,所述绝缘基片4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绝缘基片4的另一端设有与基座1配合的台阶面403,使所述绝缘基片4中部架空设置在基座1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本例还可以在基座1两端均突出设置卡槽,使所述绝缘基片4两端突出基座1表面搭接在基座1的两端。还可以在所述绝缘基片4底部挖槽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例的空气流通通道5可以不设置在绝缘基片4的底部,而是设置在还可以在绝缘基片4上,比如设置若干个通孔用于相邻风道7之间的空气流通。
如图5-图7所示,本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发热丝绕线结构的风机发热装置,所述风机发热装置还包括发热丝2,所述发热丝2依次沿基座本体1上的绝缘基片4横向螺旋绕制在所述小凹槽402内,优选地,所述小凹槽402的底部内壁与所述发热丝2外径适配。
本例的风道7是由产品的外壳5、基座本体1及相邻的两个绝缘基片4围合而成,在单个风道7内,相邻的发热丝201、202之间形成多个使空气沿所述绝缘基片4长度方向流动的微风道8。
由于所述V型槽401为斜坡或弧形,因此,上表面的小凹槽402呈阶梯状分布,当所述发热丝2绕制后,每根发热丝2与相邻的发热丝2沿气流流向方向上,基本很少在一个平面上,在相邻的两根发热丝2之间能够形成微风道8,能够使发热丝2与空气充分接触,使气流可以均匀通过每根发热丝2周围,保证了热交换效率。现有技术绕制为U型的发热丝2在风道7中,沿气流风向是重合的,气流只能沿着U型槽流动,而两个发热丝2横向间距中,很少有气流流经,从而在相邻的发热丝之间,无法与空气充分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效率更高,发热效果更好,从而在同等长度基座本体下、能够达到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发热效果。
本例在绕制发热丝时,不需要弯折发热丝,发热丝的拉力可控,能够使绕线拉力大大增加,在绕线拉力大大增加前提下,发热丝依然能够均匀分布于风道7内,从而在保证产品发热稳定性,并且有效避免绕线过程中,因拉力不可控造成的U型波形螺旋发热丝在每个风道中波形数量不同造成的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也能够有效避免因发热丝在悬空造成的短路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保大大提升发热装置的加工效率,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及质量。
本例发热丝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绝缘基片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端或第二接线端相连的保护装置,所述绝缘基片4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的固定结构。此结构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专利号为202020066040.7、专利名称为电吹风发热装置及电吹风的专利中的接线方式和保护方式,此部分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所述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设有一绕线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外围径向设置的多个绝缘基片,所述绝缘基片上表面沿绝缘基片长度方向设有一个以上的V型槽,所述V型槽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小凹槽,所述绝缘基片及其上表面的小凹槽形成错层的绕线结构。
2.一种风机发热装置,包括绕线基座和发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外围径向设置的绝缘基片,所述绝缘基片上表面沿绝缘基片长度方向设有一个和或以上的V型槽,所述V型槽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绕制发热丝的小凹槽,所述绝缘基片及其上表面的小凹槽形成错层的绕线结构,
把单一平层绕线区域通过大V形槽均匀延展至风道,使绕线更方便,发热丝均匀固定于风道内便于充分的热交换,且能按需求参数绕制适量功率发热丝,
绕线基座采用耐高温绝缘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包括云母、陶瓷材料,绝缘基片的V形槽边缘有绕线的小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凹槽底部内壁形状与所述发热丝外径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片之间与基座本体外表面形成多个使空气沿所述绝缘基片长度方向流动的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片上设有便于相邻两个风道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通通道设置在所述绝缘基片下表面与所述基座本体外表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两端设有绝缘基片固定结构,所述绝缘基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绝缘基片固定结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依次沿基座本体上的绝缘基片横向螺旋绕制在所述小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发热丝之间形成多个使空气沿所述绝缘基片长度方向流动的微风道。
CN202320870546.7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Active CN220173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0546.7U CN220173432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0546.7U CN220173432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3432U true CN220173432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0546.7U Active CN220173432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3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62734B1 (ko) 전기 온풍기용의 유도가열 발열체와 이를 이용한 온풍기
CA1121424A (en) Resistance heater assembly for installation in a duct
CN220173432U (zh) 一种风机发热丝绕线结构及风机发热装置
US4230933A (en) Electric air heating element
CN209234078U (zh) 一种多级电加热管及饮水机
JPH0226357B2 (zh)
CN211531342U (zh) 一种电吹风中的发热机构
CN217131523U (zh) 热风枪芯体及具有其的热风枪
CN209661339U (zh) 一种即热式加热管及饮水机
CN112797625A (zh) 一种高温气体加热装置
CN204390798U (zh) 适用于电缆故障测试仪的串行通信电缆
CN216820121U (zh) 加热器框架板、加热器模块和吹风机
CN208939690U (zh) 一种转子冲片
CN205793433U (zh) 一种电暖袋发热体
CN219372616U (zh) 多股并联绕丝的低电阻发热线
TWI748813B (zh) 薄型電熱帶的支撐架
CN211792076U (zh) 便于组装生产的电吹风发热装置及电吹风
CN218488855U (zh) 一种电加热模具
CN211792069U (zh) 电吹风发热装置及电吹风
KR20120063409A (ko) 고주파 유도가열장치용 발열장치
US1139076A (en) Resistance for electric heaters.
CN216961736U (zh) 头发护理设备
CN210694418U (zh) 线圈盘及电磁加热装置
CN215925346U (zh) 一种烘道组件及洗烘一体机
CN214426198U (zh) 一种高温气体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