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8929U - 一种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8929U
CN220168929U CN202320979475.4U CN202320979475U CN220168929U CN 220168929 U CN220168929 U CN 220168929U CN 202320979475 U CN202320979475 U CN 202320979475U CN 220168929 U CN220168929 U CN 220168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base
positioning
support rod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94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保永
于桂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94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8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8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8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底座、托架和支撑杆,所述托架能够承载电子产品,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托架连接;其中,所述托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转动和定位,且所述托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以使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托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和/或,所述支撑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和定位,且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以使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设计,可以快速便捷地将电子产品调节至指读功能要求角度,且具有较佳的支撑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学习机一般配备有支架,通过调节支架可以调节学习机的高度和角度。但是,在指读时需要将学习机保持在特定角度,而现有的支架需要用户目测确定学习机的角度,致使学习机的实际角度与标准角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学习机的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架,可以快速便捷地将电子产品调节至指读功能要求角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架,包括底座、托架和支撑杆,所述托架能够承载电子产品,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托架连接;
其中,所述托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转动和定位,且所述托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以使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托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
和/或,所述支撑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和定位,且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以使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
可选地,包括:
升降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托架中的至少一者上,以能够使所述托架带动所述电子产品相对于所述底座升降。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托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托架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以形成所述升降结构。
可选地,所述托架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多个安装位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托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以使第一固定块定位在任一所述安装位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通过转轴与所述托架和/或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轴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凸部、凹部和弹性件,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轴上,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凸部能够嵌入所述凹部,以形成所述加强定位。
可选地,所述转轴套设有沿轴向分布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支撑杆固定,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抵紧;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的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沿周向排布的凸起和凹槽,以形成所述凸部和凹部;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通过斜面过渡。
可选地,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转轴对称设置有多组。
可选地,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柔性部,用于与所述电子产品接触。
本申请提供的支架,在实际使用时,如需要将电子产品调整到指读功能要求角度,在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在特定角度(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第二预设角度)形成记忆功能,由于预设角度与指读功能要求角度相适配,通过调节托架和支撑杆的相对角度和/或调节底座和支撑杆的相对角度,即可快速便捷地调整到指读功能要求角度,并形成加强定位,此时电子产品既处于指读功能要求角度,又具有较佳的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爆炸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立体;
图3为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后视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支架的折叠侧视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杆和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盘的结构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第二转盘的结构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托架;4、第一固定块;5、第二固定块;6、转轴;7、硅胶垫;8、转轴盖;9、安装位;11、第一转盘;12、第二转盘;13、弹性件;14、凸部;15、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底座1、支撑杆2和托架3,其中,底座1是支架的核心支撑零件,用于放置于桌面,起到对整个支架(具体为支撑杆2和托架3)以及电子产品(具体为学习机)的支撑作用;托架3是支架的核心承载零件,用于承载电子产品,以实现整个支架对电子产品的承载;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托架3连接,以将支架的核心支撑零件和核心承载零件连接在一起,以使支架能够承载电子产品并将电子产品支撑保持在桌面上。
具体地,托架3设置为板状,在托架3的下部设置有翻边,以在托架3的下部边形成U型挡板,以便于电子产品嵌入U型挡板内,并搭在托架3上,进而实现托架3对电子产品的支撑。相对应地,底座1设置为板状,以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
其中,托架3能够相对于支撑杆2转动和定位,具体地,托架3和支撑杆2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阻尼结构,比如,托架3和支撑杆2通过阻尼轴连接,这样,通过施力可以使托架3和支撑杆2相对转动,以调节托架3和支撑杆2的相对角度,取消施力后,托架3和支撑杆2相对定位(即不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支撑杆2和托架3在处于任意角度时,均能够形成定位,以对电子产品实现多个角度的稳定支撑。
而且,托架3和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在第一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可以使支撑杆2相对于托架3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通过形成的加强定位,可以使支撑杆2和托架3之间的定位效果加强,此时,当需要再次使支撑杆2和托架3相对转动时,所施加的力更大。这样,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可以使支撑杆2和托架3在处于第一预设角度时,形成更加稳固的定位效果,通过将第一预设角度与电子产品的指读功能要求角度(即电子产品使用指读功能时所需要保持的角度)相适配,以便于用户更加便捷地调节到指读功能要求角度,且具有更加稳固的定位效果。
相对应地,底座1能够相对于支撑杆2转动和定位,具体地,底座1和支撑杆2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阻尼结构,比如,底座1和支撑杆2通过阻尼轴连接,这样,通过施力可以使底座1和支撑杆2相对转动,以调节底座1和支撑杆2的相对角度,取消施力后,底座1和支撑杆2相对定位(即不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支撑杆2和底座1在处于任意角度时,均能够形成定位,以对电子产品实现多个角度的稳定支撑。
而且,底座1和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在第二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可以使支撑杆2相对于底座1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通过形成的加强定位,可以使支撑杆2和底座1之间的定位效果加强,此时,当需要再次使支撑杆2和底座1相对转动时,所施加的力更大。这样,通过第二定位结构可以使支撑杆2和底座1在处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形成更加稳固的定位效果,通过将第二预设角度与电子产品的指读功能要求角度相适配,以便于用户更加便捷地调节到指读功能要求角度,且具有更加稳固的定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托架3和支撑杆2之间的转动和定位,以及支撑杆2和底座1之间的转动和定位可以设置有其中一者,可以设置有两者,当设置有其中一者时,通过一者的转动和定位,实现对电子产品在不同角度下的支撑,当设置有两者时,实现对电子产品在不同角度和高度下的支撑。相对应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可以设置有其中一者,也可以设置有两者,当设置有一者时,根据电子产品的指读功能要求角度设定第一预设角度或者第二预设角度,以使形成加强定位时电子产品的角度与指读功能要求角度一致,当设置有两者时,根据电子产品的指读功能要求角度设定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以使形成加强定位时电子产品的角度与指读功能要求角度一致。
在实际使用时,如需要将电子产品调整到指读功能要求角度,在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在特定角度(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第二预设角度)形成记忆功能,由于预设角度与指读功能要求角度相适配,通过调节托架3和支撑杆2的相对角度和/或调节底座1和支撑杆2的相对角度,即可快速便捷地调整到指读功能要求角度,并形成加强定位,此时电子产品既处于指读功能要求角度,又具有较佳的支撑稳定性。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设计,可以快速便捷地将电子产品调节至指读功能要求角度,且具有较佳的支撑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支架还设置有升降结构,该升降结构设置在底座1、支撑杆2和托架3中的至少一者上,通过升降结构可以带动托架3相对于底座1升降,进而使托架3带动电子产品相对于桌面升降,以实现对电子产品的高度调节。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定位作用,使得电子产品定位在指读功能要求角度,此时通过升降结构的设计,可以在保持该角度的情况下,对电子产品的高度进行调节,以将电子产品定位在指读产品要求高度(即电子产品使用指读功能时所需要保持的高度)。这样,通过本支架可以对不同型号的电子产品进行支撑和位置保持,有利于将各种电子产品保持在指读功能所需的高度和角度,具有较好的适配性。
本方案中,升降结构设置在托架3上,具体可以设置在托架3和支撑杆2之间。在支撑杆2和托架3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以使得托架3通过第一固定块4与支撑杆2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块4与支撑杆2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块4和支撑杆2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阻尼结构,比如,第一固定块4和支撑杆2通过阻尼轴连接,这样,通过施力可以使第一固定块4和支撑杆2相对转动,以调节第一固定块4和支撑杆2的相对角度,取消施力后,第一固定块4和支撑杆2相对定位(即不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支撑杆2和第一固定块4在处于任意角度时,均能够形成定位。当然,上述第一定位结构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块4和支撑杆2之间,以在第一固定块4和支撑杆2之间形成上述加强定位。而且,托架3可升降地连接在第一固定块4上,通过托架3与第一固定块4的升降连接形成上述升降结构。
如此,通过第一固定块4的设计,可以将托架3和支撑杆2之间的转动连接和升降连接分解成两个独立的结构,并分别设置在支撑杆2和第一固定块4之间,以及第一固定块4和托架3之间,以使得两个结构不会形成干扰,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相对应地,在支撑杆2和底座1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第二固定块5,以使得底座1通过第二固定块5与支撑杆2连接,其中,第二固定块5与支撑杆2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二固定块5和支撑杆2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阻尼结构,比如,第二固定块5和支撑杆2通过阻尼轴连接,这样,通过施力可以使第二固定块5和支撑杆2相对转动,以调节第二固定块5和支撑杆2的相对角度,取消施力后,第二固定块5和支撑杆2相对定位(即不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支撑杆2和第二固定块5在处于任意角度时,均能够形成定位。当然,上述第二定位结构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固定块5和支撑杆2之间,以在第二固定块5和支撑杆2之间形成上述加强定位。
如图3所示,托架3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9,多个安装位9沿托架3的高度方向排布,以使得各个安装位9的高度不同,且多个安装位9均能够与第一固定块4拆卸连接,这样,通过第一固定块4可以拆卸连接在不同高度的安装位9上,以使得托架3相对于第一固定块4的高度改变,进而实现托架3的升降,拆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托架3的高度方向,即为托架3与第一固定块4连接时,在托架3上形成的逐渐升高或者降低的方向,如图3中的上下方向。
具体地,安装位9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丝贯穿安装孔并连接在第一固定块4内,以实现托架3与相应安装位9的拆卸连接。相应地,第一固定块4上设置有与安装位9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螺纹孔,以便于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对托架3和第一固定块4的拆卸。当然,第一固定块4和安装位9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为了便于将第一固定块4安装在各个安装位9,在托架3和第一固定块4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通过第三定位结构可以将第一固定块4定位在任意一个安装位9上。在安装时,先通过第三定位结构对第一固定块4和相应安装位9进行定位,再通过螺丝连接第一固定块4和托架3,进而提升安装的便捷性。
具体地,第三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布设置在第一固定块4和安装位9上,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定位,实现对第一固定块4和安装位9的定位。当然,第三定位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卡块和卡槽的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2通过转轴6与托架3和/或底座1连接,转轴6与支撑杆2转动连接,转轴6与托架3和/或底座1固定连接,以使得支撑杆2相对于托架3和/或底座1转动连接。这里,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支撑杆2和转轴6之间,以使得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结构和转轴6集成在支撑杆2上,仅需要转轴6相对于托架3和/或底座1的拆装即可完成整体结构的拆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当然,转轴6也可以集成在托架3或者底座1上,即转轴6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转轴6与托架3和/或底座1转动连接,通过转轴6与支撑杆2的拆装实现整体的拆装。
结合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5的方案,支撑杆2的两端设置有转轴6,转轴6与支撑杆2转动连接,并与第一固定块4或第二固定块5固定连接,具体地,支撑杆2的端部设置有供第一固定块4或者第二固定块5嵌入的连接槽,转轴6连接在连接槽的两个侧壁,并贯穿第一固定块4或者第二固定块5。当然,在转轴6的两端设置设置有转轴盖8,转轴盖8连接在支撑杆2上,以实现转轴6内部的防尘。
本方案中,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凸部13、凹部14和弹性件10,凸部13和凹部14分别设置在支撑杆2和转轴6上,当支撑杆2和转轴6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着凸部13和凹部14相对转动,当凹部14和凸部13的位置相对时,弹性件10能够带动着凸部13伸入到凹部14内,进而形成上述加强定位。具体地,凸部13和凹部14能够沿靠近和远离的方向相对位移,弹性件10能够带动凹部14和凸部13沿靠近的方向相对位移,当凸部13和凹部14不相对时,弹性件10具有弹性势能,当凸部13和凹部14相对时,弹性件10释放弹性势能以使凸部13嵌入到凹部14内。
比如,凸部13设置为滚珠,并位于支撑杆2的内周面,凹部14设置为供滚珠部分嵌入的凹坑,并设置在转轴6的外周面,弹性件10连接在滚珠与支撑杆2之间,并能够带动滚珠凸出于支撑杆2的内周面,以嵌入到凹坑中。当然,凹部14和凸部13可以沿转轴6的径向分布,也可以沿转轴6的轴向分布。
如图5所示,转轴6外套设有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分别与转轴6和支撑杆2连接,具体地,第一转盘11和转轴6之间可以通过键连接,也可以是第一转盘11的内孔与转轴6的外周均为非圆结构,以使得转轴6可以带动第一转盘11转动;第二转盘12和支撑杆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通过挡块结构进行限位,以使得转轴6不能够带动第二转盘1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能够相对转动。而且,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沿转轴6的轴向分布,以使得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的侧面能够接触,上述凹部14和凸部13分别设置在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相对的侧面上,在弹性件10的弹性作用下,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抵紧,当凹部14和凸部13随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转动至相对时,凸部13嵌入到凹部14内形成加强定位。这样,通过将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上,可以避免对转轴6和支撑杆2进行加工处理,有利于保证转轴6和支撑杆2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降低加工难度,提升加强定位的稳定性。
具体地,弹性件10设置为压缩弹簧,弹性件10套设在转轴6外,一端与转轴6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盘11连接,以带动第一转盘11沿靠近第二转盘12的方向位移,并在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之间形成压紧力,这样,还可以通过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之间的摩擦形成对转轴6和支撑杆2之间的定位,再通过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之间形成的凹部14和凸部13形成转轴6和支撑杆2之间的加强定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如图6、7所示,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上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凹槽和凸起,凹槽和凸起沿第一转盘11或者第二转盘12的转盘排布设置,即在第一转盘11或第二转盘12的周向上,一部分设置为凹槽、另一部分设置为凸起,而且,第一转盘11上的凹槽与第二转盘12的凸起相匹配,或者第二转盘12上的凹槽与第一凹槽上的凸起相匹配,以在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之间形成上述凸部13和凹部14。这里,凹槽和凸起均沿第一转盘11或者第二转盘12的径向延伸,这样,可以在第一转盘11或第二转盘12的周向上形成定位效果更好的加强定位。
其中,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上的凸起和凹槽通过斜面过渡,以使得凸部13嵌入到凹部14内后,通过施力可以使凸部13由凹部14内滑出,进实现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的相对转动,支撑杆2和转轴6的相对转动。
为了提升形成的加强定位的定位效果,并保证定位时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以及转轴6的平衡,凸部13和凹部14相对于转轴6对称设置有多组,这样,通过多组凹部14和凸部13的结构形成对称的加强定位,保证系统平衡。
一些优选方案中,托架3上设置有柔性部,通过柔性部与电子产品接触,可以防止电子产品损伤,具体地,柔性部设置为橡胶垫8,在电子产品放到支架上时,起到缓冲功能,防止电子产品与金属的托架3直接接触碰撞,造成电子产品掉漆等损伤,同时可以遮盖托架3上的安装孔、定位孔和螺钉等,起到美观遮瑕作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托架和支撑杆,所述托架能够承载电子产品,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托架连接;
其中,所述托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转动和定位,且所述托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以使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托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
和/或,所述支撑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和定位,且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以使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形成加强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托架中的至少一者上,以能够使所述托架带动所述电子产品相对于所述底座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托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托架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以形成所述升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多个安装位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以使第一固定块定位在任一所述安装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通过转轴与所述托架和/或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凸部、凹部和弹性件,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轴上,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凸部能够嵌入所述凹部,以形成所述加强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套设有沿轴向分布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支撑杆固定,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抵紧;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转轴对称设置有多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柔性部,用于与所述电子产品接触。
CN202320979475.4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支架 Active CN220168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9475.4U CN220168929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9475.4U CN220168929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8929U true CN220168929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9475.4U Active CN220168929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8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6623B2 (en) Rotary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a frame
CN101625009B (zh) 铰链结构
CN211349160U (zh) 可调式支撑座
CN220168929U (zh) 一种支架
CN107989962B (zh) 一种阻尼装置以及洗衣机
CN217928112U (zh) 一种转动轴连接结构及平板支架
CN104571374A (zh) 具有转动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
CN216298411U (zh) 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汽车焊接夹具
CN206588831U (zh) 一种箱体夹具
CN201953694U (zh) 风扇头的摆动机构
CN210095283U (zh) 一种具有旋转机构的灯带展览装置
CN220289975U (zh) 一种眼镜的铰接结构
CN209199598U (zh) 唱片机的转盘机构
CN202851621U (zh) 具有补强功能的枢纽器结构
CN215770192U (zh) 一种傅里叶变换的演示装置
CN220612104U (zh) 一种钢筋折弯机
CN215812327U (zh) 儿童玩具锐边检测装置
CN117615052B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手机支架
CN210038654U (zh) 一种gpu模组安装结构
CN216264057U (zh) 折叠式桌面微型雕刻机
CN204791959U (zh) 一种高保真壁挂式电唱机
CN210684993U (zh) 一种可活动式铸钢支座
CN220930708U (zh) 一种显示器支撑结构及电脑
CN214332205U (zh) 一种电教用悬挂式投影仪
CN217977021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