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253U - 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72253U CN220172253U CN202321635950.2U CN202321635950U CN220172253U CN 220172253 U CN220172253 U CN 220172253U CN 202321635950 U CN202321635950 U CN 202321635950U CN 220172253 U CN220172253 U CN 2201722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melt
- hot
- opening
- mel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端盖组合体包括盖板和热熔前板,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一槽底,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开口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的宽度w2,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一深度h1,热熔前板用于设在盖板上,热熔前板上设有用于插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熔前凸起,第一熔前凸起的最大宽度w3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口的宽度w1,第一熔前凸起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二深度h2,第二深度h2大于第一深度h1,且热熔前板的熔点低于盖板的熔点。端盖组合体能够提高盖板与热熔前板热熔后的连接强度,且连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能量密度、可靠性以及成本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二次电池的金属盖板与塑胶板的附着性差,连接强度较低,使得金属盖板与塑胶板容易分离,从而影响二次电池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而采用模内注塑的连接方式,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端盖组合体,所述端盖组合体能够提高盖板与热熔前板热熔后的连接强度,且连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端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端盖组件的储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包括盖板和热熔前板,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一槽底,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开口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的宽度w2,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一深度h1;热熔前板用于设在盖板上,热熔前板上设有用于插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熔前凸起,第一熔前凸起的最大宽度w3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口的宽度w1,第一熔前凸起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二深度h2,第二深度h2大于第一深度h1;且热熔前板的熔点低于盖板的熔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组合体,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第一开口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的宽度w2的第一凹槽,在热熔前板上设置第一熔前凸起,第一熔前凸起插入第一凹槽,并通过热熔方式将第一熔前凸起进行熔融,使得第一熔前凸起与第一凹槽形状相同,从而提高了盖体与热熔前板的连接强度,且连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开口的宽度w1超出第一熔前凸起的最大宽度w3达0.1mm-0.4mm,以在第一熔前凸起与第一凹槽进行装配时,第一开口能够对第一熔前凸起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同时,热熔时能够用于容纳第一熔前凸起产生的熔融物。尤其在采用超声热熔时,提高了一定的超声振幅空间,有利于进行超声热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板上设有沉槽,第一凹槽形成在沉槽的底壁上,热熔前板位于沉槽内,减少了盖板和热熔前板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了电芯的容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熔前凸起在第一方向所在平面上的截面为长方形,以使第一熔前凸起插入第一凹槽后,能够尽可能多的填充第一凹槽,从而减小热熔填充所需的时间,提高连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凹槽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过渡连接,使得熔融后的第一熔前凸起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圆角向上卷绕填充,通过第一熔前凸起的侧面与第一凹槽之间的间隙进行排气,不易发生困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凹槽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在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上,两个倾斜段的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有利于加工时冲压成型,同时,第一熔前凸起熔融后更容易在拐角处均匀填充,在填充过程中不易出现困气问题,进而不易出现影响连接强度的气泡,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板上设有安装口,热熔前板位于安装口处,且部分插设于安装口;端盖组合体还包括:功能件,功能件为电极体和防爆阀中至少一个,功能件用于设在热熔前板上;其中,功能件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开口和第二槽底,第二开口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的宽度w5,第二凹槽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三深度h3;热熔前板上设有用于插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熔前凸起,第二熔前凸起的最大宽度w6小于或等于第二开口的宽度w4,第二熔前凸起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四深度h4,第四深度h4大于第三深度h3;且热熔前板的熔点低于功能件的熔点。
第二开口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的宽度w5,提高了功能件与热熔前板的连接强度。第四深度h4大于第三深度h3,使得热熔后的第二熔前凸起能够形成与第二凹槽相同的形状,提高了功能件与热熔前板的连接强度。通过热熔的方式将功能件与热熔前板进行连接,便于操作,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热熔的方式实现装配连接,实现了槽挡气压达到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板上设有安装口,第一凹槽为环绕安装口设置的环形槽,热熔前板位于安装口处,第一熔前凸起为与第一凹槽形状一致的环形。安装口用于安装电极体和防爆阀中的至少一个,将第一凹槽环绕安装口设置,能够提高盖板与热熔前板连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同时,便于通过热熔前板连接电极体和防爆阀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端盖组件,包括盖板和热熔后板,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一槽底,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开口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的宽度w2;热熔后板设在盖板上,热熔后板上设有插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熔后凸起,第一熔后凸起通过热熔填充在第一凹槽内,第一熔后凸起的形状与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组件,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第一开口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的宽度w2的第一凹槽,以及热熔后板上热熔后填充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熔后凸起,第一熔后凸起的形状与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第一熔后凸起嵌入在第一凹槽内,提高了盖板与热熔后板的连接强度,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连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凹槽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过渡连接,使得热熔时,熔融后的第一熔后凸起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圆角向上卷绕填充,通过第一熔后凸起的侧面与第一凹槽之间的间隙进行排气,不易发生困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圆角的半径为0.1mm-1mm,以便更好的排气,降低发生困气的可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凹槽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在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上,两个倾斜段的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有利于加工时冲压成型,同时,第一熔后凸起在熔融时更容易在拐角处均匀填充,在填充过程中不易出现困气问题,进而不易出现影响连接强度的气泡,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板上设有沉槽,第一凹槽形成在沉槽的底壁上,热熔后板位于沉槽内,减少了盖板和热熔后板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了电芯的容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沉槽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c,c为0.5mm-3mm,在提高电芯容量的同时,使得端盖组件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热熔后板位于所述安装口处且部分插设于安装口;端盖组件还包括功能件,功能件为电极体和防爆阀中至少一个,功能件设在热熔后板上;其中,功能件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开口和第二槽底,第二开口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的宽度w5;热熔后板上设有插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熔后凸起,第二熔后凸起通过热熔填充在第二凹槽内,第二熔后凸起的形状与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同。
第二开口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的宽度w5,热熔后板的第二熔后凸起在热熔时填充第二凹槽,形成与第二凹槽相卡接的结构,提高了功能件与热熔后板的连接强度。第二熔后凸起的形状与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第一熔后凸起嵌入在第一凹槽内,提高了盖板与热熔后板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了密封性能。通过热熔的方式将盖板与热熔后板进行连接时,操作方便,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合体,壳体为筒状,且具有第一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后壳体内,端盖组合体热熔后,覆盖第一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合体,提高了储能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壳体为筒状,且具有第一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后壳体内,端盖组件覆盖第一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提高了储能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第三或第四方面实施例中的储能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储能装置,提高了用电设备的稳定性和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的剖视爆炸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的剖面结构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的剖面爆炸图;
图9是图8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端盖组合体100A、
盖板10、第一凹槽11、第一开口111、第一槽底112、圆角113、倾斜段114、沉槽12、安装口13、
热熔前板20A、第一熔前凸起21A、第二熔前凸起22A、
功能件30、第二凹槽31、第二开口311、第二槽底312、
端盖组件100B、
热熔后板20B、第一熔后凸起21B、第二熔后凸起22B、
储能装置1000、壳体200、电能转换装置2000、第一用户负载3000、第二用户负载4000、高压电缆5000、第一电能转换装置6000、第二电能转换装置7000、
用电设备10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100A、端盖组件100B、储能装置1000及用电设备100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100A,包括盖板10和热熔前板20A,盖板10上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111和第一槽底112,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凹槽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一深度h1,热熔前板20A用于设在盖板10上,热熔前板20A上设有用于插在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前凸起21A,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第一熔前凸起21A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二深度h2,第二深度h2大于第一深度h1,且热熔前板20A的熔点低于盖板10的熔点。
具体地,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合体100A,包括盖板10和热熔前板20A,盖板10上设有第一凹槽11,盖板10通过第一凹槽11与热熔前板20A连接,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111和第一槽底112,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凹槽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这样,热熔前板20A的第一熔前凸起21A在热熔后填充第一凹槽11,形成与第一凹槽11相卡接的结构,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前板20A的连接强度。
热熔前板20A用于设在盖板10上,与盖板10形成层叠结构,热熔前板20A上设有用于插在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前凸起21A,热熔前板20A通过插在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盖板10连接,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以使第一熔前凸起21A能够由第一开口111插入第一凹槽11内。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一深度h1,第一熔前凸起21A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二深度h2,第二深度h2大于第一深度h1,这样,第二深度h2大于第一深度h1的部分在第一熔前凸起21A热熔后,能够填充第一凹槽11的空隙,使得热熔后的第一熔前凸起21A形成与第一凹槽11相同的形状,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前板20A的连接强度。且热熔前板20A的熔点低于盖板10的熔点,这样,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将盖板10与热熔前板20A进行连接,便于操作,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热熔的方式实现装配连接,实现了槽挡气压达到密封性。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组合体100A,通过在盖板10上设置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的第一凹槽11,在热熔前板20A上设置第一熔前凸起21A,第一熔前凸起21A插入第一凹槽11,并通过热熔方式将第一熔前凸起21A进行熔融,使得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一凹槽11形状相同,从而提高了盖体与热熔前板20A的连接强度,且连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等于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时,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一开口111完全匹配,二者之间没有缝隙,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一开口111内的装配精度较高。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小于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时,方便将第一熔前凸起21A由第一开口111装配进第一凹槽11内,且在第一熔前凸起21A熔融过多时,可以填充在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一开口11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熔前凸起21A可以有较大的深度和宽度误差,降低了对第一熔前凸起21A加工的精度要求,便于生产加工。
第二深度h2与第一深度h1的差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只要使得第一熔前凸起21A在熔融后能够完全完全填充第一凹槽11,熔融后热熔前板20A可以完全盖设在盖板10上,也可以与盖板1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熔采用超声热熔,功耗较小,且对工件表面清洁度要求较低。当然,热熔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热熔。热熔时,热量由盖板10远离热熔前板20A的一侧传递至与第一凹槽11的底壁接触的第一熔前凸起21A,使得第一熔前凸起21A熔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超出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达0.1mm-0.4mm,以在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一凹槽11进行装配时,第一开口111能够对第一熔前凸起21A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同时,热熔时能够用于容纳第一熔前凸起21A产生的熔融物。尤其在采用超声热熔时,提高了一定的超声振幅空间,有利于进行超声热熔。
具体地,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可以超出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的值为0.1mm、0.15mm、0.2mm、0.3mm、0.4mm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熔前凸起21A插入第一开口111时,一般第一熔前凸起21A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开口111的距离相同,当然,此处不作限制,第一熔前凸起21A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开口111的距离不同也可以进行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与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的差值还可以设为其他值,例如,小于0.1mm,或者大于0.4mm。具体可以为,0.08mm,0.07mm,0.5mm,0.8mm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盖板10上设有沉槽12,第一凹槽11形成在沉槽12的底壁上,热熔前板20A位于沉槽12内,减少了盖板10和热熔前板20A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了电芯的容量。
可以理解的是,热熔前板20A在第一方向上的最高处可以高于盖板10、低于盖板10或与盖板10处于同一平面。
具体地,在本申请方案中,沉槽12下沉的深度为0.5-3mm。例如,沉槽12下沉的深度可以为0.5mm、0.7mm、1.5mm、2mm、2.3mm、3mm等。当然,沉槽12下沉的深度还可以小于0.5mm或大于3mm。例如,沉槽12下沉的深度还可以为0.2mm、0.3mm、0.4mm等,或者3.1mm、3.5mm、4mm、5mm、7mm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第一熔前凸起21A在第一方向所在平面上的截面为长方形,以使第一熔前凸起21A插入第一凹槽11后,能够尽可能多的填充第一凹槽11,从而减小热熔填充所需的时间,提高连接效率。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熔前凸起21A在第一方向所在平面上的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梯形或不规则形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113过渡连接,使得熔融后的第一熔前凸起21A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圆角113向上卷绕填充,通过第一熔前凸起21A的侧面与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隙进行排气,不易发生困气。
具体地,在本申请方案中,圆角113的半径为0.1-1mm。例如,圆角113的半径可以为0.1mm、0.2mm、0.5mm、0.7mm、1mm等。当然,圆角113的半径也可以小于0.1mm,或者大于1mm。例如,圆角113的半径可以为0.05mm、0.08mm、0.09mm等或者1.1mm、1.5mm、2mm、4mm等。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角进行连接,例如,直角、倒角、锐角、钝角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114,在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上,两个倾斜段114的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有利于加工时冲压成型,同时,第一熔前凸起21A熔融后更容易在拐角处均匀填充,在填充过程中不易出现困气问题,进而不易出现影响连接强度的气泡,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具体地,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的倾斜段114的壁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使得第一熔前凸起21A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需要填充的体积相同,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当然,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的倾斜段114的壁面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的倾斜角度为30°,另一个为45°或60°等。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可以均包括折线段、曲线段、不规则段等。例如,两个侧壁可以为台阶形、波浪形形、弧形形、心电图线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盖板10上设有安装口13,热熔前板20A位于安装口13处且部分插设于安装口13;端盖组合体100A还包括:功能件30,功能件30为电极体和防爆阀中至少一个,功能件30用于设在热熔前板20A上;其中,功能件30上设有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开口311和第二槽底312,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第二凹槽3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三深度h3;热熔前板20A上设有用于插在第二凹槽31内的第二熔前凸起22A,第二熔前凸起22A的最大宽度w6小于或等于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第二熔前凸起22A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四深度h4,第四深度h4大于第三深度h3;且热熔前板20A的熔点低于功能件30的熔点。
具体地,安装口13可以用于安装功能件30,热熔前板29A位于安装口13处且部分插设于安装口13,提升了盖板10至电极体之间的爬电距离,进而增加盖板10和电极体之间的绝缘性能。功能件30通过第二凹槽31与热熔前板20A连接,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热熔前板20A的第二熔前凸起22A在热熔后填充第二凹槽31,形成与第二凹槽31相卡接的结构,提高了功能件30与热熔前板20A的连接强度。热熔前板20A上的第二熔前凸起22A通过插在第二凹槽31内,以将功能件30与热熔前板20A进行连接。第二熔前凸起22A的最大宽度w6小于或等于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以使第二熔前凸起22A能够由第二开口311插入第二凹槽31内。第二凹槽3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三深度h3,第二熔前凸起22A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四深度h4,第四深度h4大于第三深度h3,这样,第四深度h4大于第三深度h3的部分在第二熔前凸起22A热熔后,能够填充第二凹槽31的空隙,使得热熔后的第二熔前凸起22A形成与第二凹槽31相同的形状,提高了功能件30与热熔前板20A的连接强度。热熔前板20A的熔点低于功能件30的熔点,这样,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将功能件30与热熔前板20A进行连接,便于操作,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热熔的方式实现装配连接,实现了槽挡气压达到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31的形状相同,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二熔前凸起22A的形状相同,便于生产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超出第二熔前凸起22A的最大宽度w6达0.1-0.4mm。第二熔前凸起22A在与第二凹槽3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截面为长方形。第二凹槽3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113过渡连接。第二凹槽31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114,在朝向第二开口311的方向上,两个倾斜段11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与前述第一凹槽11及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31的形状可以不同,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二熔前凸起22A的形状可以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盖板10上设有安装口13,第一凹槽11为环绕安装口13设置的环形槽,热熔前板20A位于安装口13处,第一熔前凸起21A为与第一凹槽11形状一致的环形。安装口13用于安装电极体和防爆阀中的至少一个,将第一凹槽11环绕安装口13设置,能够提高盖板10与热熔前板20A连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同时,便于通过热熔前板20A连接电极体和防爆阀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1为至少两个且沿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第一熔前凸起21A为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凹槽11,进一步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前板20A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第一凹槽11可以设为两个、三个、五个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11的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也可以设为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1为至少两个且沿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第二熔前凸起22A为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端盖组件100B,如图1-图9,以及图13所示,包括盖板10和热熔后板20B,盖板10上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111和第一槽底112,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凹槽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热熔后板20B设在盖板10上,热熔后板20B上设有插在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后凸起21B,第一熔后凸起21B通过热熔填充在第一凹槽11内,第一熔后凸起21B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1的形状相同。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件100B,包括盖板10和热熔后板20B,盖板10上设有第一凹槽11,盖板10通过第一凹槽11与热熔后板20B连接,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111和第一槽底112,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凹槽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这样,热熔后板20B的第一熔后凸起21B在热熔后填充在第一凹槽11,与第一凹槽11形成相卡接的结构,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的连接强度。
热熔后板20B设在盖板10上,与盖板10形成层叠结构,热熔后板20B上设有插在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后凸起21B,第一熔后凸起21B通过热熔填充在第一凹槽11内,第一熔后凸起21B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1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第一熔后凸起21B嵌入在第一凹槽11内,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了密封性能。通过热熔的方式将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进行连接时,操作方便,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组件100B,通过在盖板10上设置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的第一凹槽11,以及热熔后板20B上热熔后填充在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后凸起21B,第一熔后凸起21B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1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第一熔后凸起21B嵌入在第一凹槽11内,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的连接强度,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连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熔采用超声热熔,功耗较小,且对工件表面清洁度要求较低。当然,热熔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热熔。热熔时,热量由盖板10远离热熔后板20B的一侧传递至与第一凹槽11的底壁接触的第一熔后凸起21B,使得第一熔后凸起21B熔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113过渡连接,使得热熔时,熔融后的第一熔后凸起21B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圆角113向上卷绕填充,通过第一熔后凸起21B的侧面与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隙进行排气,不易发生困气。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角进行连接,例如,直角、倒角、锐角、钝角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圆角113的半径为0.1mm-1mm,以便更好的排气,降低发生困气的可能。
具体地,圆角113的半径可以为0.1mm、0.2mm、0.5mm、0.7mm、1mm等。当然,圆角113的半径也可以小于0.1mm,或者大于1mm。例如,圆角113的半径可以为0.05mm、0.08mm、0.09mm等或者1.1mm、1.5mm、2mm、4mm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114,在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上,两个倾斜段114的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有利于加工时冲压成型,同时,第一熔后凸起21B在熔融时更容易在拐角处均匀填充,在填充过程中不易出现困气问题,进而不易出现影响连接强度的气泡,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具体地,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的倾斜段114的壁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使得第一熔后凸起21B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需要填充的体积相同,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当然,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的倾斜段114的壁面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的倾斜角度为30°,另一个为45°或60°等。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可以均包括折线段、曲线段、不规则段等。例如,两个侧壁可以为台阶形、波浪形形、弧形形、心电图线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3所示,盖板10上设有沉槽12,第一凹槽11形成在沉槽12的底壁上,热熔后板20B位于沉槽12内,减少了盖板10和热熔后板20B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了电芯的容量。
可以理解的是,热熔后板20B在第一方向上的最高处可以高于盖板10、低于盖板10或与盖板10处于同一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沉槽12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c,c为0.5mm-3mm,在提高电芯容量的同时,使得端盖组件100B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c可以为0.5mm、0.7mm、1.5mm、2mm、2.3mm、3mm等。当然,c还可以小于0.5mm或大于3mm。例如,c还可以为0.2mm、0.3mm、0.4mm等,或者3.1mm、3.5mm、4mm、5mm、7mm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盖板10上设有安装口13,热熔后板20B位于安装口13处且部分插设于安装口13;端盖组件100B还包括功能件30,功能件30为电极体和防爆阀中至少一个,功能件30设在热熔后板20B上;其中,功能件30上设有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开口311和第二槽底312,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热熔后板20B上设有插在第二凹槽31内的第二熔后凸起22B,第二熔后凸起22B通过热熔填充在第二凹槽31内,第二熔后凸起22B的形状与第二凹槽31的形状相同;且热熔后板20B的熔点低于功能件30的熔点。
具体地,安装口13可以用于安装功能件30,热熔后板20B位于安装口13处且部分插设于安装口13,提升了盖板10至电极体之间的爬电距离,进而增加盖板10和电极体之间的绝缘性能。功能件30通过第二凹槽31与热熔后板20B连接,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小于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热熔后板20B的第二熔后凸起22B在热熔时填充第二凹槽31,形成与第二凹槽31相卡接的结构,提高了功能件30与热熔后板20B的连接强度。热熔后板20B上设有插在第二凹槽31内的第二熔后凸起22B,第二熔后凸起22B通过热熔填充在第二凹槽31内,第二熔后凸起22B的形状与第二凹槽31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第一熔后凸起21B嵌入在第一凹槽11内,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了密封性能。通过热熔的方式将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进行连接时,操作方便,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31的形状相同,第一熔后凸起21B与第二熔后凸起22B的形状相同,便于生产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第二凹槽3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113过渡连接。第二凹槽31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114,在朝向第二开口311的方向上,两个倾斜段11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与后述第一凹槽11及第一熔后凸起21B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31的形状可以不同,第一熔前凸起21A与第二熔前凸起22A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第二凹槽31可以为T型或梯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第一凹槽11为至少两个且沿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第一熔后凸起21B为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凹槽11,进一步提高了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第一凹槽11可以设为两个、三个、五个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11的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也可以设为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0上设有安装口13,第一凹槽11为环绕安装口13设置的环形槽,热熔后板20B位于安装口13处,第一熔后凸起21B为与第一凹槽11形状一致的环形。安装口13用于安装电极体和防爆阀中的至少一个,将第一凹槽11环绕安装口13设置,能够提高盖板10与热熔后板20B连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同时,便于通过热熔后板20B连接电极体和防爆阀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1为至少两个且沿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第二熔后凸起22B为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电极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合体100A,壳体200为筒状,且具有第一开口111,电极组件容纳于后壳体200内,端盖组合体100A热熔后,覆盖第一开口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0,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合体100A,提高了储能装置1000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储能装置1000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壳体200为铝制壳体,端盖组合体100A与壳体200通过激光焊接在一起。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电极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100B,壳体200为筒状,且具有第一开口111,电极组件容纳于后壳体200内,端盖组件100B覆盖后第一开口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0,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100B,提高了储能装置1000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储能装置1000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壳体200为铝制壳体,端盖组件100B与壳体200通过激光焊接在一起。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储能包括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电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1000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风电、光伏电站侧的大型储能电站,其可以协助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并网要求,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储能电站作为电源侧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减少瞬时功率变化,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改善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电网侧的储能集装箱,功能主要为调峰、调频、缓解电网阻塞调峰方面,可实现对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即在用电负荷低谷时对储能电池充电,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将存储的电量释放,从而实现电力生产和消纳之间的平衡;
(3)应用于用电侧的小型储能柜,功能主要为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费用管理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用电侧储能可以分为工商业储能柜、户用储能装置、储能充电桩等,其一般与分布式光伏配套使用。工商业用户可利用储能进行谷峰价差套利和容量费用管理。在实施峰谷电价的电力市场中,通过低电价时给储能系统充电,高电价时储能系统放电,实现峰谷电价差套利,降低用电成本。此外,适用两部制电价的工业企业,可以利用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储能,在高峰负荷时放电,从而降低尖峰功率及申报的最大需求量,达到降低容量电费的目的。户用光伏配储可以提高电力自发自用水平。因高昂电价以及较差的供电稳定性,从而拉动户用光伏装机需求。考虑到光伏在白天发电,而用户一般在夜间负荷较高,通过配置储能可以更好地利用光伏电力,提高自发自用水平,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另外,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需要配置储能,用于备用电源。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0的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且本申请图15实施例以用户侧储能中的家用储能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储能装置1000并不限定于家用储能场景。
本申请提供一种户用储能系统,该户用储能系统包括电能转换装置2000(光伏板)、第一用户负载3000(路灯)、第二用户负载4000(例如空调等家用电器)等以及储能装置1000,储能装置1000为小型储能箱,可通过壁挂方式安装于室外墙壁。具体的,光伏板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能装置1000用于储存该电能并在电价高峰时供给路灯和家用电器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进行供电。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0的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且本申请图16实施例以发/配电侧共享储能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储能装置1000并不限定于其发/配电侧储能场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高压电缆5000、第一电能转换装置6000、第二电能转换装置7000及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100,发电情况下,第一电能转换装置6000及第二电能转换装置7000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与高压线缆5000连接并供给配网用电侧使用,当用电负荷较低,第一转换装置6000、第二电能转换装置7000发电过剩时,将多发的电量储存至储能装置100,减少弃风、弃光率,改善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在用电负荷高位时,电网下达指令,将储能装置100储存的电量协同高压电缆5000采用并网模式传输电能供给用电侧使用,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服务,充分发挥电网调峰的作用,促进电网削峰填谷,缓解电网供电压力。
可选地,第一电能转换装置6000及第二电能转换装置7000可将太阳能、光能、风能、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机械能等中的至少一种转换为电能。
储能装置10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储能装置1000相互串联或并联,多个储能装置1000采用隔离板(图未示)进行支撑及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储能装置1000外部还可以设有储能箱,用于收容储能装置1000。
可选地,储能装置1000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0的实际应用形态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列举产品,还可以是其他应用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储能装置1000的应用形态做严格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储能装置1000为多芯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当该储能装置1000为单体电池时,储能装置1000可以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设备10000,包括上述第三或第四方面实施例中的储能装置1000。
在本申请方案中,用电设备10000的结构不作限制。例如,用电设备10000可以为车辆、船舶、小型飞机等移动设备,其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包括上述储能装置1000。储能装置1000所提供的电能,为用电设备10000提供驱动力。该移动设备可以为纯电动设备,即用电设备10000的驱动力全部为电能,动力源仅包括储能装置1000。该移动设备也可以为混合动力设备,动力源包括储能装置1000和发动机等其他动力设备。以车辆为例,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设备10000为新能源车,该新能源车可以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汽车、电动三轮车或两轮电动车等。
又例如,用电设备10000为储能柜等储能设备,可以作为移动设备的充电柜,也可以作为其他设备的储能设备。如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配置储能柜,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能暂存在储能柜中,以供路灯、公交站牌等装置用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10000,通过采用上述的储能装置1000,提高了用电设备10000的稳定性和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0),所述盖板(10)上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111)和第一槽底(112),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所述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所述第一凹槽(1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一深度h1;
热熔前板(20A),所述热熔前板(20A)用于设在所述盖板(10)上,所述热熔前板(20A)上设有用于插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前凸起(21A),所述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所述第一熔前凸起(21A)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第二深度h2,所述第二深度h2大于所述第一深度h1;
且所述热熔前板(20A)的熔点低于所述盖板(10)的熔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超出所述第一熔前凸起(21A)的最大宽度w3达0.1mm-0.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上设有沉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形成在所述沉槽(12)的底壁上,所述热熔前板(20A)位于所述沉槽(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前凸起(21A)在第一方向所在平面上的截面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113)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114),在朝向所述第一开口(111)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倾斜段(114)的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上设有安装口(13),所述热熔前板(20A)位于所述安装口(13)处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口(13);
所述端盖组合体还包括:功能件(30),所述功能件(30)为电极体和防爆阀中至少一个,所述功能件(30)用于设在所述热熔前板(20A)上;
其中,所述功能件(30)上设有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开口(311)和第二槽底(312),所述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小于所述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所述第二凹槽(3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三深度h3;
所述热熔前板(20A)上设有用于插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的第二熔前凸起(22A),所述第二熔前凸起(22A)的最大宽度w6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所述第二熔前凸起(22A)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第四深度h4,所述第四深度h4大于所述第三深度h3;
且所述热熔前板(20A)的熔点低于所述功能件(30)的熔点。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上设有安装口(13),所述第一凹槽(11)为环绕所述安装口(13)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热熔前板(20A)位于所述安装口(13)处,所述第一熔前凸起(21A)为与所述第一凹槽(11)形状一致的环形。
9.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0),所述盖板(10)上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111)和第一槽底(112),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宽度w1小于所述第一槽底(112)的宽度w2;
热熔后板(20B),所述热熔后板(20B)设在所述盖板(10)上,所述热熔后板(20B)上设有插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熔后凸起(21B),所述第一熔后凸起(21B)通过热熔填充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所述第一熔后凸起(21B)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形状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圆角(113)过渡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113)的半径为0.1mm-1m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相对两个侧壁均包括:倾斜段(114),在朝向所述第一开口(111)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倾斜段(114)的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上设有沉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形成在所述沉槽(12)的底壁上,所述热熔后板(20B)位于所述沉槽(1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1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c,c为0.5mm-3mm。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上设有安装口(13),所述热熔后板(20B)位于所述安装口(13)处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口(13);
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功能件(30),所述功能件(30)为电极体和防爆阀中至少一个,所述功能件(30)设在所述热熔后板(20B)上;
其中,所述功能件(30)上设有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开口(311)和第二槽底(312),所述第二开口(311)的宽度w4小于所述第二槽底(312)的宽度w5;
所述热熔后板(20B)上设有插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的第二熔后凸起(22B),所述第二熔后凸起(22B)通过热熔填充在所述第二凹槽(31)内,所述第二熔后凸起(22B)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31)的形状相同。
16.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0),所述壳体(200)为筒状,且具有第一开口(111);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200)内;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合体(100A),所述端盖组合体(100A)热熔后,覆盖所述第一开口(111)。
17.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0),所述壳体(200)为筒状,且具有第一开口(111);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200)内;
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100B),所述端盖组件(100B)覆盖所述第一开口(111)。
18.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储能装置(10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5950.2U CN220172253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5950.2U CN220172253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72253U true CN220172253U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64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35950.2U Active CN220172253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72253U (zh) |
-
2023
- 2023-06-26 CN CN202321635950.2U patent/CN2201722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176697B1 (ko) | 단위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 |
CN116914327B (zh) |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 |
CN117219934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565480B (zh) |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544627B (zh) |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780065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3675456A (zh) | 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单体、动力电池包和电动车 | |
CN116937007B (zh) |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 |
CN117525743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116581443B (zh)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826261B (zh) |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220172253U (zh) | 端盖组合体、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7013166A (zh)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799387A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315482A (zh) | 集流盘、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213401353U (zh) | 一种电池结构 | |
CN110416584B (zh) |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 |
CN114335751A (zh) | 一种动力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组件及电池包 | |
CN117080634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221928319U (zh) | 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116565413B (zh)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799391B (zh) | 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220544049U (zh) | 电池壳体、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221928320U (zh) |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6799394B (zh)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