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9007U -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9007U
CN220159007U CN202321628304.3U CN202321628304U CN220159007U CN 220159007 U CN220159007 U CN 220159007U CN 202321628304 U CN202321628304 U CN 202321628304U CN 220159007 U CN220159007 U CN 220159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released
positioning mechanism
tube
gastric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83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百文
谢旎
陆伦根
罗声政
倪建波
傅承宏
吴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16283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9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9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9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可伸缩膜管、金属环支架及光滑固定环;所述可伸缩膜管一端连接有所述金属环支架,所述可伸缩膜管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光滑固定环;所述光滑固定环包括支架管和定位机构;所述支架管一端和所述可伸缩膜管,所述支架管另一端和所述定位机构连接;所述定位机构整体呈开口的喇叭状。优点在于:通过腔道下导丝引导释放支架,可在内镜直视下完成操作,节约操作者时间,减低操作意外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背景技术
对于BMI大于40kg/m2或BMI介于35-39.9kg/m2并且伴随至少一种严重共存疾病的患者,如果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无法达到减重目标,可考虑减肥手术。减肥手术后12-18个月内患者减轻体重高达40%,而且长期的减重效果也更为明显。常见的减肥手术包括Roux-en-Y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
然而,这些手术存在许多并发症,例如Roux-en-Y胃旁路术可导致高糖饮食时引发头晕、恶心、出汗、腹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袖状胃切除术可导致术后患者胃内压力升高,从而使得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包括早期手术并发症(如胃肠漏、出血、手术部位感染等)和晚期并发症(如残胃扩张、吻合口狭窄溃疡、candy can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较与减重手术,使用“胃转流支架系统”有明显优势。该系统通过胃镜将膜管放置于幽门至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减少肠道接触食物的长度,从而阻断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肠道内膜的全新生长。全程无创,手术时间短,使用3-6个月后可以轻松取出。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减肥效果进行灵活调整,为患者提供良好体验。
但传统胃转流支架存在诸多与内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在置入过程中,胃转流支架并未处于内镜视野中央,在释放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合适的角度来释放支架,多次调整可能增加了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出血风险,以及增加手术操作时间。置入后支架存在移位或者旋转的风险,尤其是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如呕吐、咳嗽等,造成支架远端闭合,严重者可能引起肠道梗阻、穿孔等。基于以上问题,亟需更加完善的胃转流支架。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该胃转流支架通过腔道下导丝引导释放支架,可在内镜直视下完成操作,节约操作者时间,减低操作意外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包括可伸缩膜管、金属环支架及光滑固定环;所述可伸缩膜管一端连接有所述金属环支架,所述可伸缩膜管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光滑固定环;所述光滑固定环包括支架管和定位机构;所述支架管一端和所述可伸缩膜管,所述支架管另一端和所述定位机构连接;所述定位机构整体呈开口的喇叭状。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的外表面呈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光滑固定环表面呈光滑网格状。
进一步地,所述胃转流支架还包括拉线回收线,所述定位机构开口的边口处设有环形孔道,所述环形孔道上间隔设有两个开口;所述拉线回收线从其中一所述开口穿入,经所述环形孔道,从其中另一所述开口穿出;当拉动所述拉线回收线两端时,所述定位机构的喇叭状开口会随着所述拉线回收线的拉紧逐渐收缩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膜管的截面呈光滑的波浪形。
进一步地,所述胃转流支架还包括单向倒刺,所述单向倒刺呈圆弧形;在所述支架管和所述定位机构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所述单向倒刺,所述单向倒刺的弧形弯曲方向指向所述金属环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环支架和所述光滑固定环均由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可伸缩膜管由动物源性组织和/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膜管的管径为1.5-2.0cm,所述定位机构的喇叭状开口的口径为2.4-2.8cm。
进一步地,所述胃转流支架的长度为60-80cm,所述光滑固定环的长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使用时,将胃转流支架置入内镜腔道中,导丝穿入胃转流支架;在内镜直视下,通过腔道导丝引导释放胃转流支架,完成置入操作;拉动拉线回收线,定位机构的喇叭状开口逐渐收缩减小,拉出胃转流支架,完成回收操作;经腔释放、回收胃转流支架,精准定位,操作时间短;避免传统胃转流支架置入的繁琐步骤,通过内镜腔道释放支架,通过内镜直视下可定位准确;同时减少肠道黏膜的擦伤、出血等风险,节约手术时间;定位机构的光滑喇叭口设计,减少消化道磨损;单向倒刺,易于拔出,减少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远端金属环支架,用于保持可伸缩膜管畅通,同时便于回收胃转流支架;生物覆膜,组织排异、增生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可伸缩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可伸缩膜管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应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可伸缩膜管
2、金属环支架
3、光滑固定环
31、支架管
32、定位机构
4、拉线回收线
5、单向倒刺
6、导丝
7、内镜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可伸缩膜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可伸缩膜管的平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包括可伸缩膜管1、金属环支架2及光滑固定环3;所述可伸缩膜管1一端连接有所述金属环支架2,所述可伸缩膜管1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光滑固定环3;所述光滑固定环3包括支架管31和定位机构32;所述支架管31一端和所述可伸缩膜管1连接,所述支架管31另一端和所述定位机构32连接;所述定位机构32整体呈开口的喇叭状;具体地,所述定位机构32的外表面呈圆弧状;所述光滑固定环3表面呈光滑网格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伸缩膜管1的设计,使得胃转流支架可以置于内镜腔道7中,使用时,将胃转流支架置入内镜腔道7中,导丝6穿入胃转流支架;在内镜直视下,通过腔道导丝6引导释放胃转流支架,完成置入操作;精准定位,操作时间短;避免传统胃转流支架置入的繁琐步骤,通过内镜腔道7释放支架,通过内镜直视下可定位准确;同时减少肠道黏膜的擦伤、出血等风险,节约手术时间;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金属环支架2的设计,对可伸缩膜管1一端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开口闭合,进而保持胃转流支架畅通,同时便于回收胃转流支架;定位机构32的光滑喇叭口设计,提高了定位效果,进一步防止置入胃肠道的胃转流支架发生移位或者旋转的风险;同时,定位机构32的外表面呈圆弧状以及光滑固定环3表面呈光滑网格状设计,进一步减少消化道磨损。
进一步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胃转流支架还包括拉线回收线4,所述定位机构32开口的边口处设有环形孔道,所述环形孔道上间隔设有两个开口;所述拉线回收线4从其中一所述开口穿入,经所述环形孔道,从其中另一所述开口穿出;当拉动所述拉线回收线4两端时,所述定位机构32的喇叭状开口会随着所述拉线回收线4的拉紧逐渐收缩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拉动拉线回收线4,定位机构32的喇叭状开口逐渐收缩减小,拉出胃转流支架,完成回收操作;回收方便,对胃肠道的损伤较小。
进一步参照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膜管1的截面呈光滑的波浪形;光滑波浪形的设计,从而减少了对胃肠道内壁的损伤。
进一步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胃转流支架还包括单向倒刺5,所述单向倒刺5呈圆弧形;在所述支架管31和所述定位机构32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所述单向倒刺5,所述单向倒刺5的弧形弯曲方向指向所述金属环支架2。
需要说明的是,单向倒刺5弧形弯曲方向指向金属环支架2的设计,在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的同时,当拉动拉线回收线4,拉出胃转流支架时,易于拔出,减少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环支架2和所述光滑固定环3均由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可伸缩膜管1由动物源性组织和/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可伸缩膜管1的管径为1.5-2.0cm,优选的为1.8cm;所述定位机构32的喇叭状开口的口径为2.4-2.8cm,优选的为2.6cm;胃转流支架的长度为60-80cm,所述光滑固定环3的长度为5cm。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的应用方法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胃转流支架置入内镜腔道7中,导丝6穿入胃转流支架;
S2:在内镜直视下,通过腔道导丝6引导释放胃转流支架,完成置入操作;
S3:拉动拉线回收线4,定位机构32的喇叭状开口逐渐收缩减小,拉出胃转流支架,完成回收操作。
基于上文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使用时,将胃转流支架置入内镜腔道中,导丝穿入胃转流支架;在内镜直视下,通过腔道导丝引导释放胃转流支架,完成置入操作;拉动拉线回收线,定位机构的喇叭状开口逐渐收缩减小,拉出胃转流支架,完成回收操作;经腔释放、回收胃转流支架,精准定位,操作时间短;避免传统胃转流支架置入的繁琐步骤,通过内镜腔道释放支架,通过内镜直视下可定位准确;同时减少肠道黏膜的擦伤、出血等风险,节约手术时间;定位机构的光滑喇叭口设计,减少消化道磨损;单向倒刺,易于拔出,减少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远端金属环支架,用于保持可伸缩膜管畅通,同时便于回收胃转流支架;生物覆膜,组织排异、增生减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缩膜管(1)、金属环支架(2)及光滑固定环(3);
所述可伸缩膜管(1)一端连接有所述金属环支架(2),所述可伸缩膜管(1)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光滑固定环(3);所述光滑固定环(3)包括支架管(31)和定位机构(32);所述支架管(31)一端和所述可伸缩膜管(1)连接,所述支架管(31)另一端和所述定位机构(32)连接;所述定位机构(32)整体呈开口的喇叭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2)的外表面呈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固定环(3)表面呈光滑网格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转流支架还包括拉线回收线(4),所述定位机构(32)开口的边口处设有环形孔道,所述环形孔道上间隔设有两个开口;
所述拉线回收线(4)从其中一所述开口穿入,经所述环形孔道,从其中另一所述开口穿出;当拉动所述拉线回收线(4)两端时,所述定位机构(32)的喇叭状开口会随着所述拉线回收线(4)的拉紧逐渐收缩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膜管(1)的截面呈光滑的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转流支架还包括单向倒刺(5),所述单向倒刺(5)呈圆弧形;在所述支架管(31)和所述定位机构(32)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所述单向倒刺(5),所述单向倒刺(5)的弧形弯曲方向指向所述金属环支架(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支架(2)和所述光滑固定环(3)均由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可伸缩膜管(1)由动物源性组织和/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膜管(1)的管径为1.5-2.0cm,所述定位机构(32)的喇叭状开口的口径为2.4-2.8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转流支架的长度为60-80cm,所述光滑固定环(3)的长度为5cm。
CN202321628304.3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Active CN220159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8304.3U CN220159007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8304.3U CN220159007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9007U true CN220159007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4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8304.3U Active CN220159007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9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0396B2 (en) Transpyloric anchoring
US983954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EP1555970B1 (en)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US7976488B2 (en) Gastrointestinal anchor compliance
US8801647B2 (en) Use of a gastrointestinal sleeve to treat bariatric surgery fistulas and leaks
US81009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obesity and controlling weight gain using self-expanding intragastric devices
US7935073B2 (en) Methods of treatment using a bariatric sleeve
EP2386275B1 (en) Modular stent for implantation into the stomach
EP2683341B1 (en) Medical device for use with a stoma
CN110522485B (zh) 一种可降解的肠道完全转流支架
WO201011764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obesity and controlling weight gain using self-expanding intragastric devices
JPH08510152A (ja)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WO2014161446A1 (zh) 一种十二指肠内覆膜
CN108938163B (zh) 胃导流器及其释放方法
CN220159007U (zh)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
CN116687636A (zh) 一种经腔道释放的胃转流支架及应用方法
US9889032B2 (en) Digestive tract device
US20140343477A1 (en) Pancreatiobiliary diversion device
CN108635092B (zh) 胃导流器及其消化道支架
WO2019196380A1 (zh) 胃导流器及其消化道支架、释放方法
CN219307056U (zh) 用于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分段式外固定防滑脱内支架
CN212755768U (zh) 防移位胆肠吻合口金属支架
CN216797730U (zh) 长时限固定肠腔内装置
CN211796677U (zh) 一种可降解的肠道完全转流支架
CN112826556A (zh) 一种长时限固定肠腔内装置的设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