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3623U -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3623U
CN220163623U CN202321296876.6U CN202321296876U CN220163623U CN 220163623 U CN220163623 U CN 220163623U CN 202321296876 U CN202321296876 U CN 202321296876U CN 220163623 U CN220163623 U CN 220163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hermal management
connection port
flow channel
integrate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968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俊
龚国栋
关涛
王振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968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3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3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3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本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压缩机总成和加热机构;所述压缩机总成包括壳体、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所述压缩驱动器和所述压缩机构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流道,所述加热机构连接于所述换热流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入口和所述换热出口均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所述换热入口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所述换热入口用于导出所述换热介质,所述换热流道用于供所述换热介质流动并与所述加热机构换热。本热管理集成模块可以减少对于车辆的空间的占用,大大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也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

Description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压缩机和加热器是分体式设计,压缩机和加热器分别连接在车辆的不同位置,然后通过线束以及管道连接,导致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另外设置的线束和管道会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压缩机总成和加热机构;
所述压缩机总成包括壳体、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所述压缩驱动器和所述压缩机构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流道,所述加热机构连接于所述换热流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入口和所述换热出口均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所述换热入口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所述换热入口用于导出所述换热介质,所述换热流道用于供所述换热介质流动并与所述加热机构换热。
可选地,所述换热流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入口与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加热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罩壳、支撑座和封闭盖,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外罩壳一体成型,所述外罩壳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压缩驱动器和所述压缩机构均连接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压缩驱动器与所述压缩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封闭盖封闭所述凹槽的槽口并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凹槽和所述封闭盖共同合围成所述换热流道,所述加热机构连接于所述封闭盖朝向所述凹槽的一面。
可选地,所述外罩壳上设置有压缩入口和压缩出口,所述压缩入口和压缩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构连通。
可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件和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连接于所述加热件,所述换热件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所述换热流道的内壁形成有换热件,至少部分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换热件导热接触。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构造为加热膜或PTC发热体,所述换热件构造为换热翅片,所述换热件沿所述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压缩驱动器和所述加热机构均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具有接插件,所述接插件用于与外部系统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件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口和第三连接端口,所述压缩驱动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口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换热入口和/或所述换热出口,所述壳体设置有第四连接端口,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以及第四连接端口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安装壳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连接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接插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壳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包括第一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安装壳朝向所述壳体的一面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包括第二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控制部件的一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并凸出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压缩驱动器电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端口包括第三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控制部件的一面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口并凸出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换热流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电连接件与所述加热机构电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端口包括第四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控制部件的一面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口并凸出于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部件还包括微控制单元、滤波组件、加热功率器件和压缩功率器件,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滤波组件、所述加热功率器件和所述压缩功率器件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或者上述的热管理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压缩功能和介质加热功能集成到一起,可以减少对于车辆的空间的占用,大大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可以不需要设置过多的连接线束和管道,提高构成的热管理系统的布局整洁性,同时可以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也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同时,本热管理集成模块的集成化设计,使得在进行车辆的制造装配时,也可以方便一次装配即可完成压缩功能和介质加热功能的实现,减少器件装配操作,非常方便。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热管理集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以及第四连接端口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端口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机构与换热流道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集成模块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外罩壳,12、支撑座,13、封闭盖,14、凹槽,15、换热入口,16、换热出口,17、压缩入口,18、压缩出口;
2、加热机构,21、加热件,22、换热件,23、密封圈;
3、换热流道;
4、控制部件,41、安装壳,42、第一连接端口,421、第一电连接件,422、第一开口,43、第二连接端口,431、第二电连接件,432、第二开口,44、第三连接端口,441、第三电连接件,442、第三开口,45、第四连接端口,451、第四电连接件,452、第四开口;
5、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附图的图面的方向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发展迅速,纯电动汽车由三电系统组成,也即是电池、电驱和电控,三电系统均需要热管理系统来冷却和加热。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热管理系统主要为集成式多通路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和加热器,压缩机和加热器是负责加热和冷却的核心部件。
相关技术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压缩机和加热器是分体式设计,压缩机和加热器分别连接在车辆的不同位置,然后通过线束以及管道连接,压缩机和加热器分别占用车辆的空间,导致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另外压缩机和加热器之间设置的线束和管道会导致成本较高,不利于车辆的成本控制,而且会影响车辆的重量。
为此,如图1-图6所示,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压缩机总成和加热机构2。
压缩机总成包括壳体1、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均连接于壳体1,壳体1设置有换热流道3,加热机构2连接于换热流道3,壳体1上设置有换热入口15和换热出口16,换热入口15和换热出口16均与换热流道3连通,换热入口15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换热入口15用于导出换热介质,换热流道3用于供换热介质流动并与加热机构2换热。
其中,壳体1用于保护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而换热介质能够在换热流道3中流道,加热机构2能够对换热介质产生加热作用,使得换热介质升温,从而使得压缩功能和介质加热功能集成到一起。
其中,换热入口15和换热出口16能够分别与外部管道或者设备进行连接,以便换热介质的流动,实现对三电系统或者乘员舱的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缩功能和介质加热功能集成到一起,可以减少对于车辆的空间的占用,大大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可以不需要设置过多的连接线束和管道,提高构成的热管理系统的布局整洁性,同时可以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也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同时,本热管理集成模块的集成化设计,使得在进行车辆的制造装配时,也可以方便一次装配即可完成压缩功能和介质加热功能的实现,减少器件装配操作,非常方便。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流道3位于壳体1内,换热入口15与换热流道3的第一端连接,换热出口16与换热流道3的第二端连接,加热机构2至少部分位于换热流道3内。
其中,将加热机构2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流道3内,能够进行直接对换热介质的加热,提高加热效果,而将换热流道3设置在壳体1内,使得壳体1能够对换热流道3进行保护。
其中,换热入口15导入的换热介质能够沿着换热流道3的延伸方向进行流动,流动的换热介质能够被加热机构2加热,加热后的换热介质能够从换热流道3的第二端以及换热出口16流出。
在一些示例中,换热入口15和换热出口16均构造为接头,接头连接在壳体1上。通过接头能够方便与外界管道进行连接装配。
在一些示例中,换热介质可为水。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流道3可位于壳体1的外壁,换热流道3可为管道。而加热机构2可位于换热流道3内,也可以位于换热流道3外侧与换热流道3导热接触。
如图1和图3所示,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1包括外罩壳11、支撑座12和封闭盖13,支撑座12与外罩壳11一体成型,外罩壳11设置有容纳腔,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均连接于容纳腔,压缩驱动器与压缩机构传动连接,支撑座12上开设有凹槽14,封闭盖13封闭凹槽14的槽口并与支撑座12可拆卸地连接,凹槽14和封闭盖13共同合围成换热流道3,加热机构2连接于封闭盖13朝向凹槽14的一面。
其中,外罩壳11的外壁与支撑座12的外壁一体成型,支撑座12用于支撑外罩壳11,以能够更好的安装固定到车辆上。其中,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均位于容纳腔内,压缩驱动器用于带动压缩机构进行运转,从而实现对介质的压缩。
在一些示例中,外罩壳11内的空间可设置为容纳腔,使得整个外罩壳11套在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上。
其中,换热介质在凹槽14内流动,而换热入口15和换热出口16均与凹槽14连通,再通过封闭盖13与支撑座12可拆卸地连接,可将凹槽14打开,从而可以对换热流道3进行清洗维护,以保证加热效果。在一些示例中,封闭盖13通过螺栓与支撑座12可拆卸地连接,封闭盖13与支撑座12之间可设置密封圈23,以提高密封性能。而加热机构2位于封闭盖13朝向凹槽14的一面,当封闭盖13盖向凹槽14时,加热机构2能够实现部分位于换热流道3内,可以实现对换热介质的加热。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座12位于外罩壳11的下方,凹槽14的槽口朝向下方,封闭盖13位于支撑座12的下方,封闭盖13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座12的底部。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座12可位于外罩壳11的一侧,凹槽14位于支撑座12远离外罩壳11的一端的端面。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1包括外罩壳11和支撑座12,支撑座12与外罩壳11一体成型,外罩壳11设置有容纳腔,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均连接于容纳腔,压缩驱动器与压缩机构传动连接。
其中,支撑座12内开设有通道,或者支撑座12内设置有管道,通道或管道设置为换热流道3。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外罩壳11上设置有压缩入口17和压缩出口18,压缩入口17和压缩出口18均与压缩机构连通。
其中,压缩入口17用于导入待压缩介质,而压缩出口18用于导出压缩后的介质,压缩机构能够对经压缩入口17导入的介质进行压缩。
为了提高加热效果,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2包括加热件21和换热件22,换热件22连接于加热件21,换热件22位于换热流道3内。
其中,加热件21用于产生热量,而换热件22用于与换热介质接触,能够增加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可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提高换热效果,提高对换热介质的加热作用。
其中,换热件22为导热材质制成,可以理解的,加热件21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换热件22,而换热件22位于换热流道3中,随着换热介质的流动,换热介质与换热件22不断接触,实现加热。
其中,加热件21可连接于换热流道3的外壁,也可以连接于换热流道3的内壁,通过将加热件21与换热流道3连接,能够提高连接稳固性。而通过将加热件21固定在换热流道3的内壁,使得加热件21也可以与部分接触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件21和换热件22均可以将热量传递至换热介质。
在一些示例中,加热件21可为板状结构,加热件21可贴覆在封闭盖13朝向凹槽14的一面。当然加热件21也可以连接在封闭盖13背离凹槽14的一面,使得换热件22穿过封闭盖13伸入到凹槽14中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换热件22可为条状结构或者椭圆形结构,换热件22沿着换热流道3的延伸方向进行设置,提高换热件22与换热介质的接触时间。
为了提高加热效果,如图5所示,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2包括加热件21,加热件21至少部分位于换热流道3内,换热流道3的内壁形成有换热件22,至少部分加热件21与换热件22导热接触。
其中,换热件22与换热流道3的内壁一体成型,通过换热件22与加热件21的导热接触实现热量传递。换热件22用于与换热介质接触,能够增加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可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提高换热效果,提高对换热介质的加热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加热件21可为板状结构,加热件21可贴覆在封闭盖13朝向凹槽14的一面,由此,加热件21部分会盖在凹槽14的槽口,而换热件22形成于凹槽14的槽底或槽壁,换热件22与加热件21盖在凹槽14的槽口的部分导热接触。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加热机构2也可以只需要加热件21,不需要在凹槽14内设置换热件22,通过加热件21也可以实现对换热介质的加热。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件21构造为加热膜或PTC发热体,换热件22构造为换热翅片,换热件22沿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加热膜和PTC发热体均通过电能驱动产生热量,关于加热膜和PTC发热体具体的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调节加热膜和PTC发热体的功率来实现调节。通过加热膜和PTC发热体能够提高均匀的加热效果,同时利于调节加热功率。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件21也可以为其他的加热器件。
其中,换热翅片位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凹槽14中,换热翅片可以提高与换热介质的热交换作用。在一些示例中换热翅片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换热翅片并列设置,相邻两个换热翅片之间具有间隙,以供换热介质流过。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换热翅片可沿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
为了提高对换热介质的加热效果,如图3所示,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流道3构造成蛇形结构。
通过将换热流道3设置为蛇形结构,使得换热介质沿蛇形进行流动,能够增加换热介质在换热流道3中的流动距离,从而增加与加热机构2的换热件22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换热流道3包括直段和弯曲段,相邻两个直段通过一个弯曲段连接,每个直段中设置有一个换热翅片,换热翅片位于中部位置。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流道3可构造为螺旋形管道,其中加热机构2可位于螺旋形管道中间,使得螺旋形管道套在加热机构2上。
为了便于控制压缩驱动器和加热机构2,如图1所示,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控制部件4,控制部件4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压缩驱动器和加热机构2均与控制部件4电连接,控制部件4具有接插件5,接插件5用于与外部系统电连接。
其中,控制部件4同样集成在壳体1上,使得压缩驱动器和加热机构2可以直接与控制部件4进行电连接,可以减少连接线束的长度,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另外,控制部件4可以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可能方便对控制部件4进行维护。
其中,接插件5能够与外部系统进行配合连接,使得热管理集成模块与外部系统连接配合构成整个热管理系统。在一些示例中,接插件5包括高压接插件5和低压接插件5。
为了提高集成度,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件4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42,壳体1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口43和第三连接端口44,压缩驱动器与第二连接端口43电连接,加热机构2与第三连接端口44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口43和第三连接端口44均与第一连接端口42电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端口43与第一连接端口42可直接连接配合,从而压缩驱动器直接与控制部件4电连接,不需要再设置连接线束进行连接,第三连接端口44和第一连接端口42可直接连接配合,从而加热机构2直接与控制部件4电连接,不需要再设置连接线束进行连接,大大节约了连接线束的设置,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换热入口15和/或换热出口16,壳体1设置有第四连接端口45,温度传感器与第四连接端口45电连接,第四连接端口45与第一连接端口42电连接。
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换热介质的温度,以判断对于换热介质的加热效果,从而实现协同控制,便于控制对于三电系统或乘员舱的加热作用。
其中,温度传感器通过第四连接端口45来与控制部件4实现电连接,从而可以上传检测的温度,可以实现后期控制加热机构2的功率。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部件4电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外接线束,可以降低成本。
为便于进行装配连接,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口4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端口42分别与第二连接端口43、第三连接端口44以及第四连接端口45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第一连接端口42与第二连接端口43进行连接,另一个第一连接端口42与第三连接端口44进行连接,剩余一个第一连接端口42与第四连接端口45进行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端口42位于控制部件4朝向壳体1的一面,第二连接端口43、第三连接端口44以及第四连接端口45均位于壳体1朝向控制部件4的一面,三个第一连接端口42的位置与第二连接端口43、第三连接端口44以及第四连接端口45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件4包括安装壳41和线路板,线路板连接在安装壳41内,接插件5连接于安装壳41并与线路板电连接;
第一连接端口42包括第一电连接件421和开设于安装壳41朝向壳体1的一面的第一开口422,第一电连接件421朝向第一开口422。
其中,第一电连接件421可通过第一开口422露出安装壳41,方便第二连接端口43、第三连接端口44以及第四连接端口45通过第一开口422穿入安装壳41与第一电连接件421进行连接。
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壳41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第一壳盖设于第二壳,第一壳通过螺栓与第二壳连接。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口43包括第二电连接件431和开设于壳体1朝向控制部件4的一面的第二开口432,第二电连接件431连接于第二开口432并凸出于第二开口432,第二电连接件431与压缩驱动器电连接。
第三连接端口44包括第三电连接件441和开设于壳体1朝向控制部件4的一面的第三开口442,第三电连接件441连接于第三开口442并凸出于第三开口442,换热流道3位于壳体1内,加热机构2位于换热流道3内,第三开口442与换热流道3连通,第三电连接件441与加热机构2电连接。
第四连接端口45包括第四电连接件451和开设于壳体1朝向控制部件4的一面的第四开口452,第四电连接件451连接于第四开口452并凸出于第四开口452,第四电连接件451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其中,第二电连接件431远离压缩驱动器的一端经第二开口432穿出壳体1,第二电连接件431固定连接在第二开口432处,第三电连接件441远离加热机构2的一端经第三开口442穿出壳体1,第三电连接件441固定连接在第三开口442处,第四电连接件451远离温度传感器的一端可通过第四开口452穿出壳体1,第四电连接件451固定连接在第四开口452处。
当控制部件4的安装壳41与壳体1进行连接时,第二电连接件431、第三电连接件441以及第四电连接件451能够分别穿入对应的第一开口422,然后与第一电连接件421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连接件421、第二电连接件431、第三电连接件441以及第四电连接件451均为线排,第一电连接件421能够与第二电连接件431、第三电连接件441以及第四电连接件451相适配进行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换热介质不泄漏,在第三开口442和第四开口452处设置有密封结构,能够保证第三电连接件441穿出壳体1,同时保证换热介质不泄漏。另外,第二开口432处同样可设置密封结构。
如图6所示,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件4还包括微控制单元、滤波组件、加热功率器件和压缩功率器件,微控制单元、滤波组件、加热功率器件和压缩功率器件均与线路板电连接。
其中,加热功率器件用于调节加热机构2的加热功率,压缩功率器件用于调节压缩驱动器的功率。而加热机构2和压缩驱动器能够共同微控制单元和滤波组件,可以避免单独设置加热机构2和压缩驱动器的线路板、微控制单元和滤波组件,可以节约电子元器件的数量,进而可以降低成本。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或者上述的热管理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6)

1.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总成和加热机构;
所述压缩机总成包括壳体、压缩驱动器和压缩机构,所述压缩驱动器和所述压缩机构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流道,所述加热机构连接于所述换热流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入口和所述换热出口均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所述换热入口用于导入换热介质,所述换热入口用于导出所述换热介质,所述换热流道用于供所述换热介质流动并与所述加热机构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入口与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换热流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加热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罩壳、支撑座和封闭盖,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外罩壳一体成型,所述外罩壳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压缩驱动器和所述压缩机构均连接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压缩驱动器与所述压缩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封闭盖封闭所述凹槽的槽口并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凹槽和所述封闭盖共同合围成所述换热流道,所述加热机构连接于所述封闭盖朝向所述凹槽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上设置有压缩入口和压缩出口,所述压缩入口和压缩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件和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连接于所述加热件,所述换热件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所述换热流道的内壁形成有换热件,至少部分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换热件导热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构造为加热膜或PTC发热体,所述换热件构造为换热翅片,所述换热件沿所述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压缩驱动器和所述加热机构均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具有接插件,所述接插件用于与外部系统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口和第三连接端口,所述压缩驱动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口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换热入口和/或所述换热出口,所述壳体设置有第四连接端口,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以及第四连接端口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安装壳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连接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接插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壳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包括第一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安装壳朝向所述壳体的一面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包括第二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控制部件的一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并凸出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压缩驱动器电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端口包括第三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控制部件的一面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口并凸出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换热流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换热流道内,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电连接件与所述加热机构电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端口包括第四电连接件和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控制部件的一面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口并凸出于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还包括微控制单元、滤波组件、加热功率器件和压缩功率器件,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滤波组件、所述加热功率器件和所述压缩功率器件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5.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或者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321296876.6U 2023-05-25 2023-05-25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20163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6876.6U CN220163623U (zh) 2023-05-25 2023-05-25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6876.6U CN220163623U (zh) 2023-05-25 2023-05-25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3623U true CN220163623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5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96876.6U Active CN220163623U (zh) 2023-05-25 2023-05-25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3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1294298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гревани моющей стекла мотор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жидкости
CN111834692A (zh) 电池组和这种电池组的应用
WO2004025807A1 (ja) 駆動装置
US20210104714A1 (en) Battery and use of such a battery
CN102278835B (zh) 流体流之间借助热电装置的热交换
TWI673187B (zh) 車輛的充電裝置以及車輛
CN218333983U (zh) 电池的液冷bdu模组
WO2023279940A1 (zh)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210766B (zh) 电加热器
CN102769003A (zh) 带液体冷却的功率电子装置
CN220163623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JP2013220707A (ja) 熱媒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90051234A (ko) 모터 하우징 가열/냉각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동차
CN217602945U (zh)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循环泵、热管理系统、车辆
CN110014946B (zh)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系统
CN212676346U (zh) 液冷接头组件、电池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219769593U (zh) 电子加热器及车辆
CN220774511U (zh) 热管理装置、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3181722A1 (ja) 熱媒体加熱装置
CN219873741U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156892U (zh) 电机控制器、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20842807U (zh) 用于电动摩托车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模块和电动摩托车
CN112895845B (zh) 电动车辆、电加热器及其电加热腔总成
CN214564470U (zh) 电加热换热器
CN112895846B (zh) 电动车辆、电加热器及其电加热腔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