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9982U -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9982U
CN220169982U CN202321520355.4U CN202321520355U CN220169982U CN 220169982 U CN220169982 U CN 220169982U CN 202321520355 U CN202321520355 U CN 202321520355U CN 220169982 U CN220169982 U CN 220169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cooling
cooling water
device body
graphi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03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晓宇
吴苏根
伍春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uda Lithium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uda Lithium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uda Lithium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uda Lithium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03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9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9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9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通过支撑腿安装有炉体,所述炉体外侧套接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底端通过支撑杆与装置本体内侧底部固定,所述冷却水箱表面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箱上方下下方贯通连接,所述回流管表面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输出端和输入端均通过回流管与冷却水箱贯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内部活动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箱体一端设置有弧形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水箱、循环泵、回流管和风机的配合使用,便于在对炉体冷却的同时,提高其冷却的均匀性,避免因冷却不均而出现裂纹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碳素行业属于基础材料产业,其实质是通过对石化和煤化工行业中废渣原料的深加工,实现碳元素同素异形体,如非晶碳、石墨、富勒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石墨稀等的循环利用,作为碳素行业的主导产品,石墨电极是高能效产品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电极焙烧生产过程中,已完成焙烧的炉室,需要经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自然冷却的速度不可控制,现有的炉冷却装置都是在自然冷却至一定的温度,不会再产生裂纹的时候采用强制冷却,提高电极焙烧炉的利用率,减少炉室数,节省投资,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炉冷却装置大多采用风冷,由于风向不易控制,这样会导致焙烧产品的表面冷却效果不均,导致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通过支撑腿安装有炉体,所述炉体外侧套接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底端通过支撑杆与装置本体内侧底部固定,所述冷却水箱表面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箱上方下下方贯通连接,所述回流管表面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输出端和输入端均通过回流管与冷却水箱贯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内部活动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箱体一端设置有弧形开口。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螺杆表面螺旋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移动板一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箱体固定在安装板表面。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端面对称设置有滑块,所述装置本体内壁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箱外侧表面安装有散热片,且散热片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散热片等距离环绕安装在冷却水箱外侧表面,所述冷却水箱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弧形开口所围成圆形直径大于冷却水箱的外侧直径。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底端安装有滑轮,且滑轮安装有多个,并且多个滑轮等距离安装在装置本体底端四个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外侧表面安装有控制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通过设置冷却水箱、循环泵、回流管和风机的配合使用,便于在对炉体冷却的同时,提高其冷却的均匀性,避免因冷却不均而出现裂纹的现象,使得在操作时,先通过炉体完成对石墨电极的焙烧,然后使得产品自然冷却,当需要强制冷却时,工作人员想冷却水箱内部注满冷却水,之后启动循环泵,然后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使回流管从而冷却水箱底部抽入,之后再通过回流管的流动从冷却水箱上方进入,从而提高冷却水箱内部冷却水温度的均匀性,从而可以通过冷却水箱对炉体进行均匀的冷区,防止因冷却不均而出现裂纹的现象,同时在冷却时,可以启动风机,之后风机产生的气流吹拂到冷却水箱表面,之后在通过散热片的配合,从而加快对冷却水箱表面的散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炉体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的冷却水箱俯视图。
图中标号:
1、装置本体;2、炉体;3、冷却水箱;4、循环泵;5、回流管;6、支撑腿;7、滑轮;8、螺杆;9、滑槽;10、安装板;11、控制器;12、箱体;13、风机;14、弧形开口;15、螺纹孔;16、移动板;17、滑块;18、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3。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通过支撑腿6安装有炉体2,所述炉体2外侧套接有冷却水箱3,所述冷却水箱3底端通过支撑杆与装置本体1内侧底部固定,所述冷却水箱3表面设置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箱3上方下下方贯通连接,所述回流管5表面安装有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输出端和输入端均通过回流管5与冷却水箱3贯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活动安装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内部安装有风机13,所述箱体12一端设置有弧形开口14。
通过设置冷却水箱3、循环泵4、回流管5和风机13的配合使用,便于在对炉体2冷却的同时,提高其冷却的均匀性,避免因冷却不均而出现裂纹的现象,使得在操作时,先通过炉体2完成对石墨电极的焙烧,然后使得产品自然冷却,当需要强制冷却时,工作人员想冷却水箱3内部注满冷却水,之后启动循环泵4,然后在循环泵4的作用下,使回流管5从而冷却水箱3底部抽入,之后再通过回流管5的流动从冷却水箱3上方进入,从而提高冷却水箱3内部冷却水温度的均匀性,从而可以通过冷却水箱3对炉体2进行均匀的冷却,防止因冷却不均而出现裂纹的现象,同时在冷却时,可以启动风机13,之后风机13产生的气流吹拂到冷却水箱3表面,之后在通过散热片18的配合,从而加快对冷却水箱3表面的散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炉体2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在操作时,先通过炉体2完成对石墨电极的焙烧,然后使得产品自然冷却,当需要强制冷却时,工作人员想冷却水箱3内部注满冷却水,之后启动循环泵4,然后在循环泵4的作用下,使回流管5从而冷却水箱3底部抽入,之后再通过回流管5的流动从冷却水箱3上方进入,从而提高冷却水箱3内部冷却水温度的均匀性,从而可以通过冷却水箱3对炉体2进行均匀的冷却,防止因冷却不均而出现裂纹的现象,同时在冷却时,可以启动风机13,之后风机13产生的气流吹拂到冷却水箱3表面,之后在通过散热片18的配合,从而加快对冷却水箱3表面的散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炉体2的冷却效率。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3,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杆8,所述螺杆8顶端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螺杆8表面螺旋连接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15,所述移动板16一端安装有安装板10,所述箱体12固定在安装板10表面,通过设置螺杆8、步进电机的配合使用,便于使步进电机带动螺杆8旋转,之后在螺杆8和螺纹孔15的配合下,通过移动板16带动箱体12在装置本体1内部进行循环上下移动,从而使风机13对冷却水箱3表面进行均匀的吹风冷区。
采用此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16端面对称设置有滑块17,所述装置本体1内壁表面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17与滑槽9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块17和滑槽9的配合使用,便于保证移动板16的正常上下移动。
采用此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箱3外侧表面安装有散热片18,且散热片18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散热片18等距离环绕安装在冷却水箱3外侧表面,所述冷却水箱3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设置散热片18,便于提高冷却水箱3的散热效率。
采用此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开口14所围成圆形直径大于冷却水箱3的外侧直径,通过把弧形开口14所围成的圆形直径设置大于冷却水箱3的外侧直径,保证箱体12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与冷却水箱3形成干涉,而且通过设置弧形开口14,便于对风机13吹出风集中的吹拂到冷却水箱3表面,便于对冷却水箱3的散热。
采用此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安装有滑轮7,且滑轮7安装有多个,并且多个滑轮7等距离安装在装置本体1底端四个拐角处,通过设置滑轮7,便于对装置本体1的移动,方便对其进行操作。
采用此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1外侧表面安装有控制器11,通过设置控制器11,便于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用电元件进行控制,控制器11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电器设备均与外界安全电源连通,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通过支撑腿(6)安装有炉体(2),所述炉体(2)外侧套接有冷却水箱(3),所述冷却水箱(3)底端通过支撑杆与装置本体(1)内侧底部固定,所述冷却水箱(3)表面设置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箱(3)上方下下方贯通连接,所述回流管(5)表面安装有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输出端和输入端均通过回流管(5)与冷却水箱(3)贯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活动安装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内部安装有风机(13),所述箱体(12)一端设置有弧形开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杆(8),所述螺杆(8)顶端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螺杆(8)表面螺旋连接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15),所述移动板(16)一端安装有安装板(10),所述箱体(12)固定在安装板(10)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6)端面对称设置有滑块(17),所述装置本体(1)内壁表面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17)与滑槽(9)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3)外侧表面安装有散热片(18),且散热片(18)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散热片(18)等距离环绕安装在冷却水箱(3)外侧表面,所述冷却水箱(3)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开口(14)所围成圆形直径大于冷却水箱(3)的外侧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安装有滑轮(7),且滑轮(7)安装有多个,并且多个滑轮(7)等距离安装在装置本体(1)底端四个拐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外侧表面安装有控制器(11)。
CN202321520355.4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Active CN220169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0355.4U CN220169982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0355.4U CN220169982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9982U true CN220169982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0355.4U Active CN220169982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9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20733B (zh) 一种具有搅拌和调节温度功能的石墨烯生产设备
CN110829239B (zh) 一种高低压电器散热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WO2022142563A1 (zh) 一种轮毂铸造加工设备
CN206140904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模型快速冷却装置
CN213835455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控的真空淬火炉
CN112776290A (zh) 一种电子器材生产用促成型装置
CN220169982U (zh)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炉冷却装置
CN217129735U (zh) 一种具有风冷冷却装置的空压机
CN113501514A (zh) 一种石墨碳素材料的生产装置
CN21401472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源
CN107350894A (zh) 一种用于工件加工的数控冷却装置
CN213548149U (zh) 一种带有可调结构的风冷散热防爆控制箱
CN212573395U (zh) 水泥窑冷却装置电控箱
CN207207063U (zh) 一种pe管材生产装置
CN219267436U (zh) 一种水冷型高效高频变压器
CN216245637U (zh) 一种化学品生产用反应容器降温装置
CN218006031U (zh) 一种电动缸全覆盖测温控温装置
CN216497479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工业混醇分离装置
CN219806455U (zh) 一种吸塑制品生产用风冷定型装置
CN219951124U (zh) 一种高效热处理炉
CN220977072U (zh) 一种刀具分段淬火冷却装置
CN219709418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均匀炭化装置
CN221101317U (zh) 一种水温度控制装置
CN211716936U (zh) 一种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
CN220278181U (zh) 一种螺帽锻压缓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