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3636U -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3636U
CN220163636U CN202320655436.9U CN202320655436U CN220163636U CN 220163636 U CN220163636 U CN 220163636U CN 202320655436 U CN202320655436 U CN 202320655436U CN 220163636 U CN220163636 U CN 220163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municated
outlet
pipe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54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耀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tian Kaidun Brand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tian Kaidun Bran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tian Kaidun Brand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tian Kaidun Bran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54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3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3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3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包括:车舱、空气增压器、调温箱与气压调节阀;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入口通过进风管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出口通过出风管与所述调温箱的入口连通,所述调温箱的出口通过入风管与所述车舱连通,所述车舱还通过第一送风管与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入口连通,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出口通过排风管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外界的空气进行增压后输送到车舱,提高车舱的气压,由于空气在增压后温度会升高,增压的新空气经过调温后进入车舱,在车辆驶入高原后,可使车舱里的游客处于舒适温度压力的环境,降低车内游客的高原反应。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旅游资源丰富,很多外地游客到青藏高原自驾游,旅游公司有时使用房车组织旅客到青藏高原游玩。但是由于当地海拔高、气压低、氧含量低、气温低,游客坐车到青藏高原旅游由于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车辆处于低气压环境,车内的游客难免会出现高原反应,引起游客身体不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提高车舱的气压,从而降低车舱里游客的高原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将外界的空气进行增压后输送到车舱,提高车舱的气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包括:
车舱、空气增压器、调温箱与气压调节阀;
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入口通过进风管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出口通过出风管与所述调温箱的入口连通,所述调温箱的出口通过入风管与所述车舱连通,所述车舱还通过第一送风管与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入口连通,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出口通过排风管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出风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出口通过运风管与所述调温箱的入口连通,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出口通过第二送风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旧风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旧风出口通过所述排风管与所述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空气过滤网,所述空气过滤网安装在所述进风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出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是双流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调节阀是电动背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增压器包括高压风机与中压风机,所述高压风机与中压风机并联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增压器还包括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与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电动阀设置在所述高压风机与所述出风管之间,所述第二电动阀设置在所述中压风机与所述出风管之间,所述第三电动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管与所述第二送风管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都安装在所述车舱的内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单向阀与送风机,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出风管,所述送风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连通,所述送风机的出口与所述运风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将外界的空气进行增压后输送到车舱,提高车舱的气压,由于空气在增压后温度会升高,增压的新空气经过调温后进入车舱,在车辆驶入高原后,可使车舱里的游客处于舒适温度压力的环境,降低车内游客的高原反应。2、增压的新空气先在热交换器和从车舱流出的旧空气进行热交换,增压的新空气先在热交换器初步调温,再经过调温箱二次调温,有助于减少调温箱的工作负荷,节约电能。3、空气过滤网用于过滤外界空气的灰尘杂物,提高车舱内空气质量。4、空气增压器具有高压档位与中压档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增压档位。5、通过送风机开启车辆空气内循环功能,在车舱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再开启外循环将外界的新空气引入车舱,减少车辆的增压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内循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车舱1;气压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3;送风机14;空气增压器2;高压风机21;中压风机22;第一电动阀23;第二电动阀24;第三电动阀25;调温箱3;入风管31;气压调节阀4;进风管5;空气过滤网51;出风管6;流量计61;单向阀62;热交换器7;运风管71;第一送风管8;第二送风管9;排风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克服了背景技术中车辆在进入高原后处于低气压的环境引起游客高原反应的缺点,实现了提高车舱的气压,车舱内部的气压高于外界高原的气压,从而降低车内游客的高原反应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车辆进入高原后,外界的空气由进风管进入空气增压器,经过增压的新空气温度升高,增压的新空气经过调温后进入车舱,使车舱内的温度维持在舒适温度,在提高车舱的气压的前提下,设置的气压调节阀能对车舱的气压在一定范围内作调节,相较于外界高原的低压环镜,本实用新型的车舱可变为舒适温度与舒适气压的环境,增加游客的舒适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包括:
车舱1、空气增压器2、调温箱3与气压调节阀4;
所述空气增压器2的入口通过进风管5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增压器2的出口通过出风管6与所述调温箱3的入口连通,所述调温箱3的出口通过入风管31与所述车舱1连通,所述车舱1还通过第一送风管8与所述气压调节阀4的入口连通,所述气压调节阀4的出口通过排风管10与外界连通。
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进风管5、空气增压器2、调温箱3、车舱1、第一送风管8、气压调节阀4、最后由排风管10排向外界,实现车舱1与外界的空气循环流动,确保车舱1内空气新鲜。车舱1与入风管31、第一送风管8之间密封处理。外界的空气在空气增压器2内进行增压后输送到车舱1,提高车舱1的气压;由于空气在增压后温度会升高,增压的新空气经过调温后进入车舱1,使车舱1内的温度维持在舒适温度,在提高车舱1的气压的前提下,设置的气压调节阀4能对车舱1的气压在一定范围内作调节。气压调节阀选用电动背压阀,当减小气压调节阀4的背压力时,车舱1的气压调低,当增大气压调节阀4的背压力时,车舱1的气压调高。根据车舱1里的气压传感器11检测到车舱1内气压变化,对气压调节阀4进行闭环调控,维持车舱1内气压稳定。
调温箱3是内装有空调的室内机换热器,还可安装有车辆的加热设备;调温箱3对进入车舱1内的新空气的温度进行灵活调节。当增压的空气温度高于人体的舒适温度时,调温箱3对增压的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当遇到高原低温环境,空气经过增压后的温度低于人体的舒适温度的情况,调温箱3就对增压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
当车辆进入高原后,相较于外界的低压环境,车舱1里游客处于舒适温度压力环境,降低了游客的高原反应,增加游客的舒适度。车舱1的舱门为现有的密封结构,并适当加强锁紧装置以抵御由增压造成的压力。车舱1的容积可供多位游客活动休息,车舱1安装有密封的钢化玻璃窗,游客从玻璃窗欣赏高原的风景。
还包括:热交换器7,所述空气增压器2的出口通过所述出风管6与所述热交换器7的新风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7的新风出口通过运风管71与所述调温箱3的入口连通,所述气压调节阀4的出口通过第二送风管9与所述热交换器7的旧风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7的旧风出口通过所述排风管10与所述外界连通。
热交换器7具有新风通道与旧风通道,增压的新空气先进入热交换器7的新风通道,从车舱1流出的旧空气进入热交换器7的旧风通道,新空气与旧空气进行热交换,增压的新空气先在热交换器7初步调温,再经过调温箱3二次调温,有助于减少调温箱3的工作负荷,节约电能。对于空气在增压后温度高于人体舒适温度的情况,增压的新空气先在热交换器7与从车舱1流出的旧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温度较低的旧空气对新空气进行初步降温,新空气继续在调温箱3作二次降温,增压的新空气经过降温后进入车舱1,使车舱1内处于舒适温度压力的环境。对于空气在增压后温度还是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情况,增压的新空气先在热交换器7与从车舱1流出的旧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温度较高的旧空气对新空气进行初步升温,新空气继续在调温箱3作二次升温,增压的新空气经过升温后进入车舱1,使车舱1内处于舒适温度压力的环境。
还包括:空气过滤网51,所述空气过滤网51安装在所述进风管5。空气过滤网51用于过滤外界空气的灰尘杂物,提高车舱1内空气质量。
还包括:流量计61,所述流量计61安装在所述出风管6。流量计61用于检测增压的空气流量,间接反映出空压增压机的工作状态。
所述热交换器3是双流风机。
所述气压调节阀4是电动背压阀,可实现自动调控或远程调控。
所述空气增压器2包括高压风机21与中压风机22,所述高压风机21与中压风机22并联设置在所述进风管5与所述出风管6之间。空气增压器2具有高压档位与中压档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增压档位。车辆从平原的常压环境移动到高原的低压环境的过程中,在平原时,外界为常压环境,开启中压风机22,关闭高压风机21,外界的新空气不经过增压处理,车舱1与外界进行空气循环流动;在高原时,开启高压风机21,关闭中压风机22,使车舱1内部的气压高于外界高原的气压,并保持空气循环流动。有助于减少车辆的增压能耗。车辆外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根据车辆旅行时检测外界气压变化,车辆的控制装置自动切换高压风机与中压风机。
所述空气增压器2还包括第一电动阀23、第二电动阀24与第三电动阀25,所述第一电动阀23设置在所述高压风机21与所述出风管6之间,所述第二电动阀24设置在所述中压风机22与所述出风管6之间,所述第三电动阀25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管8与所述第二送风管9之间。开启高压风机21时,打开第一电动阀23,关闭第二电动阀24与第三电动阀25,避免增压的空气从中压风机22位置泄漏,此时车舱1的旧空气从第一送风管8需经过气压调节阀4流动到第二送风管9。开启中压风机22时,关闭第一电动阀23,打开第二电动阀24与第三电动阀25,避免新空气分流进入高压风机21,此时车舱1的旧空气从第一送风管8直接经过第三电动阀25流动到第二送风管9,气压调节阀4处于关闭状态。
还包括:气压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3,所述气压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3都安装在所述车舱1的内部。车舱1里的游客通过气压传感器11可知车舱1的实时气压值,通过温度传感器12可知车舱1的实时温度值,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3可知车舱1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单向阀62与送风机14,所述单向阀62安装在所述出风管6,所述送风机14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8连通,所述送风机14的出口与所述运风管71连通。在高压风机21工作,第一电动阀23打开,第二电动阀24与第三电动阀25关闭,此时为增压状态;在中压风机22工作,第一电动阀23关闭,第二电动阀24与第三电动阀25打开,此时为常压新风状态。空气增压器2包括高压风机21与中压风机22;空气增压器2与送风机14可各自独立工作。
通过送风机14开启车辆空气内循环功能,车舱1的旧空气依次经过第一送风管8、送风机14、运风管71、调温箱3、入风管31,最后回到车舱1,在送风机14工作、空气增压器2停止工作时,单向阀62起到防止内循环时空气在出风管6发生泄压返流。空气增压器2工作时输入的空气量为新风量或用于车舱1的增压。其它未述部分请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舱、空气增压器、调温箱与气压调节阀;
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入口通过进风管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出口通过出风管与所述调温箱的入口连通,所述调温箱的出口通过入风管与所述车舱连通,所述车舱还通过第一送风管与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入口连通,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出口通过排风管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增压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出风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出口通过运风管与所述调温箱的入口连通,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出口通过第二送风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旧风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旧风出口通过所述排风管与所述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过滤网,所述空气过滤网安装在所述进风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出风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双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阀是电动背压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增压器包括高压风机与中压风机,所述高压风机与中压风机并联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增压器还包括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与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电动阀设置在所述高压风机与所述出风管之间,所述第二电动阀设置在所述中压风机与所述出风管之间,所述第三电动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管与所述第二送风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都安装在所述车舱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与送风机,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出风管,所述送风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连通,所述送风机的出口与所述运风管连通。
CN202320655436.9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Active CN220163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5436.9U CN220163636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5436.9U CN220163636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3636U true CN220163636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5436.9U Active CN220163636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3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5247B (zh) 具有冷启动功能的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26212B (zh) 具有电驱动环境空气压缩机的飞机空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929010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余热利用系统
CN220163636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增压装置
CN201396890Y (zh) 车用换气控制系统
CN215153801U (zh) 一种lng汽车冷能综合利用装置
CN110081578A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1197451A (zh) 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入口气流的热控制
CN2612444Y (zh) 用变压吸附法除去二氧化碳、增加氧气的空调器
CN207395117U (zh) 可变新风量定静压控制系统
CN109774424A (zh) 一种汽车光伏通风系统
CN210569044U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独立处理的新风除湿机
CN209116496U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
CN219601040U (zh) 一种高原制氧车
CN104401201A (zh) 一种车载空调温度辅助控制方法
CN209467041U (zh) 一种动物幼禽运输车厢
CN110006121A (zh) 一种增氧型空气制冷集成环控系统
CN108839536A (zh) 一种驻车空调控制方法和驻车空调
CN209857310U (zh) 一种严寒地区地铁区间废热利用系统
CN205783498U (zh) 一种空气压力舱换气增压及调温系统
CN108638797A (zh) 一种带有空气循环装置的公交车及循环装置的控制系统
CN219934198U (zh) 排送风系统能量再利用的节能结构
CN213042925U (zh)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换气装置
CN216048057U (zh) 一种泳池空气处理设备
CN110108032A (zh) 一种基于甲醇辅助加热的热泵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