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3052U -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3052U
CN220153052U CN202321611303.8U CN202321611303U CN220153052U CN 220153052 U CN220153052 U CN 220153052U CN 202321611303 U CN202321611303 U CN 202321611303U CN 220153052 U CN220153052 U CN 220153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blade
container
storage container
connec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13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华
杨帆
陈桂生
陈泓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13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3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3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3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冰机及制冷设备。制冰机包括:制冰组件,制冰组件包括制冰容器和制冷部件,制冰容器中形成有多个凹腔,多个凹腔并排布置,制冷部件设置在制冷容器上并被配置成向凹腔中释放冷量;储冰组件,储冰组件包括储冰容器,储冰容器的顶部形成投放口;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连接轴、第一驱动部件、多根第一刮片和多根第二刮片,多根第一刮片并排布置并设置在连接轴上,多根第二刮片并排布置并设置在连接轴上,第一刮片与对应的第二刮片位于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并形成夹角,第一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连接轴转动。通过在连接轴的同一位置配置两个刮片,两个刮片交替刮冰块以减少制冰机出现卡死现象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Description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冰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用电器,冰箱通常包括箱体和门体,箱体中形成制冷间室来放置需要制冷存放的物品,制冷间室则通过门体实现开关以方便用户存取物品。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 1363813 A 公开了一种冷库的制冰机及其控制方法,制冰容器上设置有许多凹腔,顶出器通过铰接轴带动小片转动以将制冰容器中形成的冰块堆出。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冰块受小片拨动后从凹腔中滑出过程中,当小片里面冰块后,存在冰块重新滑落到凹腔中,这样,下次加水制冰时,容易出现因部分凹腔中存有冰块而导致加水量过多溢出制冰容器,最终导致后制成的冰块严重的黏连导致铰接轴无法通过小片将黏连严重的冰块从凹腔中推出而出现卡死的现象,进而造成用户需要手动清理导致用户使用体验性较差。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减少制冰机出现卡死现象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制冷设备,通过在连接轴的同一位置配置两个刮片,两个刮片交替刮冰块以减少制冰机出现卡死现象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冰机,包括:
制冰组件,所述制冰组件包括制冰容器和制冷部件,所述制冰容器中形成有多个凹腔,多个所述凹腔并排布置,所述制冷部件设置在所述制冷容器上并被配置成向所述凹腔中释放冷量;
储冰组件,所述储冰组件包括储冰容器,所述储冰容器的顶部形成投放口;
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连接轴、第一驱动部件、多根第一刮片和多根第二刮片,多根所述第一刮片并排布置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多根所述第二刮片并排布置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刮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刮片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并形成夹角,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连接轴转动;
其中,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凹腔的上方,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处的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被配置成交替进入到所述凹腔中;所述储冰容器位于所述制冰容器的下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片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刮片的长度。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处的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背向布置。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刮片上还设置有柔性刮板;
所述柔性刮板布置在所述第二刮片的自由端部,和/或,柔性刮板布置在所述第二刮片的两侧部。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遮挡部件,所述遮挡部件包括竖向挡板和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设置在所述竖向挡板的顶部,所述竖向挡板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外边缘,所述横向挡板遮盖在所述凹腔的上方,所述竖向挡板和所述横向挡板的连接部圆滑过度;
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自由端部朝上倾斜延伸,导向部的上表面形成倾斜导向面;
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内边缘,所述导向部布置在所述投放口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相邻的所述凹腔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凹腔的开口宽度。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部件为冷媒管,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冷媒管迂回布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中设置有电加热管。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组件包括还包括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制冷部件和所述电加热管位于所述风道中;
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储冰容器的上方并被配置成朝向所述储冰容器中吹风。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冰容器的一端部设置有出冰口;
所述储冰组件还包括推送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所述推送部件呈螺旋杆结构,所述推送部件横向布置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储冰容器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推送部件在所述储冰容器中转动。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冰容器上还设置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遮盖在所述出冰口的外侧,所述遮挡罩与所述储冰容器的端部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碎冰腔体;
所述推送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推送部件的另一端部为直杆并伸出至所述储冰容器的外部,所述直杆上还设置有碎冰刀。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上述制冰机,所述制冰机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连接轴上配置有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布置在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并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这样,在通过转动连接轴以通过刮片将凹腔中的冰块拨出的过程中,冰块经由第一刮片拨动离开凹腔后,还会进一步的通过第二刮片拨动,以避免冰块从第一刮片上脱落重新卡在凹腔的开口处,通过在连接轴的同一位置配置两个刮片,两个刮片交替刮冰块以减少制冰机出现卡死现象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制冷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制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制冰机去掉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制冰机的爆炸图;
图6为图3中制冰组件与顶出组件的组装图;
图7为图3中制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制冰容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图7中制冰容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图3中连接轴与刮片的组装图;
图11为图3中储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图3中储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图3中储冰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箱体;200、制冰机;1、制冰组件;11、制冰容器;12、制冷部件;13、遮挡部件;14、电加热管;15、风道盖板;16、风扇; 111、凹腔;112、第一安装槽;113、第二安装槽;131、竖向挡板;132、横向挡板;2、储冰组件;21、储冰容器;22、推送部件;23、第二驱动部件;24、遮挡罩;25、碎冰刀;26、翻转底板;27、第三驱动部件;28、输送通道;29、拨杆;3、顶出组件;31、连接轴;32、第一驱动部件;33、第一刮片;34、第二刮片;35、柔性刮板;36、引导部件;37、导向部;4、机壳;41、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中的制冷设备,通常包括箱体、门体和制冷系统,其中,箱体中形成至少以制冷间室,制冷间室通过门体实现开关以满足存取物品的要求。
其中,制冷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设备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实现对箱体内的物品进行制冷。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来对箱体内的物品进行制冷。
如图1-图1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箱体100和制冷系统(未图示),其中,箱体100中形成有储物空间并通过门体来开关储物空间,制冷系统则可以提供冷量以对储物空间进行制冷。
对于所述箱体100而言,其需要满足储物空间保温的要求,因此,所述箱体100采用发泡的方式形成发泡层进行保温,有关箱体1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用的保温箱,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其中,为了满足制冷设备能够制冰以向用户提供冰块,则制冷设备还可以配置有制冰机200。
制冰机200包括:
制冰组件1,所述制冰组件1包括制冰容器11和制冷部件12,所述制冰容器11中形成有多个凹腔 111,多个所述凹腔 111并排布置,所述制冷部件12设置在所述制冷容器上并被配置成向所述凹腔 111中释放冷量;
储冰组件2,所述储冰组件2包括储冰容器21,所述储冰容器21的顶部形成投放口;
顶出组件3,所述顶出组件3包括连接轴31、第一驱动部件32、多根第一刮片33和多根第二刮片34,多根所述第一刮片33并排布置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31上,多根所述第二刮片34并排布置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31上,所述第一刮片33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刮片34位于所述连接轴31的同一部位并形成夹角,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2被配置成驱动所述连接轴31转动;
其中,所述连接轴31设置在所述凹腔 111的上方,位于所述连接轴31的同一部位处的所述第一刮片33和所述第二刮片34被配置成交替进入到所述凹腔 111中;所述储冰容器21位于所述制冰容器11的下方。
具体而言,制冰容器11中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凹腔 111,凹腔 111中可以注入水,在制冷部件12的制冷作用下使得凹腔 111内的水冷却结冰形成冰块。
在凹腔 111中形成冰块后,便可以通过顶出组件3将凹腔 111中的冰块拨动取出,最终冰块落到底部的储冰容器21中。
顶出组件3配置在制冰组件1上,连接轴3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成对布置的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位于连接轴31同一位置处的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形成一对以对制冰容器11中对应位置处的凹腔 111内的冰块进行拨动,以使得冰块从凹腔 111中脱离出。
其中,通过连接轴31上的两个刮片拨动凹腔 111中的冰块时,由于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进而在连接轴31转动过程中,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将交替转动进入到凹腔 111中。
具体为,第一刮片33进入到凹腔 111中使得凹腔 111中的冰块从凹腔 111中推出,随着连接轴31继续转动,第一刮片33将冰块从凹腔 111中完全推出,并利用第一刮片33带动冰块离开凹腔 111最终拨动冰块滑落到下方的储冰容器21中。
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第一刮片33从凹腔 111中脱离出后,冰块从第一刮片33上滑落卡在凹腔 111的顶部开口上,此时,由于连接轴31需要转动360度,进而使得第二刮片34跟随连接轴31转动进入到凹腔 111中,并通过第二刮片34将卡在凹腔 111开口处的冰块再次拨动以确保冰块能够离开凹腔 111的开口,最终,冰块滑落至储冰容器21中。
通过在连接轴31上配置有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布置在连接轴31的同一部位并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这样,在通过转动连接轴31以通过刮片将凹腔 111中的冰块拨出的过程中,冰块经由第一刮片33拨动离开凹腔 111后,还会进一步的通过第二刮片34拨动,以避免冰块从第一刮片33上脱落重新卡在凹腔 111的开口处,通过在连接轴31的同一位置配置两个刮片,两个刮片交替刮冰块以减少制冰机200出现卡死现象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刮冰的效率,所述第一刮片33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刮片34的长度。
具体的,两个刮片的长度不同,在刮冰过程中,第一刮片33的长度较短进而可以通过第一刮片33对凹腔 111中的冰块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以确保冰块能够脱离出凹腔 111。
而第二刮片34的长度较长,在冰块从凹腔 111中推出后,可以通过较长的第二刮片34将冰块有效的推动并离开凹腔 111,确保冰块可靠的落入到储冰容器21中。
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两个刮片的布置角度,则可以采用相互背向延伸的方式,即位于所述连接轴31的同一部位处的所述第一刮片33和所述第二刮片34背向布置。
具体的,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在连接轴31上呈相互反向延伸布置,使得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呈近似180度的夹角角度,这样,使得第一刮片33带动冰块从凹腔 111中脱离出后,第二刮片34能够进入到凹腔 111中,并在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呈竖直状态下,如果出现冰块翻越第一刮片33脱落到凹腔 111的上部开口,能够利用第二刮片34重新从底部对冰块进行推送,以确保冰块能够下落到储冰容器21中。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刮片34上还设置有柔性刮板35;
所述柔性刮板35布置在所述第二刮片34的自由端部,和/或,柔性刮板35布置在所述第二刮片34的两侧部。
具体的,为了使得第二刮片34的覆盖面积更大并更好的推动冰块移动,则在第二刮片34上设置柔性刮板35,利用柔性刮板35能够增大第二刮片34的外周面积以更好的推动掉落的冰块。
连接轴31带动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转动过程中,第一刮片33先刮动冰块;当转至180”时冰块已经脱离凹腔 111,准备开始被推离滑落。此时第二刮片34转动至第一刮片33的起始位置,对有可能卡冰的冰块,掉落至凹腔 111的冰块开始刮离。
随着连接轴31继续转动,第一刮片33将正常翻出的冰块推离,冰块滑至储冰容器21中。此时,第二刮片34已经将卡冰冰块刮起,连接轴31再继续转动,完成整个过程,通过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两次刮冰,保证冰块通过长软刮冰,脱离凹腔 111,冰台阶将剩余冰块扫出,完成脱冰过程。“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组件1还包括遮挡部件13,所述遮挡部件13包括竖向挡板131和横向挡板132,所述横向挡板132设置在所述竖向挡板131的顶部,所述竖向挡板131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11的外边缘,所述横向挡板132遮盖在所述凹腔 111的上方,所述竖向挡板131和所述横向挡板132的连接部圆滑过度;
所述顶出组件3还包括引导部件36,所述引导部件36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导向部37,所述导向部37的自由端部朝上倾斜延伸,导向部37的上表面形成倾斜导向面;
其中,所述引导部件36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11的内边缘,所述导向部37布置在所述投放口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相邻的所述凹腔 111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部37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凹腔 111的开口宽度。
具体的,为了配合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将冰块从凹腔 111中推出并使得冰块翻转脱落至储冰容器21中,还可以在制冰容器11的外侧配置有遮挡部件13,遮挡部件13通过竖向挡板131安装在制冰容器11的边缘,而横向挡板132在顶部朝向储冰容器21位于制冰容器11下方的投放口方向延伸。
在使用过程中,刮片跟随连接轴31转动以带动冰块滑动。从凹腔 111中推出的冰块沿着竖向挡板131向上滑动,并在顶部横向挡板132的导向作用最终滑落到下方的投放口进入到储冰容器21中。
而对于从刮片上滑落下的冰块而言,部分冰块可能直接掉落仅投放口中,也有部分冰块会下落到凹腔 111的内侧的引导部件36上,引导部件36上配置的呈梳齿状的导向部37能够进一步的阻挡冰块卡在凹腔 111的开口的内侧部位,并且,冰块在导向部37的作用下引导滑落到下方的储冰容器21中。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部件12为冷媒管,冷媒管可以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串联布置,冷媒管也可以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并联布置。制冷系统中的低温冷媒能够进入到冷媒管中,以通过冷媒管释放冷量来对凹腔 111中的水进行制冷以形成冰块。
而为了方便安装冷媒管,可以在制冰容器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2,所述冷媒管迂回布置在所述制冰容器11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2中。
具体的,冷媒管可以卡装在第一安装槽112中,冷媒管贴靠在制冰容器11的底部以通过释放冷量来进行制冰。
另外,为了方便通过刮片将冰块从凹腔 111中推出,制冰容器11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13,所述第二安装槽113中设置有电加热管14。
具体的,通过冷媒管释放冷量以使得凹腔 111中形成冰块完成制冰操作后,制冷设备内的控制器便启动电加热管14,电加热管14开始加热凹腔 111,冰块表面与凹腔 111表面融化脱离。待加热达到脱冰条件要求后,连接轴31便可以开始旋转。
其中,对于冷媒管而言,其整体可以呈U型结构布置在制冰容器11的底部,同样的,对于加热管而言,其整体可以呈U型结构布置在制冰容器11的底部。
另外,冷媒管和电加热管14可以并排布置。而为了实现结构紧凑化的设计要求,U型结构的冷媒管和位于U型结构的电加热管14的外部,或者,U型结构的电加热管14和位于U型结构的冷媒管的外部。
连接轴31启动转动后,第一刮片33先刮动冰块; 第一刮片33的初始位置位于两个导向部37之间。当连接轴31转至180度时,第一刮片33转动到连接轴31的另一侧。此时,冰块已经脱离凹腔 111,准备开始被推离滑落,此时,第二刮片34转动至第一刮片33的起始位置,第二刮片34位于两个导向部37之间,对有可能卡冰的冰块,掉落至凹腔 111的冰块开始刮离。
同时,连接轴31继续转动,第一刮片33将正常翻出的冰块推离,冰块滑至储冰容器21中。当第一刮片33恢复至初始位置时,连接轴31已经旋转 360 度,此时,第二刮片34已经将卡冰的冰块刮起,连接轴31再继续转动360 度,完成整个过程。
通过第一刮片33两次刮冰,第二刮片34通过一次完整刮冰推冰,保证冰块通过第一刮片33和第二刮片34脱离凹腔 111,以完成脱冰过程。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组件1包括还包括风道盖板15,所述风道盖板15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11的底部,所述风道盖板15与所述制冰容器11的底部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制冷部件12和所述电加热管14位于所述风道中;
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扇16,所述风扇16位于所述储冰容器21的上方并被配置成朝向所述储冰容器21中吹风。
具体的,制冰组件1在制冰过程中,冷媒管释放的冷量可以在风扇16的作用下吹到下方的储冰容器21中,以进一步的对制冰容器11中的冰块进行制冷。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媒管在释放冷量制冷且电加热管14未通电的状态下,风扇16启动转动。此时,风道内在冷媒管的作用下处于低温环境,风扇16能够将风道内的冷量输出并吹入到储冰容器21中。
这样,使得制冰容器11中的冰块能够持续的获得冷量,以避免出现制冰容器11中的冰块发生融化的情况。
当制冰组件1中的凹腔 111内完整制冰需要通过顶出组件3将冰块顶出并推送到储冰容器21中时。制冷设备内的控制器便启动电加热管14,电加热管14开始加热凹腔 111,冰块表面与凹腔 111表面融化脱离。
而在电加热管14进行加热过程中,风道内的温度将上升,此时,风扇16将停止转动,进而可以避免风道内的热空气进入到储冰容器21中而造成储冰容器21中存储的冰块发生融化黏连,以提高储冰容器21输出的冰块的质量。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冰容器21的一端部设置有出冰口;
所述储冰组件2还包括推送部件22和第二驱动部件23;所述推送部件呈螺旋杆结构,所述推送部件横向布置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储冰容器21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23被配置成驱动所述推送部件在所述储冰容器21中转动。
具体的,为了方便的将储冰容器21中的冰块推动输出,则可以在储冰容器21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推送部件。推送部件整体呈螺旋状的推杆结构,并在第二驱动部件23的驱动作用下,推送部件在储冰容器21中转动,依靠推送部件的螺旋结构,便可以将储冰容器21中的冰块朝向出冰口方向推动移动,最终,使得冰块能够从出冰口中输出。
而由于推送部件整体呈螺旋杆结构,推送部件横向位于储冰容器21中,推送部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以最大限度的增大储冰容器21的储冰容量。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冰容器21上还设置有遮挡罩24,所述遮挡罩24遮盖在所述出冰口的外侧,所述遮挡罩24与所述储冰容器21的端部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碎冰腔体;
所述遮挡罩24的底部边缘还设置有翻转底板26,所述翻转底板2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遮挡罩24上并被配置成开关所述碎冰腔体的底部开口;所述储冰容器21上还设置有第三驱动部件27,所述第三驱动部件27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翻转底板26转动;
所述推送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23连接,所述推送部件的另一端部为直杆并伸出至所述储冰容器21的外部,所述直杆上还设置有碎冰刀25。
具体的,对于用户端,用户在使用时,对于制冰组件1的凹腔 111所形成的冰块的体积较大,在使用时,不方便使用。因此,对于从储冰容器21输出的冰,则需要进一步的破碎处理,进而用户端能够获得体积较小的冰块。
为此,则在储冰容器21具有出冰口的端部的外部额外配置有遮挡罩24。遮挡罩24的顶部为封闭结构,遮挡罩24的底部为敞开式结构,遮挡罩24与储冰容器21的端部配合将形成碎冰腔体。
同时,碎冰腔体的底部开口进一步的通过翻转底板26来控制开关,以在通过碎冰刀25进行碎冰时,通过翻转底板26来承托住从储冰容器21的出冰口输出的冰块。
具体碎冰过程如下:在第二驱动部件23的驱动作用下,呈螺旋状的推送部件在储冰容器21中转动,依靠推送部件的螺旋结构将储冰容器21中的冰块朝向出冰口方向推动移动,冰块将从出冰口中输出进入到碎冰腔体中。
对于进入到碎冰腔体中的冰块将先被翻转底板26来托住,与此同时,由于推送部件在第二驱动部件23的驱动作用下一直转动,进而通过推送部件带动碎冰腔体中碎冰刀25转动,以通过碎冰刀25对碎冰腔体中的冰块进行碎冰处理。
而在完成碎冰处理后,第三驱动部件27将驱动翻转底板26向下翻转,以打开碎冰腔体的底部开口,这样,破碎的冰块便可以输出供用户使用。
其中,还可以在碎冰腔体的底部开口处额外配置输送通道28,输送通道28的出口端伸出至制冷设备的箱体100的外部,这样,用户便可以在制冷设备的外部来收取碎冰。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驱动部件32和第二驱动部件23而言,其为了满足连接轴31和推送部件22的连续转动的要求,则可以采用电机作为动力部件,电机通过齿轮或皮带等常规的传动方式来输出动力,进而驱动连接轴31和推送部件22连续转动。
对于第三驱动部件27而言,其需要满足翻转底板26往复转动以实现开关碎冰腔体的底部开口。为此,第三驱动部件27可以采用电机配置偏心轮的方式来带动拨杆29转动,以通过拨杆29来带动足翻转底板26往复转动。
另一个实施例中,制冰机200整体还配置机壳4,制冰组件1、储冰组件2和顶出组件3均设置在机壳4中,输送通道28伸出至机壳4的外部。机壳4上还设置注水管41,注水管41的出水口位于制冰容器11的上方,以通过注水管41向制冰容器11加注水。
并且,在将制冰机200装配到箱体100上时,机壳4可以通过螺钉或卡装配合等方式安装在箱体100的对应位置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制冷设备中的制冰机2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用户通过注水管41向制冰容器11中加注一定量的水后,通过制冷部件12释放冷量使得制冰容器11中凹腔 111内的水结冰形成冰块。
制冰容器11完成制冰操作后,启动电加热管14,以通过电加热管14加热凹腔 111,使得冰块表面与凹腔 111表面融化脱离。
在冰块与凹腔 111融化脱离后,便可以启动连接轴31转动以通过刮片进行刮冰操作。第一刮片33先刮动冰块, 第一刮片33的初始位置位于两个导向部37之间,连接轴31转动180度后,第一刮片33转动到连接轴31的另一侧以使得冰块脱离凹腔 111。此时,第二刮片34转动至第一刮片33的起始位置。连接轴31继续转动,第一刮片33将正常翻出的冰块推离,冰块滑至储冰容器21中。当第一刮片33恢复至初始位置时,连接轴31已经旋转 360 度,此时,第二刮片34已经将卡冰的冰块刮起,连接轴31再继续转动360 度,完成整个过程。
冰块落入到储冰容器21中后,当用户需要用冰时,第二驱动部件23带动推送部件22转动,以使得储冰容器21中的冰块朝向出冰口方向推动移动。冰块从出冰口中输出进入到碎冰腔体中后,由于推送部件在第二驱动部件23的驱动作用下一直转动,进而通过推送部件带动碎冰腔体中碎冰刀25转动,以通过碎冰刀25对碎冰腔体中的冰块进行碎冰处理。
冰块完成破碎处理后,第三驱动部件27驱动翻转底板26打开碎冰腔体的底部开口,使得碎冰从输送通道28输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组件,所述制冰组件包括制冰容器和制冷部件,所述制冰容器中形成有多个凹腔,多个所述凹腔并排布置,所述制冷部件设置在所述制冷容器上并被配置成向所述凹腔中释放冷量;
储冰组件,所述储冰组件包括储冰容器,所述储冰容器的顶部形成投放口;
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连接轴、第一驱动部件、多根第一刮片和多根第二刮片,多根所述第一刮片并排布置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多根所述第二刮片并排布置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刮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刮片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并形成夹角,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连接轴转动;
其中,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凹腔的上方,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处的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被配置成交替进入到所述凹腔中;所述储冰容器位于所述制冰容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片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刮片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同一部位处的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背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刮片上还设置有柔性刮板;
所述柔性刮板布置在所述第二刮片的自由端部,和/或,柔性刮板布置在所述第二刮片的两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遮挡部件,所述遮挡部件包括竖向挡板和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设置在所述竖向挡板的顶部,所述竖向挡板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外边缘,所述横向挡板遮盖在所述凹腔的上方,所述竖向挡板和所述横向挡板的连接部圆滑过度;
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自由端部朝上倾斜延伸,导向部的上表面形成倾斜导向面;
其中,所述引导部件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内边缘,所述导向部布置在所述投放口的上方并位于相邻的所述凹腔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凹腔的开口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件为冷媒管,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冷媒管迂回布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中设置有电加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组件包括还包括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设置在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制冰容器的底部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制冷部件和所述电加热管位于所述风道中;
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储冰容器的上方并被配置成朝向所述储冰容器中吹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容器的一端部设置有出冰口;
所述储冰组件还包括推送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所述推送部件呈螺旋杆结构,所述推送部件横向布置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储冰容器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推送部件在所述储冰容器中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容器上还设置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遮盖在所述出冰口的外侧,所述遮挡罩与所述储冰容器的端部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碎冰腔体;
所述遮挡罩的底部边缘还设置有翻转底板,所述翻转底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遮挡罩上并被配置成开关所述碎冰腔体的底部开口;所述储冰容器上还设置有第三驱动部件,所述第三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翻转底板转动;
所述推送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推送部件的另一端部为直杆并伸出至所述储冰容器的外部,所述直杆上还设置有碎冰刀。
10.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冰机,所述制冰机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CN202321611303.8U 2023-06-21 2023-06-21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153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1303.8U CN220153052U (zh) 2023-06-21 2023-06-21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1303.8U CN220153052U (zh) 2023-06-21 2023-06-21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3052U true CN220153052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1303.8U Active CN220153052U (zh) 2023-06-21 2023-06-21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3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1513B2 (en) Ice bank of refrigerator
US9341407B2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20100031675A1 (en) Ice ma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ce making of refrigerator
EP2610562B1 (en) Refrigerator and ice making apparatus
KR101798564B1 (ko) 냉장고
KR101696860B1 (ko) 제빙기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및 이의 제상수 포집 방법
KR101980540B1 (ko) 냉장고
EP2263055B1 (en) Water funnel and ice maker for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KR20080022466A (ko) 냉장고
CN109716047B (zh) 冰箱和制造用于冰箱的螺旋推运器的方法
KR100846890B1 (ko) 제빙 시스템 및 제빙 방법
EP2097690A1 (en) Refrigerator
CN220153052U (zh)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KR100519305B1 (ko) 하부에 냉동실을 구비한 냉장고
KR101552059B1 (ko) 가루얼음 제조장치
US4292816A (en) Ice making apparatus
KR20080061179A (ko) 제빙 장치 및 제빙 방법
KR200280249Y1 (ko) 조각얼음제조용 제빙기
KR20170003707U (ko) 가루얼음 제빙기
KR20090128906A (ko) 냉장고 제빙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798557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KR100761108B1 (ko) 냉장고의 제빙장치
KR200152155Y1 (ko) 냉장고의 얼음 디스펜싱 구조
KR100846889B1 (ko) 제빙 시스템 및 제빙 방법
KR20090131215A (ko) 냉장고 제빙기의 급수홀 결빙 방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